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实表现材料

现实表现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材料表征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摘 要 “现代材料表征技术”实践教学是结合大型仪器设备开设的课程,该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检测方法,提高学生对样品表征分析能力,针对目前实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了建立以公开讲座、具体试样测试、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丰富实验内容,通过实际证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习热情得以提高。

关键词 现代材料表征技术 实践教学 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41

Abstract The “modern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y” practice teaching is a combination of larg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to open courses,This course is good for the students to master modern analytical instrument detection method,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i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ample analysis, Aiming at the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 teaching,Studi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n establish a public lecture, the specific combination of sample testing, the network platform is open to all students . To optimize and integr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s, Enrich experiment contents, Through the actual show,?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learning enthusiasm.

Keywords Modern Material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y; practice teaching; network platform

0 前言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材料的成分、结构决定其性质和用途,因而研究探索材料内部结构与组成是发展新材料的前提和关键,“现代材料表征技术”课程是一门有关材料晶体学、物理学、力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包括:近代材料学科常用的几种分析测试方法,内容包括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能谱波谱仪等仪器设备的原理以方法应用。“现代材料表征技术”是我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冶金等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必修课程,主要由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该课程的学习是提高上述专业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具备必要的材料分析测试能力对学生的就业、后续的科研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校“现代材料表征技术”实践教学部分由分析测试中心举办,其主要内容是以参观和观摩的形式,对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等分析仪器的构造、成像原理、样品制备做一定的介绍,此课程由于自身的特点和传统实践教学方法的局限,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欠佳。因此,文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重点论述此课程实践教学部分的改革,对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教学效果和完善课程体系,对实现理工科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现代材料表征技术”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的现状分析

全文阅读

材料研究在绘画教学中的基础性

在当前的绘画教学中,教师讲授内容多是侧重造型训练、画面形式、画面构成以及表现技法的培养,忽视对绘画作品最基本构成元素的研究――材料。材料是绘画作品最基本的物质构成,是绘画作品得以形成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材料承载了画家所有的意图和审美,成为绘画全部意义的唯一载体。画家通过对材料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的把握,将材料转化成所需要的画面语言,实现意图和审美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失去了对绘画材料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的了解和把握,将会被画面形体和所学知识束缚,不能通过对材料表现潜能的开发创造个性绘画语言和独特表现手法。这样教学必将因为自身的不完整,阻碍学生创造力培养和发展。

一、 材料研究是掌握绘画语言的基础

在绘画作品最终完成后,材料审美和属性就被画面整体语境和精神属性掩盖,材料作为绘画表现媒介在绘画语言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也被隐藏起来。绘画作品虽然承载了很多思想和内涵,但它最终是物质的,是通过物质的形式展现出来,画家表现的思想、内容、审美取向也是通过组成画面的材料媒介来实现。虽然材料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被绘画精神属性掩盖为教学中材料研究制造了困难,但材料作为绘画语言形成的根本,在教学中对材料进行讲授和研究是使学生成功走向绘画实践的重要开始。

材料以媒介形式存在是绘画得以形成的基础。这里,材料作为绘画作品的媒介,它承载了各种绘画语言,通过材料的不同存在形式,展现了材料作为媒介对画家意图的描述。正是由于画家的意图和目的,材料才成为画家利用的手段,将思想和目的强加于材料,成为通过画面传递某种意义的媒介。然而,材料要在画面上体现画家的意图和目的就必须将材料转化成画面需要的绘画语言元素――造型元素。这些造型元素包括:色彩、结构、肌理、线条、形状等等,都是材料的各种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它们承载了画家的表现目的和意图。

“在绘画中实现的造型元素的种类源于材料使用的方式,因为材料具有开放的潜在可能性,每一种材料都可以以一种无限不同的方式得以实现,通过它们,产生的造型元素的种类同样也是开放的。”([英] 尼吉尔・温特沃斯 著,董宏宇 王春辰 译《绘画现象学》P55,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绘画材料是画家创造造型元素的工具和物质,而每一种造型元素表现形式的创造必然是绘画材料潜能的体现,是材料价值的审美彰显。材料的开放性为造型元素提供了表现机会,为画家拓展了自由、充分运用材料进行表现的空间,绘画语言也因材料的开放性和审美表现而变得丰富。每种材料作为媒介在造型语言上都存在未曾开发和未曾探知的潜在的表现可能性,这些都是通过画家在创作需求的情况下将材料潜在审美表现开发出来。在绘画实践中,学生只有选择并组织了适合其绘画语言的材料,通过材料的媒介属性表现对自然、人生、生活的理解与认识。

二、 绘画技法使材料性能得以显现

学生能够正确表达绘画语言和审美意图,需要对材料进行正确把握,必须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材料审美属性包括材质美和经过绘画技法表现后形成的形态美。材质美是指材料的质地美感,材料具有不同质地,表现出不同美感。材质美是材料具有表现力的根本,是被选择和应用的前提,如果材料失去其材质美感将不再是这种材料。绘画中材料还具有形态美,画家将材料按照意图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形状、肌理、颜色,表现出不同效果。材料各种表现形态构成了绘画造型元素,画家通过这些造型元素表达自己意图,将材料潜在表现能力开发出来形成画面或画家需要的形式,形成画面视觉语言。材料审美特性的深入开发和运用成为绘画表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是材料形态美在绘画语言中的具体体现,又是画面造型元素的具体存在形式,材料如果失去了表现形态,在绘画中它将失去存在的意义。总之,“物质手段是通过显示自己而不是使自己消失,即通过展开自己的全部丰富感性,实现自己的审美化的(杜夫梅纳著寒树站译《审美经验现象学》P341,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绘画材料既要表达视觉形象又要体现材料自身审美特性,并要将二者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绘画语言。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要体现思想和表现内容,在材料选择和运用中就应当注重并掌握材料的材质美和表现力,通过对技法进行锤炼,使形态美和材质美得到最恰当的体现。

黄宾虹在《画法要旨》一文中指出,“不明笔法、墨法,而章法之间,力期清新,形似虽极精能,气韵难求苍润(黄宾虹著《黄宾虹自述》P45,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说明绘画实践中,合乎画面语境需要的方法对于材料性能展现和画面语言表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绘画语言成功表现的重要环节。绘画技法是材料审美得以体现的手段,也是绘画语言得以成功表现的需要,是对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是材料成功转化为造型元素和绘画语言的手段。“画家通过对材料的使用,一个世界展现在他面前,这是一个他开始生活于其中的绘画世界。他的存在的一种新方式发展了出来,并开始实现自身”(《审美经济现象学》P51)。绘画技法在表现世界和审美思想过程中,将材料潜在表现力开发出来,使绘画表现和材料审美同时得到实现。技法是绘画材料形成画面整体性表现的需要,成功的绘画作品不是绘画材料简单的罗列,而是材料审美属性和表现属性的整体表现,是符合画面整体性表现语言要求的。在绘画实践中,学生不但要掌握材料的审美属性和表现能力,而且要将材料表现与绘画语言联系起来,通过技法实现材料与画面表现的完美结合。

全文阅读

谈谈综合材料在装饰绘画中的应用

摘要:绘画的材料研究必须经过亲自尝试,对绘画的理解才能够比较透彻。论文通过对装饰绘画中综合材料的概述以及如何运用来进行艺术探讨。用装饰艺术综合材料作品的艺术精神求证艺术的价值。装饰绘画已将生活艺术化,艺术大众化。装饰绘画与现代生活结合,拉近了生活与艺术的距离,使其贴近生活。

关键词:绘画;装饰;综合材料;制作方法

装饰绘画的材料与装饰风格

所谓装饰,“装者,藏也,饰也,物既成而加以文彩也。”

材料是视装饰为一种掩盖表面缺陷的修饰。罗可可或乾隆风格中那种多余、虚伪的饰物,是对装饰的片面认识和曲解。

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和精髓。所谓材料是指一切艺术、生产活动得以实施的具有广泛概念意义的载体。就其“装饰材料”而言,主要论及材料的抽象视觉要素和触觉要素。实质上就是“材料学”。

一切造型艺术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叫作‘摹拟的’,二是叫作‘装饰的’或‘形式的’。

装饰造型是可以分为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两类的。

全文阅读

建筑材料的视觉表达

摘要:建筑艺术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视觉艺术。作为建筑第一表达元素的立面,其物质实体则为建筑材料。其中,视觉表达是材料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优秀建筑师开始在设计过程中以视觉规律作为理论指导,在建筑作品中注重对建筑视觉效果的表达。

关键词:建筑艺术;材料设计;视觉表达

1 前言

材料既是建筑形式的载体,又是时代的载体。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发展总是能够推动新建筑的产生,新建筑艺术的表现是依赖材料语言得以体现的。无论是新材料的出现还是就材料的新工艺都能使建筑新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也会成为建筑演变发展的转折点。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的伦敦拉班(现代舞)中心(图1),以及德国慕尼黑足球场(图2),安藤设计的小莜邸住宅(图3)等等,从这些建筑作品中首先感到的是材料的魅力,包括材料原始的魅力和经过高科技加工设计后的魅力,传统材料和新材料不同的表达果,以及以简练的语言反映的唯美时尚等。在这些建筑中我们会感觉到形体的意义逐渐减弱,材料自身的魅力和建造表达了建筑另一种本源的体验。

2 建筑艺术与材料视觉表达

每种材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它们表现在建筑物之中。不同的材料带给人们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就像路易斯・康曾说过:“你要忠实于你所用的材料。不要胡乱地说:‘行啊,我们有很多材料,我们即可这么用,也可那么用。’这是不对的……如果你忠实于材料,并知道它究竟怎么样,你所创造的东西就会是美的。千万别把材料用到次要用途上,不然它就会让别人来忠实地使用它。”路易斯・康所意,材料设计要了解所用材料的表达特征。

2.1 砖――强大“编织”能力的材料

全文阅读

论艺术设计专业的材料技法表现教学

摘 要:文章论述了把材料技法表现教学的改革作为整个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的原因,以及材料技法表现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六个问题。

关键词:艺术设计;材料;技法表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009-02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存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制作被当今的机器化大生产所取代,进入二十一世纪,先进的交通工具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时空的变化促使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的认识发生改变。艺术从属于精神范畴,对传统艺术思想不断否定的当代,对艺术的重新审视和对艺术形式及其表现技法的开拓俨然已经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主要潮流。各个艺术院校也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和改革,而在各种艺术及艺术设计课程及教学改革中,对在艺术材料媒介方面的尝试和改革显得尤为突出,很多也是把对材料的拓展和表现技法的改革作为整个艺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来进行的。

之所以把材料技法表现教学的改革作为整个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原因有三:

其一、材料在整个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人类艺术形式及观念的演进,无不与艺术材料的变革紧密相连,因为媒介材料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所需诸因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艺术材料的演变不是、也不可能是艺术风格发生变化的惟一原因,但在某种意义上,整个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关于材料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一部人类关于材料的观念演变和发展的历史。所以,对材料媒介的重新审视和灵活运用,成为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也自然首先要从材料的改革开始。

其二、材料在造型艺术语言中功能的转变。在当代,艺术设计和创作中对材料的关注已经从材料的外部形态转向材料内部蕴含,材料的表现也由“幕后”走到了“台前”,从“配角”变成了“主角”,由艺术表现的“载体”变成了表现的“主体”,从材料代语(艺术家用材料说话)到材料自语(艺术家让材料说话)的转变,赋予了材料艺术表现的新意义。实现材料功能的转变,是材料观念转变的结果,同时也使造型艺术语言的革新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和发展方向。材料观念的转变即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改革的关键。

其三、材料技法是大多数艺术设计课程都涉及的内容。任何艺术门类都离不开材料的使用,学习和掌握任何一种艺术设计技法都要从认识理解适合这种艺术设计表现的材料表现技法入手。比如,刚开始学习画画的时候,老师都会让学生认识各种画笔、颜料、画纸或画布的特点。专业学习之前的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课程里,已将加入了材料拼贴和肌理制作的课题训练;立体构成课训练学生利用各种材料掌握空间造型的方法和规律;综合材料表现技法课程教授学生学会综合利用材料进行设计和创造;装饰壁挂课程训练学生利用各种材料通过装饰性的设计表现技法将材料的美淋漓尽致展示出来;雕塑课运用适合雕塑的各种材料进行形体造型的深入塑造练习。学习不同的设计专业,对材料知识的要求也有不同:学习建筑设计之前一定要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属性和加工方法;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一定要学习各种纺织类材料的知识和一定的纺织、裁剪、缝纫技法;学习摄影的学生一定得学习相机的机械构造、摄影器材的应用光影的布设以及各种暗房技术等。各种材料因为其物理化学属性都会有其相应的用途,通过各个领域的利用、改造、设计,会产生出丰富的实用和审美效果,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本专业设计领域的材料知识和表现技法,是其学好本专业的基础。艺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恰当与否,是衡量设计可行与否和设计优劣成败的标准和重要因素。材料技法教学的改革在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上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全文阅读

浅析材料感觉特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的制作加工方式不断发展,各种新材料也被陆续开发使用,材料不仅要具备基本功能特性,还要具备独特的感觉特性与情感。当市场上同类的产品越来越多的时候,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从过去单纯的功能考虑转化为精神层次上的追求,采用不同的感性化的材质,往往可以使产品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本文研究了材料的感觉特性,探讨了材料感觉特性在产品设计中运用的方法及作用。

关键词:产品设计;材料;感觉特性;质感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87-01

一、材料感性表达的划分形式

材料感觉特性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材料做出的反映,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是人对材料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它建立在生理基础上,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材料产生的综合印象。按照所凭借的感觉信息的来源不同,可以讲人的感觉分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但在人们实际使用产品,感受才知道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是视觉和触觉。所以材料的感觉特性分为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其划分为粗犷与细腻,温暖与寒冷,华丽与朴素,浑重与单薄,沉重与轻巧,透明与不透明等基本感觉属性。

按材料本身的特性,又可分为自然质感和人为质感。材料的自然质感是指材料本身所固有的成分,结构,物理化学特征和表面肌理所表现的质感。材料人为质感是指人又目的地对材料表面进行工艺加工,使其呈现出材料本身不具备的表面特征。

二、材料感性与空间的关联性

产品是具有一定形态的实体,作为实体它必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从认知层次上讲,产品的实体形式就是一个三维的几何空间,以三向坐标定位,有一种理性的思维来确定空间的秩序,是个要素之间达到均衡,和谐。材料在具体的产品实体形式中也有着自己的空间的序列,诸如:并列、包含、交叠、对应等。材料的空间序列可以作为承载和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来对信息的逻辑,层次关系等进行直观有效的表达,不同的空间序列使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和感觉特性。

全文阅读

绘画艺术论文:绘画艺术中材料语言语义转变

本文作者:张天佐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在水彩绘画艺术中,正是由于“水”这个媒介材料的介入,才会使水彩画面充满了水色轻灵、秀美朦胧的意境之美。水,成就了水彩艺术独特的艺术特质。无论是油性材料的油画还是水性材料的水彩和国画,这时材料媒介在画面上呈现的状态则有一个相同的共同点,那就是材料都是为画面的形象服务的,是塑造画面形体的辅助手段。然而当毕加索和勃拉克把将报纸、图片、木屑等现成材料引入绘画开始,画面中的材料就逐渐开始了另一种诉说的轨迹。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材料在绘画中的地位已经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在现当代绘画的语境下,大理石粉、沥青、土质材料、油彩、沙子、铁屑、铅皮、稻草、树枝等等更多的材料开始运用到画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材料混入到画面并被充分利用起来,材料开始逐渐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出现,寻求着自身本体的一种表达和述说方式。绘画者采用的创作方式也开始多样化,拼贴、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艺术形式变成了关注材料语言的艺术创作者的主要表现手段。材料开始转变为了画面的主体语言。正如刘骁纯所说:“在古典艺术中,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颜料、水、胶、笔、墙壁乃至涂色、勾线的工具、材料、色、线、点、面、体、光、空间、结构又是塑造人和物的手段、人与物又是为组成故事服务的,故事又是为宗教教义服务的。媒介物质在这里是手段的手段,‘仆从’的‘仆从’。经过近现代艺术的一系列变革,‘主人’的‘主人’一层层退位,‘仆从’的‘仆从’一步步升格。媒介物质终于在当代艺术中从‘仆从’上升为‘主人’。”[1]“在材料的利用中,随着混入的材料越来越复杂和新材料越来越多地被起用,媒介物质一步步自主自立,从艺术语言的辅助手段上升为艺术语言本身,这里最重要的是生命与物质材料的对话,思想与材料物质的交流,这种对话和交流最终留下的是注入了生命和思想的物质痕迹”。

当物质材料广泛运用到绘画中所形成的语汇就变得极为广泛且多变,当物质材料完成了从为画面形体塑造服务到主体语言的角色转换时,其内涵便出现了多义性,从而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超越。材料作为主体语言运用到画面,是利用材料本身所具备的物质和文化属性来实现的。任何的物质材料本身都具备两种特性。一是材料本身具备其作为物的“表情”,也就是物质本身的材质感,材料首先就是通过自身的材质“表情”作主体语言参与到画面的组构上的。二是材料同时也具备其作为存在而具备的文化积淀。材料在存在的过程中必然会融合历史为它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木头、土、乳蜡、油脂具备的是暖性特质;钢铁、水泥、玻璃具备的是冷性特征;斑驳的铁锈和枯黄的稻草代表的是破败,国画书法所用的材料载体宣纸在经历了千年的沉积,其本身就成了中国东方传统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之一……,这些都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一定的文化指向。材料正是依托其本身的“物”性和所承载的文化内质与绘画者赋予的精神相结合,才实现着物质材料与精神的穿越与渗透。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基弗和他的老师博伊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觉到材料语言所带来的这种材料与精神的完美融合。基弗作为二战后崛起的德国艺术家,他对战后所造成的破坏和伤害有着极为深刻的感触。干裂的泥土、残破的废墟、荒芜的大地充满着他那巨大的作品中。在材料运用上,他把钢铁、铅、沥青、油彩、油墨、沙土、丙烯、稻草、水泥等等材料综合运用的画面,材料在画面上反复堆砌,让观者在视觉上就能感觉到画面物质的重量感和可触摸感。在他的作品《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中,基弗用腐蚀过的铅皮制作成一部部敞开的巨大书籍陈列在两个高大的书架上,他通过把材料进行重新制作和组合,同时保留着材料的符号特性,通过物质材料在视觉上所产生的喻示来描述着德国的历史和磨难。博伊斯是基弗的老师,他用毛毡和油脂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毛毡和油脂本身就具有暖性的特征,在作品《动物脂》中,博伊斯正是利用这种材料物性特征来完成他的艺术构想,实现着材料的艺术性话语转变。我国画家朱进在他的《时光》系列作品中,运用五色土、黄色土、褐色土质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由于土质材料本身就因为人和土的亲密关系而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量,他正是利用土质材料这种物质属性和亲和力来实现着自己的艺术诉求,来拉近作品和观看者之间的距离。在画面上,土质材料所独具的物质表情和文化内质成了画面的主体语汇,画面的形象倒是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观看者面对画面所产生的内心触动几乎都来自于这些涂抹、堆彻、龟裂在画面上黄褐色土料。从众多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材料的介入已经为绘画者实现其独特的绘画语言打开了一扇更为宽阔的门,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材料语言在绘画中的这种语义转变是有着自身的表述特征的。首先,材料语言更强调实验性和偶然性。实验性和偶然性是材料作为主体语言运用到绘画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所有的材料运用都是一种实验性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在研究材料语言应用的无限可能性的基础上的。无论是绘画创作者还是观看接受者,对材料本身的特质和内涵最初的认知上都是停留在表层面的,尤其是作为艺术创作者,为了有效利用材料,传达自己的艺术主张,就要对不同物质材料进行反复的实验运用,探知材料在画面上所能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语言和精神。材料应用的无限可能为艺术语言的形成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使偶然性成为了画面的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正是这种实验性,使偶然性成为了材料绘画艺术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品质。其实画面上的偶然性因素一直都是一切绘画艺术创作者最为珍惜和重视的。达芬奇说:“激发大脑的各种发明,是让人们观察断壁残桓,未息的余烬,以及斑石、云朵和土块,因为这些不规则的‘偶然性’形态中能使人产生奇妙的发现,使艺术家进入一种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想象力就开始在那些墨点和不规则的形状中施展魔术,而同时这些形态又反过来帮助他进入一种朦胧的虚幻状态,使艺术家的内在视觉得以投射到存在的事物上。”

在对各种材料的运用和实验中,画面会形成一种具有美感和抽象意味的偶然“迹象”,绘画者对这种偶然之象重新进行选择和组构,把那些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的“象”保留下来,形成了新的视觉审美趣味。其次,强调观念性和精神性是材料语言语义转变的本质诉求。材料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其本身是不具备观念性和精神性的。是艺术创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物质材料进行分析、运用和转化,并赋予其一定的思想和精神,从而使材料成为了创作者精神表达的载体。当“物质材料”被创作者当作传达精神与观念的载体在画面上直接呈现出来时候,物质材料所蕴涵的特定的文化暗示就传达出来,材料便具有了全新和独立的艺术价值,材料作为画面主体语言的地位便得以彰显和提升,在创作者的画面中,它们变成了充满象征性、精神性、观念性的抽象语言,成为艺术家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和精神的隐喻和暗示。材料语言在绘画艺术中的这种语义转变,使绘画艺术的边界有了更多的外延,使绘画艺术最终走向了综合。

全文阅读

概述绘画艺术中的材料语言

无论是油性材料的油画还是水性材料的水彩和国画,这时材料媒介在画面上呈现的状态则有一个相同的共同点,那就是材料都是为画面的形象服务的,是塑造画面形体的辅助手段。然而当毕加索和勃拉克把将报纸、图片、木屑等现成材料引人绘画开始,画面中的材料就逐渐开始了另一种诉说的轨迹。

1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材料在绘画中的地位已经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现当代绘画的语境下,大理石粉、沥青、土质材料、油彩、沙子、铁屑、铅皮、稻草、树枝等等更多的材料开始运用到画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材料混人到画面并被充分利用起来,材料开始逐渐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出现,寻求着自身本体的一种表达和述说方式。绘画者采用的创作方式也开始多样化,拼贴、综合材料、装置、影像等艺术形式变成了关注材料语言的艺术创作者的主要表现手段。材料开始转变为了画面的主体语言。正如刘晓纯所说:“在古典艺术中,比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颜料、水、胶、笔、墙壁乃至涂色、勾线的工具、材料、色、线、点、面、体、光、空间、结构又是塑造人和物的手段、人与物又是为组成故事服务的,故事又是为宗教教义服务的。媒介物质在这里是手段的手段,‘仆从’的‘仆从’。经过近现代艺术的一系列变革,‘主人’的‘主人’一层层退位,‘仆从’的‘仆从’一步步升格。媒介物质终于在当代艺术中从‘仆从’上升为‘主人’。”“在材料的利用中,随着混人的材料越来越复杂和新材料越来越多地被起用,媒介物质一步步自主自立,从艺术语言的辅助手段上升为艺术语言本身,这里最重要的是生命与物质材料的对话,思想与材料物质的交流,这种对话和交流最终留下的是注人了生命和思想的物质痕迹”。当物质材料广泛运用到绘画中所形成的语汇就变得极为广泛且多变,当物质材料完成了从为画面形体塑造服务到主体语言的角色转换时,其内涵便出现了多义性,从而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超越。

2材料作为主体语言运用到画面,是利用材料本身所具备的物质和文化属性来实现的

任何的物质材料本身都具备两种特性。一是材料本身具备其作为物的“表情”,也就是物质本身的材质感,材料首先就是通过自身的材质“表情”作主体语言参与到画面的组构上的。二是材料同时也具备其作为存在而具备的文化积淀。材料在存在的过程中必然会融合历史为它所赋予的文化内涵。木头、土、乳蜡、油脂具备的是暖性特质;钢铁、水泥、玻璃具备的是冷性特征;斑驳的铁锈和枯黄的稻草代表的是破败,国画书法所用的材料载体宣纸在经历了千年的沉积,其本身就成了中国东方传统文化的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之一……,这些都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一定的文化指向。材料正是依托其本身的“物”性和所承载的文化内质与绘画者赋予的精神相结合,才实现着物质材料与精神的穿越与渗透。在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基弗和他的老师博伊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觉到材料语言所带来的这种材料与精神的完美融合。基弗作为二战后崛起的德国艺术家,他对战后所造成的破坏和伤害有着极为深刻的感触。干裂的泥土、残破的废墟、荒芜的大地充满着他那巨大的作品中。在材料运用上,他把钢铁、铅、沥青、油彩、油墨、沙土、丙烯、稻草、水泥等等材料综合运用的画面,材料在画面上反复堆砌,让观者在视觉上就能感觉到画面物质的重量感和可触摸感。在他的作品《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中,基弗用腐蚀过的铅皮制作成一部部敞开的巨大书籍陈列在两个高大的书架上,他通过把材料进行重新制作和组合,同时保留着材料的符号特性,通过物质材料在视觉上所产生的喻示来描述着德国的历史和磨难。博伊斯是基弗的老师,他用毛毡和油脂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毛毡和油脂本身就具有暖性的特征,在作品《动物脂》中,博伊斯正是利用这种材料物性特征来完成他的艺术构想,实现着材料的艺术性话语转变。我国画家朱进在他的《时光》系列作品中,运用五色土、黄色土、褐色土质材料来进行艺术创作。由于土质材料本身就因为人和土的亲密关系而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量,他正是利用土质材料这种物质属性和亲和力来实现着自己的艺术诉求,来拉近作品和观看者之间的距离。在画面上,土质材料所独具的物质表情和文化内质成了画面的主体语汇,画面的形象倒是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观看者面对画面所产生的内心触动几乎都来自于这些涂抹、堆彻、龟裂在画面上黄褐色土料。从众多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材料的介人已经为绘画者实现其独特的绘画语言打开了一扇更为宽阔的门,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段。

3材料语言在绘画中的这种语义转变是有着自身的表述特征的

首先,材料语言更强调实验性和偶然性。实验性和偶然性是材料作为主体语言运用到绘画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所有的材料运用都是一种实验性的探索,这种探索是在研究材料语言应用的无限可能性的基础上的。无论是绘画创作者还是观看接受者,对材料本身的特质和内涵最初的认知上都是停留在表层面的,尤其是作为艺术创作者,为了有效利用材料,传达自己的艺术主张,就要对不同物质材料进行反复的实验运用,探知材料在画面上所能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语言和精神。材料应用的无限可能为艺术语言的形成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使偶然性成为f画面的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正是这种实验性,使偶然性成为了材料绘画艺术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品质。其实画面上的偶然性因素一直都是一切绘画艺术创作者最为珍惜和重视的。达芬奇说:“激发大脑的各种发明,是让人们观察断壁残桓,未息的余烬,以及斑石、云朵和土块,因为这些不规则的‘偶然性’形态中能使人产生奇妙的发现,使艺术家进人一种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想象力就开始在那些墨点和不规则的形状中施展魔术,而同时这些形态又反过来帮助他进人一种朦胧的虚幻状态,使艺术家的内在视觉得以投射到存在的事物上。”在对各种材料的运用和实验中,画面会形成一种具有美感和抽象意味的偶然“迹象”,绘画者对这种偶然之象重新进行选择和组构,把那些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的“象”保留下来,形成了新的视觉审美趣味。其次,强调观念性和精神性是材料语言语义转变的本质诉求。材料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其本身是不具备观念性和精神性的。是艺术创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物质材料进行分析、运用和转化,并赋予其一定的思想和精神,从而使材料成为了创作者精神表达的载体。当“物质材料”被创作者当作传达精神与观念的载体在画面上直接呈现出来时候,物质材料所蕴涵的特定的文化暗示就传达出来,材料便具有了全新和独立的艺术价值,材料作为画面主体语言的地位便得以彰显和提升,在创作者的画面中,它们变成了充满象征性、精神性、观念性的抽象语言,成为艺术家刊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和精神的隐喻和暗示。材料语言在绘画艺术中的这种语义转变,使绘画艺术的边界有了更多的外延,使绘画艺术最终走向了综合。

作者:张天佐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全文阅读

材料和语言方面探析论文

在写毕业论文中,要从各方面搜集丰富而详细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分析提炼主题的基础。主题确立了,还需要材料来证明。但是所搜集的材料是丰富而复杂的,不能都拿来使用,还要经过选择,才能使用。在组织观点与材料时,还要注意语言的正确表达。有些毕业论文在使用材料和语言表达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毛病:

一、选择材料脱离论文的主题

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材料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毕业论文在运用材料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写进文章里,材料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例如有一篇论述“办好业余教育”的文章,文中插入一位老科学家的一段故事。文章写道:“1908年,慈僖、光绪都死了,那时要一天举一次哀,在我上学的那个小学校里,举哀下跪时,小学生都嘻嘻哈哈,监学也看不过来,但骂我骂得最厉害。后来我头一个剪的辫子,引起风潮,结果记我一大过,所以,我根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时,我也几次想离开唐山,跟我的同学杨杏佛等人回到南京参加总统府的工作,但是妈妈来信说:革命是对的,但要先有学问才能革命。我觉得也对,因此发愤苦学,在唐山路矿学堂五年,我年年考试都是第一名。”这段材料是感动人的,但它与“办好余务教育,为国家多培养人才”这个主题无关,作者使用这个材料,便违背了围绕主题选材的原则,犯了材料脱离主题的毛病,应该删去。

二、选择材料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材料。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材料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材料。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前,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用了二十多个生动的例子,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只从中选择了五个事例,后来又删掉了两个,只精选了三个事例,分别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对待敌人、对待朝鲜人民和对待自己的不同态度,从而揭示了“最可爱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以魏巍说:“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写毕业论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恩格斯的《论权威》选择了纺纱厂、铁路、航海三个例子作为论据。第一个论据阐述最详细,第二个论据比较概括,第三个论据只是轻轻一笔。他没有用更多的阐述,就把问题说明白了:“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须的。”材料不多,却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产生这样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材料选得十分精悍典型。而有些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往往不注意选择典型材料,把有关的材料不分粗细的一齐都写进去,这样就会造成材料堆积,文章冗长,主题反而不能清楚明白地表现出来。

三、选择的材料不够真实

论文中用的材料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材料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材料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有说服力。而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这样,文章不能叫人信服。造成材料不真实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观察不细和调查不实造成的。写文章在选用材料的时候,没有调查核实,有的人云亦云,有的用第二手材料并且没有核实,前者失实,照搬套用也出现失实。二是为了文章丰富感人,搞所谓的“合理推理”,给事实材料添校加叶。有一个学生在写一篇关于农村赌博风方面的文章,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就推理“在农村干部赌群众赌,男人防女人赌,白天赌晚上赌,老年赌小孩赌,可以说无处不赌,无人不赔”,这种结论显然是夸大其词,很难让人信服。

四、选择材料不新颖

全文阅读

浅析绘画艺术中的材料应用

人类的发展总是伴着材料的发展,不论是远古的石器时代,还是现在与时俱进的信息时代,不同时期的技术和材料的出现与应用都能给人类社会带来飞速的发展。从中我们也看到艺术通过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材料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同时,不同材料的应用也为艺术家展示多样的创作形式提供了舞台,展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和价值。

一、材料的视觉效应

对于艺术来说,其发展是视觉的发展。任何一种绘画的表现都得通过视觉感受才能得以审美的实现。也就是说,无论多么优秀的作品,是多么伟大的艺术家创作的,是多么的有创意和内涵,假若没有吸引欣赏者的形式美,没有人去欣赏它,那么其价值就不能体现出来。绘画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视觉瞬间表现力,瞬间的视觉感受构成了整个绘画作品独有的特性,是不可取代的。绘画中的材料是构成画面重要的媒介物,它是艺术家创作意图的体现,是为画面意境服务的,是塑造画面形象和表现内容的辅助手段。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材料在绘画中的应用也变得无奇不有,从而提升了材料在绘画中的地位。在现代绘画中将岩彩、沙子、树枝等各种眼花缭乱的材料运用到创作的画面上,画面上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效应使画面产生了一定的价值,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材料的应用使画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也使画面本身的表达和述说更到位。因为产生了这样的视觉效果,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利用材料的特性产生了更丰富的创作方式,采用的绘画材料也随着艺术家的创作形式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离奇。如画面上粘贴麻袋、报纸、石膏、金属等然后再加入颜料作画,使画面和材料表现相结合增强画面感觉力和装饰意味。现在的艺术家抛弃传统的思想和技法,将适合自己画面表现力的材料运用到画面上,使作品产生了质的改变,从而使画面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吸引了众多艺术家去探索和研究材料,利用材料的某一特性,将其用在画面上赋予画面新的形式和内涵。材料的运用带给欣赏者太多的惊喜,同时也让艺术家有了更多的选择,艺术形式也就随着材料的不同而变得多样化了,从而也使欣赏者大饱眼福,各种审美需求也都得到了满足,材料带来了视觉的饕餮盛宴。

材料表现所带来的视觉感受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绘画创作的审美习惯,得到了大多数欣赏者的认可、喜爱和赞赏。同时也使艺术家的创作形式满足了自己要在画面上表达的情感、语言和审美。每种材料独有的特性出现在画面上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所能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和享受,这也是视觉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审美观念、方式和媒介技术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二、材料丰富的语言传达

材料语言是一种物质形态外观,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用来传达画面的某种感情和内涵。材料语言是艺术家与材料之间的互选性活动,在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对材料的选择,都是出自艺术家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内涵的需求,艺术家要根据创作作品需要表达的效果,不断研究各种材料之间的关系,使材料能更合适、更准确地表达绘画要表达的语言,这种材料语言不但可以产生于创作的最初阶段,也可以围绕于整个创作的全过程,可以是唯一的一种材料,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材料的语言相结合应用在同一画面上,使画面更具有冲击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要求创作者用一颗平常心来分析材料,选择适合表现自己画面思想内涵的材料。

材料语言的运用是当代绘画发展的一个新现象。材料所传达出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主要运用的手段。材料由附属物变成了画面的主要语言。在作品中加入材料的过程中,因为加在作品中的材料越来越新颖和新材料越来越多地被挖掘,材料表现出来的作用逐步被显现出来,材料的艺术语言得到升华,得到的画面是生命与物质材料的对话,是画面注入的感情与运用到的材料之间的交流,这种对话和交流除了艺术家本身的创作形式外,最主要的是注入了生命和感情的材料语言。当一幅绘画作品中融入了千奇百怪的材料时,材料在画面上所形成的语言就变成了语汇,不同的欣赏者对画面的理解和认识就变得极为广泛;当材料完成了艺术家在画面上塑造形体、思想内涵和感情的表现时,材料也就完成了画面主体语言的角色转换,画面所表达的材料语言也就出现了多样性,从而完成了艺术家对画面的整体把握和超越。

每一种材料自身都具备两种性质。一种是材料自身所具有的能直接表现画面的内容,也就是物质本身的材质感、肌理感,如羽毛、绸缎等。这样的材料就是通过自身的材质内容被艺术家用来在作品中作为主体语言出现在画面上的。第二种是有些材料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现的材料经过不同历史时期在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应用使材料本身具有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它在不同的时期经过历史的磨练必定会融合历史给予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犹如各种颜色有冷暖之分一样,材料也传递着这样的属性。油彩、泡沫等材料给人以暖的感觉;树枝、沙子、玻璃等材料给人以冷的感觉;源远流长的中国画和书法用的宣纸在历经了千年的积淀,它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是材料表现文化属性特点比较突出的材料之一……这些都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材料正是用这两种特性与艺术家倾注画面的思想感情相结合,最终实现了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与画家的想法相吻合。通过绘画作品,人们能更深地感觉到材料语言所带来的这种材料与精神的完美融合。绘画作品中融入材料的表现已经为艺术家开拓独辟蹊径的创作形式开辟了更广阔的路,同时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表现手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