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干部培训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精选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1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面系统、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既需要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和社会广泛参与,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乡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推进者,是真正的“一线指挥员”,让他们正确认识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根据调查实践,我认为,当前乡村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要走出三大误区,强化四种意识。具体工作中,则要切实把握五条原则,突出六项重点。

——走出三大误区

一是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庄建设,就是拆旧房、盖新房、修别墅、建高楼,搞新村。二是思想上存在消极性。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上面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建设新农村必须有票子,没有钱就建不成。三是工作上存在盲目性。在具体工作上,急功近利,求急图快,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点上突破轻整体推进,存在顾此失彼现象。“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脱离实际,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迟迟打不开局面。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必将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进程。”

——强化四种意识

乡村干部走出在思想和工作上的三大误区后,还应该强化四种意识。首先是强化全面发展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的“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把握关键,重点突破,又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其次是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建设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当前农业、农村薄弱环节很多,全靠上级支持和国家投入也是不切实际的。必须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

再者是强化长期作战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必须克服求急图快的倾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最后是强化真抓实干意识。既要看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看到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的重要性。要按照总体规划,从农民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事情入手,从比较容易的项目入手,从短时间就可见成效的事情入手,从群众收益面最大的事情入手,具体抓、抓具体,做到天天有事做,月月有项目,季季有重点,年年有突破。

——把握五条原则

乡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由于村与村存在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产业技术、交通条件、风俗习惯等差异。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在村镇建设上,要结合实际,做到依山就势,借山用水,顺乎自然,张扬个性,留住特色。在产业发展上,要立足于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引导农民培育新产业,让老百姓富起来。

二是规划先行。建设新农村,规划须先行。规划需要具备“四性”:一是全面性。规划要全面系统,既包括产业发展又包括村庄建设,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软件建设,既包括农村经济建设又包括农村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二是特色性。特别是在村庄建设规划中,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要体现现代生活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间农庄、农村社区;三是前瞻性。要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的战略高度,根据村庄布局、经济条件认真测算投入成本,有效避免先建后拆和重复浪费;四是计划性。既要有五年甚至十年的规划,又要有一年的计划,明确长期干什么,近期干什么。

三是急事先办。新农村建设需要办的事情很多,不可能齐头并进,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事情抓起,做到群众盼什么就先解决什么,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存在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的,就要先在学校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卫生所建设上下功夫;存在生活用煤难问题的,就要先在开发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上下功夫;存在脏乱差问题的,就需要先在村庄整治、环境卫生整治上下功夫。

四是量力而行。无论是经济强村,还是贫困村,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树立样板,做出示范。对于条件差的村,发展不起大产业,可以适当发展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小项目、小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搞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没有实力搞村镇建设,可以讲卫生、搞绿化,让旧村庄有个新气象;没有能力建设高标准的文化娱乐设施,可以搞一些投资小、受欢迎的小型设施,适当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是尊重民意。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要把农民需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新村各项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内容要反映农民要求,过程要让农民充分参与,建设成果要让农民来评判,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

——突出六个重点

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入手?这要结合每个地方的实际来说,但总体上要突出六项重点。首先是抓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对于地下资源丰富的乡村,要立足资源优势做文章,依托优势创造新的优势。一是要挖掘资源潜力。积极稳妥地对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对煤炭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改革开采方 式,强化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发展能力;二是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培植非煤产业。依托煤炭资源开发积累的资金,积极发展地面优势产业,实现地下向地上转移,奠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对于土地资源丰富的乡村,要立足土地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桑蚕、山萸、药材、红薯等种植业,发展猪、鸡、羊、牛等养殖业。对于荒坡荒地多的山区乡村,要大面积发展核桃、花椒、红枣等干果经济林,积极发展牛、羊等养殖业。对于资源贫乏、没有挣钱门路的偏僻乡村,要鼓励引导农民走出家门,到外地打工挣钱。

其次是抓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最直观的反映,也是农民群众人人都可感受到的工作。因此,新农村建设要从环境整治入手破题。对于经济发达的村,要搞好“八通六有七化”: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班车、通信息、通互联网;有幼儿园、有敬老院(或以乡镇办)、有卫生所、有文化大院、有健身活动场、有洗浴美发室;达到住房舒适化、饮水安全化、污水管道化、能源新型化、街道明亮化、环境整洁化、村庄园林化。对于中等村,要重点搞好“四化四改两建”: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改水、改灶、改圈、改厕;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和生态园林化新农村建设。对于经济欠发达村,可以从“两改两化”,也就是改圈、改厕、绿化、净化做起,做到房前屋后栽树,清除煤堆、灰堆、土堆,保持村庄整洁、卫生。

第三是抓农民教育。要以先进实用农业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等阵地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

“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和以“遵纪守法”、“敬老爱幼”等为主题的群众性评比活动;要利用“五一”、“七一”、“九九”、“元宵”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第四是抓实事好事。要继续抓好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大力改善偏远乡村办学条件,让每一名农村孩子都能有学可上、上得好学;要加强村级卫生所建设,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县医院,做到打针输液不出村、小病小痛不出乡(镇)、大病治疗不出县,让农民得了病能够就近得到及时治疗;要做好村村通公路的管理,同时要进一步抓好自然庄与自然庄之间的庄庄通,甚至户户通工程,方便农民出行;要继续实施饮水解困工程,让农民均能用上水质安全、水源稳定的饮用水;要认真抓好农村保障工作,搞好农村低保、医保、社保等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2篇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欧盟豫南乡村干部培训中心首期培训班在我县开班了。值此机会,我代表新野县委、县政府,向莅临新野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参加培训的各地市县的学员们、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新野县是豫西南的门户,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因“三请诸葛”、“决策草庐”、“火烧新野”等典故而驰名中外。全县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耕地98万亩,人口73万,辖9镇5乡。县城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城镇化率30%。新野是全国对外开放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和全省26个城镇化重点县、全省4个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之一。近年来,新野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基地县”、“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全国皮埃蒙特优质肉牛基地县”为目标,通过强力实施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开放带动战略,县域经济形成了棉纺织、蔬菜、畜牧三大支柱产业,保持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28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4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2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0元。版权所有

我县自1992年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以来,通过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建立健全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普遍开展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较好地落实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我县在1995年、1999年、2003年连续三次被命名为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全县14个乡镇全部被市政府命名为全市村民自治模范乡镇。

中国—欧盟乡村干部培训项目的启动,对于提高我国乡村干部的组织管理水平,推动村民自治活动深入开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欧盟乡村干部培训项目在我县设立培训中心,是对我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更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借鉴学习兄弟市县区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我县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县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3篇

乡村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辅导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面系统、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既需要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和社会广泛参与,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乡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推进者,是真正的“一线指挥员”,让他们正确认识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根据调查实践,我认为,当前乡村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要走出三大误区,强化四种意识。具体工作中,则要切实把握五条原则,突出六项重点。

——走出三大误区

一是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庄建设,就是拆旧房、盖新房、修别墅、建高楼,搞新村。二是思想上存在消极性。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上面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建设新农村必须有票子,没有钱就建不成。三是工作上存在盲目性。在具体工作上,急功近利,求急图快,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点上突破轻整体推进,存在顾此失彼现象。“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脱离实际,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迟迟打不开局面。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必将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进程。”

——强化四种意识

乡村干部走出在思想和工作上的三大误区后,还应该强化四种意识。首先是强化全面发展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的“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把握关键,重点突破,又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其次是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建设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当前农业、农村薄弱环节很多,全靠上级支持和国家投入也是不切实际的。必须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

再者是强化长期作战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必须克服求急图快的倾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最后是强化真抓实干意识。既要看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看到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的重要性。要按照总体规划,从农民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事情入手,从比较容易的项目入手,从短时间就可见成效的事情入手,从群众收益面最大的事情入手,具体抓、抓具体,做到天天有事做,月月有项目,季季有重点,年年有突破。

——把握五条原则

乡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由于村与村存在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产业技术、交通条件、风俗习惯等差异。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在村镇建设上,要结合实际,做到依山就势,借山用水,顺乎自然,张扬个性,留住特色。在产业发展上,要立足于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引导农民培育新产业,让老百姓富起来。

二是规划先行。建设新农村,规划须先行。规划需要具备“四性”:一是全面性。规划要全面系统,既包括产业发展又包括村庄建设,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软件建设,既包括农村经济建设又包括农村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二是特色性。特别是在村庄建设规划中,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要体现现代生活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间农庄、农村社区;三是前瞻性。要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的战略高度,根据村庄布局、经济条件认真测算投入成本,有效避免先建后拆和重复浪费;四是计划性。既要有五年甚至十年的规划,又要有一年的计划,明确长期干什么,近期干什么。

三是急事先办。新农村建设需要办的事情很多,不可能齐头并进,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事情抓起,做到群众盼什么就先解决什么,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存在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的,就要先在学校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卫生所建设上下功夫;存在生活用煤难问题的,就要先在开发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上下功夫;存在脏乱差问题的,就需要先在村庄整治、环境卫生整治上下功夫。

四是量力而行。无论是经济强村,还是贫困村,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树立样板,做出示范。对于条件差的村,发展不起大产业,可以适当发展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小项目、小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搞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没有实力搞村镇建设,可以讲卫生、搞绿化,让旧村庄有个新气象;没有能力建设高标准的文化娱乐设施,可以搞一些投资小、受欢迎的小型设施,适当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是尊重民意。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要把农民需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新村各项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内容要反映农民要求,过程要让农民充分参与,建设成果要让农民来评判,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

——突出六个重点

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入手?这要结合每个地方的实际来说,但总体上要突出六项重点。首先是抓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对于地下资源丰富的乡村,要立足资源优势做文章,依托优势创造新的优势。一是要挖掘资源潜力。积极稳妥地对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对煤炭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改革开采方式,强化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发展能力;二是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培植非煤产业。依托煤炭资源开发积累的资金,积极发展地面优势产业,实现地下向地上转移,奠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对于土地资源丰富的乡村,要立足土地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桑蚕、山萸、药材、红薯等种植业,发展猪、鸡、羊、牛等养殖业。对于荒坡荒地多的山区乡村,要大面积发展核桃、花椒、红枣等干果经济林,积极发展牛、羊等养殖业。对于资源贫乏、没有挣钱门路的偏僻乡村,要鼓励引导农民走出家门,到外地打工挣钱。

其次是抓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最直观的反映,也是农民群众人人都可感受到的工作。因此,新农村建设要从环境整治入手破题。对于经济发达的村,要搞好“八通六有七化”: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班车、通信息、通互联网;有幼儿园、有敬老院(或以乡镇办)、有卫生所、有文化大院、有健身活动场、有洗浴美发室;达到住房舒适化、饮水安全化、污水管道化、能源新型化、街道明亮化、环境整洁化、村庄园林化。对于中等村,要重点搞好“四化四改两建”: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改水、改灶、改圈、改厕;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和生态园林化新农村建设。对于经济欠发达村,可以从“两改两化”,也就是改圈、改厕、绿化、净化做起,做到房前屋后栽树,清除煤堆、灰堆、土堆,保持村庄整洁、卫生。

第三是抓农民教育。要以先进实用农业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等阵地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和以“遵纪守法”、“敬老爱幼”等为主题的群众性评比活动;要利用“五一”、“七一”、“九九”、“元宵”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第四是抓实事好事。要继续抓好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大力改善偏远乡村办学条件,让每一名农村孩子都能有学可上、上得好学;要加强村级卫生所建设,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县医院,做到打针输液不出村、小病小痛不出乡(镇)、大病治疗不出县,让农民得了病能够就近得到及时治疗;要做好村村通公路的管理,同时要进一步抓好自然庄与自然庄之间的庄庄通,甚至户户通工程,方便农民出行;要继续实施饮水解困工程,让农民均能用上水质安全、水源稳定的饮用水;要认真抓好农村保障工作,搞好农村低保、医保、社保等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4篇

乡村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训讲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面系统、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既需要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和社会广泛参与,更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乡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推进者,是真正的“一线指挥员”,让他们正确认识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根据调查实践,我认为,当前乡村干部在思想认识上要走出三大误区,强化四种意识。具体工作中,则要切实把握五条原则,突出六项重点。

——走出三大误区

一是认识上存在片面性。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庄建设,就是拆旧房、盖新房、修别墅、建高楼,搞新村。二是思想上存在消极性。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和政府的事,上面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建设新农村必须有票子,没有钱就建不成。三是工作上存在盲目性。在具体工作上,急功近利,求急图快,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重点上突破轻整体推进,存在顾此失彼现象。“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脱离实际,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迟迟打不开局面。这些问题如不及时纠正,必将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进程。”

——强化四种意识

乡村干部走出在思想和工作上的三大误区后,还应该强化四种意识。首先是强化全面发展意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的“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把握关键,重点突破,又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

其次是强化农民主体意识。建设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当前农业、农村薄弱环节很多,全靠上级支持和国家投入也是不切实际的。必须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

再者是强化长期作战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必须克服求急图快的倾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最后是强化真抓实干意识。既要看到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又要看到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的重要性。要按照总体规划,从农民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事情入手,从比较容易的项目入手,从短时间就可见成效的事情入手,从群众收益面最大的事情入手,具体抓、抓具体,做到天天有事做,月月有项目,季季有重点,年年有突破。

——把握五条原则

乡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因地制宜。由于村与村存在自然环境、经济实力、产业技术、交通条件、风俗习惯等差异。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在村镇建设上,要结合实际,做到依山就势,借山用水,顺乎自然,张扬个性,留住特色。在产业发展上,要立足于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引导农民培育新产业,让老百姓富起来。

二是规划先行。建设新农村,规划须先行。规划需要具备“四性”:一是全面性。规划要全面系统,既包括产业发展又包括村庄建设,既包括硬件建设又包括软件建设,既包括农村经济建设又包括农村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二是特色性。特别是在村庄建设规划中,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要体现现代生活方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间农庄、农村社区;三是前瞻性。要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的战略高度,根据村庄布局、经济条件认真测算投入成本,有效避免先建后拆和重复浪费;四是计划性。既要有五年甚至十年的规划,又要有一年的计划,明确长期干什么,近期干什么。

三是急事先办。新农村建设需要办的事情很多,不可能齐头并进,要从群众要求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事情抓起,做到群众盼什么就先解决什么,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存在上学难、行路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的,就要先在学校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卫生所建设上下功夫;存在生活用煤难问题的,就要先在开发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能源上下功夫;存在脏乱差问题的,就需要先在村庄整治、环境卫生整治上下功夫。

四是量力而行。无论是经济强村,还是贫困村,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要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树立样板,做出示范。对于条件差的村,发展不起大产业,可以适当发展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小项目、小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搞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没有实力搞村镇建设,可以讲卫生、搞绿化,让旧村庄有个新气象;没有能力建设高标准的文化娱乐设施,可以搞一些投资小、受欢迎的小型设施,适当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五是尊重民意。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要把农民需求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新村各项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内容要反映农民要求,过程要让农民充分参与,建设成果要让农民来评判,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

——突出六个重点

新农村建设工作千头万绪,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入手?这要结合每个地方的实际来说,但总体上要突出六项重点。首先是抓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对于地下资源丰富的乡村,要立足资源优势做文章,依托优势创造新的优势。一是要挖掘资源潜力。积极稳妥地对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对煤炭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改革开采方式,强化安全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发展能力;二是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煤炭等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培植非煤产业。依托煤炭资源开发积累的资金,积极发展地面优势产业,实现地下向地上转移,奠定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对于土地资源丰富的乡村,要立足土地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桑蚕、山萸、药材、红薯等种植业,发展猪、鸡、羊、牛等养殖业。对于荒坡荒地多的山区乡村,要大面积发展核桃、花椒、红枣等干果经济林,积极发展牛、羊等养殖业。对于资源贫乏、没有挣钱门路的偏僻乡村,要鼓励引导农民走出家门,到外地打工挣钱。

其次是抓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最直观的反映,也是农民群众人人都可感受到的工作。因此,新农村建设要从环境整治入手破题。对于经济发达的村,要搞好“八通六有七化”: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班车、通信息、通互联网;有幼儿园、有敬老院(或以乡镇办)、有卫生所、有文化大院、有健身活动场、有洗浴美发室;达到住房舒适化、饮水安全化、污水管道化、能源新型化、街道明亮化、环境整洁化、村庄园林化。对于中等村,要重点搞好“四化四改两建”: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改水、改灶、改圈、改厕;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和生态园林化新农村建设。对于经济欠发达村,可以从“两改两化”,也就是改圈、改厕、绿化、净化做起,做到房前屋后栽树,清除煤堆、灰堆、土堆,保持村庄整洁、卫生。

第三是抓农民教育。要以先进实用农业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民夜校等阵地作用,积极引导农民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和以“遵纪守法”、“敬老爱幼”等为主题的群众性评比活动;要利用“五一”、“七一”、“九九”、“元宵”等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第四是抓实事好事。要继续抓好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要大力改善偏远乡村办学条件,让每一名农村孩子都能有学可上、上得好学;要加强村级卫生所建设,建好乡(镇)中心卫生院、县医院,做到打针输液不出村、小病小痛不出乡(镇)、大病治疗不出县,让农民得了病能够就近得到及时治疗;要做好村村通公路的管理,同时要进一步抓好自然庄与自然庄之间的庄庄通,甚至户户通工程,方便农民出行;要继续实施饮水解困工程,让农民均能用上水质安全、水源稳定的饮用水;要认真抓好农村保障工作,搞好农村低保、医保、社保等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5篇

一、行动主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二、行动目的

乡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防御地质灾害的主体,提高防治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引发地灾害,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实现人与自然地质的和谐。

三、时间安排

从**年2月22日开始到**年3月20日结束。

(一)**年2月25日乡上召开“牌坊乡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动员大会,有关乡上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分管学校的江委员、学校校长、乡建设所的同志、国土所的同志和各村主任参加统一部署培训和相关工作发了相关防治的宣传资料。

(二)基层宣讲培训时间

**年2月25日至3月29日,请市、县级宣讲团的同志来我乡进行宣讲,农村广大干群和中小学师生为培训对象,完成实施方案规定的基层培训任务。

(三)总结

**年3月19日前完成培训行动工作总结。

四、主要内容

(一)山区农村房屋选址,建设中防洪地质灾害。

(二)处在地质灾害协助之下的村民进行地质灾害简易监测,应急让等科普知识。

五、培训对象

(一)将我乡地质灾害易发的两个村,纳入当次培训计划(见附件)重点。每个村至少培训到30%以上的群众,干部要达100%,监测员和中小学生达100%。

(二)具体对象:乡上的全体干部,乡国土所的干部,建设所的干部,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人员,村、组干部、骨干群众和中小师生。

六、培训方式

各村、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授课时适当增加切合当地村的实际情况,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实行基本常识与各村实际情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实地讲解相结合宣传培训与散发资料相结合,讲解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培训,宣讲团成立由市、县、乡的人员组成小组,培训任务按村逐个实施。

七、组织领导机构

(一)乡由分管组织的副书记,分管国土建设的副乡长,和分管教育的副乡长,协助分管国土建设的副科级干部、国土所、建设所、乡中心校长联合成立,牌坊乡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牌坊乡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的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国土所,负责全乡培训行动和其它工作中的日常联络,协调、检查和指导工作。

(二)结合各村实际,保证培训质量。

市、县、乡组成的培训小组到达各村、各村要热情接待,了解本村的地质情况,组织好本村的干部群众到达指定的地方认真听讲。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6篇

为认真落实《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至2020》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做好“十三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形成一支本土化的乡村学校骨干队伍,“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各市、县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胜期,是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让乡村所有适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是我省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体现,而优质均衡的师资队伍最为关键。因此,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必须符合江苏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必须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

在全省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是我省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我省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切实举措。通过培育站的形式,计划每年为全省乡村学校培育2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和4000名县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事关我省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和乡村教育发展全局,各地要从全省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保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 规范程序,优化方法,建立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良好运行机制

建设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机构认真研究,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探寻优化建设的路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1. 关于导师组的建立。每一个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由主持人和2名成员组成导师组。其中,市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教研员和高校(或省级教科研机构)专家组成;县级培育站导师组原则上由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大市学科带头人和县级学科教研员组成。鼓励跨地区共享教育资源。导师的遴选实行自主申报,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市级教师发展学院)推荐,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上级管理部门同意。所选导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心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在时间和精力上能保证培育站工作需要。导师原则上从本地区教师中选拔。

2. 关于学员的选拔。所有学员均从乡村教师中推荐选拔。(根据《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乡村教师包括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涉农街道和村庄学校的教师。)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原则上应是县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25名学员;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原则上应是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每个培育站30名学员。学员的遴选程序为自我申报、学校推荐、导师组同意、同级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备案。

3. 关于培育形式。各培育站要根据学员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确立年度培育主题,采取集中研修、岗位研修、跟岗学习、网络研修等多种形式,组织学员开展研修活动,促进学员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

4. 关于考核制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每期周期一年,通过一年的学习,培育站学员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发挥骨干作用,展示学习成果。导师组对学员进行中期考核制,对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学员实行淘汰制。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终期考核,省教师培训中心对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终期抽样考核。各市县出台相应保障措施,要将终期考核优秀的学员列入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县级骨干教师评选优先考虑人选。

三、 省市合作,分项管理,全面提高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水平

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由省教师培训中心统筹管理,以省市县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省市合作、以市为主,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省市县合作、以县为主。

1. 确定设站需求。全省每年设立市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80个、县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约133个。省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全省情况和各市乡村教师规模,确定各地培育站建站具体数量。各市、县根据本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专业发展需要,确定培育站的性质(如学段、学科等,但不含校长类)。通过招标方式,遴选导师组,确定报审的对象。鼓励各市、县自筹经费增设培育站。

2. 上级部门评审。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申报评审工作,省教师培训中心对全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抽样评审。对方案着重进行现实性、科学性、可行性评审,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分三种情况,即通过评审、修改重审、不予通过。对没有通过评审的,取消当年该培育站设立计划。

3. 明确工作任务。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工作由主持人自主安排。其工作既要定位高远,又应务求实际和实效;其目标任务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培育站学员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建站宗旨和要求,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切实完成研修内容。

四、 加强管理,保障经费,全面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力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业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管理,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培育站开展工作,全面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的力度。

1. 加强过程管理。在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运行过程中,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要加强过程管理。省教师培训中心要深入调研,组织专家团队对各地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业务指导,通过专题培训会、座谈会、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大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管理机构要有专人负责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定期组织本区域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开展业务交流,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7篇

乡村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担负着组织、领导、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乡村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干部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切实加强乡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而且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基层干部的辛勤努力下,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与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工作发展态势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治建设、村级政权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意识不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村容村貌改善不快和村民民主意识不强等问题,这极大地削弱了基层组织的整体战斗力,直接影响了基层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而乡村干部作为基层一线的引领者,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对基层干部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基层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乡村干部教育培训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干部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目标要求及客观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形式、培训途径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都表现出了与现实情况不太适应的一面。因此,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便成为亟须研究和解决的学题。切实加强乡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战斗力,而且是提高乡村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

一是制定培训规划。在县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制定部门和乡村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科学编制和调整。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平台,大力进行宣传,营造了良好的人人重视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氛围,促进了广大干部特别是乡村领导干部对培训工作的思维转型,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开视野、提供动力。截止目前,全县通过《新__》、__电视台、《__先锋网》、《__先锋网》等网络媒体报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面的信息达50条。

一是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培训。采取“走出去”培训,选派乡村主要领导参加上级各类培训班,不断更新干部观念,拓宽干部视野。今年以来,共选派16名正科级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区、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或到区、市机关单位进行跟班学习、挂职锻炼。二是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结合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把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各种形式和多种途径,强化知识储备,强化实践锻炼,强化能力培养。县委组织部今年选派一批科级领导干部和年轻后备干部到县直有关单位挂职锻炼或者外出学习培训,通过挂职锻炼和外出交流学习,广开眼界,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全县举办各种培训班123期,培训人数达4260人。三是乡村一般干部培训。在充分保障培训经费的基础上,由组织人社部门牵头,农业、林业等业务部门具体实施,按照业务对口、分类施教的原则,对乡村一般干部进行定期强制轮训。在传统党校、农广校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育,丰富培训内容。变原来单纯的业务培训为政策理论、实践技能和电脑基本技能等复合内容的教育培训并将干部参加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等指标纳入职工年度考评和绩效工作考核,从制度上约束干部学习,以制度促进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15年共开展乡村干部培训156次,培训乡村干部达4216人次。

一是注重培训内容的时效性。随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要对培训内容不断地进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课程。要根据干部的特点和素质状况,确定不同培训目标和内容,及时把广大干部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最渴望掌握的理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培训课程。三是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在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国情和形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进行本职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培训。(四)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

一是强化经费保障。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几年来,财政预算干部教育专项培训资金100多万元,确保我县干部全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整合部门培训资金投入干部教育培训达400多万元。二是强化阵地保障。积极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党校硬件和软件建设,通过区、市评估验收。着力把县委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阵地,筑牢县级培训阵地;加强乡村党校建设,构筑乡级培训阵地;加强村级党员电教室的建设,构筑村级培训阵地。同时,结合产业基地、屯级党支部、农家课堂等对村组干部进行培训,构建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大格局。三是强化师资保障。把县四班领导、单位主要领导、专业技术人员等35人纳入干部教育师资库建设,并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有培训任务的部门和各乡村也建立了相应的师资库,把土专家、产业带头人40人纳入师资库建设,建立了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强化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升综合素质,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媒体运用以及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对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我们看到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薄弱环节:如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优质培训资源和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干部培训机会偏少,培训方法单一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做好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思想重视、思路清晰、措施落实、保障有力,不断提高教育培训水平。

(一)合理确定内容,“精”为标。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和地域性的特色产业精选培训内容;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年龄和文化结构的党员干部需求精选培训内容;要因时制宜,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紧扣党委政府阶段性的中心工作精选培训内容,分清层次分清类别。归结起来,就是最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最有用就学什么,最缺少什么就补什么。同时,根据工作实践中最容易遇到的专业性知识和业务性知识难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业务知识的有机结合。

(二)改革教学方式,“趣”为要。要把乡村干部作为中心,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可以尝试在办班前让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让学员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参加培训;可以尝试增加培训中研讨的时间,通过学员与教师点对点、点对面的交流和辨析,使他们在互动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可以尝试让学员更多地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感悟,在鲜活的事例和亲手操作中增长见识,增强技能;可以尝试更多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员,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加学习的选择空间。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乡镇干部;成长策略

“新乡镇干部”是指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等方式进入乡镇工作的而此前未曾从事乡镇工作的干部。在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加强“新乡镇干部” 队伍建设,促进“新乡镇干部”成长,对维护农村稳定和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将从乡镇管理实际出发,谈谈优化“新乡镇干部”成长的若干策略。

一、目标引领

“新乡镇干部”的成长应有一个从时代特征、工作实际出发的整体目标指引。这个目标应该成为“新乡镇干部”成长的指航标,其将支配着“新乡镇干部”成长的全过程。这些目标中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1.三年实践,站稳岗位。经过三年左右的培养和自我实践,使新进入乡镇工作的“新乡镇干部”能适应新岗位,站稳新岗位。其具体主要表现在“三知三能”上。所谓“三知”指的是知晓新农村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知晓当地及所联系村居的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知晓所从事线上工作的业务知识。“三能”指的是能熟练掌握发展党员、农民建房报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村级运行等工作程序,对农村有感情,要熟悉村级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认识大多数在家群众,做到主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能按时完成所从事线上的工作任务,积极主动承担其他工作任务;能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尊敬老同志,与机关同志相处融洽。

2.五年锻炼,站好岗位。经过五年左右的培养和自我锻炼,使大部分的“新乡镇干部”成为乡镇工作的骨干力量,站好自己的岗位。主要表现在“两具备两独立”上。“两具备”指的是具备严于律己、乐于奉献、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素养,得到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肯定;具备大干、实干、巧干的办事能力,能圆满地完成相关工作。“两独立”指的是独立驻好比较复杂的村:面对较复杂的村,协调村两委关系有能力,帮助村两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方法,处理一些较复杂的农村纠纷有手段,较好地维护村级稳定;独立完成线办业务:对从事的线办业务比较精通,工作开展中能独当一面,处理线上比较复杂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对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比较明显。

3.十年提升,站优岗位。经过十年左右的培养和自我提升,使“新乡镇干部” 站优岗位,并使一部分的“新乡镇干部”成为乡镇的领导或后备力量。主要表现在 “三有”上。“三有”指的是:有原则,具有较强的党性,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大局观念和组织观念比较强,能够站在全局高度思考问题、开展工作;有能力,能妥善处理好与上下级的关系、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与干部群众的关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有经验,具有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考虑问题比较周全,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强,特别在处理农村急难险重问题上,有点子、有办法,工作方式方法得当。

二、培训引导

乡镇应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对“新乡镇干部”的培训引导,促使新乡镇干部由实践型向实践与理论复合型转变,使新任乡镇干部思想大坚定、能力大提升。

1.创新培训内容。根据新乡镇干部的特点,乡镇应创新培训内容。除了常规的政治理论素养、品德素养、理想信念、法律法规、党性党纪、驻村工作、新农村建设、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外,还应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系列讲座和培训,努力提高乡镇干部在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念方面的知识水平。特别是要着重抓好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村工作和农业实用知识、实用技能和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知识的培训,使广大乡镇干部掌握新时期“三农”工作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改进培训方式。在培训方式上,乡镇应注重实效和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重点抓好短期培训教育。可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会、专题辅导班等办法,经常邀请有关专家,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可采取集中讲课、案例研讨、拓展训练等形式突出农村工作方法、涉农基本法律法规和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基础工作应用理论等。可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讲坛、青年干部论坛和驻村干部论坛等专题性的论坛。围绕发展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演讲、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一个个方便交流、沟通和实践的平台。可挑选一批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年轻干部进行提升培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到先进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同时,也可采取上挂下派的办法,选送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乡镇干部到省级部门或市级重点工程指挥部挂职锻炼,来提高他们的领导艺术水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开展帮带结对和同伴互助培训等方式,使新乡镇干部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

3.加强培训考核。要建立新乡镇干部培训考核体系,考核应侧重于考核新乡镇干部的“一动态三能力”。一动态指的是思想动态。主要看是否安心于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是否把基层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从零开始,用行动塑造自己的形象,用工作实绩证明自己的能力。“三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提升执行政策的能力,乡镇年轻干部必须熟知、熟记党在农村基层的政策法规,把握好政策界限,并善于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做到宣传不跑调、执行不走样,确保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二是提升办事服务的能力。乡镇干部是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接触的,所做的也都是群众直接能感受到的,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切事情,都需要动脑筋去想,下功夫去做。三是提升化解矛盾的能力。要求年轻干部要善于发现问题,将各种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善于做调解和教育工作,做到领会上情、掌握下情、借鉴外情、联系实情;要善于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不断提高应变处理的能力。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9篇

一、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的急诊急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传染病防治、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技术水平,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项目管理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农村卫生人才、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重要举措。省卫生厅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督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科教处),相关市、县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项目实施。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科教工作的领导要具体抓。

(二)统筹规划,整体安排

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纳入《**省卫生发展“**”规划》、《**省“**”卫生人才规划》和《**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年)》,做到“五个结合”,即: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与促进全省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相结合;②与提高农村卫生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相结合;③与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相结合;④与村卫生站(室)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相结合;⑤与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相结合,统筹安排,逐层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三)明确职责,精心组织

省卫生厅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总体实施和全省监督评估,具体负责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各有关地市卫生局负责本市的组织和督导,具体负责组织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与县(区)卫生局共同安排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临床进修学习;县卫生局负责组织一般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临床进修学习和乡村医生的培训。

(四)加强督查,确保质量

省卫生厅将制定监督评估方案,具体监督指导培训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在培训过程中,要切实注重实效,确保培训质量,严禁弄虚作假。必须保存受训人员和师资名单、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考试成绩、进修安排等有关原始资料。每期培训班结束后一周内应将实际受训人员名单、课程安排、考试考核成绩等报省卫生厅备案。省将组织专家督导组对各地的培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三、项目内容

(一)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内儿科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由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韶关、惠州、肇庆3市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阳江、湛江市、茂名3市及江门恩平市由**医学院负责。临床进修学习由市和县卫生局组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一般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县(区)级医院进修学习1个月。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15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各培训1名外科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临床进修学习由市卫生局组织,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和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妇产科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妇产科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由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韶关、惠州、肇庆3市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阳江、湛江市、茂名3市及江门恩平市由**医学院负责。临床进修学习由市和县卫生局组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一般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县(区)级医院进修学习1个月。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预防医学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预防医学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免疫规划基本知识和技能等相关内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由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韶关、惠州、肇庆3市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阳江、湛江市、茂名3市及江门恩平市由**医学院负责。实践进修学习由市和县卫生局组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地市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修1个月,一般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县(区)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修学习1个月。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15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各培训1名护理人员。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护理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与初步处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医学和护理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并能进行健康教育。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临床护理进修学习由市卫生局组织,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

6.乡村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共培训19718名乡村医生。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急诊急救的基本知识,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该项培训由县级卫生局组织,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培训时间共10天,每周培训2天,5周完成。补助标准:40元/天/人。

(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

培训全省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131名和卫生监督所所长120名。通过学习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现代管理理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危机管理和卫生文化建设等知识,提高各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该项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培训时间7天,补助标准:1500元/人。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

为11个经济欠发达市及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分期分批各培训1名院长。通过学习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全科医学概论和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等知识,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该项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培训时间7天,补助标准:1500元/人。

四、总体要求

(一)培训要求

1.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时间,统一培训地点,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

2.委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具体负责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培训。委托**医学院、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和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理论培训。相关市、县(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临床进修学习。相关县(区)卫生局负责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教学点设在乡(镇)卫生院。

3.完成时间:2007年9月启动该项培训工作,2008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全部培训任务。2009年第一季度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和绩效评价。

(二)制定计划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2个地市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实施方案制定本市临床进修计划、组织落实乡村医生培训计划,12市临床进修计划于2007年10月底前报省卫生厅。12市及其县(区)卫生局要指定专人负责本项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经费管理

本项目培训经费由省卫生厅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专款统一支付。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省财政管理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达的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发现有不符合规定使用项目经费的,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并在下一年度经费安排时予以相应扣除。

乡村干部培训范文第10篇

一、领导重视

乡党政领导一班人以为大学生村干部是党和国家为农村工作增添的重要气力,始终把大学生村干部治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结合本乡实际,明确主管党务的副书记负责大学生村干部治理工作,由组织委员具体抓好大学生村干部的日常治理工作。乡党政班子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学生村干部治理工作,乡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关于大学生村干部治理、教育培养情况的汇报,及时提出新要求,并就大学生村干部的待遇进行督导落实。在新一届农村两委换届后,乡党委及时在全乡农村干部大会上,重新明确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各项政策,要求农村两委干部要支持大学生村干部的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知识上风,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强化治理

在乡党委的要求和指导下,各村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干部深进开展进户走访调研活动,力所能及的多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参与民事纠纷调解,帮助代办各项事务等,树立大学生村干部的良好形象。乡党委组织科坚持不定期的走访,听取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情况,及时发现题目,解决题目,有针对性的加强督促检查。村党支部书记对大学生村干部到岗考勤认真负责,对工作日志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监视检查,发现不良表象坚持原则进行批评教育,对乡内各部分借调要求能够婉转拒尽,保证了大学生村干部正常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对“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动态、所分配每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表现、工作实绩、服务态度和工作改进等方面情况,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还坚持定期与乡组织科进行沟通,精益求精治理方式。

三、帮带培养

由于大学生村干部刚步进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农村工作经验。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早日进进工作状态、进进角色,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对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干部的帮带要求,我乡安排一名包村的乡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为大学生村干部的具体结对帮带培养人,明确了帮带责任,并结合大学生村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确定不同时期的方向和目标。在结对帮扶培养过程中,乡包村干部坚持在每月下村督导工作的同时,主动与村帮带干部配合,教育引导他们谦虚地向农村干部学习,向广大村民学习,并向大学生村干部先容当前形势和全乡中心工作,灌输建设科学发展示范乡的工作思路,帮助他们把握农村工作的方向,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极大地进步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使他们不仅在村干的稳,而且受到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