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值计量论文

现值计量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值计量属性探究论文

一、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现值计量属性具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新准则对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事项。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购买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各期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现值之间的差额,如果符合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其余部分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计量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

全文阅读

资产减值中现值计量论文

摘要:资产减值计量的核心问题是资产公允价值和现值的确定,难点在于现值的计量,而现值的计量主要在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

关键词:现值计量目的方法现金流量折现率

从《资产减值》准则第二条“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及第六条“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的规定可以看出,资产减值的计量问题集中在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计量。比较而言,难点在于现值的计量。

一、现值计量的目的

现值是基于资金时间价值基础上的现行价值计量属性,一般用于描述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等会计要素未来现金流量的现行价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0年2月颁布了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应用现金流量信息与现值》,着重推荐了在缺乏市场价格的条件下应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通过现值计量,应能捕捉到形成公允价值的各项要素,并考虑这些要素产生的经济差异:第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较复杂的案例中对一系列未来现金流量按其发生的不同时间的估计;第二,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与时间安排的可能变量的预期;第三,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第四,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中的价格的不确定性;第五,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包括不能变现、市场不完善等等。故FASB主张以公允价值作为现值计量的唯一目标。

而IASC于1998年4月把“折现”(Discounting)改称“现值”(PresentValue),并在2001年的《现值问题文稿》中指出:在财务报告中,现值计量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证,如果各现金流量在经济上是不同的,就按不同的金额计量;如果各现金流量在经济上是相同的,就按相同的金额计量。在财务报告中使用现值是为了满足三种主要的计量目的,即当公允价值不能直接在市场上观察到时,估计有关项目的公允价值;决定采用实际利率法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决定资产或负债的特定主体价值。虽然IASC的观点中同样把估计公允价值作为现值计量的目的之一,但因为资产减值计量的基础是可收回金额,其计量是从管理者的理性决策出发的,即当资产发生减值后,企业或者将其保留,或者将其出售,管理者要做出这一决策就需要估计资产的销售净价和使用价值,并进行比较以此做出决策。因此,从其实质内容来看,资产减值中现值技术的运用应该是用于决定资产的特定主体价值。可见,IASC认为运用现值技术计量的目的主要是决定资产的特定主体价值。

我国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成员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也主要采用IASC的观点。根据《资产减值》第八条“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的规定,按照一般认识,如果某资产或负债或某基本类似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价值)在市场上可被观察到,就没有必要用现值(现值的市场估价已被包含在价格中),然而如果被观察的价格不能得到,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该价格(价值)应为多少的唯一可用的技术,因此可以认为在资产减值准则中现值的计量目的就是为了估计可回收金额,即特定资产的价值。

二、现值的计量方法

全文阅读

会计计量与现值研究论文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1978年发表第1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到1985年12月发表第6辑《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取代前面的第3辑),初步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旨在为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指导的概念框架。这套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为美国乃至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建设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浪潮开始冲击财务会计原有的概念和原则,对企业的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日益受到会计界和其他领域人士的关注。会计准则制定者越来越感觉到已有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会计师向外提供对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需要有新的概念公告来弥补和修订以前各辑公告的不足。于是,在第6辑概念公告发表之后的15年,FASB终于打破沉默,在经过10年的酝酿和反复讨论后推出了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UsingCashFlowInformationandPresentValueinAccountingMeasure-ments),为在初始确认或新起点计量(fresh-startmeasurement)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作为会计计量基础、以及发挥利息法在会计摊?渲械淖饔锰峁┝艘桓霰冉贤暾闹傅伎蚣堋?nbsp;

一、新公告出台的背景——近年来FASB等在改进会计计量问题上的努力

大多数会计计量都是采用某种可观察的、由市场决定的金额,比如已收到或已支付的现金、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但是,当会计师不能得到可观察的市场价值时,常常会转而使用估计现金流量来决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帐面金额。由于这类现金流量通常发生在未来的一个或多个期间里,这就自然引出一个问题:会计计量应该反映这些现金流量的现值还是没有经过折现的总和?在1988年10月,FASB启动了一个研究项目,开始考虑在会计计量中更广泛地使用现值技术。虽然在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10号意见书(1966)之后,已经有好几份会计公告引入了现值技术,但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还有一些文告,本来可以使用现值技术,却没有使用。FASB把现金流量和现值作为一个项目专门考虑,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现值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作为一个恰当的计量工具以及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工具。

到1990年12月,FASB了一份讨论备忘录——《现值会计计量》(PresentValueBasedMeasurementsinAccounting),确定了该项目的三个阶段:

a、决定项目欲达到的程度和目的;

b、识别哪些领域需要制定新的强制性会计文告;

c、制定新的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FASB在1990年12月到1999年12月间共了32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其中15份涉及确认和计量问题,11份涉及现值技术的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委员会逐渐认识到过去的FASB第5辑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并没有回答使用现值进行会计计量的条件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全文阅读

现值计量属性应用分析论文

摘要: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等准则中,广泛采用了现值的计量属性,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服务的理念。本文重点阐述现值属性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现值;应用;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等准则中,广泛采用了现值的计量属性,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服务的理念。

一、现值计量属性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中,现值计量属性具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新准则对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企业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通常在正常信用条件期限内付款,但也会发生超过正常信用条件购买固定资产的经济业务事项。如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资产,且在合同中规定的付款期限比较长,超过了正常信用条件,通常在3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购货合同实质上具有融资租赁性质,购入资产的成本不能以各期付款额之和确定,而应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之和确定。

全文阅读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现状研究论文

会计计量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环节,它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构成。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除非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否则计量尺度都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名义货币,所以在会计计量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计量属性。本文主要围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作以下探讨。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涵义辨析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定义与此大同小异。FASB在1984年的第5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NO.5)中列举了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那么公允价值属性与上述五种计量属性的关系是什么?它是否是独立的第六种计量属性?

关于这个问题,FASB在2000年2月的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NO.7)中指出:“SFACNO.5中所描述的某些计量属性也许和公允价值是一致的。在初始确认时,如果缺乏相反证据的话,已收或已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通常被假定近似为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都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之内。而可变现净值和现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但是只要时间不长、物价稳定,对于一些短期的应收应付项目而言,它们的可变现净值可以近似地代表其公允价值。另外,如果我们排除了以特定个体(如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计量为计量目标的现值,采用市场上达成的现值(即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也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是与前五种计量属性并列的第六种计量属性,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会计计量属性体系的总称。不过,人们一般在谈到公允价值时并不包括历史成本。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

(一)初始计量中使用公允价值

在初始计量中,自愿买卖的双方在公开市场上所支付或收到的现金或其等价物就代表公允价值,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但是在非现金交易中,当交易的资产或负债无法被客观地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就要采用现值技术进行估计。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中,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

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对于接受捐赠资产和盘盈资产的初始计量,也遵循了以上确定公允价值的原则。

全文阅读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与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比较研究

摘要:公司价值评估是现代公司金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是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模型,而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是1995年以来在理论界、实务界取得巨大成功和广泛认可的公司估值理论。准确理解两种模型的联系和区别,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理论上比较了这两种理论模型,并且通过实例比较了两者的操作难度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公司估值 剩余收益估值模型 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 比较

一、引言

公司价值评估是现代公司金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并且形成了支系庞大的理论体系。除去传统的成本法、相对比较法外,现代的公司价值的理论研究体系主要有:股利折现理论(DDM)、现金流量折现理论(DCF)、剩余收益估值模型(RIM)、经济增加值模型(EVA)、实物期权估值理论。其中,现金流量折现理论(DCF)中的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是目前在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型,国内多数机构投资者都采用此模型对公司进行估值。而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是1995年以来受到极大关注,又一被理论和实务界广泛接受的理论体系。由于这两大理论模型体系代表着公司估值理论的主流和前沿领域,而且在方法和理念上都有着相似或者亲缘关系。准确理解两种模型的联系和区别,分清两者的优劣和长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上比较这两种理论模型,并且通过实例比较两者的操作难度和实用价值。

二、理论模型比较

(三)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与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比较 式(5)实际是Ohlson(1995)模型的简化形式,不难看出,它与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式(2)是十分相似的。事实上,Feltham和Ohlson( 1995) 指出,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不过是利用特殊的会计标准计量了公司的综合收益和账面资产,只是剩余收益估值模型的特例。当然,从理论模型形式看,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比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复杂,似乎也更加难理解些。但是,理论界一般认为,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有着一定的优势:其一,相比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而言,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可以直接使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计算企业价值,不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大量的调整,而且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也不会影响所评估的公司价值的准确程度。其二,相比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剩余收益估值模型把评估期限由无限期转化成为有限期的理论基础更加可靠。自由现金流量模型的一个假设前提是企业永续经营,并根据这个假设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周期相对较长。尽管实务中,一般也只对有限年份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行评估和折现,然后对更远的年份自由现金流量进行残值折现处理,但其中主观的色彩十分明显。而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认为,由于新的竞争对手的不断加入及行业内部公司扩大生产的冲动,公司的超常收益即剩余收益一般不会长期持续下去,这样对公司剩余收益的期限的有限化处理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其三,有不少学者从计量实证角度比较了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与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Penman和Sougianni(1998)的实证结果表明,Ohlson模型的结果比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和股利折现模型更为准确。Francis、Olsson和Oswald(2000)比较了股利折现模型和Ohlson模型,以及自由现金流量现值模型对价值估计的可靠性,发现Ohlson估价模型更为准确,而且对证券价格的解释好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和股利折现模型。Plenborg(2001)比较了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与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基于会计数据的剩余收益估值模型要优于自由现金流量估值模型。虽然理论上的比较剩余收益估值模型似乎胜出,但模型的生命力除了力求稳健准确外,是否易于使用和推广也是极为重要的指标。因此,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的计算来比较两种模型的难易优劣。

三、案例应用分析

(一)案例简述 为保证本研究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本文将该公司简称为Z公司。以下所有分析中用到的原始数据,均真实来自该公司公开的历年年报。Z公司1999年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现已成为一家规模庞大,资金及技术实力雄厚,对全球市场具有影响力的医药制造企业。该公司历年主要财务数据如表(1)。表(1)中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如下:折旧=本年累计折旧-上年累计折旧;营运资本增加=本年营运资本-上年营运资本=(本年流动资产-本年流动负债)-(上年流动资产-上年流动负债);资本支出增加=固定资产增加额+工程物资增加额+在建工程增加额;息前税后利润= EBIT×(1-所得税税率);自由现金流= EBIT×(1-所得税税率)+折旧-资本性支出增加-营运资本增加。根据表(1)提供的数据,下面分别采用自由现金流估值模型和剩余收益估值模型对Z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

全文阅读

浅析适线法在工程水文分析计算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所开展的院级教学科研基金项目课题《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实践教学建设》,对在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实践教学中的一大理论难点,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的由来,计算思路、计算细节和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以推动课程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适线法 由来 思路 应用

在高职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实践课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理论还比较清楚,但把理论应用于水文分析实践时,由于水文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基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职阶段学生基本没有介绍,另一方面,水文问题是由一成套严谨的理论来解决的,当把零散的理论综合起来后,学生往往不知所终,由某一理论拓展应用就成为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难点。适线法是水文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理论方法,它的应用范围宽,值得学生在进行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实践之前总结提高,以推动课程实践课的开展。

1 适线法的由来

水文现象是一种随机现象,在长期的观测资料中表现出多年平均值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特大或特小的值出现的次数(机会)较少,中等数值出现的次数(机会)较多,为了研究水文现象的这种统计规律,最开始采用概率计算,概率计算需要明确随机变量的总体,而水文现象的总体通常是无限的,无法获得。而在有限时期内观测到的资料系列样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总体的特征,故采用频率去估算概率。频率计算用随机事件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次的比值m/n作为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对于水文样本系列而言,与实际情况不符,故选用了比较合理的数学期望公式来计算经验频率,并通过经验频率曲线表达水文现象的特征。由于经验频率曲线是目估通过点群中心绘制的,曲线的形状会因人而异,另一方面,样本系列长度有限,得到经验频率曲线往往不能满足工程设计需要。另外,在分析水文统计规律的地区分布规律时,经验频率曲线很难进行地区综合。为了克服经验频率曲线的特点,使设计成果有统计的标准,便于综合比较,采用了数理统计中已知频率曲线来拟合经验点,这便引入了理论频率曲线。然而,理论和经验表明,统计参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的样本统计参数抽样误差较大,相应的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总体的概率分布,所以工程中通常采用调整样本的统计参数及其相应的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来拟合样本的经验点据,将与经验点配合最好的理论频率曲线近似地作为总体概率分布,对应的统计参数作为总体的最佳统计参数。这便是目前水文学的适线法。

图1 适线法的由来

2 适线法的计算

全文阅读

关于预应力束伸长值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了桥梁预应力束理论伸长值及实测伸长值的计算方法,并就偏差产生原因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讨论。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measured elongation values and theoretical elongation value of bridge

prestressed beam, and made anlysis on deviation causes and precautions.

关键词: 理论伸长值;实测伸长值;偏差原因

Key words: theoretical elongation value;measured elongation values;cause of the deviation

中图分类号:TU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031-03

0 引言

预应力施工是桥梁施工中最关键的一环,预应力施工控制的好坏关系到桥梁结构的长久安全,但目前技术管理人员对预应力施工的重要性理解不够,对预应力束张拉中“双控”把关不到位,片面理解“以张拉力控制为主”,而忽视伸长值的校核作用,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偏差很大而不去查找原因,这样就造成了张拉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无法被发现,留下很大的质量隐患,所以伸长值校核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全文阅读

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

【摘要】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它存在的基础,所谓理论基础主要在于阐述该种理论建立的“地基”,着力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本文综合现有国内外文献对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的研究,创造性地对这些理论加以归纳,提出了内生性理论基础与外向性理论基础两大类,并加以阐述。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基础;归纳

一、引言

关于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中外学者都有研究,西方国家对此研究较为全面,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等。国内对公允价值理论基础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现在文献主要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2007)、决策有用观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对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加以论述(夏成才,邵天营,2007)。

众所周知,价值是经济学的精髓,收益、产权与价格也属经济学范畴,这些理论基础不仅时间上先于公允价值,而且实质性的催生了公允价值,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笔者把这些因素称为内涵或内向性理论基础。同样的,价值增值是管理学的永恒追求,会计从属于管理学,会计相关理论基础有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确认、计量、信息质量与财务报表,这些理论基础也是客观事实,但对公允价值的产生并没有必然联系,其实质是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中的恰到好处的表现或者说优点,笔者把这些会计理论基础称为外向性理论基础。

二、内向性理论基础

内向性理论基础,主要基于经济范畴,主要基于价值、产权与收益三方面因素,在时间点上是先于公允价值,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的前提,大致可归纳为价值理论、产权理论与收益决定理论三种。

1.价值理论

全文阅读

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综述

【摘要】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方式,其计量应用方面的研究已被广泛讨论,但从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关系的角度研究却为数不多。本文从公允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公允价值;发展历程;企业价值;计量方式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公允价值在国际上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部分国外学者虽然围绕公允价值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及应用阶段,并没有上升到其是否以及怎样影响企业价值这一经济后果。

一、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及发展历程

1.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及相关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金融衍生工具不断的被创造出来,其创新和应用初始是为了避险,但同时引发了投机。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性质是一种尚未履行或处于履行中的合约,不是已经发生的交易,其所产生的风险和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采用实现原则和历史成本,就不能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确认和计量,也不能在报表中反映;即以合约形式存在的金融衍生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历史成本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活动信息或价值信息无法进行披露。在这种背景下,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chard.C.Breeden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所有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此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都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试图推动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就我国而言,为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2006年颁布新准则并于次年在我国大范围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相关理论包括:符合现代会计目标的要求;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其重要组成部分――现值计量属性,符合经济学关于资产、收益的概念和价值计量的要求,是会计计量的关键;符合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符合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符合财务报表的逻辑关系(葛家澍)。

2.公允价值会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