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爱家乡征文

我爱家乡征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迎国庆爱家乡”征文范文: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祖国

我们家乡是小家,中国是大家,小家更温暖,大家更和谐。

我的家乡位于辽宁半岛的中部,是一个有山有水的繁荣城市,有“煤铁之城”的荣誉称号。本溪群山环绕,它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真是让人连声叫好!本溪有一条太子河,它好似蜿蜒曲折的巨龙,在本溪市内来回游动。本溪地区四季分明。春天,小草和树木随着春风的吹来,渐渐变绿,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给人和谐美好的感觉;夏天,炎热的日子来临,小朋友们纷纷买冰棒吃。大树变成了人们最好的遮阳伞;秋天,叶子有的红得似火,有的黄得耀眼;冬天,洁白的雪花铺盖着整个市区,把这个山城装点得晶莹剔透,他就像是一座白色的城堡,坐落在童话世界里永远那么美丽,永远闪烁不停。

我的祖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大家亲如姊妹兄弟。大家都知道5.12大地震吧,那件事让人想起总会打一次寒颤,五月十二日夜晚,在一声大地的狮吼中,四川的居民被严严实实地压在房屋的瓦砾和砖块下面。知道这个消息后,全国各地都在为募捐活动忙碌和筹备。消防队员、战士、医生、武警战士等纷纷赶来营救。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无私奉献自愿者,他们用汗水解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他们用强壮的双手挖走了无数土块和石头。这难道还无法证明我们中国人心连心,一方有难八方助。我们中国人不就像隆冬雪地里盛开的梅花一样吗?越是在寒冷的地方,它就盛开得越鲜艳夺目。我们中国人越是在困难面前我们就越不低头;而且勇敢地去拼搏,英勇地去帮助其他落难人员。我认为我们中国人那种勇敢、顽强、不畏艰难险阻、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才是它们美丽的原因,我觉得他们在世界上是美丽的梅花,永远绽放在寒冷的雪地里,永远傲然挺立。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祖国。我因我们是中国人的团结一致而感觉欣慰,我身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家乡、祖国在我的心中份量很重,她们藏在我的内心深处,永远那么宝贵,永远那么重要。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我心房,成为我内心世界的第一把钥匙。

全文阅读

初中生国庆爱国征文获奖作品: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校园

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校园

九(2)班 贺青菁

打开地图,请为我指出,你最喜欢哪个国度?有人会指着美国,因为他们向往美国式的自由;有人会指着法国,因为他们向往着香水式般的浪漫情怀;有人还会指着新加坡,因为他们向往花园般的美丽国度。可是,别忘了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她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一颗罕见的明珠,虽然她不及美国那样先进,甚至贫穷落后,但我不会嫌弃,因为我是在她无私的爱之下长大的。

她地大物博,却因为人口众多而微不足道;她面积广大,却因为土地荒漠而大半无用;她虽有诸多大江,却多是泥沙沉积。但是我们后人,可以在风化的泥土中,读出她的历史,读出她的沧海桑田,读出她的兴衰,读出她为后人留下的一切。我们爱祖国,正如岳飞精忠报国一样,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枝叶繁茂是因为她的功劳,有国就有家,我爱家乡如爱祖国一般,故乡是梦中永远的景致;故乡,是离乡后最珍贵的物品;故人是最纯洁的乡情,当年玄藏法师出行,唐太宗将一撮故土置于杯中,让他喝下,告诫他莫忘故乡。是呀!祖国大地有许多壮美山河,但惟独只爱家乡,因为那儿是我成长的摇篮,那儿的一草一木都深入我心,我为家乡的落后而焦急,为家乡的进步而自豪,为家乡的前途而担忧,纵使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依然想捧起一撮故乡土,一汪故乡水,一片故乡叶,他们将随我长埋于地下,直到风化也紧紧相连。

虽然家乡很美,但出外求学总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校园成了每天都要接触的地方。

校园不像清华般历史悠久,不像牛津般世界闻名,不像贵族学校般豪华。但我依然爱她,因为她给予我知识,给予我最清洁的友谊。在她的熏陶下我茁壮成长,如同鲜花受到了甘露的滋润,如同幼苗受到了阳光的呵护。尽管有一天,我会离开校园,离开这方净土去社会中,但我心灵深处,依然深深挂念我的母校。

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校园,这是心的呼唤!

全文阅读

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的探究

摘 要:乡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根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区别于其他文明的唯一特征。乡土美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让乡土美术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引导学生弘扬乡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乡土文化;美术教学;探究

乡土文化立足本土,体现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学生学习美术的主阵地是课堂,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堂及教材的需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及个体差异,合理利用乡土资源与教材进行整合,为课堂注入新鲜内容。

一、结合美术教学的特征,培养学生乡土文化素养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美术教学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个人、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加深理解乡土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乡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加以保护、继承、弘扬。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本地的优秀乡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乡土艺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其对乡土美术的认同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民俗风情,让乡土文化融进他们幼小的心灵,并能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扬它,由衷地热爱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二、引进乡土艺术活水,创新美术课堂教学

乡土美术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剪纸、刺绣、泥塑、脸谱等种类极多,贯穿了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反映了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也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把各种艺术形式乡土艺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建立具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让学生领略家乡的特色,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丰富美术创作的表象,积累素材并开展活动。如,参观家乡古建筑,让学生踩着石板铺成的道路看看古建筑高翘的屋脊、精致典雅的木门窗,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感叹祖先的聪明、勤劳与伟大。让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画一画《我的家乡》,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家乡建筑的风貌,构图丰满,线条流畅,风格古朴。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感知乡土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孩子们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把这些活动与美术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渗透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形成富有乡土文化特色的优秀教学活动。

全文阅读

如何开展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容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因此,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应从小学生抓起,“从娃娃抓起”。

一、升旗仪式,提高爱国主义意识

通过每周升旗仪式,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声音,国歌激励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无论世界哪个角落,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就会出现鲜艳的五星红旗,就能听见嘹亮的国歌响起。通过观看国徽,使学生体会到国徽的庄重。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大门口都悬挂有国徽,站在国徽下,想着祖国要统一,祖国要富强,是当代人的任务,更是未来一代的重任,借以激发少年儿童热爱自己的祖国。“祖国的标志”是指国旗、国徽、国歌等,这些标志是祖国的象征,直观上是很形象的,通过形象寓予了深刻的“理”和深远的爱,这些标志是我们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二、校园文化,熏陶爱国主义思想

学校通过电子大屏幕、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班级文化墙等,精心设计“爱国主题标语、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文化墙等多种有效形式,让爱国思想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班级举办祖国在心中、我的中国梦、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演讲会、朗诵会、图画创作展览等。宣传解读党史、革命史、先进英雄人物事迹、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祖国发展变化的成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用情感感化学生,用智慧启迪学生,用人格陶冶学生,使学生高尚情操得到陶冶,行为习惯得到训练,品德修养得到加强,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三、举行比赛,深化爱国情怀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更深刻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校还开展了一次面向全校学生的征文比赛,征文比赛的主题为:探索革命发展新道路,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探索改革新形式,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爱国主义教育。这三大主题紧扣爱国二字,一方面能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传统节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全文阅读

分饮那自醉的苦酒

摘 要: “离乡―还乡―再次离乡”是师陀小说最为典型的情节模式。主人公曾怀着对故土的厌倦及对现代文明的憧憬离乡寻梦,失落于异乡后又怀着希望与怀想重返故土,最终不得不再次离乡。故乡的腐朽与窒息是流浪者无枝可依的罪魁。师陀的“还乡”结构独具匠心,这与其独特的生命体验息息相关,通过与沈从文等作家对比可见一斑。

关键词: 师陀小说 “还乡”情节 “离乡―还乡―再次离乡”

师陀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自觉追求独特创作风格的作家。他像是一位迷醉又清醒的怀乡病者,永远保留着“乡下来的人”[1](P49)的胎记。在他多取材于乡土的小说作品中,始终贯穿着醇厚的“还乡”情节。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进行着精神旅程,跋涉、求索、挣扎、彷徨,但从未停下脚步,坚守着自己的孤独与沉思,寻找理想中的家园。

一、“离乡―还乡―再次离乡”的情节模式

翻开师陀的小说,满目可见大量流浪者、跋涉者的形象,“寻”、“行”、“旅”、“路”等成为其小说世界中最常出现的意象,而流浪、寻找和还乡构成了师陀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主人公曾经怀着对故土的厌倦及对现代文明的憧憬,信心满怀地踏上离乡寻梦之路,然而“异乡”的残酷和冷漠惊醒了他们的迷梦,于是重返故土,然而扑面而来的是窒息和腐朽的气息,面对梦中的故乡变为废园,他们如芒在背,不得不再重新踏上离乡的征途。

《归鸟》中寻找自由的易瑾曾经“小鸟一般尽量往外飞”,无情的风雨折断了她的翅膀,身心俱疲的她不知何处是方向。《寻金者》中朱珩为了心上人的幸福远走寻金,当他荣归故里时,爱人早已凄惨死去,他在悔恨与绝望中出家为僧,寻求心灵的安宁。《宝库》中杜振标回到他八年来想得“几乎要发病”的家乡,“哪知他所怀恋的家乡反而是这样对待着他:他要耕种,没人给他土地;他求人帮助,却赚来嘲笑”,甚至亲人也不理睬他,终于他带着宝库的秘密一同消失在树林里。《一吻》中远嫁他乡的大刘姐衣锦还乡,只为寻找当年被少年一吻的青想,然而恰巧当初的少年如今正是她的拉车人,物是人非,情何以堪?《一片土》中那个感伤的行旅者可以作为所有跋涉者的精神代表:他一心寻找归宿,向白云蓝天下的牧羊老者发问,向碧波轻漾的湖边的艄公询问,灵魂的安乐土究竟在何方?他不敢留恋途中的温情,又毅然走向远方。

在师陀的小说中,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同时,也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二者构成一个复调。有着浓厚自我色彩的叙事者本身也同样饱受着精神磨难。《过岭记》中的“我”观察、倾听老军人和小茨儿故事的同时,也在翻越生命的峻岭。《果园城记》里的马叔敖(“我”)满怀感念回到果园城,才发现这个记录着他的童年青春和生命的地方,变得单调沉闷、令人绝望。回乡同样粉碎了“我”对故乡的幻梦。

二、作家笔下的“废园世界”

全文阅读

莫言作品中红高粱文学意象研究

内容摘要:红高粱,一个突破传统、火辣热情,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学意象;莫言,一个从高密东北乡走出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回到大地、回到童年、回到心灵,以审美的态度,用文学作品演绎了高密东北乡那片生机勃勃、充满野性的红高粱,红高粱自此成为莫言文学诗意的栖居地。

关键词:红高粱 莫言 栖居地 历史文化意识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及一切存在者应该诗意地存在,诗意地安居。人类的生存必须从属于大地、依赖于大地的情感;要接受大地的恩典,保护大地处处固有的秘密,这就是人类生存的诗意所在。而文学是人类心灵的栖息地,是自由的精神家园,亦成为历代人们诗意的栖居地。

红高粱,一个突破传统、火辣热情,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学意象,在山东高密东北乡和高密人一起诗意地安居。莫言,一个从高密东北乡走出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回到大地、回到童年、回到心灵,以审美的态度,用文学作品演绎了高密东北乡那片生机勃勃、充满野性的红高粱,红高粱自此成为莫言文学诗意的栖居地。

一、当高粱遇到中国红,精妙的意象

《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高粱,禾本科,高粱属,一年生草本,种子卵圆形,微扁,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等类。我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谷粒供食用、酿酒或制怡糖。”有关高粱的出土文物及农书史籍证明,高粱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最少也有5000年历史了。如《本草纲目》记载:“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高粱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既能食用,又能酿酒,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它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粱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民族的土壤中,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作物,更代表着人类世世代代的繁衍,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再捋一捋中国红的前世今生。色彩心理学认为,色彩直接进入人的视野,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而且在心理上给人以暗示,代表某种象征,承担特定的含义,所负荷的情感力量十分强烈。格罗塞认为“人类对红色的偏爱,表达了一种生命的张扬和追求”,同时,“它完整的语义范围既包含善的因素又包含恶的因素”。红色这个词“通过人类的历史也获得了恐怖的灵魂”,它常与涉及禁忌的血相联系来象征死亡意象。生命与死亡两个二元对立的意象相辅相成地统一于红色这个原型中,既给人生的力量,又让人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紧张恐惧感,既象征生命的蓬勃和骚动,也象征血的伤痛和死亡,是活力也是血腥,但都让人激动振奋。远古华夏置身黑、白、土红和赭色之中,红是最早的流行色,国人最尊爱的颜色,中国人的文化图腾、精神皈依,故人间有中国红这一词。中国红意味着平安、吉祥、丰收、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映显温热、才情、进取;充满希望、诱惑、敬畏,是能量充沛的色彩。中国红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采撷了晚霞最绚丽迷人的光芒,凝聚着血液最浓稠活跃的成分,蒸腾着熊熊烈火的极温,浸染了枫叶最成熟的晚秋意象,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红头绳、红腰带、红肚兜、红绣球、红舞绸、红灯笼、红墙朱门、红包儿、红鞭炮、红印章、五星红旗……红遍中国,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成为当之无愧的安身立命的护身符。中国红,以农耕文化为根,以家、国为心,传统精髓逐渐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积极入世情结,象征着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中国红延续着秦汉气息、魏晋脉络、唐宋遗风、元明清神韵,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盘成一个错综复杂的中国结。

当高粱遇到中国红,联接为一个意象――红高粱。“在白马山之阳,墨水河之阴,还有一株纯种的红高粱,你要不惜一切找到它。你高举着它去闯荡你的荆棘丛生、虎狼横行的世界,它是你的护身符,也是我们家族的光荣的图腾和我们高密东北乡的传统精神的象征!”庞德说:一个意象是在瞬间呈现出的一个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或情结,外层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莫言精妙地描写了这一意象:“八月深秋,广阔的高粱红成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

全文阅读

家乡用爱承载希望讲演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好!

有这样一个问题常在我的脑海里萦回:是什么力量使萧离在“锁笔封笺”二十年之后,毅然拿起笔为——为家乡走出贫困和落后而呼吁、呐喊;是什么力量使彭楚政在身患重病之时,仍然坚持在扶贫攻坚的征程上撒播希望?我在寻觅、在思索。哦,是因为他们深爱这片土地,深爱这里的人民。那我们又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带来的演讲——《用爱承载希望》。

她是一颗小小俏丽的明珠,坐落在崇山峻岭的万绿丛中,她素有“林业之乡”、“名茶之乡”、“旅游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她就是我魂牵梦萦的家乡——古丈。这儿没有上海的车水马龙,没有香港的喧嚣繁华,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对她的爱。

我们爱她,因为她有神秘的生态旅游品牌。妩媚秀丽的栖凤湖,神秘莫测的坐龙峡,壮丽奇观的红石林,清爽怡人的天然氧吧——高望界,无不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我们爱她,因为她有积淀千年的茶文化。古丈毛尖,始种于东汉,唐代即为供品,发展至今已跻身于全国30种名茶之列,在国内外的博览会上多次荣获金奖,蜚声海内外。

我们爱她,还因为她淳朴的民俗风情培育出众多的优秀儿女。何纪光正是从这里挑担茶叶上北京;宋祖英也是从这里背着小背篓唱响维也纳的金色大厅;茶乡儿女还是从这里将苗族鼓舞、土家族的茅古斯搬上了国家的舞台,展示了家乡独特、迷人的民族文化魅力。

她就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将茶乡儿女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放眼看吧,在“绿色产业兴县生态家园富民”发展战略的征途中,涌现出多少楷模。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高大的身影。

全文阅读

哈尼族作家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浅析

摘 要:哈尼族作家群是一支生机勃勃的群体,他们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拓展和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和文化艺术宝库。本文通过审视和分析哈尼族作家文学作品中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探索哈尼族作家群文学作品创作的传统和现实风格及意义。

关键词:哈尼族;文学作品;民族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51-02

在中国西南云南边陲的连绵群山中,在红河沿岸,生活着勇敢、智慧、勤劳的哈尼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艺术宝库。随之而成长起来的哈尼族作家群是一支充满活力的作家群,发表了许多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一方面,他们用自己炽热的爱描写家乡的所见所闻,表达对乡土的依恋和对生活的思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和风土人情成了他们创作的源泉,如,艾扎的《爱,溢满红河谷》《棺树》,冯德胜的《远方有个世界》,朗确的《最后的鹿园》,毕登程的《无量山》,哥布的《母语》《遗址》等;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创作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如白茫茫的《苍茫的分水岭》,艾扎的《红河水从这里流过》《阴河水漫过的村庄》《阉谷》,存文学的《兽之谷》《鹰之谷》《兽灵》等等。

一、民族性

哈尼族的许多文学作品主要以哈尼族人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和基本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呈现哈尼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展现哈尼族社会的深刻思想文化内涵。因为许多哈尼族作家总是从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一)在与汉民族语言文化互动交融中坚守和传扬本民族的语言文化

哈尼族,像其他许多少数民族一样,重视对汉族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民族间经济和文化的相互渗透与交融推动了哈尼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哈尼作家,如哥布、艾吉、赵德文、车金明、白居舟、莫独等,为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扬和坚守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一直还在努力着,使本民族语言和文化得以进一步地推广与传扬。目前,红河州的《哈尼文报》,以及红河州人民广播电台、西双版纳州广播电视台均有用哈尼文编播的新闻、文艺节目;哈尼文在记录哈尼语广播稿以及影视、整理哈尼族民间文学等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是本民族的根系,是本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哈尼族拥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歌谣:古歌、情歌、婚俗歌、丧葬歌等,哈尼语中一些经典的词句或传统歌谣用汉文无法准确书写或表达,所以哈尼文在记录这些经典的词句或传统歌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文阅读

中心小学200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

松门镇中心小学二00五学年度第一学期少先队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少先队工作紧紧围绕市少工委和学校的工作,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少代会精神,按照“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工作思路,以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社会实践和雏鹰争章等为有效途径,积极开展主题教育、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常规工作,为队员的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以下是我校这学期以来的工作总结:

一、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基础和组织建设,继续做好少先队常规工作,促使自身建设上新台阶。

1、加强了少先队的阵地建设。开学初,就带领队员对队室进行重新布置,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教育内容,逐步实现了少先队室的规范化。在市少先队基础建设活动中,我校荣获“市少先队基础建设示范学校”。

2、加强了队干和红领巾助理校长的选择和培养。本学期工作总结,在民主投票选出新一届大、中队委后,进一步加强了对队干和助理校长的培养,经常性地开展培训,使队干和助理校长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坚持“助理校长”制度,成立新一批“红领巾助理校长”,检查督促队员的一言一行,检查校园的洁、齐、美,使校园“文明之花”常开。

4、努力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在征订《辅导员》和《少先队活动》等刊物的同时,认真组织大、中队辅导员学习、领会上级和市区少先队的精神,尤其是学习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的精神和要求,并定期组织辅导员学习讨论。其中,中队辅导员们纷纷报名参加全国少先队辅导员暑期培训工作,本次培训,我校辅导员参加人数多,学习效果显著。学校因此获了全国大中队辅导员培训优秀组织奖。

5、继续抓好“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通过开展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长学校、教师家访、印发《告家长书》等形式,让教师和家长互相了解队员在家、在校的表现情况,密切与家庭、社会联系配合,营造少先队员成长的良好氛围。

全文阅读

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符合《新纲要》的要求,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举措。充分挖掘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开展与幼儿生活贴近的教育教学活动,可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使其形成良好的品德,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本土教育 教育资源 幼儿 爱家乡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15-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开发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符合《新纲要》的要求,是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园开展了《幼儿园本土化教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研究,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等主题活动,在系列活动中让幼儿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静宁本土文化特征。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实施本土化教育,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极具探索性的课题,要使教育出效果,必须不断去研究,由横向关联的内容持续向纵深推进,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下面是我在本土化教育中总结的点滴经验,谈谈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精心梳理,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

我园在课题研究实施了四年后,形成了园本教材,在进一步实践本土化教材时,我们体会到,活动主题的确立关系到幼儿所掌握的知识范畴,不能过深或过浅,并且要让幼儿通过活动真正感受到家乡民间艺术的丰富和优美,体验人文精神。为了充分发挥了本土化教育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支持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我们精心梳理,收集选择了富有吸引力的材料,开展了一些体育游戏和手工活动。如打牛,舞龙,弹杏核,走八卦桩,打太极拳;利用碟片、麦秆制作,彩绘蛋壳,石头;体验彩绳编织、脸谱化装等。在建构室内外民间游戏活动的基础上,还搜集整理了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静宁民间故事、儿歌童谣,收集了具有吸引力的静宁风景名胜图片,小吃图片、实物,民间节日庆祝活动视频图片等资料,从中选择了幼儿喜欢,并且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班级特色的区角。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集体探讨,每人设计出一份主题相同的教案大家讨论改进后,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再共同研究筛选出优秀的活动方案,作为园本教育内容。在《我爱家乡的红苹果》、《家乡的小河》、《静宁小吃――元宵与灯盏》等主题教学活动中,幼儿态度积极,兴趣浓厚,获得了技能、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同一主题下开展多元的实践活动

开发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为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幼儿充分地表现个性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于我园地处成纪文化城,四季景色优美,且有着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利用周边环境开展活动,幼儿从这里能充分感受到静宁的魅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