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线上教学管理

线上教学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市重点中学办二线运动队在“体教结合”的管理与运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抽取上海市15所试办二线的重点中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从中发现在这些实行“体教结合”试办二线的重点中学,在行政管理工作、运动训练工作、评估机制是否完善,奖励机制是否合理,经费的来源以及是否合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有建设性的策略。这些建议和策略的提出,期待为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上海市“体教结合”政策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二线运动队;体教结合;问题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根据需要,抽取黄浦区浦光中学、大同中学、敬业中学、大境中学,卢湾区向明中学,徐汇区零陵中学、位育中学,长宁区市三女中、建青实验学校,普陀区曹杨二中,闸北区市北中学,嘉定区嘉定一中,浦东新区进才中学,松江区松江二中,宝山区同洲模范学校15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94年至今的全国20多种主要体育学术期刊的相关文章,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浏览了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期刊、中国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国内外各大期刊网站。

全文阅读

疫情防控下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国内的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肺炎疫情在国内已经由应急防控阶段转入到常态化防控阶段。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线上教学现状,基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点,本文探讨了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整合教学资源,构建“线上+线下”学习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路径。

关键词:肺炎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1引言

肺炎疫情期间,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安全,教育部下发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通知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在延期开学期间,全国各地的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过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高校开展了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师生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久、涉及所有学科和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1]。在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日常教学活动,以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课堂面授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需要,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程类专业,亟需找到合适、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工程项目管理》为例,探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应对策略,促使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由“应急式”线上教学过渡到常态化教学,突破传统课堂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化技术把传统课堂与在线课堂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提供参考。

2课程特点及线上教学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适当拓宽知识面,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3]。不同于纯技术类或纯管理类课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它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介绍工程项目管理与控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施工过程中与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合同、安全、风险等有关的控制和管理知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1学生线上学习现状。在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组织在线网络教学工作。通过整合学校网络课程资源,优化网络学习环境。学校授课教师利用QQ群、微信群、雨课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学习通、钉钉等一系列线上教学服务平台以及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爱课程、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线上课程资源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师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速推进了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的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网络教学,有效降低了疫情对教学进度的影响,避免了线下课堂教学可能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对于线上学习,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还不够高。在这次疫情防控居家线上学习期间,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律性和自主性,各种事假、病假、旷课人数比平时明显增多,加上学生对网络教学平台操作不熟悉、线上学习过程监管不到位以及少数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和网络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授课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线上学习效果不如线下[4]。以疫情防控期间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为例,首先是网络问题。因寒假期间绝大多数学生离校返乡,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主要利用手机上网课,网络与流量随时切换上课。有部分学生因家里没有网络只能用手机流量上网。有少数学生虽然手机可以用流量,但因家里信号不好只能在室外上网。还有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中兄弟姐妹几人共用手机上网课。其次是教材问题。疫情线上教学前半学期学生无法获得教材,只能通过电子版教材进行预习和复习,由于不便于做笔记以及阅读体验差,加大了学生预习以及复习的难度。最后是平台问题。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授课教师往往需要选择几个不同的平台进行授课,学生需要在不同平台之间进行切换学习。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平台操作培训,多数学生不熟悉平台操作,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2.2教师线上教学现状。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有的教师在“封城”隔离之前返乡,有些教师没有随身携带计算机和教材回家,手机上网在软件选择与平台资源分享等方面有局限性。此外,授课老师受网络和教学资源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线上教学质量与进度。疫情防控期间,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模式主要有:(1)共享屏幕加视频/语音方式。主要利用腾讯会议、QQ、微信等平台分享PPT、视频和文档等形式,师生可以在平台进行互动与答疑。(2)网络平台直播方式。教师通过腾讯会议、雨课堂、钉钉等平台的直播功能在线授课并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3)自建课程方式。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添加课程资料,通过平台对学生进行考勤、测验以及与学生课堂互动。(4)录播视频课方式。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的视频课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今后,在适应信息化教学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双重要求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能力体系将发生重构。教师除了要具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应对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所需的应急反应能力。当疫情防控等级突然变化的时候,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要求。在疫情防控等级动态变化过程中,教师能够快速转换教学方法,使得在应急防控阶段与常态化防控阶段的教学能够有效衔接,能够适应疫情的动态变化并及时做出教学方法调整。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来说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2.3学校管理现状。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中小学及高校的师生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学习,无形中加大了对互联网的使用量。受网络平台服务器数量、质量、系统等多方面影响,线上教学过程中网络不稳定、拥堵、卡顿和延迟等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了解,中国大学MOOC慕课、爱课程、智慧树、学堂在线、学银在线、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平台资源丰富,但这些平台都存在系统崩溃、视频内容无法加载、课程信息无法更新、服务器无法连接等网络问题[4]。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集中性的居家线上教学期间,部分院校在信息化管理水平、线上教学组织管理、线上教学质量监控、高校治理效能、数据对接,以及线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5],导致线上教学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难以监控。同时,突发的疫情导致网络教材、平台使用与课程资源等方面准备不及,影响了教学质量。前半学期由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无法邮寄教材。而大部分的教材由于版权问题无法在网上免费获得,加上电子版书籍、教材阅读体验感较差,不便于记笔记,加大了学生预习和复习的难度。此外,多数教师疫情之前长期开展线下课堂教学,对线上各种教学平台没有经过系统培训,不熟悉平台操作,因此短期内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相比于其他课程,实践类课程因授课教师难以在家中进行演示,在线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只能进行抽象的理论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网络课程,只能等学生返校后再补课。

3课程教学应对策略

3.1学生学习应对策略。随着全国各地高校学生在新学期分批分阶段错峰返校复课,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如何有效衔接线上和线下学习内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与单纯的线上或线下学习方式相比,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因其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灵活和便捷而深受学生喜爱。在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返校复课之初应尽快做好学习情境转换后的心理调适。在课前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方式掌握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交流和拓展[6]。现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加以说明,工程项目管理的情景模拟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过渡,避免两者严重脱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7]。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对授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预习,掌握具体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体模拟,如结算对量模拟、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招投标模拟、可行性研究方案评审模拟以及运用BIM技术进行方案优选、专项施工方案论证模拟、钢筋碰撞分析模拟、施工模拟等。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工程项目管理实操模拟,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2教师教学应对策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进行有效衔接。这既是为了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是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考验。授课教师应依据学生居家“隔离”线上学习期间的学习效果和学情数据,制定出满足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预案,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授课教师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将教材中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筛选出来,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设计,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同时设置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讨论题。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对课程的兴趣。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参与讨论的次数,特别是课上讨论,把学习课程的全过程作为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而不仅仅是通过传统的课堂点名和交作业方式,使得平时成绩的获得更加客观全面。例如教材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由于课时的限制,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针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式进行优缺点的重点介绍。而实际上每种模式都有自身适用的项目场景,对学生以后工作都是非常有用的。鉴于此缺点,授课教师可以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一节内容录制成微课,以解决课时短缺和全面了解知识点相互矛盾的问题。授课教师还应结合国内疫情防控的形势,能够根据防控形势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常态化防控阶段与应急防控阶段的教学方法,以适应阶段性防控要求。当疫情再次出现时能做好再次居家“隔离”进行线上教学的准备。同时,授课教师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倒逼自己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关系,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积极构建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以满足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优势互补,打造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新常态。3.3学校管理应对策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服务好全校师生,做好线上与线下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做好线上教学培训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保障学生学习效果。以疫情应对为契机,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促使自身提升治理能力,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变[8]。经历了这场疫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充分认识到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功能、网络稳定性等对线上教学顺利开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借此机会不断对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增速扩容与功能优化,重视实践类课程的录播与网络开发,保障各种形式、样态的线上教学。同时提前做好谋划、对师生进行线上教学培训,开展横向点带面、纵向多层次培训。从课程资源建设到平台软件培训,从教学咨询案例分享到大规模在线学习与培训,开展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培训、系/教研室主任培训、授课教师培训、学生培训[9-10]。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授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线上教学的优势,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线上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课程问题以及平台问题,为学生在线学习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全文阅读

“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场线整合”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新模式,其中,“线—场—(线+场)”模式比较适用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线—场—(线+场)”模式主要包括“在线备课”“在场上课”“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三个模块,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选择不同的策略。同时,还要不断关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正和完善,从而使教学模式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管理会计 “场线整合” “线—场—(线+场)”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英辉(1977- ),女,吉林伊通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与会计。(吉林 长春 130122)黄海林(1977- ),男,安徽宁国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14-02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以来,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而备受重视,但其教学效果却常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足、课下缺乏师生互动或互动效果不佳受到严重影响,缺乏针对性教育。为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效果,尝试探索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场线整合”模式解析

所谓“场线整合”,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的“在场教学”模式易受时空约束、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的难题,又可以避免“在线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场线整合”模式由备课、上课、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同时都具有“在场”和“在线”两种模式。不同模块和不同操作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八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场—场—场”(典型的传统“在场教学”)“线—线—线”(典型的“在线教学”)“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场—线—线”“场—线—场”和“线—线—场”模式。根据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点,“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三种模式较为适用。

(一)“线—场—场”模式

全文阅读

“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以来,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而备受重视,但其教学效果却常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足、课下缺乏师生互动或互动效果不佳受到严重影响,缺乏针对性教育。为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效果,尝试探索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场线整合”模式解析

所谓“场线整合”,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的“在场教学”模式易受时空约束、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的难题,又可以避免“在线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场线整合”模式由备课、上课、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同时都具有“在场”和“在线”两种模式。不同模块和不同操作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八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场—场—场”(典型的传统“在场教学”)“线—线—线”(典型的“在线教学”)“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场—线—线”“场—线—场”和“线—线—场”模式。根据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点,“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三种模式较为适用。

(一)“线—场—场”模式

该模式由“在线备课、在场上课、在场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在线备课”要求教师在课前公开教案,并且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根据学生在网上的疑问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并整理课程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场上课”即教师结合修改后的教案进行现场授课,这使得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场练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通过现场的师生、生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能力。该模式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资源途径和展示场所,适用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

(二)“线—场—线”模式

与前一种模式相比,该模式中的“在线练习”要求课后作业在网上进行。针对上课内容及问题,实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具有时效性、自主性和情境化等优势。多数认知性质的学科,大都适用于该种模式。

全文阅读

数据推荐算法融入直播教学的策略

摘要:教育信息化近些年取得长足发展,直播教学在此情境下应运而生,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直播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基于此,针对现有教学情况和直播教学的问题,为在线直播教育设计了一个具备大数据推荐功能的直播多媒体教学路径,有效解决了目前在线直播教学中的问题,使得现有的直播教学系统具备商业化系统的功能,提升了在线直播教育的效率,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算法;直播教学;多媒体教学;在线直播;设计路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越来越多的课堂将直播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实践教学中[1].从我国教育部当前的《课程要求》中不难看出,国家教育部正在大力提倡新的教学模式———依托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和在线直播技术进行融合,建立一种打破传统班级课堂限制的教学模式[2].多媒体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直播技术,使得课堂不再受制于时间和地点,基于互联网的互动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3].然而,多媒体直播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学校目前采用的直播教学系统是开放性的,为学生推送的直播课程不具备针对性[4].如果能够结合当前大数据推荐算法为学生推荐量身定做的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所需的知识,而且能够大大提升课堂点播率和学生学习效率[5].经过大数据推荐算法统计数据库中播放的相关信息,为学生推送量身定做的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6].在此背景下,笔者对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进行相关优化设计,将大数据推荐算法融入直播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在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系统中获取针对性的知识,提升课堂点播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改善在线直播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系统构成

1.1系统管理模块.1.1.1网络管理.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的实现依赖于互联网作为支撑,因此,整个在线直播教学体系当中重要的一部分是网络管理[7].网络管理是实现整体教学的重要基础,具体包括整个系统联网等功能,支持在线直播教学后续环节的顺利实现.1.1.2系统管理.系统管理这一模块主要是指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系统中多个模块之间的管理.网络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掌握系统管理的权限.系统管理员能够对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的各个模块进行管理,对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进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各个模块工作有序开展.1.2教师功能模块.1.2.1授课系统.教师作为直播教学过程当中的主导者,需要对最终的教学质量负责.因此,授课系统主要是为了方便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所设置的模块.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这一模块中添加教材,并且对教材进行修改.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这一模块将课件进行共享,使得学生可以在另一端进行课件阅读和学习功能.教师在课前可以对学生进行预习作业的布置,在课中可以展示相关教案,在课后可以上传相关资料,以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学和复习等.1.2.2直播考试系统.教师在这一模块中可以在线上进行测试,不仅可以通过直播考试系统试卷,而且可以进行线上监考,考试结束之后可以利用这一模块进行在线批改,最终进行分数统计,使得教师对整个班级的分数分布情况一目了然.总而言之,教师在考试前可以在这一模块进行考试题目的编辑和修改,考试中可以在这一模块进行线上监考,考试后可以在这一模块进行试卷批改,并且最终利用统计数据对学生进行考后总结.1.3学生功能模块.1.3.1学习系统.学生在这一模块可以提前预览教师上传的预习资料,课程中间可以在这一模块进行课程学习,课后还可以在这一模块获取教师分享的课件等相关资料进行线下复习巩固.总体而言,学习系统是学生在在线直播教学中的重要阵地,贯穿学生参与直播教学的整个流程.学习系统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1.3.2测试系统.测试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测试模式,学生可以在这一部分参与老师组织的各种考试,而且可以对自身考试的成绩进行管理.这一模块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学生可以从测试系统中看到自身成绩以及成绩的变化,这一部分还为学生提供错题解析,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克服问题.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模块具体如图1所示.

2大数据推荐算法融入在线直播教学的需求分析

2.1必要性分析.当前我国实现的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的实践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上课过程当中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并不符合教育部提出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8].在线直播教学过程当中仍然以教师作为主导,将大数据推荐算法融入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改善在线直播教学的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大数据推荐算法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和更新鲜的学习资源,改善目前传统学习资源的缺陷.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多样,但是并不具备针对性.大数据推荐算法能够帮助学生识别最适合自身的学习资料,进而改善学习效率.还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搜索记录为用户推荐可能的学习资料和在线课程.为学生节省了搜索、筛选学习资料的时间.2.2业务流程分析.将大数据融入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需要对整个在线直播教学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多媒体直播教学在大数据推荐算法的帮助下,可以将系统拓展至课程管理、课件管理、在线课堂、作业考核等众多内容,具体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多媒体在线直播教育系统主要将用户的角色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种.教师角色可以从课程操作、课件管理、视频管理等多个模块进行,学生角色可以从加入课程、下载课件、在线点播、提交作业等多个模块进行.两个角色的交界地带发生在课程信息、课件信息、视频操作等模块.不同的角色对应相应的业务流程,整个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系统的主要核心是在线直播.2.3功能需求分析.大数据推荐算法融入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系统的用户和系统模块两大方面.用户主要包括学生和老师,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直播管理、推荐管理、点播管理等模块.为了使教师和学生都在系统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并获取相应的知识,系统管理员首先需要给用户的操作设置一定权限,对于涉及知识产权的部分应该格外敏感.对于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每个用户都要在权限范围之内进行操作,以维护信息的安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当主导者,学生应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除了学生和教师的权限之外,系统管理员的权限也很重要.系统管理员的权限是所有用户中最大的,不仅能够拥有教师和学生所有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管理.对于整个直播系统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处理.多媒体在线直播教学中存在一些模块,每个模块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在线课堂直播模块是整个在线教学系统的核心,能够解决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问题,帮助学生改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和学生进行课件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可以使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课.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对直播过程当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录课,在线下反复观看.

3大数据推荐算法融入在线直播教学的路径设计

全文阅读

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教学实践

摘 要 针对输油管线课程实验教学,构建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在实践中,运用平台发挥实物、虚拟实验各自特点和优长,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开展创新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明显。

关键词 实验教学平台;输油管线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45-03

1 引言

输油管线课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管线设计和输送工艺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输油管线的设计方法,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掌握管线运行的基本知识,具备判断并处置各种工况的能力。

输油管线课的内容包括固定管线和机动管线两部分,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所区别。对于机动输油管线来说,输油时临时地面铺设,输油任务完成后撤收。因此,它具有线路状况的不确定性、工艺设计的快速性、输送设备的通用性以及意外工况处置的特殊性等特点[1]。课程的理论课教学,精讲管线输油的基本原理、工艺设计计算、各种工况的分析判断方法等内容,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实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并探讨研究尚无定论的问题。几年的实践表明,课程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验、实习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 实践教学分析

全文阅读

通电螺线管内部磁感线分布的实验教学思考

对物理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知识点,为了展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需要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实验化,以真实面貌还原物理知识,客观真实地反映某个过程或某种现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巩固和应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分布是一个疑难知识点,抽象而又需要空间思维.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物理课本3-1第87页写着:“环形电流其实就是只有一匝的通电螺线管,通电螺线管则是许多匝环形电流串联而成的.因此,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也就是这些环形电流磁场的叠加.所以,环形电流的安培定则也可以用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是螺线管内部的磁场的方向.”细想后发现,此描述中没有说明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强弱是如何分布的,均匀或非均匀,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疑问.如何将该知识化抽象为形象,转三维空间为二维平面,便于学生吸收消化,是笔者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思考的一个重点.经过课前准备,课后反思,笔者提出了一个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三类实验模式的整合性层次教学,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

1器械实验打先锋,激发学生疑和问

器械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传统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螺线管嵌于一玻璃板中,板上洒上铁粉,装置接于直流电源中,螺线管产生磁场,使板上铁粉磁化,轻敲玻璃板,铁粉逐渐趋于一定的排列,清晰可见的磁感线大概显示出磁场强弱分布的规律性,见图2.

通过实验展示,利用多媒体投影放大,学生对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分布有了粗略印象:形象呈现线条状排列,有直线,有曲线,内部比较集中,则磁场较强,在靠近管口处,呈曲线往两侧散开,则磁场逐渐变弱.由此教师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是匀强磁场,管口向外,磁场逐渐减弱.

其实不然,好多学生看到的图2中的铁粉分布情况,并不认同通电螺线管内部是匀强磁场.根据人教版课本3-1第88页写着:“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间隔相同的平行线”,细看图片中的铁粉形成的磁感线并没有符合匀强磁场的条件,分布有疏密,也不是直线,何以说明内部是匀强磁场?只是课本中说出了此结论,所以学生是被动地认同了.但学生的思维中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空间分布,教学实验需要进一步提升.

2模拟实验强支援,看清过程动和变

如何有效呈现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分布细节,直观而生动地展示内部磁场的强弱变化,笔者采用了计算机模拟实验,即通过编程,动画展现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全方位各向展示磁感线分布,见动画截图3和截图4.

全文阅读

基于人本管理理念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当前以人为本这一观念已被社会大为提倡,实行人性化管理已是时展的要求,而本文主要是分析了人本主义管理的理念对于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文章先分析了当前小学教育在管理上所存在的普遍问题,随后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如何在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的过程中,注意人本管理理念的发挥,希望能够对当前的小学教育管理方面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管理管理模式人本管理创造性人本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一种思想,强调要对每一个个体进行尊重。当前已经是进入了21世纪,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当中,需要聚集民智、汇聚民力,要发挥出每一个个体的责任心以及创造性,就更需要注重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运用和发挥。而小学阶段的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教育阶段,因为青少年自身的人格、品质和基础知识都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加强对于小学教育的人本主义管理,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表现以及主体性的地位,培养出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自信,也是小学阶段进行教育所需要进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小学教育在管理上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教育管理上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存在抑制的状况

中国很早就已经兴文重教,从东周时代开始就已经有诸子百家进行传习讲学,一直到现在,中国仍然十分重视文教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但是正因为中国从封建时代以来长久的教师权威性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都是强调服从,并且教师也是服从小学的科目教研组的教研成果,无论从教学的方式或者是教学的内容上都应该服从教研的成果,不然则可能受到诘难和责备。而负责具体教学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但是一旦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或者表达自己的个性等,却不容易受到教师的接受。所以,教育管理上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尊重,很多学生在日常的过程当中也都放弃了自身的创新尝试,这一点对于很多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而言,也同样无法进行创新性的引导和管理。

(二)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容易发挥出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当前对于小学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质量的教师资源的缺乏,以及教学上存在的资源紧缺的状况也逐渐突出,影响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优化以及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小学普遍出现的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资源紧缺,以及资金上、时间上普遍不足,这样很多小学教学过程中就采取大班教育,班级的学生人数太多,教学的质量也不好,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没太大的本质差别。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就无法真正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关注,教学没有个体的微调,容易造成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一刀切,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探索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全文阅读

智慧教育:“互联网+”视阈下的教学系统重构

摘要:智慧教育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在“互联网+”已在我国社会建设多领域普遍应用的前提下,线上线下有机运行已成为当下社会各领域工作新的方式,O2O法则作为具有当下普适意义的互联网思维范式,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当前“传统教育+网络信息化教学”尚未系统整合和发挥出网络信息技术的集成优势,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流于形式,线上课程教学目标与实践脱节,资源链接不足,知识更新滞后,以及信息递送和管理体系建设意识薄弱等问题,不能满足网络信息时代学习的需要。运用O2O法则实现智慧教育,应把握教育与信息技术规律,实现两个领域的深度融合,以扁平化思维实现智慧教育资源效应的最大化,建构与时俱进的智慧教育课程结构,创建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模式和管理体系,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教育;O2O法则;扁平化思维;教学系统重构

《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融合实践开始向支持教学系统重构方向迁移[1],这是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2011―2020 年)发展规划》之后,又一部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社会条件下教学变革发展方向的文件。由此,实现基于信息和互联网重构系统的智慧教育建设,已具备现实需求的社会基础和实施践行的政策条件,智慧教育也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在“互联网+”已在我国社会建设多领域普遍应用的前提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亦已成为当下社会各领域工作新的方式,O2O法则作为当下具有普适意义的互联网思维范式,日益被人们所接受。鉴于此,本文拟以O2O法则为认识理据,就教育理念、教学资源、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管理体系等构成的整体结构层次,系统探索“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教育教学模式与资源体系建设,以期进一步明晰我国教育教学转型的方向,拓展符合时展需要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推动教学系统重构的探索实践。

一、O2O法则比照下的智慧教育可行性分析

O2O(Online To Offline)专指线上、线下商务,是一种以互联网作为交易前台、将线下商机与互联网有机融合的商务模式。当前,这一商务理念已进化为“互联网+”时代的基本价值论法则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运行模式。O2O法则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以互联网技术变革传统产业业态,并实行线上线下同步运营和系统管理,旨在使传统产业生机勃发、协调发展。在O2O法则下,运行业态不再区分线上与线下,而是一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步运行的新型服务体系。事实证明,O2O法则不仅适用于商务运行,同样也适用于互联网时代教育等其他社会业态的转型需要。

与传统信息化教育相比,智慧教育是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育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教育特征和技术特征。从生态学的视角看,智慧教育是技术推动下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其教育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全球教育资源无缝整合共享、无处不在的开放按需学习、绝色高效的教育管理、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与评价。从技术的视角来看,智慧教育是一个集约化的信息系统工程,其技术特征可以概括为:情境感知、无缝连接、全向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可见,智慧教育是当今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高端形态。[2]

因此,“互联网+”教育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以不断革新的互联网技术提升教育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实现工具革新的教育发展新形态。就此而言,转换传统行业服务方式和服务场所,创造一切服从大众需要、线上线下协调运行和便捷服务的O2O模式,与上述“互联网+”教育所需要具备的形态性质与根本理念恰相吻合。

全文阅读

谈机械远程教学设计与开发

1功能模块规划与设计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按照使用对象的不同将工程机械保障教学远程教学平台应用软件系统划分为教员模块、学员模块和管理员模块三个部分,如图3所示。(1)教员授课功能模块。①课程开设:教员以开设网络课程的形式提供教学资源,将课程资源及教学拓展资源上传至系统,并可根据管理权限与规则对所开设课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②布置作业:教员可在网络平台上以公告的形式布置作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作业发送至指定学员;③网上答疑:教员可通过论坛或电子信箱的形式回答学员疑问,也可进行在线交流;④题库管理:教员可结合具体课程设置选择、判断及填空等多种形式的试题,上传题目至各类题库,并可根据相关规则自动生成试卷及评分标准。(2)学员在线学习功能模块。①课程学习:学员可以通过专业属性和课程名称进行搜索,以在线浏览或下载浏览两种方式学习相应的网络课程;②在线提问:学员如有疑问,可通过论坛或电子信箱向任课教员提交问题,也可进行在线交流互动;③完成作业:学员收到教员发送的作业信息,可在线或下载完成作业,并提交至教员评阅、接收评阅结果;④在线测试:学员选择在线测试后,系统将根据其所选课程随机生成测试试卷,供学员进行在线自测,并自动评阅试卷、给出成绩。(3)管理员系统管理功能模块。①用户管理:管理员可根据管理规则,新增、删除或修改教员和学员用户,并可随时更改其使用权限;②课程管理:管理员负责对教学平台公共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平台的正常使用。当教员选择上传或更新教学资源时,管理员可根据有关规则进行审核批准;当学员选择课程进行在线或下载学习时,管理员可对在线学习和下载过程进行权限管理。

2硬件系统配置

工程机械保障教学远程教学平台局域网硬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远程学习节点提供硬件环境支撑,军训网则可以为远程教学的实施提供基本的信息传输通道。学员将通过局域网配置的多媒体终端登录至远程授课节点进行网上注册、课程学习、在线交流及在线测试等活动授课点网络数据中心是远程授课的核心部分,其配备有多种类型的大容量服务器,其功能除直接为远程授课提供学习资源存储及技术支持外,还将通过军训网信息中心实施对远程学习节点的控制,处在远程学习终端的学员必须经信息中心登录到远程授课系统,才能进行课程学习[5,6]。

3数据库设计

建立工程机械保障教学远程教学数据库,要满足学员学习、教员授课和管理员管理维护三方面的需要,并实现三方用户在数据交互过程中的协调一致。根据以上论述,工程机械保障教学远程教学数据库可以划分为人员信息库、课程信息库、在线测试信息库和教学管理信息库等。在数据库模型结构图中,数据表之间以“课程信息表”为中心建立相互关系。授课模块中,教员上传课程及教学拓展资源时,“管理员、教员用户信息表”通过教员编号分别与“教学公告信息表”和“课程信息表”建立联系,再通过“课程信息表”中的课程编号与“教学拓展资源信息表”建立联系;教员布置作业及网上答疑时,“管理员、教员用户信息表”通过“课程信息表”中的课程编号与“交流评论信息表”建立联系;教员管理题库时,“管理员、教员用户信息表”通过“课程信息表”中的课程编号分别与“选择题题库信息表”、“判断题题库信息表”、“填空题题库信息表”、“简答题题库信息表”和“试卷生成信息表”建立联系。在线学习模块中,学员选课时,“学员用户信息表”通过用户编号与“选课信息表”建立联系;学员进行在线学习时,“学员用户信息表”通过“选课信息表”中的课程编号与“课程信息表”建立联系,再通过“课程信息表”中的课程编号与“教学拓展资源信息表”建立联系;学员进行在线提问及完成作业时,“学员用户信息表”通过“课程信息表”中的课程编号与“交流评论信息表”建立联系;学员进行在线测试时,“学员用户信息表”通过“课程信息表”中的课程编号与“试卷生成信息表”建立联系,再通过“试卷生成信息表”中的课程编号与“测试结果信息表”建立联系。

4结束语

本文紧密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与新《大纲》对工程机械保障教学的要求与规范,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工程机械保障教学远程教学平台,并实现了其远程教学功能,创新了工程机械保障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为信息化条件下机械设备保障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技术途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