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

小班幼儿教师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班威胁语幼儿教师论文

一、新建园小班幼儿教师“威胁语”的发生

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多数学者都谈到教师素质不高是发生语言失范的重要原因,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高校开设的语言类课程主要是理论引导,缺乏准教师的口语训练,导致刚走上从教岗位的教师缺乏对自身语言的反思能力,即使语言失范也很少察觉。其次,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偶然事件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会增加语言失范的风险已经得到共识。幼儿个性迥异与社会化程度低。来自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势必受到不同教养方式、教养内容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行为习惯,在幼儿与教师的“冲突”中教师进行语言威胁必将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教育”方法。小班幼儿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家庭”,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行为习惯将在这里养成,说明幼儿的社会化程度极低。可惜的是多数幼儿教师抱着“一蹴而就”的心态在教育幼儿,大多缺乏耐心,反而要求极高。教师语言行为缺乏指导与监管。教师缺乏语言方面的引导和约束,是导致言语失范的重要原因。对于新建幼儿园来讲,教师应该得到更多的规范化指导,在这基础之上应该是是制度维护——教师用语监管。

二、“威胁语”使学前教育成果大打折扣

以往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威胁性语言的分类,但并没有就某一类型的威胁性语言可能造成的结果予以量化研究,只是宏观(主观)层面的“......资料研究表明,教师语言失范将对......造成严重后果”种种引用。党的十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显然教师“威胁语”不可能披上教师职业化用语的外衣。“要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而教师“威胁语”的使用极大地抹黑了这种提法,不利于教育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不利于教师良好形象的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问题。那么,幼儿教师的这种传统“威胁语”怎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新性?怎能肩负起教育改革排头兵的重任!纵使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了创新性,教师也往往会进行语言打压,因为他(她)与其他人不同,发生的各类问题极具挑战性,不利于教学管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第八条提出要“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然而教师“威胁语”的出现正违反了这条规定。教师“威胁语”发生时,往往表现出情绪焦急,不够平静。大多数时候教师只是口头上的威胁,幼儿并没有真正的被送往其他班或被警察带走,家长照样还是来接了。如此下去,幼儿就会慢慢习得暂时的规避行为,而并不会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种消极模仿对幼儿发展极为不利,幼儿更有可能“袭承”教师的这种不良行为。要使教育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几乎办不到。由于幼儿在遭遇“威胁语”时压力倍增,可出现紧张、焦虑、恐怖等情绪问题。如果经常被教师使用“威胁语”,幼儿可能出现成就感低和缺乏关爱等心理,成为病态人格易感人群,最终成为教师“威胁语”的受害者。总之,小班幼儿集体经验缺乏,没有形成固定的交际模式,各种活动中极易出现“不达标”问题,而这时新教师大量的“威胁语”不利于幼儿后续发展,会使学前教育质量大打折扣,造成学龄期教育困难。

三、消解策略新探

由于新进教师缺乏语言行为的自我觉察(反思)能力,建议小班教师从个人层面进行语言行为反思,并且记录、交流;从管理层面而言,应该加强教师与幼儿进行语言交际的技能培训。

作者:肖勇 单位:呼和浩特西把栅中心幼儿园

全文阅读

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摘 要: 班级是幼儿园的实施保育和教育的基本工作单位,班级管理的水平体现了幼儿园的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小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有限,管理难度加大,如何做好小班班级管理工作,作者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历,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一、概念界定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大量实践中率先提出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指领导者对组织成员进行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园班级的保教人员对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的目标,使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看来,幼儿园里的一切保教活动最终都要通过班级管理实现。它繁杂琐碎,既具有生活性,又要求科学严谨,具有教育性。

二、小班幼儿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3-4岁幼儿的大脑皮质完全与小脑相连,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大脑协调能力显著提高,可以实现对精细动作的控制和四肢的协调合作。比如自己洗手、如厕、穿脱衣服和鞋袜、用勺子熟练地进食、灵活地上下楼梯、平稳地向前跳。但受身体机能发展制约,有些行为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语言方面的发展,3-4岁幼儿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达到73%。累计词汇量达1730个。掌握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词汇增多,如3岁能使用描述外貌特征、个性品质和情感的形容词。这个时期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想到哪里说哪里,缺乏连贯和条理,大人往往要边听边猜才能听懂。

认知发展方面,小班幼儿独立性增强,常常离开大人自己活动,从而获得体会、印象、经验等。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加上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简单地解决问题。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过程以无意识为主,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记忆依靠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边做边想或者先做后想。比如在拼图之前,幼儿往往不会说出将要拼什么,而是拿到图板就开始拼,拼完之后,才说明自己拼的是什么、怎么拼的。

全文阅读

私立幼儿园小班教师与大班教师压力对比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此,作为早期教育的工作者幼儿园教师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对此,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主要从“待遇与环境”、“班级情况”、“工作与职责”、以及“角色任务”等方面探讨了大班和小班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一、待遇与环境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其原因是因为小班幼儿教师要担负小班幼儿的教育与保育的双重任务,不仅要教授幼儿知识,而且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自理生活能力差,还要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这无形中增加了带班老师的压力。另外在刚入园的第一个月,很多幼儿有明显的分离焦虑症状,总是哭闹不停,吵的带班老师束手无策。因此,相对于大班幼儿教师而言,小班幼儿教师多数认为自己在幼儿园的工作比较繁琐,而相应的待遇却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相符合。所以小班幼儿教师在待遇与环境这个维度的压力感要大于大班幼儿教师。

二、角色任务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为大班的教学任务重,备课量大,检查多,各种竞赛、表演、运动会等活动多以大班唱主角。同时,大班小孩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学习时不听从指挥,不遵守纪律,大班教师在文化课教授过程中还要不停的维持纪律。所以大班教师在角色任务这个纬度的压力感要大于小班教师。

三、工作职责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表3工作职责对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教育领域的矛盾日渐明显。教材更新的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教育学和深层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必须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展开各种课题研究。而且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一入园就受到良好教育。因此,家长对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较高期望。这种高期望在教师身上的投射就成了一种较大的工作压力,尤其在大班更为明显,所以在这个纬度上大班教师的压力感要大于小班教师。

全文阅读

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应用研究

摘 要: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意美术活动教育形式受到家长与幼儿的欢迎,这种创意美术活动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应用,激发小班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对小班幼儿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本文就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应用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较好展开。

关键词: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材料应用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材料和工具对于幼儿的创作兴趣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为了保证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展开,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与运用工作。

一、材料的收集

为了实现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中材料的较好应用,幼儿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收集自然材料与废旧材料,这种自己收集材料进行的创意美术作品创作,能够很好地激发小班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

1.生活中自然材料的收集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幼儿园小班幼儿创意美术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共同收集大自然中的树叶、羽毛、石块等自然材料,这一收集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幼儿对世界的理解,还能够为具体的创意美术活动提供材料。幼儿阶段认识周边事物大多依靠自身的直接感知,这种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自然材料收集能够有效地推动幼儿的成长。

2.生活中废旧材料的收集

全文阅读

“减法”策略:为小班幼儿开展图画书故事表演搭建支架

[摘要]如何活用优质的图画书资源服务于不同年龄班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是幼儿园图画书教学实践面临的重要挑战。研究者以图画书《11只小猫做苦工》为例,详细阐述了运用减法策略改造图画书。以支持小班幼儿开展故事表演活动的做法。包括:减情节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完整了解故事框架的经验;减表演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积极表达的经验;减语言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文字理解的经验;减主题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主题理解的经验。

[关键词]语言教学;减法策略;图画书;故事表演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1/02-0028-04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图画书可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获得语言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图画书故事表演是图画书阅读的延伸,实质是以表演的形式帮助幼儿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加工。目前市场上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优质图画书数量较少,利用已有的较丰富的适合中大班幼儿阅读的图画书资源,将之改造成可供小班幼儿开展故事表演活动的素材,是值得尝试的办法。如果要将改造过程本身融入到课程中,使之与幼儿一日生活及幼儿园课程结合起来,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

支架(Scaffolding Instruction)理论源于维果茨基有关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在教育中成为一个形象的隐喻:在学生积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过程中,教师如脚手架一般为之提供支持,即“对儿童力所能及的避之,对儿童力所难及的助之,对儿童力所不及的为之”(刘儒德,2012)。支架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考虑支架建构的具体目标、着力点以及支架建构的策略。在已经确立“活用中大班幼儿的图画书资源服务于小班幼儿的表演活动”的目标后,支架着力点的选择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表明,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适时互动、深度加工的阅读方式,如“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到问答过程中”“请幼儿动手操作与图画书内容相关的实物材料”“给幼儿充分的阅读时间”等,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表达和理解水平的提升。因此,在改造图画书资源的过程中,以促进幼儿对图画书内容的深加工为着力点,以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图画书教学经验为基础开展研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研究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对支架建构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2006年起,我们开始了“儿童艺术启蒙教育”课程的探索,并于每年5月进行图画书故事表演的专项行动研究。各小班教师和幼儿共同选定一本图画书并将之改造成为可以用于图画书故事表演活动的素材。经过七年的行动研究,研究者摸索出了一套减法策略。减法策略的实质是把原有的理解难度较高的图画书故事内容小班化、本班化。小班化是指改造图画故事书的内容使之适合小班幼儿理解和表演,改造过程中需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包括生理发展水平和思维方式等。本班化是指改造后的内容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研究者以小班故事表演活动《11只小猫做苦工》为例,详细阐述如何运用减法策略为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内容、促进其语言和表演水平发展提供支架。

《11只小猫做苦工》是一位小班幼儿家长推荐给大家的图画书。小班幼儿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故事情节,但对其中小猫和大怪物的形象十分喜欢。知道这本书里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之后,幼儿非常期待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小班教师和幼儿开展了一个共同分析情节、一起改编故事、一起表演游戏的改造活动。

一、减情节上的难度——帮助小班幼儿获得完整了解故事框架的经验

全文阅读

第二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结果公告

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和幼儿教育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活动自2008年3月征稿以来,截至2008年6月30日,共收到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近20所院校选送的148篇参评论文。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结果予以公布(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全文阅读

基于差异教学理念的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研究

[摘 要] 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起点是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观察,以查阅资料为主要研究手段,分别探讨了基于差异教学理念下的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其实施途径主要是收集、整理信息,设计个别化教育方案;开展弹性差异分组,实行分层次指导;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实行分段式进度;分层次进步,实现异步达标;重视多元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个体差异;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21-1

一、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差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的教学。小班化教学是现代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新理念,它的存在具有科学依据,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生命多元化特征,保护了幼儿的生命活力,对于维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表明,低龄阶段的幼儿在个性品质、人格特征、智能、气质类型、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每名幼儿成长的步调、顺序、节奏、速度、层次也各不相同。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幼儿的不同需要。当前幼儿园孩子多,采用大班化教学模式为主,产生了相当的弊端。针对幼儿处于人生最低年龄段这一特殊阶段,个性特点迥异,需要成人的密切关注。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并且需要关注和研究小班化差异教学。

二、幼儿园小班化教学可行性

在充分了解到科学事实的基础上,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力求在“儿童本位”思想的引导下,按照差异教学基本理论要求,试图帮助儿童获得最近发展区的顺利实现。充分尊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全方位地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从理论上说,该研究具有参照依据,必将促进和丰富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立足于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基于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幼儿园差异教学的基本条件,认真探索有关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试图创造和设计的是一个本土化的教学方案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全文阅读

模因论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从模因论角度讨论了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基于模因论中对模仿的诠释,笔者认为,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应侧重于激发儿童的模仿,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儿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儿童的模仿动机。针对研究目的和重点,笔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考察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模仿;模因论;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16)03-0143-03

问题的提出

2001年,教育部签署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从2001年起,所有的小学三年级必须开设小学英语课程。从那时起,英语学习的低龄化已成为新时期外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趋势。然而,幼儿园英语课程由于缺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导致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学目标盲目,教学方式不当。结合幼儿园儿童的年龄特点,幼儿园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英语语音发音能力。本研究立足于这个目标,结合模因论中模仿的相关理论,通过尝试对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的应用进行了教学研究。模因论是由道金斯创建的,是文化传播的理论。模因论依赖人的模仿、复制和生存,模仿在模因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理论肯定了模仿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认为模仿是一种高级的人类认知活动。基于模因论中对模仿的诠释,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应侧重于激发儿童的模仿,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儿童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调动其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儿童的模仿动机。针对研究目的和重点,本项研究提出以下问题:(1)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如何?(2)哪些因素影响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研究方法

研究根据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考察模仿在幼儿园英语语音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效果。具体研究步骤如下:(1)选择实验班和参照班,进行教学效果比较;(2)通过相关的考试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检验模仿的运用效果;(3)采取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进行结果分析,从学生的角度来验证模仿的运用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研究工具

全文阅读

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和策略

摘 要: 班级管理是一个以小见大的环节,有效的班级管理不管是对孩子、教师、幼儿园还是整个幼教事业都有弥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孩子的发展水平,同时会影响家长对整个幼儿园的印象,因此掌握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对每一位幼儿教师来说都是必要的。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定义 意义 有效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定义

所谓的班级管理,就是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将幼儿的一日生活开展得井井有条,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

二、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更好地帮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愿意并乐意参加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不仅是对孩子教育和生活学习环境的一个管理,而且是对幼儿心理环境的管理,特别是小班新入园的孩子,良好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爱上这个新鲜的环境。

(二)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教师发展,让孩子的成长更实在。“活到老、学到老”,从事教育事业,应该秉持虚心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通过多和同事交流讨论,开展教科研学习、专题讨论、一日活动优化等,帮助教师不断在班级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促使自己实现“新手型教师―成熟性教师―研究性教师―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三)有效的班级管理能够促进“幼儿―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形成。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管理,更需要家长参与,同时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是以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在主导整个班级的一日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更支持和理解幼教事业,促进教师更积极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

全文阅读

德国学前混龄编班对我国学前教育形式的启示

【摘 要】德国幼儿园中普遍实施的混龄编班不仅有效的促进了儿童个性、语言、情绪、社会性发展,还减少了年幼儿童对教师的依赖。实施混龄编班是弥补独生子女政策弊端的关键,但由于我国家长教育观念陈旧、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使混龄编班在我国实施起来较艰难,只有逐步转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提高师资质量,增加学习机会和平台才能使混龄教育在我国成为可能。

【关键词】混龄编班;困难;启示

一、德国学前混龄编班

德国的幼儿园在年龄编班上,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这种混龄编班在全德国所有幼儿园中普遍实施。德国混龄班的年龄跨度非常大,目前一般以3-6岁混龄为主。混龄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将幼儿园营造成一个温馨的“家”。如在环境创设上,有些幼儿园不仅有若干个小的活动区域,还搭建了一些小阁楼,供需要安静环境的孩子使用;在教具、玩具的设置上,更多地考虑了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在家具的准备上同样如此,桌椅的尺寸有一定程度的差异,特别是椅子的大小和高低,便于不同身高儿童的使用。在进行活动时,教师不严格限制儿童的活动类型,并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共同游戏与学习。孩子们如兄弟姐妹般在这样的家庭中,一起生活,一起游戏、一起学习。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混龄班并不是随便把孩子放在一起任其去发展,而是要给他们树立一个标准,告诉年龄大的孩子要怎样照顾年龄小的孩子。混龄编班不仅能有效促进儿童个性、语言、情绪、社会性发展,还能减少年幼儿童对教师依赖,培养其独立意识。

二、我国学前混龄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多数幼儿园都采用同龄编班的教学形式,即同一个年龄段(一般是一岁的年龄差)的孩子在同一个班级里接受同步教育,表现为幼儿园的大、中、小班教育。目前幼儿园关于混龄活动的研究已有不少,但都是在有限范围内的尝试。教学组织形式也参差不齐。

1、“混龄班”模式。即全部混龄编班,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全部全方位混龄教育。在教育环境、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家长参与等方面充分体现混龄特点。上海童的梦幼儿园自1999年就开始了混龄班的实践,并已成为“上海市混龄教育示范基地”,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2、“间断性混龄”模式。即幼儿平时按同龄编班,在某些活动时再进行混龄,其混龄特点是“有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幼儿编班、固定的带班教师以及灵活而有计划的活动内容”。“间断性混龄”教育既可以为幼儿提供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又可以较充分地整合利用幼儿园的人际资源,进行差异性互补,从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的混龄模式在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的过程中,是一种混龄教育本土化的有益形式,在实施混龄教育的幼儿园中相对普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