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

小班教师教学经验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班教学研讨讲述

20世纪70年代末,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其中以美国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历经四十余载,欧美国家对于小班化教学尽管还存在诸多争议,然而研究取得的成绩却不容小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多个地区在借鉴国外小班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如今也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三十年来的小班化教学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不仅是深入小班化教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基本历程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兴起一方面缘于人们对班级授课制的不断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也是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从借鉴欧美国家的相关成果,到逐步深入进行实验探索,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得到了发展。

(一)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酝酿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1987年,有学者针对班级授课制存在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信息反馈、抑制学生智力发展等问题,建议逐步实行个别化教学,并提出“目前作为过渡时期可逐步缩减每班学生的人数”的观点。[1]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献中首次出现的关于小班化教学的论述。之后,有学者介绍了苏联和美国缩小教学班规模的基本情况,指出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并针对我国广州市班级规模庞大的现状,分析了控制教学班规模及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可能性,建议在广州市针对低、中、高三类水平的学校分别实施“补齐班”式的小班化教学,以期实现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的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形式的最优化结合。[2]有学者介绍了苏联、美国等发达国家班级授课制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分组教学的实施情况,指出国外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向个别化方向发展。[3]有学者重点对美国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中的分组教学和开放教育进行了述评。[4]有学者介绍了国外班级规模的发展阶段和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研究的一系列著名实验,如格拉斯和史密斯班级规模实验,并提出了改进我国班级规模的建议。[5]有学者进一步明确指出,“缩小班级规模、趋向小班型”是班级授课制在不断自我完善和更新过程中的主要选择。[6]有学者结合我国学界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各种争论,指出教学组织形式向个别化发展是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趋势之一。[7]这一时期我国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以介绍国外尤其是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和实践发展为主;二是提出缩小班额为我国小班化教学改革的主要选择。总体而言,引进的研究多自己的研究少,呼吁性的多研究性的少,说明这一时期小班化教学研究尚处于酝酿阶段。

(二)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和推广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通过翻译介绍欧美国家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我国少数沿海发达城市进行的小班化教学实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适合本土化的小班化教学模式。1996年,上海市由市教委组织专家率先开展了“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本次研究先在10所小学进行试点,至2000年已初具规模,有280所小学推行了“小班化教育”。[8]总体而言,这些有关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第一,富有组织性。如上海市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是由上海市市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这也是首次由官方发起的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第二,重视对小班化教学实验的总结。如《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初探》一文,分析了上海市科教院实验小学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和取得的成就,对教学组织的改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价值。[9]《“小班化教学”分组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一文,通过考察上海市浦东新区昌兰小学和上海市其他试点学校的“小班化教育”实施情况,对小班化教学中分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条针对性的改进建议。[10]《小学素质教育的新视角——北京市小学小班化实验调研报告》一文,介绍了北京市小班化教学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效果,并根据国内外小班化教学的最新研究对北京市的小班化教学提出了预测和建议。[11]第三,研究成果数量增多,并出版了相关学术著作。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一书,介绍了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人员组合与教学流程管理、教学评价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班化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12]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侧重于对相关实践的经验总结,不仅有大规模的实践探索,而且重视理论总结;不仅引进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更注重与本土相结合。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小班化教学研究视野相当开阔,不再停留于教学组织形式本身的争论,进而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师资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理性反思阶段(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初,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事实上意味着一场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变革的到来。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多角度、深入地反思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有更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学生要有自学、思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要提供配套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并且强调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不是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学校都可施行,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13]有学者指出,小班化教学是我国教育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转向“小康”目标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然而,班级人数少了并不等于实现了小班化教学,还应该注意成本—效益问题、师资问题以及形式与内容问题。[14],有学者在反思国内外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批判了当前充斥于小班化教学各个领域的“物的逻辑”。[15]有学者从人是多维关系的存在的角度出发,指出在大班教学中,多维关系的人被片面化、单一化和实体化了,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危害,小班化教学应该遵循关系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16]强烈的反思意识是这一时期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最为明显的特点:一方面对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检讨;另一方面也指出实施小班化教学所面临的客观困难。

二、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20世纪以来,人们为突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从未放弃过有关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努力,提出小班化教学后,人们对其意义、理论基础及实践策略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小班化教学意义研究小班化教学是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要求而出现的,其中既有先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负载着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新理念。这自然激发了人们对小班化教学意义的研究。总体而言,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了小班化教学的意义。第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有学者指出,小班化教学缩小了生师人数比例,综合了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的优势,使学生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发展。[17]有学者认为,小班化教学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最大的受益点是创造性思维不再被压抑和泯灭。[18]第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交往。有学者指出,小班化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由于班级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频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辅导,有效保证了在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19]第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公平。有学者认为,小班化教学为实现课堂教学机会均等提供了可能,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可能。[20]笔者认为,小班化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代表着当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主要选择,更在于它是促进教育理念革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伴随着小班化教学的推进,原来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那种工厂化、产品加工式的教学将受到挑战,教学情境的变化促使教师必然关注作为个体的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因材施教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小班化教学理论基础研究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我国学者主要是从哲学、心理学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就小班化教学的哲学基础研究而言,学者们一方面结合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从小班化教学的价值取向出发,批评小班化教学实践领域的唯成绩决定论以及研究领域的唯经济决定论,指出人的发展应是小班化教学的终极追求;[21]另一方面从人性的多维关系出发,分析了小班化教学实践中人被片面化、单一化和实体化的倾向,提出应遵循关系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以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危害。[22]就小班化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而言,有学者从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认为小班化教学由于强调师与生之间、教与学之间、书本与方法之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和谐互动,关注每个受教育者,从而使学生平均得到的教育与关爱的时间和精力增加。[23]有学者从学生智力发展的角度,结合加德纳(H.Cardller)的多元智力的理论,认为大班教学侧重的是培养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很难兼顾其他智力的培养;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多方面智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24]小班化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然要求重视其理论基础研究。目前的理论基础研究仅限于哲学与心理学方面,今后需积极拓展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不但要重视哲学反思,而且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从其他相关学科中汲取养分,促进小班化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为小班化教学实践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全文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

摘 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班级管理;管理能力

自制力不强、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纪律性不强等都是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挑战,尤其对经验不够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巨大挑战。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展开论述。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很多青年小学语文教师刚刚走出校园到学校任教,教师对小学生的特点把握的不够透彻,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对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了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一)通过入职培训,提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在入职之前都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教师入职培训的内容较多,然而有些学校在进行入职培训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教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进行培训,因此,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有效对班级进行管理的重要性。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班级管理意识,要求在入职培养的过程中,加入班级管理部分的内容,使教师在入职阶段就意识到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二)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认识

全文阅读

系统解剖学小班教学的体会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打开人体这扇奥秘之门的钥匙。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使学生很好掌握教学内容,需要对系统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将理论大班授课与阶段性实验授课相结合,开展了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文章针对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改革;小班教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石。因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掌握程度是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处在一个过渡期,短期内难以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而系统解剖学却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医学基础课。为了解决授课方式差异较大和学生接受程度较低等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历经反复的研讨与充分的前期准备,自2015年9月开始,在2015级和2016级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专业进行了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运动系统是系统解剖学的第一篇,其包含大量的解剖学专有名词,对医学新生来说难以理解和记忆,本篇内容适合边讲边看,恰好适合处于学习方式转变期的现阶段新生[1]。因此我们选择运动系统(包括骨学、关节学和肌学)进行教学方式改革,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模式。现就两轮的解剖小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做如下总结,期待能够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

1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的优势

1.1理论实验一体化,避免了脱节、重复等现象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理论采用大班授课的方法,一个或多个章节的理论内容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再上实验课,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标本观察辅助理论的理解以及理论知识指导实验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另外,传统的大班理论授课中,学生只能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加以理解。而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模式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立体的模型和标本等,使理论和实验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理论实验一体化使理论知识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和记忆,理论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延伸,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此外,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模式还能够避免传统模式中实验课上理论知识的遗忘,需要教师重复讲解,从而造成的时间、空间等的浪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1.2人数较少,便于组织管理及师生交流互动小班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方式,是针对较小班额进行的教学活动[3]。“小班”一般以两个行政班级的学生为一个班额,由于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易于组织课堂及教学管理。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并注意调动课堂气氛,管理好课堂纪律。小班实验室授课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全程互动,教师的视线范围可以覆盖全部的同学,能够从同学们的反应中了解到他们的理解情况,适当调控教学进程,与学生之间的视线交流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紧密跟随教师的思路。此外,小班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获得解答,教师也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课后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建的QQ或者微信平台共享多媒体课件、知识点总结等教学资料,并针对预习及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或讨论。1.3更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大班集中授课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教师不间断地讲授,学生沉默听讲,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而且大班授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程度,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身心疲惫、出现厌学情绪等情况。小班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支配下的开放型教学模式[4],采用讲授、启发、举例、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相长。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小组进行标本和模型的观察,分工合作,在实践中去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提供正确的指导,最后分别带领各小组同学以标本为媒介,对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和重点归纳等,实现理论实验一体化。1.4小班授课教师与后续解剖实验课授课教师相同,可培养师生间的默契以往的大班理论授课、小班实验授课的教学模式中,通常理论和实验课授课教师并不相同,且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授课形式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验课。目前,本教研室运动系统采用了理论实验一体化的小班教学模式,小班授课教师多数为青年教师,他们后续依然承担着该小班的实验课教学任务。前期的小班教学帮助师生之间度过了实验课的磨合期,培养了一定的默契,使学生适应该教师的思维模式,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促使双方能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使实验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2做好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的探索

2.1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授课教师人数较多,教研室采取课前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等内容,尽量保持各平行班级之间授课主要内容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每一位授课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又做了更加精心的备课,书写详细的教案,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因授课对象主要是将来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所以教师尽可能多地联系临床,并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添加部分考点为重点内容,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合理分配学时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了融合,因此,以往的学时安排势必需要加以调整。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运动系统小班授课占用了14学时,其中,骨学6学时、关节学4学时、肌学4学时。由于运动系统包含大量的解剖学结构,初次接触解剖学的新生理解和记忆起来有困难,理论授课和标本观察的时间相对不足,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即增加至18学时(骨学8学时、关节学4学时、肌学6学时)。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放缓教学进程,同时还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课的实物标本观察及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求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2.3实验标本的配备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授课地点为系统解剖学实验室,这就需要实验技术人员与理论授课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每次授课之前,根据教学计划的授课内容布置相应的标本和模型,标本数量要充足,做到每个小组有一套完整的骨标本,学生可以同时对照课件中的图片和实物标本进行学习,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实验观察奠定基础。此外,实物标本要做到结构完整、清晰,便于观察和指认,避免观之无物或者误认结构。2.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班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即在于人数相对较少,便于组织管理,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与交流。授课教师精心进行课堂设计,较多联系临床,适时穿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耳熟能详的疾病名称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实验标本观察采取小组教学形式,各组内同学分工合作,部分同学负责翻阅教材提供理论支持,部分同学负责查找并展示结构,同时还可以针对理论及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授课教师依次到各小组巡视,适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提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2.5授课教师展现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授课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态度从容、教法灵活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6]。授课教师仪态大方得体、态度亲和、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本要素。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情感,表达方式或诙谐幽默、或形象生动,适当运用俗语或网络流行语,这些都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精湛的绘图技巧是教师授课的一项“法宝”,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便于学生对结构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3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全文阅读

系统解剖学实验及小班教学体会

摘要: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打开人体这扇奥秘之门的钥匙。为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使学生很好掌握教学内容,需要对系统解剖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将理论大班授课与阶段性实验授课相结合,开展了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文章针对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改革;小班教学

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石。因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掌握程度是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处在一个过渡期,短期内难以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而系统解剖学却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医学基础课。为了解决授课方式差异较大和学生接受程度较低等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法,历经反复的研讨与充分的前期准备,自2015年9月开始,在2015级和2016级临床、麻醉、影像、口腔等专业进行了系统解剖学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运动系统是系统解剖学的第一篇,其包含大量的解剖学专有名词,对医学新生来说难以理解和记忆,本篇内容适合边讲边看,恰好适合处于学习方式转变期的现阶段新生[1]。因此我们选择运动系统(包括骨学、关节学和肌学)进行教学方式改革,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模式。现就两轮的解剖小班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做如下总结,期待能够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以提高教学质量。

1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的优势

1.1理论实验一体化,避免了脱节、重复等现象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理论采用大班授课的方法,一个或多个章节的理论内容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再上实验课,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标本观察辅助理论的理解以及理论知识指导实验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另外,传统的大班理论授课中,学生只能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加以理解。而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模式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立体的模型和标本等,使理论和实验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理论实验一体化使理论知识不再只是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和记忆,理论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延伸,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此外,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模式还能够避免传统模式中实验课上理论知识的遗忘,需要教师重复讲解,从而造成的时间、空间等的浪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1.2人数较少,便于组织管理及师生交流互动小班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方式,是针对较小班额进行的教学活动[3]。“小班”一般以两个行政班级的学生为一个班额,由于学生人数相对较少,易于组织课堂及教学管理。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并注意调动课堂气氛,管理好课堂纪律。小班实验室授课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全程互动,教师的视线范围可以覆盖全部的同学,能够从同学们的反应中了解到他们的理解情况,适当调控教学进程,与学生之间的视线交流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紧密跟随教师的思路。此外,小班授课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并获得解答,教师也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课后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建的QQ或者微信平台共享多媒体课件、知识点总结等教学资料,并针对预习及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咨询或讨论。1.3更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大班集中授课一般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教师不间断地讲授,学生沉默听讲,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而且大班授课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程度,学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缺乏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身心疲惫、出现厌学情绪等情况。小班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支配下的开放型教学模式[4],采用讲授、启发、举例、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教学相长。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小组进行标本和模型的观察,分工合作,在实践中去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并提供正确的指导,最后分别带领各小组同学以标本为媒介,对授课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和重点归纳等,实现理论实验一体化。1.4小班授课教师与后续解剖实验课授课教师相同,可培养师生间的默契以往的大班理论授课、小班实验授课的教学模式中,通常理论和实验课授课教师并不相同,且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授课形式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验课。目前,本教研室运动系统采用了理论实验一体化的小班教学模式,小班授课教师多数为青年教师,他们后续依然承担着该小班的实验课教学任务。前期的小班教学帮助师生之间度过了实验课的磨合期,培养了一定的默契,使学生适应该教师的思维模式,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求,促使双方能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使实验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2做好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的探索

2.1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础。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授课教师人数较多,教研室采取课前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重、难点等内容,尽量保持各平行班级之间授课主要内容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每一位授课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计划又做了更加精心的备课,书写详细的教案,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因授课对象主要是将来从事一线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所以教师尽可能多地联系临床,并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添加部分考点为重点内容,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合理分配学时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将理论课和实验课进行了融合,因此,以往的学时安排势必需要加以调整。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运动系统小班授课占用了14学时,其中,骨学6学时、关节学4学时、肌学4学时。由于运动系统包含大量的解剖学结构,初次接触解剖学的新生理解和记忆起来有困难,理论授课和标本观察的时间相对不足,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即增加至18学时(骨学8学时、关节学4学时、肌学6学时)。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放缓教学进程,同时还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课的实物标本观察及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求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2.3实验标本的配备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授课地点为系统解剖学实验室,这就需要实验技术人员与理论授课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每次授课之前,根据教学计划的授课内容布置相应的标本和模型,标本数量要充足,做到每个小组有一套完整的骨标本,学生可以同时对照课件中的图片和实物标本进行学习,便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实验观察奠定基础。此外,实物标本要做到结构完整、清晰,便于观察和指认,避免观之无物或者误认结构。2.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班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即在于人数相对较少,便于组织管理,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与交流。授课教师精心进行课堂设计,较多联系临床,适时穿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耳熟能详的疾病名称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实验标本观察采取小组教学形式,各组内同学分工合作,部分同学负责翻阅教材提供理论支持,部分同学负责查找并展示结构,同时还可以针对理论及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授课教师依次到各小组巡视,适时地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提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2.5授课教师展现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授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授课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态度从容、教法灵活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保障[6]。授课教师仪态大方得体、态度亲和、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本要素。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情感,表达方式或诙谐幽默、或形象生动,适当运用俗语或网络流行语,这些都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剖学作为一门形态科学,精湛的绘图技巧是教师授课的一项“法宝”,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便于学生对结构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3理论实验一体化小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全文阅读

“边疆欠发达地区小学小班化教学方式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班化教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在我国始见于90年代的上海。小班化教学强调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因此小班化教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的需要。在黑河市这样的边疆欠发达地区,很少有学校尝试小班化教学。于是黑河小学申请立项了省学会一般课题“边疆欠发达地区小学小班化教学方式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结合我校所处边疆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小班化教学方式,克服客观不足,发挥区域优势,集中力量,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实施小班化教学;解决本校的办学问题,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为边疆欠发达地区小学小班化教学谋求更好的发展思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小班化教育的实验与研究,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实施的途径和具体策略,如教师层面做些什么,学校常规管理层面做些什么,突破教学方式的关键点是什么。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全文阅读

初中生物学“问题导学”教学实验效果及反思

摘 要 初中生物学“问题导学”教学实验效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生物学学习成绩总平均分、总平均优秀率、总平均及格率分别增加了7.56分、14.57%和11.32%,效率依次提高了10.47%、34.30%和14.19%,经过t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3项评价指标的差异均呈现极显著水平(P

关键词 初中生物学 问题导学 教学效果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虽然取得不少可喜的成绩,但是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重视对知识结论的传授与掌握,却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不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会问、不敢问、不想问、无问题可问,从不怀疑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的知识,从不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总是一味地接受和巩固现成的知识,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没。这种“去问题教育”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低效、无效,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具体表现为:问题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问题随意性,缺乏针对性;问题形式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简单化;问题设计过于深奥,启而不发;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提出问题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问题导学法”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问题导学法”是指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科学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近年来,有关“问题导学法”的研究论文陆续见于报端,就生物学科来说,多数是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做法的定性探索,而定量性研究方面尚欠缺。鉴于此,笔者开展了初中生物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实验研究。

1 实验对象

以本校七年级6个班的学生,共379(63+64+63+63+64+62)人为实验对象,其中实验班设置A、B、C3个班,另外3个班(a、b、c)为对照班。实验班采取“问题导学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对照班则运用讲授法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研究方法

根据每学年每学期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共8次考试成绩,然后利用SPSS19.0和Excel2003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平均分(分)、优秀率(%)和及格率(%)。实验班各指标的效值=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效率=(实验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对照班的绝对值×100%,然后运用t检验的方法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总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情况。

全文阅读

PBL模式下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调查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后得出结论:PBL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PBL教学模式下实验班对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总体上高于对照班。

【关键词】基于项目的学习(PBL) 大学英语教学 满意度 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01-03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项目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式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近年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积极推进,针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标准,PBL教学模式成为国内日益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学习者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学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真实的、基于课程的,甚至是跨学科的挑战性问题。通过项目学习,他们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任务,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建构自己的知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并有效监控自己的学习。

尽管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少学者比较认同PBL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但PBL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严重缺乏。PBL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调查是了解和评价PBL教学模式的有效指标体系之一。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可以探究PBL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际运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 调查基本情况

2014年3月~5月,从普洱学院2013级新生中选择6个自然班进行PBL教学实验(实验班),包括3个文科班,3个理科班;另有8个自然班为控制班(对照班),含3个文科班和5个理科班。所有实验班和对照班统一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2》。本次调查的是6个实验班和8个对照班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设计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选项,分别赋分值5,4,3,2,1。根据调查结果,分别统计了总体满意度和各个单项的满意度。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746份,有效回收率93.25%(见表1)。

括5个结构指标:课堂教学、师德师风、教学方法与效果、学生自我评价和认同程度。通过对上述5个结构指标的分解,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含19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性问题,初步构建出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的调查问卷。问卷按内容分为5个结构指标,每个结构指标包含3~4个问题(见表2)。

全文阅读

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探索

摘 要:教师职业是一种需要专训练、具备高度的专业知技能并能履行专业职责的专业性职业.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同样经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并且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部分。但就目前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而言,不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相对都较薄弱和滞后,致使班主任工作实效性低下。因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如何实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应提到师范教育及继续教育的日程中来。

关键词:国际视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03-02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其专业化水平确实偏低。目前,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要达成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专业形象,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同样经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并且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部分。但就我国目前而言,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不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相对都较薄弱和滞后,致使不少班主任,按传统办,按常规办,重视层级化管理,班主任工作实效性低下。而在教育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也都将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人人能为”、不具专门学问的工作;班主任对自己的实践工作缺乏研究意识,下载、抄袭、改头换面的班主任总结现象屡屡发生,致使班主任工作水平停留在实践型或操作型阶段,属于研究型的班主任并不多:学校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往往也处于一种零星指导或是缺失指导的真空状态,班主任工作的展开全凭自己的悟性和努力,于是便出现班主任素质与管理能力差距较大、班级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因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目标应提到师范教育及继续教育日程中来,以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班主任工作队伍,实现班级教育管理最优化之目标。

一、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国际视野中教师“专业化”的界定,我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似乎可从两个方面加于分析:1.是否确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理想的“班主任形象”;2.是否确立与理想的“班主任形象”相应的教师教育体制。考察我国目前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实,不难看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

(一)班主任专业化形象标准的缺失

成熟的专业应该具备六大特征与标准: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据此来衡量班主任的专业化程度,笔者认为至今仍没有衡量班主任专业化形象的标准。据有关调查,班主任在学生眼中大多是辛苦型的保姆和专制型的警察等形象。中小学班主任陷在班级事务之中,大事小情,事必躬亲,忙于“救火”、“补墙”,却往往出力不讨好。究其原因主要有:

全文阅读

地区小班化教育意见

小班化教育是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条件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独特个性的充分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活动体系,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针对我县当前及今后生源数量状况,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深入实施有效教育,全面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体制和新的课程管理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加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现就区域性整体推进小班化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着眼点,以提高区域内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通过深化小班化教育,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实施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创建我县区域性教育特色和品牌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方向,但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持久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点带面、分步推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由小到大,分批达标,整体推进。

2.坚持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切实保证人力、物力的投入,确保小班化教育的整体推进,同时也要注意量力而行,科学制定加快推进小班化教育的政策标准,规范实施活动,用足用好现有教育资源,防止出现教育资源与办学资源浪费现象,促使学校在实施小班化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坚持科研引领与校本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教科研机构与教师培训部门要围绕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大对学校的教学指导与服务力度,培养学校业务骨干,帮助学校改进和完善校本研究制度。同时要尊重教师与学校在小班化教育教研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自主意识和首创精神,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与教育科研中转变观念,把握小班化教育实质,使学校逐渐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和校本研究机制,实现学校、教师主动发展。

4.坚持开拓创新与继承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小班化教育是一个新兴课题,既需要借鉴和学习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要在实施过程中,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重视保留和发扬传统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与有效的方法,承接和贯穿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能力。

全文阅读

运用简约式教学方法,高效教学“解决问题”

【摘 要】本文借助许卫兵、徐长青等教育名家的教学理论,运用各种有效的实验方法,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班级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论证了小学低、中年级的数学科教师能对“解决问题”、“用数学”等低中年级的问题解决的相关内容进行简约教学,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解决问题,乐意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简约式教学;解决问题

小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只是重重复复地计算加减乘除,更重要的是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去发现和研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解决本来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我国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并处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现行教材也比较注重这个问题,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年级的每一册书,“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内容编排都占了很大分量。

但是,我们很多一线的教师,却都和本人一样,直接、简接地了解到很多低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这些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方法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都是感到“难、累”,要背诵好多好多的关系式,要做好多好多的类型题练习,到考试的时候还是伤脑筋,不是这题错就是那题错。因为这些题多数都是占分比较多的大题,扣得多,得分自然就不高,中等程度以下的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就更加普遍。

简约教学,是指高度概括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用著名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话讲,就是“从冗繁走向凝练, 从紧张走向舒缓, 从杂乱走向清晰, 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了令青年教师豁然开朗的“三不讲”、“三讲”的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规律方法”。

在听了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的《退中的数学》一课和他的《我的简约教学》的讲座之后,我豁然开朗: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徐长青老师的方法,对低、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简约教学,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好学会问题解决,利用两到三学期时间进行效果追踪、方法改进,如能得出好效果,就在同行推介。为此,我们成立研究小组,开展了 “低中年级问题解决的简约式教学效果研究” 小课题:

1 本小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研究对象――小学低、中年级段学生(以本校2、3、4年级学生为样本)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