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首先从物流学学科发展、物流教育和物流实践等不同角度,论述了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进而用两种方法对物流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设计,并对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经济三个子学科分别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物流学学科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物流学学科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
1引言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物流产业是一个新兴聚合型产业,它的理论与实践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竞争的国际化、需求的多样化、市场的一体化使现代物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级阶段。许多专家指出,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的水平。物流实践的发展,需要对物流学理论更深入、更规范的研究,需要更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流人才,这就迫切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物流学学科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要求、适应物流学理论研究和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提出关于对物流学学科体系构建的两种设计方法,望引起各界同仁们的争鸣和共同探讨。
2.构建物流学学科体系的必要性
从二十世纪初,美国人提出物流这一概念开始,就有许多争论,并逐步深化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各国对物流的定义也不完全一致,但大同小异。物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产业,已是既成的事实,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无可质疑。物流作为一门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研究的成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但是,物流尚未作为一个学科屹立于众多成熟的学科之林,这个学科就是“物流学”。直至目前,物流学还是一个没有进行充分研究的新学科,建立和不断完善这样一个学科是否有必要?是否可能?这个学科下面又应该包含哪些子学科、其学科体系究竟如何?这是长期致力于物流实践、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教育和培训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2.1物流实践的发展急需明确物流学学科体系
目前,物流学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学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物流实践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对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影响日益明显,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物流学学科体系至今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致使物流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研究清楚,物流学学科的本质还没有被全面揭示出来,进而直接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
【摘 要】工程物流作为一种与生产密切相关为工程项目进行的一种特定物流服务,其高级、专业又复杂的模式对工业生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随着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增长与国际分工日益发展,工程物流的国际化发展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国际工程物流的运营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本文针对工程物流的国际化发展与运营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工程物流;国际化;工程物流运营;物流
作为现代物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程物流以第三方物流作为主要的运转方式,其一次性、关联性、不稳定性、复杂性以及风险性,都对任务的完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工程物流往往需要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进行规划和设计,[1]无论是系统、流程、设备还是技术都需要细致入微的规划。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工程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的工程物流要走向国际化,要就需要各方人员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不懈的研究与探索。
一、工程物流的基本特点
简单来说,工程物流就是具有工程特性的一切物流活动。例如建设物流、会展物流、搬家物流,甚至是军事物流都可以包含在其中。从小的方面来看,工程物流也指在建设某一项目时,由物流公司所接管的一段或是整段的物流服务,以保证投资方的安全与便利,节省工程的成本与时间获得最大收益。包括关键工程设备的采购、包装、材料的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而不同的行业还有不同的业务板块,如电力、冶金、建材等。
(一)工程物流工序的不确定性
工程物流的工序并没有标准性,也是工程物流最大特点之一。与产品物流的那种规范性操作不同,工程物流往往更具针对性,要对不同业务的特点、时间、地域,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物流服务,有时甚至需要特殊的、或是规格很大的设备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服务,[2]很少有重复型任务。
(二)工程物流技术的复杂性[3]
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及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达到的要求深入的研究,分析物流知识体系在工业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体现专业特色的要求,对其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行改革。
1.1物流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
物流课程体系的构成不仅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工业工程专业有别于传统的管理专业其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培养其研究企业设施布置和物流系统主要包括生产系统及服务系统的物流分析、设施的位置选择、设施的内部布置与搬运系统的设计等内容。同时应注重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理论内容在实际的应用。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当前企业物流系统和物理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物流系列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在培养方案上设置《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物流管理》两门理论课程及《物流工程仿真实习》一门实践课程。
1.2物流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形成不同方面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知识框架,其中《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包括两方面:第一,物流基本功能的管理,包括仓储及库存控制,运输管理及配送管理。第二,制造型企业物流管理,包括企业供应采购,生产销售及供应链的物流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教学的重点在于掌握企业物流分析方法,企业布局设计,搬运和仓储系统设计及企业选址。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系列课程虽然从学时数到教学内容少于物流专业对物流知识体系的学习,但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课程更注重培养企业物流方面的知识体系,更注重物流方法及技术的应用,能够做到紧密结合企业运营管理先进方法的学习。
1.3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物流系列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生产实践训练、操作技能、技巧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锻炼的重要环节。《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和《物流管理》实验主要通过“物流仿真软件”和“物流管理”等实验教学软件,模拟企业物流分析规划及物流管理过程。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小型装配线实验设备,可实现物流相关研究型实验,例如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追溯追踪。同时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继续完善工业工程实践中心的开放和研究型学习。本专业同时设有物流工程与仿真课程设计(实习),实现物流知识体系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最后通过开展到企业中的实习,实现企业运作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1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本专业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课程群包含的各门课程的主流教材内容之间有重复之处。比如生产计划与控制和ERP原理与应用这两门课程都重点介绍生产计划的体系、层次与方法,只是讲解的侧重点有所差异;物流与设施规划和供应链管理这两门课程都有一部分内容介绍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知识与概念;精益生产的概念在多门课程都有所提及,然而在这些课程里都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哪一门课程能详细介绍其精髓。不同课程的教材之间的重复性使得教学工作的部分重点模糊化,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这些重复的内容在工业工程学科体系里的定位。(2)各门课程的内容在本质上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但是在目前的课程体系里并没有充分体现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把各课程内容捏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没有很好体现基础课程、先修课程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对工业工程各领域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3)重理论,轻实践。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设置的题目和列举的例子过于理想化,缺乏和产业应用实践的结合分析,案例的说服力和实验环节的合理性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工业工程是结合管理与工程性质的学科,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的教学与高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4)各门课程的许多典型问题都采用启发式方法或试验法来求解,并没有运用运筹优化的技能来求解,因此难以求得全局最优的解决方案。启发式方法是一类基于经验或直觉的方法,它一般由一系列步骤或规则组成,依照这些步骤或规则可以求得解决方案。试验法是一种尝试性、摸索性的方法,它提供一套定性描述的流程,学生根据这套流程通过不断的试验以求生成较优的方案。无论是启发式方法还是试验法都是短视的,不能在全局范围内寻找最优解决方案。综上所述,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已成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瓶颈。有鉴于此,本专业对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的各门课程进行系统的调整与改革,重新梳理该课程群的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加强各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基于运筹优化技术对生产过程管理相关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获得一种在解决问题初期就综合考虑实际限制条件和预设约束的方法。
2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教学的改革内容与目标
生产与物流管理各领域都存在大量优化问题,求解优化问题最有效方法是建立运筹优化模型来求解,而目前相关的课程与教材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即使采用这种方法也只是泛泛而谈,只给出一个粗略的模型,并没有写出详细的建模思路、布置以及编程求解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把这一点作为主要抓手,主要工作是基于运筹优化技术(主要在运筹学课程里面讲述)对生产与物流管理各领域关键问题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具体改革内容主要包括:(1)分析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重要内容模块,在课程群的宏观层面理清各重要内容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精简各门课程的冗余内容,调整侧重点的分布,并从各门课程中提炼出生产过程管理各领域的一系列有一定关联性的典型问题。(2)筛选生产过程管理的若干典型问题,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合理化的抽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复杂程度适中的考虑因素和限制条件,并选择合适的运筹学模型(整数规划、0-1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或二次规划等数学规划模型)对典型问题进行建模。(3)基于以上运筹优化模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造情景引导式的教学案例和上机实验指导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筹优化模型的设计理论及其建模过程,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模型理解生产过程管理问题的本质,并通过采用运筹优化软件求解模型来获得生产过程管理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4)通过行业应用案例加深学生对问题与方法的理解,设计开放式的综合作业,鼓励学生选择生产过程管理的实际问题,综合运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进行建模并编程求解,巩固教学改革的效果。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教学的改革目标是:(1)研究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内各课程之间的融合方法与机制,促进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以生产过程管理系列典型问题的定量最优化模型为范例进一步完善运筹优化技能的培养体系。(2)通过生产过程管理系列典型问题的教学方法改革来培养学生运用运筹优化技术求解最优方案的能力,包括运筹优化模型的选择能力、建模技巧与建模能力、求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调整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的层次结构与比例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主流商用运筹优化软件(比如ILOGOPL或Xpress)求解生产过程管理典型问题的运筹优化模型的能力,通过上机实验培养集合化思维方式和编程求解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全面掌握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达到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探索新途径。
3实施方案
本研究主要依托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的核心教学环节,结合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沿用理论分析、模型提炼与编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实施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理清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各课程的重点问题之间的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
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各课程以运筹学为基础,其他课程都有部分内容与运筹学相关,而这些课程相互之间又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分析生产与物流类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具体联系,找出课程之间重复部分的内容,理清各课程的各部分重要内容之间的层次结构和紧密关系,对各课程的教学重点重新进行系统的规划、调整。
摘要:我国大型企业要进入世界企业100强或500强的行列,必须极大地提高我国国际物流的支持能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望,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都面临着巨大商机和严峻挑战。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提高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开展和加强物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流工程;物流系统网络;国际物流;物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物流是企业运作的基石,与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成企业的重要经营资源。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全球商界和工业界的巨子门纷纷制定新颖的物流攻略以提高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以及产成品的销售范围日益分散,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拥有一个更为有效快速的物流配送体系。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物流产业正处在重大的整合时期,以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各种新兴的物流形式和组织纷纷兴起。
一、 物流工程与国际物流的发展
物流工程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因其是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因而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国际性是指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系统的地理范围大。这一特点又称为国际物流系统的地理特征。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地区和国家,跨越海洋和大陆,运输距离长,运输方式多样,这就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速货物的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国际物流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国际物流通讯系统设置的复杂性、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和商业现状的差异性等。
二、国际物流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原有的物流体系很薄弱,难以与社会物流系统相结合。因此,对水利水电工程现代物流系统的构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特征
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①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由人和形成劳动手段的设备、工具所组成。②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地域跨度大和时间跨度大。③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无论其规模多么庞大,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系的子系统。④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联结多个供应商和工程施工需要,随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⑤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耗用物资的数量大、品种繁多、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不均衡性和不确定性。并且受物流系统中的采购、运输、仓储、信息、供应等子系统的制约,这些子系统的组织和合理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⑥水电工程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解决最优订货策略、信息管理、随机情况下的库存风险管理和安全库存量的确定,使之有效的对水电工程物流进行管理,达到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三个控制的预定目标等都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者面对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2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优化系统构建
物流从控制论的观点,其管理过程就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以工程建设为例,其全部活动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活动,一类是管理活动,围绕和伴随着一系列生产活动,执行着决策,计划和调节职能,以保证生产有序高效进行,伴随着生产活动的是物流,伴随着管理活动的是信息流。在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管理中,大量的信息量通过有效的管理,将会更加有力的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物流信息的基本内容基本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①需求信息:包括工程设计、施工预算、施工图文件、施工方案、工程进度计划、物资需求数量、物资的品种规格、资金计划、招投标文件、投标书、合同文件等。②资源信息:包括资源的分布、结构和潜力情况。③供应信息:包括各种供应渠道的变化和竞争的信息。④消耗信息:包括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主要材料的核销情况、单位产品消耗、同类工程消耗情况、降低消耗的主要措施和经验。⑤资金信息:即各工程物资采购资金使用情况、资金周转次数等。⑥储运信息:包括运输路线、运输工具、装卸、运输费用、运输条件、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状况、仓库设施及设备状况、仓储条件、入库及出库信息、库存情况、大型机电设备运输的沿途状况和仓储装卸情况、物资在工程各标段的流向等。⑦物资经济政策及管理信息:包括国家对有有关物资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物资市场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对物资市场供求的影响,还包括各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各种调查报表、专题报告、物资管理方面的指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物资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回收、修复、再生、复用的情况等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物流信息系统是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的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管理两类活动流中的信息
调控活动包括水电工程建设的总体安排调度与需求计划,具体为工程设计、施工方案、资金计划、进度计划、采购计划等。物流运作活动包括供应商的综合能力、订单的产生与跟踪、货物运输、库存配置、物资消耗等。调控活动流程是整个物流信息系统框架的支柱。整个调控活动中的计划指导水电工程的物资从采购到送货过程中的分配与调度,使物流运作活动有序的完成。
1物流工程专业概述
1.1物流工程专业历史沿革
在国内物流工程的研究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推进的,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企业物流工程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逐步落实,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在本阶段内,研究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特别是在制造业内,对物料系统进行布局,目的在于将物流与生产工艺相结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在本阶段,尚未出现独立的物流工程专业。(2)供应链物流工程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物流工程的概念开始被提出。本阶段内,研究重点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物料搬运和物流系统,而是着眼于供应链,试图从更大的系统角度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3)现代物流工程进入21世纪后,随着物流管理、物流装备、仿真技术、信息技术等进步,物流工程进入了现代物流工程阶段,从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化等角度规划和优化物流系统。研究重点进一步拓展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各级物流结点的布局和规划。
1.2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分析
根据物流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可见相对于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正如上文所述,物流工程是物流管理和现代工程技术高度融合后的产物,因此本专业在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管理理论和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管理理论指导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工程技术推动管理理论的更新。(2)实践和理论结合更为紧密物流工程目的在于规划和优化物流系统,而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物流工程的从业者同时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由理论引导实践,由实践深化理论。由此可见,实践经验将是物流工程毕业生的立身之本,没有丰富的实践理论,空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想要胜任相应工作十分困难。
2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
2.1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当前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1)课程实验在物流工程、物流技术装备等课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数量不等的实验课时。在这些课程上,通过运用相应的实验器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必要的感性认识。(2)课程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实施、物流系统仿真等课程都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巩固课程理论教学成果。(3)综合实习环节根据各学校的情况不同,综合实习主要采用去企业参观和在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物流企业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假期实习和课后兼职的方式获取实践经验。
1原有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2009版培养计划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①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学校物流工程作为新兴专业,师资队伍几乎没有受过物流方面的系统教育,对物流行业的发展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一直处于摸索的过程,对毕业后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能做什么样的工作等问题不明确,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不完善,导致学生毕业后岗位适应性差。同时,培养方案更多的考虑了知识的完整性,对社会的需求、行业发展的要求考虑不多,导致学生毕业后与行业需求脱节。②课程体系不系统,教学进程问题较多。物流工程属于综合叉学科,开课学科门类较多,但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易导致课程体系系统性不强,部分课程内容重复,部分课程衔接性差。③实践环节需加强。物流工程实践环节问题较多:总体实践环节所占比重较小;实验室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短缺或台套数太少,造成部分实验无法完成;实验教学体系不健全,实验独立零散。
2修订思路及内容
根据山东科技大学关于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结合学校特点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如下修订思路:①培养目标应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体现行业发展需要。培养目标需要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毕业要求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以毕业要求为导向。将学生作为学校或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在课程安排、资源配置、学生服务等方面均以利于学生的培养为目的。②人才培养定位明确,培养中高级物流人才。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企业的重视;物流的核心思想是优化与保障,目标是实现系统的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物流人才通常面对的是一个系统问题,即使从事的是某一具体的物流技术问题,也是以实现整体物流系统最优而进行的。因此培养的物流人才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社会急需的是“主管”、“项目经理”等这样的中高级物流人才。③发挥自身及地域优势,体现专业特色。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所依赖的传统“母专业”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工程或控制工程,以工学为基础,一类是交通运输或管理学,以管理学为基础。学校物流工程专业以机械工程为学科背景,运输提升设备为专业发展基础,加之学校处于青岛开发区,靠近青岛港,决定了我们的专业特色必然是工科背景与港口物流相结合。④重构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学校物流工程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时,也纠结于“偏管理”还是“偏工程”、管理多一些还是工程多一些、管理的课开多少合适等问题,但随着本科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确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兼顾考研、出国等需要。对应物流来说,工程知识是其骨架,管理是其肉体,控制和信息是其大脑和神经系统,这些需要兼顾,但最根本的还是根据学生就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专业特色。⑤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实验室硬件设施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较好改善的情况下,为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我们采取多种方式,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增强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参观企业、观看挂图、视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三是利用物流常用三维仿真软件对物流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物流系统的优化设计,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四是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与老师一起,进行实验设备的研制,实现创新性试验;五是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新培养方案的构建根据上述修订原则,新的培养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3.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物流管理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具备物流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或物流装备设计与运用等能力的,能在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港口码头、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物流系统的设计、运营、决策、管理及物流工程领域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2学分构成
摘要:如今在物流这一领域内,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系统工程与物流也在不断的进步。物流科学的研究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已成为物流研究发展的必然。因此,在物流行业中,系统工程的技术会越来越成熟。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些物流系统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工程在物流系统中应用以及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及方法。
关键词:物流系统;系统工程;物流系统
Abstract: Nowadays in the field of logistic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ystem engineering and logistics is also in constant progress. Research on logistics science by using system engineering method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research. Therefore, 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ill be more and more matur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some of the 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system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logistics system and the commonly used technology of 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and the method.
Keywords: logistics system; system engineering; logistics system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众所周知物流系统工程是近年来形成的新学科。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统一开放的全球市场已经形成,物流系统工程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热点。因此,对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基本概念
摘 要:中广核在核电工程物流模式上选择了第三/四方物流模式,通过运输总承包商实现了工程物流低风险有效管理,并能够降低工程成本。依托运输承包商的技术能力,提升核电工程物流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核电;工程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18-02
1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以煤为主,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当前我国的核电仅占国内发电份额的2%,在世界30个核电国家中排名第29位,仅高于伊朗的0.6%。核电作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一个100万kW的核电站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站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00万t。因此,加快核电建设是我国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1]。
十三五规划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 800万kW,在建达到3 000万kW以上。这次核电规划的基调是“稳妥恢复正常建设,合理把握建设节奏,稳步有序推进”。根据目前的政策,可以看出几个特点:
①核电安全将放在首位。
②三代核电技术将成为核电发展的主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