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

五年级数学学习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适应状况的研究

摘要 应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对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44063名青少年的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适应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2)青少年适应及情绪适应、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社会适应和生活适应等各维度得分在小学五年级较高,从初中阶段开始呈下降趋势,高中阶段继续下降,到大学阶段又逐渐回升。生理适应维度得分在小学五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较高,大学阶段下降至最低。

关键词 青少年,适应,心理健康素质。

分类号B848.9

1问题提出

适应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在现代社会,适应还意味着随社会进步、生活节奏的改变,不断改变自己、改变环境、改变自身的需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现实[1]。

当前对适应的概念、结构成分、测量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不同受教育阶段青少年群体适应的研究。如王永丽、林崇德等人的“儿童社会生活适应量表的编制与应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社会生活适应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聂衍刚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学生比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要好,高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初中学生[3]。这些关于适应的研究,涉及某一受教育阶段的青少年群体的研究居多,缺少跨越整个青少年期、涉及不同地域青少年的综合性研究。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适应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有关青少年适应的概念、结构和机制的研究。如陈建文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社会适应的内容主要是人际适应,结构包括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和心理弹性四个维度[4]。陈君的“《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的编制及信度和效度检验”研究中,将学校适应分为生活环境适应、交往适应、学习适应、情绪状态四个方面[5]。黄希庭等人为社会适应就是人格适应,社会适应性是指人们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6]。陈建文、王滔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从社会适应的心理机制、心理结构、心理功能三个方面对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贾晓波在“心理适应和本质与机制”中指出了适应的概念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角度做出解释[7]。这些研究更多地针对心理适应结构的某一种或某些成分的研究,如社会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缺乏对心理适应整体的、系统的结构研究,因而无法全面了解青少年的适应特点。

全文阅读

浅析大学生人格与成绩绩点的关系

摘 要:该文基于人格对绩效具有一定的预测力,探讨大学生人格与成绩绩点之间的关系,针对大连科技学院2013、2014、2015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分阶段随机抽样,从而确定了34个班级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大学生人格与成绩绩点之间的关系。该文的数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学生人格的测量,采取的是大五人格测量;第二部分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测量,学习成绩的测量为截止到本学期的绩点排名。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人格与成绩绩点之间存在微弱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大五人格;成绩绩点

一、引言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人格逐渐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人格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以不同的职业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关于人格与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人格对于绩效具有一定的预测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作为学生的绩效,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否人格也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本文的研究问题。同时,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大学人格与学习适应性、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等之间的关系,也为该文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该文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法为辅。问卷调查法主要在大五人格量表(简表)的基础上加入了学号与姓名基本变量的测量。文献主要参考了大五人格与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和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大五人格研究的文献。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于问卷数据和成绩数据的分析应用到了SPSS统计软件,此外对于学习成绩的分析应用了大连科技学院关于成绩分析的部分软件。

二、数据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描述性统计结果主要包括样本概况、样本人格得分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表1、表2。

全文阅读

雨花台区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水平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区各校实施新课程实验的水平和学生使用新教材进行数学学习的质量,我们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学业水平调查。此次调查的命题以基础性、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应性为原则,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在对学生书面答卷情况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五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水平调查的基本结论。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区各小学贯彻《数学课程标准》、实施新课程实验的水平。

2.调查我区小学五年级学生使用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数学学习的质量。

3.为强化我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管理,提高课程改革实验水平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

2007年6月,我们对全区32个教学班的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数学学业水平调查,参加此次调查的学生共有1537人。

三、调查工具

全文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一门教学艺术,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以小学五年级为例,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初浅的见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人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有效树立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小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另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学科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

小学五年级已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刚从四年级升上来,大多数学生未转换好角色,又要面临六年级的毕业,压力增大,据笔者调查,大部分学校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加强了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目前在大多数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小学生创新能力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一)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

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小学阶段数学学习中的自我反思指的是小学生思考自己的数学学习的经历,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的结果、学习情感、学习的态度等的再思考,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我反思能力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让学生掌握反思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引导学生自问"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哪一种方法最简便"、"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样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其实,这就是教师在教会学生自我提问、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数学问题,避免学生只看题目是否做对或做错,真正让学生掌握自我反思方法。

在解决某个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正误作进一步的思考,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方法、思维等方面进行总结,寻找思维规律。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例题:光明小学四年级有学生250人,五年级人数比四年级多20%,比六年级少40%,五、六年级各有多少人?让学生自己先解答。我在评讲时,问学生解决这道题你是怎样思考的?学生回答:"先求五年级有多少人?我发现五年级的人数是四年级的120%,这道题就是求250的1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所对应的量;再求六年级有多少人?我发现是已知了六年级人数的60%跟五年级的人数相等,就是已知了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要求单位'1'是多少?应该用除法计算或列方程解答。"这样,学生就获得了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常用的解题思路。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来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讨论自己对学习的态度。我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课堂上先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确定该如何达到这些目标。通过自我评估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学会评判自己的作业中哪些是正确的,那些是错误的,自己的学习目标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算满意等等。学生的自我评价应当是正常教学的一部分,在一节课中可以进行多次,在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都可以进行,使教学过程与评估过程同时进行,也便于老师及时检测出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学习结果。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的知识所得,还应包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过程等,使学生能够全面、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各个方面的真实水平。这样,就可以促进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善于抓住反思机会

全文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

摘 要:数学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故而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当前数学科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主要针对五年级数学的应用题做出相关研究,五年级数学应用题作为难点和重点知识,值得探究。

关键词: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传统方法;教学水平

数学作为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极强、较为复杂的学科,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五年级数学中,应用题更是如此。

一、应用题在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特殊地位

首先,五年级数学的应用题分值比例较大,我们需要在数学应用题方面引起重视。其次,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是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数字数学应用题需要读懂题意之后,再根据相关的数学公式写出相应的数学算式,最终得出答案。这就是说五年级数学应用题需要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弄懂题意;需要学生理解并合理地应用数学公式,而不是死记硬背数学公式;需要学生正确地熟记并写出数学符号;需要学生具备灵活准确的计算能力。最后,在我看来,数学严密的逻辑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这样严密的逻辑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得到正确的答案,学生拥有成就感,更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在笔者看来,这些作用都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

二、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1.学生数学应用题基础较为薄弱

五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本身较难,很多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较为薄弱。很多数学教师注重数学公式的讲解,而不太注重探究笛Ч式的来源。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数学公式,而没有带领学生深入探讨数学公式,了解数学公式背后的数学问题。教师单纯地讲解,容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很多数学应用题涉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学生在没有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情况下,数学应用题更是难点知识。

全文阅读

教育局有关小学幼教工作意见

农村各中心小学、城区小学、城乡各幼儿园:

学期即将结束,为做好期末及暑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望贯彻执行。

一、时间安排

年6月10日(星期五)六年级语文、数学新授课结束,同时结束常识技能科的考查;6月13日(星期一)毕业班进入期末总复习。

年6月17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语文、数学结束新授课,6月20日(星期一)开始期末总复习。

年6月24日(星期五)一至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午9:30开考语文,下午2:00开考数学。具体考务工作另文安排。

年6月25日(星期六)六年级毕业考试。

幼儿离园时间为6月24日,6月26日—6月30日为各园期期末结束工作时间。

全文阅读

初中生学习兴趣发展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状况,为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师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方法 结合相关研究,运用自编的《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对南京市初中3个年级383名学生进行调查,分别从学习兴趣的倾向性、稳定性、广泛性、效能性等4个特征及其学习兴趣的差异与教师、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①初一学生最喜欢的必修课程是外语(占总人数的20%),最不喜欢的必修课程是地理(占总人数的19%);初二最喜欢的必修课程是语文(占总人数的28.6%),最不喜欢的必修课程是外语(占总人数的20%);初三学生最喜欢的必修课程是体育(占总人数的28.0%),最不喜欢的必修课程是政治(占总人数的22.4%);②初中各年级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稳定性较高,认为自己学科兴趣产生在“五年级和五年级以前”占总人数的66.3%,且年级差异不显著(P=0.440);③大多数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广泛,且性别差异不明显(P=0.638),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00);④学校组织与他们最喜欢的课程有关的活动时,能“很积极参加”的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分别占53.0%、52.1%和31.5%;能够“较积极参加”的各年级学生分别占32.0%、35.7%和44.1%;⑤学生最感兴趣学习的学科与最喜欢的教师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P=0.000)。结论 初中生学习兴趣分化明显,集中形成于小学五年级或者五年级以前,兴趣广泛性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具有很高的效能性;最喜欢的课程与最喜欢的教师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00)。

【关键词】 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初中生

1 问题提出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变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渴望接近、尝试、探究和掌握知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最佳动力,有着学习兴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1]。近年来,学习兴趣这一古老的话题在西方教育心理学界不断走向复兴,也成为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2]。根据国家三级课程政策的基本精神,结合中学生存在的明显厌学倾向和兴趣分化特征,许多中学根据自身条件分别以“任选课程”的方式对初中学生开设了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了对中学校本课程的开设进行有效的评估,同时使学校和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特征,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完善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特组织和实施了中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研究。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的选择 借助相关研究和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被试来自南京市4所普通中学初一、初二和初三3个年级的学生。从初一随机抽取了122人,初二随机抽取了151人,初三随机抽取了159人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共收回有效问卷383份,各年级分别为100份、140份和143份,其中男生有效问卷为186份,女生有效问卷为197份。

2.2 工具 在与4所学校有关领导、老师及部分同学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得到了初步的了解,然后结合朱智贤教授指导的青少年理想、动机、兴趣研究协作组在国内10省市开展的“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研究”时所采取的兴趣组试题[3],编制了《中学生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为了得到学生在学习兴趣上更丰富的信息和观点,该问卷由客观性选择题和主观性开放题两部分组成,共含试题33个,其中选择题29个,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每题的若干答案中任选一个作为回答,它既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倾向性、稳定性、广度、效能等兴趣特点的调查[4,5],也包括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校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调查;开放题4个,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现自己在学习兴趣发展过程中的体验以及学生对学校在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过程中的满意度等。

全文阅读

浅谈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摘 要:小学五年级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这一年当中学生既要继续深入地学习知识,又要着手准备六年级的总复习,以应对小升初考试。那么在这个比较特殊的学年当中,学习方法也应该较以前有所调整,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更是如此。主要围绕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学习,探讨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如何引起学生的重视以及学生应该如何去重视这一年的数学学习;第二部分为兼顾从前所学,也就是说要对从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复习;第三部分则探讨学生如何在这个阶段着手准备小升初复习;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收述全文,提出作者观点。

关键词:充分重视;兼顾所学;着手复习

一、充分重视

五年级的数学学习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于需要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它是学生进入总复习的前期准备。更关键的是,在这一年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即学生经过四年的不断学习,对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来说,非常有可能会产生疲劳感,进而开始放松、懈怠,而五年级处在进入总复习的前一年,因而学生会倾向于认为自己在这一年可以充分放松,然后以充沛的精力来面对六年级的总复习。就像已经升入高三的学生,总是以为自己在最后一届秋季运动会之前都可以放松,运动会过后就立即投入到学习当中。然而,不要忘记一点,放松的时间过长,或者使自己保持在一种不紧张的状态,再想紧张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能要克服的障碍比想象的多得多。所以在这里反复强调,学生一定不要异想天开觉得自己可以在五年级放松懈怠、平稳过渡,反而应该比之前更加努力学习,为下一年的升学复习打下坚实的基A。

二、兼顾从前所学

学生在足够重视五年级的学习后,一方面需要认真学习该学期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从一年级的数字分类到四年级的各种图形等,都要有所复习。学生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回顾。(1)粗放式复习。顾名思义,就是指复习从前所学知识的大框,可以翻阅教材,着重看教材的目录,梳理所学知识的前后顺序,将知识串联起来,同时要思考,为什么某些知识要在另一些知识之后或之前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在心中构建起一个比较模糊、初具形态的知识框架,重复进行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越发清晰,非常有系统性,对于学生日后复习有着极大的帮助。(2)精细复习。主要是通过做习题的途径来进行,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做综合题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忘记的或已经生疏的知识,在做完题之后,就从这些遗忘了的知识点入手,翻看教材的讲解部分,加之自己曾经做过笔记等,把这个知识点重新学精学透。此外,由这个知识点所延伸出的其他知识点,也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学习,就像树枝一样逐渐扩散开来,这样复习也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使学生在将知识点复习通透的同时又兼顾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连续性,这对于学生科学地复习是非常关键的。以上两种复习所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自行选择,也可以有机结合起来,总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好。

三、准备小升初考试复习

可以说,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要课程中,最能拉开差距的就是数学,而且复习难度比较大的也是数学。对于学生来说,面对激烈的竞争,都想去一个更好的中学学习。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数学的差距还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但是到了六年级总复习的时候,尤其是考试的时候都是对知识的大综合,学生之间的差异立刻就显现出来。所以,在小学五年级阶段,就应该为小升初考试进行一定的准备,具体包括提前了解考试题型,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在做综合题的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并且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这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往往同等水平的学生之间,就是心理素质高低的竞争。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要接受大大小小无数的考试,面对考试,心理素质非常关键,考前紧张或考试的过程中慌张,都会直接导致考试的失误甚至失败,而且出现几次类似情况,将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进而在将来的考试中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所以学生应该尽早锻炼,以应对未来考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超常发挥。

全文阅读

读懂学生的错误,让教学更具实效

在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后,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填空题: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意在考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以及能否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我分别收集了近两年4个不同时期的数据:五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期末、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以及七年级入学第一周的学情调研抽测,错误率分别是51.7%、34.5%、36.2%和38%。可以发现,虽然较初学时错误率降低不少,但都在35%左右,即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做不对,很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

我们对五年级部分出错的学生进行了访谈,整理后可以将错因归为两类:(1)由于题中两个问题非常相似,学生分不清哪个是求具体数量,哪个是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要么都当成量,要么都当成率,或者思维混乱,分不清谁除以谁。也就是老师常说的“量”“率”不分。(2)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低年级求份数时,总数大于份数并且能够被份数整除。但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遇到份数比总数大或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时,感觉无从下手,凭感觉行事。

读懂了学生的错误,教学研究就能有的放矢。老师们围绕“区分量和率,学生的困难在哪里?”“针对学生的困难如何改进教学?”进行了研讨。首先从学习内容本身来分析,分数既可以表示实际数量,还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是分数所具有的“量”和“率”的双重功能,与学生之前熟悉的整数、小数都不同,学生在建构上会存在困难。其次,从教材编排顺序来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只理解到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率”;四年级结合小数的认识,教材中出现了带单位的分数;五年级再次学习分数的意义时,结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用分数表示的具体量。因此,在五年级学习分数的时候,学生会受到“先入为主”的负迁移影响,习惯性地把分数都看作“率”。第三,在学完“分数的意义”后,学生做“每份是总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题时,正确率很高;在学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学生做“每份是多少”这类题目正确率也很高,但当两个问题综合在一起时就出现大量的错误。这说明学生对如何根据题意区分两类问题缺少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关注了本节课的重点,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重视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题目综合性的增强,原本隐藏的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出来。

如何改进教学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阶段解决。第一阶段,克服思维定势,重视对分数具体量的认识,帮助学生将其纳入知识结构中。在学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组练习:

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多少米?

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多少米?

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9段,每段是多少米?

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三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但是有的结果是整数,有的结果不是整数,这时可以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因为除不尽时,用分数表示既准确又方便。这样设计有利于沟通整数、小数、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领悟到:分数和整数、小数一样可以带上单位表示具体数量;在解决具体量的问题时,分数和整数、小数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