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专业论文

物流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流专业管理毕业论文

物流专业管理毕业论文

分析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

摘要:我国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

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xx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

全文阅读

物流成本认识专业论文

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关心日渐浓厚,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但是,如果深入观察便会发现,目前由于用以指导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比较缺乏,因此对于物流成本的认识仍比较粗浅或存在着一些偏差。鉴于此,本文拟围绕物流成本管理的几个基本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由三部分构成:

1.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流通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费用;

2.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费用;

3.物流综合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以及“物流成本冰山说”等观点都说明了物流成本问题是物流管理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所谓“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是指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制造成本和扩大销售获取利润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物流成本冰山说”告诉我们,通常我们所能明确掌握的物流成本,只占企业物流总成本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物流成本并没有为管理者所认识。正是由于在物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降低成本的空间,因此物流被看作是经济的黑暗大陆,物流问题也引起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可见企业物流管理开始于对物流成本的关心。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论文

【摘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通过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融入创新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工作室、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开设经管通用课程、引进名家进校等系类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众客空间、开放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在物流行业加强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创新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与机遇,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二、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合作企业创新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根据物理管理专业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经济管理通用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学习与认知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个阶段物流专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第三个阶段综合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综合实训项目、企业跟岗实践学习、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达到企业准员工标准;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校外进行顶岗实践学习或开展自主创业项目。分层培养即在第二、三阶段把学生分成技能型学生、创新型学生,第四阶段把学生分成就业型学生、创业型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双创贯通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通学生培养的四个阶段。图1“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多形式学习,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实践项目、课题研究、特长竞赛、创新成果、境外交流学习等纳入学分管理,建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学分互认制度。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课程体系

“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实践体系和理论体系,涵盖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全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加学生的创业资本。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上,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导论、商业模式概论、项目管理等,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业,物流领域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创业素质和基本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创业指导及创业案例研究课程,并引入创业者、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对已经开展物流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类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校外认知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在校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商贸物流服务技能与运营能力,开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技能大赛、“互联网+”物流运营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图2“双创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体系设计上,开设创业活动课、创业模拟仿真课程等。一方面实现“做中创”,包含综合实践项目、应用性专题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重点实现“研中创”,即依托师生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职业素养教育论文

一、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取得的成就

职业素养教育的环境得到改善。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高职教育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2006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在财政、政策上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并鼓励高职院校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同时鼓励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同时,教师队伍中拥有实践经验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改善了高职院校包括物流专业在内的职业素养教育环境。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提升。目前,能够提供综合职业素养人才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受企业的信赖,自身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也更受企业欢迎。这就促使更高职院校以及学生去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众多的高职院校将教学目标从原本单一的专业技能教育转向职业素养教育。

二、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理念落后于实际需要。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及教师都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去考取各种资格证,而对于知识的探索、实践的反复操作、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塑造等则流于形式甚至忽略不顾。那么,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和完善职业素养。这不仅仅浪费了大量时光,更会影响从业者、物流企业乃至行业的市场表现。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职业素养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注重的是规模的扩大,而对于教学质量则缺乏充分的重视。随着高中毕业生高峰已过,高职教育逐渐步入“买方市场”,但是由于前一个阶段遗留问题的影响,以及缺乏政策及资金的支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仍然缺乏合理的结构。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要达到年龄、知识、技能等层面的合理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职业素养教育的定位不能与时俱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不同类型。高职教育首先应该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性人才。但是,受“学优而仕”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之当前轻视专门人才的社会风气的渲染,公众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就难免偏颇,而不是将其视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要对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人才。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不够拓宽。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通常都简单地将职业技能等同于职业素养。在这种意识指导下,职业素养的实施途径就受到限制了:课堂讲授是主流,实习、实训、独自思考、团队讨论以及对抗竞赛等形式流于形式甚至“三年不见踪影”。

三、结语

物流行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是当前和未来物流业的中流砥柱。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行业的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罗群 单位: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研讨

一、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论文选题空泛,逻辑结构混乱

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选题较为空泛。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的要求是结合自身所实习的企业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找出企业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换言之,学校对学生论文的要求是紧密联系所实习的企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所实习的企业解决问题。而学生在选题方面经常出现“我国”以及“某某企业集团存在问题分析”等字样,选题过于空泛,没有落实在某个具体的点上,部分学生所实习的单位是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并未从子公司着手,而是从集团公司的角度来着手写作,这种选题远远超出了专科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写出的论文空泛没有具体的实例支撑。另外,在论文的逻辑结构方面构架较为混乱。通常论文的写作是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部分学生的论文写作没有遵循这个思路,论文逻辑架构混乱,例如在分析某个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的分析浅尝辄止,分析不到位,重点落在了表述解决问题的对策上,使得解决问题的对策部分没有内容可写,又重复了前面分析问题部分的内容。逻辑结构混乱。

2.论文格式安排不当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格式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概况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图表方面。对于文章中的出现的图和表均要有正确的标识,图标一般出现在所绘制的图的正下方。可用“图1-1XXX”或“图1XXX”等字样表示,学生往往有图但是无图标,另外虽然有图标,但是只标出了“图1-1”或“图1”等字样,没有将图的内容标识出来;对于表也存在着表的表头标识不恰当的问题,表的表头一般放在表的正上方,用“表1-1XXX”或“表1XXX”等字样来表示,学生大都缺少表头或是表头不全。除过图和表的标识问题,图和表的绘制也不够美观,跟周围的文字极不协调,缺少美感。其次表现在论文排版方面,学生毕业论文排版中存在着字体不统一,段落间距不统一,字符缩进不统一,字符底纹不统一等问题,另外错别字也是频频出现。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不够熟悉,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在论文的排版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多,做的不够细致。再次表现在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标识方面,每种类型的参考文献都有特定的英文字母来标识,例如书籍专著类用M标识,期刊文献用J标识,学位论文用D标识等,学生往往将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标识混淆,导致标注错误。另外在参考文献的排列方面,一般先是作者名称,接着是专著名称或者文章名称,再下来分别是出版社以及出版日期等。例如“董向红,汪丽.第三方物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学生由于疏忽不熟悉此排序,导致排序出错。

3.论文措辞用语不当

毕业论文的人称必须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能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表述。而学生在论文中经常会出现诸如“我们公司”或者“我们的产品”等字样,不符合论文的人称规范,同时多数没有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进行遣词造句,而是口语化、网络用语以及感叹句或疑问句频出,例如某同学在描述仓储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出现了“一大群老鼠在仓库里流窜”等口语化字样。以上都是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不当之处。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全文阅读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论文

1高校物流学科发展现状

由于物流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又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产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本科专业由北京物资学院于2001年进行首次招生。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不过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区分和具体的教学安排,各个高校的理解和做法有所不同。“物流工程”专业往往是在理工科背景的高校设置,该专业侧重于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物流的问题,与生产运作、现代制造技术、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结合较为紧密;而“物流管理”专业一般是在偏重于文理科的大学设置,主要侧重于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和规划物流系统。据教育部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12月9日举办的关于“制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全国设置“物流管理”或者物流工程的高校有200余所。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有相当一些高校并不是在管理学院中发展或者设置物流类专业,而是在传统的交通学院、机械学院等与物流学科相关的学院中设置物流专业。这些高校的物流学科往往是建立在传统的优势学科基础之上,因此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刻影响着该校物流学科的发展轨迹和特色,就连教材和课程的设置都有明显的倾向性。如,在电子信息学院设置的物流专业,其方向偏向于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设计、电子商务等;在机械学院设置物流专业的,其方向则偏重于企业生产作业规划,甚至一些带有某些传统学科色彩的管理学院所设置的物流专业,也是偏向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和设计等物流学科中的某些方面。这种现状必须引起重视,毕竟从现代物流的角度而言,这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是不足以体现出物流学科的内在要求与特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定位不明确由于受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现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没有对该专业的定位有清楚的认识,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

2.2师资力量薄弱,影响整体教学水平目前国内的学历教育现状是,虽然一些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但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与传统“母专业”的依托关系,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经济学、机械工程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数量不足,补充渠道不畅,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较缺乏。

2.3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至2007年为止,我国共计20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15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而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而物流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物流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2.4课程设置不成体系在物流专业主干学科划分、专业课程设置和核心课程设置上各高校有较大分歧,由于本身的学科历史沿革,导致“物流管理”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物流管理概论、采购与供应管理、运输管理等几门专业课,从而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教学体系。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实训环节等几个方面的探讨,旨在建立一套产、学、研相结合适应市场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一、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现状

现代物流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相关的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科,导致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片面、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同时,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建立和完善、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社会对物流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急剧上涨,且呈多样化趋势,2005年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这就存在着一方面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加剧,另一方面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匮乏的不协调现象,因此,国内教育界的重点研究问题是迫切需要加快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系统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目标,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具有独特技能和优势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二、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物流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物流系统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七大系统构成。从物流工作的活动范围上看,可分为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从物流业务性质上分,又可分为物流管理、物流设计规划、物流技术等三方面。所以,物流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由于物流业务和技术跨度较大,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在确定培养层次的基础上选择一定的专业范围进行准确定位。如,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较强的学习和交流能力,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基础,坚实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系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的动态、最新物流概念、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物流管理和经营的实际运作能力,能在物流业及各类工商企业、跨国公司从事物流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作;既能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和物流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1)课程设置:针对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从社会需求入手,不能设置一些与社会需求相差太远的专业课程,这个方面可以采取市场调研和问卷的形式来完成。另外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特点,在培养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校的特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将来就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了解企业现状方面,而不能让学生把时间只耗在纯理论探索等领域。

(2)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针对专业学科特点、课程特点和实践应用需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符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和教具;还可以多开展案例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和视频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全文阅读

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管理论文

由于中职学生普遍基础差、行为习惯差、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兴趣,在开展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来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经验,最后提出提高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技巧与方法。

一、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般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教师在上一堂课时,不仅仅是站在教室讲台上讲解知识,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者,是整个这一堂课的管理者。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场所,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堂中,而课堂中集结、交织着各种教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间形成的各种关系,课堂教学管理需要协调、控制、整合这些教学因素及其关系,即对这些因素及关系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以某校物流专业《运输与配送管理》课课堂教学管理为例,有老师尝试使用分小组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由于课前他并没有准确地把握好这门课的教学要求与目的,而且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安排与活动组织也没有到位,结果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根本无法配合,就出现了学生不知如何动手的混乱局面。即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没有做一些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但是最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学过程无法顺利推进,也无法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管理不仅仅只有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还应该包括课堂中各种相关的因素,特别是学生、教师及教学内容,当然影响三者有效交互的其他因素也同样重要。在中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无法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加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总之,中职课堂教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积极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技巧与方法。

二、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笔者认为,目前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在中职物流专业教学中,有些学生不喜欢这个专业,甚至厌恶这个专业的学习。二是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玩手机、睡觉、翻阅课外书籍是常见的情况。三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听教师指挥、不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或作业、顶撞教师、逃课,甚至是因不满意安排而与任课教师起冲突等等。四是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只是按教材进行理论的讲授,甚至在这些理论讲授过程中,有些内容过于深奥难懂,教学方法过分单一,与学生的交流不足,导致整堂课下来的课堂气氛十分死板沉闷,致使学生对物流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兴趣进一步下降,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中职物流专业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物流专业学生方面的问题。(1)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基础差,学习能力低,自控能力薄弱。从某校近三年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来看,2011年为380分(不区分专业),2012年为395分,2013年为402分。虽然录取分数每年都有一点点的提升,但是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也还是跟普遍中职学生一样,有相同的特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而且自控能力薄弱,上课时爱讲话、玩手机,学习兴趣缺乏,人生目标不明确。由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将这点因素考虑进去,授课内容的理论知识偏多或过深,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像听天书一样听不懂,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高采烈,学生在台下却昏昏欲睡。(2)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从高职院校到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学生都存在着男女比例失衡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以物流专业一个55人的班级为例,2007年,男生30人,女生25人,男女比例为6∶5;2010年,男生40人,女生15人,男女比例为8∶3;2013年,男生47人,女生8人,男女比例为11.75∶2。因男生相对女生来说比较容易出现懒散、调皮、思想冲动,甚至打架、斗殴、吸毒等行为,所以管理难度比女生大。而在开展中职课堂教学时,为使课堂效果更好,教学目的更容易达到,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中会增加如提问、小组活动、动手实践等活动。如果在女生较多、男生较少的班级,这些教学活动的学生参与度会高些,而且完成的效果也会好些。如果在女生较少、男生较多的班级,要达到相同的参与度和效果,可能授课教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和更多的精力去组织管理课堂。所以,男女失衡这种情况,加重了中职物流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3)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对物流专业的认识不够。在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之前,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不了解什么是专业,什么是物流。从学生到学生的家长,他们都只是认为读完初中,就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希望完成高中后继续升读大学。所以大部分的学生都依然像初中阶段一样,较为重视语数英三科的学习,忽略专业课的学习。然而,中职教育是技能实践型的职业教育,对物流专业学生侧重于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会尽量安排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如《仓储管理》这门课程中的入库操作,教师在讲授理论———入库操作流程后,就会安排学生到实训室里进行入库实际操作。部分学生在讲述实操感受时都反映说:原来物流就是搬运工,这么低级的工作,我以后才不想做这样的工作。学生先入为主认为物流就是低层工作,导致物流专业课开展时,学生对物流专业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专业实操活动较为马虎,使得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了。(4)学生人数较多,不利于实训课(理实一体化课)教学的开展。由于物流专业的班级学生数量较多,基本都是55人以上。在上实训课(或理论实操一体化课)时,一个教师负责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多,导致教师教学过程对学生管理无暇顾及。

2.物流专业教师方面的问题。(1)教学准备不足,基本功不扎实。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所以缺乏教学组织能力,照本(或PPT)宣科,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或者教师的表达能力差,对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自己也解释不太清楚,讲解不当或教学失误,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一段时间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2)课堂管理方法不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肯定会出现各种情况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反应过激,大加训斥,滥用惩罚手段,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扩散开来。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违纪行为反应过激或滥用惩罚手段,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地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另外,如果教师对频繁出现的学生违纪现象疏于管理,或熟视无睹,也同样导致课堂秩序越来越混乱,影响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降低教学质量。(3)教学方法落后。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黑板、粉笔以及简单的原始工具为主,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但部分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也仅限于将原来板书的内容打入PPT中,用PPT代替板书,对多媒体的其他功能运用不够,已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21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会为教学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除运用传统手段外,还必须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运用投影、幻灯、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并学会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以及开发、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也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4)缺乏专业知识。要知道,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因素,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由于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专业教师比较缺乏,现有教师较大一部分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这样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流专业学生就慢慢地失去了对物流专业学习的兴趣,以至于不愿听、不愿学,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管理。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1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

1.1订单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理性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明确三方职责,在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2006年至2009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就曾经与“德邦物流”联合举办“德邦物流班”。

1.2学工交替式

这种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相互交替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校学习以专业公选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在企业以参加特定的生产实践为主,并学习实践内容相关的专业限选课程。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0年开始与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联合进行校企合作,采用这种模式运行培养了近300名物流人才。

1.3项目运作式

这种模式围绕物流生产或物流某一运作环节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企业全方位介入专业教学,物流作业员直接指导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例如,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12-2015年,连续4年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送去广州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接受行业高管对物流配送实训的课程教学。

2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问题

全文阅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原因分析

物流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步入快速发展期。需求的多元化与差异化,促进了现代物流与行业的深度融合,物流产业细分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例如港口物流、连锁物流、快递物流、金融物流、冷链物流、会展物流、危险品物流、工程物流、大件货物运输等。一方面,物流行业细分的倾向明显;另一方面,多数高职院校只能培养普通物流人才,例如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普通的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事实上,能够从事这些普通物流业务工作的人员较多,供过于求,难于就业。而那些真正存在需求的岗位,很多高职院校又培养不出相应的人才。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师团队对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对行业缺乏应有的把握,不清楚行业企业的真正需求,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定位。

二、物流行业的用人需求分析

总体而言,能提供普通物流服务的企业(一般的运输型、仓储型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激烈。这类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对物流专业人才存在一定的需求,但总体需求层次不高,中职毕业生或社会人员通过短期上岗培训或锻炼就能满足需要。目前,对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存在需求的是那些与行业深度融合、具有一定行业背景的物流企业,特别是一些特殊物流行业的企业。

(一)港口物流

与水运密切相关。在五种基本运输方式中,通过水上运输实现的货物周转量多年来持续领先,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应地,港口物流企业对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旺盛。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一些省市也产生了对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例如四川的泸州港、宜宾港,近年来,就组织人员到四川省内有关高职院校去招聘港口物流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毕业生,未能如愿,最终到重庆一所高职院校招聘到了毕业生,也仅仅是因为看到该校开设了港口物流方面的一门课程。

(二)连锁物流

属零售物流的范畴,是物流的典型形态之一。主要特点:集中采购、集中配送,同时开展配送加工。一些高职院校在和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开展合作,培养连锁物流人才。连锁零售企业对连锁物流人才存在一定的用人需求,但院校之间的就业竞争比较激烈。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