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小学校长工作总结

乡村小学校长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现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今年8月底之前撤销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的目标,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省编办、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重点指导县的若干意见》(教督字[20**]2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19号)和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加强县级政府对各乡镇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保证经费投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县、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责任,加强对义务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1、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县农村义务教育负有重要责任。负责制定全县中小学的发展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负责制定全县教职工编制方案,根据省政府核批的教职工编制总额,核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决定农村中小学校长任免,负责教职工的人事管理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育事业费的法定增长,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师生安全;安排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资金,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指导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加强对乡(镇)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对乡(镇)政府和中小学实施奖惩。

2、乡(镇)政府义务教育主要管理职责是:根据国家规定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适当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承担实施布局调整学校的相关工作;组织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并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承担校舍安全以及学校治安的直接责任,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协助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本乡(镇)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加强中小学乱收费治理工作。

3、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村民自治组织参与、支持和监督村小教育工作并为改善本地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力所能及的投入;组织动员本行政村内的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积极协助做好学校学额巩固工作,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积极主动配合所在区域内学校的治安管理工作,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全文阅读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摘要:高素质的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强大支撑,城乡统筹发展又为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要实现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优质发展,真正肩负起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客观审视现有的发展状态,着力建立规划机制,重点处理城市校长与农村校长的培养培训关系,保障经费投入,优化管理运作模式。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099—03

城乡统筹强调的重点已不再是城市与乡村的梯度发展或非均衡发展,而是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合理分工、共同发展。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独特性,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成为重庆一直在努力破解的难题。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决定性因素之一。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又离不开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队伍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在2011年3月至4月,对全市所有区县校长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笔者在此将对当前农村校长队伍现状进行剖析,并就如何促进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优质建设提出参考建议。

一、重庆市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现状审视

(一)基本结构不均衡

全文阅读

摭谈乡村学校教师危机及其化解策略

我国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带来了乡村学校的教师危机,严重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和谐发展。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大乡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逐步改善乡村教师生存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造血”机制,帮助乡村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改革乡村教育评价机制,缓解乡村教师过重心理压力;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增强乡村教师的幸福感。这些都是化解乡村学校教师危机的有效策略。认真分析和有效化解乡村学校教师危机,对于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和谐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摭谈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内,乡村学校教师的多种危机及其化解策略,供各位同仁参考、借鉴。一、乡村学校教师危机分析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通称赣南,是中部地区的一个典型农业大市;地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辖1区2市15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有877.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6.03万,占总人口的79.36%。全市现有小学2336所,乡村小学教学点1006个,在校小学生93.04万人,专任教师3.88万人;初中385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初中生41.31万人,专任教师2.17万人。由于诸多原因,赣州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占有存在巨大差异。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快速发展,赣州市乡村学校教师危机现象日益明显,亟待有效化解。

1.教师编制紧缺,工作超负荷

现行赣州市乡村学校教师编制配置标准,小学师生之比为1:23.5,初中为1:18。乡村学校由于教学网点分散,成班率较低,教师普遍显得严重不足。以某县乡村小学为例,全县共有乡村小学383所,其中初小、教学点就有150多个,并有40个学生以下的校点22个,占全县小学总数的14.67%。显然,如果按1:23.5的比例配置教师是极其不合理的。调查表明,乡村中心小学教师每周课时普遍为16~20节,村小教师大都在20节以上,教学点教师实行包班包课,每周都有30节。而且大多数教师都跨科目、跨年级任课。在偏远村小,不少学校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位教师,有的甚至几个年级一个班一个教师,教师既是教员,又是炊事员,身兼多职。此外,他们还要承担学生的个别辅导、家访等工作。

特别是“打工潮”以来,乡村学校留守孩子逐年增加,有的学校留守孩子占到学校学生总数的91%,少的也达到了70%多。由于留守儿童的迅猛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大量增加。很多教师不仅要当教师,还要当“爹”当“娘”。我们在走访中,得知村小大部分教师每日累计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一村小负责人说:“我们学校1~4年级,71名学生,只有2名教师,只好实行复式班教学,我包二年级和四年级,另一位教师包一年级和三年级。我们不仅要管好孩子学习,还要管孩子生活,冬天还要帮学生热饭菜,自己还要买菜、做饭,这之前的备课全都是头天晚上在家进行。双休日也常常被全乡统一的新课改培训、教研活动占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状况,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收入水平低,工作、生活条件艰辛

现在,赣州市乡村学校教师的工资收入全部是由县级财政拨付的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除此之外无任何补贴收入。笔者调查发现,赣州市乡村学校高级职称(小学特高级教师)教师的月收入一般为2500-2800元,但小学特高级教师在乡村学校比例不到1%,中级职称教师的月收入为2000-2500元,中级职称以下的教师月收入水平大都在2000元以下,代课教师的月收入为400~700元。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是造成乡村教师队伍不稳定,乡村学校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原因。

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辛,无论是办公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很难与城市教师相比。以住房为例,不少地方乡村教师住房仍然存在政策盲点,国家现行住房改革政策未能惠及乡村教师;多数乡村教师既无建房的宅基地,又不能享受城镇职工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等房改优惠政策;绝大部分乡村学校无力建设教师“周转房”,给青年教师及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困难。

全文阅读

农村防治地质灾害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组织部、县国土资源局,县规划建设局、县文教局,[**]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年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实施方案”。

一、行动主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二、行动目的

乡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防御地质灾害的主体,提高防治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引发地灾害,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的和谐。

三、时间安排

从**年2月22日开始到**年3月20日结束。

(一)**年2月25日乡上召开“牌坊乡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动员大会,有关乡上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分管学校的江委员、学校校长、乡建设所的同志、国土所的同志和各村主任参加统一部署培训和相关工作发了相关防治的宣传资料。

全文阅读

教育局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意见

为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皖政办[2002]35号)和省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编办、教育督导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重点指导工作若干意见》(教督[*]2号)、省教育厅《关于转发省政府办公厅编印的〈加强重点指导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教督函[*]4号)、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阜政发[*]51号)和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阜阳市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阜政办[*]3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及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阜阳市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县、乡两级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管理职责,进一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县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领导。

二、实施内容

(一)明确县乡政府教育工作职责

1、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其职责具体包括负责抓好全县农村中小学的发展规划、布局调整、建设和管理;制定本县教职工编制方案,根据省政府核批的教职工编制总额,核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决定中小学校长任免,负责教职工人事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育经费的法定增长,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证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师生安全;统一安排校舍建设项目和危房改造资金,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督导评估乡镇教育工作,并依据评估结果对乡镇政府和中小学实施奖惩。

2、乡镇政府对本乡镇义务教育负有支持、监督、指导责任。主要管理职责有:根据国家规定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适当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承担实施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工作;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承担校舍安全以及学校治安的直接责任,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协助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本乡镇中小学,协助有关部门治理中小学乱收费。

3、村级组织参与、协助并支持本村及联村学校的管理和建设,负责动员适龄少年儿童按时入学、控制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和安全,积极发展幼儿教育。

全文阅读

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的发展现状探究

【中图分类号】G467 【文献标识码】

【摘要】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旨在揭示自甘肃省金塔县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这一教育政策实施以来的发展情况,有助于为明确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学校;基础教育;撤点并校;发展现状;

自2001年国家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陆续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的大规模地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政府基本按照“撤并减缩”的原则,将农村一些小规模、教学设施条件差的学校废除、合并,以此来扩大学校的规模,达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调整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随之而来的上学难,成本高以及校舍废弃闲置等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一

一、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的缘由

近年来,随着学龄人口总数的急剧减少和农村生源的流失,以及政策的导向,农村学校的撤并似乎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甚至愈演愈烈。出现这些原因,是因为农村学校撤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合村并镇、当地领导的个人意愿等等。总而言之,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是许多原因共同的结果。政策导向、学龄人口减少和当地地方政府及相关人员的办学理念是最为关键的缘由。

1.国家的教育政策的调整

乡村办小学、乡(镇)办初中和县(区)办高中是我国盛行时间较长,也较为普遍的办学模式。随着中国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国家的教育政策也有了相应的调整。近十年来,农村新生人口由2000年的1.15亿减少到2012年的O.86亿,共减少了2 773.3万,减幅达24.47%。由于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随着农村学校生源的快速减少,原先“村村办小学”的格局就被打破了,并被“集中办学”模式所代替 。

全文阅读

刘利民:破解“乡村弱”“城镇挤”教育难题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副部长、总督学刘利民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采取十大举措,确保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实现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

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

记者:《意见》在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出台,此项改革发展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刘利民: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四个统一”“一个全覆盖”,即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二是“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难题逐步得到解决,即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师资配置基本均衡,乡村教师待遇稳步提高,岗位吸引力大幅增强,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三是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记者:为确保如期完成工作目标,将采取哪些举措?

刘利民:《意见》提出了10项重大举措:一是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扩大城镇学位供给;二是努力办好乡村教育,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三是科学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四是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五是统筹城乡师资配置,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六是改革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七是改革教育治理体系,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品质;八是改革控辍保学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九是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十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全文阅读

在县两基攻坚推进会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省督导团督查“两基”工作的反馈意见和市政府“两基”督查办公会议精神,县委、政府于4月22日召开了“两基”攻坚工作推进会议,对“两基”工作进行再细化、再安排、再部署,各乡镇、教育系统、县处级领导和挂钩部门按照推进会议精神,围绕“五个一票否决”指标,采取超常规措施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目前,全县有总人口411528人,适龄儿童52383人,已入学5099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7.3%,秋季学期有小学在校生62709人,春季学期有在校生58777人,年度辍学3932人,已返校435人;适龄少年26221人,初中阶段在校生20978人,初中毛入学率80%,秋季学期有初中在校生20942人,春季学期初中在校生18059人,年度辍学2604人,已返校443人,返校率17%。

一、“两基”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乡镇把“两基”攻坚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超常规的工作,自4月23日起,各乡镇相继召开乡、村、社三级干部会议,对“两基”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和目标任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领导力度得到强化。各乡镇调整充实了以乡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或总指挥的“两基”工作领导组,下设执法组、宣传组、业务组、督查组等职能组开展工作。同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教育的副乡镇长、派出所长、司法所长为副组长,乡直各站所、村支书、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普九”教育执法队,加大义务教育执法力度,为“两基”攻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责任考核考评机制。各乡镇针对本乡镇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措施,严格实行“两线四包”责任制,明确乡镇长和村主任是辖区适龄儿童和适龄少年入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把适龄儿童和适龄少年的入学工作落实到每个乡村干部和教师,分片包干,包户到人,确保入学率和巩固率达标。如,文屏镇制定出台了1个办法、2个方案和2个制度。即:《文屏镇控辍保学管理办法》、《文屏镇两基迎检实施方案》、《文屏镇两基迎检宣传方案》、《文屏镇“两基”攻坚迎检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和《文屏镇“两基”迎检实行挂钩工作组长联系学校教育工作制度》。桃源乡制定了《桃源回族乡—失辍学学生“清理核实”及动返方案》、《桃源回族乡16—18周岁青少年“补偿教育”开班方案》、《桃源回族乡“两基”攻坚再动员、再宣传方案》等一系列方案。

(四)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乡镇党委、政府按照各学校提供的辍学学生名单,组织乡、村、社干部和教师进村入户进行动员,向家长或监护人发出《限期送子女入学通知书》,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或监护人,暂缓兑现国家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对执法不力的相关人员给予责任追究。如,梭山乡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给予500元至300(来源:文秘站 )0元罚款,并取消各级政府给予的补助和优惠政策;乐红乡党委、政府规定每动员1名辍学生返校,给工作队50元的奖励,按时完成任务的优先考虑年终考核为优,工作不力者就地解聘。火德红乡对拒不送适龄子女入学的家长或监护人,冻结所有惠农政策;桃源乡采取乡、村、社干部、中小学教师“一对一”挂钩方式,每人负责动员3至5名辍学生返校,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对工作不力,影响“两基”进程的乡、村、社干部,停发当月工资,年终考核不合格;小寨对贫困生实行挂钩帮扶,书记、乡长不低于3名贫困生,副科级干部不少于2名贫困生,站、所职工及教师不少于1名贫困生,帮扶金额每生每年不低于100元。同时,乡政府与干部职工、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分别签订责任书,对完不成任务的扣除全年风险金,年终考核不合格;文屏镇对完不成任务的,扣除工作风险金。家有辍学生的农户,一律不纳入惠农政策范围。

(五)宣传成效明显。利用 标语、广播、文艺、演讲、板报、家长会、村、社干部会议等形式,加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和“两免一补”惠民政策宣传,提高了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全县书写永久性大型标语5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6.5万份,组织干部、教师和学生8万余人深入村寨开展“两基”宣传,依法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桃源乡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和“两免一补”惠民政策刻录成光盘,分发至各村校及清真寺,每天至少播放两次。小寨乡将《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印成小册子,组织干部教师发放至农户家中,提高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新街乡组织乡、村干部和教师佩戴“两基”字样袖标,深入村社宣传、动员流失学生返校。文屏镇举办“两基”宣传活动暨图书捐赠仪式,捐赠图书1万余册。各学校通过班会、校会、家长会、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两基”工作,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两基”攻坚氛围。

全文阅读

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群体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的评估加快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化,许多地方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农村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但受生源、地缘等客观因素影响,国家还在不少边远山区、海岛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规模较小且没有独立法人资格、依附于中心学校的乡村学校”,这些学校相对来说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本文将这类学校定义为“小规模乡村学校”。这类小规模乡村学校往往是小学,教育界约定成俗的称法为“村小”“完小”“教学点”,一般每个年级只有1个班,在校生240人以下(也有专家定义100人以下),但因为近年来东部沿海省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的扩大,部分小规模学校人数已经突破240人,如本次调查中的奉化市溪口镇畸山小学就达到1 070人,但它仍然依附于中心小学之下,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在教育行政部门眼中仍然是小规模乡村学校。

随着“撤乡并镇”和城镇化的加速,在“集中优质资源办教育”的主流思潮中,小规模乡村学校在教育布局调整中迅速退出历史舞台。2000―2012年,全国小学数量从55.36万所减少至22.86万所,减少58.7%,其中绝大部分是被撤并的6个班以下的农村小学。同样,以浙江省奉化市为例,在2000―2012年,全市小学从120所撤并减少至40所,其中小规模农村小学从104所锐减为15所;到2015年,又减少1所,仅存14所。

近年来,小学过度撤并客观上导致学生上学路程增加,随之带来的校车事故频发等安全问题,使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重新审视小规模乡村学校的存在价值,即对解决学生在家门口就近入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消除远距离乘坐校车上下学、低龄儿童住校等安全隐患问题。同时,一部分小规模乡村学校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就学的学校,办好这些学校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2012年、2013年国务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对保留和恢复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从政策上明确小规模乡村学校的特殊地位。小规模乡村学校成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办好小规模乡村学校将逐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未来几年需要重要解决的问题。

一、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

浙江省奉化市是一个县级市,全市11个镇(街道)总人口48万余人,在校(园)学生8万多人,拥有在编教职员工4 143人。2013年11月和2014年3月,课题组先后分两次,利用两周时间,对奉化市14所小规模乡村学校做了深入走访调查,与各学校校长、一线青年教师、各镇(街道)教办副主任进行座谈交流,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奉化市现共有14所小规模乡村学校,分布在8个镇(街道),在校学生4 098人,在编教职工188人,其中50岁以上老年教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仅占20%;35岁以下青年教师96人,占总教师人数的51%,成为小规模乡村学校的主力军。

通过样本分析发现,奉化市小规模乡村学校青年教师的精神面貌总体比较好,上进心比较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编制不足,青年教师缺口大。2010年前,全市小规模乡村学校很少会有新教师分配,中老年教师几乎全部占据小规模学校的“江山”。2010年起,该市陆续将70多名新教师直接分配到小规模乡村学校,但结构性缺编问题仍然很突出。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的专职教师尤为缺乏,新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他们在教学上无所适从。

全文阅读

城镇教师援助乡村教育意见

“十二五”期间是乡村教育承上启下的主要发展期间。面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势和具体施行本质教育的新要求,乡村教育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具体提高教育质量和程度。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员。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员队伍建设获得主要发展,然则,乡村师资力量总体单薄的情况仍未获得基本改动。随着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任务教育经费保证机制的逐渐坚持,进一步增强乡村师资力量成为发展乡村教育的燃眉之急。为此,必需采取有用办法,不断推进准则创新,积极探究坚持提高乡村教员队伍全体程度的新机制、新方法,处理乡村教员队伍建设面对的突出问题,逐渐减少城乡教员队伍差距。

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是当前增强乡村教员队伍建设的一项主要办法。为切实推进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的主要意义

1.推进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是贯实“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主要方针的详细行动,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员资源装备、处理乡村师资力量单薄问题的严重行动,也是顺应乡村城镇化历程加速、乡村学龄人口和教员供求关系转变的必定要求,关于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促进任务教育平衡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主要的战略意义和实际意义。

2.各级教育行政部分要充分认识组织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的主要意义,在本地党委、县政府指导下,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把这项工作归入乡村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并摆在突出地位。要进一步增强县政府对乡村教育服务的主要责任,采取有力办法,坚持长效扶持机制,探究有用路子,因地制宜、发明性地组织开展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工作,逐渐构成准则,长期坚持,切实增强乡村师资力量,为乡村教育发展供应人才保证。

二、以推进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为重点,不断优化和提高乡村教员队伍的构造和本质

3.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员到乡村支教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分要增强统筹协调,依据乡村学校实践需求,制定当地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员到乡村支教方案,并负责组织施行,重点充分遥远贫穷地域教员资源单薄学校的师资力量。要加大对口援助工作力度,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长期不变的“校正校”对口援助关系,鼓舞和支持城镇办学程度高的中小学与乡村学校坚持办学一起体,经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有用方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继续施行“东部地域学校对口援助西部贫穷地域学校工程”,援助省份和受援省份要不断总结经历,稳固支教效果,进一步加大东部对西部的教育支持力度。

4.认真组织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员按期到乡村任教。县级教育行政部分要在县委、县县政府的指导下,增强教员统筹治理工作,合理装备城乡教员资源,认真做好县域内城镇教员援助乡村教育的规划;严厉节制城镇中小学教员编制,恰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员职务的构造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员向乡村学校活动,按期选派城镇学校教员到乡村学校交流任教,并统筹安排落实好其他城市的教员到本地乡村支教的工作。各地要严把教员“进口关”,对急需增补的新教员,应坚持高规范、高起点的准则,严厉执行公开雇用准则,优先知足乡村中小学的需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