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张俊丽 李燕 蔡曦卿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校领导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对教师教学理念、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视程度[4],导致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开展“国培计划”前,参加培训的老师,有近1/3的老师表示学校领导同意来参加培训,原因有:学校经费有限,不愿意让老师外出;面临会考,师资紧缺;老师出来参加培训后,没有人顶替老师的上课任务等等。要想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首先是要从观念转变,领导尤其是中小学校长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素养,带动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否则,再多的培训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培训课程设置缺乏新意和针对性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培训才有针对性,才会调动教师的参加培训积极性和兴趣。然而目前的培训在开展之前,培训机构没有对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期望做充足的前期调研,只是按照培训机构的安排进行授课。有些专业理论都应该是教师已经具备的知识,重复的讲解使教师感觉培训乏味,让教师对参加培训失去信心。在培训方式上,培训模式比较单一,采用传统的专家授课制,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需求差异,最终导致培训达不到理想效果。培训后期跟踪服务不足培训后跟踪是检验培训成效的关键,是培训效果的有力保证。目前的培训项目,大多数随着培训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而对教师后续发展的关注较少。教师在参加培训后是否能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后的教学中,是否有能力传授给其他老师,从而带动其他老师,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同时,也让大家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应用新技术和方法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缺少能够交流问题的平台,而阻碍教师的积极性,使后续能力的提高得不到保障。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策
在国家重视教师能力提升的同时,中小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使教师在参加培训后,既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又能在培训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的教学中,提高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师参加培训的同时,学校应分担由参加培训产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选择适合农村教学实际的培训资源优质的培训资源是培训成功开展的重要保障,对培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培训开展前,应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前期深入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能力现状、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等。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针对教师的情况设计培训方案,建设优质的培训资源。加强校本培训,以参加培训的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单元,以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能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6]。建设针对农村教学实际的培训资源,将多媒体学科素材资源按照学科划分大类,再按照教学大纲和学科课程目录体系进行归类,这样容易被培训学员所接受,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构建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涉及范围广,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限于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素材、案例等丰富的培训资源无法在短期内为每个学员所获得。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大量的培训资源可借助平台得以共享,从而大大提高资源的丰富程度。同时对平台的资源经常进行更新,使新的培训资源和信息能够及时地传送到学员的手中。通过构建网络培训与交流平台,可以弥补集中式培训时间短的缺点。培训结束后,教师以及学员可以通过培训平台进行长期的交流,解决学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巩固培训成果,从而延伸培训时间。在现有的集中式统一培训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员交流的机会非常有限,大部分学员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培训成果和教学经验。而利用网络这一大众平台,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成果、参与培训交流。网络平台的应用将极大地扩展学员的交流空间,充分发挥出学员的主体能动性参加集中培训的学员之间能通过平台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不同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同样可以参与到学习交流之中,更进一步地扩大了学员交流的范围。采用活动化的参与式培训方式在良好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培训资源的支撑下,可以引入更多的培训方式。参与式培训即为一种新的培训理念下的培训方式[6]。参与式培训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参与者在培训活动和培训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获得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参与式培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在参与式培训中,对真实案例的研讨,能够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以往培训中所学知识因为没有联系实际教学而缺乏良好的操作性,无法直接迁移应用到日常教学的缺陷。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提高的,需要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努力,解决现实的问题,为促进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和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在农村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不仅需要培训学前班教师,同时要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但在实际培训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培训活动无计划、培训形式较单一、培训内容有偏颇、培训双方地位不平等、培训监督力度小等。为更好促进培训活动的开展,需要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加强监管力度、增加学前教育投入,还需要乡镇中心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国家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摘要]在农村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不仅需要培训学前班教师,同时要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但在实际培训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培训活动无计划、培训形式较单一、培训内容有偏颇、培训双方地位不平等、培训监督力度小等。为更好促进培训活动的开展,需要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加强监管力度、增加学前教育投入,还需要乡镇中心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国家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牙克石乡镇幼儿园为例,从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现状两个维度来调查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必须根据乡镇幼儿园实际情况建构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
【关键词】乡镇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国家“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但乡镇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乡镇幼儿园教师急需加强教研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本文以牙克石乡镇幼儿园为例,以此探讨乡镇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样本选择
样本从9所乡镇幼儿园中选取1年以下、2-5年、6-10年、10年教龄以上共抽取67名教师参与调查研究。
摘要: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化大趋势,我国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处于初级阶段,促进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必须加强教师培训的专业化,建立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培训机构、树立为教师专业化服务的培训理念,健全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培训保障体系,是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师资培训;培训策略
Abstract;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eachers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township into a specialized school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stage and promoting township into a specialized school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ownship into a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establish Specialized training for teachers in service concepts and improve the township into a school teacher specialized training security system is the township into a school teacher specialized training strategy to choose.
Key words:education; specialized teachers; teacher training; training strategy
前言
乡镇化技术学校(以下简称乡镇成校)在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办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乡镇成校教师在服务“三农”、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中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乡镇成校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笔者所在的单位承担着湖北省示范性乡镇成校师资培训工作。本文拟从教师专业化这一视角,结合工作实际,探讨我国乡镇成校师资培训的相关策略。
一、乡镇成校师资队伍专业化的现状
专业化是当今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专业化是这一大趋势的反映。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和教师个体的内在专业结构(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不断更新、演进、丰富的过程。所谓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即教师通过严格专业训练与主动终身学习,逐渐达到乡镇成校教师专业标准,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得到社会承认的专业人员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大趋势,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教师专业化。随着《教师法》(1993)、《教师资格条例》(1995)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0)等一系列制度的颁布实施,我国教师专业化也迈开了步伐。根据教师专业化有关理论,我们认为,我国乡镇成校教师专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
【摘 要】我国新课改已经实行了若干年,各个地方都积极响应新课改,教学改革措施可谓日新月异,但是农村乡镇中学的教育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国际不断合作背景下英语教研课的问题。作为初中英语教研员,笔者就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研课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研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使得新课改真正的落实到农村乡镇。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乡镇中学;英语;问题及其对策
国家对人才是越来越重视,投入大量的教育基金,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差别较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乡镇的教学条件相比城市来说相差很大,尤其是英语教师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农村孩子根本接触不了外语,英语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本文主要对本市农村乡镇中学的英语进行调研,得出英语课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研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新课改已经实行了若干年,各个地方都积极响应新课改,教学改革措施可谓日新月异,但是农村乡镇中学的教育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研课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中学英语教研员,笔者就本市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研课存在问题逐一阐述。
1.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研课的课堂教学死板不灵活
根据对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研课的实地考察,发现很多英语老师都是按照预先的模式进行重复讲解,学生事先备好答案,上课仅仅成了表演,教师没有新奇的知识点和讲解方法,上课流于形式,这样的教研课令观摩老师一看就知道是表演,而不是即兴发挥。
2.农村乡镇中学英语教研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乡镇中心园的发展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对乡镇中心园进行研究,旨在能为乡镇中心园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乡镇中心园新农村建设生态学一、生态学视野下的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理论依据
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中提出关于人的发展的生态学理论。它是研究个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以人为核心,探讨不同层次的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布朗芬布・伦纳指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层层镶嵌的层级化多元系统,呈同心圆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四个层次: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观系统。每个层次的系统都与上下级系统相互包含、交互作用。微观系统是指“发展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样式”。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是微观系统的基本要素,而乡镇中心园作为个体,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人组织和参与一切教学活动,即管理者和教师,他们是影响乡镇中心园发展的重要因素。中间系统是指发展中的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直接环境之间的关系。家庭、社区、村办园和小学之间的关系构成乡镇中心园发展的中间系统。外系统是指个体不直接主动参与的环境中的事件与个体直接参与的环境中的事件相互影响。外系统是影响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家长文化水平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宏观系统包括在不同社会、阶级、种族的文化或亚文化中,包括价值观、习俗、法律等。对乡镇中心园而言,宏观系统主要是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
二、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生态环境因素解析
1.微观系统――乡镇中心园发展的内部环境
微观系统主要是指个体在所处的环境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样式,乡镇中心园内部主要是管理者、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此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与幼儿、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科研、保教活动的质量和幼儿园的长远发展。专业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教师不仅能协助管理者建设好乡镇中心园,也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出适宜幼儿发展的方案,从而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2.中间系统――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直接环境
中间系统不是实在的环境而是指影响个体的直接环境之间的关系,家庭、社区、村办园和小学之间的关系构成乡镇中心园的中间系统。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园一些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家长教给幼儿一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和生活知识,一方面幼儿能尽快适应园内环境,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工作中重要的环节。社区是幼儿园发展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社区的文化、习俗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素材之一。幼儿园将“课堂”带到社区中,社区不仅能给幼儿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也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在与社区人员的交流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性。因此,乡镇中心园要利用好社区资源,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两者的“双赢”。乡镇中心园的职责是对村办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乡镇中心园的科研、信息、管理和师资方面优于村办园,而村办园的自然资源占优势,不仅能给幼儿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也能给乡镇中心园提供本土教育资源。总之,家庭、社区、村办园是影响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直接因素,需要管理者处理好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
[摘 要]繁荣农村文化艺术生活,是新时期群众文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先行于经济建设的农村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乡镇艺术骨干的培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任务。论文从培育新的艺术观念,提高乡镇艺术骨干的艺术修养;融入地方文化,培养乡镇艺术骨干的艺术风格;利用专业院校,强化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进修;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强化对农村艺术人才的培养;在艺术交流中,培养乡镇艺术骨干的业务素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乡镇艺术骨干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乡镇艺术骨干 培养路径 艺术培训
在农村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搞好农村社区文艺建设,是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繁荣农村文化艺术生活,是新时期群众文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先行于经济建设的农村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乡镇艺术骨干”在农村社区文化艺术传播、艺术氛围营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乡镇艺术骨干,也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湖南省作为一个中部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文化大省。为了推动湖南农村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乡镇艺术骨干培养教育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乡村艺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从总体来看,我省基层文艺工作者大多存在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半路改行多、专职不专用等突出问题,越来越难以发挥乡镇艺术“骨干”的作用,客观上要求加强乡镇艺术骨干人才的培养。然而,从湖南乡镇艺术骨干人才培养的实践来看,由于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软件配套上都存在很大弊端,加之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对滞后,普遍存在专业教师不专业、艺术教师不艺术的问题,极大地制约着湖南乡镇艺术骨干人才的培养质量。乡镇艺术骨干的缺失,以及艺术骨干人才培养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艺术的蜕变、萎缩。事实证明,随着基层文化阵地设施的改善,乡镇艺术骨干素质水平的高低,逐渐上升为制约了基层文化的繁荣与否的关键因素。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用得上的农村基层文化干部和乡镇文艺骨干队伍,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乡镇艺术骨干的培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
一、培育新的艺术观念,提高乡镇艺术骨干的艺术修养。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人是自我实现的主体。艺术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心中有“人”,以“人”为中心,形成以“人”育“人”、以“人”帮“人”的良好局面,做到“以德塑人、以情感人、以才育人、以理服人”。艺术教育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乡镇艺术骨干的培训内容,要根据参训者的个人兴趣爱好来进行。只有尊重个人的爱好,艺术培养才能取得实效性。
二、融入地方文化,培养乡镇艺术骨干的艺术风格。乡镇艺术骨干是农村艺术氛围的培育者,是农村艺术的倡导者、传播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培养乡镇艺术骨干,要注重融入民族风情、地域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入农村、深入了解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艺术教师要主动与乡镇艺术团队、文化组织联系,积极参与乡镇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实践中熏陶人、锻炼人、培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乡镇艺术骨干才具有乡土特色,我们的艺术教师也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实自我,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三、利用专业院校,强化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进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强化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修养。传统的师徒式教学,是乡镇艺术骨干培养的主要模式。这种师徒式教学,能较好地保留乡村艺术的乡土特色。但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这种师徒式教学难以融入新的艺术元素,难以实现传统艺术的创新,也就难以满足现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农村艺术要融入时代特色,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农村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关键是要利用专业院校,加强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进修。只有大胆创新,让乡镇艺术骨干进入专业院校学习、培训,在专业学校这个大舞台去修炼、去创作、去汲取“新营养”,乡镇艺术骨干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更专业。
四、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强化对农村艺术人才的培养。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耗时较长、费用高昂的活动,受训者往往需要学习较长时间、承担较高学费。但是,乡镇艺术骨干很多出身于农民,在艺术生活中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加之经济相对较为贫困,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艺术事业,而长期在外学习艺术,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不允许的。面对这些实际困难,在乡镇艺术骨干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勇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构建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新模式。对于农民艺术家来讲,这可能是最经济、最具体、最可行的一种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 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枣阳市周边乡镇中小学中的体育师资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主要结论:(1)枣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基本都在40~50岁,年轻的体育教师较少。(2)枣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基本上都是男性体育教师,女性体育教师较少。(3)枣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参差不齐,有本科体育专业的、本科非体育专业的、专科这几种学历,但是大多数都是专科或非体育专业的教师,大多数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4)枣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数量较少,工作量较大,工资待遇不高。(5)体育教师教授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模式固定不变,不利于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6)对于学校体育工作,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思想上比较懈怠,工作比较松散。(7)有些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可能不够强,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旨在促进枣阳市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推动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枣阳市 乡镇中小学 体育师资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98-0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枣阳市周边的乡镇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下枣阳市乡镇中小学体育师资的状况。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摘 要:现在乡镇教学水平,同乡镇初中老师在教师专业方面发展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本文就结合对某乡镇三位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运用教学三法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对乡镇初中老师在专业的发展上面的瓶颈进行分析,探讨乡镇教师未来专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乡镇教师 教学瓶颈 教师专业发展
在对某乡镇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后,本文就针对这所高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则案例进行分析,对乡镇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讨论。第一位是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这里就用A老师代之这位老师。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比较混乱,A老师怒斥了学生一顿,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但是很快课堂就又是一片混乱了。B老师是教初中三年级语文的,当B老师走进教室中,学生都是比较安静的,课堂就在朗朗读书声中有序的开始了。C老师教的是初中的二年级语文,这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学习,最后掌握知识点,整个教学过程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1]
一、教师发展专业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课堂的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这个过程主要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学生进行问答的形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有专业素养都是各不相同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不只是让学生成长的场所,更是可以让老师成长的地方。在案例中,A老师就很少会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采用照本宣科比较枯燥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最终教学效果。B老师对于教研改革活动会比较积极的参加,在教学方式上也是与时俱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都很高。C老师是自我学习型的老师,其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以及一些资料不断的自我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
现在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已经能够意识到课堂的教学,是教师发展的最好展现平台。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语文教师在专业性方面的发展,不只是在阅历方面经验的增长,更是教师在专业方面内涵的不断革新。
优质的教学过程不只是要提高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更是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教师只有不断的对自己严格要求,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会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增长教师的自信心。
二、乡镇教师在职业方面发展的阻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