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国培计划中主要的一个子项目,也是各省规划中最为看中的一个项目。在2015年8月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中,将原来的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调整为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其目标定位于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以实现培训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应该说这种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该项目实施下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在具体的实施层面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此做一探讨。
一、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
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跟其他项目相比,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因其培训时间长、涉及面广、要求高,实施起来难度最大。在该项目的实施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还存在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学科设置问题。国培文件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所属学科理应涵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对应的,参与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的学员应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所设置的培训学科应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但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是,承训院校所设置的培训学科往往是少数的几门主干学科,项目县所选派的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也就只能是相对应学科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就无法派出去培训学习。参训学员集中在几门学科,还会造成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项目县无法派出这么多同学科的培训团队成员。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规划设计上的不合理。目前,一些地方在参训学员指标分配上采用的是承训院校与项目县对接的制度。这种制度的规划设计是根据项目县总教师的数量确定该项目参训学员的数量,再委派承训院校对接一定数量的项目县,一般5-6个。对一所承训院校而言,这个项目分配到的培训总计划不过二三百人,这其中可能还分小学和初中,考虑到成本及成班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也就只能开设2-3个学科,也就难免出现上述问题。(二)学员遴选问题。根据国培文件精神和要求,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旨在“育种子”,打造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其对象为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重点要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但很多项目县并没有按要求选派。一些学校只派普通教师、不派优秀教师参训,甚至选派的一些教师与专业不符、与学段不符,还有些教师多次被选派来参训,再就是一些项目县选派计划落实不到位。以去年我省某校承担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为例,在参训的216位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只占15%,中级职称的占45%,初级职称的占40%;参训教师没有一位是教研员且绝大多数非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甚至还有20%的参训学员在学校所教学科并非参训学科。在学员选派上,虽然项目县做了很多工作,但选派的学员还是很多不符合要求。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对文件精神了解不到位;二是对学员遴选不重视;三是对此项目实施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四是不愿意把优秀教师派出来怕影响教学;五是项目学科规划不够合理。(三)跟岗实践问题。跟岗实践是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实施的重要一环。在具体实施中,按文件精神该环节的组织实施由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这样出现的情况就是参加培训的学员回到本县优质学校去跟岗实践。但问题是按要求选派出来的学员应是当地教师培训团队成员,是当地一线优秀教师或教研员,他们绝大多数本身就是来自这些最好的学校。因此,再在本地学校跟岗实践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况且,有些项目县的教师发展中心无论是在培训的硬件(设施、场所等)条件,还是在培训的软件(师资、资源等)条件方面都有所欠缺,要他们承担跟岗实践的任务难度不小,效果也难得到保障。在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下发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中指出,项目实施建立协同实施机制:高等学校牵头实施培训,做好培训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跟岗实践组织实施,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负责“影子教师”跟岗实践培训。鉴于跟岗实践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有必要对“市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培训跟岗实践组织实施”作一准确、全面的理解。(四)实习生顶岗问题。在该项目的实施中,一般是按1∶1的比例选派优秀的实习生顶岗,以保证参训学员能顺利出来培训。但无论如何,顶岗生还是无法完全能承担原来教师的职责,在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其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况且参加该项目的学员是当地优秀的教师和教研员,他们大多数是各校的业务骨干,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等在当地应该是最好的。因此,就这些学校而言,对于顶岗实习生,家长不欢迎,怕影响孩子学习,教师不放心,怕影响学科排名。此外,顶岗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培训各方最为担心的,容不得有任何差错。这些都给接受顶岗生的学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顶岗生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不足为奇,毕竟他们还是实习生,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而且顶岗时间一般在9—12月份,这跟大学一般最后一个学期为实习期的教学计划有冲突。对顶岗生来说,他们是提早了一个学期进入实习期,但他们并没有接受完有关教学法等方面内容的学习。各承训院校为了应对顶岗的需要,只能为他们临时补一补教学实习的内容。顶岗生毕竟没有接受系统的教学法学习,在教学上还是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实施的对策
(一)加大国培宣传力度。国培计划实施已有七个年头,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许多校长和教师对其还是了解甚少,有的可能都还未听说过国培计划,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就更无从谈起。关于国培计划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台,对项目实施有新的要求,尤其是在2015年国家对国培计划做了重大的改革调整,作为国培计划管理者、组织者、实施者、工作者的我们,首先要学习了解文件内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同时要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培、认识国培、重视国培。特别是教师培训团队项目实施时间长、牵涉面广、要求高、难度大、意义重大,更需要我们加大宣传的力度。(二)做好项目学科规划。针对项目学科设置不全的问题,应改变过去笼统的将指标分配给承训院校、各项目县,再由承训院校与对接的项目县来确定培训学科的做法。因为这个项目不仅仅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更关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培训能力,为县级打造教师培训团队。因此,培训团队研修项目设置的学科应该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这也是项目县所希望的,哪怕一个学科可以分配到1-2个培训名额。鉴于此,应在省级层面细化该项目各学科在各项目县的指标。在保证每个项目县每个学科至少有一个参训名额的前提下,根据该项目培训总人数及项目县教师总数量确定各项目县各学科选派的参训人数。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承训院校申报学科评审的结果,委派承训院校具体承担的学科。(三)严格选拔参训学员。遴选符合要求的学员,是培训的基本要求,也是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对于教师培训团队项目,如果参训的学员不符合要求,大量的培训课程可能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项目县打造教师培训团队的目标就成为一句空话。作为负责教师选派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具体落实选派工作的校长应了解国培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培训工作的意义,高度重视学员遴选工作:一是严格选拔,按要求选派教师培训团队成员参训;二是杜绝派出与培训学科不相符的教师参训;三是曾参加过国培项目学习的教师不再选派;四是按计划数选派教师并督促其参训;五是对遇特殊情况不能来参训的教师进行更换调整。其次建立和运用“选拔、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结合的培训激励机制,让教师培训落地生根。(四)合理组织跟岗实践。跟岗实践是参训学员在导师指导下到优质的基地学校,以体验校园文化,观课、听课、评课、磨课、研课,进行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中,跟岗实践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跟岗实践组织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培训效果。鉴于跟岗实践环节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建议该环节改由承训院校来组织实施,基地学校负责具体培训,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可以作为返岗实践环节实施的主体。二是承担培训的基地学校(包括优质中小学、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由承训院校来遴选。三是到优质中小学的跟岗实践采用分散的方式进行,到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采用集中的方式进行。四是学员在跟岗实践学校选择上以一校为主,同时鼓励到多所学校去观摩。五是在培训时间安排上采用跟岗实践与集中学习交叉的方式进行。(五)科学置换参训学员。在过去几年中,为保证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效实施,选派优秀的实习生去顶岗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特别在一些教师缺编比较严重的项目县,如果没有顶岗生,参训教师就无法出来培训。但在改为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后,顶岗学校对顶岗生的要求就更高了,很多顶岗生无法达到学校所期望的教学水平。况且有的项目县教师不缺,再加上安全方面的考虑,一些项目县不需要顶岗学生。所以在今年的国培文件中将原来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改为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各地根据需要确定是否选派顶岗实习生,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需要顶岗生的项目县,承训院校要适当调整实习教学计划,选派优秀的顶岗生以满足其需求。对不需要顶岗生的项目县,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科学置换参训学员,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作者:任春亮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如彪,李金融.对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模式的研究与思考———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6(8):67-70.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管理者,我深深明白,要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师培训和培养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点向南,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城市发展战略,使良庆区站在了参与北部湾合作开发的最前沿,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先行者、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重要总部基地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一新的经济发展定位,为我城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动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谋划教师发展工作,实施人才兴区战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加快良庆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注重师德建设,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常规管理的标准考评教师
国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说过,一定要纯洁教师队伍。目前,教育部已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建立健全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及奖惩结合的师德建设及评估机制,在师德问题上实行了一票否决制。
作为城区教育的管理者,我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补上师德这一课。我们要从教师培训及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让教师们明白:师德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具备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为此,我城区科学设计师德建设活动方案,努力营造师德建设氛围,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要求各中小学坚持每周组织一次政治学习,经常邀请领导、专家作辅导报告,把政治学习、形势教育与培养教师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深厚的职业情感融合起来,把党和政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编印成内部交流资料,下发给教师作为学习读本;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引导,不断增加思想底蕴和业务底蕴。
同时,我城区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常规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教师评比考核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全面、综合、多元考评教师的德、能、勤、绩。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考评的规范、导向和激励作用,杜绝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片面评价和奖惩的现象,使师德建设机制和各种保障措施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快创新步伐,做好“跟岗自主互助学习型”培训
摘要:“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级培训计划,在小学科学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集中培训阶段的实践模块教学环节以跟班研修方式完成。为更好地保障国培计划”跟班研修实践的实效性,提出在跟班研修实践阶段,应该根据跟班研修时间安排,细化跟班研修各阶段任务;明确考核形式及注意事项;明细学员研修任务与研修学校协助任务。
关键词:国培计划;小学科学;教师培训;跟班研修
“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共分为理论研修、跟班研修和成果交流展示三阶段。根据“国培计划”―― 云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4年)实施方案》中实践参与的相关规定和曲靖师范学院“小学科学”培训工作安排,小学科学教师脱产置换研修项目集中培训阶段的实践模块教学环节,主要以跟班研修方式实施。“影子教师”跟班研修阶段,项目院校的“国培计划”专家为参训教师联系好指导教师,即“国培计划”基地学校的“带教导师”①,然后将参训教师分组派送到“国培计划”基地学校,参训教师在“带教导师”的指导下,如影随形的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与管理方式等。
这个阶段,受现实条件所限,为防止出现诸如对参训教师管理、听课质量的保证、参训教师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问题,为此,结合工作,探讨跟班研修的具体实施。
一、基本情况
跟班研修地点安排于曲靖市第一小学与曲靖市第二小学,两所学校教学条件好,社会影响大,利于学员在此期间更好的拓宽教学思路。跟班研修时间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在实施跟班研修之前,安排培训学员到北关小学进行教学观摩学习,时间为两天;
第二阶段,跟班研修。安排培训学员分别到曲靖市一小、二小学跟班听课,参与实践学校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相关活动,时间共四周;
摘 要:为实现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跟岗实习是十分必要的。跟岗实习是一个新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同于毕业顶岗实习。通过跟岗实习培养了学生一定的岗位技能,了解了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只是需求,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该文通过系统阐述跟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详尽的原因分析,通过实践总结,提出了如何开展跟岗实习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跟岗实习 校企合作 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02-03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 high-quality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be on-the-job practice. On-the-job practice is a new type of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and is not same with graduation field work. The main problems of on-the-job practice were stated in the article, and the main reasons were analysis in detail. The measures and methods on how to carry out on-the-job practice were given in the article through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On-the-job practice;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DOI:10.16661/ki.1672-3791.2017.03.202
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的途径[1-2]。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后,按照思想在于树立、知识在于建构、能力在于训练、品德在于养成、素质在于内化的观点, 全面开展职业技术素质教育,并将经济社会与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用人标准,公民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思想树立的新举措,知识建构的新方法,能力训练的新规范,品德养成的新机制,素质内化的新要求。依据职业技术素质的内在要求,学院决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企业实习的内容和丰富企业实习的形式。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实施企业跟岗实习。跟岗实习主要是学校借助校外企业,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和企业岗位特征有所了解,帮助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促使学生建立理论学习的基础,使其返校后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从而实现使培养的学生较好的满足企业需求。
1 跟岗实习的现状分析
摘 要:高校新任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兴力量,需要通过一定的专业培训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以适应岗位需求,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目前对新任辅导员的岗前培训主要在各片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完成,但由于基地建设仍处于探究摸索阶段,岗前培训在各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因而,实现岗前培训模式的创新、全面提升其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现状和问题出发,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导向,针对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的模式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模式;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12-03
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指导服务的中坚力量,正逐渐成为高校确保教学和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为保证环环相扣,新任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的新兴力量,对他们进行职业化、专业化的岗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在分析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现实意义、提出当前岗前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为导向,探索符合新任辅导员职业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培训模式。
一、高校新任辅导员岗前培训的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新任辅导员,高校普遍实施“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各片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为高校新任辅导员提供一到两周的岗前培训。这一培训制度有其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辅导员提高适应岗位的素质和能力,从而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
1. 有助于帮助新任辅导员进行角色转换
岗前培训是帮助新任辅导员尽快实现现有身份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转换的有效途径。大多数新任辅导员都是硕士毕业后直接走上o导员工作岗位,陌生的环境、全新的角色、密集的工作往往会使他们无所适从,迫切希望得到一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有必要通过岗前培训来帮助他们完成从大学生到大学生辅导员角色的转换。从知识技能方面来看,岗前培训能使处于职业探求期的新任辅导员们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了解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学、教育法、职业道德、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努力成为大学生成长关键时期的人生导师。从职业情感方面来看,大多数新任辅导员都很年轻,刚刚走出校园进入职场,尚处于适应社会、摸索工作、定位自我的心理调适期,对他们进行引导式归属化的岗前培训,能增强他们的职业情感,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自我的认同感。
“十一五”以来。我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紧紧围绕“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积极创新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新模式。自2005年起,我省在“珠三角”地区遴选了100所名校作为校长培训实践基地,率先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实施“挂职锻炼”;在此基础上,2009年我省又建立了33个“名校长工作室”,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充分发挥名校长的示范辐射作用。有效提升了中小学校长队伍尤其是农村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今, “校长挂职锻炼”和“校长工作室”已成为我省培养合格校长和具有教育家素养校长的重要形式和平台,受到广大受训校长的高度认可和普遍欢迎。2009年教育部总结广东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经验,并作为中西部校长培训新模式,予以推广。
一、在培训中增加实践体验环节。让校长在实践中提升素质和能力
以往的培训,大都是院校式培训,这种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培训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念、轻实践,重形式、轻结果,培训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认为,校长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理论,但缺乏实践,他们有经验,但缺乏思想。而传统的培训模式已难以造就具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校长。如何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寻找培训工作突破口,成为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总理多次强调,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真正懂得教育的人来办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培训工作恰恰违背了这个规律,往往是让一些没有当过校长的人来培训校长,让一些缺乏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人来培训中小学教师。而实施“校长挂职锻炼”“校长工作室”制度就完全不一样。首先我们各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的校长都是基础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了解基础教育、比较懂教育的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室主持人和实践基地校长,是广东省名校长或名教师,且经过全省层层选拔,由专家考核评选出来的。其次,基地和工作室是一个培训团队,比如工作室由主持人担纲负责,再由主持人聘请三至五位国内教育专家加盟,还配有工作助理。再次,工作室是主持人和学员学习交流、研究、实践、成长的共同体。他们在实践基础上进行交流学习、对话和探究。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现有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名师来培养名师、让名校长来培养名校长。也就是让懂教育教学的人来担当培训者,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这种培养培训模式更加适合受训者的需求。更有利于受训校长的成长。
二、依托“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平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合格校长
我省从2005年起,先后在珠三角地区遴选了100所办学成绩突出、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小学名校作为“中小学校长实践基地”,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开展校长“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主要做法是,每年组织一批农村中小学校长到这些基地学校开展为期一至二个月的挂职体验学习。项目实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校长到高校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提升,时间为一周;第二阶段,分小组(3至4人)派往各基地学校实践体验,时间为三周;第三阶段,集中回到高校进行交流总结。其中,挂职锻炼是项目培训的重要阶段,主要是让受训校长深入一线学校开展全方位的体验学习,参与基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基地校长是第一指导者,也是第一责任人,担负着对受训校长的指导任务。挂职锻炼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师徒结对”。挂职锻炼最核心的环节是名校校长与挂职校长形成“影子”关系。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立竿见影。二是“身临其境”。挂职校长蹲点体验,现场观察名校长领导与管理艺术。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经验借鉴”挂职校长本身的领导管理方法往往“固化”为一种定式,通常隋况下很难发现与他人的差距。而来到先进的学校,如同挂职校长一面“镜子”。让其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使其有“自新”的心理愿望和动因。四是“伙伴关系”。在深入交往过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校长与校长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并且通过这个平台,形成长期的合作互助关系。五是“自主学习”。让挂职校长自己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在“差异”环境中自己选择学习对象和内容,并在经过深入反思后寻找适合自己的答案。
我省每年还组织一批经济发达地区学校校长远赴江苏、浙江、山东、北京、上海开展异地名校“跟岗学习”,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项目实施以来,我省共组织了1500多名校长到省内各校长实践基地进行挂职锻炼;组织了600多名校长到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名校开展跟岗学习。从2009年起连续三年,教育部安排150名中西部六省区中小学校长到我省开展挂职培训。近年来,江苏、浙江、海南、广西等地一批批中小学校长来广东挂职锻炼和学习交流。
三、依托“校长工作室”平台,加速培养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优秀骨干校长
2010年,我省建立了首批33个名校长工作室并选拔了100名有培养潜质的中青年校长进入校长工作室进行为期二年的培养工作。旨在培养造就一批有教育家素养的骨干校长队伍。
2013年4月6日至4月13日,来自遵义市的红花岗区、新蒲新区、桐梓县、正安县、道真县、习水县、赤水市等7个区县的15所项目学校的35名校长、副校长、管理骨干陆续来到重庆,参加由遵义市教育局和重庆课堂内外(集团)新课堂教育以及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的专项研修培训学习。
精心组织实施 明确目标任务
4月6日晚上7时,此次参训学员刚刚抵达重庆,大家还来不及修整片刻,遵义市教科所副所长王文霞就组织召开了该次培训学习的第一次会议。
为了加强培训管理和增强培训实效,会议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选举班干部,选举了班长、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以及8个跟岗学习小组的组长。
在会上,王所长首先代表遵义市教育局作了主旨讲话,对确立“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创建特色学校的内容和方法作了具体深入的阐述。
然后,遵义市特色学校创建项目办的李昌云校长和重庆课堂内外(集团)新课堂教育的老师就本次培训的具体要求作了说明,并对参训的学员、本次培训班班长、班委、各小组长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最后,各与会班干和小组长对如何完成本次培训任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纷纷表示将珍惜本次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请教的机会,争取多学知识、更新观念、学有所获、完善各自学校的创建方案。
严守培训纪律 高层次专题讲座
4月7日上午9时,参加本次研修培训的学员在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会议室举行了本次培训的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重庆新课堂教育项目执行总监李莉萍主持。
“国培计划”,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是教育部针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方式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学校施行的一项培训学习计划,目的是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打造一批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
“国培计划(2013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是贵州省举行的第4期培训,时间2013年9月14日-12月4日,为期80天,分为“集中研修”15天、“跟岗学习”30天、“总结反思”15天、“返岗学习”20天4个阶段。“培训”由贵州师范大学承接,地点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市宝山校区。笔者是农村边远山区一所普通中学的生物专业教师,有幸成为本期学员参加生物学科的培训学习。通过国培80天的培训学习,有许多感想,感触颇多,有许多话想说,现就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收获4个方面谈谈个人培训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习目标
农村学校的教师难得外出学习、培训,“国培”是一次绝好的自我学习、提升机会。出发前,我在想,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要辜负了国培,浪费了一个难得的培训指标,要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去学习,要向教育专家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向发达地区的学校学习,学习他们新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教育智慧、教育技巧;要向环境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因此,我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习别人的教育智慧。
二、学习时间
在集中研修学习、总结反思学习、跟岗学习阶段,学习任务重、内容多、时间紧,学习时间具有“两黑”特点,一是早上起床时天黑;二是学习结束时天黑。
集中研修学习、总结反思学习阶段,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学习,学习时间为早上8:00——12:00,下午14:00——18:00(或18:30)。跟岗学习阶段,跟岗的学校离我们居住的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较远,早上到校,上班高峰期堵车严重,需1-2小时才能到达,必须6点钟起床,6点半出发。下午5点半放学,下班高峰期,返校时天已黑。因此,国培学习的学习时间特点是一日两头黑。
三、学习方式
一、背景介绍及问题提出
笔者所在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合作建设了“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由学校建设在监测总站内部,学校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师资,监测总站提供部分设备、实验资质和技术人员。该实训中心不仅承担企业生产任务,也在运行初期用于对学生的生产型实训教学。经过初期的运行反馈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原有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生产型实训教学,教学计划中理论知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需要重新规划,使之符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二是学生教学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有距离,调整课程的内容使之体现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三是联合实训中心教学特点不明显,依托联合实训中心,改进教学过程使之与生产过程接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四是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出生产型实训教学的效果,需改进评价体系使之能正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的教学困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经过探索提出“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定岗”是指确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跟单”是指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识岗实习到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习到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轮学训,实现“岗位能力递进”。
三、“定岗跟单”专业实施方案
1.职业能力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根据技术型人才的层次划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技能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岗位设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主要培养具有技术实践知识的技术工人。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主要面向建筑与工程材料行业,培养能从事材料生产、检测和材料应用等第一线检测技术工作人员。随着这几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第三方检测类企业(华测,申美,天祥)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类企业一般接受客户委托检测建筑材料后,由业务部门评审能否执行,再安排建材检测采样部门执行采样和取样,采好的样品由样品管理部门下发给建材检测分析室,由分析室检测得到原始数据,汇总编制建材检测报告,最后三级审核出报告给客户。结合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行业优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的职业范围是材料检测企业采样员和分析员。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后,学校邀请职教专家团队、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头脑风暴分析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理专业岗位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分解岗位需要完成的职业活动,归纳采样员和分析员的五个工作领域,17个工作任务,40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操作技能规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摘 要】国家2015年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后,继续推动国培训计划,各地在原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的基础上整合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原各机构的职能和任务需要重新认识厘清,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在国培计划中担当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承担着搭建平台提供资源,组织研修实地指导,线上线下活动助学,培养骨干建设团队,开发资源提炼特色的任务。
【关键词】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职责;置换培训;送教下乡
一、“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背景
(一)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2015〕43号]
(二)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采取顶岗置换、送教下乡、网络研修、短期集中、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方式,对中西部地区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探索培训新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教育部 教师[2015]10号文件]
(三)“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按年度分批遴选项目县,主要面向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培训,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实施置换脱产研修,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施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形成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实施短期集中培训,支持村小和教学点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和乡村校园长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