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建设工作要点

乡镇建设工作要点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镇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及全国、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安全、权益保障及社会正义问题,以深化基层平安创建为载体,以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两升两降一确保”(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提升刑事治安案件破案率;降低集体上方总量,降低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确保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目标,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司法保障,夯实基层基础,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奋力争创全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为推动吴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1、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进一步明确镇、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维护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维护稳定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纳入干部任期考核序列,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亲督实查,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失土问责”,严格落实责任追求。

2、健全工作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完善源头预防机制、维稳情报信息交流研判研制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建设时,评估率要达到100%;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全力构建党政领导挂帅、综治组织协调、社会各方参与的县、乡、村、组四级排查调处网络,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综治组织的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排查摸底工作,乡镇、县单位每半月,村组每周进行一次排查摸底,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归类梳理,明确责任主体,逐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矛盾化解率达到98%以上,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率达到100%。

3、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对维护社会稳定的总体情况、重要工作的开展情况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采取联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检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措施,堵塞漏洞。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隐患,重点群体的稳控情况,要建立台帐,重点督办。对每起矛盾隐患,都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并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对按期化解的,及时销号,仍未办结的,提级督办,并进行通报。

(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力促社会稳定和谐

全文阅读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

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省级文明镇创建为抓手,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实现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突破、大提升,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以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全镇文明素质

1、加强群众文明素质教育。以省级文明镇创建知识宣传为重点,以改变生活陋习、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为核心,全面开展群众文明素质教育培训,采取专题培训、主题活动、问卷调查等形式,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礼仪传播和公益广告宣传五项行动,着力提升文明素质。

2、推进“道德讲堂”建设。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两大突出问题,切实抓好机关、企业、行业、学校、各村等五类“道德讲堂”建设,结合文明创建活动,采取邀请专家学者或先进典型人物讲,利用身边的凡人善举、鼓励和引导群众自己讲等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

3、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十佳文明公民”和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专题活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帮扶救助和关怀关爱活动,弘扬社会正气。

二、以省级文明镇创建为主线,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举镇一致创建省级文明镇。对照省级文明镇创建测评指标体系,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完善、镇容环境卫生整治、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市场环境美化、“窗口”单位服务水平提升、创建文化活动开展、宣传氛围营造、创建资料整建等九项重点工作,突出市民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激发全民参与创建热情两个核心,提高创建指标达标率。

全文阅读

乡镇综治工作及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2014年,全镇综治工作(平安建设)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上级政法工作会议和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学习和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三网”工作体系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为我县“挺进第一方阵,建设中等城市”和“创优发展环境、建设美丽”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1.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加强对原“”人员教育转化,依法打击和坚决遏制活动。依法保护正常宗教活动,依法打击查处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破坏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机要保密工作,杜绝重大问题的发生。

2.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发挥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站)在化解矛盾纠纷上的优势,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着力提升评估工作的实效性。运用“三网”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涉稳情报信息的日常搜集和处理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调解机制建设。坚持排查化解工作动态化、常态化,落实定期协调交账会议制度,层层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定期分析研判机制。

3.着力解决进京非正常上访突出问题。按照上级综治办要求,将控制进京非正常访纳入综治工作考评内容,作为评选综治先进的重要依据;协助部门定期排名通报进京非正常访情况,对非正常访问题突出,相关矛盾长期不能化解的由基层站所、村(居)实行限期整改、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等处罚。按照“三包一”的要求,切实加大进京非正常访问题解决和重点人员教育稳控,严防脱管失控。

二、深化平安建设

1.深化平安建设。按照深化平安建设进一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实施办法,扩大覆盖面,提高达标率,实现全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居)、城乡居民家庭、90%以上的行业达到平安创建标准,解决一批影响基层平安的突出问题。依托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全面规范平安建设动态管理。继续推进挂点帮扶基层创安工作,扩大帮扶范围,规范帮扶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和“黄赌毒”违法犯罪依法打击的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打必有效。依法打击惩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涉众型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加大命案侦破力度,遏制各类刑事犯罪的高发势头,争创“零命案”镇,创建一批“零发案”村(居)。

全文阅读

对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以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内容为基础,思考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举措,希望对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基层群众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乡镇面貌的改变日新月异,乡镇规划建设资料的数量及种类也随之大幅增加,乡镇管理对规划建设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因此,怎样收集和管理好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直接形成的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等文件材料是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内容

乡镇规划建设档案源自乡镇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参与单位,直接形成于规划和建设乡镇的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乡镇规划中产生的大量规划建设文件,即为编修对乡镇建设独具指导性作用的具体控制性规划与总体规划,需广泛开展必要的调查与勘测工作,并申请、审批,以此所形成的反映乡镇地名、经济、水文、人口、气象、资源、测绘、地质勘测等情况的乡镇基本资料;利用乡镇土地的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规划、整治土地的文本及图表等档案。二是乡镇设计与建设中产生的工程项目档案,主要有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任务书、乡镇规划选址、用地及规划许可、设计勘测、征地动迁、申请审批等各种各样的前期材料;定位测量资料、鉴定、验收隐蔽工程的材料、复验试验报告、变更设计的通知、验收现场质量的记录、竣工图及验收资料、结算审计报告等乡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施工、竣工档案。三是形成于市政管理的大量档案材料,涵盖乡镇排水、供电、供气、有线电视、电讯等地上与地下管线工程的材料;道路、桥梁、防洪设施、涵闸、相关配套工程等档案;小型车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档案;公共厕所、广场、环卫设施等乡镇公共建筑物档案。

二、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优化乡镇档案管理体现时展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甚至广泛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意义之深、规模之大、道路之艰难让人无法想象,这就对如何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承文明、记录历史、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等特殊作用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每一位建设者都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喜迎挑战的乡镇规划建设意识,跟随时展步伐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更适应社会全面进步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适应时展需要。

(二)更好地满足乡镇规划建设提出的高要求。乡镇规划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在乡镇的规划与建设中务必要真实记录实践活动的点点滴滴,它是纵深推进乡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参数和参考依据,对创新、传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乡镇规划建设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通过档案的形式把一些工作经验及成就永久保存下来,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务必要把践行乡镇规划建设的瞬间变成永恒,以便为后人观察、研究乡镇规划建设的历史、探索规划和建设乡镇的规律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实现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全文阅读

宣城市宣州区乡镇差别化管理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过去单一的乡镇管理模式已然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大胆实践,区别不同类型的乡镇,从功能定位、机构设置、编制配备、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差别化管理,促使乡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乡镇差别化管理的新模式,更好地激发了乡镇发展的空间与活力。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行乡镇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定位的差异化。宣州区耕地总面积126.8万亩、水域面积23万亩、林业用地面积138.1万亩,劳动力资源优势及经济发展区位优势较为明显,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如何行之有效地利用好自身发展优势,实现全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关键和先决条件。为此,区委区政府科学定位,错位发展,实现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的差异化管理。如:针对溪口、新田、周王等山区乡镇,规划重点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旅游经济以及生态农业经济,充分利用山区林木、毛竹资源优势,走生态农业产业化及旅游经济发展之路。

2、深化改革,服务发展,实行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差异化。宣州区自2001年以来,乡镇机构历经三次大的改革,由撤乡并镇,到精简机构与人员,再到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目前全区乡镇机构的设置由过去的“分而散”转变成“大办制”的“统而全”。乡镇机构的管理由过去统一的单一模式向精细化的分类管理逐步过渡,乡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大局,实现差异化配置的新型管理模式。

目前宣州区26个乡镇街道总体上分三大类进行机构设置,即:扩权强镇类、综合发展类和城市服务类。针对扩权强镇类的乡镇,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方面予以重点倾斜,重点突出小城镇建设管理、经济发展、行政综合执法及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进行机构的整合与配置。其行政人员编制配备为35-55名,较其它乡镇多10-25名。镇党政主要领导按照副县级配备,行政内设机构及所属事业机构的负责人可参照一定的比例,按照副科级配备。对即将退休的“二线”行政人员规定可不占乡镇行政编制,腾出的编制用于补充招录乡镇行政人员;针对其他综合管理类的乡镇,根据乡镇总体发展规划,重点突出自身优势,进行统一的机构设置和差异化的岗位设置。其行政编制配备为20-25名。如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可增设旅游管理岗位;山区乡镇增设茶叶技术岗位;针对城市服务类的乡镇及街道,围绕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工作重心,重点突出城市社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文明建设等职能,其行政人员编制的配备一般在25名左右。

3、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实行差异化的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奖惩体系。2012年,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并出台了乡镇分类目标管理考核的实施意见。根据乡镇办事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将乡镇街道办事处分为三大类进行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即“扩权强镇类、城市服务类和综合发展类”,不同类别的乡镇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考评办法,突出重点,分类管理,为全区乡镇实行差别化管理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极大地释放了乡镇发展的空间与活力。如:扩权强镇类乡镇,重点是立足于小城镇建设及集镇工业园区的建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其经济发展规模和城镇化建设总体水平的考核;综合发展类的乡镇,重点是立足镇域资源优势,突出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旅游业及服务业发展水平的考核;城市服务类的乡镇,重点是立足于市、区一体化发展,围绕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积极主动做好城市建设发展的各项基础保障与服务工作,突出城市建设与管理、社区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城市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和城市文明创建等指标的考核。此举,有效增强了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机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标的制定更加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充分发挥了目标管理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较好地发挥了乡镇内在的发展潜力和主观能动性。

二、存在的问题

1、乡镇机构设置过于整齐划一,不符合乡镇发展实际。宣州区既有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也有以工业为主的乡镇,还有以城市服务为主的乡镇,由于机构设置数额有限,而乡镇管理的社会事务却是方方面面,整齐划一的乡镇机构设置模式不能充分体现出乡镇各自的发展特色和优势,不能完全适应当地的工作需要和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全区除2009年对4个扩权强镇试点镇的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外,其他14个乡镇政府的行政、事业机构设置均属于统一设置,未作大的调整。

全文阅读

小城镇改革试点安排意见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完善城镇和村庄规划、以体制创新、以镇容镇貌、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试点引路,统筹发展、全面加快小城镇规划工作、切实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坚持抓好小城镇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经济平台作用、规划编制和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镇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等,具体材料详见: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切实推进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进一步加快提高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城乡一体化工作任务,按照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的统一要求,现就推进**市小城镇发展和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先是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完善城镇和村庄规划为龙头,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镇容镇貌、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试点引路,统筹发展,努力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城乡一体化工作任务。

二、目标任务

(一)全面加快小城镇规划工作

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全面加快小城镇规划工作。其中:20**年底以前完成所有建制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已提前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乡镇,要逐步做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20**年前,全市所有乡镇完成新一轮的规划修编工作。

(二)切实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全文阅读

乡镇林业工作中林业站的作用探析

【摘要】:新时期我国经济建设速度飞快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因此越来越重视对林业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总体方针布局之后,我国的林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林业建设工作的关键组成就是乡镇林业工作,良好的乡镇林业建设工作可以加速我国总体林业建设速度。林业站是乡镇林业工作中的基础建设单位,本文就对乡镇林业工作中有关林业站的作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林业站;乡镇林业工作;作用

1、林业站在乡镇林业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分析

我国林业建设组织结构的关键组成就是乡镇林业工作中的林业站,林业站是发展我国林业管理建设工作的最基础事业单位。林业站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监督与管理林业基础建设工作的进行状况。乡镇林业站的基本特点为:乡镇林业站工作有着较为明确的指导性以及目的性;乡镇林业站工作的开展要依照我国法律规范要求进行,因此其工作也具备特殊法律效力;乡镇林业站是我国基层行政结构的关键组成。由乡镇林业站的特点可知其工作的职能主要表现在执行、监督、管理以及宣传上。

(1)乡镇林业站的宣传职能:我国林业工作的首要战线就是乡镇林业工作站,乡镇林业工作站起到联系基层群众的作用,因此林业站的关键职能之一就是将林业工作宣传给基层群众。林业站要发挥自身的宣传职能,及时将先进林业生产技术、林业先关法规政策等宣传到位,从而促进乡镇林业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2)乡镇林业站的管理职能:乡镇林业工作的开展需要由林业站统一并全过程的进行管理。林业站要科学制定管理区域内有关林业工作的管理制度、办法与模式,从而对乡镇林业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提高乡镇林业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推动乡镇林业工作的实施与发展。

(3)乡镇林业站的监督职能:林业站还需要保证乡镇林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因此要对林业站内资金拨付、法律规定的执行、人员工作行为等活动进行实时的监督,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乡镇林业站工作问题的出现,促进乡镇林业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4)乡镇林业站的执行职能:乡镇林业站的主要职能就是执行职能,根据林业行业内的制度规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贯彻执行林业站的权利。另外,林业站还需要对资金管理、资金分配、人员选拔、人员培训等工作进行贯彻执行。

全文阅读

我国乡镇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 要:乡镇公路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是推动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然而据我国乡镇公路建设实际情况,也不难看出诸多问题,如技术标准低、养护力度弱、质量监督乏力等。于城乡统筹建设新时期,我们应当正视乡镇公路建设存在的有关问题,并积极探寻有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乡镇公路;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124-02

引言

乡镇公路作为全国公路网的有机M成部分,是关系一个地方政治、经济发展,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统筹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乡镇公路建设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村通公路建设也卓有成效。然而为有效推动我国城乡统筹战略进一步发展,就还需加强乡镇公路建设质量、养护力度,要深入探究乡镇公路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有的放矢的制定科学策略,矫治乡镇公路建设弊病,为城乡统筹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乡镇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技术水准低

目前我国乡镇公路的建设标准一般以3、4级公路为准,然而据实际而言,诸多乡镇公路的技术水准却没有达到上述要求,尤其是部分偏远贫困乡镇的公路更是缺桥少涵,防护工程也严重不足。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在于部分乡镇经济水平落后,车流量也相对有限,这就导致了在建路过程中对路面宽度、曲线半径、路线纵坡等技术指标放宽了要求。此外,部门乡镇公路建设工程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有限,也是导致我国乡镇公路建设技术水准难以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乡镇公路建设技术水准低、公路质量差等问题,也将掣肘乡镇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这对于我国城乡统筹建设设置了巨大的障碍。

全文阅读

新型乡镇建设试点情况汇报

__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儒家文化发祥地,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著称。现辖12个县市区,156个乡镇(街办),655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8万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790万亩。20__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71.5元。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夏粮单产、总产均创10年来最高水平;第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2.95亿元、同比增长1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1.5元、同比增长25.8%,1—5月份地方财政收入50.02亿元、同比增长23.6%。下面,我就全市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情况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动因

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__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立足__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乡镇一级统筹能力的需要。乡镇一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引领村级发展的“龙头”,乡镇不强就难以强县、兴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就难以落到实处。从我市总体情况看,乡镇一级还比较薄弱,经济实力弱、收入水平低、产业基础差、统筹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全市156个乡镇中,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的只有6个,其中3个还位居900名之后,多数乡镇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加快培植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引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我们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是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需要。__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到74%;__又是煤炭资源大市,未来几十年内,采煤塌陷地将多达近400万亩,人口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仅靠大中城市和城市大工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这个支撑产业无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在农业“母体”产业基础之上的、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引、联和城市工业辐射转移,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兴工业化必须节约用地、保护环境、集约发展,走园区化的路子。__市虽现有94个建制镇,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去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__市的农业基础较好,但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较慢,特别是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育慢、数量少。我们建设的新型乡镇,主要模式是依托现有的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实行“镇区(园)合一”,以区为主,以区带镇,以镇促区,相互促进,加快建成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强园区、强乡镇,实现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融合发展的目标。这个发展过程,就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园区、居民进社区、农民变市民”的过程,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加快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过程。

三是实现创新发展,突破当前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的需要。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必然会遇到传统习惯的挑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改革创新更是如此,必须以试点探路和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深层次和关键领域突破。当前从发展上看,面临着“无形”和“有形”两个方面的制约,体制机制障碍是“无形”制约,土地和发展资金问题是最突出的“有形”制约,“无形”甚于“有形”,“无形”制约不破解,“有形”制约也难以解决,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中国改革的发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需要深化完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讲多少年来没有大的改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和难点也集中体现在了乡镇这一层面,有些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譬如,加快工业化步伐,是以工促农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园区建设上存在着与相关乡镇“两张皮”的体制障碍;县乡两级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但多数是“吃饭财政”,缺乏统筹实力和服务能力,建不成服务型政府,统筹变为“通愁”;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但传统的用人和分配机制,难以充分调动和持续保持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土地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都需要建设用地,土地从哪里来?必须立足当地实际,走好挖潜存量、用好增量的路子。我市现有村庄占地近150万亩,其中不同程度的“空心村”占到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闲置近50万亩;传统的迁村并点、旧村改造,所节约腾出的土地不到三分之一,如走好社区化、公寓化建设路子,就能节约腾出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潜力巨大,但必须解决开发建设上的诸多难题,需要典型引路。全市近几年内有近600个压煤村庄需要整体搬迁,长期的压煤搬迁村多达3600个,如何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和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好搬迁村群众“安居”与“乐业”的问题也需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在稳定和完善现行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需要在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勇于创新的先行者。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求上讲,都需要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我们推

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就是为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现实选择,力求把试点乡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上述考虑,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组织专门班子首先在市内开展调研,然后到成渝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江浙一些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试点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有关政策,制定了《关于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于今年5月份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正式启动。

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设想

全文阅读

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报告

位于省西南部,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乡,儒家文化发祥地,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著称。现辖12个县市区,156个乡镇(街办),655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8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8万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790万亩。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6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8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71.5元。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夏粮单产、总产均创10年来最高水平;第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2.95亿元、同比增长14.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1.5元、同比增长25.8%,1—5月份地方财政收入50.02亿元、同比增长23.6%。下面,我就全市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情况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主要动因

党的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了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精神、顺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立足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增强乡镇一级统筹能力的需要。乡镇一级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引领村级发展的“龙头”,乡镇不强就难以强县、兴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就难以落到实处。从我市总体情况看,乡镇一级还比较薄弱,经济实力弱、收入水平低、产业基础差、统筹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全市156个乡镇中,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的只有6个,其中3个还位居900名之后,多数乡镇靠转移支付维持正常运转。加快培植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引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是我们开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二是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需要。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到74%;又是煤炭资源大市,未来几十年内,采煤塌陷地将多达近400万亩,人口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压力。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看,大量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仅靠大中城市和城市大工业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和办法,就是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农村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这个支撑产业无外乎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在农业“母体”产业基础之上的、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引、联和城市工业辐射转移,加快发展新兴工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兴工业化必须节约用地、保护环境、集约发展,走园区化的路子。市虽现有94个建制镇,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去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市的农业基础较好,但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较慢,特别是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育慢、数量少。我们建设的新型乡镇,主要模式是依托现有的1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实行“镇区(园)合一”,以区为主,以区带镇,以镇促区,相互促进,加快建成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强园区、强乡镇,实现以工促农、以镇带村、融合发展的目标。这个发展过程,就是加快推进“项目进园区、居民进社区、农民变市民”的过程,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是加快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过程。

三是实现创新发展,突破当前改革发展中突出问题的需要。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必然会遇到传统习惯的挑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改革创新更是如此,必须以试点探路和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必须彻底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深层次和关键领域突破。当前从发展上看,面临着“无形”和“有形”两个方面的制约,体制机制障碍是“无形”制约,土地和发展资金问题是最突出的“有形”制约,“无形”甚于“有形”,“无形”制约不破解,“有形”制约也难以解决,体制机制创新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中国改革的发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但需要深化完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行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讲多少年来没有大的改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和难点也集中体现在了乡镇这一层面,有些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譬如,加快工业化步伐,是以工促农的前提和基础,但在园区建设上存在着与相关乡镇“两张皮”的体制障碍;县乡两级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但多数是“吃饭财政”,缺乏统筹实力和服务能力,建不成服务型政府,统筹变为“通愁”;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但传统的用人和分配机制,难以充分调动和持续保持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如土地问题,严格保护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都需要建设用地,土地从哪里来?必须立足当地实际,走好挖潜存量、用好增量的路子。我市现有村庄占地近150万亩,其中不同程度的“空心村”占到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闲置近50万亩;传统的迁村并点、旧村改造,所节约腾出的土地不到三分之一,如走好社区化、公寓化建设路子,就能节约腾出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潜力巨大,但必须解决开发建设上的诸多难题,需要典型引路。全市近几年内有近600个压煤村庄需要整体搬迁,长期的压煤搬迁村多达3600个,如何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和小城镇建设,切实解决好搬迁村群众“安居”与“乐业”的问题也需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然趋势,在稳定和完善现行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需要在组织形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勇于创新的先行者。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求上讲,都需要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我们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就是为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现实选择,力求把试点乡镇建设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共进的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于上述考虑,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组织专门班子首先在市内开展调研,然后到成渝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江浙一些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试点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有关政策,制定了《关于推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于今年5月份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正式启动。

二、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的基本设想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