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农业经济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精选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1篇

乡村旅游不仅仅可以让人们体现到来自乡村的独特乐趣,给人们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良好场所,更为重要的是乡村旅游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旅游对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

中所周至,农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就必须要有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的结构,而乡村旅游恰恰可以很好地达成这一目标。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中,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和畜牧业以及农产品的加工为辅,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农业经济,但是上述这些往往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而且科技性也不强,为此特别需要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起到良好的调整作用。乡村旅游可以有效拉动农作物的供需关系,同时对于农村一些诸如道路、运输等硬件设施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等,由此可见,凭借乡村旅游的这些独特的优势,恰恰可以很好地优化现有的农业经济结构。事实上,这种优化与促进是星湖的,因为这些产业的增长和加强反过来也能帮助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说,乡村旅游与农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加工业、贸易、以及餐饮业这些产业都能对乡村旅游有很大帮助,同时乡村旅游也能拉动这些产业快速增长,从而实现联动效应。

2.乡村旅游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

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出现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让更多的村民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进一步缩小城市和乡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与此同时,由于乡村旅游的火热,也拉动了当地其它产业的经济增长,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农业经济的策略分析

要想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

实现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及旅游的产业链,我们通常认为它就是以旅游者为核心,以全面满足旅游者的各种实际需求为主要目的将旅游者最关注的目的定义为链核,其他一些如农产品、自然景光、服务质量等相关产业为链条,提供给旅游者以一整套的服务整体,帮助旅游者完成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旅行和游览。简单地说,就是以自然景光为产业链的链核,将旅行社、饭店、住宿、当地特产等行业链接成一个旅游链提供给旅行者。而通过加强旅游产业链的作用就是在于将这些链条上的资源强化,比如产业链上的饭店就需要主打城市里吃不到的当地特色食物;农业链就需要以价格低、无污染的农业产品来吸引旅游者、土特产就需要在质量上和便携性上做文章;当这些产业链条都得以加强时,就会极大的刺激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付出消费,从而达到拉动当地农业经济各个行业协调发展的目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着更高、更强、更广的方向发展。

2.进一步深化城乡旅游合作

有效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城乡之间的旅游合作,就是要尽可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优势的互补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下特别流行的城市的名片效应,就可以有效吸引更多的投资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实上,乡村的旅游虽然颇具特色,但是在经营的理念、经营的意识以及信息化的建设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差距,通过城乡之间的旅游合作,可以有效改善乡村旅游在上述诸多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效用。

3.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

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乡村旅游而言,最为核心的部分当然要数自然风光了。换句话说,自然风光是乡村旅游的有效载体,如果这个载体一旦遭受了破坏,势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一定要有效保护这种自然风光,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认为在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的开发与保护,切忌不可过度开发,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2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

乡成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目标任务

大小春粮食面积4.54万亩,粮食产量1.348万吨,出栏优质生猪6万头,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占45%,耕牛出栏900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1万人,劳务收入1.25亿元,培训农民工28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6%,达6945元,农村城镇化率提高1.7%,造竹0.5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3个,硬化乡村道路20公里,提灌机具改造20台/140千瓦,新购置农业耕种机具20台,农业机具补贴3万元。完成灵官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验收申报工作,实施好后安、宝合土地整理工程和五桂元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建章立制,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解困人口620人,做好农业综合统计工作。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房屋产权确权颁证,深化完善林权确权颁证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1、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工作。

2、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3、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摸底、公示、确权、颁证等工作。

(二)抓紧做好春耕生产工作

1、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生产是农业工作的关键,村社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间,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问题,关心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的农资问题。一是动员友邻互助;二是协调信用贷款。帮助解决好农用物资,千方百计避免老百姓因买不起农资而延误春耕的现象发生,为农民春耕生产打牢基础。。

2、加强抗旱,注意塘库蓄水,确保农业生产

根据气象预测,今年旱象将持续发展,各村要引起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增强人们抗旱意识,人人参与抗旱,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能,一是要对现有塘库进一步落实责任,有专人管理,注意蓄水。二是对提灌机械进行检查,该维护改造的要及时维护改造,确保春耕提灌。三是充分利用小型单项水泵的作用,千方百计保春耕。

3、政府加强监管力度,配合工商、物价、供销部门加强对农用物资市场的监管,杜绝伪劣农资流入市场,坑农害农。

4、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农技站、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畜牧饲养技术的培训,确保粮食增收,畜牧增效。

(三)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农技站、水管站、扶贫开发办要组织规划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完善工作,争取项目资金发展农业。

2、农机站做好规划,争取项目资金,对乡内提灌机具进行维修改造,确保农业生产用水。组织农机手培训,协助财政部门做好农机具补贴及时发放,做好农机管理工作。

3、加强道路设施建设,做好村道公路硬化规划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争取国家投入资金和财政奖补资金,硬化村道10公里。

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投入资金,建设林区公路。

5、配合国土迅速启动宝合、后安土地整理、协调工作,争取提前完成土地整理工程。

6、做好五桂元村整村推进规划的基础设施规划项目。

(四)注重产业发展,强化示范农业

各村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坝区村做好生姜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岩区村要注意脱毒马铃薯的集中成片规范化种植。

1、继续抓好专合社大棚生姜基地发展,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生姜3000亩。

2、做好以专合组织统一加强对甜橙基地的指导管理,带动整个基地全面发展,确保基地产生效益。

3、帮助葡萄种植专业户成立专合组织,争取各级支持,做大做强该项目。

4、做好马铃薯基地发展,多种“脱毒”优良品种,形成规模产业。完成造竹任务5000亩,零星植树造林9万株。

5、抓好竹产业发展,做好红岩片区绿色长廊和高速路、321国道沿线的竹产业发展。

6、做好畜牧产业发展,一是做好生猪养殖规模户、场发展;,二是做好四坪、谊合、后安村的林下养鸡产业。

(五)加强惠民工程建设,实施农业保险

1、加强宣传力度。实施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努力完成水稻保险21500亩,玉米保险4600亩,油菜保险200亩,马铃薯保险5800亩,高粱保险1200亩,蔬菜保险1400亩,蓄水池保险134口。

2、能繁母猪保险6990头,育肥保险15500头,商品林和公益林保险73145亩,农房保险1640户,沼气池保险1000口。

3、小额人身保险参保率30%,力争40%以上。

4、及时发放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退耕还林补贴。

(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一是有扶贫互助周转金的村要认真做好资金的发放、管理和账务的上报工作,切实发挥扶贫周转资金的作用。二是做好扶贫解困工作,各村要做好2013年扶贫解困规划,落实好帮扶对象和项目,责任到人,确保2013年扶贫解困人口620人。三是做好2013年五桂元村扶贫整村推进工作,制定好实施方案。结合财政奖补一事一议,农村电网改造和其它项目,整合资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的发展,确保整村推进工作全面完成。四是做好扶贫贴息贷款工作。

(七)做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致富能力有效的必要手段。畜牧兽医站和农业技术推广站要协调配合,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和畜禽养殖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000人次,畜禽养殖技术培训1500人次,农民工送县统一培训280人,农业机具人员培训150人。

(八)做好农业安全防范,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1、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确保我乡森林资源安全,发放森林防火资料10000份,发放到各农户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张贴,严防森林火灾发生。

2、做好人畜饮水安全工作,对已建立的人畜饮水站或池要严格按照消毒处理制度操作,落实专人负责,确保人民饮上安全水和放心水。

3、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对畜禽的防疫力度。做好畜禽四季防疫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畜禽产品进行严格检疫,严防病死畜禽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健康,确保人民生活安全。

4、做好疫情、灾情和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出现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生产财产的安全。

5、做好农村沼气安全使用知识宣传,印发沼气安全使用常识,禁止随意下池清理,建立管理报告制度。

(九)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五保等民生工作,确保龙凤和谐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村;休闲农业;农村经济;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各项法律制度也变得愈来愈健全完善,现代人在工作之余能够有更加多的业余时间加以支配,利用休闲时间外出旅行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而如今的社会环境之中,越来越多的游客渴望亲近自然,深入农村去体会自然、和谐的生活,这就推动乡村旅游成了一种更受关注的旅游方式之一,而乡村游也逐步成了我国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为推动本地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正面积极的影响。可以说,开发乡村旅游,推动休闲农业发展,能够切实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改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本地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一、休闲农业概述

休闲农业,主要是指运用农业景观资源以及农业生产条件来积极发展观光休闲游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之一。休闲农业源自19世纪初叶,最早开发休闲农业的国家包括了英、法、意等欧洲国家。19世纪80年代,休闲农业发展模式趋向于成熟,致力于开发休闲农业的国家变得愈来愈多。休闲农业已经成为改进农业结构,深度推动农业资源的一种潜在性价值,进而成了推动农业经济开发的新方式。休闲农业十分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在如今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工作和生活压力变得愈来愈大的情况下,加上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全面化解的空气污染,让城市人十分希望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而且还能够感受到清新自然的环境,缓解城市生活带来的沉重压力。所以,休闲农业相当于乡村旅游。开发休闲农业的重要价值是持续拓展农业的功能以及产业链,推动农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进而为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的休闲农业开发起步非常晚,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休闲农业不管是在发展方式上,还是在开发的内容上,均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今,我国农村休闲旅游的景点数量逐年增加,发展的规模也在持续增加,分布状况也变得愈来愈密集。当前,我国农业旅游的示范点达到了400多处,其中包括了农业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农业生态游等景区。在此基础上,我国的休闲农业园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农业科技园以及农业示范区数量超过了5000个。所以说,我国的休闲农业开发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如今我国休闲农业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因为开发的时间最早也最长,其发展的速度也是最快的。云贵、东北等地区在开发本地特色化农业时也促进了自身休闲农业的极大发展。如今,我国休闲农业的开发方式与类型越来越变得多元化起来。如观光休闲园区主要是指在城郊所建设的具备了种植特点的水果园或者蔬菜园等,能够让游客们自由自在地进行果蔬采摘,这样一来就能够享受到自然田园之乐趣。我国观光休闲园区之中较为典型的地区就有广州龙华农业休闲园。这一园区把农产品生产、消费和休闲等实施全面结合,如此才能够建构起一站化的农产品休闲游发展模式。又如,一些地方建设的集农业教育和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则主要是为游客们讲解以农业技术为主体的休闲旅游开发方式。同时,近年来我国还产生了诸多富有地域特点的农产品休闲模式。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人群对农业休闲游具有的需求是最为迫切的,这就表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基础设施开发状况愈好的地区,其休闲农业的市场开发潜力自然也就愈大。我国的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城市,不仅当地民众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当高,而且其客源市场的发展潜力也相当强劲,这自然也就成了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得到客源的最重要区域,而且也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休闲农业产业的极大发展。依据一项统计,如今我国农村地区旅游类景点每一年所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了四亿人次之多,景点总收入高达500亿元以上。如今,在我国休闲农业的大力发展进程之中,已切实帮助将近三千万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脱贫,并且这一部分人群还成了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三、我国乡村休闲农业对农村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一是在农产品的来源和产业开发目的上进行转型升级。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开发重在投入生产资料从而得到足够的农副产品,其经营的农产品种类相当地单一,尤其是在部分欠发达地区,土地类型主要是山地,森林的覆盖率相当高,畜牧业、林业、水果、蔬菜等相关农业产业是其最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来源。在引入休闲农业以后,欠发达地区即可运用自身非常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把自然环境和当地农村的社会环境加以联系,建设特色鲜明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区与休闲农场等,如此即可全面发挥其在观光旅游等方面的突出功能,以求为广大游客提供各类服务性农业产品。二是在农产品质量上进行转型升级。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为了能够追求更高的产量,往往施用非常多的农药与化肥,此举不但污染了农村地区的环境,且残留于植物之中的化肥、农药等还会人体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休闲农业旨在吸引城市中的消费者们前往即时消费与现场消费。这部分消费者群体对于农产品内在质量的要求非常高,所需要的是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这就会促使农民们尽可能少地使用农药与化肥,从而让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改进。三是在收入途径上进行转型升级。以往的农业收入通常都局限在销售各类农副产品,而休闲农业之收入途径不会只限制于农副产品,而是拓展到了农业采摘、农产品品尝、农村度假以及农产品购置等诸多方面。其主要收费项目包括了门票、农产品营销、旅游、餐饮以及住宿费等收入。一些农场包括了农业观光区和农村景观区等多个景区,其中前者还可分成蔬菜观光区、水果采摘区、绿化区等。以上区域均以参与性劳动为主要活动内容,游客们可在其中从事种植、采摘各类水果等,其收入来源不仅有门票、农事体验费用,而且还有当地土鸡、土鸭销售费用与烧烤等费用。以上收费内容之和大大超出了单一销售农产品之价格。四是在劳动力就业上进行转型升级。旅游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就业的门槛相当低,而人力资源结构在整体上朝初级技能人员加以倾斜,实施劳动培训的成本也相当低,以上这些均为接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比如,在开发农家乐之时,其不仅需要各类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导游、管理者、服务员等,牵涉到住宿业、餐饮业、交通业以及文化产业等多个不同的行业,因此也就能够吸纳大批劳动力前往就业。所以说,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运用开发休闲农业来吸收大量只具备初级技能的劳动力,从而推动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五是在深化市场化上进行转型升级。以往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相当低,农产品销售均需经过中间环节转运至外地加以销售。而农村生产者相互之间的合作非常少,得到市场信息的途径十分有限,其后果是导致当地特色农产品出现大规模的积压现象。发展休闲农业可以说是吸引外来旅客的重要手段。把市场设置于农村地区,即可及时而准确地得到市场方面发出的反馈信息。当然,本地政府与企业也应当对农民群众开展指导与技能提升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当地民众的组织纪律性。

(二)促进了我国农民参与社会发展进程

以往的经济发展战略往往会把普通大众排除于发展体系外,而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将人民群众主动吸收至发展的进程当中。休闲农业能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很好的机遇,也就是让本地农民成为农村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主体,全面参与到休闲旅游行业的规划体系之中。休闲农业通过让本地农民积极参与,能够推动农民群众切实融入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切实防止农民群众为社会所边缘化。政府从上而下之推行、社区从下而上之参与能够一起推动我国休闲农业实现新发展。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旅游规划之中以后,逐渐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不但能够提升其收入,而且还能进一步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全新推动力。

(三)实现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休闲农业之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于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进一步改进农村地区的居住以及生态环境,让我国农村能够在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朝现代化加以迈进。休闲农业不但能全面对农村地区的生态资源实施强有力的保护,而且能持续提高农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之利用率,还能把该效益投放至农村环保事业之中,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环境是一把很难把握的双刃剑,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但能够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在我国休闲农业发展进程之中,应当以环保为基础来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率以及生产质量。这正好能够展现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对于休闲农业以及当地旅游产业的重要价值。同时,休闲农业还可让农业和旅游业实现融合化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各类剩余劳动力在开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能增进和城市人群相互交流之良机,以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客观上提振农村的总体精神面貌,推动我国农村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休闲农业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进行中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鉴于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持续完善,城市人群收入的快速提高,让城市人对于休闲农业所具有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推动了休闲农业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的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只要能积极推动我国农业改革的进程,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好地提高农民群体的收入,就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兆慧.台湾休闲农业推动策略与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2008(01)

[2]罗文斌.城郊休闲农业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8(04)

[3]何伟.休闲农业的特点及淮安市休闲农业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08)

[4]王晓春,唐敏.云南省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民工;农民工创业;农村经济

引言

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加大,农民工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纷纷开始返乡创业,这对于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一、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涵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了机遇与挑战,这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根本上来看,农民工返乡创业,包括返乡行为以及创业行为。在我国,农民工选择到城市打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城市的工作机会更多,平均工资水平更高,农民工希望通过去城市打工,赚足够的钱来满足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所需,提升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质量。然而来到了城市之后,实际的城市工作和生活与预期是相差甚远,农民工寻找工作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的生活压力以及工作压力沉重得令人窒息。大部分农民工认为,在城市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并且受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得城市的就业岗位随之发生变化,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岗位越来越少,许多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机会变少,找不到工作,城市的生活压力大,使得农民工不得不返乡另寻出路。因此,农民工返乡就业主要是分为两种情况,有主动返乡者与被动返乡者。主动反乡者是指因为在城市进行了专业化的学习和发展,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认为自己回乡创业可以有更好的前途和发展,甚至会比在城市打工收获的更多,因此,他们选择了回乡创业。总的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指农民工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在农村进行创业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

(二)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

1.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对精准扶贫方式的创新

在我国近几年的扶贫工作的开展背景下,扶贫工作逐渐转变为精准扶贫。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扶贫工作没有集中进行、扶贫政策没有完善、各个地区的扶贫资源分配不均匀、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的脱贫工作仍然存在困难等。然而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首先,在对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需要积极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上政策的帮扶更快实现脱贫,并且一部分农民工创业脱贫也可以带动其他农民工的发展积极性,从而相互影响、相互进步,使脱贫工作能够更快更顺利地进行。其次,扶贫工作人员需要对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和分析,比如可以将企业扶贫、农村旅游扶贫等扶贫方式进行有机整合,实现多种扶贫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扶贫资源的优势。最后,可以发展新产业,农民工创业可以结合农村当地地域特色实现当地特色化产业创新,以达到符合现代化创业的发展需求,从而推动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进步。

2.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现代扶贫理念的创新

以往的扶贫方式就是通过对贫困家庭进行物资、经济的帮扶,精准扶贫的概念针对每一户贫困家庭进行了精确的帮扶,可以有效避免贫困人口被动消极的脱贫态度。因此对贫困人口的心理脱贫也是实现精准脱贫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动他们的主观脱贫意愿,实现贫困人口的主动脱贫。还有一个就是对贫困人口的能力,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扶贫切入点,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实现贫困人口的自主致富。

3.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转变扶贫政策思路

精准扶贫对扶贫对象的主动性脱贫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搭建了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市场、组织和贫困户新的多样化、完善性的扶贫体系。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给扶贫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第一,农民工创业实际上就是一种贫困人口对脱贫致富的一种自身愿望,因此扶贫工作人员应该要意识到扶贫工作的开展已经不可以再遵照传统的被动帮扶式发展策略,扶贫人员应该逐渐从主动帮助转变为辅助作用,这种扶贫思维的转变可以帮助我国扶贫工作迈入现代化进程,从而更高效的提升社会整体的发展。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

(一)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实力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乡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相对比较落后,贫困人口还有一定规模。许多农村乡镇企业不断建立起来,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可以学习掌握一些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创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并且在工作时也能攒下一笔回乡创业的初始基金。总之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农村劳动人口都倾向于到大城市工作,这就使得农村的劳动人口有限,农民工返乡创业一方面能够改善农村劳动力缺失的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产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城乡经济建设

当下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促进城乡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各个政府机构都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但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领域十分多样化,比如农产品种植、水产养殖等。农民工创业在一方面能够提升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家庭条件,又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可以说农民工不仅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返乡创业后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促进城乡经济建设影响深远。

(三)有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很多农民工返乡创业都抱有想要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的同时也能让家乡变得更好,现阶段我国已经提出对新农村进行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已经提出制定了更进一步的农村建设措施。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进一步改善农村发展面貌。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得还不够好,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被当地相关政策所束缚,所以,国家已经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民工创业的帮扶力度,对农民工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这将进一步吸引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三、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出现的问题

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越来越注重农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以及各个地区的政府出台了一些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但国家在实际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一)农民工文化水平低

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甚至只有少部分农民工创业者有高中学历水平,目前这已经是一个制约农民工创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使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但还是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水平,还都是无法和城市中的核心技术相比较。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和教育水平、专业技术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无疑增加了难度,会对农民返乡创业起到很大的不利影响。

(二)缺乏有效的创业培训

许多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后,回到农村创业,虽然这些农民工拥有城市的工作经验,以及城市生活的经验,但大多数农民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历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知识,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也只是与生产线有关的,只掌握了部分操作技能,并不全面,缺乏理论指导,缺乏科学、规范的规划。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时,大多在基层工作,有的农民工能力突出一些,可能会在城市胜任基层管理工作,因此,农民工返乡创业时,缺乏管理经验,管理能力较低,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一定的管理经验,难以在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难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缺乏理论指导。政府针对这一情况,为需要职业教育的人,提供创业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新能力,帮助创业者了解技术,丰富管理知识,提高创业者的管理能力,这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三)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不足

虽然政府开始逐渐重视农业的发展,但现阶段政府金融机构在对农民工创业的资金资助方面力度还是不够,资金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创业者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此外还有很多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来源限于农产品方面,经济收入比较微薄,这也是阻碍农民工创业的一个问题,农民工没有经济实力进行创业,这就会出现一部分农民工想要创业但没有初始基金,从而错失好的创业机遇和扩大创业规模的机会。政府金融机构的服务不足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造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度增加,导致农民在返乡创业过程中缺少足够的创业资金。

(四)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

我国的基础建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得到很好的改善,在一些发达城市基础建设已经十分完善,但是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比不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些设施的发展落后是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不好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个不利因素,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政府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对农民工创业环境进行改善。

(五)行业选择的同质化高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过程中,确定创业的方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行业选择是一个难题,一方面,农民工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对专业的经济管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高,自身水平有限,专业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没有专业指导,在进行调查分析时不够全面,大多不了解家乡的宏观环境,不了解所选行业竞争情况,不了解所选产品前景如何。大多数农民工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会也不愿意选择自己不了解的行业,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工还是会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些传统的产业,例如农村特有的种植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及动物养殖的项目,这些项目同质化程度高,竞争人员过多,使得有的农民工创业者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要想实现创业成功难上加难,也更谈不上能够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避免农民工返乡创业时选择同质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农民工以及当地政府都在积极思考应对的政策,只是这仍然是一件尚未解决的难题。

四、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改善措施

(一)提升返乡农民工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因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普遍具有一个特点:文化教育水平都不高,在创业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对他们的创业过程进行指导。因此,要想帮助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顺利地实现创业目标,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创业知识培训。在对他们进行知识培训的过程中,让他们能够对自身创业优势有所了解,并通过培训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创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让返乡创业者对自身的创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二)为农民工创建一个良好的创业融资环境

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资金的帮助,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提升农村地区的创业融资环境,对农民工的创业融资范围进行拓宽。让农民工创业者能够在创业道路上有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从政府方面来看,一方面应该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要及时改善政策的不足之处,给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

(三)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和创业素质十分有限,在创业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个时候政府就要发挥出重要的指引作用,为农民工创业者找到正确的途径,从而提高农民工的创业热情,政府也需要加强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交流,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帮助返乡创业者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同时不仅能提高政府在创业者心中的形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交流,增进感情。

(四)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体系

政府开展精准扶贫,应当不断完善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的扶持体系,各个地区的政府应当结合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工创业,落实扶持政策,保证农民工创业项目顺利进行,提高农民工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在农民工创业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完善有关扶持政策,及时给予农民工有效的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调整。对于政策的执行,政府应当采取一些监督措施,保证更好地落实政策。对申请创业的流程进行简化,筛减一些不必要的程序,简化必要程序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的效率,这是对农民工创业最好的鼓励。各地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服务部门,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为有需要的农民工答疑解惑。在落实扶持政策的过程中,不仅要完善监督体制,也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扶贫经费,科学利用经费,不乱用,不滥用,将每一笔资金都花在实处。政府应当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利用人们关注度较高的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在这些平台上宣传扶持政策,实时公布一些行业信息,分享成功案例,给农民工创业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借助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点,提高政策宣传的速度。

五、结语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5篇

一、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为了推进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激发农业经济活力,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也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依据和规范,但是在具体的执行期间,仍旧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1.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模式限制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多为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受到小农模式的限制,现代化农业生产难以开展,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2.土地承包制度导致土地流转受阻。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儿童,甚至一些留守家庭只有老人和儿童,导致农田荒废。受到土地承包制度的限制,这些荒废的农田难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阻碍乡镇农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3.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期间,许多地区的乡镇政府为了进一步激发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潜力,纷纷引入大型企业并使其与当地农民展开合作,但是在具体合作期间,由于农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欠缺,经常发生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导致农民合作意愿降低,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也限制了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链短

从乡镇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来看,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普遍单一,主要为种植业或者畜牧业,种植粮食作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在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历年来,国家颁布“三农”政策以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对此,本文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管理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优化对策,以供借鉴。物、经济作物,并未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并未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自然优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带来的是农民收入受限,未能实现致富增收。与此同时,乡镇地区的农业产业链较短,农产品加工程度不足,一般停留在初级加工层面,甚至不进行加工便直接销售,这就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辛苦种植农业作物,但最终收益较低。

(三)金融体系与产销联合机制有待完善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促进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的力量,通过金融工具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资本,提供资金支持。例如,通过低息贷款或者无息贷款给予农民资金支持,帮助农民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但从乡镇地区的金融体系建设情况来看,农民缺乏金融知识,没有意识到金融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由于金融具备一定的风险,许多农民对地方政府、基层政府出台的金融助农政策持保守态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件产品生产出来,并成功销售出去,才能给生产者带来经济效益,这件产品才能转化为生产者的收入,但是在现阶段的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期间,许多地区都存在丰产不丰收的情况。当地农作物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缺乏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导致农产品无法顺利销售出去,或者只能低价销售。虽然作物产量提升,但是并未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同时,受到小农经济体制的限制,农民在销售期间的议价权较低,容易被压价,甚至部分农民为了自家农产品能够顺利销售出去,主动降低价格,这就导致农产品销售形成买方市场。

(四)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民知识水平有待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乡镇农业发展的直接因素,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则能够实现高效的农业生产,反之,则会导致较为明显的农业资源浪费情况,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甚至因为不合理的农药化肥用量而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现阶段,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东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业发展质量较高,且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机械化水平都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动化、集约化农业生产。乡镇地区的绝大多数农业生产人员都为农民,缺乏专业的农业知识,不了解最新的农业资讯,不了解最先进的农业科技,而且在农业生产期间存在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的情况。例如,某年份生姜价格猛增,在来年的生产中,许多农民缺乏经济学常识,盲目扩大生姜种植规模,结果第二年生姜价格暴跌,许多农户出现大规模亏损。生姜属于经济作物,经济作物供需变化幅度较大,其价格变动剧烈,而许多农民不具备这方面的经济学知识,只能凭借经验确定种植规模,导致农业生产出现较大亏损。

(五)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水平有待提升

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活动由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直接开展,这就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直接影响到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从目前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状况来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综合水平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没有对本地区的农业生产进行指导,没有深入到农户家中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不了解本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也不明确本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未能尽职尽责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效果。第二,专精单方面知识,未能达到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具备农业知识和经济知识,同时能够了解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金融、农机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然而,大部分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只精通单方面知识,未能满足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求。第三,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存在本本主义,虽然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并未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未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不佳。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对策优化

(一)完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优化乡镇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机制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推进各项农业政策、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的落实需要积极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通过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完善,既要对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也要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参考标准。乡镇政府在制定、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时必须遵循上级政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指导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各项农业政策文件的目的和含义,并将其落实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通过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逐渐弱化小农模式对农业生产现代化的不利影响,促进闲置土地流转,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也能为留守村民增加一定收入。为了促进土地流转,同时保障村民的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应当明确土地资源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两者的分离,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并通过土地流转制度规定双方权责,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结合当地的土地流转情况,建设并不断完善土地承包管理档案,做好对相关信息的记录。通过完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推进乡镇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发展,积极引进大型农业企业,促进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借助企业资本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收益,强化农民抗风险能力,但应当通过体制机制的完善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对农业生产合作保持较高的热情。

(二)推进产业结构耦合,延长农业产业链

1.调整乡镇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新农村建设应当推动农村地区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二、三产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例如,在乡镇政府的协调规划下,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推进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发展,实现一、二产业的融合,再如,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或者农村电商产业,实现一、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具备优越生态环境的乡镇,更应当积极推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例如,山东省青州市黄楼镇便积极发挥其花卉种植的优势,在每年国庆节前后举办花卉博览会,既扩大了花卉产品的影响力,也实现了花卉旅游和花卉种植的结合。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乡镇地区的乡土文化优势,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通过多种不同方式共同推进产业之间的融合,使二、三产业能够为农业发展增势赋能,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效益。2.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期间,农户在收获农产品后直接进行销售,或者进行初级加工后销售,这导致农产品产业链相对较短,农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且农产品销售容易受到市场价格影响。因此,应当积极推进当地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不仅可以提升农产品价值,还需要操作工人,能够为附近村民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例如,甘肃省积石山县盛产花椒,在以往的花椒种植中,当地村民收获花椒便直接卖出,而在乡镇政府的规划下,当地发展花椒产品深加工,将花椒制作为花椒油、花椒粉等产品,并将花椒与其他药物、香料融合,制作中药贴、香囊等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

(三)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产销联合机制

推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发挥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资本的力量,帮助农民使用金融工具适当扩大生产规模。一方面,要做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金融体系、金融政策,意识到金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打造专业的金融工作队伍,帮助农民制定合适的金融规划,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政府应当积极推进产销联合机制的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能够在获得丰产的前提下实现丰收。同时,借助农村电商积极开拓网络销售渠道,发挥网络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创收增收。在政府的主导下,农民需要组织起来,以集体的形式与买方进行议价,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提升农民在销售市场上的议价权。

(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知识水平

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增加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尤其是注重对水利设施、乡镇电网、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当鼓励农民通过购买补贴、联合购买等方式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政府要派出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的生产活动进行指导,例如,针对分蘖、施肥、喷洒农药等生产操作进行详细指导。此外,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建设“互联网+农业”,使互联网为农业发展增势赋能。地方政府需要针对农民进行培训教育,使其了解农产品市场变动趋势,了解最新的农业资讯和先进的农业科技,能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农业生产,在现代农业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提升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五)打造高水平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前文提及,乡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由管理人员开展,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农业生产和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使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工作期间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农户需求,因需制宜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则应当推进复合型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学习,并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形成互助对子,通过相互学习拓宽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此外应当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的一线,深入到实践中与农民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农民想法与需求,将农业经济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向农民请教、向农民学习。通过上述三方面措施,相信可以为乡镇农业经济管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结语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6篇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乡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五年来取得成效

塔里木乡辖7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709人。我乡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五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地区、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五年来塔里木乡社会各项经济总收入从4255万元增加至7360万元,增长310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3070元增加至4975.5元,增长1905.5元。由2000年棉花总产不足10万担到2005年棉花总产18.5万担,总产增加了8.5万担。因有丰富的优质棉花资源,我乡先后引进四家有实力的棉花加工收购企业。2005年乡政府聘请技术人员,对农民种植红柳、大芸的技术进行培训,并由乡政府出台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红柳、大芸。2005年种植200亩已试种成功。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五年来全乡累计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10余万元,修建防渗渠11.5公里,投资140余万元修建扬水站两座。新开挖墩阔坦、克里也特、央塔克巴什、娜格尔汗、仓塔木村等渠道共计24公里,农田水利网络建设基本形成;2005年开挖渠道18公里,缓解了全乡用水紧张矛盾;排碱渠清淤方面,2004年至2005年完成了20公里的清淤任务。帕曼水库出水口到分水闸的8.5公里的防渗工程已完工,拜什托格拉克、仓塔木、克里也特、央塔克巴什村引水渠防渗工程已完成勘测任务;防病改水方面,历年来共解决了871户农牧民饮水难的问题。其格格热木村、墩阔坦村的输送自来水管道正在新建加压泵,两村农户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即将得到解决。

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草场面积相对减少,牲畜数量逐年增加,各种疫病较多的情况下,乡党委始终把对草场改良、绒山羊品种改良、防疫工作等作为畜牧业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提高牲畜的数量和质量。牲畜存栏数由2001年的59700头只增加到2005年的73586头只,出栏数由27200头只增加到32614头(只)。五年来共防疫牲畜1553150头只,绒山羊改良完成63060只,绵羊改良完成8238只,引进种公山羊577只、卡尔库尔公羊30只,建成绒山羊养殖示范村一个。每年有计划的引洪改良草场,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争取了有机山羊肉的产品认证,拓宽了农牧民增收的渠道。

在植树造林工作中,乡党委始终把“生态立乡”作为全乡绿化工作的重要目标。克服春季缺水、地下水位高、盐碱化程度重、栽树成活率较低的困难,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五年来共完成植树造林650亩,栽植树苗319175株。参加全县新沙公路上的义务植树造林劳动,也多次受到好评。五年共平整乡村道路两旁林带48公里,并修建了配套的灌水渠道和桥涵,为今后林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五年来,乡党委在农牧民中加强宣传,同时以本乡农民破坏林木,受到严肃处理的事件作为警示教育,目前全乡农牧民对自然林的保护、防火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农机数量迅猛增加,作业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乡共有各类拖拉机536台,2005年达到777台,其中大型拖拉机95台、小型拖拉机682台,各种大、中、小型农机具942台,促使春播耕种的速度和质量的逐年提升。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在国家政策和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乡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目前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已经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三)实现人均收入10000元

我乡现有耕地7.5万亩,在今后五年内将结合退耕还林、改造低产田和节水灌溉等措施,退出1万亩(主要是用水过多、隔壁滩散零耕地和不利于改造的地产田)用于扩大我乡大芸种植面积和发展酸枣种植20亩试种,依此逐年增长,实现农牧民多方面增收。保持的6.5万亩耕地,进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依此节约用水、提高产量、节约成本。按我乡4700多人算人均可占耕地14亩以上,每亩可创收1000元以上。畜牧业是我乡第二支柱产业,目前占全乡GDP总量的13%,今后五年将结合有机山羊肉的品牌效益,将绒山羊殖基地规模化,充分发挥绒山羊协会作用,提高山羊肉、羊绒的质量,此例增长潜力将达到20-25%,人均可创收2000元左右。另外我乡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创收,也将为农民创收10%,1000元左右,今后五年可以实现10000元以上目标。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是我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三是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四是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乡村两级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但财政“缺口”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发展思路和今后五年的目标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塔里木乡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乡村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乡村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乡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利。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主要措施

(一)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目前主要结合抗震安居工程和村庄整治建设,把各村抗震房工程全面实行集中联片,合理规划,逐步推进,实现村庄城镇化建设目标。2006年我乡将墩阔坦村列为村庄集中整治示范点,村庄整体搬迁户47户,以此以点带面,到2008年我乡完全实现1000户抗震房标准建设,同时达到水、电、路、电视电话、广播五通的要求,实现新农村建设。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走优棉强畜的发展思路

1、加快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积极发挥我乡棉花的生产优势,加快速度把我乡建成沙雅县优质棉生产基地。我们继续坚持“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科学投入,主攻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针,通过落实带状高密度栽培技术,健全棉花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程机械化程度,把棉田稳定在6.5万亩以内,实行标准化管理,同时退出部分把低产田、戈壁滩零散用水过多土地,进行退耕还林和发展大芸产业。以塔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加大水库抢险加固、渠道防渗、节水、土地平整等的建设力度,改善水利设施薄弱的状况,使我乡棉花亩产达到135公斤以上,总产在19万担以上。

2、真正将我乡建成绒山羊、卡拉库尔羊养殖基地

以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坚持扶优扶强、挖掘内潜的方针,从加大品种改良、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畜产品质量入手,建立和完善绿色有机畜产品的标准体系,扶持我乡养殖大户上规模、上档次,每年有计划的采取引洪灌溉的方式改良天然草场。发挥绒山羊养殖基地和绒山羊协会的作用,规范对基地和协会的管理,解决农牧民一家一户进市场难的问题。将牲畜载畜量控制在7.5万头只以内,绒山羊为6万只,产绒量由目前平均产绒量190克提高到300克以上,加快绒山羊人工配种和淘汰整群工作,实现基地化、规模化管理。

3、林业发展方面

主要是加强自然胡杨林的生态保护,通过乡林管站加大对林业和草原的监管力度,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草原不受破坏。同时加紧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任务,通过每年每人5棵成活率任务,主要种植胡杨、沙枣等抗旱抗碱树木,使2010面全面实现乡村道路绿化率。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塔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对拜什托格拉克、库木库勒、仓塔木、克力也特、央塔克巴什五个行政村的水渠防渗建设,以便完善我乡总排清淤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各村主要条田都有支排。完成对帕满水库和艾莱克水库的除险加固;在艾莱克水库出水口修建混凝土三孔闸一座,疏通和改善吉格达拉西渠道;维修文化渠进水口;对防洪险段提前加固除险;以草原站至塔里木乡道路建设为契机,扩建乡街道;积极争取沙雅县塔里木乡到库车塔里木乡道路建设项目;利用农网改造项目,争取乡机关居民点和各村抗震安居小区更新、架设输电线路;加大农村防病改水工作力度,解决乡机关居民点自来水管道工程,重点解决部分村农户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

2、坚持“生态立乡”战略,打造绿色塔里木

我乡是原始胡杨林保村较为完好的乡域之一,加强对天然林重点区域的保护一直是我乡“生态立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胡杨林的保护,积极推进建设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扩大人工造林面积。二是以完善农林网、道路两侧绿化为重点,兼顾农区灌木林的恢复和发展积极开展乡镇街道绿化建设,发展庭院绿化,提高绿地覆盖面积。三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严禁过渡放牧、乱开垦草场和草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利用。

3、积极打造有机产品品牌

充分发挥我乡的资源优势,有重点地抓好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和认证后的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根本上增强我乡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深加工、储藏等方面要多谋求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我乡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集体、私人等≿包自然水域,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引进有机羊肉的真空包装,大力扶持“风味羊肉干、水产品”等项目的深加工企业,扩大视野、寻找商机,努力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要充分利用我乡独特气候条件,在现有种植红柳、接种大芸成功的基础上,扩大红柳、大芸种植面积。适当增加塔里木甜瓜种植面积,以标准化生产、节约化经营的方式,提高单产和品质,逐步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4、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培育发展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我乡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自然原始胡杨林、艾吉娜墓、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沙漠等自然资源为依托,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艾吉娜墓考古旅游风景区、艺术科考观光区,自然原始胡杨林观光区和塔里木河漂流项目。鼓励多方力量,并调动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加快旅游区的路、电、水、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的建设速度。

(四)做好清财、理财、生财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在清理整顿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和草场承包制度,把土地作为经营性资产加以运作。健全完善村两委班子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精简村干部,着眼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培训农牧民上下工夫,加强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广泛开展修理、餐饮、服务、农机、建筑等适合农村情况的专业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从事餐饮、修理、运输、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深入“村财乡管县监督”的理财模式,建立合同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把规范村财务公开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来抓,在清财、理财、生财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各项公开制度

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出台了《塔里木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乡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7篇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乡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五年来取得成效

塔里木乡辖7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709人。我乡总面积9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五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地区、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五年来塔里木乡社会各项经济总收入从4255万元增加至7360万元,增长310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3070元增加至4975.5元,增长1905.5元。由2000年棉花总产不足10万担到2005年棉花总产18.5万担,总产增加了8.5万担。因有丰富的优质棉花资源,我乡先后引进四家有实力的棉花加工收购企业。2005年乡政府聘请技术人员,对农民种植红柳、大芸的技术进行培训,并由乡政府出台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植红柳、大芸。2005年种植200亩已试种成功。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五年来全乡累计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10余万元,修建防渗渠11.5公里,投资140余万元修建扬水站两座。新开挖墩阔坦、克里也特、央塔克巴什、娜格尔汗、仓塔木村等渠道共计24公里,农田水利网络建设基本形成;2005年开挖渠道18公里,缓解了全乡用水紧张矛盾;排碱渠清淤方面,2004年至2005年完成了20公里的清淤任务。帕曼水库出水口到分水闸的8.5公里的防渗工程已完工,拜什托格拉克、仓塔木、克里也特、央塔克巴什村引水渠防渗工程已完成勘测任务;防病改水方面,历年来共解决了871户农牧民饮水难的问题。其格格热木村、墩阔坦村的输送自来水管道正在新建加压泵,两村农户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即将得到解决。

畜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草场面积相对减少,牲畜数量逐年增加,各种疫病较多的情况下,乡党委始终把对草场改良、绒山羊品种改良、防疫工作等作为畜牧业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提高牲畜的数量和质量。牲畜存栏数由2001年的59700头只增加到2005年的73586头只,出栏数由27200头只增加到32614头(只)。五年来共防疫牲畜1553150头只,绒山羊改良完成63060只,绵羊改良完成8238只,引进种公山羊577只、卡尔库尔公羊30只,建成绒山羊养殖示范村一个。每年有计划的引洪改良草场,扩大养殖规模,积极争取了有机山羊肉的产品认证,拓宽了农牧民增收的渠道。

在植树造林工作中,乡党委始终把“生态立乡”作为全乡绿化工作的重要目标。克服春季缺水、地下水位高、盐碱化程度重、栽树成活率较低的困难,超额完成植树造林任务。五年来共完成植树造林650亩,栽植树苗319175株。参加全县新沙公路上的义务植树造林劳动,也多次受到好评。五年共平整乡村道路两旁林带48公里,并修建了配套的灌水渠道和桥涵,为今后林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五年来,乡党委在农牧民中加强宣传,同时以本乡农民破坏林木,受到严肃处理的事件作为警示教育,目前全乡农牧民对自然林的保护、防火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农机数量迅猛增加,作业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乡共有各类拖拉机536台,2005年达到777台,其中大型拖拉机95台、小型拖拉机682台,各种大、中、小型农机具942台,促使春播耕种的速度和质量的逐年提升。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在国家政策和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近五年来我乡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乡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目前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已经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

(三)实现人均收入10000元

我乡现有耕地7.5万亩,在今后五年内将结合退耕还林、改造低产田和节水灌溉等措施,退出1万亩(主要是用水过多、隔壁滩散零耕地和不利于改造的地产田)用于扩大我乡大芸种植面积和发展酸枣种植20亩试种,依此逐年增长,实现农牧民多方面增收。保持的6.5万亩耕地,进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依此节约用水、提高产量、节约成本。按我乡4700多人算人均可占耕地14亩以上,每亩可创收1000元以上。畜牧业是我乡第二支柱产业,目前占全乡GDP总量的13%,今后五年将结合有机山羊肉的品牌效益,将绒山羊殖基地规模化,充分发挥绒山羊协会作用,提高山羊肉、羊绒的质量,此例增长潜力将达到20-25%,人均可创收2000元左右。另外我乡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创收,也将为农民创收10%,1000元左右,今后五年可以实现10000元以上目标。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是我乡的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加工能力低,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盲目效仿和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二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功能作用有待增强。我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三是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四是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乡村两级实行财政转移支付,但财政“缺口”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发展思路和今后五年的目标措施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塔里木乡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乡村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乡村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乡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利。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主要措施

(一)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乡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目前主要结合抗震安居工程和村庄整治建设,把各村抗震房工程全面实行集中联片,合理规划,逐步推进,实现村庄城镇化建设目标。2006年我乡将墩阔坦村列为村庄集中整治示范点,村庄整体搬迁户47户,以此以点带面,到2008年我乡完全实现1000户抗震房标准建设,同时达到水、电、路、电视电话、广播五通的要求,实现新农村建设。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走优棉强畜的发展思路

1、加快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步伐

积极发挥我乡棉花的生产优势,加快速度把我乡建成沙雅县优质棉生产基地。我们继续坚持“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科学投入,主攻单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针,通过落实带状高密度栽培技术,健全棉花病虫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程机械化程度,把棉田稳定在6.5万亩以内,实行标准化管理,同时退出部分把低产田、戈壁滩零散用水过多土地,进行退耕还林和发展大芸产业。以塔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加大水库抢险加固、渠道防渗、节水、土地平整等的建设力度,改善水利设施薄弱的状况,使我乡棉花亩产达到135公斤以上,总产在19万担以上。

2、真正将我乡建成绒山羊、卡拉库尔羊养殖基地

以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坚持扶优扶强、挖掘内潜的方针,从加大品种改良、扩大养殖规模和提高畜产品质量入手,建立和完善绿色有机畜产品的标准体系,扶持我乡养殖大户上规模、上档次,每年有计划的采取引洪灌溉的方式改良天然草场。发挥绒山羊养殖基地和绒山羊协会的作用,规范对基地和协会的管理,解决农牧民一家一户进市场难的问题。将牲畜载畜量控制在7.5万头只以内,绒山羊为6万只,产绒量由目前平均产绒量190克提高到300克以上,加快绒山羊人工配种和淘汰整群工作,实现基地化、规模化管理。

3、林业发展方面

主要是加强自然胡杨林的生态保护,通过乡林管站加大对林业和草原的监管力度,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和草原不受破坏。同时加紧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任务,通过每年每人5棵成活率任务,主要种植胡杨、沙枣等抗旱抗碱树木,使2010面全面实现乡村道路绿化率。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塔河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对拜什托格拉克、库木库勒、仓塔木、克力也特、央塔克巴什五个行政村的水渠防渗建设,以便完善我乡总排清淤和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各村主要条田都有支排。完成对帕满水库和艾莱克水库的除险加固;在艾莱克水库出水口修建混凝土三孔闸一座,疏通和改善吉格达拉西渠道;维修文化渠进水口;对防洪险段提前加固除险;以草原站至塔里木乡道路建设为契机,扩建乡街道;积极争取沙雅县塔里木乡到库车塔里木乡道路建设项目;利用农网改造项目,争取乡机关居民点和各村抗震安居小区更新、架设输电线路;加大农村防病改水工作力度,解决乡机关居民点自来水管道工程,重点解决部分村农户吃不上自来水的问题;

2、坚持“生态立乡”战略,打造绿色塔里木

我乡是原始胡杨林保村较为完好的乡域之一,加强对天然林重点区域的保护一直是我乡“生态立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大对胡杨林的保护,积极推进建设胡杨林自然保护区,扩大人工造林面积。二是以完善农林网、道路两侧绿化为重点,兼顾农区灌木林的恢复和发展积极开展乡镇街道绿化建设,发展庭院绿化,提高绿地覆盖面积。三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严禁过渡放牧、乱开垦草场和草场的载畜量,做到合理利用。

3、积极打造有机产品品牌

充分发挥我乡的资源优势,有重点地抓好绿色有机产品的认证和认证后的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根本上增强我乡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农产品深加工、储藏等方面要多谋求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我乡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鼓励集体、私人等≿包自然水域,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引进有机羊肉的真空包装,大力扶持“风味羊肉干、水产品”等项目的深加工企业,扩大视野、寻找商机,努力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要充分利用我乡独特气候条件,在现有种植红柳、接种大芸成功的基础上,扩大红柳、大芸种植面积。适当增加塔里木甜瓜种植面积,以标准化生产、节约化经营的方式,提高单产和品质,逐步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

4、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培育发展旅游产业

充分发挥我乡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自然原始胡杨林、艾吉娜墓、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沙漠等自然资源为依托,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艾吉娜墓考古旅游风景区、艺术科考观光区,自然原始胡杨林观光区和塔里木河漂流项目。鼓励多方力量,并调动投资旅游业的积极性,加快旅游区的路、电、水、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的建设速度。

(四)做好清财、理财、生财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在清理整顿村集体经营性土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和草场承包制度,把土地作为经营性资产加以运作。健全完善村两委班子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精简村干部,着眼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培训农牧民上下工夫,加强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广泛开展修理、餐饮、服务、农机、建筑等适合农村情况的专业技术培训,积极鼓励、引导农民从事餐饮、修理、运输、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深入“村财乡管县监督”的理财模式,建立合同管理、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把规范村财务公开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任务来抓,在清财、理财、生财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农牧民增收双赢。

(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各项公开制度

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出台了《塔里木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乡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相关的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化,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式旅游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这一系列的旅游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另一方面极大改善了人们日常休闲的生活方式。

一、乡村旅游系列发展与农业生产系统间的关系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农业系统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方式。将农业,农民以及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农民可以直接参与旅游产品生产,不仅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使农民从旅游业中获得一系列利益。(2)有利于促进相关城乡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双方之间的相互交往,不仅能改善农民的思想观念,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乡村的一系列服务意识和质量。(3)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一方面促进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一方面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促进农村三大效益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得到深化,其中的加工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最终实现产、供销一整套系统服务,真正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推进,让乡村农业得到一系列综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乡村带来了一系列旅游者,也带来了旅游者的一系列购物需求。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另一方面也为乡村的农副产品带来一系列的广阔市场。(5)对乡村旅游的进行一系列开发建设,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对于旅游业来讲,它具有各种行业综合性的特点,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促进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加速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扩展,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6)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恢复和保护。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日益交流,在时代的大浪潮中,具有相对传统韵味的民俗文化有些已经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淘汰了,在此情形下,有许多具有地域特色乃至民族特色的文化都被时代新潮流给消灭了,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加大乡村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工作。(7)对农村资金状况的分析,现代农业技术传播。乡村旅游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利用当地民俗以及相应自然条件良好的环境,文化范围等开展的,它有一系列特点,其见效快,投资少的特点越来越得到经济发展的亲睐,并且随着乡村市场的逐渐被挖掘,外部资金的不断深入,当地农民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系列优势。

二、乡村旅游与农业的联系

(1)乡村旅游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农业的生产活动的基础是乡村旅游,依靠农村的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使旅游业与农业极好的联系在一起,发挥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功能的结合。(2)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初步关系。农业是乡村地区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它是最重要的产业,农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乡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着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有利于乡村旅游。(3)多旅游产品的资源组合配置。基于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不同地域的乡村地区其乡村农业生态文化风格是不同的,并且由于这个旅游资源景观的多样性,才使满足不同游客的实际需要具有了可能性,乡村旅游包括一系列的功能活动。

三、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

(1)乡村旅游的具体规划。对于乡村旅游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该地区旅游总体的发展局势,进行系统合理的统筹安排,构建一整套城乡一体化旅游网络。在这种前提下,还要考虑生态环境与市场条件、以及其发展潜力方面等的因素,让乡村旅游规划和农业发展之间统筹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协同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综合效益。(2)保持乡村文化的特色,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意识到一系列问题,不仅提升了原有的乡村景观意象,同时对于文化意象内涵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3)积极进行系列社区参与,促进农民收入提升,实现双赢。农民、农业、乡村旅游者三者是不矛盾的,随着经济形式的深化,三者之间实现了高度结合,提高乡村产业的生态化,有利于产业的多功能化,有利于新型产业的推进,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而且有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广大农民的利益。使乡村经济进行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的综合效益。

参 考 文 献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9篇

[关键词]乡镇企业;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经济推动发展

目前,很多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仅仅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而且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乡镇企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为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1乡镇企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1乡镇企业的概念

对于不同的研究学者而言,对乡镇企业的认识和内涵的总结也不尽相同,因此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乡镇企业主要是指,以农民或者是农业集体经济的投资为主,在乡镇范围内从事企业生产,招聘的员工主要是农民及乡镇人员。这类企业暂时定义为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并没有真正提出“乡镇企业”的概念,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开始认识到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乡镇企业的概念,更好地促进其发展,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1.2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乡镇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经济总值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是来源于乡镇企业的收入,这说明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第二,目前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比较良好,在管理和经营方面都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乡镇企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化改革,因此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过程中,依然在农村经济的组成方面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3乡镇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我国的乡镇企业来讲,不仅仅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而且还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进一步重视,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从而能够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农民进入企业寻找工作,使得乡镇企业有着足够的劳动力,从而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很多农民开始认识到乡镇企业的良好机遇,纷纷通过创业建立了乡镇企业,从而使得某个区域的乡镇企业数量增加,因此这些企业会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其次,虽然目前很多农民进入企业寻找工作,但是仍然有部分农民选择进入资源条件更好的城市进行打工,所以目前很多乡镇企业还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都增加了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

1.4乡镇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乡镇企业来讲,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调整,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乡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第一,很多乡镇企业在经营中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不断地扩大乡镇企业的规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成技术提高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向着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方向发展;当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与城市中的企业进行融合,从而能够不断扩大企业在乡镇和城市中的市场份额。第二,对于其他的乡镇企业来讲,由于发展过程比较艰辛,在管理和盈利方面都存在不足,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来提高生成技术,从而依然朝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方向发展。

2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目前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总值的提高

乡镇企业与传统的城市企业不同,其对农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因此对于农村经济总值的提高也具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总值的提高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一制度下,使得很多农村劳动力从务农工作中解脱出来,到乡镇企业中参加工作。这时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刚刚开始成立,因此虽然对于农村经济总值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第二阶段,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是在改革开放的十年以后,随着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加上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乡镇企业的政策,从而使得乡镇企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增长总值的影响也非常明显;第三阶段,深化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增长,与城市企业相比,农村的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乡镇企业开始进入深化改革阶段,这一阶段对农村经济总值的增长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2乡镇企业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农民生活也有着一定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很多省市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对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据调查:农民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都是来自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农民进入企业打工,工资福利与务农相比有着较大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能够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例如:乡镇企业附近成立超市、餐饮、娱乐等多项服务,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农民的收入;第三,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目前我国农村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农村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使得农村产生了很多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为这些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实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3结论

目前,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对目前乡镇企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述了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宏霞,贾琼,谢宗棠.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西北民族地区农业增长的实证研究———以青海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6(1):119-123.

[2]肖唤元,秦龙.构建乡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探析[J].农业经济,2015(2):116-118.

[3]谢宗棠,刘燕华,刘宏霞.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西北民族地区农业增长分析———以新疆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乡村农业经济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乡镇企业;发展

现阶段,若要实现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就必须找出不仅与我国国情相符合,同时又与市场经济要求相符合的发展形式。农民生产实践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其所创造出的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的最终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战略性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极具重要价值。而乡镇企业是在是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与发展的,而且由于市场环境的改变与不断深化的市场变革,使得政府不断调整乡镇企业相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客观环境。

一、企业集群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所谓企业集群,就是地方企业集聚在相邻区域内彼此联系。企业集群可以说是介于纯层级组织和纯市场间的一种中间体组织,同时也是彼此关联、彼此独立的一组企业,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彼此配套,甚至同种类型。

1.企业集群有利于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通常中小企业都会集聚在特定区域内,这对区域发展与增长具有很大推动作用,而且和企业集群竞争优势存在很大关联性。企业集群具有外部经济效应。企业集群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出现规模效应,这样企业集群中的任一企业都可以任意获取相关生产要素,以此使外部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得以实现。而且企业集群有利于节约空间交易成本。因为产业集聚,所以企业在一定区域内较为集中,有助于企业就近取得所需产品,节约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同时还可享受产品供应商义务服务。

2.企业集群对区域城市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企业集群一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将更多新活力注入给该区域。相对乡村城市化进程而言,企业集群不仅吸引了很多农村人前往小城镇,不断扩大城镇规模,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增加更多就业机会。而且将大量资金提供给小城镇建设。建设资金充足,当地政府就势必会强化通讯、水、路及电等相关设施,使得城镇用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加速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实现农业产业化,推动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

从根本上说,创新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仅仅是创新农地产权体制,属于变革经营方式的一种,并未将土地集体所有的根基触动,而且在运行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将农民放在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体系中,造成农民短期化经营行为。所以,农业经营体制还应该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下不断创新。

作为农业经营方式的一种,农业产业化是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新型农业发展机制,同时也是我国农业经营的创新机制。农业产业化目的主要在于从外延方面对农产品生产范围予以不断扩大,采用农业与工业产供销一体化机制,密切连接农产品的加工、生产与销售,以此不断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与商品率,确保各利益主体在产业化机制中都可以享有平均利润,从而形成农村农业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健康循环机制,使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以及财政增收目标得以实现。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乡镇企业的重要作用

社会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政府将农村、农业与农民工作视为所有工作的核心,但是若想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应该一起完成非农业和农业两篇文章,而乡镇企业是将非农业和农业连接起来的一条纽带,在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富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农民增收与就业,创建和谐农村社会

农民增收与就业是和谐农村社会得以实现的前提与基础,以上两点缺乏,农村就不能实现社会和谐。而乡镇企业为农民增收与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而且发展乡镇企业将很多农民企业家培育出来,这些农民企业家对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推动作用,有利于城乡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2.有利于工业反哺农业

就某方面来说,乡镇企业是从农业中演变而来的,同时又承载着反哺农业的责任。我国十一五期间,在资金支持方面,国内乡镇企业向农村补助与支农补农的相关社会性支出达到800亿元,平均每年大约有160亿元。此外,产业支持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业进行大力发展,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经营,实现了农业生产逐渐向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以及专业化方向转变与发展。

3.对农村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

国内很多乡镇企业中的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逐渐集中到小城镇,一方面将大量产业支撑提供给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对转移农村非农业人口至城镇具有带动作用,有效缓解了大量农民转移至大城市的趋势。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产业化,同时不断扩大乡镇企业规模,有利于农民增收与就业,对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