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振工作报告

乡村振工作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报告

一、抓好阵地建设,提升服务平台

基层文化阵地是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村统筹各方力量推进文化设施建设。一是抓住政策东风,提升文化设施。2018年,我们村抓住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改造提升的机会,及时申请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阵地,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唐沱河湿地生态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新建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2000平方米的室外文化广场,设立了讲堂、礼堂、文体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室外建设了百姓大舞台、文化宣传栏、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二是推进资源整合,完善设施功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突出共享共用,充分整合基层党建、文化宣传、文明创建、妇女儿童等各方面资源,做到“一室多能、一室多用”,使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既是群众文化娱乐中心、先进文化传播中心,又是村民服务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成为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得力阵地。三是抓好设施管护,提升服务能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确保公益性文化设施保持整洁卫生;安排大学生村官、村后备干部担任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管理员,方便指导群众开展图书借阅和上网;我作为协管员,主要是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抓好阵地利用,服务人民群众

服务群众是文化阵地的生命。我们重点在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上下功夫。一是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知晓率。通过广播、展板、横幅等形式宣传公共文化政策及村级文化阵地服务功能,组织开展少儿暑期实践活动、农技知识讲座、乡村春晚等活动,引导群众走进文化设施、参与文化活动、体验文化乐趣。二是抓住群众兴趣组织文化活动。我们村群众爱跳广场舞、爱听泗州戏,在镇文化站的帮助下,我们村邀请县文化馆专业老师开展多次广场舞、泗州戏培训活动,受到了群众欢迎,也“种”下了文化的种子。同时,我们村组建了广场舞和泗州戏文艺队伍,他们每天晚上在广场上进行自娱自乐的演出和健身活动,吸引周边近千名群众参与,那场面比“赶集”还热闹,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通过激励吸引群众参加文化活动。开展广场舞比赛、农民体育活动、泗州戏唱段比赛等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给予一定奖励,如发放洗衣液、颁发荣誉证书、优先推荐参加县、乡比赛活动等,有效激发了群众热情、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突出文化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突出文化引领,着力增强基层文化工作凝聚力,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定,“好婆媳”“孝德榜”、“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挖掘群众身边孝老爱亲、热心公益的先进典型,并把他们的事迹、照片公布在宣传栏内,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准。每到“七一”和重阳、国庆、春节等节日,村里都要发动群众,用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表演,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正能量。二是开展志愿服务,促进移风易俗。为了更进一步突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这一阵地的引领作用,我们村创新思路,通过“文化志愿+文明实践”,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结对帮扶、移风易俗、文化宣传、文明劝导等各种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全村群众的精神状态明显改观,群众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三是创新宣传形式,让党的政策入脑入心。组织文艺骨干,围绕“脱贫攻坚”、“移风易俗”,创作了琴书《浪子回头》、泗州大鼓《精准扶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用家乡话、群众语言,把党的精神、扶贫惠民政策讲得通俗化、接地气,让群众记到了心坎里。同时建立了“小村微信群”,与群众联络感情、交流想法、适时解读政策,基层文化工作得到了群众普遍支持,提升了基层文化工作影响力,促进了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为推进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

全文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报告

2020年,县人社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紧紧立足部门职能,突出乡村就业创业、乡村社会保障、乡村人才振兴、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工作,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6月,我局“三农”工作获“县先进集体”称号。

(一)实施“乡村就业创业提升行动”惠民生。

大力推荐外出就业。先后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12(场)次,组织企业1836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2.8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1.3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6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不断满足了农村不同群体的就业意愿。积极推动回引就业。充分利用同城化、双城经济圈等契机,大力推进区域劳务合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5万人,帮助技能人才本地回引就业,促进农民工县内就业1.24万人,支持大学生、返乡人员回乡创业653人,协助园区鸿星尔克、三宝、季茜等企业招聘员工4000余人,顺利复工复产。全面落实就业扶贫任务。创建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车间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369名;开发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514个。今年6月,县农民工转移就业工作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二)实施“乡村社会保障提升行动”增福祉。

有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目前,我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约8.4万人,按时足额为6.6万养老人员发放养老待遇,月发放金额为1.1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4.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3.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7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6万人。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为665家企业减负近2000余万元,预计全年减负2160余万元,为19500名灵活就业人员减少社保缴费1800余万元。切实发挥失业保险在稳就业中的作用。截止目前,为15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涉及职工人数9122人,补贴金额595.03万元,为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为102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补贴金额12.2万元;为10696人/次发放失业人员临时价格补贴,金额93.74万元。有序开展社会保险扶贫工作。与扶贫办、民政局建立“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困难群体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所有扶贫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截止目前,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26573人代缴保费265.73万元,参保率、代缴率均达到100%。

(三)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行动”激活力。

建强培训阵地。开展农业技能培训项目,依托全县9所公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采取集中授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柑橘栽培、水产养殖等多项农业产业技能培训项目,同时开展农村转移劳动能力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000余人。实施人才保障。为乡镇(街道)服务所、原区所在地10个中心镇以及人口较多的镇所辖社区专项配置一类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87名,招募3个“三支一扶”大学生,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基层水平,提高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强人才培育。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赛区选拔赛暨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选手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不断壮大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招聘乡村教师341名、乡镇涉农岗位30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21名。

(四)实施“农民工权益保障提升行动”促稳定。

全文阅读

发改局乡村振兴工作举措

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按照通知要求,现将2021年乡村振兴推进事宜报送如下:

一、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

通过在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乡村道路、小流域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实施储备一批以工代赈项目,主动顺应疫情防控、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形势、新要求。把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实现就近就业作为谋划项目、安排资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实劳务报酬,在下达项目投资计划时,把劳务报酬作为约束指标一并下达,并建议优先吸纳边缘易致贫户、农村低收入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严格强化项目监管,明确项目乡镇主体责任和发改部门日常监管责任,实行公告、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二、加强资金申报工作。

积极跟踪国家、省级资金投向,把握当前争取项目的机遇,对口加强与上级发改部门的衔接,紧跟国家相关工作动态,合法合规的为我市项目争取更多国家、省内资金支持,及时组织项目申报,并做好项目收集储备工作,吃透政策,在资金申报时重点关注重大水利工程、水利民生工程、生态与修复保护工程、以工代赈领域以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项目。今年,将继续指导和协助水利局和相关单位做好资金申报工作,将资金用于刀刃上,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三、打造项目高效审批。

针对乡村振兴项目,在省市相关文件的基础上,能放则放,能简则简,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对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进行容缺受理,压缩审批时限,助力乡村振兴。

全文阅读

乡村振兴让国之基更稳固

在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农业发展提升都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足见未来中国农业必将大展宏图,农业这一国之基石将更加稳固。

乡村振兴催生好政策。报告指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对于7亿多中国农民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一剂“安心针”,连续14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农业工作,安排农业部署,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农业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广大农业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新时代新时期,农业农村将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四川省××县××镇是四川盆地腹地出名的的丘区农业大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型新路子,逐步建立数个“千亩产业”基地,极大吸引了在外务农民工返乡创业,乡亲们回家建设美丽家乡责任,为乡村振兴注入一股股新鲜血液。

乡村振兴引领新发展。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足显国家在农村将有“大手笔”“大作为”,引导农民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依靠绿色高效农业,多产粮产好粮,即刻成广大基层干部的“绿色使命”。四川省××县××镇积极倡导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提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地助推乡亲们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开拓新局面。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与农业农村农民产生鱼水之情,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加强党在农村的领导依然是我们新时期重要的职责,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是农民的贴心人,必须是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主心骨。近年来,××县××镇农业服务中心将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确立为核心工作,通过组织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不断增强三农干部素质,带领父老乡亲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乡镇脱贫步伐日渐加快。

树高千尺源于根深,大厦巍峨靠的是地基坚固,乡村振兴战略让国之基更稳,祖国必将更加坚实屹立在世界东方,让我们信心倍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番农村力量。

全文阅读

乡镇工作推进会精神情况报告

现将学习贯彻2020年第四季度乡村振兴现场会和乡镇工作推进会精神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学习,积极探讨

12月24日上午,县供销社组织召开干部职工会,原文传达学习第四季度乡村振兴现场会精神和书记在乡镇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会上,全体干部认真学习,结合学习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围绕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讨论,谈认识、谈打算、谈建议。大家纷纷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县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挥供销社为农服务的独特优势,继续发扬超常攻坚精神,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供销力量。同时,结合供销工作实际,按照和总理对供销社工作的指示批示要求,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实施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争创全国百强县级供销社,将供销合作组织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二、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县供销社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第四季度乡村振兴现场会和乡镇工作推进会精神,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通过召开职工会,由县社主要领导原文宣读、解读文件,切实增强全体职工对文件的理解和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二是通过LED屏幕、微信等方式使基层社、社有企业明确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任务,大力营造乡村振兴浓厚宣传氛围,切实增强系统职工、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通过对第四季度乡村振兴现场会和乡镇工作推进会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供销社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重点,县供销社将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补短板,强弱项,突出工作重点,紧扣关键环节,突出做好供销工作。一是做实乡村振兴新载体。积极创新发展新型基层社,以入股、领办、引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创新发展新型基层社。积极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改造盘活原基层供销社存量资产,建设农资配送中心、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等。二是构建产业振兴新体系。围绕全县“2+2”产业体系,整合项目、资金和资源,积极构建全县供销社系统乡村振兴服务平台,扩大县级平台“双驱动”、乡级平台“三整合”、村级平台“四联带”的乡村振兴社会化服务模式的覆盖面。三是探索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针对土地摞荒难题,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依托基层供销社、农民专合社为农民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托管服务。依托金拓会计服务公司,为农民专合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及基层供销社等提供记账、示范社评定、规范化财务管理等服务。依托益农电商公司,开展电商助农行动,推动“线下+线上”同步营销。依托品牌馆,以“江江好”区域品牌建设为着力点,探索“品牌+电商”“品牌+乡村旅游”等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孵化、品牌营销服务。

全文阅读

公路桥梁安全管理工作意见

第一条为创新和完善我市公路桥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公路畅通和桥梁运行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省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办法》、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健全营运公路桥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意见》、《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市农村桥梁管理办法(试行)》、《市推进危旧桥梁和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本意见适用范围为市境内非收费普通公路桥梁的安全管理工作。包括桥梁的规划设计、组织施工、日常养护、安全检查、等级评估、改建扩建、维修、应急管理、路政管理等。

第三条桥梁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以桥梁结构安全为中心,承重部件为重点,防治结合。

第四条公路桥梁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事权一致,责任清晰”的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一)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桥梁安全行业管理工作负责;

(二)公路管理机构对非收费普通县道桥梁安全负主体责任;

(三)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振东新区管委会对乡、村公路桥梁安全管理负领导责任;

(四)各镇(街道)、振东新区的交通管理站对乡、村公路桥梁安全负主体责任;

全文阅读

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实践

【摘要】振兴乡村儿童美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乡村儿童本真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由于价值理念、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振兴乡村儿童美育实践仍然步履维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的实践探索,为振兴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儿童成长、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进路。

【关键词】乡村儿童;美育;创新课程

一、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战略意义

党的报告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初心、灵魂和方向,以乡村文化振兴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铸魂工程。然而,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乡村文化面临着资源流失、“空心化”的价值困境,乡村文化的“失落”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对文化的渴望与需求。在此现实境遇之中,大力发展乡村儿童美育,促进乡村美育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第一,促进乡村儿童本真发展。囿于传统价值理念的思维桎梏,我国中小学教育进程之中普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而对美术、音乐这种所谓的副科则置之不理,这种情况在乡村学校尤甚。此种价值理念的异化衍生,严重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本真发展。“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在反思传统“分数至上”价值理念的基础之上,在乡村学校大力推进美育课程的创新实施,其在促进学生美育素养提升的同时,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目前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具体来看,城市的学校美育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资源等方面,均是乡村美育无法比拟的。由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开发的“爱的启蒙”儿童美育创新课程,以“爱”之名,以美术教育为载体,运用先进的课程理念建构课程体系,通过培养新乡村美术教师,提高乡村学生的美术素养。它的实施与推广,对于振兴乡村儿童美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振兴乡村儿童美育的实践困境

(一)应试主义理念盛行致使乡村美育缺失立足点

在传统功利主义、应试主义价值理念的影响与制约之下,学校举全校之力发展与“应试”相关的教学科目,是以将多数教学资源仍集中到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科”,而忽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课程的发展。此即造成美术课程被所谓的“主科”大量侵占甚至取消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学校也是对此种现象司空见惯、置之不理。此种重应试轻素养、重形式轻内容价值理念的异化衍生,造成乡村美育缺乏基本的立足之地,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职业地位致使乡村美育教师队伍缺乏着力点

全文阅读

社会实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内容摘要】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以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为切入点,从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拓展乡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创建乡村特色文化等四方面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乡村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和“魂”,它不但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而且为乡村振兴始终沿着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定位导航。没有乡村的文化振兴,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作为与地方经济发展最紧密联系的高职院校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优势,高职院校每年暑假都要组织数量庞大的学生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其中送文化下乡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动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繁荣乡村文化的各种途径,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内涵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界对此进行多方面的探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如范建华、秦会朵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在继承原有优秀乡土文化基础上,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贡献的具有中国特色乡土的文化。李军明、向轼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乡村文化进行重新整合构建成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新型乡村文化。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从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角度出发提出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需要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现实需求。沙垚、王昊从主体、空间、时间、实践的四维框架出发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能够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文化、能重新钩连历史和当代的文化、也能超越职业化的文化实践。从上述所列的内涵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乡村文化振兴内涵的表述虽然不同,但是他们所表述的都体现了共性的东西对原有文化的重新构建。综上观点,笔者认为乡村文化振兴是对原有传统乡土文化的重新构建,在重构的过程中通过剔除其不合时宜的传统乡土文化因子,顺应时展潮流,融合现代优秀文化因子,从而把乡村文化打造成具有独特韵味的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优秀乡土文化,从而使传统的乡土文化得以振兴。

二、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价值引领。乡村振兴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组织、生态五方面统一协调发展的全面振兴,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在乡村振兴中起价值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拉动乡村产业振兴。我国在几千年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各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这种经过长期改造、传承和发展积淀而成的文化资源形成乡村文化产业,以此拉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生态理念,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优化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三是通过挖掘传统乡村社会中长期形成的治理智慧,如乡规民约、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淳朴民风等促进乡村组织振兴。四是通过挖掘古代商人长期在外闯荡过程中形成的“注重诚信”、“敢于打拼”、“勤俭致富”等的优良品质激发农民创业活力促进社会振兴。(二)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几千年漫长的农耕社会所积淀的农耕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的农耕文化是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源泉,是中华文明流传至今生生不息的灵魂,传统的农耕文明在凝聚乡村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代表传统文化传承的农耕文明不断受城市文化的冲击,广大乡村地区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不复存在,淳朴、敦厚的民风逐渐衰落,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但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乡村的逐渐流失。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三)乡村文化振兴是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民对物质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期盼有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跟不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改变落后的农村文化面貌,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期盼和需求。

三、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途径

全文阅读

乡村振兴下旅游业发展研究

摘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提高农民精神面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业是贵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贵州旅游业的现状,进一步梳理贵州旅游模式,剖析贵州旅游业在基础设施、人才管理、品牌树立、产业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应对措施,为更好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业;发展对策

引言

报告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关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逐步成为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基础设施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进而产生许多工作岗位,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村民通过美丽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收益,生活在生态宜居的地方,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提高。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会被更深层次地发掘弘扬,一些古老建筑、优秀的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就会被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居民的思想会更加开放,与外界的交流会更多,为了更好地吸引外界游客,村民会积极学习,进而提升本村文明风气,这对于乡村精神文明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贵州经济的发展增速虽然较快,但相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增长空间较大,乡村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本文将贵州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贵州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一些措施。

1贵州省旅游业的现状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打造了“爽爽的贵阳”等脍炙人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而且旅游业也是全省经济支柱产业。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贵州省接待游客11352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318.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21%、30.07%,占据贵州省2019年GDP的很大一部分。在乡村旅游业的推动下,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旅游+农业”等模式的不断发展,贵州省大部分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贫困乡村摆脱了贫困,建成了新型的农村。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处纳灰村入选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对于贵州省来说,乡村旅游业一直是当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产业。

1.1“山地旅游+地方特色”模式

贵州省依靠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拥有较多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舒适宜人气候条件。同时贵州的历史文化底蕴颇为深厚,从1930—1936年,红军的足迹遍及贵州的68个县(市、区),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如娄山关战斗遗址、遵义会议会址、乌江渡口、四渡赤水等地点。这些丰富的资源条件,形成了目前贵州旅游产业的一个发展模式,创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体功能区,形成了特色突破、多极拉动的旅游模式。

全文阅读

城建局项目申报对接振兴汇报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指示,我局立即召开了振兴项目对接工作布置会议,认真梳理了与上级部门对接项目,并于7月31日由局长亲自带队赴市局开展了项目申报对接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振兴项目编制申报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强化了组织领导,完善了组织机构,成立了城建局振兴项目编制申报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为振兴项目编制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对接基本情况

我局振兴项目编制领导小组到市局后,立即将我县城建振兴项目申报相关情况向市局局长同志和两位分管副局长同志、同志进行了汇报,并与相关科室(办公室、规划技术科、城建科、村镇科等)负责人进行项目申报对接工作。在振兴项目申报对接过程中,我局工作组充分了解到振兴项目申报程序及项目入库流程情况,为下步工作做好了坚实的基础。

1、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

全县农村危旧土坯房申报数据为5.228万户,占全市农村土坯房总户数(69.5万户)的7.52%。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项目由市里统一申报,要求各县(市)不必再进行申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2012年全市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总户数为10万户,各县(市)的改造任务为本县上报的土坯房户数在全市总户数所占的比例乘以10万户。我县2012年的任务数为7520户,但是新建任务和修缮加固任务还没有确定。

2、污水处理建设项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