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阿扎克乡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资金的短缺,镇区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城镇建设随意性较大,设施建设难以跟进。在新形势下,为能正确指导阿扎克乡健康、持续、高效、快速发展,更好地引导阿扎克乡的城镇建设,阿扎克乡总体规划亟待编制。
关键词:乡总体规划镇区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规划背景
随着国家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逐步落实与深入实施,给阿图什市阿扎克乡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近年来,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了全面加快自治区乡镇、村城镇化进程工作,全面铺开自治区乡镇、村规划工作,使乡镇、村庄自身的发展得到更完善的规划指导。在新的历史时期,阿扎克乡应站在新的起点上,抢抓机遇,开创阿扎克乡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上位规划
根据上位规划,阿扎克乡职能类型为农贸型,职能定位是以特色林果为主的农贸型城镇。乡镇发展方向以现状建成区为核心,优先向北发展。规划期末阿扎克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1.0-1.5平方公里。
三、现状分析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市近年来第一次专题召开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先代表市政府对乡镇文化建设作工作部署,市委常委、宣传部周部长最后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发展先进文化为方向,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为目标,以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三送”、“三百”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加强乡镇文化市场规范管理,不断深化乡镇文化改革,大胆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乡镇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自2005年以来,各地已先后建成达标乡镇文化站42个,全市138个乡镇(不含街道)已有76个达标文化站,预计年底全市达标乡镇文化站126个,乡镇文化站达标率达91%,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长期制约乡镇文化发展的文化站无房、不达标问题基本解决。二是乡镇文化建设特色明显。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挖掘、大力培植,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全市已有5个全国特色文化艺术之乡、7个省级特色文化艺术之乡,滨海县“书画艺术节”、响水县“灌河情四市五县文化联谊活动”、射阳县“丹顶鹤艺术节”、亭湖区“和谐社区天天乐”、建湖县“广场数字电影节”、“烟花杂技节”等活动影响不断扩大。三是群众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一批以反映“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蒲公英奖和省“五星工程奖”。四是农村文化活动不断丰富。通过组织开展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和“三送”工程(送科普、送电影、送戏),全市农村每年放映电影达26000多场、文艺演出50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60万人次以上。同时,广大农民积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有效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文化工作者艰苦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积极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为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作出努力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关于下一阶段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存在问题,切实增强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要求以“两为”(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方向、以“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乡镇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将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作为新农村五件实事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社会事业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市人大还于上半年对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了专项督查,并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听取了专题汇报。各地党委、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与国家、省有关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近年来,在推
进农村改革过程中,不少乡镇文化机构被调整合并,文化设施被挪用、变卖。20*年省统计数据显示,我市138个乡镇中有59个乡镇无文化站房或不达标,其中6个无站房。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仅今年全市计划完成建设的51个达标文化站中,就有27个未列入上述统计。此外,全市2200多个行政村,只有809个村有达标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建设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难度大,进展不快。以今年51个达标文化站建设为例,截止7月25日,只有一个基本完成建设,还有20个尚未开工建设。同时,由于省里以20*年统计数据为基数,只有列入省统计的文化站可获得省补助,建设资金筹措难度较大。二是服务内涵严重欠缺。由于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文化扶持政策难落实,农村文化普遍存在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功能不全的现象,难以正常开展文化活动。三是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严重退化。全市各地农村文化专业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大、专业差、人员少的问题。据统计,全市有30%的乡镇文化专干年龄在50岁以上,有的已达退休年龄仍在顶岗;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影响,近年来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新聘人员均非专业人员;全市138个乡镇文化站大多只有1-2个编制,少数乡镇还存在占编缺岗或在岗无编的现象。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让一些低级、庸俗、落后的文化在农村有了市场,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而且已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从推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努力促进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以乡镇文化站建设为突破,全力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推进乡镇幼儿园建设、实施改造农村危房户、增加城镇人员就业、扩大城镇农村医疗覆盖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统筹为方法,黄陵县坚持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县。
作为延安南大门、黄帝陵寝所在地、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和陕北煤化工基地,黄陵县有着独特的地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多年来发展形成的良好经济基础。在省市关于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决策提出后,该县抢抓机遇,抓早动快,积极探索,按照“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全面发展”的要求,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三化”联动,着力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社会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规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保障“一体化”,在城乡统筹发展上率先突破,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
着眼长远发展,统筹规划布局。规划布局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导向,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中,该县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打破城乡分割,分层归类抓好全县总体规划、重点镇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城乡布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先后精心编制和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店头镇总体规划》、《隆坊镇总体规划》、《田庄镇总体规划》和8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规划,并通过省、市相关部门及专家的评审,为统筹推进重点镇建设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壮大城乡经济,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必须把繁荣城乡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中,该县针对县情实际和资源优势,制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黄帝文化园区建设步伐。新型工业发展坚持“煤炭主导、园区承载、化工提升、石油增效”的思路,不断加快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围绕煤电煤化工转化,全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曹家峪焦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75亿元,并即将投入试生产;白石焦化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7亿元,西峪煤矸石电厂完成投资28.2亿元,60万吨煤焦油、20万吨合成氨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吨生态水泥项目选址和土地预审等工作有序推进;煤矿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已建成五大系统,成功组建龙腾煤业有限公司,县属煤矿实现了集团化发展。上半年全县生产原煤1217万吨。上翟庄科技产业园不断发展壮大,上半年生产玻璃微珠800吨。轩辕酒文化产业园主题酒店和文化广场等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石油勘探工作稳定有序,新增石油探井21口,试采原油1500吨。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紧紧抓住延安列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大机遇,编制完成了《黄陵县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先后规划了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现代农业园区带动推进农业转型。全县苹果面积达到20万亩,优果率达到78%,发展龙头企业21个,培育专业合作组织102个;川道地区大力推进大棚蔬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川塬差距进一步缩小。旅游产业发展按照“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炎黄子孙朝圣地”的定位,以黄帝文化园区建设为契机,整合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把全县按景区打造,把县城按景点管理,全面启动实施“一核心四区域”文化旅游项目。黄帝文化园区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审批;万安禅院基础设施改遭工程已建成;桥山森林公园规划编制已完成,道路工程开工建设,紫娥寺大雄宝殿初步设计通过评审,已开工建设。田侯塬黄土风情游、店头现代工业游和现代农业园区观光体验游等旅游项目正在规划设计中。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示范县。
加强城镇体系建设,增强城乡发展能力。黄陵县依照“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要求,大力推进城镇体系建设。按照“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炎黄子孙朝圣地”的定位,推进特色县城建设。积极实施了沮河桥头休闲广场、轩辕大道景观工程、沮河景观工程、黄中路、旧城改造等工程,完成站前路景观工程、环城路人行道改造等项目。加大梨园新区开发建设力度,实施梨园新区滨河路工程、滨河路休闲广场项目和堤防工程,使县城的凝聚功能明显增强。重点镇建设进一步加强水、电、路、气、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省级重点镇店头镇按照“经济强镇、文化名镇、生态优镇、最佳人居小城镇”的定位,坚持“地企共建、设施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不断深化与陕煤集团、黄陵矿业的战略合作,规划用3年时间在店头镇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等四大类21个项目,总投资112.8亿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投资99.96亿元。文体广场场馆基本建成,集中供热工程建成投入运行,矿业新区保障性住房、中天佳苑小区全面竣工,白石、寺湾、七丰七组移民安置工程按计划实施,气化店头、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店头第二小学、山体公园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市级重点镇隆坊镇按照“果业生产大镇、历史文化古镇、农副产品集散重镇、生态宜居小城镇”的定位,先后实施了果蔬中心续建、隆坊中学教学楼、隆坊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中心街改造工程等项目,中心幼儿园、隆康小区、文体广场、南场街东段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9800万元。县级重点镇田庄镇按照“苹果产业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宜居靓镇”的定位,先后实施了中心街改造、幼儿园、农民技术培训中心等项目,完成投资3630万元。同时,以住宅建设、交通道路、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实施了以产业开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民生工程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441万元。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民本。黄陵县坚持以“为民、助民、惠民”为宗旨,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覆盖,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的根本,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实施“双高、双免、双普”工程,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先后开工建设了中小学校园硬化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校园文化工程等工程, 全面实现了十五年免费教育,2012年6月,高质量、高标准通过了“双高双普”省级评估验收,成为陕北地区第一家顺利通过省级达标验收的县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药品配送“三统一”制度,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改造工程抓紧实施,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医疗服务水平。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吸呐、增加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增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就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5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6780人,劳务安置7671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县文化艺术中心即将投用,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县80%的行政村建成了综合文化室。该县还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始终作为头等大事,努力扩大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75488人,实际报销费用1311.6万元;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村参保人数达到40587人;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享受城镇低保户发放保障金及副食品补贴684.8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保障及副食品补贴362.8万元。同时,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启动实施了604套6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公租房、拆迁安置房、限价商品房等建设工程;农村居民住房改造启动实施,改造农村危房户436户,有效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条件。
实施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改善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文化直辖市发展,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我县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县辖23个乡镇,其中19个乡镇设有文化站,但除归阳镇文化站有一幢所有权归镇政府,使用权归文化站的文化中心外,其它18个乡镇都蜗居于乡镇政府办公楼的一两间房里办公,有的甚至连一间工作房都没有,基本处于四无状态,即无图书室,无影剧院,无娱乐场所,无办公场所,文化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工程”建设目标:
1、建设目标。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全县各个乡镇均有一处3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上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2、主要任务。“工程”任务主要是18个独立设置的乡镇文化站,共规划建设5400平方米,其中文化站办公室360平方米,图书室720平方米,阅览室720平方米,小型影剧院180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1800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入432万元。
3、进度安排。“工程”建设分四年进行安排,20*年完成一个项目,计划投资24万元,占总投资的5.5%;2008年完成5个项目,计划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的27.7%;2009年完成5个项目,计划投资120万元,占总投资的27.7%;2010年完成7个项目,计划投资168万元,占总投资的39.1%,每年安排的项目力争做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抓紧工程进度,尽快发挥资金投入使用效益。
摘要:加强城乡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划体系,发挥城乡规划引导调控作用,以城带乡,推动城乡一体发展。通过对鄯善县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总结出鄯善县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鄯善县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目标,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效措施和建议。关键词:鄯善县 新型城镇化 现状调查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2013年4月初,吐鲁番地委、行署召开全地区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印发〈关于赴基层开展大调研活动的方案〉的通知》(吐地党办电【2013】29号)文件精神。大力加快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作,开展城乡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排水配套设施建设,抓好备用水源和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全。加快供气、供热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鄯善县城镇化发展现状、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1、矿产能源及资源环境:鄯善县地处亚洲腹地,全年降水稀少,气候极其干旱,春夏季多大风和风沙天气,属于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鄯善县素有天然聚宝盆之美称,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县域已探明六大煤田,其中沙尔湖煤田为世界级整装煤田,已被纳入国家、自治区“西煤东运”(358)勘查矿区;吐哈油田原油地质储量达15.7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达3650亿方;煤、铁、黄金、铜、钾盐、花岗岩、钠硝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大,钠硝石(折纯硝酸钠)储量居世界第一。目前,鄯善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3.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1.8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为1.7亿立方米。
2、县域人口规模:截止2012年底鄯善县域总人口为23.46万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67.24%,汉族占总人口的27.67%),农业人口15.81万人,非农业人口7.14万人,城区人口为8.2万人,城镇化率为44.75%。鄯善县下辖5乡5镇1场,建成区总面积3475.74公顷,建成区人口共计11.8万人。
摘要小城镇是地方乡镇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融合点,如何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尤为重要,文章以楚雄州乡镇规划建设为例,通过对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对乡镇科学编制规划、完善乡镇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社会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思考 科学规划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小城镇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融合点。为进一步提升全州人居环境,改善乡镇发展面貌,为人民群众营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加快全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步伐,树立“生态立州、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彝州、宜居城乡”为主题,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共同进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体提升,明晰责任、统筹推进”为主线,结合楚雄州乡镇规划建设和供水、排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楚雄州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规划编制时间较早,层次不高,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地方民族特色,无相应的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指导性不强,不适应今后乡镇发展的需要。
(二)大部分乡镇集镇供水设施和服务质量不高,水源不足,供水水质标准低,自来水管网严重老化,集镇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乡镇无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卫生差;县市级财政对乡镇的供水、排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扶持力量有限,项目资金筹措困难。同时,市场化运作的能力不强,乡镇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全靠政府组织建设管理,操作管理经验和能力有限,运行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
(三)乡镇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差,路灯、绿化、给排水、电力通讯、环卫设施不齐、老化。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市政府各委局、各直属机构: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2011年为民办实事实施意见>的通知》,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2011年为民办实事考核范围,为抓住有利契机,加强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建设项目质量、进度和效益,迎接省政府对我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检查验收,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集书报刊借阅、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承担乡镇文化事业管理、服务当地农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对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快文化强市步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各县区人民政府(管理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建设进度,加强管理和使用效果,切实将这一民生工程抓实办好。
二、严格项目建设标准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通知》,每个综合文化站的建设规模不低于300m2。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建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地域,方便群众参加文体活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解决,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归乡镇综合文化站所有。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在功能上主要包括下列使用部分:开展小型演出、电影放映、文艺排练、游艺等活动的多功能活动厅;用于图书、报刊借阅的图书报刊阅览室;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教室;用于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相关设备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工作人员管理用房以及适当的室外文体活动场地。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设计可参照省文化厅设计方案,选址由县区(管理区)文化局根据文化站的功能要求和乡镇政府共同商量确定。为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项目审批要简化审批手续,减免各种建设配套费用,并提供优质服务,共同促进综合文化站实事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项目建设竣工后,由县级文化部门联合发改、财政、质监、设计、消防等部门和所在乡镇政府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摘要]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是指基层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当下我国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有明显的弱化趋势,现状是乡镇政府公共财政能力较弱;乡镇政府权力虚置,存在授权不足与越权并存;乡镇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单一,社会治理的有效性不足。通过浙江进行的“强镇扩权”改革我们看到了提升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可选路径。同时也必须深化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必须加大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消除城乡不平等的体制性因素;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监督体系;必须大力培育社会自治力量,发展非政府组织性质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关键词]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强镇扩权
一、问题的引出与概念的界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由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膨胀而引发了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为解决和处理对这些危机,理论界掀起了治理研究的热潮。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集中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扩大、农村社会稳定形势堪忧、农民上访事件不断,甚至形成了农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对立。这些社会问题使得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社会管理的难度加大,它所面对社会治理困境不容忽视。本文拟从前人研究的基础出发,全面分析我国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现状、问题和改革实践及启示,并进一步提出深化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改革的建议。
一般说,社会治理能力是指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具体来说,它是指公众对涉及社会管理的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政府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水平之间的持续平衡过程。社会治理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治理泛指所有与乡镇政治、行政、经济、社会变迁有关的管理体制和变革模式,包括政治上的村民自治或乡镇自治;行政上的乡镇管理机构、体制和方式;经济上的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建设;以及国家与社会(具体就是乡镇政府与农民和农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等。狭义的社会治理是指乡镇政府在社会管理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体制、机制、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与综合,其中关键的问题是乡镇政府能够有效发挥其治理能力。这是因为:首先,这是由我国农村社会管理的范畴决定的。虽然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的范畴还处在争论之中,但至少包括上述列举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都可以纳入公共物品的范畴,而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就涉及到政府能力的问题,因为能力建设是政府提供高质量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础。其次,这是由我国“三农”问题突出的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历史反复地表明,良好的政府不是一个奢侈品,而是非常必须的。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有效的政府——而不是小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笔者更倾向于在狭义上运用社会治理的概念。因此,从内涵来看,乡镇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可以转化为乡镇提供的涉及社会管理等公共物品的能力,而供给的过程即是其能力作用的过程,包括获取要提供的公共物品资源的能力、决定提供何种公共物品和如何分配这些公共物品的整合和配置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涉及到乡镇政府职能划分、行政权力运用等问题。
二、我国乡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现状
(一)乡镇政府公共财政能力较弱
【摘要】在科技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明显提高,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保障城乡的良好发展,需对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本文从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先分析其必要性,然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设;规划设计;城乡一体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进入城镇化发展阶段,城市规模逐渐扩大。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在这十年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从36.22%提升至49.95%,由此可见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之快[1]。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迁移现象严重,导致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城镇人口巨大变化的形势下,要想满足城镇人口的增长需求,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生活问题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2]。因此,需要建设产业园区和居住区,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并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下文主要分析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的作用
(一)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
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在本五年末,需加强城镇化建设,其人口总数要达到总人口的51.5%。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为农村人口的发展谋福利,逐步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繁荣和富裕。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设计,需将着力点放在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局面[3]。
(二)加快现代化新城乡
随着农村机械化生产力的发展,目前的农村生产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节省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且向城市服务行业转移,进而改变了产业结构。为了推动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新城乡,对城镇、乡村建设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实现城乡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城乡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城乡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拓展的重要时期。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水平,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应对区域竞争、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改善城乡发展环境,提升“三个核心指标”,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加快城乡建设是实现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城镇化水平是衡量经济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市城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配套功能不断完善、城镇人居质量不断提高、城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广大群众享受到了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可喜成果。但由于我市发展不足、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协调依然是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城乡建设工作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城乡规划管理水平较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推进较慢、城镇风格特色不够突出、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追赶前进、超常突破、跨越发展,必须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加快城乡建设,努力开创城乡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加快城乡建设的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三)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建设,紧紧围绕提升“三个核心指标”,以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的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以城镇扩容、建设、改造、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遵循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先行、节约资源、配套建设、完善功能、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以城为中心,其他县城为重点,孟定、南伞、沧源口岸为对外窗口,沿交通主轴线乡镇为节点的三级城镇网络体系,切实提高城乡建设发展水平,努力形成产业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城乡体系。
(四)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