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医学论文

现代医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医学教育影响论文

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由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所构成。传统的教学思想把教师放在主体地位,而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这种方法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进取的精神。然而,随着医学内涵的拓展,对医学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使得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启迪学生的智能,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医学人才,是当前国内国际医学工作者正在探索的问题。目前,各国教育家都主张在医学教育的各阶段,采用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1,2]。下面,就PBL的有关问题作一论述。

1PBL产生背景与发展现状

1.1产生背景

由于生物医学迅速发展和特殊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知识的积累成倍增长,教师们出于对专业的热诚,竞相扩充教育内容和介绍高新尖技术,造成学生学习超负荷,学生只重视记忆教材,而忽视了实践和医学道德的学习。以至毕业后,他们既缺乏独立的工作能力,又失去了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道德观念[2]。美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察觉出这种偏向,以及将产生的教育危机,感到学生需掌握的内容太多,而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学会解决今后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已无可能。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刻不容缓。提出要把开发学生智能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培养目标,加以研究和贯彻实施,使学生从繁重的专业学习中解脱,要精简教材,改变灌输式讲课,引导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充分利用电子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并且重视医德的培养。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法正是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顺应教学改革潮流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3,4]。

1.2PBL发展现状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发源北美[5]。其实行的教学方法是:(1)取消上课,以自学为主;(2)问题解决或问题定向的学习;(3)全面采取综合性课程;(4)保证让学生个人有选择课程的自由;(5)全面贯彻小组的互相教学-学习;(6)小组配备的不是教师,而是作为“支持者”的指导教师;(7)不进行系统的讲授,而是个别指导。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不是给以知识,而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传统教育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这种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与推理方法,提高自学能力。为此,PBL的课程设计尽量使其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接近临床实践,注意跨学科横行知识的联系,把基础课的学习和运用贯穿于临床全过程。这使得PBL打破了传统医学各基础学科之间的界线,实现了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的纵向综合和多门基础学科知识的横向综合。

作为一种医学教育改革途径,PBL已被许多医学院校采纳,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埃及、印度、中国等40多个国家的医学院校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哈佛医学院和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医学院,PBL是全校性展开。有些院校如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医学院、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等是局部试用。当然,大多数院校还只是在基础课中采用PBL方法。其中一部分学校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中引入了模拟病人或标准化病人技术[5,6]。

2PBL对现代医学教育的影响

全文阅读

PBL现代医学教育论文

一、PBL教学法的特点及优势

PBL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强调了以大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破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大学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中的问题挂钩,使大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问题之中,强调将学习置于一定的混乱、复杂而有意义情景之中,通过大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彼此合作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PBL教学法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大学生为主体,大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启发式教育的导向作用。其教学思路一般是:大学教师在课前将问题提出,课后大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任课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总结。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PBL教学法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良好学习氛围,大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畅所欲言,能够主动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可以以简便的方式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及任课教师的相关的信息;第二,PBL教学法能够使得有关学科、课程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从而启发大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再次激发大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加深大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认识;最后,再次,PBL教学法可以培养大学生在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分析材料、综合资料、演绎归纳,逻辑推理、口头表达,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对任课教师而言,PBL教学法在对课程知识的系统传授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思维方式以及协调能力等方面都会有更高的要求。PBL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要有相当多的技能以及更多的精力,这对于面临来自教学和科研双重压力大学教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在进行PBL教学中针对同一个问题的来自于大学生的思考角度、思维方式的是完全不同的,这样可能会得出多个结论,而对于诸多的结论,任课教师必须要进行认真地归纳和总结,任课教师要对大学生们加以正确地引导,用正确地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二对大学生而言,大学生学习条件的保障是高校实行PBL教学的最基本前提。而在这些教学条件中,如果教师数量不足、学习资料缺乏、授课班级人数太多、授课课时少等诸多因素中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PBL教学法的实施产生一定地影响。同时,大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认识和适应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有些大学生可能喜欢用PBL教学法,而有些大学生可能会不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其三对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而言,在评价PBL教学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就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体制来说,大学教师改革教学的评价方法的权限,我国各高校现行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监督和评估的体系更适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而PBL教学法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度。

三、PBL教学法对中国当代医学教育的影响

促进了中国医学教学理念的转变PBL教学理念是将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设置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之中,让大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从而解决现实性问题,学习深藏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理论知识,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我国高校广大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对PBL教学考察及相关培训,直至亲自进行PBL教学,深刻地理解到了PBL教学法所包含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上的差异。促进了中国医学教育相关课程的改革PBL教学法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促进医学课程的改革朝向整合课程方向发展。而整合课程可以分为横向、纵向整合两大类,基础医学教学课程之间或者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之间的整合被称之为横向整合,而基础医学教学课程和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之间的整合被称之为纵向整合。课程整合是现代国际医学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之一,而PBL教学法的出现,无疑顺应了这种趋势的发展,以问题的方式将医学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打破学科之间壁垒,从而达到课程整合的目的。对中国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PBL教学法可以激发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可以提高广大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其受益终身。

作者:王长文 王艳春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公卫学院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学院

全文阅读

论文格式:后现代医学写作

关键词:医学写作

“后现代医学”是一种新的医学理论和在这新的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治疗方法。这个新的医学理论,从时间上来讲,是出现在“现代医学”之后,所以叫做“后现代医学”。如果脱离了“现代”一词所包含的特定的技术内容而言,人们通常将“现代”一词理解为“最新”,“最先进”的意思。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总还会有下一批“最新”、“最先进”的东西出现,那么怎样来形容和文明这些新事物的性质呢?最好的歌颂之词已经用过了,不能重复使用,所以只好用一个最简单最补实的时间用语来说明,这就是一个“后”字。你的“现代”是最新、最先进的,而我是在你之后出现的,我当然是比你这个“现代”更“现代”的。除了时间概念外,就其实质内容来讲,后现代医学就是用后现代科学的系统理论指导的医学。为了使大家能够知道什么是系统理论,就要从人类最早的古代整体论、近代机械论、还原论说起。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医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多数局限在医学专业知识框架之内,为了说明并让大家接受系统理论的思想,我们不得不尽量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陈述许多事实,并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讲解各种理论知识。

这就是说,《后现论医学》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说教,它首先是一部历史书,是社会史,特别是科学发展史,它又是一部传记文学,讲述为科学做出贡献的那些伟人的故事,它当然也是一部哲学书,讲述科学发展中各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理论,它又是一本临床手册,要具体讲解如何用后现论医学理论指导疾病的临床治疗。最后是《后现论医学》的写作方法。我采取笔记式。即主要事实内容以摘录有关著作为主,由我指出这些资料的作用意义,即事实是大家作出来的,我只不过有一些不同的心得体会而已。学术界最不好的是抄袭别人的劳动成果。为此,我将尽量注明资料出处,有些为语言流畅等原因偶有未注明的,我在此一并提前说明了。有一些笔记年代久远,当时又没有想到后来会认真引用,所以没有注明出处,在此也一并提前说明了。总之,事实方面的东西都不是我创作的,只是心得体会或结论性的东西是我的,我想,没有偏见的读者一定会很容易就看出哪些东西是我自己的。我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不能抹杀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其次,我也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为了表示是自己的原作,把别人的话换几个字再重说一遍。

后现论医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系统理论的内容,另一部分是用系统理论指导的医学知识的新的论述。系统理论的内容对于医学界人士来说是完全新的知识。对于这些知识主要是介绍、引进、灌输。使我们的医学界人士发生一个从机械论现代医学向系统论后现论医学的转变。这一部分的写作方法就是各种系统论知识的转述,主要是强调知识性。为了使我们的读者能对系统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些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对于我们医学界的读者来说,由于对系统论知识比较生疏,会感觉这些知识的数量会更大些。对于系统论来说,我自己也是一个小学生。我自己也在学习。作为一个医生,我与其他医生不同的地方在于我有机会比较早地接触到系统论知识。

我以一个医生的角度学习系统论,然后再将我对系统论的理解转达给其他医生。我想这样的转达对于其他医生来说可能更容易接受。我对于系统论的理解是否能得到数学、物理、化学界的系统论专家的认同现在还不知道。我希望能够得到这种认同。如果认为我对于系统论的理解太表面、太浮浅,那么我希望这些专家能亲自向医学界讲授原汁原味的系统论,为建立系统论指导的后现论医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文阅读

中医现代化生命科学论文

1我国的中医现代化已是时展的趋势

我们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让中医学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相结合,这样就能为中医学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契机。本文将从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出发,提出对中医学发展的新的见解,并对这一见解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做出相应的探讨。

2中医学发展中生命科学技术的分析思路

通过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会发现,生命科学技术能够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之间已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生命科学技术成了中医学发展的推动力。即使是这样,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也要遭遇一个瓶颈期,因为很长时间以来,阻碍中医学发展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为了保证我国中医学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生命科学技术上找到一个发展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是我们发展中医学的关键,那么这个突破口包含几个方面的意思呢?我认为其一是,中医中症状的科学解释。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之所在。而所谓的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中医学的思维,以辨明疾病的原因。诊治的时候,我们要着眼于症状。因此,中医学的症状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所以中医症状理论研究作为中医学发展现代化的突破口是理所当然的。其二是,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药方和药剂是中医用于临床防治疾病的形式和手段,药房和药剂本质就是阐明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揭示他隐藏的科学内涵,我们可以要对症状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并把对它的描述由定性变成定量。为了能做到这些,我们可以围绕中医学上望、闻、问、切的手段和方法所能获得的资料,建立一个可以定量检验的数学模型,为症状的科学内涵的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按照这样的说法,我们确定生命科学技术的分析思路是把症状作为机体的一种异常功能状态,不应该奢望在解剖学上找到相对应的组织、器官,而应该在基因组、蛋白质组、细胞组等上寻找其具体的功能网络。而且我们还要在阐释具体功能网络时,不仅要有反映患者症状和体征的研究,而且还要有反映患者心理状态与遗传背影的相关信息。做到这些基本上就能全方位阐释症状的本质。

3中医学发展中生命科学技术的实施策略

通过上述我们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就能得出中医学现代化的实施策略。第一,我们要找出和完善一个能快速而高效的提取和分离中草药里化学成分的方法和思路。比如,我们可以利用LC-MS、GC-MS等技术来建立一个中药成分的代谢产物组,来科学地解释中医中中药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为日后的中医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二,我们还要找到和完善一个能够适合中医药物的筛选方法。现实中由于中草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并且是它里面的多种成分发挥药效,所以,用对西药筛选的方法难以完成对中药的筛选。我们需要从生命科学技术出发,找出一个从细胞、器官及整体水平上进行药物筛选的方法。

4结语

在上个世纪我们对中医学的研究还停留在用西医的方法和手段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单纯的西医理论来诠释中医显得有些片面,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中医的现代化发展研究并没有突破。而事实上,中西医只是在用不同的方面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他们互相影响,都是我们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让我国的中医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它必须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相结合。我们相信,我们的中医学只有按照这种思路发展,它才能走出国门,在世界医学史上大放异彩。

全文阅读

中医学专业思想教育现代教育论文

1中医学专业思想教育的影响因素

1.1高考志愿填报许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是听从家长或老师的意见与安排,一些学生是根据高考分数做出的专业选择,还有一些学生是通过专业调剂而录取的,所以这些学生的专业选择完全是被动的。即便有些学生是自主选择的专业,但由于高考前学习压力大、时间紧,所以也未能较详细地了解所报考专业的情况和专业所在高校的情况,更没有深入思考自己所选专业的特点和前景。这种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和对所读专业认识的片面性,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专业丧失兴趣或感到迷茫,失去学习目标和进取心,对所学专业信心不足,甚至产生动摇,萌生转专业思想。

1.2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体制的变更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给当代中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给学生的专业思想带来了正、负两面的影响。正面影响有:逐渐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崭新的价值观;确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注重实验与临床能力培养等。负面影响有:终身从事中医临床医生的职业观念被打破,使得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一专多能的技能。另外,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红包、回扣等不良社会风气对中医学专业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使得部分学生片面追求个人利益。

1.3就业前景复杂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有调查显示78%的学生表示热爱并且毕业后想要从事中医药相关行业。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而中医学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的增长却未能与之相适应。并且,目前医院招聘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学历要求很高,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就显得更为困难。复杂的就业影响因素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处于“毕业就等于失业”窘境,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对中医学专业的前途产生质疑,从而对专业产生动摇。

1.4学习的适应困难进入大学之后,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必须及时、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否则,容易迷失自我,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学习上就会陷入被动、感到力不从心。其外,由于大学的学习主要以自学为主,学生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而中学阶段的学习主要依赖教师,从而导致大学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方法存在适应困难。这些不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学生就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专业情绪和专业思想问题。

1.5中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学科特征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维的基础之上,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其理论体系独特,具有文学性、史学性和哲学性。另外,由于中医学理论是由无数个医家不断修正、补充、完善而发展起来的,思维与经验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其理论有社会科学的特征,其应用有自然科学的特征,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其思维具有抽象性、实用具有经验性。中医学专业的理论和学科特征,使得中医学的专业教育与高中数、理、化的基础教育的思维方法与知识结构截然不同。很多中医学专业学生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知识,在入学后也没有完成转变观念并融入到中医特殊的学习氛围中,加上目前的中医教育往往注重单科的专业知识传授,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等中医药理论形成的外部因素了解和学习,使得学生普遍对中医理论、概念感到茫然和困惑,对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难以接受,时常感到中医逻辑的深奥凌乱和脱离实际。带着对中医理论半信半疑,甚至根本无法接受的思想被动地接受中医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1.6中医学专业教育的模式目前中医学专业教育均采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模式,与传统“师带徒”模式相比较,其更趋向理论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但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其“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临床实习”三段式教学模式,限制了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也导致了中医学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被割裂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使得学生认为现在的专业教学与就业后的工作实际联系不密切,不能有效地传授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此外,目前的中医学专业教学中,西医学课程约占总学时的1/3-2/5,使得相关中医古典医籍的学时不够,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中、西医学的交叉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学生对于中医学的学习,甚至产生中医学不科学的想法,厌恶中医,妨碍对中医学的深入学习。

1.7中医西医化倾向目前中医出现了较明显的西医化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来指导中医临床与科研。在临床方面,用西医的疾病诊断取代中医辨病辨证,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上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在科研方面,过分强调新药研发而忽视中医基础和理论研究,这些都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医药疗效的体现,导致中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的科学性和治病防病能力产生怀疑,对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信念产生动摇。

全文阅读

医学基础课教学现代教育论文

1医学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医学基础课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级医学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医药院校医学基础课的教学存在着重主导(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轻主体(轻视或削弱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死记轻思考、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重课堂轻课外等情况。教师授课往往偏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有的甚至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忽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堂上惯常采用的是“满堂灌”“注入式”的单一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模仿、记忆和重复练习,缺少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学生吸引力不足。考试方面主要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试内容仍局限于课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和死记硬背的考点知识,忽视了考核内容和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思维。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结合得不够紧密,导致教学内容与医疗实际脱节,学生很难学以致用。专业课实验中,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失调,难以起到深化理论知识、锻炼操作技能、启发创新思维的作用。

2以“主体性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从教师如何去教这个角度来考虑的,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难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现代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应以“主体性理念”为指导,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2.1运用“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的多种教学方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大背景下,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师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学生主体性入手,摒弃长期以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中医药院校医学基础课教学方法单一的现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知识形态,以及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灵活应用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和PBL等多种教学方法,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教师成为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最优整体效益。

2.2实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性评价

单一的终结性考核严重束缚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发展,为激励学生更有效、更积极、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必须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成绩这种单一的、片面的、静态的评价方式。教学评价应由过去的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内容不能局限于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文化意识等不易量化的方面。学习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一种全面、动态、多样的评价方式。它既注重对教学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既注重教师教的质量,更注重学生学的质量。实施学习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思维方法和学习能力等多个层面,改变了简单地以分数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评价的不合理现状。同时,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逐步强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突出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自我进步与发展。

全文阅读

中医教学中现代化教育论文

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中医院校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思想保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质量差。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形成了思维定势。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应做到:

(1)在备课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2)在选取教学资源时要合理,与课程内容契合度要高;

(3)还要协调相关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安排好使用时间。所以,为避免一系列的麻烦,部分教师不选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部分教师虽然变换了教学手段,但更多是为了节省时间,省了手写教案的力气。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学校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或认识不够,学校没有引进需要的媒体或引进了相关设备但没有充分利用,教师使用先进教学媒体的意识淡薄,媒体操作的能力有限,从教师现在掌握计算机的情况来看,对基本知识也只是有个大概的了解,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软件来制作课件的教师不到50%,多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已经意识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就把这些原因归结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不完善,导致教学质量未达到预期效果。以上的问题都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人才的缺乏。因此,中医院校应该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实现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优化。

2中医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作用的对策

全文阅读

现代循证医学的概念分析论文

近年来,循证医学(evidence2basedmedicine,EBM)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新近最佳临床研究证据的基础上,也就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目的是为了临床医学决策的科学化。21世纪的临床医学将是循证医学的时代,为此将循证医学[1~4]的相关知识做一介绍。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师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到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及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于对每个具体病人的服务。

2循证医学的意义

2.1循证医学的必要性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每天均有许多医学,有许多新的科学证据产生。层出不穷的临床科学证据,只有被临床医生熟知和应用,才能对疾病的诊治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传统医学解决临床问题的局限性造成某些疗法虽有充分证据证明有效,却长期未被采用(如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多篇文献证实有效,却在80年代末才被广泛应用);另一些疗法根本无效,甚至有害,却长期应用,例如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机梗死后的心律失常,从疾病的病理生理推测,心肌梗死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不少人认为有充分理由对急性心肌梗死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证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可以抑制心律失常,但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对病人无益。另外一个例子是β2受体阻滞剂,该药长期以来被认为其减弱肌力的效应对心衰的病人是有害的,而事实表明该药能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死率。随机对照试验使我们得以正确评价现有某些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2.2可获得性虽然每天的临床工作需要正确的信息即科学证据来指导,却常常难以获得,大多数情况是没有时间查寻:第一,有人统计,如果我们平均每天读19篇新文章,需要1年时间才能将本领域的进展看完,而实际上许多人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十分少。第二种原因是教科书知识陈旧,随着毕业后工作时间的延长,知识越来越老化,尤其是对新药的应用等。常规的继续教育项目对临床实践帮助不大,需要学的东西不一定在继续项目中学到。第三个原因是手边杂志种类、数量有限,不知如何查到急需的必要信息。循证医学有助于培养当代医生通过不同的临床学习方法,自己进行系统综述,为他人提供最佳证据。还可以查寻他人进行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如目前已出版的《循证心脏病学》、《循证胃肠病和肝病学》等著作,以及《循证医学杂志》和Cochrance图书馆系统综述等都可以应用。

3循证医学实施的步骤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找什么证据,如何提出临床问题;第二,如何发现证据,如何决定所要寻找的资料来源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第三,用这些证据做什么,如何迅速测定已找到证据性可靠性、正确性和应用性,以及如何解决临床问题。具体讲可分下面5个步骤:

全文阅读

现代有机分析的医药学论文

1在医药学检测中的应用

1.1基于CCI实验设计优化液相色谱条件裸蒴曼生草本,作为中药材具有清热利湿、消肿利尿、至带消食、解毒排脓之作用。可用于肝虚久咳、劳伤咳嗽、小便淋痛、水肿、带下病,是我国传统中药且为我国特有植物,外用于跌打损伤。何达海等人证实其主要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但目前有效化合物尚未被证实。故对优化其分析色谱条件对其活性成分的研究有指导性的现实意义。为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李敏等人以实验设计的方法,优化了裸蒴甲醇提取物的液相色谱条件。完成了该析因实验以及CCI实验设计,优化了其最终色谱条件为5.0%~9.8%,5.8min。9.8%~99.6%,20min,柱温为80℃,进样为3μL。即在该条件下得到174色谱峰,即平均分离度为1.35[3]。该研究用于裸蒴和白苞裸蒴中有效活性成分分离检测效果良好。

1.2芒苞草化学成分的UPLC———MS分析芒苞草是中国植物分类学家高宝莼研究员首次建立的第一个新科,是中国的特有科植物,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II级),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孤立的类群,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该成果代表了植物学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为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肖世基等人对芒苞草进行UPLC———MS分析,通过相应色谱峰的质谱解析并参考文献报道,从该植物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推测出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绿原酸、奎宁酸、异鼠李素-3-O-(3"-6"-二-O-E-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山奈酚-3-O-(3"-6"-二-O-E-P-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松柏苷。由UPLC的PDA色谱图可知前4个化合物均为该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它们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4]。

1.3硝苯地平在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硝苯地平(NIF)是第一代钙拮抗剂,广泛用于心绞痛、充血性心衰和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7]。石墨烯(GR)是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其具有良好的电催化和电子转移性能,能够极大降低被测物的过电势。广西民族大学的廖苏琦等人研制了用Nafion与乙醇分散石墨烯的化学修饰电极以测定NIF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的NH4Cl-NH3缓冲溶液中(pH值为9.0),硝苯地平在裸电极于-1.037V处有一个不明显的还原峰,与NIF在修饰电极上于-0.937V处有一个明显的还原峰,峰电位正移100mV,灵敏度增大约15倍。说明石墨烯修饰电极对硝苯地平有很好的催化和增敏作用。且NIF在电极上的电极过程是完全不可逆的。定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4.0×10-6~1.0×10-4mol•L-1,相关系数为0.991,检测限为4.0×10-6mol•L-1,说明此修饰电极有良好的选择性,且表现出优良的重现性[8]。实验证明,此修饰电极具有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1.4盐酸氯丙嗪在纳米石墨烯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盐酸氯丙嗪(CPZ)是一种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增强睡眠、麻醉、镇静等多种药用功能。石墨烯(GR)是具有平面二维结构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催化和电子转移性能;能够极大降低被测物的过电势。为此,广西民族大学的彭欢等人研究了盐酸氯丙嗪(CPZ)在用Nafion分散石墨烯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实验表明该电极反应为一具有吸附作用的不可逆过程。用该方法对片剂中CPZ含量测定,回收率在95%~110%之间,结果令人满意[9]。实验也证明,此修饰电极具有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以及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医药片剂的检测及实际生产控制。

1.5一个氨基剑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多糖由于拥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降糖降脂等众多生物活性,因而吸引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广西大学的张雪红等人以抽取纤维后的废弃剑麻渣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和脱蛋白法,得到剑麻粗多糖CSP(手性固定相)。粗多糖CSP经DEAE-Celluose纤维素柱色谱脱色分离、SephacryS-300HR凝胶柱多次催化纯化后得到一个精制的剑麻多糖SP3,其纯度为99.4%,平均分子量约为16700Da。由单糖组成分析可知,SP3由Rha、GalA、Gal、Mam、Glc和Xy1以1.7∶1.0∶1.1∶0.1∶0.2∶0.1的摩尔比组成。通过多糖部分水解、氧化、降解和甲基化对剑麻多糖SP3分析,还进行了结构鉴定[10],其中发现部分半乳糖残基的0-2位上的羟基被甲氨基取代,该研究期望能在生物学、医药学、生命科学、分析分离科学中得到应用。

2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1液液选择分配萃取法从栀子中分离制备栀子苷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螗,是茜草科植物栀子果实。目前,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作用,在中医临床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栀子苷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成分,分子式为C17H24O10,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为提高栀子苷的食品保健作用和药效,广西大学的周敏等人通过选择性分配萃取原则建立了一种简便而有效提取制备栀子苷的新方法。即将栀子粗提物用聚合物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聚乙二醇(PEG)和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和有机溶剂进行分配萃取分离富集栀子苷,并对栀子苷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将栀子粗提取物分别溶在0.5%CMC水溶液、5.0%的PEG-6000水溶液和2.0%PAM水溶液中,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普通的正相萃取,有机相栀子苷含量为65.4%、59.8%和62.3%,而将栀子粗提物溶于正丁醇中,用上述聚合物水溶液反相萃取,有机相中栀子苷含量分别为85.0%、82.3%、87.1%。此结果表明聚合物对栀子苷的分配具有选择性[2]。

全文阅读

现代医学人文教育论文

1重视人文课程

医学之所以会发展起来并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还是来源于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心之情。它是让更多的人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健康身体、延续生命而形成的一种职业。在我国古代的医德中讲究患者的一视同仁,以礼相待。所谓“医者仁心”,就是在高超的技术下,还必须拥有一颗重视患者,关心爱护他人的善心。这就使高等医科院校培养的现代医学生应当具有人文精神。但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来看,大多数医科院校的学生为理科类,对于人文教育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人文类课程多为选修,课程安排较少;学生多数上大课,教学形式比较传统单调……这都导致了许多医学生完全忽视了一些哲学思想的人文课,只把它当作无聊的思想政治课。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技术纯熟的同时,也能自觉的运用人文思维去把握医学进步的正确方向,医科院校必须重视医学生人文课程的教育。在教学中,增加人文类学科的课程和课时,安排具有专业性人文素养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摒弃掉之前让一些其他专业老师来带班的情况,真真正正地把人文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科学。只有高校教育重视起来,在校的医学生才能够有机会去接触更高层度的人文思想,培养高尚的人格和医德。

2在实践中引导

2.1学会关爱

对于“医者仁心”,现在许多医学生看来,只不过是老教授口中常念叨的词语,对其中的含义早已淡化和陌生。就像没有经历过地震伤痛的人无法深刻领会身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是一种怎样绝望的处境。同理,只靠实验和书本知识的学习锻炼,医学生也不能深刻的感受到医生到底是一种怎样神圣而庄严的职业。对此,高校可将具有一定基础的医学生,通过见习的方式安排到病人的身边进行简单的日常照护,不断加强病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样,能让医学生在病人的身边进行细微的观察,补充学习到那些书本上没有的或是变动性较强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医学生亲密接触到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能更加理解他们身体上的痛苦和情感的需要,在实际中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帮助患者,关爱他们。这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对培养值得病人信赖的医师具有重要意义。

2.2培养医德

医德,顾名思义就是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它是调整医生和病人,医生和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正如孙思邈曾在《千金方》里提到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至想。”这也是现代医学生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之前需要掌握的精神力量。医科院校可在早期的一二年将医学生送去参加医疗咨询服务或是社区义工等实践活动,既能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促进他们对社会认同感的建立,正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随后几年的学习中,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就可以跟随老师进入医院实习,这样的实践课程能帮助其更好的树立起“救死扶伤”的职业观念,培育自己养成学会尊重患者、一视同仁的职业操守,养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准则。

3结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