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总结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真心感谢为我们搭建这次难得学习交流平台的各位领导,也非常感谢张海萍名师工作室和龙武小学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论资历,我是一个新手,在小学工作一年半,不算骨干老师,可是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这短短的几天里,专家的讲座、精彩纷呈的观摩课,让我接受了一次身心的洗礼。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刚刚很多老师已经就这几天培训的内容作了详细的总结发言,我不想再重复,我只说我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
第一天的两堂讲座,讲的都是关于校本教研,因为专业性太强,大家消化有点慢。来自昆明的邱崇儒校长、五华区进修学校的xx副校长其实都同时提到了一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大家都写教学反思,包括这几天听课,大家也在写。可我在慌慌忙忙记上课老师的教学过程及方法,自己的思考只写了一小部分。所以在评课时支支吾吾没说个清楚,因为我还没写完,虽然有很多想法,但根本没有表达清楚,一急就紧张。我不怕大家嘲笑我是反面教材,因为我深知我还是一个长满了毛毛的小葫芦,嫩,没有光泽,需要进步、需要改变。这时候,我想起了一个人,她昨天在评课时手里捏着三本笔记本,写得密密麻麻,不仅昨天如此、前天、大前天,还有无数次我们名师工作室搞活动时,她的听课记录本一定是我们所有人当中写得最满、最厚的,这就是我们的张海萍老师。听到这,你们一定会觉得我在拍马屁。但是你们仔细想想,做校本教研不就应该像张老师那样认真从听课、写教学反思开始吗?如果能把我们这几天所想到反思到的写下来,不就是一篇论文了吗?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而我国特级教师袁容说:教学成功=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更有学者提出二十一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作为听课者,我们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可是我们懒,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培训第二天,语文组听了昆明名师工作室导师陈洁老师关于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专题讲座,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当时她问我的问题"你在上课前会看几遍课本?"我说,"三四次".对,我说的是实话。讲座结束,我有很多想法与陈洁老师交流,她却只说了一句:"你要多看课程标准。"回忆几次听专家讲座,强调最多的还是课程标准。是啊,这本课程标准是昨天早上我才从随身带的箱子里揪出来的,曾经为了考老师这个工作,我把这本书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可是现在,我竟然好久都没有翻开过它了。昨天早上听观摩课时,我环顾四周,发现只有一位老师边听课边看课程标准,她是东风小学的童冬梅副校长。我真想知道,有几位老师会像她那样认真研究课标,准确把握教材?
我总是以为我懂了就可以教学生了,但是没有把课本钻研透,没有认真阅读课标的要求,也没有认真写教学反思。我,又一次做了大家的反面教材。但我在做自我批评的同时,也请大家和我一起反思:这几天我们参加培训后,热火朝天地讨论对阅读、写作教学的看法,大家都有启发,但不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不把那最重要的课程标准找出来看看、不把行动落实到位,一个假期结束,我们不就又变成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了吗?那这几天的培训,这几天的辛苦,我们教师自身的进步又在哪呢?我扪心自问。
为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养,进一步健全“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根据《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关于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特制定本建设指南。
一、 研修目标
针对我省当前乡村教师发展专家指导不够、骨干教师引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员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1. 在导师组的引领下,开展针对性强、形式丰富、符合学员实际发展需求的研修活动,为一定数量的乡村教师成长成为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奠定基础。
2. 发挥培育站学员基于岗位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全体教师的辐射,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 进一步完善我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二、 研修流程
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纳入当地教师培训年度规划。各市、县(区)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大市教师发展学院、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等)要指导导师组科学制定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方案,遴选网络研修支持服务机构,提供功能完善的网络研修平台,按照“建站”“研修”“评价”的程序,实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研修工作。
各市教育局:
为认真落实《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至2020》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十三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支本土化的乡村学校骨干队伍,“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各市、县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期,是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让乡村所有适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是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体现,而优质均衡的师资队伍最为关键。因此,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必须符合江苏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必须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
在全省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是我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切实举措。通过培育站的形式,计划每年为全省乡村学校培育2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和4000名县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事关我省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发展全局,各地要从全省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保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 规范程序,优化方法,建立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良好运行机制
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认真研究,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探寻优化建设的路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1. 关于导师组的建立。每一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由主持人和2名成员组成导师组。其中,市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教研员和高校(或省级教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县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学科教研员组成。鼓励跨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导师的遴选实行自主申报,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市级教师发展学院)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上级管理部门同意。所选导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心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时间和精力上能保证培育站工作需要。导师原则上从本地区教师中选拔。
[摘 要]繁荣农村文化艺术生活,是新时期群众文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先行于经济建设的农村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乡镇艺术骨干的培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任务。论文从培育新的艺术观念,提高乡镇艺术骨干的艺术修养;融入地方文化,培养乡镇艺术骨干的艺术风格;利用专业院校,强化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进修;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强化对农村艺术人才的培养;在艺术交流中,培养乡镇艺术骨干的业务素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乡镇艺术骨干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乡镇艺术骨干 培养路径 艺术培训
在农村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搞好农村社区文艺建设,是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繁荣农村文化艺术生活,是新时期群众文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先行于经济建设的农村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乡镇艺术骨干”在农村社区文化艺术传播、艺术氛围营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乡镇艺术骨干,也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湖南省作为一个中部农业大省,也是乡村文化大省。为了推动湖南农村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乡镇艺术骨干培养教育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新农村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乡村艺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从总体来看,我省基层文艺工作者大多存在年龄偏大、专业不对口、半路改行多、专职不专用等突出问题,越来越难以发挥乡镇艺术“骨干”的作用,客观上要求加强乡镇艺术骨干人才的培养。然而,从湖南乡镇艺术骨干人才培养的实践来看,由于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软件配套上都存在很大弊端,加之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对滞后,普遍存在专业教师不专业、艺术教师不艺术的问题,极大地制约着湖南乡镇艺术骨干人才的培养质量。乡镇艺术骨干的缺失,以及艺术骨干人才培养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艺术的蜕变、萎缩。事实证明,随着基层文化阵地设施的改善,乡镇艺术骨干素质水平的高低,逐渐上升为制约了基层文化的繁荣与否的关键因素。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用得上的农村基层文化干部和乡镇文艺骨干队伍,迫在眉睫。
笔者认为,乡镇艺术骨干的培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
一、培育新的艺术观念,提高乡镇艺术骨干的艺术修养。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人是自我实现的主体。艺术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心中有“人”,以“人”为中心,形成以“人”育“人”、以“人”帮“人”的良好局面,做到“以德塑人、以情感人、以才育人、以理服人”。艺术教育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乡镇艺术骨干的培训内容,要根据参训者的个人兴趣爱好来进行。只有尊重个人的爱好,艺术培养才能取得实效性。
二、融入地方文化,培养乡镇艺术骨干的艺术风格。乡镇艺术骨干是农村艺术氛围的培育者,是农村艺术的倡导者、传播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的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富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培养乡镇艺术骨干,要注重融入民族风情、地域风格,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入农村、深入了解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艺术教师要主动与乡镇艺术团队、文化组织联系,积极参与乡镇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实践中熏陶人、锻炼人、培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乡镇艺术骨干才具有乡土特色,我们的艺术教师也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实自我,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三、利用专业院校,强化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进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强化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修养。传统的师徒式教学,是乡镇艺术骨干培养的主要模式。这种师徒式教学,能较好地保留乡村艺术的乡土特色。但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这种师徒式教学难以融入新的艺术元素,难以实现传统艺术的创新,也就难以满足现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需要。农村艺术要融入时代特色,必须与时俱进地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农村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关键是要利用专业院校,加强乡镇艺术骨干的专业进修。只有大胆创新,让乡镇艺术骨干进入专业院校学习、培训,在专业学校这个大舞台去修炼、去创作、去汲取“新营养”,乡镇艺术骨干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更专业。
四、借助现代传播媒介,强化对农村艺术人才的培养。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耗时较长、费用高昂的活动,受训者往往需要学习较长时间、承担较高学费。但是,乡镇艺术骨干很多出身于农民,在艺术生活中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农活,加之经济相对较为贫困,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艺术事业,而长期在外学习艺术,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不允许的。面对这些实际困难,在乡镇艺术骨干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勇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构建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新模式。对于农民艺术家来讲,这可能是最经济、最具体、最可行的一种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要】针对贫困山区居民健康意识淡漠,基本卫生知识缺乏,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低的现状,彭阳县在民间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下,积极探索适合贫困山区的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招募健康知识传递骨干,采取参与式培训方法,开办农村社区健康学堂等方法,创立了递进式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贫困地区 参与式培训 健康知识 传递骨干 递进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31-01
1 背景资料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的黄土高原丘陵区,辖3镇9乡156个行政村,全县总面积2528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200元,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由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滞后,制约了当地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群众缺乏基本的卫生知识,基本健康行为得不到正确引导,与生活习惯、健康行为相关的疾病患病率较高,如肺结核、肝炎、妇女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据2010年全县妇女病普查资料显示:已婚育龄妇女中,仅各种类型的阴道炎患病率高达47%。因此,做好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已成为贫困山区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007年,我们通过自治区卫生厅,争取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在我县开展了为期3年的彭阳农村社区健康项目。在三年的项目实践中,我们不断论证尝试,总结提炼,探索适合贫困山区的递进式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现予以介绍。
2 递进式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步骤
2.1 培训健康教育师资 由县健康教育所为乡镇卫生院培训社区健康教育师资。乡镇卫生院社区健康教育师资作为辅导员,为开办农村社区健康学堂长期提供技术支持。
2.2 招募健康知识传递骨干 由村委会(村民)推荐本村有一定文化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且群众基础好,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人员(以妇女为主)为健康知识传递骨干。
在强调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升。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逐步实现教育均衡。近年来,作为培训者,我们举办了多种针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活动,力求通过培训,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一、开展农村特岗教师培训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这一政策创新了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确实解决了龙井市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2009年至2012年,我市的特岗教师人数为125人。可以说,特岗教师都是本科毕业生,他们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理论基础,但是却缺少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为此,我们每年组织一次特岗教师培训。到目前为止,参加培训的特岗教师达120余人。每次培训,我们都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对特岗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科教学法和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帮助特岗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及早掌握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每年培训时间120学时,并定期对新上岗的特岗教师进行考核,建立相关培训档案,形成纵向由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和特岗教师任职校层层负责,横向由进修学校管理的培训体系。
2012年8月23日至25日,我们组织龙井市特岗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班,共有75名中小学特岗教师参加培训。课程安排有:师德教育(班主任工作)、教育科研理论及实操培训讲座、课件技术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说课、听课、教案设计(分中、小学)等,以及由基层学校教导主任曹慧做的《教师的成长》经验介绍,和省优秀特岗教师尹月做的《在特岗教师的岗位中闪光》心得体会。各项内容的安排,都是针对特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而设计的。师德教育中,通过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事例来进行如何做一名师德高尚、富有爱心的班主任;教育科研讲座从理论的高度、结合一线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进行实操培训;课件技术也通过例举大量的课件设计所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来讲解如何制作课件;心理健康教育则通过实际案例教育老师们如何做一名拥有阳光心态的教师;特别是吉林省优秀特岗教师尹月谈了她在三年特岗教师岗位上的真实感受,有感而发,使受训的特岗教师深受感动和启发。
通过培训,使特岗教师坚定了从教信心,能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联系,同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以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组织各级骨干教师“送课下乡”
自2009年至2012年我们共组织十批各级骨干教师“送课下乡”活动,送课教师达120多名,参加听课教师达1080人次,挖掘并分享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智慧。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领雁工程”的责任感、紧迫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师是关键。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实施“领雁工程”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总书记去年在接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指出:“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我省决定从**年到2010年组织实施以培养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主要内容的“领雁工程”。目的是通过抓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全省教师队伍中形成全体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全体教师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师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施“领雁工程”是实现我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七大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发展的理念必须转到科学和谐发展上来。我省教育发展到现阶段,“有书读”的问题已经解决,随之而来,人们对“念好书”的愿望日益强烈,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念好书”,必须以科学和谐发展理念为指导,尽快把工作重心从外延建设为主转到内涵发展为主上来。教师素质是教育内涵的核心,教师队伍建设是内涵建设的关键。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师资队伍的差距。这方面,社会反响很强烈,家长呼声很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领雁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领雁工程”的紧迫感、责任感。
——实施“领雁工程”是巩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成果,加快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必要途径。2005年至**年,在省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全省组织实施了“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对17万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至**年底,全省共完成了21万人86万课次的农村教师全员培训、1000名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和10000名市级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各地高度重视,注重实效,坚持以财政拨款为主,通过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鼓励创新培训模式,素质提升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超额完成了4万余人、18万课次的培训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进一步优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体系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以“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为重点,教师培训支援为主要内容,网络课程建设为抓手,专家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和名师资源共享工作积极推进。但总体而言,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还不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较大,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名师少、学科带头人少、骨干教师少、高职称教师少、高学历教师少”的现象仍然突出。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了1000名农村省级骨干教师,仅占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比例的0.58%,引领广大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校本培训、德育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等的各类“领雁人物”严重缺乏;学科教师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学科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较突出;离广大人民群众“念好书”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正如吕祖善省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听了方青老师的发言后指出的:素质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实施“领雁工程”就是为了坚持不懈地抓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升。
农村骨干教师是农村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农村骨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仅体现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摘 要]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中的农民培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因此,结合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这种农业推广下农民培训的具体模式,为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提供若干现实的、行之有效的固定模式,增强农民培训工作稳定性、系统性,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农民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15-02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农民培训是农业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推广各个环节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中的农民培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鉴于此,应该结合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的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下农民培训的具体模式,为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提供若干现实的、行之有效的固定模式,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1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模式
1.1 培训对象
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基层干部。
1.2 培训目标
【摘要】 目的 探讨吉林省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岗位培训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引入临床课间实训教学,2011年、2012年吉林省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班72人和68人学员。实验组为2012年学员理论教学培训后,尝试临床医院标准化患者的课间实训教学,对照组为2011年学员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比较两组理论考试后临床操作能力考核的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操作能力的成绩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岗位培训模式的教学实践得到学员和教师的认可,对于提高卫生院业务骨干临床技能更好的为基层患者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实训教学
我国农村卫生人员培训主要包括乡镇卫生院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专项培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乡镇卫生院和县(市)卫生局管理人员管理知识培训。根据吉林省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医学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具体情况,结合吉林省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为推动吉林省农村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吉林省卫生厅委托长春市卫生局在我校举办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岗位人员的培训。吉林省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岗位培训是乡村卫生普及和发展的需要,而尝试临床医院标准化患者的课间实训教学设计为本文的探索内容。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2012年吉林省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班72人和68人学员为教学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学员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法;女生49名,男生23名,年龄28~51岁,平均年龄393岁。 2012年学员为实验组,理论教学培训后,尝试临床医院标准化患者的课间实训教学法:其中女生47人,男生21人,年龄27~50岁,平均年龄382岁。两组学员在职称、从事临床年限、平时表现、性别、年龄等各个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进行传统理论教学 按照吉林省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岗位培训教学大纲,进行多媒体教学后,使用一些简单常用的模具来演示临床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要点,教师按照教学要求考察学生掌握情况。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乡镇中心小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但目前乡镇中心小学功能发挥的“应然”状况与“实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示范带动功能、教研辐射功能及师资培训功能存在不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理顺学区与中心小学的关系,提高乡镇中心校的主体意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尤其加强校长培训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将乡镇中心小学建成乡镇教研中心。
[关键词]乡镇中心小学;农村教育;教育管理
目前,随着新课程在乡镇学校的开展,作为农村教育改革主力军的乡镇中心小学被赋予许多更重要的功能,而现实中这些功能的发挥是否完全到位呢?围绕这一问题,笔者试图探讨课程改革背景下乡镇中心小学的“应然”功能,并以福建省漳浦县某中心小学为个案进行相关研究,了解目前乡镇中心小学功能发挥的“实然”状况,寻找差距,旨在更好地促进乡镇中心校功能的发挥。
一、新课程背景下乡镇中心小学应当具备的功能
(一)课程改革示范功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乡镇中心小学无论在师资力量、实验研究能力上,还是在课程资源的占有、利用和管理上,都有村级小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中心小学要起示范作用,率先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这不仅可以带动乡镇其他村级小学的课程改革,还可以积累经验,避免简单的重复和走弯路。
(二)教研中心功能
在课改过程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村级小学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组织实施问题。乡镇中心小学拥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而且有比较多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的经验,有比较畅通的教育信息来源,与课程专家有较多的联系,完全能够帮助村级小学解决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因此,乡镇中心小学应组建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帮助农村教师解决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全乡镇小学的教育教学业务和教材研究工作,从而带动全乡镇各村级小学开展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