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管理学

物流管理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流学工程管理

摘要:本文首先从物流学学科发展、物流教育和物流实践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进而用两种方法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设计,并对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物流学学科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工学教学分析

一、高职物流“工学结合”的原因

作为一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经常会碰到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我们毕业后在物流企业做什么?”“老师,我们什么都不会哦,好担心啊。”“老师,我在网上看到说物流需要实际经验,但是我们学的都是理论啊,怎么办?”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其实也很无奈,因为我们同样感慨:“理论太多,课堂枯燥无味,老师付出全部,而学生兴趣不大。”那么,怎么解决这种瓶颈问题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就日益凸显出它的优势了。所谓“工学结合”,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重视技能培养,让学生毕业就能熟练上岗,无须培训。我国早在1991年《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产教结合,工学结合”,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以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事业,要求学生不仅懂理论还要有熟练技能。在扩大内需的年代,物流中心要处于腹地中心、沿江沿河,“九省通衢”的武汉正有这样的区位优势,而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目前武汉还没有一家,所以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区位优势已极不相称!武汉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在“十二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这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企业希望招有技能的员工,依然出现企业招人难,高职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因此,可以实现校企零距离的“工学结合”势在必行了。既然要零距离接触,我校拥有独自的优势校内企业———天歌电子,公司货运遵循整个物流模式,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扫除障碍,做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二、目前高职“工学结合”存在问题

(一)物流学科和课程体系落后

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不足,表现在: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并没有现有成熟的物流理论,没有与我国的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开设的课程不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等。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我国不少院校都设置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等相关的专业,因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培养适合什么样的岗位群人才从没有认真研究和分析过,人才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高职院校的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的定位。

(三)缺乏国家有效的政策保障、老师的主动参与

全文阅读

情景教学物流管理论文

一、情景教学理论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1.以物流管理活动情景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选择,紧密联系企业实践

国际上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往往设置二元制的模式进行情景化教学设计,在整个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物流管理课程大部分时间,都在物流企业和国家职业学院的物流管理模拟中心进行实践学习,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以工作实践为中心的。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物流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就被派遣进人国家物流模拟训练中心进行物流管理实践训练。国家物流模拟训练中心,会针对物流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和问题多发环节,组织专场活动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学习的物流管理知识在模拟训练中得到印证和夯实。模拟训练营的物流管理训练结束后,学生重新回到学校进行进一步的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在这一学习阶段学生就能够结合模拟训练中的实际,xt深层次的物流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对物流管理实践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这一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会被推荐进人物流企业进行实习和岗位培训,这样一个“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物流管理形式。

2.在高取物流管理教学中体现物流取业资格认证体系,重视情景教学

在英国,物流管理教育活动引人了社会化的ILT(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物流管理认证体系。运用得到国际认可的物流管理规范体系,对国内的物流教育行业进行规范,这一体系最重要的考察方式,就是对物流管理人员实践能力的考察。在该认证体系的四个级别中,每个级别都有专门的物流情景题,在考察认证中设置不同的物流管理情景,按照物流实践工作标准来进行考核,这样的社会化的物流管理考核标准对物流管理实践能力的重视,客观上推进了物流管理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发展应用。

3.高取物流管理实践性教学中引入第三方行业评价和考核,提高情景教学效果

在高职教育活动中,教学的目的往往就是要保证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国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在教学活动中,引人学校和学生之外的第三方来对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物流企业就是很好的第三方参与者。物流企业从物流管理人员的需求实际出发,Xt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教学活动提出针对性建议,让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物流企业的实际需要,并邀请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管理教学实践进行评价,推荐学生进人物流企业进行实训等,第三方的参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改善情景教学实践的途径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探索

一、物流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内在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不同于其他管理学岗位,它是一门复合型的学科,其对学生的专业管理知识与实践技能都要求较高,并且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操作性强,其岗位技能要求也更高,因此,要想培养出合格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就要求开展专门的实践教学,这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最基本的内在要求。(二)实践教学的开展是物流管业专业人才技能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电商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在其带动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社会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社会的人才缺口也较大,技能性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较为稀缺。而无疑实践教学是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接触到实际意义上的物流操作,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培养锻炼自己的各项物流技能,从而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三)实践教学是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质量的必然要求。人才质量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所谓的在实践教学中提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质量指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实际的物流应用技术、供应链的优化技能以及在实际物流活动中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能力等。而这些技能的培训、人才质量的提升全都仰赖于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以及开展的程度。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都会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错误:一是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时为了节省时间多是沿用前几年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切实进行一定的实践考量,常常使得课程的设置与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出现了脱节;二是高职院校由于物流管理师资有限,其在进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时,往往会因为考虑现有的师资状况而采取保守的课程设置方式,限制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三是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管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时并未突出本校的人才培养发展特色。(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材存在的问题。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所用的教材大致有这么几类,一是采用中专教材;二是采用本科的物流管理专业教材。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增删内容;三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考量各种教材版本的基础上联合出书;四是某些教师独挑大梁撰写的物流管理实践教材。在这几类物流管理的教材中,更多的是偏向于理论教学知识的输入,缺乏一定的实训内容的学习与指导,因此,学生往往是纸上谈兵。(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物流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固守原有的教学方法,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形式较为枯燥,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物流管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这一现象尤为突出,教师常常是对照着多媒体课件从头讲述,一直自顾自地说,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学习中,许多学校并没有统一组织学生参与到物流管理的实训课程中去,而是放任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这种放养的形式导致许多学生不求上进,并没有培养建立起真正的专业实践技能。(四)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投入存在的问题。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指的就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基地或是高职院校内部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情况。就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情况而言,许多高职院校在这一方面的建设发展还很不完善,许多高职院校缺乏与校外物流企业的合作,没有能够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仿真实习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训练以及技能的学习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五)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还很不完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兼具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资源,当前,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多是理论知识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他们缺乏切身实际的企业实践经验,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时往往缺乏真实的实战经验。

三、改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路径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想能够进一步完善实施,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院校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一是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任务式实践教学形式,物流岗位的技术人员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将其分割成小单元,在小单元中帮助学生明确他们所需掌握的技能;二是在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学习时,要能够明确学生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中的主导地位,使他们能够脱离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教师的依赖。(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内容的调整与完善。教学计划是指引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前进的指路灯,也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师开展教学的依照,为此,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要以一定的实践教学计划为依照,使教师能够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序安排各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活动。(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多媒体在高职院校的普及应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也要在教学中采用新兴的教学手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用尽可能简明的方式表达、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物流管理的专业实践应用,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练结合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以及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此外,案例教学以及物流企业调研实习的方法也是锻炼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四)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进一步改革。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要进一步革新,其中,教师在进行教材的选取以及编写时要能够站在高职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材内容的选取、撰写,其中教材中要能够包含有相关的实践教学案例,以及实践操作说明及指导,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学习的基本知识能够从教材中方便获取。(五)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实践基地是快速提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

高职院校要主动采取多种方法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使他们能够在仿真的实践环境中快速提升自己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能力,其中,教师可以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开展物流专业的实训学习、或者在校外建立专门的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等方式来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

作者:何亿 单位:邵阳职业技术学院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

一、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

依据知识自学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物流管理对于人才需要的三点要求,进一步结合课程项目链,与老师引导和自身实践整合,从而实现创新性教学体系集成。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指的是把ICDOF课程项目链作为综合教学基础,让老师引导教学成为平台,让学生实训能力得到提升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在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观念下组建与物流管理专业相符合的教学体系,具体分析如下:1.物流管理课程项目链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项目链指的是ICDOF具有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应用型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教学的内容都务必围绕着课程项目链(ICDOF)来进行,!经由项目链把所学的内容以及实训能力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有机圈。在这当中,应用型物流管理ICDOF说的是信息化理念—物流认知—物流设计—物流运作—认知反馈,围绕这种项目链进行学习,经由各种各样的教学因素集成,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信息化概念是指引课堂构建的引路灯,包含了三大重点教学体系和案例研究;能力培养、物流设计与原则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自学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相对应;认知能力就是对上述环境的归纳,学生经由总结发现问题,并且把信息及时有效的反馈给老师,然后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其他环节相连接形成一个学习有机圈,从而让理论知识有更深一步的认识。2.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进行不同定位,对物流管理教学课程进行有效优化,制定与之相符合的教学案例、背景资料、练习题以及立体资料体系;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建立起网络教学平台,这样就可以及时有效的和学生进行沟通,并且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也更加便利了对学生信息的统计,是进行教学方式改进的有效手段,建立外部评价和“开放式”考评系统。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应用型物流管理教学实训,在这之中教学项目主要含有课程设计和职业技能,对于不一样的实训项目目标、实训进行过程、实训环境来由以及实训项目结果评价等等一系列实训重点进行创新。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完善

应用型物流管理教学具备理论和实践务必紧紧相连的特性,物流管理课程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加强课程理论教学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把单调的理论教学课堂模式,转变成理论教学之后,再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开展模拟实训,最后再进行创新性和综合实践,从而让实践教学模式得到全面发展。首先,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围绕着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加强课程理论教学的完整性以及系统性,把系统观点当做准则,经过各个各样教学因素整合,借此来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借由创新教学设计和环境构成,把教学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项目将是课程教学的载体。其次,案例教学方法,案例全程分析教学方式同一般意义的简单案例分析有一定的差别,全程案例教学注重三门课程里一起对物流案例进行规划,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重复内容出现。同时还可以,通过手把手教学,帮助学生把案例和实际进行结合。最后,物流管理现场教学方式。课程群不单单是仅限于组织学生对企业或者是福利人员直接沟通,更重要的让学生到现场实践或者调研,在当场给予指点,让学生对于现场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有助于学生实践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社会在快速发展,物流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我国对于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越来越高。本文根据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特性,对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对学生知识自学能力、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基础,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课程内容设计与实训教学环境创新等方面为切入点,对于物流管理教学进行了探索,但是物流管理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远远不止上述内容,怎么样建设好基于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该把握住物流管理教学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基于课程项目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全文阅读

教学模式物流管理论文

1当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沿海一带高校在这一领域教学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则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其地域物流发展水平本身较高,学科依托的大背景较好。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其实践教学。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改善教学条件、建设物流实训室,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这两个方面,目前高职院校都比本科院校做得要好。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物流实训室,以期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定位相对较低,愿意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而本科院校的学生自视较高,实训过程中难免会眼高手低,反而不太受企业欢迎。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实训大多还停留在购买简单的物流模拟操作软件进行训练的层面上,而在配套功能设备和集成信息系统等方面都不完善,培养的学生在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综合能力方面都与社会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落后于需求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被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思想上不够重视。

目前从电子商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来看,学生的课程非常多,学生的学习日程几乎被必修课程占满了。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不精通。而且学生大多忙于考英语、学数学以及考各种各样有用无用的资格证,而对专业课都不够重视,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也是如此。其实这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具有较强理论性,又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理论与实践性兼具的一门课程。所以,光有理论的学习或只注重实践的操作都学不好这门课程。而一旦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又会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习难度加大,形成难度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少的厌学恶性循环,显然,这并不利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这门课程不仅知识性和系统性强,而且是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知识结合紧密,发展异常迅速的一门功课,担当该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工作任务较重。如果老师授课量大,一则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与时俱进、持续学习跟上物流行业发展的步伐;二则课时短,老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这样,教师只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的倦怠和敷衍的恶性循环。

2.2相关教学设备匮乏,影响教学效果。

当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虽然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但是作为本科院校的课程,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践设备的配备上,往往不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条件。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严重不足,相关的综合实验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活动也基本上无法进行,动手实验相当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样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来说,学生无法从实践和实验中得到扎实而系统的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将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软件教学思考

1课程的认知

《物流管理软件》是一门综合性提高类的专业课程,在我院物流管理(信息技术方向)专业中属于必修课。这门课程涉及到了物流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对《物流管理软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熟悉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乃至物流公司的具体运作,通过模拟实际物流作业,提高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其它专业课程知识进一步地巩固。

2课程内容的设计

这门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物流相关专业中单独开设的还比较少,在市面上对应的教材也很难找到,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下面是在我院开设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看法。《物流管理软件》从目前物流管理企业应用的实际出发,介绍了物流主要业务流程及软件系统操作技术。这门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教材由学院老师自编,主要是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院所购买的教学软件,结合学生(大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计划。由于物流管理软件本身是由一个个复杂的系统组成,学生在每学习一个系统时必须先认真学习各功能模块的构成、功能以及具体操作方法才能熟练应用,所以教师对软件的讲解必不可少。理论知识的学习采取案例教学法,通过描述一个具体的物流案例情景,让学生围绕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处理实际物流管理工作中的复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如:对易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案例的分析,案例剖析及任务的部署都能给学生不少启发。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角,参与是关键,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根据学生的表现因人施教,并对学生实践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生在物流管理软件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全面提高物流系统操作能力。物流实训课程结构安排如下:情景创设-任务驱动—知识点切入—教师示范技能操作—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某些实验过程中通过担任公司的不同角色来了解和熟悉物流公司的一般性流程、实际工作当中的物流操作以及在实际处理中所必须注意的各种问题,这种模拟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物流流程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再做,即边做、边想、边思考,专业知识的匮乏感会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大幅提高。从而逐步达到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能够自如地应用,达到对物流各作业流程的熟悉。另外在实训过程中还可引入游戏教学,在课堂上策划一个独立的任务,制定游戏规则,分组进行对抗赛,选出最好的组并给予奖励,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并获得知识。例如第三方物流运作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对抗竞争中,亲身体验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通过各自的物流工作计划安排和小组内部成员的团队合作,运用所学物流知识并充分开动脑筋完成工作任务。游戏中,学生积极性大为提高。这样的游戏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同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程的考核

物流管理软件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根据物流实训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由期末考试成绩、实训作业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按40%、40%、2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4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教学软件的选择问题,由于学院在这方面的投入的局限性,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使用的是免费版,能使用的功能不是很全面,学生在操作时不能完全贯穿整个流程。个人建议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软件从专业物流公司引入,既可以减少学校资金的投入,又可以把软件带到课堂,让学生与企业接轨,增强学生岗位意识,提高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就是课程的有些内容安排与其它课程有重复,例如供应链管理系统这部分内容有些多余,机房所使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更适合学生做综合实训。

5结束语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论文

1当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沿海一带高校在这一领域教学水平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则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其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其地域物流发展水平本身较高,学科依托的大背景较好。很多高校都认识到了物流管理学科的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其实践教学。物流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改善教学条件、建设物流实训室,以及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这两个方面,目前高职院校都比本科院校做得要好。高职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多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物流实训室,以期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定位相对较低,愿意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而本科院校的学生自视较高,实训过程中难免会眼高手低,反而不太受企业欢迎。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实训大多还停留在购买简单的物流模拟操作软件进行训练的层面上,而在配套功能设备和集成信息系统等方面都不完善,培养的学生在物流技术应用和物流综合能力方面都与社会的需要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落后于需求原因分析

学生普遍的感觉是什么都学了,但是什么都不精通。而且学生大多忙于考英语、学数学以及考各种各样有用无用的资格证,而对专业课都不够重视,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也是如此。其实这门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具有较强理论性,又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理论与实践性兼具的一门课程。所以,光有理论的学习或只注重实践的操作都学不好这门课程。而一旦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又会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让学习难度加大,形成难度越来越大、兴趣越来越少的厌学恶性循环,显然,这并不利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这门课程不仅知识性和系统性强,而且是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知识结合紧密,发展异常迅速的一门功课,担当该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工作任务较重。如果老师授课量大,一则教师疲于应付,没有时间与时俱进、持续学习跟上物流行业发展的步伐;二则课时短,老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讲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给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这样,教师只好采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的倦怠和敷衍的恶性循环。2.2相关教学设备匮乏,影响教学效果。当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虽然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但是作为本科院校的课程,由于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门课程的实验和实践设备的配备上,往往不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条件。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严重不足,相关的综合实验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活动也基本上无法进行,动手实验相当少。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样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来说,学生无法从实践和实验中得到扎实而系统的动手实践能力训练,将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2.3校企缺乏合作渠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干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创新。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极速发展,行业本身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发展,物流管理也处于快速跟上、超常发展的快速轨道上,并没有现成的运营和发展模式可供学习、借鉴。所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实际上实践是超前于其理论和学科发展的。因而,这门课程的学习,如果拘泥于书本知识,而不立身于行业实践,从实践中去吸收营养,其收效是会大打折扣的。但是,目前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普遍的民营所有制形式以及当前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企业总是希望聘用即来即用的人才,而不是对在校的大学生进行储备和培养。对于来自学校的见习、实习和联合培养等要求,通常不予积极配合。事实上,历史和国外的经验都表明,有效的校企合作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主要方式,不仅学校,企业本身也能在合作中享受到知识共享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创新所带来的收益。

3构建多层多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体系

为了有效地提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多层多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体系。3.1根据学校层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理论基础相对扎实,可以学习较多较深的物流相关理论知识。这些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电子商务或物流行业中的物流规划人才和物流管理人才。但本科院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的学习也必须立足于学生对物流行业有着基本扎实的理解和领悟的基础上,所以,其实践环节不是削弱而是应该增强。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且其培养目标是具备物流行业物流师职业资格,能从事具体的物流活动如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库存管理、装卸搬运、包装和物流信息系统等业务的从业人员。所以,对物流行业的各个流程务必充分熟悉,对各流程相关的原理有着必要的了解。3.2借鉴国内外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经验,构建多维实践教学体系。文献记载,德国采用以企业为主、实践和理论并重的双元制物流课程教学模式:学生同时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在企业进行在职培训;到职业学校注册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并行不悖,在学生毕业时既要进行书面考试也要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只有二者同时达到合格标准,才能毕业。而由于考试是由行会负责,所以,学生毕业的同时,就取得了该行业的执业资格,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熟练工。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则仍然是以学校为主,只不过实践体系与工厂完全无异,其教学工厂硬件完全由工厂提供,教师既是理论授课者,也是实践授业者。借鉴以上国家的教学经验,我国也应构建多维物流教学模式:校内实训、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多维一体,共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3.3创设有利环境,促进各参与主体间协同。当今社会是一个协同合作的社会,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实践中,有关部门应该创设有利环境,促进校际协同、校企协同、师生协同,共同为提高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学生培养水平和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努力。

作者:肖冰果单位:吉首大学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探索

一、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造成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不利于学生的就业。近年来,尽管大多数院校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分析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实践教学形式化许多高校由于设施经费投入不足或师资原因,实践教学内容不够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偏向传统,一般只用多媒体教学或简单的软件模拟,教师试图使学生通过软件模拟操作可以了解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但是相关的物流软件多为企业设计,为模拟流程性质,缺乏跟理论课程的衔接。这种实操方式仅适用于物流管理环节中的信息系统操作等部分,缺乏对相关单据的填制、递送的实际操作模拟。且在实际教学中,软件的模拟不直观,很多学生都只是按照步骤完成其操作流程,无法透彻地理解整个物流流程,达不到实践教学所要求的深度。即使有时候学校会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但大多也都是走马观花,短短几个小时并不能学到什么东西,跟相关的理论课程根本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二)校外实训基地不足校外实训基地是提供给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认知实习的场所,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主战场,尽管许多高校都有其名义上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接受一定数量的学生实习,但是对于每年大批量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实习基地很难满足实习要求。即便有单位愿意接受大量学生实习,也多数是在业务繁忙期使用廉价劳动力,等旺季过后,真正留用的人数不多,因此也达不到真正锻炼的目的。另一方面,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与企业沟通协调不够,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很难明确,部分学生兴趣不大,多以完成任务为主。惠州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与顺丰速运集团签订“顺丰班”联合培养协议,于2011年11月校企合作项目“顺丰班”顺利开班。“顺丰班”通过为企业培养专业人才这种嵌入式的订单培养,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同时也为顺丰速运集团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三)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许多高校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导致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有的院校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总是流于形式,有的院校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少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手段,学生实践环节缺少科学指导和考核标准,毕业实习组织管理水平和指导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职业教学能力的培训,缺乏物流新知识新理论的培训和研究,缺乏在物流企业的实战经验,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四)实践课程过多依赖教师一些实践课程的教学大多采取课堂讲授、布置问题、上机辅导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讲授过程是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上机辅导虽然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的机会,但是仍然摆脱不了教师主导帮助学生调试程序,特别是对于某些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对于不同的学生给予同样的解答,造成了时间和人力的浪费,做了很多无用功。惠州学院在2005年才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建的专业,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的同时,上述专业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亦不可避免。如何根据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有益改进和创新型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正是本项目研究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

二、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

以上叙述的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我们必须改进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拓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渠道,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探索并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系。(一)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1)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互动课堂教学方式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互动课堂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们反映的课程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不够生动、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等问题。如通过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完成体验式教学法的植入,推动“教”、“学”互动,并将物流管理实践的各项探索活动紧密联系为一体,形成理论概念与应用模型反馈与评估的良性循环,实现“教”与“学”的碰撞。(2)增加特色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惠州地处珠三角经济发展发达地区,纺织服装、电子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两个产业中均涉及到生产排序、生产计划制定以及物料控制等物流过程;随着大亚湾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石化物流相关产业带来了发展契机;另外,随着惠州港的迅速崛起,国际物流和船务相关产业也会带来非常多的发展机遇。为突出惠州学院物流管理的专业特色,在进行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时,考虑加入一些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如服装和电子行业的生产物流、石化物流方面的知识。通过紧密跟踪地方经济发展的热点、焦点问题,可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3)请企业家进学校做专题讲座惠州学院通过举办“惠州企业高峰论坛”邀请企业高层做专题讲座,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对物流人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惠州学院先后邀请了TCL集团、旭日集团、光耀集团、中国联通惠州分公司、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等企业的高层人员来学校开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在完成相应的理论教学后,带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国际物流》课程就曾安排学生到顺丰惠州分公司、深圳盐田港、福田保税区参观,了解如何订舱、报关以及与相关单位的协调,加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近年来,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加快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步伐,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已与多个企业或政府部门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其中,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惠州金泽国际物流园、中海(深圳)物流资讯有限公司等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了重要的场所。(三)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引进和外聘等途径,建立一支素质高、双师型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招聘既有物流企业工作经验、又有物流理论知识的人才作为专职教师;2.从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中邀请有经营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担任外聘教师,承担专业课的部分教学任务或专题讲座;3.安排教师到物流企业的相关岗位挂职锻炼;4.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媒体、政府、企业沟通,将教学心得、研究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作者:张玲 单位:惠州学院 经济管理系

全文阅读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

一、物流业的现状及人才的需求

从加入WTO以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新态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迈出对外开放的新步伐,允许国外企业建立采购中心,创办物流企业等。②我国物流发展的主角是国内制造业与商贸业。目前,从物流区域市场上看,广东、江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③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正蓬勃发展。

从物流业发展呈现的态势可以推断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将会引起物流人才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物流人才的培养就变得特别必要和迫切。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主要有三类:一是战略型物流人才,包括教学科研、项目开发、政策制定、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二是管理型人才,包括从事企业体制管理、发展方向研究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包括设备操作、维护、信息加工、整理等方面的人才。

二、中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彰显不出中职教育的特色

近年来,物流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中职学校顺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由于经验不足并缺乏市场调查和论证,致使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无法准确的定位,导致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在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偏离初级、中级物流人才教育的规律,没有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使得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与市场的要求相差较远。

2.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物流专业没有自身的特点

很多中职学校虽有了物流专业,但由于该学科边界模糊,专业核心仍未形成,所以它的课程大部分都是在原有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与储运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