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语文论文

现代语文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语文转轨管理论文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语文学习对素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避免语文学习继承和创新过程中的盲目性,并将传统的成功做法与现论相结合去适应社会发展,语文“转轨”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强调文道统一。这种思想使得传统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浓重的教育氛围,无论是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还是卷帙浩繁的学术典著,都记录着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斗争历史,表现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其中蕴蓄的民族哲学观、历史观、人生观、伦理观、文化观和朴素辩证的思维方式,正是通过语文教学的一点一滴,逐步渗透到学生心中,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的,这种文道合一的思想如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但在现实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状:有部分人追求近期效果摒弃传统教学的精华,不讲涵咏、品味,而是靠喋喋不休的先入之见去诱导学生作机械的被动的理解、模仿,一篇课文下来,学生只记得几个句式、修辞格,几项文学常识,整个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文化氛围和艺术韵味。不但有违“为学之道,必本于思”的教学规律,而且与今天培养积极思维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是相悖离的。传统语文教学思想,有许多合理部分,最有价值的是“启发性”原则。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品味、领悟、熟记。老师“待其人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从而把握一篇文质兼美文章的真正意蕴和表现手法。

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集中识字、强化阅读、整体感悟、注重体验、强调隅反、因文悟道、词意并重、训练偶对等都是宝贵的经验。即在基础阶段重视学生对经典语言材料的积累,利用儿童记忆力好理解力较差的特点,让学生大量阅读、熟记课文,再反过来咀嚼、消化和吸收。提高阶段重视对语文材料的自悟、熟读、精思、博览、多习作。这一教学思想与“死记硬背”有本质不同,它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遗忘规律,又有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的培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应当发扬这一传统,课堂上少一些无的放矢、舍本求未的说教,多一些阅读、熟记,让学生在认真读书上下功夫。

传统语文教学还十分重视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研究,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如《学记》中提出的问答法、讲解法、练习类比法等,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古人论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现今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满堂灌”的布道传经是时代所需,但变“受之于鱼”为“授之于渔”的精讲是不能忽视的。今天谈的“学法”问题,其立足点大多在教而不在学,有的谈到学也是为了教或为教服务。而古人研究的“美读、遵路、入境、悟文、勤笔的学法至今仍在生辉。

语文教学既有继承性,又有时代性、通用性和个性特征。传统教育是应试教育,压抑创造性,抹掉了个性;传统教学是封闭式教学,模式单一,多是灌输与聆听,磨灭了学生的自觉性、主体性。因此在借鉴传统教育宝贵经验,吸取精华,结合时代需要加以改造和发展的同时,迅速向素质型教育转轨,即要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现代语文意识,积极开放,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外回归课内,注意教学模式的变通性和过程性,以学生为主体,“知行合一”。既训练个体,又提高整体;既有教学指标,又有自学创造。要站在传统与现代新旧契合点上去审视语文教学的走向,既不要视古人语感教学为至宗至本,一味强调模糊感知,混沌体验,也不要照搬现代语言学或西方语言学理论,刻意模式的制定和操作。完全可以在古今、中外结合的基础上继承发展并加以构建。

全文阅读

现代汉语语法探究论文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全文阅读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论文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全文阅读

语文课现代教育论文

一、突破重点,化枯燥为神奇

语文课镜头一:佳段欣赏。让学生随机抽取佳作学生照片,点击照片显示佳作片段;语文课镜头二:图文并茂。学生读作文,拉动相应图片到“屏幕”放大展示;镜头三:微视频播放。播放一学生现场跳绳录像,学生对照细节描写要点对该作文进行修改。阐述:以上课堂镜头中采集的图片、微视频都是教师通过普通手机进行拍摄,通过Camtasia-studio等软件编辑加工而成的,微视频可以对所拍摄活动的过程进行“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阶段划分,或对画面实现快进、慢放、特写和暂停等操作。随机点击、细节再现等功能使学生能很快地在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注意细节的描写,从而迅速掌握重点,这与学生作文枯燥的展示与教师的生硬点评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校园网络的全覆盖,学生用手机就可以实现视频的拍摄和上传,实现场景的真实再现。这样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充分运用,而在语文课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用Camtasia-studio等软件,利用手机,通过制作“微课”的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针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反复的学习,甚至可以通过上传“校讯通”等学习平台进行课后巩固和提升,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

二、检测延伸,变被动为主动

语文课教师通过“翻版”,以回顾的形式再现细节描写需要的几个方面,让学生对照,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现场修改,通过前后文本拍摄照片的方式进行对比展示交流,对修改后的作品以图片的形式上传班级“QQ群”或微信平台,学生通过评论或跟帖的方式对别人的作文进行简单的评价。阐述:现在的学生对电脑接触较多,特别是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设,对诸如对文本进行简单编辑、下载、上传等基本的方法掌握得游刃有余。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体验到知识自主提升带给他们的快乐,学生变得更乐于学习,更乐于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共享,在家长或老师前进行展示,变学习的被动为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教学软件带有学生自我检测功能,例如Camtasia-studio;特别是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涌现了诸如“四叶草”“淘宝同学”等学习平台,可以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现场或课后的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反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实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思路,进行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的高效。

三、结语

以上虽是个案,所截取的也是语文课上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镜头,但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已无处不在,为语文教学展示独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也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上下足了功夫。在很多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也成为一种常态。“可汗学院”的出现,谢家湾小学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创建了崭新的“谢家湾小学模式”,相信不久,教育战线上将出现更多的“谢家湾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也一定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作者:支小波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马塘镇潮桥小学

全文阅读

语文现代化教学论文

相对于传统语文教育的“开放性语文教学”,以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它扩展了语文教学的外延,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是21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最佳选择。因此,实施开放性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立足整体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各科教学必须受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即在学科教育目标上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必须从教“语”教“文”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从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特点出发,以教育方针为依据,以21世纪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包括理想、道德、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教材外的语文知识等)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加以考虑,立足于整体设计,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⑤要倡导家庭文化活动,鼓励家庭文化建设,用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风和家庭教育熏陶孩子,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文阅读

现代性语境下现代文学论文

一、传统思维方式对文学现代性的误读

现代社会中,文学的现代性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在复杂的矛盾过程中生成,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这两种异质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相遇时便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碰撞,两者充满了悖谬、矛盾,但也有契合之处。不过,许多研究者对这一过程的矛盾性、复杂性缺乏深刻的理解,他们依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理解阐释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近现代文学转型时期,现代文学的先驱者曾大量地介绍西方文化思潮、引入文学作品,包括鲁迅在内的许多作家都有意识地接近西方现代文学传统,吸收、改造了西方文学的模式和手法进行文学创作。外国文学传统对于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作家起到了参考系的作用,许多批评者据此认为:现代文学自生成起便奉西方理论为圭臬,因而西方文学传统及价值体系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追求的惟一目标,中国文学传统在其强劲冲击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断裂,这一时期现代文学的民族性也随之彻底消解。持这种看法的不在少数,他们把现代性和民族性截然对立起来,认定民族性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它同西方的现代性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方式使他们产生了这样的认识。但是,我们能否对民族性、现代性做出如此简单的界定、区分?显然是不能。例如:能否因为五四文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无情批判就认定它是中国文学传统的一次彻底断裂呢?笔者认为不能,原因有两个:

1.就新文学构建的目的来看

其作品大都包涵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焦虑以及希望民族获得新生的愿望,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正是儒家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心里长期积淀的产物,无论是鲁迅的社会启蒙、郭沫若的民族再生理想、闻一多的爱国热望以及茅盾的社会剖析都以关注社会现实、力求挽救国家危亡为前提,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正是中国文学传统忧国忧民情怀在现代社会的主观抒发。现代文学的先驱者们把批判锋芒指向传统,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构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一切,而是要汲取西方文学中的养分,重构富有活力的民族新文学,这一过程是在对传统的反思、批判中实现的。在今天看来,无论是“甲寅派”,还是“学衡派”,它们的确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但这些思想还是为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足以借鉴的资源,即使是曾鼓吹“全盘西化”的胡适也不断地修订自己的主张。没有批判就不会有对民族传统更好的继承,没有汲取,现代文学也就不可能发展,这一点文学先驱者鲁迅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信仰。鲁迅在早期的《文化偏执论》中就提出“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文化构想,中期在《看镜有感》中号召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必须有一种能够“自由驱使,绝不介怀”外来的“汉唐气魄”,后来鲁迅又提出建立既要有现代的形与色又要不失民族灵魂气质的现代中国文化,而30年代王新命等人提出“存其所当存,去所当去”“吸收其所当吸收”的对待中外文化传统的原则与鲁迅在后来提出的“拿来主义”相类似。总之,现代文学先驱者们用西方文学思想作为参考系并将其传统“中国化”,来剔除文化传统中落后的旧质,重建民族新文学,这是对文学传统进行审视、整合、重构的过程,文学的民族根性并没有在反思、批判中消失,而是在此过程中寻求新生。

2.就文学的表现载体来说

许多人认为新文学采用 文学研究白话文进行创造,这是中国汉字在外来文学的冲击下的痛苦嬗变过程。这个过程中的痛苦应该是有的,但我们还应注意这里还存在着文学自身变革的问题。早在维新时期,谭嗣同、梁启超就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观点,黄遵宪则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主张,可见白话文并非新文化先驱的首创,它体现了先驱者对前人变革文化传统的总结。另外,变革后的汉字更多的是形体的简化,汉字内在的象形性思维、线条性风格依然没变,用母体文字进行言说,本身就是文学民族性的最好体现。现代文学受到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较明显地体现在“形”与“色”的外在形式上,代表“灵魂气质”的民族根性并没有丧失。现代文学是在传统文化同西方现代文明的冲突、碰撞,融合中生成、发展起来的。研究者们更多地看到冲突、矛盾,不注重期间的融合,这显然是二元对立思想限制下的产物,不仅禁锢了研究者的思维,也限制着对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探讨。文学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它是不可能完全遵照某种单一的理论范式进行的,因此用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现代性是行不通的。何况,文化间的对立、冲突本来就是现代性的一大特点,没有对抗与冲突也就没有现代性。研究者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只能是触及文学的表层理论,无法探求文学现代性的本真面目。

二、新型动态思维方式对文学“现代性”的理解与重构

静态化二元对立研究所带来的种种局限仍制约着现代文学的研究,笔者认为,现代语境下,有必要重构文学现代性的认知途径与价值评判原则。这里,钱中文先生所提的“包含了必要的非此即彼,具有价值判断的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值得借鉴,它既有对二元绝对化对立的超越,又包含对文学传统矛盾、交锋、交往的理解。在这种动态、综合、创新的思维中,我们要重新对现代文学进行反思。在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构建中,纵向上要用整体的动态的观念把握现代文学的全局。建国以来,多数高校采用王瑶机、唐弢先生所编写的文学史,单一的文学史选材与宣讲,现代文学已被人为地压缩在1919-1949年这一时间段;在生活决定论的影响下,政治标准已成为研究现代文学的参考点与出发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作品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常态,对政治思想性的研究超过审美研究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主流。将中国现代文学封闭在三十年里,“上不衔接世纪初社会转型的文化特征,下不联系当代文学的流变”,人为地斩断现代文学与历史的联系,对复杂的文学现象进行简单的历史化的规范及排除了主体性所进行的政治思想分析。现代语境下,以往的文学观念局限性越来越明显。重建整体的动态的现代文学史观十分必要,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提出的“20世纪中国文学”,陈思和、王晓明提出的“重写文学史”,都表明了要对现代文学史的若干问题重新进行审视与评价。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他们认为,“20世纪文学”的提出不只是一个文学史分期问题,还涉及“建立新的理论模式的问题”。陈思和曾多次表示要建立现代文学史的整体观,他将现代文学划为三个阶段:五四、抗战、八十年代开始至今,三大阶段中又对作家群与创作倾向进行考察,划分为六个文学层面。这种划分打破了垄断了几十年的文学史编写,给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笔者看来,现代文学观念的更新要靠深层次的文学思维方式解决。摒弃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采用动态的思维方式,打通纵向时间的切割,将五四至今在时空上视为整体,可以更清晰地展示现代文学发展的脉络,有助于文学现代性的研究与阐释。现代文学是个开放的整体,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不断的冲突、碰撞、交汇及融合的过程,五四时期与长期以来保守封闭的中国文化传统所产生的矛盾、冲突是最为激烈,是空前的,是显性的强烈碰撞。八十年代后,中国实行政治体制改革,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视域不断扩大,西方文化传统的冲击更多的表现为逐步隐性渗透。现代文学研究需要有现代性视野,但不等于张显现代性就要拒绝民族性,要弘扬民族精神就排斥现代性,现代文学中存在割不断的民族根性。我们的研究范式需要调整更新,如何理解、运用和重构现代性的问题值得研究者好好思索。

全文阅读

现代文学语境下古代文学论文

一、中国现代文学面临的语境局势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而我们的知识分子也深刻意识到国家的落后,文学界由此觉醒,并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过犹不及,“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等口号和思潮使得古代文化与文学受到强烈排斥,这种过于极端的决定未免显得急躁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中国现代文学今后的发展遗留下不小的隐患。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将现代文学的序幕正式拉开了,有伤痕文学、乡土小说和九叶诗派等。一直发展到如今有穿越小说、奇幻小说和都市言情等出现,表面上看来现代文学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态势。但仔细追究,我们会发现繁荣的背后正是一派虚无和浮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了西方理论的影响,另外本土文化改造所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而我们自己的文学史和本民族的文学意蕴已越走越远,我国的现代文学可谓是进入了“瓶颈”。

(二)文学“断裂层”

现代文学史已有近百年的时间,然而却尚未真正出现能与古代文学相媲美的文学作品。没有一部小说可以与《红楼梦》比肩,没有一首现代诗歌可以与唐诗相对抗的诗歌。文学是一门较为感性的科学,其应当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以反映当下的真实生活,同时也不能与历史母体相脱离。在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之后,现代文学中鲜少出现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只知向前看却忘了回顾身后,因而使得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出现了“断裂层”。

二、古代文学资源的传承

(一)丰富的古代文学资源

先秦诸子的《诗经》、《庄子》;两汉的汉赋、《史记》;魏晋的“建安风骨”;唐宋诗词、元曲,明清的四大名著等等。此外还有民歌、游记等不同种类的文本史料。古代文学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所指的古代文学资料当然指的不仅仅是文本资料本身,因为其本身也反映出了一些潜在的内容,这或者是一个时代的风尚,或者是某个朝代的社会思想等等。由此可见,祖先们为我们留下的古代资源之丰富,这些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面貌,不同时代的历史变更以及社会生产等等。

全文阅读

现代文学语境下的古代文学论文

一、中国现代文学面临的语境局势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而我们的知识分子也深刻意识到国家的落后,文学界由此觉醒,并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过犹不及,“打倒孔家店”、“反对文言文”等口号和思潮使得古代文化与文学受到强烈排斥,这种过于极端的决定未免显得急躁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中国现代文学今后的发展遗留下不小的隐患。20世纪初的文学革命,将现代文学的序幕正式拉开了,有伤痕文学、乡土小说和九叶诗派等。一直发展到如今有穿越小说、奇幻小说和都市言情等出现,表面上看来现代文学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态势。但仔细追究,我们会发现繁荣的背后正是一派虚无和浮躁,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到了西方理论的影响,另外本土文化改造所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而我们自己的文学史和本民族的文学意蕴已越走越远,我国的现代文学可谓是进入了“瓶颈”。

(二)文学“断裂层”

现代文学史已有近百年的时间,然而却尚未真正出现能与古代文学相媲美的文学作品。没有一部小说可以与《红楼梦》比肩,没有一首现代诗歌可以与唐诗相对抗的诗歌。文学是一门较为感性的科学,其应当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以反映当下的真实生活,同时也不能与历史母体相脱离。在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之后,现代文学中鲜少出现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只知向前看却忘了回顾身后,因而使得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出现了“断裂层”[1]。

二、古代文学资源的传承

(一)丰富的古代文学资源

先秦诸子的《诗经》、《庄子》;两汉的汉赋、《史记》;魏晋的“建安风骨”;唐宋诗词、元曲,明清的四大名著等等。此外还有民歌、游记等不同种类的文本史料。古代文学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所指的古代文学资料当然指的不仅仅是文本资料本身,因为其本身也反映出了一些潜在的内容,这或者是一个时代的风尚,或者是某个朝代的社会思想等等。由此可见,祖先们为我们留下的古代资源之丰富,这些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不同时代的人们的生活面貌,不同时代的历史变更以及社会生产等等。

全文阅读

现代翻译商务英语论文

一、商务英语现代翻译策略

(一)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商务英语翻译遵循的是目的论原则。翻译的目的和方法都是依翻译的目的和功能而定的,商务英语翻译本身就是一个把源语文本翻译成译语文本的过程,所以,可以以目的论原则作为商务英语翻译的总体原则,在不同的商务英语语言环境下,要采用不同的、相应的具体标准。

(二)现代商务英语翻译技巧

1.用词正式规范

商务英语大多应用于十分正式和庄重的场合,所以用词一定要规范,确保句式规范,文本正式,尤其是在公文、法律、新闻、广告中更是如此。如await,manor,residence等均是正式语汇,代替了口语中的wait,house,place,显示了用词的正式规范。

2.词性转换

用于特殊语境下,在商务英语翻译时,可以将原文中的某一词类转换成译文的另一词类,词性的改变会是想表达的更加强烈。例如:Theplanecrushedoutofcontrol.这架飞机失控坠毁了。“outofcontrol”在此译为“失控”。翻译时,可以根据原文语境、想传达的信息、逻辑关系、译文语句结构特点以及表达习惯等,适当增加原文想要表达的词,或者减去原文不想表达的词。但是,在什么时候增减什么样的词才能更加精准表达原文欲表达的思想内涵,则需要在长期的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总结与积累。

全文阅读

现代汉语概念论文

提到“体”(aspect),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语法范畴。《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说:体是“动词的一个

语法范畴,用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体’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叙述

的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持续。”(第30页)《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词典》说:体是“对动词作语法描述

的一个范畴(与时和语气一起),主要指语法标志动词表示持续或表示活动类型的方式。”(第41页)在

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形容词也有体的分别,所以《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说:“体的范畴表示动作(

或状态)的过程”。(第471页)

现代汉语中是不是有在体的语法范畴?有不少语法学家对此作了肯定的答复。王力把体称为“情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