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班教育教学论文

小班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社会的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生活趋势。因此,社会往往容易对人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多,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在这一阶段接受的社会信息会对他们以后的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与社会契合起来,很容易使小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造成小学生的扭曲心理,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改良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小学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并没有认真思考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教师在学生犯错后多采用说服式的教育方法,告诉学生错在哪里,要怎么做,或者把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告诉犯错误的学生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种事后教育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树立是非观,但是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来讲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理上认可并接受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在课堂教学时,小学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对自己心理品质的教育。

(二)营造民主平等,师生和谐相处的班级氛围

在班集体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少数表现优异的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也因此遭到了班主任的忽视,然而这种做法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站在每一位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尽量给予每一个学生关心与爱护,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生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会到和谐的班级氛围。其次,班主任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赞扬,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也会带给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积极通过这种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学习,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环境,从而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全文阅读

[小学班主任论文]小学班主任工作应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是指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在内各方面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影响。狭义的教育则是专指教育者通过专门的教育组织机构所进行的教育。它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但是,却不限于学校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由此可见,人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所以,单靠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学生,社区教育也相当重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应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是更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提出该观点是由于以下种种迫切需要:

一、 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从广义上说,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水平、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教学活动的,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特有的影响力干预着教学活动的进程,系统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如果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那么教学环境就好比是他们活动的舞台。教学环境的内容包括社会信息。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节奏加快,各种社会思潮对校园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而学生是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又被其左右的一个群体。因此,社会信息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是一个必须认真加以调节控制的因素。这就需要学校、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共同培养学生。

二、传统管理模式弊端的改革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如今,我们的管理者─━班主任,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现在的学生不知如何去管理"。因为以往,班主任对小学生小到扫把如何拿,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得管,并且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听从其安排和布置,唯恐照顾不周。随着社会的发展,班主任再用一种封闭性的观点和办法对学生简单地说"不"与"是"或"可以"与"不可以",收效是甚微的。

既然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那么当然需要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创新。因为21世纪的世界主题是知识创新,它是传统教育理念的断裂。(所谓传统教育理念的断裂,是指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将要扬弃的部分,实际上也是教育的几个千年死结。)教育要面向未来,唯有学会创造才是最佳出路。如果我们挖掘社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界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那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社区教育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根本着眼点是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因而要想学生全面发展,还必须向社区方向发展。

三、学生的心理需要需要班主任工作与社区教育紧密结合

全文阅读

论小班化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大班化”班级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全面的发展,小班化教育应运而生,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己,发展个性,全面成长的舞台,还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打开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小班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总结了几点小班化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抛砖引玉。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影响

小班化教学就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学生全面且个性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的教育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了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班化教育将过去的一个班五、六十位学生,转变成为一个班三十几位学生,一方面教学空间得到了改善,教室空间格局得到了改变,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安排课桌排列方式。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以前人多嘈杂的不利因素被排除,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变得更加游刃有余。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机会增加了,无形中提高了课堂的互动频率,不仅能够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还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质量。

二、提高了师生的课堂满意度

师生的课堂满意度直接地表现出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班化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人数少了,教师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时间,更好地,更全面地去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采用多种对于学生来说易于接受的,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往往都比较愉快,轻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对于课堂的教学也会表现出正面积极的情感和课堂满意度。

三、适应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全文阅读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管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提升产生巨大的影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班主任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通过德育提升学生的素养。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有计划的、科学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班主任要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班主任;管理方法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学应该是全面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德育教育人引导学生正确的成长和发展。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阶段就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而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着手,帮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一、注意做好示范作用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好示范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是很成熟,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价值判断体系。在这一时期,学生会接受教师的评判,将教师的评判作为好坏的标准,同时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注意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就是应该干净得体,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印象,这样学生也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应该观察班级的卫生情况。比如说当地上有一些纸屑或者杂物的时候,班主任应该主动地捡起杂物,收拾好班级卫生,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卫生打扫。班主任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小学阶段的教育应该是对学生的习惯的培养和思维的养成,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日后学习打下基础。班主任应该严于律己,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成长。班主任应该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应该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通过严格的要求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教师要让学生严格地遵守教学纪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进行严厉的处罚通知,还应该强调学生的时间观念,要求学生上课下课时间都要严格遵守安排。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树立达者为师的观念。现代社会在快速的发展,原有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的变化,教师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也要及时地跟进时展的步伐,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的学习,这也会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调整管理的模式

为了有效地发挥好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价值。班主任应该在管理的过程中创新管理的模式,通过创新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而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现代社会对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通过道德教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互帮互爱、相互帮助,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因此班主任应该拿出足够的时间用来进行德育教育,保证德育教育的质量,同时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也应该调整现有的管理方法,比如说那种要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奖励和考核机制,通过奖励和考核来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行为和思想。对于优秀的学生应该进行奖励,对于犯错的学生则应该进行惩罚。此外,班主任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学生积极的帮助,同时在管理的时候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调整管理的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注意班级干部的建设

全文阅读

班级管理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

一、分阶段,有重点,逐项训练

《小学生礼仪常规》共10条,除第一条是小学生参加的重大升降国旗仪式礼仪规范要求外,其余9条概括起来可分三大部分:自律性礼仪规范、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公共场合的礼仪规范。这么多的条款背过容易,落实到行动中却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班级管理训练过程中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每学期都有计划、分阶段地逐项训练。开学初,对学生进行升旗仪式礼仪教育,要求师生全部参加,着装整齐,鼓号齐鸣,场面严肃隆重,达到这一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是靠严格要求、认真训练形成的。各班升旗手出旗时的正步走,音乐响起时的甩旗动作,音乐结束国旗到顶的技巧,全校师生肃立行礼,演唱国歌洪亮整齐等,每一个环节都高度重视,专人负责,训练到位。严格训练过程,让学生自然体会到升旗仪式是庄严肃穆的,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的旗帜,应该热爱它,尊敬国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与此同时,兼顾自律性礼仪规范的训练(坐、立、行姿势,使用礼貌用语等)。第三、四周,学校在巩固以上教育的同时,加大力度抓好交往中礼仪规范的教育。总之,在班级管理每个阶段力求突破出重点,兼顾其他。事实证明,抓重点训练既有利于有效地养成良好习惯,又有利于带动其他。

二、知为先,行为重,分层深化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需要分层深化。为了净化校园,使学生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我们训练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在这个单项训练中我们遵循知行并重的原则,进行分层深化,取得了明显效果。训练步骤是:(1)认知明理。懂得为什么不通通乱扔果皮纸屑,应该怎么做;行为上由无意丢弃纸屑到经别人提醒马上改正,然后达到能将垃圾丢入果皮箱,并能提醒别人或举报错误行为,时间大约为一周。(2)强化训练,深化主题。开展“捡起一片纸屑,奉献一份爱心”的活动,行为上达到见到地上的纸屑、果皮主动捡起来并放入果皮箱,时间为两周。(3)总结表彰、树立典型、组织观摩。在班级管理,我校的四四班、五二班积攒废纸,自筹班费的做法得以大力推广。(4)开展“接力赛”。学校德育处加大检查力度,组成以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参加的检查小组,每周一查,各班开展“创一周无纸屑”“创两周无纸屑”竞赛和“无违纪周”“无违纪月”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意识,使学校环境卫生面貌和学生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观。这种分层深化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有特色,勇创新,典型激励

作为河北省德育示范校,我们应该发挥“示范”作用。我们的口号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们要做得更好;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不做则已,做则一流。所以,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脚踏实地,一方面又善于创新,形成特色。大家都知道,升旗活动是一种针对性很的爱国主义教育手段。我校开展这项活动时,除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将此活动与各方面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最佳升旗手”“最佳升旗班”评选活动。每周在学校单项养成训练中选出表现最好的个人和集体,选出在校外遵纪守法、讲究礼仪、助人为乐的优秀队员,在周一升旗时,让他们亲手将国旗升上天空,并在“国旗下的讲话”栏目中说说心里话。为提高学生的自身形象和自我管理意识,我校创造性地设置了“少先队文明岗”。选30名品学兼优的少先队员参加,德育处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形体训练,语言规范训练,礼仪常规训练,力争使他们成为学校文明的标尺。事实上,文明岗在养成教育方面不仅发挥了少先队组织的监控作用,而且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典型激励功能。他们每天着装整齐,佩挂醒目的绶带标志,检查学生课间纪律和卫生,指挥校门和上下楼的交通。他们执岗时挺拔的身姿,坚定的表情,庄严的队礼,诚恳的提示以及在校园内帮教师推车、扶起摔倒的小同学等助人为乐的小事都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无形的激励作用。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也注意典型激励,普遍开花。我们创设了“星星寄语”学生礼仪常规档案,分“等级、特色、建议”三个栏目,根据日常检查情况对各班划分等级,指出该班在哪些方面有特色,并在该栏中贴上特色星(每种星颜色不一),还在建议栏中指出该班不足,以供师生查漏补缺。在这个档案中,各班都能看清本班的优点及不足,调动了各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积极性,并指明了班级前进的方向。那些有特色的典型集体会继续发扬优点,不断前进。期末,学校评选文明班集体、礼仪中队。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爱模仿,当看到别人受到表扬时也会产生得到表扬的愿望。以上典型激励的方法正是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了以点还面的效应,从而促进了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作者:韩志生 单位:河北省定兴县实验小学

全文阅读

班主任管理小学教育论文

一、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是培养各种技能、开发智力的启蒙阶段,加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每天的工作繁琐、具体,要想开展良好的管理工作,就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对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针对每一个同学生进行详细的统计,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身体状况等,再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或者是“亲人”关系,纪要让学生感到亲切,又要让学生尊重你。只有这样才能在了解孩子的整体情况下,更好的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基础阶段,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能力等情况后给与学生信任,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能力。适当的该学生一定的空间和管理权力,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发展。另外,班主任是每天与小学生相处时间最多的人,班主任要想真正提高班集体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以平等的角度与学生沟通。在沟通时以一个朋友或者亲人的身份,不能一味的教训、职责,要得到学生的好感,才能确保沟通的顺利开展。②交流饱含感情,让学生在沟通中切实感受到保主任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尊重,从而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③鼓励学生大胆的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开放言论,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体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有助于班主任顺利开展管理工作。良好的班级氛围应该包括文化氛围和管理氛围。首先,文化氛围是一种隐形的约束力,一旦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展:①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例如,学生为班级做出了贡献,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不仅能激励做好事的学生,还能产生模仿效应,学生纷纷像这位同学学习,从而引导整个班集体积极性上。②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团结互助。班级学生团结互助才能产生班级凝聚力,人人为班级着想,为团队着想。③树立榜样意识,像学习标兵,卫生标兵,纪律标兵等,形成带头作用。

其次,要建立严格、严肃的管理氛围,班集体需要完善的、全面的规章制度来保障班集体的正常学习。班主任要确保每个同学都熟知班级管理制度,互相监督。通过班集体的整体合作,才能保证班级管理工作时限预期的目标。

三、给予学生信任,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

班级管理工作讲究的是公平、公正和民主,班级管理的好坏的关键在于在管理中是否做到了是否做到了民主、自愿。以往的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对班干部的形成并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认为小学生不具备管理能力,实际的管理工作仍是班主任一人承担。在新课改的前提下,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建立公平、民主的管理体制,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到:1,完善选举和培养班干部制度。班干部的选举一定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要让每个同学都有资格来参与选举,班主任不能因为成绩或者其它问题而剥夺学生参与班干部的选举。班干部的选举要建立在全体学生资源提名,全体投票的前提下,选举出来的班干部更能服众。班主任在选举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保证选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班干部选举出来后,班主任要充分信任他们的工作能力,同时给予他们适当指导。其次,每个班级都应该有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则、制度,班主任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建立健全班级自身制度,在制度建立过程中,班主任要广开言路,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认真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在班规建立起来后,同学们也会对班规有更深刻的认同感,保障班规的严肃性和行之有效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刘海娇 黄丽祥 单位: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在妙镇在妙中心小学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实验小学

全文阅读

[班主任论文]试论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儿童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 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练,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请记住我站域名/

二、实施抗挫折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径。

全文阅读

论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

摘 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以分数对教学水平进行划分,虽然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但是却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实施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备重要作用。所以本文对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品德教育渗透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品德教育

小学是学生形成是非观、价值观等理念的重要时期,对其以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品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倍受重视。在实施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进行品德教育的基础,因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逻辑真理,更加重视情感交流,所以班主任应该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作用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具备其自身的特有情感,是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班主任老师需要起到领头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增长,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阻碍,不能进行有效开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具有其必要性。而大部分老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基本知识进行教授,更不要说对品德教育进行渗透,此时班主任就需要进行介入,引导老师实施品德教育。此外,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条件有限,只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接受品德教育,无法得到理想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品德教育效果,而且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良好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1.语言赏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字进行解析,然后对文字所组成的语言进行欣赏,以达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增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材料中课文都具有很美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并充满了情感,包含了很多积极、正面的思想品德。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对课文语言进行赏析,然后深入全文,使学生可以对课文内容更加形象、深入地进行记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美地渗透品德教育。但是班主任在渗透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分清主次,是在良好实施语文教学时渗透品德教育,不是专门地开展品德教育。如果不分清主次,不仅不能很好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全文阅读

班主任德育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鼓励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让学生从小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只有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长大后才能不辜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己的勉励和期望,坚持周一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从庄严的国歌声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鼓舞下增添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课余聘请老红军和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体会祖国创业的艰辛不易,让学生从小自觉地崇敬英雄,自觉地向英雄人物靠拢,时刻不忘长大后立志报效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二、对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从小培养爱的情感,可使同学之间、家庭之间、师生之间充满爱的氛围,增强亲情、友情,增强凝聚力和团结精神。平时可以从一件小事做起:让学生做件让父母高兴的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帮助差生补课、让学生亲手为老师端上一杯热茶。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学之间的真诚,而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教育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习惯则能埋没人才、毁人一生。为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正确行为习惯教育,平时要求学生自觉从《小学生手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具体做法为:一要礼貌待人;二要团*结同学;三要尊敬师长;四要助人为乐。一争做好人好事;二争说真话;三争做三好全优。及时开展例如上述。“四要三争”的行为教育活动,在学生中间引进竞争激励机制,相互监督,互评互学,短期内可使学生中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对学生进行从小胸怀大志的理想教育

全文阅读

班华教授心理教育思想及贡献初探

摘 要:班华教授是我国心理教育学科建设、思想体系、实践模式、社会服务等诸多领域的“开山祖师”。作为我国现代心理教育学科建设的开创者,心理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开拓者,心理―道德教育实践模式的开辟者,心理教育社会服务创新的开掘者,班华教授为现代心理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卓越贡献。

关键词:班华;心理教育;思想研究;学术贡献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16-05

作为我国心理教育诸多领域的开创者、开拓者、开辟者和开掘者,班华教授在心理教育的学科建设、思想体系、教育理念、模式建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教材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深刻论述和非凡建树,为现代心理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创造性、前瞻性的卓越贡献。

一、现代心理教育学科建设的开创者

作为现代心理教育的创始人,班华教授开创性地提出了“心育”概念,充分论证了心理教育与“五育”、与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心育”概念是1987年班华教授参加修订《德育原理》教材时提出的。1989年,随着《德育原理》第二版的正式出版,“心育”概念正式问世。1989年,班华教授应山东师大之约,为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师资培训班讲课。一共讲了五个专题,其中第四个专题是《心育刍议》,包括多方面内容:什么是心育、心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心育的内容和废止虐待型教育。班华教授“所说的心育即心理教育,指培养各种良好心理品质,包括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锻炼、个性教育等均属于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组成部分”[1]。1990年,江苏省教育学研究会在盐城市举行学术会议,班华教授在会上作专题报告,内容就是心理教育,题目为《心育刍议》。《心育刍议》经修改在《教育研究》1991年第5期发表,后来该文又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反响。《心育刍议》对心理教育的任务和内容、途径和方法、目标和原则作了系统阐述,勾画了心理教育学科的实践蓝图。

班华教授最早构建了国内心理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主编了第一本心理教育学术专著,奠定了心理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1994年8月,班华教授主编《心育论》一书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江西教育科研》在1994年第6期刊发了“书讯”《出版》,对《心育论》一书作了很高的评价:“该书在我国率先提出心理教育论或心理教育学这一新型边缘学科构想,勾画了较为成熟的心理教育学科的理论框架体系。”学术界也予以积极评价,该书被誉为心理教育学科的“独立宣言书”。关于心理教育学科归属,班华教授提出,“心理教育则不同,它可以是心理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可以从教育学的视角研究,属于教育学科性质”[2]。

班华教授注重心理教育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指导,鼓励学生积极研究与自主探索心理教育。在为博士生、硕士生开设的课程中,他专门增添心理教育专题。1987年,班华先生第一次招收硕士研究生3名,他们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两个与心理教育有关。一个是连思源的选题《心育与德育》,另一个是刘守旗的选题《试论自我教育能力及其培养》。此后,李晖硕士论文选题是《道德教育与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任红娟硕士论文题目是《市场经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1994级博士生刘文霞的论文选题是《个性教育论》,1999级博士生沈贵鹏的选题是《心理教育课程论》,2000级博士生崔景贵的选题是《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2003年班华教授联系指导刘晓明博士后,他的研究课题也是关于心理教育的,题为《视域融合:心理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班华教授表示,在指导博士生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应当从人的建设,特别是人的精神建设高度,理解心理教育是时代性课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