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乡镇农业农村工作要点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因地制宜,以“美丽乡村”的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基本方向。当城镇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会有相当大的人口比例留在农村。而就地城镇化就是使海量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尽可能做到“离土不离乡”。作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丹东,有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天然优势,我们要根据丹东自身特点,以“美丽乡村”的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近年来,丹东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丹东市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地域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制约了丹东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为促进丹东市城镇化发展,帮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我们尝试给出可以践行的建议。

[关键词]:因地制宜 美丽乡村 就地城镇化 丹东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基本方向。当城镇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会有相当大的人口比例留在农村。而就地城镇化就是使海量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尽可能做到“离土不离乡”。可以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实现这个目标是一项综合系统工作。作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丹东,有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天然优势,我们要根据丹东自身特点,以“美丽乡村”的建设引领“就地城镇化”。

近年来,丹东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市64个乡村实施了村镇道路、供水、排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改造,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已有18个镇、村喜获省级“宜居示范乡镇”和“宜居示范村”称号。但由于丹东市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地域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就地城镇化意愿,制约了丹东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为促进丹东市城镇化发展,帮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我们尝试给出可以践行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投入,保证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支持,满足农民就地城镇化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先决条件。丹东市农村乡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要实现农村城镇化、村民市民化,就要建设等同于城市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供热、垃圾污水处理、学校、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因此,应强化政府投入,市场运作,安排固定的资金用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通过贴息贷款、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各级政府每年要拿出一定数量的城市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乡镇、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资金的使用上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引领作用。按照就近(距离城市近)就优(村镇地理位置和财政实力好),先郊区、县镇,后乡村的原则,统一规划和逐次延伸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缩小城市与郊区、县镇、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要根据县(市)区财政实力和现实条件,合理分配辐射和承载城镇化建设份额(如东港市份额比例可以大些),形成以强带弱,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农村城镇化建设局面。切忌只唯上、不唯实,贪大求全,运动式造城的政绩观和工作态势。

二、强化产城一体,增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为农民“离土不离乡”广开就业渠道。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旅游业,鼓励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尤其应注重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整合生态资源与农业资源,充分发挥耕地、园地的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使农业与旅游休闲业融合发展。要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扎实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进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东港的前阳镇等均实现了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产业,产业集聚区与城镇布局相融合,人口板块与经济板块相协调的良好态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园区和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但让农民成了庄稼地里的工人,其不断放大的观光旅游功能也为农民“离土不离乡”开辟了新渠道。一些旅游度假资源丰富的乡镇则通过开发利用特色资源,建设成为旅游服务型小城镇,以特色经济带动了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以旅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凤城的大梨树村、东汤镇、宽甸的河口村、青山沟镇等都走出了一条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度假经济和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成功之路。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缘、资源、环境、文化优势,促进资源加工、特色农业、旅游服务等产业发展,才能帮助农民实现“离土不离乡”就地城镇化。

三、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和壮大村镇企业及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过渡。需要合理调配土地资源。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据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对自然村落进行整理,使村落布局更加集中、合理,节约土地,方便基础设施配套。可在一些试点村探索经验,逐步推广。

而农业龙头企业和涉农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解除了留乡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推动了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土地进一步流转。经过土地流转,分散的土地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既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又帮助农民获得了红利,促进了农民的身份转换,为农民“离土不离乡”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也为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城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丹东市土地流转面积仅达28万亩,发展空间巨大。

全文阅读

县农村经营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其工作的好坏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全局。2009年,我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经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局领导的精心带领下,全站同志团结协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部、省、市、县的总体工作部署,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为重点,以加快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中心,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况。我县自2006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证工作开展以来,严格按照上级精神,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到目前为此,全县已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1万本,证书到户率达99%,证书的填写较为规范。尚有一小部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未换发到户,其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即将被征用,所以暂停了权证的发放;二是有部分农户举家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权证滞留在村组干部手上。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情况。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共续签补签合同5.1万份,合同到户率达99%,合同内容的填写比较规范完整。

3、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情况。自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明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后,我县“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仍有个别村小组存在这种做法。截至到目前,我县不存在乡村组织强行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情况。

4、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我县各乡(镇)土地流转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截止到2009年第三季度,我县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50761户,承包土地面积187413.96亩,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998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9.7%;土地流出农户12306户,占承包总户数的24.2%;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1289户,其中规范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638户,分别占流转农户数的10.5%和5.2%;签订流转合同流转的土地5536.3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15%;农户间自发流转土地面积35086亩,涉及农户11747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94.8%和95.5%;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土地面积1912亩,涉及农户559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5.2%和4.5%;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出租为主,占流转土地面积的78.6%,转包、互换、转让、入股和其他形式只分别占流转土地面积的6.5%、7.4%、3.9%、0.2%和3.4%。到目前为止,我县没有发现乡村组织包办、代替或截留土地流转收益的现象。

5、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情况。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引发案件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农村税费改革前由于农民承包土地需要缴纳的正常税费任务较高,种地利益少,部分农民不想要土地,就私下口头协商或者通过他人口头磋商,达成不收租金但划转税费任务的土地流转口头约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上级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村征地补偿价格和范围的不断提高、扩大,农民的珍地、惜地意识大大增强,纷纷开始要求收回承包地。这样一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矛盾就加速激化,但因为只有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协议,一方站得住理,一方依据于法,争执不断,矛盾升级。针对这些矛盾纠纷,我县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各乡(镇)做好解释调处工作,不得相互推诿,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我县各乡(镇)所接7件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已基本调处到位。

全文阅读

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

【摘要】

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始终是发展社会的经济热点,发展乡镇企业不但促进新农村的发展,也给周边农村建设发展带来了无线生机,在发展乡镇企业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给农村及周边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为此,本文从阐述新农村建设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意义、要求入手,找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发展乡镇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建议,为全面顺利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乡镇企业;新农村建设;建议

1.新农村建设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意义

乡镇企业是指由农民投资或控制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经过“二次改制”后,乡镇企业出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但不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只要是由农民控制,承担支农义务,都应该属于乡镇企业的范畴。改革开放前,对社队企业做出很高评价,说“我们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也就在这里。”但是,当时乡镇企业只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夹缝中艰难发展。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开始异军突起,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是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增加村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前提是农民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坚持以发展乡镇企业为重、发展乡镇企业为先,加快实现农村城镇化的脚步,尽快实现农村小康社会。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城市支持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走效益化、信息化、绿色化、和谐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进行产业布局的创新,大力改造经营理念,最终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理念创新道路。

2.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分析

2.1发展乡镇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因素

全文阅读

农村经营管理发展总结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其工作的好坏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全局。2009年,我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经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局领导的精心带领下,全站同志团结协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部、省、市、县的总体工作部署,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为重点,以加快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中心,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况。我县自20*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证工作开展以来,严格按照上级精神,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到目前为此,全县已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5.1万本,证书到户率达99%,证书的填写较为规范。尚有一小部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还未换发到户,其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即将被征用,所以暂停了权证的发放;二是有部分农户举家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权证滞留在村组干部手上。

2、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情况。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共续签补签合同5.1万份,合同到户率达99%,合同内容的填写比较规范完整。

3、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情况。自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明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后,我县“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的现象已大为减少,但仍有个别村小组存在这种做法。截至到目前,我县不存在乡村组织强行收回农户承包地的情况。

4、农村土地流转情况。我县各乡(镇)土地流转严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截止到2009年第三季度,我县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50761户,承包土地面积187413.96亩,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6998亩,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9.7%;土地流出农户123*户,占承包总户数的24.2%;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1289户,其中规范签订流转合同的农户638户,分别占流转农户数的10.5%和5.2%;签订流转合同流转的土地5536.3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15%;农户间自发流转土地面积35*6亩,涉及农户11747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94.8%和95.5%;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土地面积1912亩,涉及农户559户,分别占流转面积和流出农户数的5.2%和4.5%;土地流转形式主要以出租为主,占流转土地面积的78.6%,转包、互换、转让、入股和其他形式只分别占流转土地面积的6.5%、7.4%、3.9%、0.2%和3.4%。到目前为止,我县没有发现乡村组织包办、代替或截留土地流转收益的现象。

5、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情况。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引发案件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农村税费改革前由于农民承包土地需要缴纳的正常税费任务较高,种地利益少,部分农民不想要土地,就私下口头协商或者通过他人口头磋商,达成不收租金但划转税费任务的土地流转口头约定。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上级惠农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村征地补偿价格和范围的不断提高、扩大,农民的珍地、惜地意识大大增强,纷纷开始要求收回承包地。这样一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矛盾就加速激化,但因为只有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协议,一方站得住理,一方依据于法,争执不断,矛盾升级。针对这些矛盾纠纷,我县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各乡(镇)做好解释调处工作,不得相互推诿,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今年以来,我县各乡(镇)所接7件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已基本调处到位。

全文阅读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交流

本年,中心延续七年就“三农”工作下发1号文件,但与从前分歧的是,推进城镇化成为“三农”工作的主要一环。这标明,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加速发展中小城镇,敷裕农民、转移农民曾经上升为今后“三农”工作的主要思绪。我省近几年的实践证实,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关于集聚和整合生产要素,带动周边地域发展,促进乡村残剩劳动力转移,优化农业产业构造,完成城乡经济和市场协调发展具有非常主要的意义。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突出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速新农村建立措施,完成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立互补。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依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发扬好城市对乡村的带举措用和乡村对城市的促进效果,进一步减少城乡差异。到上一年为止,我省已累计在近4万个天然村开展了新农村建立试点,极大地改善了乡村一些当地的人居和生态情况,城乡差异进一步减少。要持续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把城镇化建立与新农村建立结合起来,做到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地盘供给要向新型城镇化建立倾斜。要加大新型城镇化建立的地盘供给力度,各级国土资源部分要尽快将城镇地盘应用规划修编效果上报到省,省国土资源厅要增强力量,力争在三月底前完成悉数市、县城镇地盘应用规划修编审批工作。要扩展城乡建立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优先安排农民安顿用地后,残剩增减挂钩目标优先用于小城镇建立。要高度注重“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有用处理耕地占补均衡问题。要高度注重节省集约应用地盘,搞好闲置地盘的清算应用工作,依法依规多用地、用好地。另一方面,要创新新农村建立的发展思绪。本年,将持续安排8000个天然村,开展新农村建立试点,推进乡村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促进城市基本设备向乡村延长,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掩盖,城市文明向乡村辐射。还,要在发展新产业的基本上,做大搞活城乡市场,把新农村建立发展起来的新产业面向市场,促进镇-乡-村联动发展,不断提高新农村建立的条理和程度。

第二、要着力加速现代农业建立措施,完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建立现代农业的进程,既是革新传统农业、改变农业增进方法的进程,也是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资源要素向乡村分散的进程。要在推进城镇化的还,把产业集聚和区域集中作为切入点,努力在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程度上有新打破。一方面,要加快农业与现代工业的交融。要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积极推进品牌运营、市场营销和成本运营三大战略,持续施行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着力培育一批起点高、规划大、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坚持一批产业集中度高、联系关系度强、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集群示范区,构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据有率的区域性农业产业化品牌。加速推进农产物改变为工业品,农民改变为农业工人,不断加速农业产业化历程。另一方面,要加速构建现代农业系统。要以施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龙头,加速调整农业构造,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发扬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效果,提高农业的规划化、专业化程度、企业化和组织化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改变。要在有前提的对乡村产业辐射强的城镇,加速坚持大宗农产物买卖市场和集散中间,不断添加务农收入,提高农民经济位置,从基本上减少城乡差异。

第三、着力加速乡村改革措施,完成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推进城乡改革联动。乡村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进程,必需坚持城乡联动,统策划划。一方面,要优化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情况。依照严厉审批、部分试点、封闭运转、风险可控的准则,规范乡村地盘治理准则试点,完善乡村地盘流转准则,在现有家庭承包运营地盘的基本上,完成地盘资源的优化装备。还,要开展农民宅基地置换城镇商品房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乡村金融改革,支持市县建立并用好融资平台,为城镇基本设备和产业项目建立筹措资金,更好地推进城镇发展。另一方面,要着力废除城乡体制壁垒。要把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改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打破口,在供应公共服务、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扩展城镇住房保证掩盖、完成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让进城农民工享有与城镇居民统一权益,使城镇化效果更多地惠及乡村和农民,真正完成“进得来、留得住、有工作、能增收”。

第四、着力加速城乡统筹发展措施,完成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同向。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使城乡差距不断减少,城村夫均公共物品趋于合理,城乡居民权益趋于对等。一方面,要科学编制地盘应用总体规划。要加速设区市地盘应用总体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立、农田维护、产业堆积、村子散布、生态修养等空间结构。经过科学规划,完善公共设备,提高绿化程度,美化城镇情况,加强城市承载才能,努力把小城镇建立成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消费中间、生产要素集散中间、“三农”服务中间、社会保证和公共社会服务中间。另一方面,要加速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活动。要加速坚持有利于资源要素向乡村装备的鼓励机制,指导资金、技能、人才、治理等要素向乡村堆积。县政府的公共财务更多地投向乡村,地盘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乡村基本设备建立,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持续加速城乡一体化试点措施,争夺用几年时间,将南昌、新余打形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全文阅读

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城镇化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传统城镇化发展优势逐渐削弱和制度约束日趋显现等困境,导致以工促农的基础不稳固和以城带乡的能力弱化,城乡协调发展动力不足。推动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需要以中心城市产业外溢带动城乡边缘区发展、提升中小城镇的载体功能、推进农村工业化、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体系和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此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F1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5-0069-04

目前,东北地区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中期阶段,信息化进入到加速阶段,城镇化进入到质量提升阶段,农业现代化进入到成长阶段,城乡关系当中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的矛盾比我国其他地区表现地更为突出。因而,东北地区要建立新型城乡关系体系,必须准确认识城乡协调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探索符合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乡协调发展出路,提升以工促农的能力,增强以城带乡的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一、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困境

(一)城镇化的聚集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城乡发展失衡

1.土地要素过度向城镇集中逐渐削弱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东北地区传统城镇化以城镇数量增长和人口规模扩大为主要模式,对土地资源需求巨大。东北各省区“十二五”规划提出继续以城市规模扩张作为新一轮城镇体系建设的重点,其中辽宁省沈阳市提出建设37个新市镇,打造56个主导产业园区;哈尔滨市提出“北跃南拓”城市扩张战略,建设松北新城和哈南新城。东北地区城镇土地超规模集中的压力日益显现。由于东北地区以项目建设带动城镇化的快速扩张,新增建设用地大幅增长,使农村土地资源向城镇集中的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人地矛盾凸显。虽然东北地区对主要流域后备耕地开垦速度加快,用以弥补耕地减少的不利局面和带来区域耕地总量增长,但是后备宜农耕地面积减少和其他各类土地绝对量在减少,耕地的可持续性产出增长面临新的挑战,削弱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

全文阅读

农村档案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为全面提高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探索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根据县委学科办《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县档案局局长李美萍带领县档案局有关业务人员,深入金马等乡镇及部分涉农单位,采取现场查看、征求单位领导意见、与基层档案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星级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全文阅读

统筹城乡发展中建设新农村

主要观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进行的,它与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应重点搞好城乡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统筹。不能简单地把统筹城乡发展理解为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援助,而应通过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把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谋划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进行的,它与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农民向工人转变,村民向市民转变;农民人均占有土地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着眼于这一趋势来思考和谋划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新农村建设。主张放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来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观点;认为工业化、城镇化才是现代化,只要把城镇建设好就可以实现现代化,不一定非要搞新农村建设的观点,都是片面的。目前,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在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这一战略应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城镇发展;一是通过城镇率先发展来带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而不能只强调城镇建设,忽视农村发展。

随着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农业和农村发展对工业和城市发展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这种条件下建设新农村,必须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思维定势,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依靠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这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比较现实的路径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及销售,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流动整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很多,现阶段应重点搞好城乡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这四个方面的统筹,推动新农村建设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全文阅读

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进行的,它与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应重点搞好城乡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统筹。不能简单地把统筹城乡发展理解为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援助,而应通过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新要求,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把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谋划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进行的,它与工业化、城镇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农民向工人转变,村民向市民转变;农民人均占有土地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我们必须着眼于这一趋势来思考和谋划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推进新农村建设。主张放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来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观点;认为工业化、城镇化才是现代化,只要把城镇建设好就可以实现现代化,不一定非要搞新农村建设的观点,都是片面的。目前,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在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这一战略应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城镇发展;一是通过城镇率先发展来带动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而不能只强调城镇建设,忽视农村发展。

随着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农业和农村发展对工业和城市发展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在这种条件下建设新农村,必须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思维定势,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依靠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更多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发展。这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比较现实的路径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及销售,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这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流动整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把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很多,现阶段应重点搞好城乡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这四个方面的统筹,推动新农村建设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场,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加强城乡产业联系和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的重要载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应将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上,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其与农户之间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储运、销售,促进农业的区域化合理布局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全文阅读

农村档案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为全面提高我县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探索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根据县委学科办《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县档案局局长李美萍带领县档案局有关业务人员,深入金马等乡镇及部分涉农单位,采取现场查看、征求单位领导意见、与基层档案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我县当前农业农村档案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现状

××县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86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档案部门和农、林、水、土、民政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全县各乡镇机关档案室管理全部达到四星级以上等级标准;各乡镇涉农站所及村委会建档率达100%,其中已有5个社区和5个村委会档案室建设达到三星级等级标准;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档案、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农村税改档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等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全部规范建档,部分已接收进馆。

二、我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县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源建设及建立档案工作长效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档案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业农村档案难以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有的档案工作体制不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既有齐全的职能部门,还有村委会(社区)、站(所)等单位,但是乡镇作为一个立档单位,其在县档案馆中只有一个全宗,乡镇档案室作为综合档案室,必须集中管理乡镇各类档案。而事实上,乡镇各类档案无法做到综合管理,而只是保管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群团的文件材料,所辖站(所)等单位的档案都是分散在各站(所)管理,由各单位自行整理立卷保管,因而难以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乡镇档案无法反映乡镇档案的全貌,阻碍了乡镇档案作用的发挥。

(二)农村基层档案意识淡薄。多数乡镇分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相对到位,但多数村委会干部对档案工作知之甚少。受“就档案抓档案”、“重藏轻用”的传统思维影响,基层单位普遍只重视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而没有把农业和农村档案与“三农”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档案的价值具有滞后性、潜在性和间接性,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缺乏对农业和农村档案需求的迫切性,档案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地位不重要,有的对档案还不甚了解。上述原因致使农业和农村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还显得内容单一、服务不力。

(二)发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之间,站所与站所之间,村与村之间明显存在差异;乡镇档案工作明显好于村级档案工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