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基层心得体会

下基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下基层接地气心得体会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关系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XX目标的现实要求。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干部下基层“接地气”。什么是“接地气”?“地”就是基层,就是群众;“地气”就是基层实情,就是群众的意志和智慧。所谓“接地气”,就是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体察民情,顺应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和维护稳定的无穷力量。

然而,下了基层,见了群众,是不是就会自然而然地“接地气”?当然不是。“接地气”不仅要身到,更要心到。只有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耐心、虚心、诚心、真心对待群众,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受到人民群众拥戴,才能说“接地气”,否则只能是浅尝辄止、蜻蜓点水。

下基层“接地气”,应该耐心对待群众。我们下基层的过程,是掌握群众思想动态、了解群众期望的过程,也是宣传党的政策、增进群众感情的过程。这就需要耐心听取群众对改善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呼声,听取群众对工作的批评意见;耐心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细致地剖析社会热点问题,化解群众的疑虑困惑。对群众的不满情绪,不急躁,不生气,冷静理性对待,多走、多看、多听、多讲,多总结、多交流、多思考、多研究。通过耐心听取意见、了解实情,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实现对群众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使他们心情舒畅地投身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实践。

下基层“接地气”, 应该虚心对待群众。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生活在基层,对实际情况最了解;人民群众进行着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实践活动,创造并积累了丰富而鲜活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智慧,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因此,干部下到基层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学习人民群众的优秀品质,总结他们创造的新鲜经验,听取他们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真知灼见和妙计良策。

下基层“接地气”, 应该诚心对待群众。现在有一些现象非常值得反思:交通方便了,一些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反而远了;通讯发达了,一些干部和群众交流反而减少了。事实证明,对人民不能以诚相待,就不可能与群众心连心,更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接地气”,必须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以平等的姿态接触群众,以真诚的态度尊重群众,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诚心诚意与群众交流思想,真真正正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这样才能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获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

下基层“接地气”, 应该真心对待群众。“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真心才能换来真情。“接地气”,最重要的是以真心对待群众,以真情感动群众,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真心帮助群众、关心群众。要在了解实情,倾听群众呼声的基础上,出实招,下功夫。

千方百计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千方百计寻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新思路。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反映比较集中的事,有条件的要马上办,有困难的也要千方百计去办;对情况复杂、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要加强协调,做好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办,使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总之,如果我们真的以耐心、虚心、诚心和真心下基层“接地气”,真正把群众当做亲人,就必然会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XX提供强劲动力。

全文阅读

下基层进村入户心得体会

我于6月与领导一同下基层到实地了解农民生活生产问题。短短的几个时间,深深感受到了乡村农民的艰辛。

一、思想、情感上发生了明显变化。找到了一些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感觉。比如,同样是对待土地征用和农民失地问题,过去从材料和新闻上看到他们,我可能会产生一些同情;但是现在,当我实实在在面对这些事,面对农民兄弟,望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时,我感觉到的就不仅仅是同情,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了。过去看到这种情况,我总希望别人去做点什么,现在却想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类似这样的变化,半年来经常发生着,而且在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我相信这种变化会影响到我的今后,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下基层的点点滴滴的一目。几个月对农村的耳闻目睹,亲身体验,与农民兄弟的促膝交谈,也让我看到了、听到了、熟悉到了、体会到了。换句话说,我们到基层锻炼,就是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关注民生,服务民利。

不到农村不知道,一下基层才知道,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农村工作事情非常具体,鸡毛蒜皮一大堆。我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为了熟悉农村工作,我经常跟着村组干部到村子里看看问问,慢慢熟悉环境,经常和村干部促膝交谈,虚心向他们学习,到村子里进行村情民意调查,了解农民关心什么,需要什么。由于近年来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大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民一年时间是“一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十个月外出打工挣钱”。

可以说,这些调查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活生生的,是在办公室的文件材料中读不到的。到农村后的感受是在机关里无法找到的,一些鲜活的知识也是在机关无法学到的。

二、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过去在机关工作,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观念以及方式,对机关以外的情况和工作,尤其是对农村现在的情况和工作都不了解,也很少去关心。更加深刻的熟悉和了解,对农民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当年对知识青年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我现在的感受是最恰当不过了。这使我发现,农村工作原来这么有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原来可以这么直接、这么真切在农村得到体现。这段经历使我对所从事的机关工作和“进村入户”活动有了新的熟悉,我相信有了这番经历之后,再回到机关时,我会尽自己所能,尽力干好本职工作,为农村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服务。

三、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获得今后成长和进步的动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即使是过去已经学过的东西,由于要在实际中运用,也有了新的熟悉。另外,通过和村组干部的接触,了解了一些农村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比如实际贯彻落实上级的政策,如何处理村民的纠纷,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等。好多都是我在机关没有接触到的,实践这一课也是我自身最缺乏的。我相信,假如我能够把学到的和过去积累的东西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这份收获将会令我终身受益。总之,几个月的亲身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安排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到基层是一项非常正确的举措,是一条培养和造就青年干部的有效途径。对整个干部队伍是一种重要的选才,育才方式;对我们年轻干部,有利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但它将在我的人生旅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成长经历。

全文阅读

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三万活动”伊始,英山县供销社选派6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分别进驻石头咀镇程藻冲村和陶家冲村。历时三个月,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把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贯穿于下基层活动的全过程,达到了“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效果。

一、带着使命感 真心下基层

干部下基层,是给村民带来麻烦?还是带来实惠?这是关系到干部下基层能否受到农民朋友欢迎和赢得良好口碑的问题,也关系到能否树立良好干部形象的问题。3月7日我们带着使命、带上行李,不乘专车、不摆架子分别进驻程藻冲村和陶家冲村。

一是带着重托入农户。工作组为何而来?驻多久?干什么?有哪些纪律规定?进村第一天,我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农民朋友说明我们的来意,让农民朋友知道“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关心,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并表示我们不是来做客,不是来当领导,而是来与农民交朋友,当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二是带着诚意访民情。现在,虽然塆塆通公路,交通比较便利,我们不摆架子,不用车,近的就步行,远的就借当地村民摩托车,以朋友姿态走村入户,分别深入两个村17个小组424户,农民朋友交心谈心,访贫问苦,把他们反映的问题都写在本子上,记在心目中。为达到100%入户率,我们不分远近,不管天气炎热,不放假休息,一次没有遇到的,再访第二次,直到访完才算完成任务。如陶家冲村工作队长许新志,爱人手术住院,岳父突然逝世,他丢小家顾大家,回家两天,就匆匆忙忙投入村里工作。程藻冲村工作队队员王中良,身患严重胃溃疡,在乡下身体不适应,吃不消,睡不好,但每天仍然坚持骑摩托车进塆入户,在一次入户调查中,因路不好驶,摩托翻倒在地,右腿负伤,自己简单包扎后,随即投入工作。当地农民朋友深受感动,不但热情接访,而且称赞工作组是好样的。通过入户调查,两个工作队分别撰写了有情况、有建议、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得到了村两委的高度评价和县“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

三是带着温暖解民忧。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农民朋友盖起了楼房,交通工具、生活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在入户调查中看到还有少数农民朋友还住在陈旧土砖房屋中,生活上缺衣少食尚未脱贫。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这些贫困农民朋友心中,我们先后为两个村的五保户和困难户捐款1200元,捐尿素400公斤,捐家具8件(套)等。工作队还先后为老弱病残户承担挖地、种茶、浇水、修剪茶桑等体力农活48人次。程藻村76岁的程习兰老人说:过去工作组只动口不动手,这次来的工作组不摆架子,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嫌贫贱还与我们结穷亲,这真是太好了。我们在程藻冲村7、8、9等三个组走访时得知几个村组电力供应不足,经常断电,有时电视都看不到。我们主动与县电力公司协调,更换大容量变压器,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农民朋友倍受感动。

二、为民办实事 真情惠百姓

原先,我们片面认为,现在农村都承包到户了,工作队无事可做。通过开展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等活动,农村不仅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且要用创新的办法去做,真正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全文阅读

机关干部下基层心得体会

近期,市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三访三评”活动,根据***统一安排,我荣幸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过此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感触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三访三评”活动基本情况

根据组织的部署和要求,***月***日至***月***日,我参与了市甲东镇等欠发达地区的机关干部走访活动,共走访群众30户、模范村1个、村(居)党支部5个,通过村民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群众家庭走访等形式,主要针对维稳、民生、干部作风、扶贫帮扶等问题进行了访谈。

二、走访发现问题

1.民生问题;

由于甲东镇等欠发达地区的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村里并没有特色的产业,做为经济增加点,因此,农民的主要收入仍然是那几亩农田或外出打工的所得,总体收入水平依然很低,2014年甲东镇人均收入水平仅*元,

广大群众对如何脱贫致富,如何利用自我优势引进项目,促进生活质量改善十分关注。

2.稳定问题;

全文阅读

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县委的安排部署,从今年3月初开始,我到xx镇芦湾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参加工作30多年来,也曾几次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是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去的。通过2个多月的民情访谈,使我深深体会到芦湾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

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芦湾村社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社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他们在党的号召和县委1号文件政策的鼓舞下,利用荒滩资源,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荒漠区设施葡萄、日光温室、拱棚蔬菜、奶肉牛养殖等,实现劳动效益最大化和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芦湾村新农村建设刚刚开始就走在了全国、省、市县前列,不论是在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村社道路硬化、能源沼气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基层民主管理,还是农户门前绿化、家庭院落美化、村风民风转变、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都总结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如今芦湾村的发展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是什么呢?通过对温室大棚种植户刘生平、杨沛年、胡国伟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芦湾村的发展缺乏的是技术和信息,农户们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技培训,掌握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需要得到市场需求信息,为定值蔬菜品种和类别提供参考依据,需要一批技术过硬的农技工作指导队,指导农户提高生产效益。芦湾村现有日光温室156座,其中:高标准三代日光温室80座,高标准二代日光温室68座,一代温室大棚8座,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拥有日光温室。三代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一、二代温室大棚,为使温室大棚发挥好的效益,我们工作组干部积极向农户宣传关于改造旧棚给予5-8万元贷款贴息两年的优惠政策,目前,已为63户农户申请办理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64万元,准备改造旧棚65座。结合芦湾村群众需求,我们邀请该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讲方法,讲要领,举办日光温室果蔬栽培技术及玉米制种田间施肥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期,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为正在春耕生产的群众注入了新动力。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芦湾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据摸排情况,工作组每个成员都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我们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先后走访慰问了赵玉莲、季桂英、贾玉桂等12户群众,并为4户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权利,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

干部的工作能力大 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们通过走访群众、接待来访、召开党员群众会议等,已排查出土地、林木等矛盾纠纷9起,针对这些矛盾问题,我们分门别类,邀请熟悉情况的长者和村社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寻找对策措施,引导群众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化解地埂、制种、林木纠纷5起,4起正在协调处理当中。通过调处矛盾纠纷,使我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处理农村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了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全文阅读

市局机关干部下基层参加执法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根据市局党组关于开展市局机关干部下基层参加执法实践活动方案的要求,我于6月15日至8月15日期间进驻临翔区工商局协助凤翔分局开展了一系列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在参与基层监管执法过程中,通过结合机关工作实际与其层日常监管执法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比照、分析,感受颇多,感触颇深,所思所获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在为期两个月的基层执法实践活动中,我先后参加了临翔区工商局以集中整顿和规范集贸市场交易秩序为主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集贸市场交易秩序及周边环境整治、“两烟”打私打假、宾馆饭店清理整治、娱乐行业清理、核桃苗木经营户调查摸底、烧烤夜市清理、鲜肉市场综合整治和大要案件查处等一系列的专项执法行动。整个执法实践活动期间,本人所在小组共清理各类市场主体204户,查出无照经营122户,补办营业执照121户,涉及前置审批经营户31户,补办证照30户,纳入备案登记63户,清理整治乱搭建和占道经营户56户,查办一般程序案件22件,结案21件,收缴罚没款21500元,现场追缴欠费8000余元。

二、参加基层执法实践活动的感受

(一)队伍得到锻炼

在执法实践活动中,市局机关干部认真按照市局党组的要求,本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态度和参与不越权、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服从组织安排,找准个人位置,既当“指导员”,又当“战斗员”,尽职尽责,不遗余力,积极为基层出谋划策,虚心向基层同志学习。同时,采取以案代训的方法对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做好“传、帮、带”培训,为基层培养了一批办案骨干,实现了双向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参加此次市、区工商局四级联动执法实践活动,使市局机关下派参加基层执法实践活动的干部得以对工商行政管理基层监管执法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发展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对机关与基层之间存在的距离和反差认识更加深刻,领会、理解和把握上级决策意图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视野更加开阔,科学决策能力、综合协调指导水平和立足基层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二)职能得到推进

由于此次执法实践活动组织有力,预案完备,重点突出,措施可行,加上有针对性对组织开展了以集贸市场交易秩序为主的一系列整治和规范行动,使长期以来困扰基层执法,影响工商形象、关乎群众利益的市场交易秩序混乱、无照经营现象突出、假冒伪劣猖獗、虚假违法广告泛滥、食品卫生存在隐患和违法违章行为普遍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并突破性地将监管执法领域逐步推进到长期处于基层监管执法“盲区”的地方大型企业、招商引资项目、市场开办单位、高档宾馆、烧烤夜市、鲜肉市场和食品安全监管等行业和领导,使基层监管执法职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加强,并逐步向新的领域延伸。

全文阅读

公务员的工作礼仪

在日常工作之中,基层公务员有一些基本的礼仪规范必须遵守,这就是工作礼仪。就时间而论,工作礼仪适用于基层公务员的一切上班时间之内。就地点而论,工作礼仪则适用于基层公务员的一切办公地点之内。也就是说,在一切工作场合,作为一般性守则的工作礼仪,是任何基层公务员均应恪守不怠的。具体而言,注重服饰美、强调语言美、提倡交际美、推崇行为美等四点,是基层公务员所应遵守的工作礼仪的基本内容。一、注重服饰美一般来说,公务员的服装应当合乎身份,庄重、朴素、大方。在工作中,基层公务员的打扮穿着是不宜完全自行其事的。因为基层公务员的服饰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其所产生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其自身的教养与素质,所以对它不能不有所规范。注重服饰美,便是工作礼仪对基层公务员服饰所做的具体规范。进而言之,所谓基层公务员的服饰美,则又分为下述三点要求。(一)服饰素雅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所选择的服饰,一定要合乎身份,素雅大方。切不可令其有悖于常规的审美标准,进而有损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名声。1.色彩少。基层公务员在工作场合所选择的服饰,其色彩宜少不宜多,其图案宜简不宜繁。切勿令其色彩鲜艳抢眼,令其图案繁杂不堪。2.质地好。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基层公务员的服饰应尽量选用质地精良者。如其正装一般应选用纯毛、纯棉或高比例含毛、含棉面料,而忌用劣质低档的面料。3.款式雅。基层公务员的服饰,应以其款式的素雅庄重为基本特征。若其款式过于前卫、招摇,则与基层公务员自身的身份不符。4.做工精。基层公务员的服饰虽不必选择名牌货、高档货,但对其具体做工应予以重视。若其做工欠佳,则必定会有损于基层公务员的整体形象。5.搭配准。搭配准,在此特指基层公务员的服饰应注重搭配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服饰之美关键在于和谐,而服饰的和谐则又主要有赖于精心的搭配。(二)服饰庄重在讲究美观的同时,基层公务员在选择服饰时也不应对雅致有所偏废。基层公务员如果要打算做到服饰高雅脱俗,一方面应以其朴素大方取胜,另一方面则应要求其文明得体。具体来说,主要应注意避免以下五忌。1.忌过分炫耀。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之中所佩戴的饰物,应当以少为妙。不提倡基层公务员在工作场合佩戴高档的珠宝首饰,或是过多数量的金银首饰,不然便有张扬招摇之嫌。2.忌过分。在工作中,基层公务员的着装不应过分暴露自己的躯体。不露胸、不露肩、不露背、不露腰、不露腿等“五不露”,便是对基层公务员着装的基本要求。此外,不使内衣外露,也不应被疏忽。3.忌过分透视。基层公务员在正式场合的着装,不允许过于单薄透明。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基层公务员的内衣透视在外,甚至令人一目了然。4.忌过分短小。基层公务员的衣着,不应以短小见长。在任何正规场合,背心、短裤、超短裙、露脐装等过分短小的服装,都难登大雅之堂。5.忌过分紧身。选择过分紧身的服装,意在显示着装者的身材,而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之中显然是不适合这样的。(三)服饰整洁服饰整洁,是对常人的基本要求,每一名基层公务员自然也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基层公务员的服饰整洁,具体上应注意如下几方面。1.忌肮脏。在任何情况下,基层公务员都没有理由听任本人的服饰肮脏不堪。具体而言,既不应令其存在异物,又不应令其存在异味。2.忌残破。基层公务员在服饰一旦出现残破,即应及时对其修补或更换。听任自己衣着褴褛、服饰缺损,甚至以此为荣,是缺乏理智的表现。3.忌折皱。一般来说,基层公务员的衣着以平整为美。若其出现众多的折皱,即应及时更换,或熨烫平整之后再穿,否则便难有服饰整洁可言。4.忌乱穿。基层公务员在穿衣服、戴首饰时,必须遵守其既有的规范性做法。不能随心所欲地将其乱穿、乱戴。二、强调语言美语言,是基层公务员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基层公务员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不能不要求自己做到语言美。在具体工作中使用语言时,基层公务员既要重视自己“说什么”,又要重视自己“如何说”。这就是说,语言的具体内容与表达方式这两方面的问题,均应为基层公务员所关注。不然的话,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语言美。(一)语言文明语言文明,在此主要是要求基层公务员在选择、使用语言时,要文明当先,以体现出自身的良好的文化修养。其具体要求有三:1.讲普通话。作为一个地域广大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基层公务员在这一点上必须身体力行。应当强调的是,基层公务员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不但反映着其较高的文明程度,而且也有助于其对外交流。因此,除面对外国友人、少数民族人士或个别不懂普通话的人员之外,基层公务员最好都要讲普通话,尽量不讲方言、土语。2.用文雅词。在日常谈中,基层公务员要努力做到用词文雅。用词文雅,并非是要求基层公务员在交谈时咬文嚼字,脱离群众,而是重点要求其自觉回避使用不雅之词。即不允许基层公务员在日常谈中,尤其是在公务谈中动辄讲脏话、讲粗话,更不能讲黑话、讲黄话、讲怪话。3.检点语气。语气,即人们讲话时的口气。它直接表现着讲话者的心态,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与外人交谈时,特别是在面对人民群众之际,基层公务员务必要检点自己的语气,令其显得热情、亲切、和蔼、友善、耐心。在任何情况下,语气急躁、生硬、狂妄、嘲讽、轻慢,都绝不允许。(二)语言礼貌语言礼貌,是基层公务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礼仪修养。具体而言,它是要求基层公务员在日常谈中主动使用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以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友好之意。一般而言,基层公务员所须使用的基本礼貌用语主要有如下五种。1.问候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你好”。不论是接待来宾、路遇他人,还是接听电话,基层公务员均应主动问候他人,否则便会显得傲慢无礼,目中无人。2.请托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请”。要求他人帮助、托付他人代劳,或者恳求他人协助时,基层公务员照例应当使用这一专用语。缺少了它,便会给人以命令之感,使人难于接受。3.感谢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谢谢”。使用感谢语,意在向交往对象表达本人的感激之意。获得帮助、得到支持、赢得理解、感到善意,或者婉拒他人时,基层公务员均应使用此语向交往对象主动致谢。4.道歉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抱歉”或“对不起”。在工作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带给他人不便,或妨碍、打扰对方,以及未能充分满足对方的需求时,基层公务员一般均应及时运用此语向交往对象表示自己由衷的歉意,以求得到对方的谅解。5.道别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再见”。与他人告别时,主动运用此语,既是一种交际惯例,同时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与惜别之意的一种常规性表示。三、提倡交际美基层公务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往往有别,但从其本质上来看,都免不了要与他人打交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公务员必须力求交际美,即妥善地协调自己的各种人际关系,高度地重视自己的每一位交往对象,以内求团结,外求发展。(一)内部交际基层公务员必须首先处理好自己在本单位、本部门的各种内部人际关系,因为它是自己所须正视的种种交际的基础之所在。进行内部交际时,基层公务员应当讲究团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并且善于协调各种不同性质的内部人际关系。1.与上级的交往。基层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不处理好自己与上级的关系。要做好这一点,基本要诀有三:一是要服从上级的领导,恪守本分;二是要维护上级的威信,体谅上级;三是要对上级认真尊重,支持上级。2.与下级的交往。与下级进行交往时,基层公务员切切不可居高临下,虚张声势。处理好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基层公务员至少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善于“礼贤下士”,尊重下级的人格;二是要善于体谅下级,重视双方的沟通;三是要善于关心下级,支持下级的工作。3.与平级的交往。处理与平级同事的人际关系,也不容基层公务员有丝毫的忽略。与平级同事打交道时,基层公务员对以下三点应当予以充分重视:一是要相互团结,不允许制造分裂;二是要相互配合,不允许彼此拆台;三是要相互勉励,不允许讽刺挖苦。(二)外部交际不论因公还是因私,基层公务员都有大量机会与外界人士进行交往应酬。与外界人士交往或相处时,基层公务员既要与人为善,广结善缘,努力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又要不忘维护政府形象与个人形象,注意检点自己的举止行为,使之不失自己的身份。进行下列两种常见的外部交往时,尤须基层公务员处处好自为之。1.与群众的交往。同人民群众直接打交道时,基层公务员既要不忘自己的身份,又不能过分强调自己的身份;既要具备强烈的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又不能时时以施舍者的身份自居。为人民群众服务时,一是要待人热诚,不允许对群众冷言冷语;二是要主动服务,不允许对群众漠不关心;三是要不厌其烦,不允许对群众缺乏耐心;四是要一视同仁,不允许对群众亲疏有别。2.与社会的交往。许多时候,基层公务员都离不开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与社会各界人士交道时,基层公务员须做好下列五点:一是要掌握分寸,防止表现失当;二是要公私有别,防止假公济私;三是要远离财色,防止腐败变质;四是要正视权力,防止权钱交易;五是要广交朋友,防止拉帮结派。四、推崇行为美在实际工作中,每一名基层公务员必须努力做到勤于政务,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一心一意地做好本职工作,使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国家公务员的光荣称号相称。这就是所谓行为美。就基层公务员而论,要真正做到行为美,主要需要注意如下两点。(一)忠于职守每一名基层公务员,平时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以忠于职守为天职。没有忠于职守,便难言其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其实是爱岗敬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而言,基层公务员的爱岗敬业,需要在下述三个主要方面得以体现。1.具有岗位意识。所谓具有岗位意识,主要是要求基层公务员既热爱本职工作,又严守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不可一心二用,甚至脱岗,而是要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职工作。2.具有责任意识。所谓责任意识,是岗位意识的自然引申,它指的是基层公务员在实际工作里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遇事不但要区分职责,更要主动负责,尽职尽责,不允许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缺乏基本的工作责任心。3.具有时间意识。具有时间意识,是基层公务员岗位意识与责任意识的直接的体现。其具体含义,是要求基层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心到身到,自觉遵守法定的作息时间,每天准时上下班,不准迟到早退,不得旷工、怠工、磨洋工。(二)钻研业务基层公务员的爱岗敬业,不仅要表现为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还要表现为干一行通一行。因此,基层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努力钻研业务,努力精通业务,以便适应时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求基层公务员钻研业务,当前特别应当强调下列三点。1.精通专业技术。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求基层公务员首先精通自己所应掌握的专业技术,争当专业尖子或技术能手。2.掌握现代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公务员在精通专业技术的同时,还有必要开阔视野,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并特别注意外语、法律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3.重视知识更新。古人云:“学无止境”,现代科学技术的一大特征,便是知识更新加速。因此,在钻研业务的同时,基层公务员还须注意知识更新,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当“落伍者”。

全文阅读

新时期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和心理需求矛盾探究

摘要: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最终执行者。新时期,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和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本文就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和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分别从学校管理和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自身调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若干可行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心理需求;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02

一、前言

高校基层行政人员主要是指高校行政部门中科级以下包括科级管理人员、科员、基层教学管理者等,这类人员主要是行政事务的具体执行者,处于高校管理金字塔的最底层。[1]新时期,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和心理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的矛盾关系日益激化。而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和心理需求状态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如何处理好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和心理需求的矛盾,增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和心理需求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可行性解决方案,以期达到缓解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现状和心理需求矛盾的目的。

二、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与心理需求的主要矛盾分析

新时期,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多年来,基层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三低”即:地位下、待遇低、职称低的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2]。与此同时,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渴望改变现状的心理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造成了高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现状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激化,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一)社会地位低下与渴望获得尊重认可的矛盾。渴望自身价值获得尊重和认可是人们最根本的心理需求,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为学校行政管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智慧,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个人价值获得别人的尊重、认可和欣赏。然而,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高校中的社会地位远远低于专职教师、科研人员和教辅管理人员,被列入二线管理人员队伍,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新时期,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量剧增,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重要性不断显现,而其社会地位低下的现状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造成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消极情绪和自卑心理的产生。

全文阅读

浅谈走基层应成为记者工作的常态

【摘 要】“根在基层,源在群众”。记者深入基层,不仅是党的要求,时代的需要,也是老百姓的愿望,更是记者的职责使然。“走基层、下基层、进基层”应成为我们记者采访工作的常态。

【关键词】记者工作;走基层;常态

一、记者走基层的重要性

(1)要认识到记者的根在基层。多少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记者是神圣的职业。“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对于记者,还有很多很具有正义感的词汇,如“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到记者的社会责任时,常常用“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誉毁忠奸”等。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媒体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在我们的记者队伍中开始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等屡禁不止,这不能不说与我们的记者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了,作风不实不无关系。一些记者,尤其是一些年轻记者,忘记了记者的根本,再也不愿像过去的“老记们”那样深入到群众中间,而是在网络上一搜索,一篇稿子就拼凑成了,热新闻成了“炒冷饭”,让受众觉得新闻肤浅,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马克思说:人民报刊要“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记者只有深入基层,真情地去感受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愿,在同群众的交流互动中增进感情,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写报道,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共鸣。(2)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新闻报道不竭的源泉。穆青同志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和他们的英雄业绩,应该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的创造者,是革命建设事业的实践者、主力军,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泉和永恒的主题,人民和人民中的先进模范人物是天然的报道对象。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群众呼声愿望,是新闻工作的神圣职责。对于新闻记者而言,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3)要认识到基层是记者体察民情和感知责任的课堂。作为一名记者,只有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进心间,才能真正担当起党和人民“喉舌”的天职;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体会,才能真正了解民情、社情和国情,忠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心声。在走基层的采访报道中,记者们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采写百姓喜闻乐见的报道,这不仅有效地转变了文风,也促进了新闻队伍作风的改变,从而使得新闻报道与实际工作、现实生活和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将有助于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改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提高新闻传媒的公信力。

二、走基层应成为记者工作的常态

(1)要端正态度,真正迈开双脚把身子扑下去。新闻是“跑”出来的。如果记者总是坐在办公室,抱着电话、打着电脑,那是永远采写不出生动的新闻稿件的。记者深入基层,既要“身入”,也要“心入”“情入”,绝不能走马观花的走,必须用心去走。不管去到哪个地方,必须沉下心来跟各地的人去交流、去感受,让他们觉得你是朋友,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情况跟你说,这样你才能用你的镜头和语言把他们的“掏心窝子话”和真实生活反映出来。作为地市级电视台的记者,我们本身就身处“基层”,我们离老百姓更近,我想我们更应该发挥地缘优势,迈开双脚把身子真正扑下去,勤下基层,亲临现场,多跑、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采写现场的“活”新闻,这样我们的报道才更有贴近性,老百姓才会更爱看。(2)既要“沉得下去”,同时也要“浮得上来”。沉下去就是沉下心“捉活鱼”、“捕捉细节”。记者深入基层,要做到时时留心、处处留心,成为一个有心人,要具备新闻敏感,善于发现别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东西。浮上来就是在获得好的题材后,要能下功夫提炼主题,善于把“特写”镜头拉开成“全景”。这样,我们的新闻报道才会既有故事和细节,更有深度和广度。(3)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新闻工作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艰苦劳动,记者走基层往往会居无定所,食不定时,整天处于奔波之中,新闻界的行话就叫“铁腿马眼神仙肚”。(4)要严于律己,树立良好职业形象。记者下基层采访,要善于和基层的干部群众交心谈心,和他们交朋友。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既不能高傲自大,以“钦差大臣”自居,不把乡镇干部和群众放在眼里,说大话空话、吹牛皮;也切不可嫌贫爱富,在普通百姓家里不敢喝茶,不敢坐凳,与老百姓产生距离和隔膜。

三、结语

基层是新闻工作的广阔天地,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真正老师。记者走基层,带给新闻工作者的是广阔生动的舞台,是扎实深入的作风,是清新鲜活的文风,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带给新闻媒体的,是公信力、收视率和市场影响力,更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根在基层,源在群众,愿“走基层、下基层、进基层”成为记者采访工作的常态,也成为媒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经营理念。

全文阅读

基层疾控中心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7-000-01

摘 要 基层疾控中心作为我国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公益事业单位,为社会公共卫生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推动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基层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当前基层疾控中心的运行状况,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基层疾控中心 财务管理 途径

一、基层疾控中心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不科学

基层疾控中心进行财务预算管理,需要根据基层疾控中心的任务和工作发展计划进行财务收支处理,安排统筹基层疾控中心所有的财务活动。个别基层疾控中心存在漠视财务预算的现象,编制方法、过程不合理,基层疾控中心领导或财务管理部门根据上年度的决算数据来推算出今年的预算编制,没有进行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对长期经济任务方向不能做出导向作用,没有采取科学、可行的监督控制。基层疾控中心按传统经济模式运行管理中心财务,预算编制的内容,没有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也不能很好的进行贯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财务管理人员意识淡薄

现在基层疾控中心的个别领导不能重视基层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相关的财务管理意识也没有树立好,在基层疾控中心辅助决策和控制方面,财务管理就没有发挥出该有的作用。基层疾控中心领导或管理人员不结合财务与业务管理,使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够深入的进行,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深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问题就不容易被发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