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武术培训总结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精选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建立中深孔爆破和综掘机械化试验基地

建立中深孔爆破和综掘机基地,其目的就是打造技术试验平台,为职工学习和提高安全操作技术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可以使职工能够学中干,干中学,边学习边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身临其境,学以致用实现理论教学为理论实践相结合,可以强化和提高培训质量、培训效率,强化职工的培训效果。

1、在五矿赵家分区南、北回风石门、轨道大巷、新景矿芦南420水平轨道巷、皮带巷等岩石大巷作为中深孔爆破试验基地。

2、一矿阳坡堰五采东副巷、二矿北茹13采右回风巷、平定兴裕矿皮带巷作为综掘机配合皮带煤溜的机械化实验基地。

二、季度进行技术比武

为了有效提高职工的岗位操作能力和安全生产层次。2014年每一个季度举办一次技术大比武。为此,要精心准备春季第一次大比武活动。整个比武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要求各单位的党政领导亲自抓,工团组织和其它职能部门具体抓,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练兵比武活动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动员广大岗位职工积极踊跃地投入到练兵比武活动中来。第二阶段为岗位培训、理论考核和业务提高阶段。要求各系统、各单位、车间工会、班组四级组织,层层举办培训班,要学用结合,苦练内功,打好基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要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加大知识投放力度,购买专业理论书籍,备齐相关的比武器材,并建立名册、比武项目、理论试卷及实践照片等。第三阶段为实际操作,总结评比阶段。要求各系统、各单位由下至上层层进行实际操作,评选出技术状元和岗位能手,全面提高全体职工的业务水平,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并评选出矿队级技术状元和岗位能手,参加公司集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总比武。比武分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采用百分制计分,其中理论知识占40%,实际操作占60%。

为切实加强对技术工种岗位练兵竞赛活动的领导,公司将矿成立技术大比武竞赛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分别兼任组长副组长。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公司技术管理部门。为了使比武活动有序展开,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将制订统一出台的全公司《技术工种岗位练兵竞赛活动方案》《技术状元、岗位能手考评条件及办法》

各单位基层练兵活动结合全公司中心工作,把练兵活动作为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的重要手段,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与生产创水平、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相结合;与强化基础工作、科技强企和管理水平相结合;与抓队伍建设和员工培训工作相结合,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

三、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品牌队伍

2014年新景矿芦南420水平轨道巷、皮带巷;五矿赵家分区南、北回风石门、轨道大巷运输距离短,提升条件好。一矿阳坡堰五采东副巷、二矿北茹13采右回风巷、平定兴裕矿皮带巷在出煤系统形成后,综掘机配合皮带煤溜的机械化设施将陆续到位。通过“学、练、比”活动来带动全公司掘进队组争先创优、争创水平,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公司要重点在深中孔爆破技术上和综掘掘进机械化上进行抓队伍建设、靠上装备、靠机械化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要重点培养两支中深孔爆破月进200m岩平巷王牌队伍和综掘机施工煤巷月进400m的王牌队伍。

一是建立制度,实现培训规范化

培训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安全、质量意识,突出安全、质量法规,抓好安全、质量管理和安全、质量技能的培训教育。

实行培训与工资挂钩制。在工资总额中切出10%与职工培训工作挂钩考核,其中5%与“一日一题”学习情况、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效果相结合,奖优罚劣。由各项目部技术组、安监部门班前动态抽考,凡有1人回答不正确的,本月该班组5%培训结构工资扣除50%,2人回答不正确的,本月该班组5%培训结构工资全部扣除,月度覆盖所有班组;工程技术部将定期抽查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情况,凡有一项未落实的,本月该单位5%培训结构工资全部扣除。另5%培训结构工资与外出送培相结合,凡有1名职工培训后考核不合格的,本单位5%培训结构工资全部扣除,以此促进职工互相督促学习、共同提高素质。

其次,完善培训管理制度。随着中深孔爆破技术及综掘机械化设备的运行,应该严格对照集团公司相关要求,对原有培训制度进行系统梳理、整合和修订,对不合时宜的予以废止,对与集团公司要求有差距的及时修改,对不够详尽的补充完善,力争建立既符合集团公司规定,又贴近公司培训工作实际的制度体系。

二是讲究科学,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提倡传帮带。公司需要组织开展结对子、师带徒活动。对集团公司各矿历年的集团公司技术比武状元、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等技术骨干进行摸底,聘请他们把现场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无私地传给我们徒弟们。并且组织人员对我们的独特操作经验方法进行总结、大面积推广应用,让师傅们把绝技绝活传给徒弟,不断提高青工队伍业务技能。

二是实行激励机制。组织技术比赛,用技术比武结果,调动职工自我提升热情。通过师带徒活动在一定的基础上,公司组织技术比武活动,对基层技术比武获奖选手采取激励政策,如获公司技术比武第一名奖励2000元,在集团公司以上比武中取得名次的,公司再予以对等奖励。同时,由工程技术部门牵头组织季度比武,获公司各项目部技术比武第一、二、三名,每月奖励300元至500元;获集团公司年技术比武第一、二、三名,每月奖励100至300元,一年一考核,从而营造钻研技术、成才光荣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技术比武,让职工在对抗赛中检验本领、提升素质。

四、推选优秀人员参加集体公司技术比武

技术比武主要考评条件和办法内容如下:

(一)考评条件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精业,能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2、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刻苦钻研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能解决本工种的操作技术和工艺难题,成绩显著、贡献突出

3、关心爱护企业,积极提合理化建议,在提高生产效益、效率、安全、质量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4、身体健康,坚持正常工作,并具有传授技艺的能力。

5、本人生产工作任务完成好,安全无事故。

(二)考评办法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宜昌市;少儿武术培训;武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1前言

青少年儿童乃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少儿武术培训作为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化的缩影,在传承中华武术、弘扬民族传统中发挥着极其巨大的作用。为在我国青少年儿童中广泛地推广与普及中华武术运动,本课题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以本市城区及周边县市的15家少儿武术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就目前少儿武术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专题讨论,提出了自己的对策与建议。该课题研究成果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少儿武术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借鉴。

2宜昌市少儿武术培训发展现状

少儿主要是指6—14岁的中小学生,这一年龄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逐渐形成与渐趋完善的重要时期。传承中华武术,理应从他们抓起。首先,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大多是围绕着“升学体育考试项目”来进行的,包括武术在内的许多项目基本上被搁置,少儿武术培训作为一种武术商业化运作模式,也已成为对青少年儿童实施武术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其次,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有些少儿武术培训机构已从当初学员不满百人发展成为而今拥有近千人规模的培训机构实体。他们为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人们去尊重、去传颂;再其次,一直以来,向上一级省市代表队输送运动竞技人才一直都是由各地、市、县基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的职责,近些年,本市武术培训机构已向上一级省市或各大体育院系、普通高校高水平武术队输送了大批武术竞技性人才,也已成为了竞技武术梯队建设的中流砥柱。总之,少儿武术培训在促进中华武术走市场化道路及服务于当前我国中小学的“阳光体育”战略中发挥着极其巨大的作用。

3宜昌市少儿武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本市少儿培训市场的不断壮大,生源短缺问题和学员流失严重等现象几乎成为了所有少儿武术培训机构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就生源短缺问题来看:所调研的15所少儿武术培训机构中除少林禅武堂、武当功夫馆和工人文化宫等有限的几所培训机构招生人数呈一定程度的逐年上升趋势外,其它基本上是呈明显下降趋势。这一方面表现较突出的少儿武术培训机构有武状元、齐天大圣和黑带精英,特别是齐天大圣和黑带精英早先原本都是以少儿武术培训为主业的,由于近几年招生工作日益严峻,外加现有生源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得不改为以跆拳道培训为主业务。另外,就学员流失问题来看:虽然,有些资深少儿武术培训机构也会遇到此问题,不过他们可以通过招收新的学员给予及时弥补。但并非所有其它武馆都这样幸运,调查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武术培训机构来说,学员流失问题已日见严重。为此笔者就下一阶段是否继续学习或是否想转班问题对现有学员及家长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整体来看每年大约有接近30%左右的孩子要求转班或停止武术学习。显然,生源短缺问题和现有学员流失严重问题已成为了众多少儿武术培训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现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对于中华武术的传承来说“后果很严重”。当然,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自身系统的。具体如下:

3.1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恶性竞争明显

少儿培训市场是一个相当广阔宽泛的市场。为不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批的家长将孩子投向各种培训市场中来,表面上我们不应为生源补给担心,但事实并不尽然,在大批孩子涌向培训市场而来的同时,各种门类的培训机构也同时“扑面而来”。通过登录本市体育总局网站或相关注册公司主管部门进行调研的结果显示:每年登记注册的各类培训机构不下几百种,而这里面尤其以针对少儿培训的机构居多。而其中尤以从事少儿跆拳道、体育舞蹈和球类等项目的居多。“生源”乃各培训机构存在与生存的前提,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各机构间、行业外、行业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为获得更多的生源,相互挖墙脚、造谣诽谤、恶意中伤的“生源争夺”屡见不鲜。总之,由于投放市场的机构越来越多,使得有限的生源争夺日趋激烈,从而使得少儿武术培训的招生工作日渐困难,外加行业内和行业外的机构间的恶性竞争日趋白日化,从而使得少儿武术的招生工作困难重重。

3.2自我宣传不到位,缺乏市场竞争力

中华武术乃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瑰宝。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广泛地溶汇了中华传统文化诸领域的精髓,逐渐形成为集健身、技击、养身、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因为熟悉,所以漠视。在自我包装与自我宣传方面,我们确实与日本的空手道、韩国的跆拳道和西方的体育舞蹈、篮球等项目的包装与推广尚存在一定的差距。2016年末,笔者所指导的大学生毕业论文就是关于跆拳道运动推广问题的,通过对学生所调查的数据不难发现:85.5%的孩子选择跆拳道是通过观看宣传册和观摩跆拳道实战展示,孩子们普遍反映跆拳道服饰气派、技击性强,动作干净利落。另外,笔者通过就中华武术和跆拳道谁好谁坏的问题对本市的两所较具代表性的跆拳道培训机构“黑带精英”和“齐天大圣”的孩子家长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孩子家长认为跆拳道运动比中国武术好,理由是:(1)服装靓丽,整齐划一;(2)动作简单实用、技击性强;(3)文化性强,礼仪为先等等。显然,我们武术的包装与推广工作的确没有做到位,在市场竞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弱势。长此以往,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艰辛。

3.3教学管理混乱,教学效果不明显

通过对所遴选的15所少儿武术培训机构就教学文件的规范性、教材的使用情况及质量保障体系等进行实地考查的结果发现:除少林禅武堂、武当功夫馆、青少年宫和工人文化宫等4所少儿武术培训机构有较为固定的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和武术通运动员等级、段位等级外(延续各自教练以前武馆模式),其它的11所少儿武术培训机构并没有明确可供遵守的教学大纲、教材和质量评估要求,其教学内容较为随机,教学活动目的性不强,许多孩子学习已快一年了,还只是学会了一套简易的武术操,连3种手型手法和五种最基本的步型的要求与重点也说不上来。就此问题,笔者曾对某些少儿武术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现今学员不多,所以请的教练都是一些在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虽然他们技术较一般,但便于管理、很负责任,所以造成现在这种结果。显然,这种教学其效果是无法得以具体显现的。当然,其结果只能使更多的孩子丧失武术学习信心与乐趣。

3.4相互交流不够,武术氛围不浓厚

研究表明:目前本市的少儿跆拳道运动开展较好,每年各少儿跆拳道培训机构间都会定期与不定期地举办跆拳道段位赛,仅2016年本市就举行了3次较为大型的跆拳道段位赛、1次市级跆拳道俱乐部联赛,其规模之大,场面之隆重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跆拳道运动的这些赛事不仅有效地烘托了跆拳道比赛的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时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更深层次、更直接地了解到跆拳道运动的真谛,具有极强的广告辐射效应。相比较少儿武术协会间的比赛则少之又少。武术乃我市的传统项目之一,每年一届的城市运动会中,武术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从近几年的比赛规模来看,少儿武术比赛参赛人数呈现一定的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为100人左右,2015年160人左右,2016年为206人。所有学生大部分来自少林禅武堂、青少年宫和工人文化宫的学员,只有少部分来自武当功夫馆、武状元等少儿培训机构。显然,由于各武术培训机构很少互动,相互之间没能拧成一股绳,原本5—6千人的市场仅寥寥200人在一起交流比赛,其武术氛围何在?其武术影响力何在?那其生源则又何以来呢?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政府管控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前些年,本市少儿武术类的培训机构处于刚起步阶段。2014年全市登记在册的少儿武术培训机构尚不足10家,现今已达60多家(不包括周边县市)。此外,每逢暑期长假到来,各种名目的跆拳道、武术、体育舞蹈等短期培训班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严重地扰乱了现有少儿武术或其它项目的培训市场。为维护少儿培训市场秩序,塑造良好少儿武术培训市场环境。呼吁政府加大管控力度,坚决杜绝行业间的恶性竞争行为,开源截流,维护起良好市场环境。具体如:(1)建立统一的注册制度:无论长期的还是短期行为一律要求登记注册备案;(2)加大审核力度:对那些入行申请注册的培训机构,应就其教学文件、目标进度、师资情况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核;(3)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适时监控其市场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人专班对各培训机构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其整改或取缔等等。只有这样从源头加以管控与规范各培训机构的“入市”行为,才能更好地维护少儿武术培训市场沿可持续方向发展。

4.2强化对外宣传意识,拓宽生源渠道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荣辱与共,并以其特定的方式变化着、流传着和发展着。我们必须承认在自身项目包装问题上,韩国跆拳道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从服装服饰、理论思想、技术技法、段位晋升和竞赛规程等方面对跆拳道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事实上,跆拳道自传入我国后,一直倍受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当然这与他们华丽的包装外形和成功的推广模式是分不开的。为吸引更多中小学生的目光,充分展现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与精髓,扩大其市场影响力,加强对中华武术的包装是必须而有益的。具体实施如下:(1)做好宣传策划:精心制作宣传画册,充分而客观地展现自己的资质、技术实力;(2)突出自己的办学理念:从传承中华武术和市场化的层面来创新自己的课程结构,并在关注武术基本功、基本技法、基本套路的学习外,应适当增设一些如防身术、格斗技能的内容,以尽量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

4.3规范教学各环节,提升其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或培训机构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调查结果表明:除少数个别培训机构具有较为完备的教学大纲、教材要求和武术通运动员等级、段位等级外,大部分少儿武术培训机构只是盲目跟风,看别人教什么自己就教什么,谈不上特色,更谈不上教学质量。所以,为提升武术教学质量,我们只有从规范各教学环节入手。具体做到:(1)倡导特色办学,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并规范课程教学大纲,精选教材,制定相应的教学制度;(2)加强教练队伍业务与技能培养,提高其业务能力,建立教练聘任制;(3)强化科学教育,狠抓教学质量,重知识性,更重趣味性和文化性。

4.4加强同行业交流,树自身品牌形象

跆拳道乃韩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借鉴了中国传统武术技法和日本空手道的竞赛评价方法。无论是在内容和形式,还是内涵文化上,它都无法与中华武术相比较。但是它高效的推广模式和段位制体系却是我们所不及的。跆拳道分十级九段,初学者从十级开始升至一级,然后入段从十级到一级是初学者的等级标准,用白、黄、绿、蓝、红等色带表示。武术段位制与韩国跆拳道段位体系相仿,其运动员等级有四个,分别为三级、二级、一级和武英级,段位也是九个。为树立中华武术的品牌形象,建议各少儿武术培训机构联合起来,或在本市武术协会的协同参与下,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各种类型的武术比赛、通级赛或通武术段位赛等。如此一来可以烘托气氛,二来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展示各自的功法与成果。同时,也可以借此来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获得一定的广告效应。何乐而不为呢?中华武术乃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绵延数千年,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儿童乃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传承中华武术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学习与借鉴跆拳道的项目包装和高效的推广模式,不断提升武术自身的品牌意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参与到这一武术文化传承中来。相信中华武术的明天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康戈武,洪浩,等.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3):82-89.

[2]马 艳,虞定海.幼儿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92-94.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 后备人才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8-0052-03

1 前言

竞技体育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与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可持续性,由此可见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队员数量,还关系到教练层教练水平和管理层的管理理念。武术作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大众对其有着浓厚的兴趣。竞技武术已成为全运会、城市运动会比赛项目,在这些比赛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这个城市武术开展现状。竞技武术后备人培养的深度、厚度和连续性直接影响着武术运动的持续发展。希望通过对江苏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和研究,为完善江苏省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出指导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江苏省武术运动发展。

2.1 江苏省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s(优势)分析

2.1.1 年龄分布合理

由表l可知,江苏对现有运动员67人,年龄最小为7岁,最大为27岁,其中7-10岁12人,10-15岁19人,15-20岁16人,20-25岁15人,25-27岁5人。7-15岁年龄阶段的队员人数为31人,占总数的46.2%。这些是属于江苏竞技武术的真正后备人才。15-25年龄阶段的队员占31人,占总数的46.2%。这个年龄阶段队员已经具有了良好的武术基础,且队员身体状况最佳,最容易出成绩。尤其是15-20岁这个阶段,这个年龄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按照生理学理论人体的五大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最佳训练时期基本都处于这个阶段,由此可见这个年龄阶段可塑性非常强。25-27年龄阶段的队员5人,占总数的7.4%。这些队员都已经从事了多年的武术训练,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在队内起到教练的作用。因此从整体上看,江苏队后备人才较为充足,年龄分布较为均匀,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

2.1.2 拥有高水平运动员群体

高水平运动员的数量表明一个队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教练团队的水平和整个省市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的实力。江苏队拥有健将15人,占总数的22.4,一级运动员11人,占总数的16.4,二级运动员17人,占总数的25.4。无级别的大部分为7-15岁年龄阶段的队员。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无级别的人数之间形成一种梯度,队员之间互动增强,高级别的可以指导低级别的,有利于对内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形成和谐的对内关系,使管理层和教练层的工作更加容易开展。

2.1.3 理论与实践兼具的教练团队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承担着培养运动员的主要任务。教练员对整个训练过程――从选材、计划的制定、训练的诊断、目标的确立和执行,到竞技过程的指令、组织管理领导等各个环节实施控制。因此,教练员的素质、教学及训练水平,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高水平的教练团队是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高水平的教练团队不仅是要求技术水平高,还要求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能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江苏省武术队教练中有高级教练2人中级教练3人还有2人为初级教练,且所有教练都有本科以上文凭和专业武术运动员的经历。教练员的水平表现在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两个方面,在理论素养的考核标准方面除带队成绩外,科研文章的发表也可作为考察标准之一。通过调查发现江苏省武术对教练员每年都有发表科研文章,每人至少一篇,有的教练员一年发表4篇科研文章,且发表的杂志都是省级以上的期刊。由此可见,江苏教练员团队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图1是对队员经行的关于教练员带训是否科学的统计结果,67人又62人认为教练员带训的过程科学,由此可见,江苏省武术对教练员在理论和实践经验上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2.2 江苏省经济武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w(劣势)分析

2.2.1 性别组成不够均匀

江苏省武术队的性别组成包括男队员36人,女队员21人。目前武术比赛中项目设置一般分为长拳、南拳、太极拳、刀、抢、剑、棍等项目。每个运动员精力有限,加上器械的风格各不相同,因此每个运动员所从事的专项不可能太多,人数多少对项目和成绩都会产生影响,从对江苏队队员的调查情况可知男子获得冠军的数量比女子要多出8个。现阶段女子比赛都要为优秀人员不足,找一些年龄小,水平相对较为薄弱的人员来参加比赛。由此可见人数相对较多,项目分布广且这些项目取得成绩的几率较大。

2.2.2 对文化课不够重视,队员文化基础较为薄弱

从图2我们可知,队员的学习实践比较少,而且学习在4-5小时的人数最多,而这些人大多集中在年龄阶段为7-15岁之间,在15-27这个年龄阶段很少有人学习,其中每天不学习的人有27人。从江苏队每天的训练安排可知,他们每天训练分为两个阶段,上午为8点30至11点,下午为2点30到5点,每天训练5-6小时,很多队员都认为训练强度很大,训练完后基本没有精神再去学习,加上学习氛围很差,因此很多人对学习都毫不在意。而在他们将来的就业选择中70%的人都选择去专业担任教练对或者高校担任教师。无论是高校还是专业队文化基础薄弱都难以生存。

2.2.3 生源的匮乏和各省份之间的竞争

现在组成的江苏队中,并非全部来自于江苏本省,20-27岁年龄段的队员可以说是江苏队的主力队员。其中这阶段有20人,20人中有7个是来自外省,还有2个是从大专院校借调过来的。相较于河南,安徽,山东等武术较为流行的省市而言,江苏省生源还是比较匮乏的;相较于北京、上海、浙江等省经济实力雄厚,无论是教练员运动员待遇,训练条件,技术支持等都无法相比,因此对招募顶尖的选手并不具备优势。

2.3 江苏省经济武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O(机遇)分析

2.3.1 队伍更新换代为队伍的重建提供机遇

通过江苏队的年龄分布可知,在江苏对中20-27岁的队员有20人。在这20人中有20岁3人,2l岁3人,22岁1人,23岁2人,5人24岁,4人26岁,2人27岁,且在这20人中间男性占多数,为14人女性6人。由此可见,在20到27岁这个群体中,很多人在不久将会退役去选择工作,而这也为江苏队的重建提供了机会。如队伍每年也能培养一些年轻优秀的运动员参加各类比赛,积极关注于督促年轻队员的文化成绩。因此在这个阶段为解决性别差异较为严重和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提供了良机。

2.3.2 江苏省武术协会越来越多,人们对武术的热情越来越高

现如今武术理论上也存在进奥运会的机会,又因是中国传统文化,各地方政府也比较支持。所以现在江苏省内武术协会越来越多,去年和今年就成立了淮阴武术协会、新沂武术协会,连云港新浦武术协会、丹阳武术协会等武术组织。而且今年内举办的比赛越来越多,如去年就举办了泰州国际武术交流赛、中国套路王中王比赛,沛县传统武术大赛,丰县武术精英赛,大汉之源武术之乡徐州社区武术套路总决赛等多场比赛。这些协会的成立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协会所建立的武术院校使人们能更加容易了解武术,学习武术。赛事的举办为各个年龄阶段的队员提供了比赛的机会,在比赛中积累了大量的实战机会,真正做到了以赛代练,也为运动员级别的提升等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从而给武术推广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也在某种意义储备了后备力量。

2.4 江苏省武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T(挑战)分析

2.4.1 教练员队员待遇有待提高

在对影响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问题的回答中,全部教练和多数学生都认为都认为教员的待遇直接影响着后备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很多优秀运动员在自己身体状态还可以保持的情况下,选择择业的原因。因此造成了一些人才流失。教练员群体很多是运动员出生,生存技能单一,而且长期的跟队训练致使其人际接触面较为狭窄,因此提升教练员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心地工作,这是当务之急。

2.4.2 竞技武术规则和武术赛事的变革带来一系列挑战

竞技武术改革的目的是要进入奥运会,为此,这些年竞技武术一直在按照西方竞技体育的标准改革。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不适应,尤其是对教练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按照申奥的要求,武术不可能按照全运会的标准设置12枚奖牌,而且男子和女子项目的设置存在差异,比如说有可能,女子的刀和棍就无法进入奥运会,男子的枪、剑也无法进入奥运会。如果真形成了女子比赛枪、剑,男子比赛刀、棍对以前练习枪剑的男运动员和练习刀棍的女运动员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对运动员的选材有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随之而来的是他们的教练员,甚至波及到这个运动。

3 结论

通过对江苏队后备人员培养现状的SWOT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的结论:

(1)在优势方面:江苏队队员年龄层次分布较为合理,拥有高技术水平的运动员群体,教练员群体不仅实践经验充足,而且有丰富的理论,为科学训练提供了保证。

(2)在劣势方面:队伍的性别组成存在差异,队内学习氛围较差,队员对文化课不重视,本省优秀武术人才较少而在于其它省对优秀生源竞争中不具优势。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武术 经济管理 涉外培训对策

近年来随着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北京奥运会有武术的加入,中国武术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地已有80多个国家成立了武术协会或武术组织”。国外习武人数量正逐渐上升,面对如此庞大的武术学习群体,中国现有的社会武术团队和武术学校不论在硬件设施还是在软件设施都无法满足武术涉外培训市场的需求,这需要大量的武术专业技术人员为他们提供科学的武术技术动作指导和服务。因此,武术涉外培训市场成为了武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术产业的新增长点。

1.我国武术涉外培训市场开发分析

1.1我国武术涉外培训市场开发的优势

1.1.1政策的支持

随着武术的推广,日益剧增的武术消费需求与社会武术场馆数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以及我国武术场馆自身的维护等问题,促使各级政府全方位大力支持我国武术场馆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这些支持包括了在市场开发过程中给予相关政策上的扶持,除提供一些资金兴建现代化的武术场馆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外,还提供税收等经济政策上的一系列优惠。

1.1.2中国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提高

随着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世界各地已有180个武术协会或武术组织。在东盟大多数的成员国也都建立了武术协会,其会员数量正逐渐上升,2009年国际奥委会武术单项委员会已有126个会员国,未来将达到150-180个。亚洲的所有综合性大赛都已设置了武术比赛,武术“进入亚洲”的任务已完成,现在“走向世界”的任务也在不断取得进展。可以说,不论武术进不进奥运会,武术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竞技效果也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奥运会后,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意识结构在不断的优化,这无疑有利于武术涉外培训的开发。

1.1.3武术教练培养和体育设施的增加

据2004年到2008年全国武术教练培养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武术教练3万人, 分布在全中国各地。(见表1)

据第5 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共有体育设施85 万个,累积建设投资1914.5亿元。全国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增加了11.8亿m2,场地面积增加了5.5亿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了0.38m2,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增加了117.09元,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1.58个。国家体育总局近年来力推的“雪炭工程”、“体育彩票综合健身馆”等一大批服务于群众运动的体育设施也日益增多,这都表明我国体育设施建设迎来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见表2)。

武术作为健身的最佳途径之一。在中国提出“和谐中国,全民健身”的主题,就是要让体育为全民健身,为提高素质服务,加快武术社会化、生活化的进程。场馆硬件设施增加使武术的能够更好发展。

2.我国武术涉外培训市场开发的对策

2.1 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武术涉外培训作为一种产业,在培训市场上作为卖方要在竞争中取胜,只有瞄准培训市场的供求状况,掌握培训供求变化规律,研究顾客的需求,适时调整培训专业、课程和规模。“提高培训机构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的预测判断能力才能取胜”。

2.2 树立关系营销的观念

武术涉外培训的消费对象主要是对国外武术锻炼的爱好者,所以在武术涉外培训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树立关系营销的观念,要有回头客,不能搞一锤子买卖关系。“关系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观念与方式,即企业建立维护并增进与顾客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满足各方的目标,使顾客对企业组织本身的信任得到维系和加强”。

2.3 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

“建立企业化模式有利于企业与行政单位的产权分开”。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益,撇弃工作人员的行政思想,开拓工作人员管理创新,树立营销新理念,提高培训结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武术涉外培训市场投资者加大投入,让武术涉外培训产业朝向更健康方面发展。

3.结语

我国武术涉外培训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广阔;存在内部体系的不足与外在中西方民族文化差异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威胁;应当充分利用内部与外在优势和机遇。加强武术培训机构的管理;建立企业化管理模式与多种定价机制,形成品牌效益;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培养经营综合性人才;树立关系营销的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克服不足,化解危机,促进我国武术产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雄伟.浅析中国武术走出国门之路[J].搏击(体育论坛), 2009.6

[2]马俊成,吕晓标.后奥运中国传统武术策略[J].贵州体育科技,2005.2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武术内涵;武术精神;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0;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2-0074-0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武术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教学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武术运动频繁出现在体育教材中,其价值性日益凸显,武术在提升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小学体育武术教学训练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未能真正把握武术内涵,武术精神没有渗透到武术教学中,严重影响了体育训练的开展。武术不仅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在武术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武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把握规律,彰显武术内涵

1. 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是指在教学中客观存在的、稳定的,对教学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规律。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环境因素和各项条件复杂多变,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体育教学规律,并根据教学实际需求设计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把握教学规律,并将教学规律运用到教学中。武术教学是训练学生专注性、强化学生思维的一项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保证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引导作用,教师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组织安排好武术教学活动,组织好课堂纪律,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武术、学习武术,体味武术精神的内涵。这是武术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具体体现,把握体育教学规律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学习“旭日东升”抱拳礼时,教师集结整理好队伍,检查好学生人数,顺势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抱拳礼。学生认真听讲,识记。教师做完整示范,同时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边看边识记。教师示范后学生掌声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学生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分解动作要领,对动作起势作详细要求:动作利索,按照拍子,步调须一致,并进行分组训练,根据动作特点进行八拍训练。在分组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面对面,将同学作为镜子,一个动作结束后,对面同学提出改进意见。这样的训练方式抓住了学生爱表现的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武术教学训练中,教师要运用注意规律,创设含有武术精神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体育课堂,不仅是简单讲解动作和传授知识,更是文化的传承。发展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热爱自然的人、勇于超越自我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武术精神的内涵则是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体育精神和武术精神的内涵是一致的。武术运动既能强身健体,磨炼意志,还能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教学内容不能太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武术教学要循序渐进,扎实推进练习。在学习“武术的简介和基本手型”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动画,提出思考问题:什么是武术,你了解哪些武术流派,学习武术有什么作用?现在的学生接触面较广,对武术有基本的了解,学生边看边思考,然后总结出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及时总结中华武术内涵及作用,让学生对武术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讲练结合,体现武术价值

1. 创设体验情境,磨炼意志

武术是一种直观性、体验性强的运动,良好的体验情景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音乐等创设教学情境。日常武术教学活动枯燥,是简单动作的叠加,学生不愿参与其中,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通过游戏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武术价值。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分组比赛,在比赛中让学生体验竞技体育的乐趣,同时领会武术知识和技术要领。学生学习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自卫,对身体发育也有积极的作用,还能磨炼学生意志。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偏多,大多娇生惯养,意志力薄弱,遇到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易出现心理问题,武术训练能克服学生的诸多心理问题。将武术精神渗透到武术教学中,既是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需求。一位体育教师上武术教学课,没有直接引入学习内容,而是先播放了一段爱国影片《叶问》。看完电影后,教师问学生:“看完影片,谈谈你对武术的理解。”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武术是一种力量,它能保护自己和别人。”有的同学说:“武术是一种正能量,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帮助别人。”还有的同学说:“武术虽然是一种武力,可是中国的武术还包含着武德,包含着仁爱。”然后,教师进一步总结武术内涵和精神。学生通过看电影总结出武术精神,这样的教学比直接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带给学生的震撼更强。

2. 持续力量训练,强健体魄

武术理论知识是基础,它为动作学习奠定基础。武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武术内涵、武术作用、武术基本动作等。武术教学训练中,教师要重视理论的传授。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武术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有的拳法、腿功、棍术、剑术都要由基本的练习开始,如上步、弓步、马步的练习。这些练习就是要加强学生身体的稳定性。如果不能扎实练好基本功,那么武术训练的价值就不复存在。很多武术动作需要反复训练,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且有的学生对知识要领的掌握不很到位,动作容易做错。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不断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记在心中。持续的力量训练,学生不仅能掌握技术要领,逐渐领会武术动作的内涵和精神,还能增强学生身体的抵抗力,强壮体魄。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训练效果大大提升。

在讲“武术的三种手型、三种步型”时,教师先对三种基本手型和步型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进行训练。在练习出拳时,教师没有让全体学生练习出拳,而是全班成圆形队伍站立,先由教师喊口令,学生照做,对做错的同学,教师罚其喊口令,依次推进。教师巡回监督,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同时讲解练习方法及步骤。在学习其他手型和步型时,也用这种讲练结合的方式,极大增强了训练效果。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举行一对一耐力对抗赛,小组之间、同桌之间进行对抗,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力量王”,并对冠军进行奖励。这样的力量对抗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了乐趣。

三、规范套路,培养武术道德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础,将攻守进退、刚柔虚实、动静疾徐等运动变化规律变成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学习必须坚持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的原则,对特定的武术动作统一要求,规范动作,明确要领。武术套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套路是武术的精髓,武术套路主要包括弹腿、冲拳等,它是武术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成果。传统武术教学套路陈旧、内容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扎实推进学生基本武术功底的培养,从扎马步、压腿、踢腿、基本手势等入手,由易到难,逐渐推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必须规范套路,创新武术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武术道德,这样的武术训练才是科学的、有效的。一位体育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基本武术套路时,没有像其他教师一样一味灌输理论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武术功底,让学生扎马步,同时,还为学生讲解霍元甲、陈真、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感受武术大师的爱国精神和武术品德,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情感。

四、结束语

武术教学训练对克服学生不良习惯有较好的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好习惯,武术教学能矫正学生存在的缺点。在武术教学中,要在把握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彰显武术内涵,体现武术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武术道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武术硕士研究生 教育 培养 对策

1.引言

高校武术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是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培养模式亟待转型以迎合时展要求的形势之下,社会对高校武术方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现代武术专门人才既要有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更要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目前武术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培养措施、教育模式、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在深入调查、分析武术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武术硕士研究生教育水平与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武术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现状与分析

2.1专业培养方案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

武术专业的培养方案是根据学校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必须保持相对稳定。据调查表明,现我国高校武术方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原则上在一年半内完成,实践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完成时间不少于一年。武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刚入校时,由于专业技术基础薄弱,科研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掌握科研工作的能力过程中都需要以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文件作保证。而调查表明,现武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关于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在一年半内完成了,这说明现专业培养方案的具体措施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

2.2教育模式单一化。

目前,高校武术方向硕士生教育模式普遍采用传统的专业式模式,即导师组负责制。虽然部分高校已强化导师责任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作用,但远不能满足武术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这种单一化教育模式,一方面不利于武术研究生全面知识体系的构成,另一方面容易造成武术研究生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脱节。

2.3培养方式重理论轻技术与实践。

目前,部分高校普遍存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重理论轻技术与实践的现象。其中,武术教学、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方向更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培养方式简单、不系统,理论、技术与实践相脱节,专业技术的重要性不突出、流于形式甚至被忽略等诸多问题。研究生毕业后,虽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但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不能胜任指导教学与训练任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术研究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调研还发现,有近80%的招生单位不能切实地根据武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社会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缺乏明确、务实的培养原则。

2.4专业课程学时数不足,专业技术培养缺乏有效手段。

根据对部分高校培养方案的研究及培养实际情况的调查,本文发现,武术专业课程学时数存在不足的现象,直接影响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提高。

表1 武术方向专业课程学时数统计

调查表明(见表1),被调查的高校武术专业课程学时数中,专业理论课讲授原则上占总学时的2/3;专业技术课讲授原则上占总学时1/3,平均每学期也只能安排几次专业技术教学训练课。普遍存在武术专业技术教学训练课学时数偏少,又缺乏有效的培养手段,目前武术硕士生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差,应引起高校领导和导师的高度重视。

3.武术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的对策

3.1正确认识武术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目标。

武术硕士生的教育与培养目标,如果仅仅定位在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上,显然满足不了社会对武术人才的特殊要求。如何根据武术专业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正确认识武术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武术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目标应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立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与研究教学型的高等学校武术师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理应成为拥有较强的学科力量并符合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适应大众化体育教育发展要求,成为以适应社会急需的体育专业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

3.2教育模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当前,应用与研究教学型武术师资的培养必须摆脱单一化教育模式的桎梏,建立以传统教育模式与协作式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具有多样化、灵活性的新教育模式。武术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应做到,一方面加强导师个人责任制和导师指导小组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与校外合法、健康的武术学校或民间武术组织进行交流和协作。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在校的理论、科研、技术与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质量,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对中华武术的认识程度,丰富了学生的武术理论知识、完善了专业技术培养体系,增强了教学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高校的武术教学与训练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调整武术专业课程学时数,制定有效的专业技术培养手段。

针对目前武术专业课程学时数不足,专业技术教学训练课学时数匮乏,缺乏有效的专业技术培养手段等情况。在武术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应增加武术专业课程的总学时数,保证专业技术教学训练课的学时数,将专业技术教学训练课与布置课外训练任务相结合,将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从而提高专业技术教学训练的系统性、结构性以及专业技术的广度和深度。

3.4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当前,高校武术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教学仍缺乏系统的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分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理论课仍采取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单向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缺乏启发性和探索性,不仅压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制约了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认为,应认真贯彻师生合作研究型的课程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能积极合作、互动,就某些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发表各自的见解和主张。课外,教师应与学生加强联系,针对学生论文研究和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有利于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当前,对武术研究生培养目标缺乏正确的认识,建议在我国硕士研究生宏观培养目标的引导下,结合武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正确认识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与研究教学型武术师资的培养目标。

4.2针对教育模式、培养方案、培养方式、培养措施、教学模式、导师队伍建设等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建议在正确认识武术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完善武术研究生教育与培养体系。在教育模式上实现多样化、灵活性;培养方式上改变重理论轻技术的现状,切实贯彻课程与论文、理论与技术、教学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继续深化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增加专业课程学时数,调整专业技术教学训练课学时数的比重,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邬力祥,肖湘愚,王维平,于德介.研究生教育论坛[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7.

[2]王新华,刘波.体育体院教育训练学研究生专业技术培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23(6):108.

[3]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S],2005.9.

[4]广西师范大学研究处.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S],2005.9.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课题:高考加分政策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DFA110216]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出于推动武术运动发展、提高学生体质、选拔武术人才的目的,湖南省把武术列入了高考加分的项目,规定获得省级以上比赛前六名、市级比赛前六名的选手,通过省考试院组织的测试,可以在高考中分别加20分和10分。这一政策已经执行了许多年,每年受益于这一政策的学生数以百计。但社会上对这一加分政策议论颇多,加了分的学生也满肚子委屈,没加分的学生更是忿忿不平。为什么一项加分政策引来如此多的关注呢?下面我从某校近几年运作武术加分的实践来作简要分析。

1.培训对象的确定——与你无缘

该校每个年级有1000余名学生,但学校并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也没有开设武术课,该校所在地区也并不是传统的武术之乡,也就是说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想在高考中获得加分资格,就只有临时抱佛脚,请专业权威的培训机构派教练抓紧来训练。但是,加分的名额有限,培训的名额自然有限,纵然都愿意交数额不菲的培训费,也不是都能把钱消费出去的。培训对象的确定主要在学校。学校出于提高升学率的需要,特别是确保优秀学生能够考上清华、北大这些名校,总是优先推荐或安排年级排名靠前的学生参加培训,再就是学校的教师子弟和某些要害部门的关系户,普通的学生哪怕你武艺再高强也不可能入围。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连参加培训的资格都没有,拿什么去报名参赛呢?输在了起跑线上。

2.培训费的缴纳——谁说不差钱

据调查,参加武术加分培训的考生为了获得武术加分,一共花了差不多3万元,前期的学费6800元,到省里参加测试前,又交了1.5万元。另外,器械费和比赛费用也花了好几千元。他说,如果最终没能过关加到分,1.5万元可退,但学费不会退。

我们仅取平均数3万元,对于湖南省这样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家庭来讲,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67元。当然,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缩衣节食,东挪西借也“自愿”缴纳这笔巨款。而对于家境窘困的学生来说,加分政策的阳光是难以普照到他们头上的。

一项政府出台的加分政策,如果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将绝大多数学生拒之门外的话,这个政策就有失起码的公平了。

3.培训机构垄断市场——老总说了算

实际上,尽管武校、武馆林立,但能保证学生能加上分的只有一家,学生是没有选择余地的。某培训机构通过运作,在师资、生源、培训、比赛、测试等环节已经与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形成了事实上的合作关系,垄断了高考武术加分的培训市场,省内的武术比赛实际上是由他们赞助举办的。要谁入围,早在比赛之前,培训机构的老总就已经写在小本子上了,那都是金钱与权力、关系与政策权衡博弈的结果。

培训机构既当“运动员”又当“教练员”,非法垄断市场,滋生腐败,自然将高考体育加分政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4.赛制的漏洞——人人有份

经过两年的训练,就与专业武术运动员同场竞技,还能拿到单项比赛的前6名,这真的可能吗?事实上,这是利用了比赛赛程设置上的一个漏洞。在“湖南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中,比赛的分组方式是:分为男女两组;男女组中分别分为代表省内各个地区的“市州组”和获得省内比赛资格的一些学校组成的“馆院组”;两组中又分设刀、枪、剑、棍、南拳、自选拳、太极拳、对练8个项目。这样算来,每个项目组中的前6名都有可能获得加分资格,那么整个比赛就有192人可能获得高考加分。比赛报名时,并不限定每位参赛选手报名项目的数量。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报两到3个项目,总有一个项目专业武术选手报不满,业余选手就有希望。

4.武术测评主观性大——雾里看花

武术评分的主观性非常强。武术项目属于“评定打分类”,对于武术项目而言,套路占了大部分,拳、棍、刀等都是表演类的,怎么打分都由裁判掌握,他们说是几分就是几分。再加上中国武术流派众多,没法像田径项目那样有硬性指标,所以很容易玩猫腻。武术项目裁量自由度过大,现在选拔程序的公信力又非常低,这种情况下,加分项目必然会沦为腐败的通道,加剧教育的不公平。即使要保留武术这一加分项目,也应该引入更多的技术手段,并保持测评的公开透明,比如,可以全过程摄像,然后公布在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供公众监督。否则,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和高考生态下,很难避免弄虚作假和加分腐败问题的产生。

5.加分政策的目的是否能达到——基本没戏

高考体育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选拔高素质人才。我们来看武术加分是否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先说促进武术运动的发展。武术是冷兵器时代的产物,在信息时代,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虽然有弘扬的必要,但不应该由高考来承担这个使命。再说,靠区区几百个为了加分而突击练习的高考生就能把武术发扬光大吗?在中小学普及武术教育,大兴练武之风,恐怕才是根本之道。

诚然,武术训练是能增强学生体质,但绝大部分没有参加武术训练的考生就不需要强壮的身体了吗?相反地,给一小部分考生加分,挫伤了绝大部分考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而且给体育运动带来太多的功利性,不利于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体育体制也发生了改变。以往业余体校的培养模式已不能再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各种形式私人开办的体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本文对平顶山市区少儿武术培训机构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议,为平顶山市武术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少儿 武术培训机构 现状 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平顶山市区少儿武术培训机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访谈法。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与本研究有关的人员进行访谈,获取研究上的资料。

3.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的方法进行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少儿武术培训机构类型

(二)少儿武术培训机构的盈利状况分析

经济效益是市场运作的驱动力。笔者对22个培训班的盈利状况调查如下:处于赢利状态的有15家,占62.8%;处于亏损状态1家,占4.5%。目前平顶山市武术培训班大多处于赢利状态。

(三)少儿武术培训机构规模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培训机构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公办和私办,由表1可知公办可分为以下三种:1.市重点体校武术训练点(2个);2.市教育局下属少儿武术培训学校(5个);3.市团委下属青少年宫(1个)。私办可分为两种:1.个人独立投资拥有长期使用权,以及拥有培训必需硬件所有权的(8个);2.个人租用场地,只在培训时间内拥有场地使用权(6个)。其中,私办培训机构占较大比例。

(四)教练员现状分析

1.文化程度

教练的文化程度不仅反映出他的理论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他的实践经验。调查发现,本科以上学历为25.0%,专科以下占43.8%虽然武术运动是一项技能运动,但是理论的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科学的训练理论能更加正确的引导学员进行科学、健康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教资格

三、建议与对策

(一)转变教练员的观念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

在平顶山市目前的少儿武术培训市场上,如何使教练员的观念尽快转变,就成为了这个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关键。教练员一定要转变从前他们自己在业余体校训练时接受的教练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变从前“教练员为主”的旧观念,培养开拓进取精神,树立服务的思想观念,用优质的服务为社会培养体育人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并从事体育训练。教练员只有用服务行业的服务理念、职业道德来规范自我,本着服务的理念开展工作,才能把自己的培训水准提高,才能使培训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二)加强对少儿武术培训服务的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少儿业余武术培训是属于服务性的产业,这就要求教练员也就是培训班的开办者要有一定的市场营销的经济意识。培训班的经营者要有一定的组合策略,概括起来可分为一、培训内容策略,包括武术培训内容的发展课程计划、课程设计以及实际时间等;二、培训内容价格策略,主要解决如何看待和评价课程内容的价值,实现营销目标和利润目标;三、促销策略,主要是研究如何促使更多的孩子来参加乒乓球的培训,如何和更高一级的武术俱乐部和专业队建立梯队建设框架,从而使自己的培训班在学员出路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三)规范和加强少儿武术培训市场的管理

平顶山市的少儿武术培训市场起步晚、规模小,行业组织尚未形成,这就要求各个培训班要加强相互交流,为自己培训班也为整个培训市场健康合理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以及政府层面的管理宣传力度的加大,但整体的宏观层面以及中观层面的管理、监督比较缺乏,因此,在微观层面就更需要各个培训班加强自身的管理

四、结论

体育培训机构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机构。开展的越来越火热,少儿体育培训市场也引起了关注,人们对少儿体育培训机构的认识更加理性化,不再是走专业化的道路,而是促进少儿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少儿武术培训机构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平顶山市区武术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 武术教育 艺术师资 培养

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武术教育担负着培养中学武术师资的任务。在培养学生欣赏武术美和创新武术的能力,尤其是传承武术技能方面,武术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人们对普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十分关注,尤其是对艺术教育的培养,目前,高师院校武术专业学生的艺术教育培养存在的问题正在通过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学观念逐步得到解决。

首先,从专业教学来说,高师武术专业学生入校时年龄多在二十岁左右,入校前多未接受过武术专业的系统训练(很多学生仅是参加考前强化班),其技能和柔韧性基本未开发,加之绝大多数学生自身条件比较差,这都给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其次,对于高师范院校武术专业来说,和普通专业正好相反,艺术专业往往在智力教育方面相对薄弱,学生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较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发展,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选择。那么,如何培养面向21世纪综合型的艺术师资?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角度加以解决:

一、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条件因材施教

高师体育教育武术专业的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武术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中小学体育、武术师资,所以绝不能进行单一的专业化训练。因此,在制定体育武术教学内容、任务、组织教法和运动量时,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建立在学生的身体素质潜力的水平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来确定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不可让学生承受超出自身能力的训练,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2]武术的基本功训练,体委定编的武术套路、散手训练等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训练应从启蒙入手,循序渐进。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扶把练习和离把练习。扶把练习以训练学生身体的直、立、蹲、开、灵活协调为主,腰腿能力和技巧为辅。扶把练习正确到位后即进行离把训练,主要进行单一动作、单项组合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上肢、下肢、腰与躯干动作协调并规范或基本规范。这方面训练要使学生对运行中肌肉的紧张与松驰能适度把握、动作协调、稳定,具有一般控制力,教学中进行手型、步法、身法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身体自然素质与武术专业素质之间的距离尽快最大幅度地缩小。总之,通过基本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武术所需要的正确基本功练习,而且使学生掌握身体运动规律,身体的控制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掌握身体的紧张与松驰,并在一定的节奏旋律中协调自如地运动。

二、应当注重对未来武术师资人才心智素质的铸造

艺术专业以艺术教育为主是必然的,重视技艺培训是无可非议的。武术表演是典型的形体艺术,它受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制约。长期以来武术专业在对学生的培训别注重学生武术技能的培训,而淡化了艺术心智的培养,结果从学生到家长、教师,重艺轻文的思想比较突出。在这种教育思想支配下,许多武术专业的学生忽略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其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智力教育和技艺培训同等重要,因为文化知识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轻视文化学习导致的负面效应必然会与我们的艺术教育初衷相悖。

心智素质是指武术者感情、思想及其对武术表现内容的理解等。对于练武者来说,只练其“形”,不养其“神”是练武之大忌。武“形”只是手段,修“神”才是目的。所以说,一个训练有素,能够创造出武术艺术美的武术者,至少应当具备三方面的专业技能,即基本能力(指武术基本功:步型、手型、身法、力度、柔韧性、可塑性、模仿力、节奏感)、技巧能力(指跳跃、旋转、翻腾、控制、高难度技巧的掌握)、艺术表现能力(指对创作意图的理解与再创造的能力,激情、乐感、想像力等)。基本能力和技巧能力是艺术形体(练武者)的体态、体能和技能,是一种表现情感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是心智素质――即艺术表现能力。正因为武术要表现情感和思想,所以练武者就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情感蕴积,这样才能有“情”可表,有“神”可传。[1]毋庸置疑,心智素质绝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有赖于后天的培养。就心智素质的积累来说,社会生活的滋养和练武者自身教育固然是一方面,但学校教师给予的全面文化教育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因为学校毕竟是系统传授知识技能的地方,它是心智素质奠基与定向的决定性环节。心智素质本身就是决定武术思想深度和情感广度的要素。练武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心智素质,才能理解其动作的意蕴,才能把丰富的心智灌注于武术动作之中,才能使武术在表现为武术意象时意远情长。正因为如此,所有有远见卓识的教师就应当在强化技术训练的同时,特别注重对未来武术师资人才心智素质的铸造。

三、应当使学生较多了解其他各个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当使学生较多地熟悉和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各个方面的知识。武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是通过人体有节奏的律动来塑造武术形象,表现社会的人的思想感情的,并以表现人及与人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为根本职责。因此,如果练武者在武术学习及武术实践中对于涉及和人文社会各学科的知识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那么他对于动作形象的展示,对于内在神形意的表达就一定是表层的、肤浅的、概念化的。这是因为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知识的帮助,而认识能力与审美能力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所以,学校除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施教外,还应当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人类社会各个学科和知识是相通的,并非孤立地存在于世间,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能够从更高、更广泛、更深刻及相互联系的角度把握人生和社会,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各学科的知识及各门类艺术的熏陶之中,就会逐渐达到形神兼备,独具艺术风格和魅力,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中也将会获得更大的自由。同时,应当鼓励学生自觉地吸收积累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学生步入社会后,首先必须在人才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争得一席安身立命之地,然后才谈得上以其社会实践、艺术实践把我国传统的、现代的优秀武术文化传承下去,继往开来。这既是社会和家长的期盼、学校的期盼,也是时代的需要、艺术的需要。

总而言之,培养武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使他们既有示范能力,又有教学能力,同时武术教学不能仅仅限于武术技术的单纯传授,必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培养出全能型的武术教育人才。只有如此,高师武术专业教学才能走上科学、系统、规范的道路,这也是高师体育武术专业教学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武术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参加培训的36人,其中高级教练员27人,中级教练员9人,发出问卷36份,回收有效问卷29份,回收率80.6%。

(二)专家访谈法:采访9位省队高级教练员,授课教师5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以及教务处长2人。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培训教材的编写情况

散打高级教练员培训教材的编写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内容涉及散打运动有关的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医学、散打运动理论、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散打科研方法等等一系列的学科。调查统计有93%的学员认为本书编写较为合理,涉及的内容全面、系统而具体。但在调查中发现,学员对散打运动解剖学基础这门课程反应较为冷淡,有的学员提出本章内容没有必要写出,认为本章与散打实践联系不大。另外,多数学员还提出应增设与散打有关的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中国武术发展史、武德教育、散打观摩课等多学科理论。

(二)培训讲授的情况

本次培训班的教师队伍大多数是由武汉体育学院的一些专家教授组成。据问卷调查统计,有34.5%的学员认为教师讲课的水平很高,65.5%的学员认为教师讲课的水平高,水平一般和差的为o%。大多数讲课教师能围绕当前教练员对散打科学化训练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讲解,有些教师能结合散打运动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受到学员一致好评。但有些学员对个别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除了科目本身与散打联系不紧密,还有一些是学员在大学时就已经接触过的;另外,个别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所以学员兴趣不大。而大多数学员认为,应采取讲座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破除基础学科与专项的分隔;以专项运动为轴心,以提高“能力”为主线,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努力体现基础理论、专项理论及实践的融合,做到讲、练、做相统一。

(三)考核的方式

本次培训班的组织单位一再强调,保证培训质量,对不合格学员决不心慈手软。所以大多数科目的考试采取闭卷方式,小部分采取开卷、口试、论文答辩等方式进行。据统计,有31.1%的学员认为,以闭卷考试为主,开卷为辅的考核方式较为合理。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训班学员最后的结业论文是采取先宣读后答辩的方式。有部分论文质量较高,取材合理,知识涵盖面较广。这种方式不仅测试了学员的真实理论水平,杜绝抄袭论文的现象,而且对近二个月的学习效果是一次很好的检验。

(四)主办单位的组织

本培训班由武汉体育学院承办。武汉体育学院是全国武术散打运动最先试点单位之一,在国内外各种武术散打大赛中运动成绩较为突出。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教务处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文件精神,结合武汉体院散打专业的特点,在培训之前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细则。例如细则中要求,学员参加面授前必须上交自学笔记和作业;参加结业论文答辩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的十人评审小组,要求学员不仅要宣读论文,而且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要予以回答,否则不予结业。这些细则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另外,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领导及体院领导多次到培训班体验生活,及时解决困难。调查统计,44.8%的学员对承办单位的组织工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承办单位对本次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三、结论与建议

从问卷调查中可知,学员普遍认为本培训班举办得非常成功,但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笔者认为这些建议将对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举办培训班是及时可行的,受到教练员的肯定和欢迎。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全国各省市和体育学院以及专业体校的一线教练员,在繁忙紧张的训练比赛之余,他们渴求有这样的机会进行“充电”。但时间最好安排在大赛之后或冬训之前较为合宜,时间不宜太长。

(二)培训班授课方式应采取专题讲座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讲解和讨论的时间可占总学时2/3或1/3,以便解决一些学员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也是为广大学员进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供良好的场所。

(三)培训教材涉及的面较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有些内容讲得过快,可分期进行培训,尤其是进行单课的专门学习和培训,每期做到重点突出,针对培训单位区域性的散打比赛进行观摩,并结合现场比赛情况进行讲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散打运动能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大多数学员认为,介绍一些与散打有关的搏击项目,如拳击、跆拳道、柔道、泰拳、空手道等技击项目的特点,可以启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使其能进行横向比较,取长补短,为散打运动走向世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