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舞蹈

现代舞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舞蹈影响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也称女性思想,它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首先在欧洲大陆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女权阶段、女性阶段、女人阶段。

第一阶段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女权主义者提出与男人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就业地位和思想解放。1968年以后女性主义者不再局限于同工同酬和职业的认可。1980年以后女性主义者提出了以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提出了以强调"女人"为特征的新民族主义,不再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和女性一元化,而是提出多元论,女性不再和男性对立,不再是准男性,从而消弭男性统治话语,使世界成为有新生意义的后现代世界。

女权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可以在29世纪形形的作家和社会评论家的著作中见到。同时一批个性鲜明、反抗意识强烈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想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小仲马的玛格丽特,福楼拜的爱玛,易卜生的娜拉等等在世界文库中已成为不朽的艺术没的典型.

现代舞蹈是在反对僵化的前提下产生的历史现象,是现代舞之母依莎多拉.邓肯对陈腐的芭蕾向世界大喊"芭蕾一点也不美"时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舞蹈革命。但邓肯从未想到要去建立一个什么新的学派,而只是想从芭蕾的清规戒律中获得一种肢体与精神的自由,然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舞。

随着现代舞的发展,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目睹了美国人对舞蹈兴趣的大副度增长--这种兴趣很快就反映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舞蹈是一种女性的艺术,而我们的文明是父权家长制式的。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男子与女子一样频繁的跳舞,有时甚至比女子跳得更多,甚至主导着舞蹈的走向,在很多女性跳的舞蹈中,他们诠释的却是男性的思想观点,用大部分男人的审美决定着舞蹈的审美,用男人的眼光决定着舞蹈的角色.如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芭蕾舞剧《驯马记》描述的就是一位具有自己思想和个性的女性在社会和家人的责备下被丈夫驯化的过程。在舞蹈中编创者使用讽刺和滑稽的舞蹈语言表现这位"悍妇",用一种洒脱而尊重的舞蹈语言表现那位丈夫,并宣示顺从男人是女性的最大美德,并认为这表现了人类灵魂中真正女性的方面。

女权主义思想真正影响舞蹈这门特殊艺术的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女性观点。正如中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戴镜华所说:"真正的女权主义文学和艺术批评,重要的在于提供一种女性视点去解构文学中是男权主义文化中心的存在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利机构。"

用女性视点看舞蹈及其所表现的意义,从女性的心理及思维去表现舞蹈,使一些舞者进行了有意识的创作。最早由玛莎.格雷姆创作的《悲歌》就是一个从女性心理和视角象征女性的经典作品。作为一种对女性悲哀的描绘,格雷姆的舞蹈表现是隐喻的。她突出了送做特征和女性的情感倾向,使观众了解到"紧身衣壳"带给女性的束缚,反抗并控诉男权思想和文化体系。

女性主义在内容上是对性别意识,对关于性别意识的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探索。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男女社会的地位平等。如果说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男人是人,女人是人",那么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女人不仅是人,而且是女人"。这一时期主要强调女人个性化。这种思想也对中国女性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舞蹈界出现了以舒巧为代表的舞蹈创作主体。主要创作《祥林嫂》、《胭脂扣》等一系列作品,虽然她没有将主要视角集中在女性问题上,但对于舞蹈而言,却启示了一种新思维方向:冲破传统文化艺术色彩,重新痊释作品,把女性最隐私的内心敞开来解读。创作者用自身独特的感受去展示他们对女性自身的不同体验。北京舞院王玫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创作的现代舞《雷和雨》重新痊释四凤和繁漪三个女性的情感世界,并以他们为主线展开.其中在繁漪的几段独舞中用跑动、静止、彷徨、旋转、跌倒等等一系列对比强烈的动作,表现繁漪对男权制度的不满,对自由、对爱情的渴望。在这之前也有关于《雷雨》的升毫亿舞蹈作品,但那些作品只着重于表现人物的关系和剧情的合理展现,而不是从人性给予表现。在《雷和雨》的舞剧中用女性主义视点,把他们作为人,作为女人提炼出来。从家庭、经历、爱情各个层面刻画着三位女性,使她们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从而展现女性完整的心理。

全文阅读

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的融合

一、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的融合对教学的启示

(一)传承与变异

传统舞蹈教学内涵丰富,教学方式独特。在过去的舞蹈教学模式中,那些几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学生叫苦连天。不少学生由于经不住严酷的训练,最终放弃了舞蹈学习。如何在艰苦的舞蹈训练中让学生能够苦得有价值,这是舞蹈教学应该探究的地方。现代舞蹈反对舞蹈动作的模仿再现,强调学生应该关注舞蹈者的内心感受与主观情感以及舞蹈作品中蕴含着的思想情感。传统舞蹈教学注重动作的固定训练,现代舞蹈教学强调舞者有情感的肢体表达。二者相结合,才是科学的舞蹈教学方法。

(二)互动与创新

1.教学意识的创新。教师要有创新舞蹈教学的意识,从时代的发展需要入手,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舞蹈。这是传统舞蹈教学与现代舞蹈教学都应该提倡的。

2.内容及方式的创新。教学内容上要通过整套的舞蹈训练,如现代舞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现代舞剧目排练,提高学生的肢体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方法不应墨守成规,而应灵活多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如和谐教学法、情境熏陶法、“罗杰斯”法、自学辅导法、合作教学法等。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与情感性。

(三)创建“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232”课堂教学质量考评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网络;课堂教学质量考评标准;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的组织与运行;课堂教学质量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与处理。第一个“2”指的是随机考评与集中考评这两种考评方式。随机考评一般就是考评委员会在课前随机抽取,当场听课。而集中考评是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测评。一般来说,每年组织一次集中测评。“3”指的是院级考评、系级考评与学生测评等三个考评渠道。不同的测评渠道侧重点不同,把考核结果汇总起来,最终得出考核成绩。因此在考核的时候最好是把这三种测评渠道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公正地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师生的舞蹈积极性。最后一个“2”指的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种考评方式。在定量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而在定性评价方面,通过听取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对于不能量化的内容实行定性评价。这样就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全文阅读

现代舞蹈语言艺术运用

摘要: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在人类交流中出现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人体行为是人类最初的语言,而舞蹈作为一种行为艺术,是人类通过舞蹈来表达情感的方式。直至今日,舞蹈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因此,了解语言艺术,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

语言艺术;现代舞蹈;运用

舞蹈作为一门行为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效果、色彩、灯光于一体。通过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并进行情感表达。语言艺术的表达在舞蹈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舞蹈艺术工作者正是认识到语言艺术的魅力才不断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中。那么如何更好地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中,下文就语言艺术在现代舞蹈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舞蹈语言艺术的内涵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为艺术之一,舞蹈以人为主体,以动作行为为表达方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下通过人体行为来进行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舞蹈的抒情美、韵律美、意境美等方式来进行语言的表达和思想情感的沟通。舞蹈语言艺术和一般语言艺术是一样的,也是一种语言文化。诚如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舞蹈艺术是人类文明与地方民族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晶。舞蹈语言艺术与其他语言艺术一样是不断变化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创造性。因时代的变迁,舞蹈语言艺术的发展就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人体行为作为语言表达的桥梁,是人类语言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将语言艺术运用到现代舞蹈艺术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语言艺术在舞蹈创作、舞蹈表演、新形式舞蹈艺术等舞蹈艺术中的运用,推进舞蹈语言艺术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舞蹈艺术[1]。

二、语言艺术在现代舞蹈中的运用

全文阅读

现代意识和黎族舞蹈

[摘 要]本文通过黎族舞蹈的发展,探求如何在新时期实现现代意识与黎族舞蹈的有机融合,为黎族舞蹈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现代意识 黎族舞蹈 民族舞

黎族舞蹈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不仅关乎民族文化,也关乎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文化、艺术个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如何让更多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舞蹈走出去,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黎族舞蹈也一样,如何使其获得更好地发展,与现代意识产生很好地融合,这是需要进行探讨的重点。

1.黎族舞蹈的民族特色

黎族舞蹈单从内容上来看就十分丰富多彩,它的内容涉及到各个层面,既有生产生活,又有宗教文化,既有婚恋又有节日庆祝。黎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将悠久的历史很好地保存下来,还有利于进行历史文化各个方面的研究。从社会意义上来讲,黎族舞蹈有不少是关于运动与娱乐方面的内容,这些舞蹈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烈的时代特征。

2.黎族舞蹈与现代意识的有机融合

2.1黎族舞蹈的总类

黎族舞蹈对是来自于日常的生产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黎族舞蹈的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性质进行分类,黎族舞蹈可以分为宗教祭祀、生活习俗、娱乐喜庆以及生产劳动与英勇斗争五类。

全文阅读

论民族舞蹈的现代价值

[摘 要]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我国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不同的民族有着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民族舞蹈是在不同民族文化风俗、、民族语言、生态环境背景下创造的,不仅展现的是不同民族的人文风情,也体现不同的艺术美感。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民族舞蹈也随之融入了现代的一些元素,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劳动创造的艺术结晶,不仅具有基本的娱乐价值,还与现代的社会环境结合具有更为广泛的价值。从民族舞蹈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以及国际价值等方面研究民族舞蹈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舞蹈 文化价值 教育价值 娱乐价值

1、民族舞蹈的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1.1民族舞蹈展现民族风情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人情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不仅是民族的一项娱乐活动,在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舞蹈运用音乐、舞蹈的节奏与肢体语言不仅体现舞蹈者的表情与舞蹈的意蕴,还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我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民族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展现的是该民族的文化风情,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民族舞蹈展现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都是现代一些舞蹈难以比拟的,民族舞蹈离不开民族文化,民族舞蹈能够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恰恰因为其展现的文化价值,民族舞蹈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将民族文化的精华以歌舞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既形象又生动,还极富内涵,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民族文化的性格。

1.2民族舞蹈展现民族文化的内涵

民族舞蹈通过音乐、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舞蹈的内容与情节,民族舞蹈来源于生活,反映民族地区生活与风俗,体现民族的生活风貌与情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不仅是人们生活所凝结的智慧,还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寄托,体现着人们的劳动与生活的记录,反映本民族的精神风貌。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因而每个民族舞蹈展现的风格也存在差异,民族舞蹈来源于民族地区的生活与风俗,与当地的地理地貌环境及人们生活相联系,不同的舞蹈动作展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游牧民族的舞蹈《贝依力格》,舞蹈表演者使用精湛的表演技巧表达出草原人们热情好客的性格,展现一幅壮阔的草原生活景象,体现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情境。又如舞蹈《传承》采用祖孙学舞的故事描绘方式,舞者精湛的舞姿展现舞蹈的文化传承,孙儿舞者从爱好舞蹈,为向爷爷学习舞蹈而刻苦努力的练习,其精神感染周围的一群孩童,他们也加入向爷爷学习舞蹈的行列,舞蹈的高潮部分是爷爷将代表民族舞蹈的道具传承给孙儿,祖孙二人一起舞动起来,一起创新舞蹈,将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传承》体现的不仅是民族舞蹈的魅力,更是展现祖孙对舞蹈的一种交流与学习,一种民族舞蹈代代相传的故事,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

全文阅读

现代舞蹈中体现的舞蹈imge的传统方式发展

现代主义以来,舞蹈的imge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伊莎多拉·邓肯作为现代舞蹈重要的代表人物,以充满创意、合乎自然运动规律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展现了与以往古典芭蕾截然不同的舞蹈风格与imge。

本文试图沿着现代舞蹈的发展脉络,考察其中舞蹈imge的变化,以期为相关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现代舞蹈形象的传统基础

起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宫廷的芭蕾,初期只强调高贵、典雅的一面,局限于格式化的动作或几何化的形态。其自娱性、政治性远远大于宗教色彩,是宫中艺术、政治、宴饮的活动方式,主旨是对君主和国家的歌功颂德。17世纪以后,随着启蒙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在理性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芭蕾舞技巧和表演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职业芭蕾演员,原本的传统观念和形态发生了变化。

到了18世纪,欧洲和北美兴起了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受其影响,芭蕾迅速发展。演出空间从狭隘的王室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舞台,表现形式由过去贵族消遣的风格转变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

浪漫芭蕾不仅在形式上冲破僵化的程序化的束缚,解除因循守旧、过于追求形式主义的倾向,在主题上也开始表现人对未知的世界的探索和向往,宣扬个人自由、尽情地抒发和展示个体情感和想象。通过幻想的梦境,描绘一幅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美丽的、虚无的世界,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歌颂情感、崇尚自然,将人的精神、情感、肉身,以及天地万物都纳入舞蹈的素材当中。

如浪漫芭蕾的经典剧目《仙女》、《吉赛尔》、《胡桃夹子》等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演员高超的舞蹈技术和细腻的表演技术,进一步促进了芭蕾艺术在技巧方面的发展。浪漫主义芭蕾的性格符合“超自然的主题”,扭转了当时社会对舞蹈艺术的认识,树立了艺术美是一种理想美的观念。为了拓展舞蹈语言、将超自然的主题形象化,利用身临其境的舞台布景营造出整体艺术氛围,并以渐趋精湛的舞蹈技巧和细腻的表演技法,创造出了轻盈飘逸的芭蕾艺术形象。

二、依萨多拉·邓肯的舞蹈和现代舞蹈imge的拓展

全文阅读

现代舞蹈编创之我见

摘要:现代舞蹈是与传统舞蹈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式舞蹈。简而言之是"反芭蕾。现代舞蹈的编创者需要有全面的文化艺术素养及舞蹈专业知识,除此之外,想象力及创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优秀的现代舞蹈作品能够反映新时代和新风尚,能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这当然是编创者在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前提下,并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积累逐渐形成的。

关键词:现代舞蹈 编创 类型 选题

一、现代舞蹈选题的类型与特点

题材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原始材料,是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而成。

(一)传统中的现代

现代舞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外来的现代舞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化现象,都应属于中国现代舞的范畴。传统中也有民族性的东西,“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从传统中吸取精华,从传统中找到民族性文化的根基。

(二)文学中的现代

“时代是孕育幸福和苦难的温床。因此,人与时代,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人性深层次的剖析和展示,是《雷和雨》哲理价值所在。”这段话是袁禾教授看完现代舞剧《雷和而》后谈到的。这又是现代舞蹈在文学剧本改编题材上的一次伟大尝试。

全文阅读

透过舞蹈《邵多丽》谈民族舞与现代舞

要想创作出好的,适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的民族舞作品,外来的、好的元素,我们都要吸收,但不能盲从,要坚持自我,让其国际化,但不能被国际同化,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只有掌握好一个吸收的尺度,我们才能使原有的民族舞走得更远,让世界看到中国舞蹈的生命力和张力,让世界认同中国的民族舞。

民族舞作品 中国舞蹈 审美眼光

一、现代舞带动了民族舞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当西方现代舞大量传入我国时,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而十年后,现代舞不仅没有被挤出中国国门,并且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国土上生存、开花、结果。而我国跨越几千年时空,传承至今的民族舞却不再受人们青睐,甚至一些民族舞已经滑向消亡或消失的边缘。因为民族舞是在封建意识形态下产生的,带有极强的封建性,其自身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而现代舞恰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它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都从各个层面对民族舞创作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但如何让民族舞固有的风格化,理想化的动态动律与现代题材的现实感相结合,而不致现代题材或者是过于现代的动作去破坏民族舞蹈的韵律呢?这是值得深究的一个课题。加入新鲜舞蹈元素,又烙上原生态民族舞蹈印记既完美运用外来的舞蹈形式又能鲜明看出舞蹈律动和形态的佳作,要做到既能尊重舞蹈的原始个性,又能让各个层次的观众所接受,就必须或多或少地加入现代的艺术手法。因此,怎样选择适当的现代元素来丰富民族舞蹈便成为作品成败之关键。

二、怎样才能创作出好的民族舞作品

1.编导首先应深入生活

舞蹈动态是从生活中感受到的,舞蹈形象也是从生活中捕捉来的,只有深入生活才可以把人物的典型形象以简洁、明快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编导只是虚浮空想,也不研究文化历史背景,在没有深入生活、深入民间了解民族厚重文化的前提下就因为要创新,从而根据自己对民族文化虚浮的理解,再搬来一些自己认为合适的其他作品中的东西放到作品中,这样又怎么能让观众感受到民族纯朴自然的风格呢。

2.在民族舞的变革、创新和发展上都必须遵循中国民族舞的审美本质

全文阅读

现代舞蹈分析论文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也称女性思想,它是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期,首先在欧洲大陆产生并迅速地发展起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女权阶段、女性阶段、女人阶段。

第一阶段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女权主义者提出与男人拥有同样的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就业地位和思想解放。1968年以后女性主义者不再局限于同工同酬和职业的认可。1980年以后女性主义者提出了以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提出了以强调"女人"为特征的新民族主义,不再强调两性对立和女性和女性一元化,而是提出多元论,女性不再和男性对立,不再是准男性,从而消弭男性统治话语,使世界成为有新生意义的后现代世界。

女权主义思想的最初萌芽可以在29世纪形形的作家和社会评论家的著作中见到。同时一批个性鲜明、反抗意识强烈的女性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想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小仲马的玛格丽特,福楼拜的爱玛,易卜生的娜拉等等在世界文库中已成为不朽的艺术没的典型.

现代舞蹈是在反对僵化的前提下产生的历史现象,是现代舞之母依莎多拉.邓肯对陈腐的芭蕾向世界大喊"芭蕾一点也不美"时开始的轰轰烈烈的舞蹈革命。但邓肯从未想到要去建立一个什么新的学派,而只是想从芭蕾的清规戒律中获得一种肢体与精神的自由,然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跳舞。

随着现代舞的发展,我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目睹了美国人对舞蹈兴趣的大副度增长--这种兴趣很快就反映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舞蹈是一种女性的艺术,而我们的文明是父权家长制式的。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男子与女子一样频繁的跳舞,有时甚至比女子跳得更多,甚至主导着舞蹈的走向,在很多女性跳的舞蹈中,他们诠释的却是男性的思想观点,用大部分男人的审美决定着舞蹈的审美,用男人的眼光决定着舞蹈的角色.如根据莎士比亚名著改编的芭蕾舞剧《驯马记》描述的就是一位具有自己思想和个性的女性在社会和家人的责备下被丈夫驯化的过程。在舞蹈中编创者使用讽刺和滑稽的舞蹈语言表现这位"悍妇",用一种洒脱而尊重的舞蹈语言表现那位丈夫,并宣示顺从男人是女性的最大美德,并认为这表现了人类灵魂中真正女性的方面。

女权主义思想真正影响舞蹈这门特殊艺术的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女性观点。正如中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戴镜华所说:"真正的女权主义文学和艺术批评,重要的在于提供一种女性视点去解构文学中是男权主义文化中心的存在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利机构。"

用女性视点看舞蹈及其所表现的意义,从女性的心理及思维去表现舞蹈,使一些舞者进行了有意识的创作。最早由玛莎.格雷姆创作的《悲歌》就是一个从女性心理和视角象征女性的经典作品。作为一种对女性悲哀的描绘,格雷姆的舞蹈表现是隐喻的。她突出了送做特征和女性的情感倾向,使观众了解到"紧身衣壳"带给女性的束缚,反抗并控诉男权思想和文化体系。

女性主义在内容上是对性别意识,对关于性别意识的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探索。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女性文化与男性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男女社会的地位平等。如果说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男人是人,女人是人",那么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口号是"女人不仅是人,而且是女人"。这一时期主要强调女人个性化。这种思想也对中国女性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舞蹈界出现了以舒巧为代表的舞蹈创作主体。主要创作《祥林嫂》、《胭脂扣》等一系列作品,虽然她没有将主要视角集中在女性问题上,但对于舞蹈而言,却启示了一种新思维方向:冲破传统文化艺术色彩,重新痊释作品,把女性最隐私的内心敞开来解读。创作者用自身独特的感受去展示他们对女性自身的不同体验。北京舞院王玫根据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创作的现代舞《雷和雨》重新痊释四凤和繁漪三个女性的情感世界,并以他们为主线展开.其中在繁漪的几段独舞中用跑动、静止、彷徨、旋转、跌倒等等一系列对比强烈的动作,表现繁漪对男权制度的不满,对自由、对爱情的渴望。在这之前也有关于《雷雨》的升毫亿舞蹈作品,但那些作品只着重于表现人物的关系和剧情的合理展现,而不是从人性给予表现。在《雷和雨》的舞剧中用女性主义视点,把他们作为人,作为女人提炼出来。从家庭、经历、爱情各个层面刻画着三位女性,使她们立体起来、丰富起来,从而展现女性完整的心理。

全文阅读

现代流行舞蹈与传统民族舞蹈发展的相互影响

摘 要:现代流行舞蹈是中国舞坛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范式。它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原有的传统民族艺术范式的消亡。文化的变迁并不是表明文化的断裂。本文就现代流行舞蹈与传统民族舞蹈发展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流行舞蹈;民族舞蹈;相互影响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30-01

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促进了传统民族舞蹈文化内涵、社会价值的多元变迁。现代流行舞蹈的大众文化特征不断地向传统舞蹈文化输送流行的、大众的文化信息,用流行舞蹈的形式表达主流意识。现代流行舞蹈研究,将从不同层面促进古典舞蹈、民族舞蹈对流行舞蹈观念、形态、行为等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这种“文化互融”,促使传统舞蹈实现在现代转换中的跨越与传承,即以“现代流行”为方向,激活舞蹈的传统文本,多种舞蹈艺术形态实行“互补”、“互证”和“互释”,使传统民间舞蹈逐渐与现代流行舞蹈走向“同构”。应该说,传统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舞蹈不同表现形态间的“同构”,是建立在“文化自觉”意识上的一种协商、融合、扬弃与再生。变异是艺术发展的永恒定律,但不变的是血缘的延续。

很难说,现代流行舞动与传统民族舞蹈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也很难给现代流行舞蹈与传统民族舞蹈的关系给一个完整和准确的定位。中国传统舞蹈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它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舞蹈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传统民族舞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现代人的总结,已经形成特点比较鲜明的舞蹈体系。而现代流行舞蹈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派生的艺术范式,虽然众多舞者可以借“流行舞蹈”的形式来表现生活和情感,但是它已经不再是一种实现超越性的纯艺术,而是一种在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强化应用价值的消费性艺术。二者在文化品格上的确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他们既然能共同生存于现代社会的同一空间,就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所包含的文化特质不是决然对立而是有一定的融合性。

一方面,现代流行舞蹈对传统民族舞蹈给予成功的文化“反哺。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大众文化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艺术从过去的固定模式中解构出来,自由重组为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舞蹈,作为文化领域中的艺术形态之一,感应着现实境遇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接纳新的文化血液。正是由于不同文化冲突的存在,文化发展的动力也就产生了。经过长期的碰撞、调整与借鉴,流行舞蹈可能改变传统民族舞蹈的某些文化性质,使传统舞蹈在发展中引进、吸收流行舞蹈“商品”包装机制和科技手段传播方式等,使传统舞蹈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另一方面,传统民族舞蹈给流行舞蹈注入民族性和复合型养分。现代流行舞蹈的“母语”在西方,作为西方文化家族的一员,既然已经在中国“落户”,就应该“随乡入俗”,获得中国的民族“群体认同”,与中国传统舞蹈共同构成丰富、完整的文化生态。而传统民族舞蹈正是可以协同流行舞蹈,努力开发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语言,使流行音乐的发展显示出“本土化”、“地域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多元,进而摆脱单一性,并丰富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其能够由封闭型的流行走向开放型的流行。

在流行舞蹈与传统舞蹈的创作中,也是可以互相彼此借鉴,在吸收、融化、调和中创造新的艺术样式。也正基于此,对于近年来舞台出现的“新舞蹈”,我们能否也取这种文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呢?不管是不是流行舞蹈创作对传统舞蹈的主动选择,亦或是流行舞蹈对传统民族舞蹈的“反哺”,我们都应该更为理性的进行深入的思考了。促进不同舞种的多元化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