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蹈音乐

舞蹈音乐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舞蹈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音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态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就来说说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与异同

(一)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全文阅读

音乐和舞蹈

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就来说说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二、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态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三、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与异同

(一)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主体的,那么音乐究竟给予舞蹈一些什么呢?本人看来,音乐shi少在以下六个方面,给舞蹈增添了魅力。(1)节奏、节拍等,给舞蹈以鲜明的律动;(2)音调、调式、音色等,给舞蹈以主题形象和风格的预示;(3)背景音乐、音量、速度等,给舞蹈以情绪的渲染和烘托增加戏剧性;(4)转调、变和铉、变节奏等,给舞蹈的内容以花容点睛,立增加戏剧性;(5)和声、复调等多声部,给舞蹈形象表现以丰富感,立体感和层次感;(6)不同的曲式结构连接,使舞蹈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具逻辑性、完整性。

全文阅读

音乐是舞蹈的声音 舞蹈是音乐的形体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做到音舞结合,让音乐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关键词:音乐 舞蹈教学 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和发展,单纯的音乐课已不能满足学生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来感受蕴藏于音乐中的“美”与快乐,他们想用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这份美与欢乐。于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音乐课需要与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舞蹈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基础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一开始就被学生们所接受。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开心时都会手舞足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们在聆听音乐时,都会管不住自己的小手情不自禁地随音乐舞动,一副陶醉的样子。舞蹈这种直观性的艺术,非常符合学生们的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

奥尔夫认为:“音乐进一步发展的出路便是回归原始,将音乐与舞蹈、舞台表现、动作、语言表现结合起来。”音乐与舞蹈像一对孪生的姐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在音乐课堂上融入舞蹈,将学生们好动的天性挖掘出来,培养他们的表现与表演能力,这将为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做出巨大贡献。用舞蹈这一特殊形式来教育学生,比课堂上单纯的语言表达显得生动、具体、形象,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本文就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的关系简要解读如下。

一、融入舞蹈的音乐教学更具磁吸功能

单纯的坐着唱歌,很多学生容易感到乏味,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10分钟,如果加入动心又动身的舞蹈,让大家边唱边跳,那他们会觉得很开心,自然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高年级的同学,我尝试在后半节课加入舞蹈,他们的注意力分散时间比低年级的要久一些,我就运用前半节课时间把歌曲教会他们,在掌握歌曲的前提下,融入舞蹈,让大家边唱边跳,表演好的人或小组还可以上台展示,既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表演的兴趣。

二、融入舞蹈的音乐教学更具益智功能

全文阅读

音乐和舞蹈关系

摘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剧音乐与舞剧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有着与其他音乐不同的美学特征,进而成为舞剧创作的基石。

关键词:舞蹈;音乐;灵魂;关系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音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态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就来说说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全文阅读

浅谈舞蹈与音乐

摘要:舞蹈与音乐,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舞蹈与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二者超越了简单的合作关系,音乐甚至成为舞蹈本体的组成部分。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形式,都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坦露人的心灵。音乐不是舞蹈的全部,也并非舞蹈的核心,但不可否认的是,音乐对于舞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音乐;舞蹈;和谐一致;互为补充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100-1

在艺术的起源之初,舞蹈与音乐就这样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随着历史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分化成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艺术门类:音乐逐步发展成一门包含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织体等多层内容与形式的系统化的艺术门类。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音乐成为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的时间艺术;而舞蹈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演变出了舞蹈本体的多种运动法则,而且包含了音乐、文学、美术、绘画、社会、宗教等多种因素,从而形成了一门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艺术门类。舞蹈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单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肢体艺术。当我们走进剧场观看一部舞剧时,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舞动着的人体,而且还包含了很多非舞蹈本体的,但却已经渗透进舞蹈的东西,譬如音乐,譬如灯光。在这些非本体的因素中,我们最习以为常的应该就是音乐了,甚至把二者看作是一对天然的结合,是理所应当的孪生艺术。舞蹈综合了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空间也就是舞蹈作为视觉艺术的一面,以人体为物质载体,立体地呈现对空间的占有与运用;而时间则意味着舞蹈必须“表现着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舞蹈才有可能实现其艺术的生命历程。

约翰・马丁是一位著名的舞蹈理论家,他曾经在《舞蹈概论》中评价舞蹈和音乐的紧密关系“音乐有机的形式将立即配合舞蹈有机的形式的基本原则,并且在同一条根上生长。”

音乐与舞蹈是非常相似的,从根本上来说,与起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无歌而舞或无舞而歌发展较晚,仅在西方世界存在。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源于它们的本性。舞蹈、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们是虚拟的,又都来源于生活,是靠表情而非造型的语言作为其基础的。比如音乐靠语言和音调来表现,却不描绘语言;舞蹈靠的是人体动作来表现,却不描绘它的具体动作。音乐和舞蹈都是表情艺术,在抒情上较擅长,却拙于叙事。所谓“歌叙志,舞宣情”。因为无法模拟和再现客观的对象,它们才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集“听觉和视觉”于一体的舞蹈艺术,便可通过人这个世界上最复杂却又最独特的人体艺术工具,将时间、空间、力量融为一体,更直观、形象地表达了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把自己特有的肢体魅力及表现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舞蹈的空间多层次以及多角度的运用,是音乐无法比拟的。在舞蹈这个领域里,两者之间展现出有联系亦有区别。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一起打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

当提及舞蹈表现艺术,有一个前提是必须的――舞者的存在。无论多么美好的想法,离开舞者,都是没有可能的。因为,舞蹈最独特的地方是,它直接把人体作为艺术表达、沟通的媒介。人是活的,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它不像语言文字、颜色、音符、线条等那些人造的抽像的没有生命的符号)。美术家用画笔作工具,音乐家用乐器作工具,舞蹈家用自己的身体作工具。舞蹈表演艺术就是人的身体艺术。舞蹈表演过程中,影响的因素很多,可分为两类:一是属于舞蹈本身。即舞者的身体自身――包括舞者的自然条件(如形象气质,身材比例等),必要的舞技(扎实的基本功,单双人的配合协调等)以及艺术表现力(融入角色,再现角色等),涉及到舞者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因素;二是属于非舞蹈范畴。作为外因也会影响舞蹈的本身,即舞者的肢体表现,包括文学背景、道具、服装、舞台艺术(照明,背景等)、音乐、剧院的环境因素等。在这其中,对舞者有最大的影响的当属音乐本身了。

音乐家叶纯之曾指出:舞蹈与音乐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关系,但也不是说完全紧密的关系,它可以是随机的,或是松散的,两者可以配合紧密,但也可以在舞蹈中完全不用音乐,总体上说,音乐只是提供了可舞性,只是潜在的素材,当其被采用后,它的这种可舞性才转变成现实。音乐和舞姿结合起来时,音乐的不确定性减少了;音乐的节奏成了舞蹈节奏的音响补助;强化音乐所引起的情感、情绪被解释为舞蹈的情感、情绪的音响表现。

全文阅读

浅论舞蹈与音乐

【摘 要】舞蹈的物质载体是人体,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二者都是肩负着传情达意的使命,它们之间不是谁统治谁的问题,它们都共同为展现其情绪、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并服务于作品内容和形象中。就舞蹈而言,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它们的结合是天然合理的,是人们智慧、艺术想象的产物。

【关键词】舞蹈;音乐;艺术;人体动作

任何艺术门类,都无法与舞蹈艺术那样博众家之长,善于吸取其它姐妹艺术的营养,其中尤以舞蹈和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甚至把音乐和舞蹈称之为“并蒂莲”的姊妹艺术,有的还把音乐的位置设置于舞蹈之上,认为“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是舞蹈生存的条件等等,它虽不经推敲,但它却表明了舞蹈与音乐的亲密关系。

有人质疑,难道舞蹈就真的离不开音乐吗?早在我国“百兽率舞、击石拊石”的原始舞蹈时期和近在上个世纪20年代西方现代舞就有明确的答案。古时候人们还没有发明乐器前,原始先民为了复制白天劳作后的辛苦和狩猎前鼓舞士气,他们便化装成各种不同的猛兽,用石头敲击着硬物发出声响踏地而舞。虽然原始舞蹈里客观存在着声响,但还不能完全算作是音乐。美国现代舞大师韩芙莉一生中都在为一件事情而努力,那就是要创作出一种“纯舞蹈”样式。“所谓‘纯舞蹈’就是把舞蹈从音乐的从属地位中解放出来,发明一种不依靠音乐也能跳的纯粹舞蹈。”[1]她后来成功了,于1924年起先后地创作出了《悲剧的彼方》、《水之研究》和被称为“纯粹舞蹈的典范”《运动的戏剧》等作品。但作为现代人从舞蹈欣赏的角度出发,客观地讲缺少了音乐伴奏的舞蹈似乎缺少点什么。当一个舞蹈在一首好听的音乐的伴奏下,那音乐与舞蹈中预设的立体形象感便逐渐清晰了起来。笔者认为,有音乐的舞蹈才算是比较完整的舞蹈,“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2],方符合舞蹈综合性的特点。

一、音乐形象对舞蹈形象的塑造

在舞蹈艺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们长期实践证明,舞蹈是一个集多种艺术于一体的艺术,要使它形象生动具体、血肉连筋,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普列汉若夫说道:“艺术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声音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的、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如果说“动作、姿态、线条”是舞蹈的描述的话,那么“声音”就应该是音乐了。最初的人类舞蹈就是“有形而无声”,后来原始人创制了随击石拊石的节奏起舞,那个时候,人们就知道舞蹈需要有音乐、节奏更能彰显气势,认为狩猎舞蹈没有声音缺少生气,达不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这样世代相传成为了一对孪生的姐妹延续至今。在刚结束的“全国第七届电视舞蹈比赛”中有一个命题即兴舞蹈叫“女汉子拍蚊子”,如果我们将耳朵塞上只看动作表演,就会得出多种答案:躲避什么;追打着什么等。但是当我们听到《野蜂飞舞》这个音乐配上这一套舞蹈动作后,结合演员所表现出的形象一下子就鲜明、清晰了起来,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女汉子”在追打着蚊子,还立刻使“野蜂”形象变成了蚊子形象。所以,舞蹈仅有人体动作还不算完满,它还需要与以物质载体为声音的音乐结合,它们有着同样“宣情”的艺术内涵,舞蹈与音乐若结合,它们所展现出巨大的艺术能量,相互相得益彰,相映生辉。

舞蹈的动作性就是人的肢体动作在一定时间内的组合形式,它肩负着人或物的形象塑造,通过舞蹈动作表现人或物的情与景。而我们常说音乐里有舞蹈,就是在音乐旋律中由音符的长短、高低、强弱结构产生出的表情用与之相同的人体动作代替的符号。如音乐《北京喜讯传山寨》就有着强烈的舞蹈动感,乍一听就想跳,而且这个跳不是慢慢地跳,而是兴高采烈的跳。从它的速度、强弱、节奏等,迫使你要加快频率地蹦跳起来,表现出一种人物情绪,即“喜讯”收到的兴高采烈劲儿,这就是作者在音乐中塑造的一种人物形象。舞蹈则通过与音乐形象高度一致的有组织和有规律的舞蹈动作来突出音乐形象,使音乐形象层次感分明,立体感强烈。使该音乐的动作性与舞蹈动作所展示的情感达到自然融合状态,通过人体动作演绎出来的音乐比仅有音乐更生动。

再如:《哈达献给》舞蹈动作主要选取藏族的“锅庄”和“弦子”为主要动作素材,从而塑造出一个藏族小姑娘和一群战士的形象,张继刚编导希望以“情”作为贯穿整个舞蹈的主要线条,从舞蹈动作上编导将流传在藏族民间的,且用于婚丧、嫁娶、祭祀或者狩猎、庆丰收而自娱自乐形式的藏族锅庄和弦子形式,重新赋予了其新的含义,顿时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锅庄和弦子:巧用哈达道具,一会儿是劳动中的工具,一会儿是飞扬的尘烟,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座座教室、课桌、黑板等;在动作上将柔美、委婉的弦子在动作的结构和幅度上做了改变,并与粗狂有力的锅庄的动作在风格上尽量达成统一,形成一组流畅的藏族风格的新型组合舞蹈。通过变形后的动作,我们看到了藏族小姑娘为端茶、送水、趴在背上睡觉、教跳弦子舞蹈、献哈达给的场景,看到了不分昼夜地工作、修建学校、在教室里教小姑娘写字的过程。在这些用人体动作编制的舞动中,我们较完整地读懂了编导的意图,通过肢体语言受到了教育和感动。除了舞蹈编导巧妙地运用了藏族锅庄弦子动作元素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编导对音乐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所以,作曲家根据舞蹈编导提供的作品素材、内容对音乐进行了创作。在这个舞蹈音乐中,作曲家运用了藏族弦子风格的主题贯穿始终,这个主题音乐时而轻柔似水,刻画藏族小姑娘为端茶、送水、献哈达的热爱亲人的人物性格;时而变化为铿锵有力,用以展示不分昼夜为修建“希望小学”苦干、奋战的劳动热情。音乐从把握舞蹈意境出发,通过设计段落、递进、地域风格等关系,确立了舞蹈中的音乐形象与舞蹈形象达成了统一,将藏族音乐元素随着舞蹈情节的深入不断变化主题,既保证了舞蹈结构上的完整和流畅,也巧妙地将藏汉军民鱼水情深这一主题作为主线条,充分起到了服务于舞蹈形象的作用,这个音乐形象的出现,使舞蹈形象更为丰满、动人。

全文阅读

音乐与舞蹈融合

音乐与舞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国当代着名舞蹈艺术家贡作光是这样认为:“舞蹈是不能离开音乐的。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情感的组合,它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贾作光的这一舞蹈创作思想更加体现了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是水融的,密不可分的。音乐形象直接深化舞蹈形象并启发舞者的情感,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只有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艺术的魅力。

在大学教学中,会发生节奏感差的情况,其根源在哪?尤其一年级新生,舞蹈教学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节拍上,音乐素质的提高对他们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是否可以专门设立一门舞蹈音乐课,帮助学生去听辨各种节拍音乐,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鉴别音乐。舞蹈艺术具有高度的技术、技巧,没有这些能力就难以进行表演艺术的创造,基本技术训练不能是孤立的,而应该同时加强音乐艺术培养的训练。从选编教材开始,采用专门为舞蹈课编写的音乐为教材。由钢琴教师来演奏各种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来进行辨别,根据音乐旋律、节拍、节奏判断适合做什么样的动作,并由学生来编动作,编组合,舞蹈教员进行现场指导,通过此项训练不仅可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汇总大量有代表性的舞蹈组合,舞剧音乐来分析、欣赏,让编导系的每一位学生学会看着总谱对音乐进行分析。同时将舞蹈与音乐融在一起进行舞蹈作品分析。舞剧所采用的音乐,大部分都是经典之作,很有鉴赏价值。代表作品《梁祝》、《黄河》、《踏歌》、《金山战鼓》、《春江花月夜》等。通过舞蹈音乐的训练,不仅是对音乐的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心灵的感受能力,通过音乐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作美,它能够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通过音乐形象而激发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艺术形象及舞蹈创作欲望。

现代的舞蹈艺术已经开始走向音乐的“交响化”,以音乐结构来进行舞蹈形象的构思。这是指那些用现成的音乐作品而创作的舞剧。通过音乐主题素材的变化,通过节奏音乐的创作手法及音乐交响乐发展及其因素的变换,来展示剧情人物,刻画人物内心思想的变化。通过对音乐的认真分析,不仅能够提高舞者音乐的鉴赏能力外,还对舞者塑造艺术形象有很大的帮助。古曲舞剧《黄河》的编导则正是抓住音乐动机。运用古典舞独特的身韵元素拧、倾、圆、曲为审美特征,以古典舞语言为基础,大胆运用现代舞技法,舞蹈编创与音乐作品完美地结合,使之将舞蹈艺术推向高潮,并成为经典之作。

要将舞蹈艺术完美地表现出来,只单单靠提高舞蹈的技术、技巧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成为新时代的舞蹈人才。舞蹈音乐教学正是提高舞蹈学生音乐素质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同时它也是一门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的课题。

全文阅读

音乐舞蹈的相融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它在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教育 音乐素养 创造能力 意志品质 形体美 气质美感

舞蹈艺术是中小学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教育功能使学生在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中逐渐具备较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获得协调动作的基本能力,锻炼人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能力,启发人的空间想象和创造力。学生通过舞蹈美,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对培养良好品行、意志及良好的舞蹈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主动地、即兴地歌唱、舞蹈、演奏,在娱乐中学习音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其不仅是教会学生舞蹈动作,而是让学生通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学习从而更好的领会音乐,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与舞蹈结合的表演容易使学生的好动天性,放开束缚,主动参与。尽管简单的动作他们跳得不好,但是我们给予机会给他们去锻炼去参与,就会改变上课只是张嘴唱的那种沉闷的教学氛围,比起单纯的歌唱它可以获得更多的音乐体验。

二、舞蹈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手势)为主要表情手段的艺术,在有节奏有组织地变换不同动作姿态中构成舞蹈艺术形象,具有清新活泼、欢快明朗的特点。《乐记.乐象篇》中说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无论诗、歌或舞,都是由人的内心出发的,内心所指,然后才表露于外。艺术形象本于人的内心,然后才有乐舞的外在表现。舞蹈是一种美的教育,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浸透人们心田,感染着人们的思想、品质、情感。古代学者们强调“乐声之入他深,其化人也速。”音乐舞蹈从内而外地对人进行全面的美感教育,影响和陶冶人们的性情与品格。一句话说:舞蹈就是在舞动中得到升华的艺术,符合学生爱动、爱跳的特点。但是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必需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内涵。那么学生如何去展开想象去感悟?面对这个问题,必然也要求老师在这一方面去思考该如何去培养和引导学生,才能让他们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舞蹈艺术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教会学生一个动作或者舞蹈组合,而是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舞蹈艺术有无限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一特点,它就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感知、想象,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全文阅读

舞蹈在音乐课中

一、问题及诊断

在新课标的实施下,小学音乐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的审美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为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为了培养儿童的高级情感服务的,它通过以人体艺术来表现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调,展示生命的内在活力。音乐课上,教师往往根据音乐主题,用舞蹈的语汇向学生阐释音乐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将舞蹈的脚步巧妙地运用到《顽皮的小杜鹃》一课中?下面就浅谈我对此的一些研究与实践。

二、研讨与应对

1.激发学生的兴趣时运用舞蹈

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姿态、表情、造型,特别是动作过程为手段,表现人物主观情感的艺术。《乐记——师之篇》中记载道:“故歌之为音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也。”说的是唱歌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舞蹈是唱歌感情的升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歌曲,歌与舞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小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动,在音乐课中,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很快会觉得乏味,音乐课中舞蹈教学采用愉快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伸臂展腿,扭头摆臀,营造欢快、活泼、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如在上《顽皮的小杜鹃》前,我让学生听《杜鹃圆舞曲》看《迁徙的鸟》,并随着优美欢快的旋律做着舞蹈动作,营造了音乐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对音乐课充满了期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这种富有舞蹈性的音乐教学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使学生在舞动中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情感,理解音乐语言,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协调性、灵敏性、节奏感、韵律感、观察力、表现力等,同时达到音乐课程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得轻松,学得没有一点负担。

2.辅助歌词的记忆时运用舞蹈

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词、曲关系。而歌曲就是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好诗不一定都能成为好的歌词,但是好的歌词一定是一首好诗,所以理解和记忆歌词是至关重要的。

全文阅读

音乐舞蹈助健康

音乐和舞蹈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十分喜爱的娱乐活动,这是因为音乐、舞蹈都是来源于自然界和实际生活,是人们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现代人也认为音乐没有国界,最具有感染力,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可以产生共鸣。舞蹈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娱乐活动,优秀的舞者会达到身心合一的完美境界。音乐和舞蹈不仅有较强的娱乐性,而且可以使欣赏、参与的人心情舒畅,身体得到锻炼,而起到防病养生的积极作用。

关于音乐的记载,可追溯到战国时的公孙尼,他在《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解释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这就是说,音乐首先感受于人心,而心是主宰神与志。一曲欢乐的乐曲,可以使人振奋精神,激趣:一曲优雅的乐谱,可以让人畅志舒怀,安定情绪。音乐对于人的心理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所以,养生要重视音乐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在《黄帝内经》中记述了“宫、商、角、徵、羽”五种不同的音阶,并同五脏相配合。就是“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肾在音为羽”。《医方类聚》记载:“脾好音乐,丝竹之闻,脾即磨矣。”经临床观察证实,音乐确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吸收功能。从中医脏腑学说来讲,心属火,脾属土,音乐感受于心,根据五行生克,火能生土,故心受之能对脾胃产生影响。近代神经生理学也证明,音乐确能直接影响大脑皮层边缘叶和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影响人的精神活动以及植物神经功能。乐曲的旋律、速度、音调等,可产生镇静、安定、兴奋、调节情绪及降血压等作用。瑞典的医学研究者还证明,对老年人播放旋律优美的乐曲,能推迟大脑的衰老,唤回失去的记忆。因此,培养对音乐的爱好,多听使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音乐,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增进健康,是一项非常好的娱乐活动。

舞蹈不仅是人们欢庆节日,放松心情的娱乐活动,还是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运用舞蹈来养生和康复疾病,在我国早有文字记载,《吕氏春秋》中说:“筋骨瑟缩而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说:“知音悦耳,冶姿娱心。”说明音乐、舞蹈,可以使人情志怡然,心境舒畅。龚居中在《红炉点雪》中也说:“歌咏所以养性情,舞所以养血脉。”认为歌舞对身体和精神都能起到保健作用。舞蹈,是一种高尚的文娱活动。跳舞可以调节人的精神状态,并给人以美的享受。舞姿翩翩,扭动腰身,对全身的肌肉、肌腱、关节等,都是很好的活动。由于全身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而有益于健康。从中医的观点讲,舞蹈可舒筋活络,怡神畅志。舞蹈还具有将运动揉于音乐,音乐调配运动的综合活力,使紧张情绪得以松弛、缓解,使形体和内心情感达到节奏的协调。它的动作轻柔宛转,生动活泼,是难以用语言可以表达,也是其它娱乐活动所不能代替的。近年来,在年轻人中街舞逐渐受到追捧,街舞比赛比比皆是。其实它也来源于生活的。街舞最早起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爵士舞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街舞是美国黑人由一种发泄情绪的运动演绎成的街边文化,因此而得名。其特色是爆发力强,在舞动时,肢体所做的动作亦较其他舞蹈夸张。街舞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极富变化。并通过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屈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而成的,各个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的协调,又注意了组成各环节各部分独立运动。因此,街舞不仅具有一般有氧运动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弹性、增强韧带柔韧性的功效,还具有协调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塑造优美体态,提高人体协调能力,陶冶美感的功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