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教学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以中专学校精细化教学质量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精细化教学质量的内涵,进而探讨了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专 精细化 教学管理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28-02
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设备管理、教师管理、教学信息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也就是计划、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价。六大管理内容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密不可分,且包含独立的子系统。教学质量管理由规范化管理向精细化发展就必须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参照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结合学校实际,确定六大管理内容,建立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1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
1.1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精髓化.精致化和规律化
精髓化是把握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核心,按照教学质量管理的规律制定规章制度和计划,精致化是按照教学质量管理要求,实施疏密有致的管理方法,以贯彻落实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规律化是体现教学质量管理的严格制度和规范,实施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指导方针和具体解决方案,是检验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标尺。
1.2 精细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现管理的全面、全员和全过程
一、我国酒店业和高等院校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酒店业对人才的培训重视不够
1、培训机制不健全中国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一贯采用“重使用轻培养”的做法,使得目前酒店培训缺乏一套有效的、建立在培训与发展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机制。中国酒店的培训通常由培训部统筹,酒店业务培训多以短期、简单、分散为主,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通常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对学院毕业生、有潜质的经理人或业务骨干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只是强调不断地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工作职责。2、培训需求把握不准很多酒店除了例行的培训,如人职培训以及轮岗培训以外,几乎没有系统性的培训需求分析,不能照顾到不同职业阶段员工的需要,也没能从企业的角度,根据酒店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素质与绩效要求以及实际绩效与目标绩效之间的差距,确定基本的培训范围、强度与方向。由此可见中国大多数浪店的培训都是滞后的。3、培训技术缺乏专业化中国酒店的培训通常由酒店培训部组织实施,其中培训者的专业化程度也是一大问题,内部培训师精通部门业务但缺乏专业的培训技术和技巧.培训手段通常较为单一,请进来的培训师又常常并不了解酒店和学员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可能不了解内部运作,培训内容的确定有很大的主观性或理论脱离实际。
(二)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已成为职场上炙手可热的高薪阶层。酒店管理人员在中国十大百万年薪职业中排名第六,酒店、旅游业将成为中国服务产业的支柱。然而,我国高等院校在此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着很明确的不足。1、目标定位不准我国高等学校将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与旅游基础知识,具备酒店基本管理与服务能力。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各饭店、酒店、宾馆从事酒店基层管理及餐饮、客房服务工作。2、课程设置不系统酒店管理专业和课程设置较传统。酒店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是仓促上马,部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也缺乏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功底,这就导致很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采用照搬照抄的方式,在教材的选购上,缺乏标准,有的教师干脆就自编教材,开设课程,关起门来自己搞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考核标准,因此使得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差距很大。3、教学方式单一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式较单一。在教学环节上,很多学校仍以传统的理论课讲授为主,即使安排实践课也是走过场,由于国内的酒店管理专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实习酒店,而更多的是拓展和社会酒店的联合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校方与合作实习酒店之间的目的差距较大,双方利益点不统一。
二、高素质酒店管理人员难寻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
酒店管理属于服务行业,社会传统观念把服务看作是伺候人的工作,认为是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劳动行业。从事酒店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临时的过渡,而且家长对这一行业的认同度也不高。
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人才理念,与不同层级序列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围绕领导力发展的“五大计划”,基于任职资格的专业通道,以及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多种学习方式的配合使用,构成了方太二十年人才培养策略的经典格局。
“方太是一家使命、愿景与价值观驱动的独特企业。”
这是方太集团展厅当中最醒目的一句话,出自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二十二年前,茅忠群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回到了家乡宁波。两年后,通过对市场的全面考察,他毅然投资三千万到油烟机行业,与父亲茅理翔共同创立了日后享誉厨电领域的品牌――方太。
作为国内高端厨电行业的领军者,方太始终聚焦“以文化人,专业强能”,持续关注员工的长期培养和发展。自1996年到2006年,除了产品和业务不断提升,方太的管理文化也一直走在学习与创新的道路上。坚持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在东西方之间找到一条更适合现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族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文化,是方太制定人才战略的永恒前提。
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人才理念,与不同层级序列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围绕领导力发展的“五大计划”,基于任职资格的专业通道,以及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多种学习方式的配合使用,构成了方太二十年人才培养策略的经典格局。
儒学治企中的文化教育
成立之初的前十年,方太在文化、产品、管理创新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但那时归根结底还是在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茅忠群认为:“如果只把西方的管理做好,只能打六十分。要想达到全新的状态,就必须将管理体系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方太从2008年进入了儒家管理模式探索的阶段。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方太将儒家人本思想、儒家教育观、儒家学习观、儒家修身观等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有效地指导公司的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工作(见图表1)。
摘 要:开拓创新是推动工作提升的不竭动力,物资计划管理尝试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提高了需求计划上报的准确率、及时率和标准化率,为电网建设和生产运营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供应保障。
关键词:电力;物资;计划;管理
1 概述
作为整条物资供应链的龙头,物资需求计划报送的准确、及时,是推进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黑龙江省位于边疆。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单位24个,代管农电单位131个。与先进省份相比,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物资公司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边学习、边摸索、边总结,制定出了“科学化管理;建立常态化、多种类培训方式并行的培训机制;发掘自身潜能与时俱进”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物资计划管理道路。
2 科学调整物资计划管理指标计算方法
物资采购计划报送准确率是物资计划管理指标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对全省所属各单位进行指标考核排名的依据。原计算公式:
物资采购计划报送准确率=1- *100%
一条物资计划、一本技术规范书要经过省物资公司初审、省审查会复审、国网审查会三个阶段的审查(简称A、B、C阶段)。计划报送准确率的原计算方法不能区分出三个阶段的相对重要程度。因此,首先将三个审查阶段按重要性程度升高进行排列,结果为A、B、C。然后聘请五位省内专家按百分制对三个阶段评价因子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打分,接着计算每个阶段评价因子的平均分数,并以此作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最终得出了调整后的计算公式:
【摘 要】当前我国施工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本文通过阐述了当前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所存在的三大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应对建议,加强对企业培训机制的完善与改革,保证企业培训质量与效率,提高员工的整体工作能力水平,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施工企业;员工培训;建议;机制
由于施工企业行业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我国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者忽视了培训的重要性,即使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工作,效用也不高、形式过于单一,未能制定切实有效、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难以使得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一、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三大问题
(一)缺乏培训意识与培训战略规划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企业文化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企业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更新观念,并未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培训意识不强。另外,企业未能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所开展的培训课程针对性不高、形式过于单一,企业对于制定战略化、系统化的培训制度意识较弱,导致企业培训所取得的效果不佳。
(二)培训师队伍专业化较低
培训讲师队伍对于培训课程的开展是否能取得成功及产生最大化效用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施工企业由于节约培训经费,一般没有设置专职培训师或聘请兼职讲师,导致培训师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难以保证企业员工培训的质量与培训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招生组织、考试录取、教学管理等工作,进一步明确有关任务和要求,保证培养工作顺利有序进行,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培养目标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目标,通过2-3年的专科层次的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热爱农业和农村工作,熟悉党的农业农村政策,掌握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综合素质好、管理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
二、培养方式和承办院校
“一村一名大学生”主要采取现代远程教育、函授、自学考试等不脱产学习形式进行,同时适量举办全日制普通脱产班。按照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养任务由熟悉农民教育特点、有符合农村农业生产实际的涉农教育专业和相关的教师、教学设备和实践基地等必需的基本办学条件的高等院校承担。
(一)全日制脱产班
全日制脱产班由有涉农专业和相应的师资力量的高等院校举办。为满足脱产班的培养需要,在现有5所院校(长江大学、*生物科技职业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新增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二)不脱产班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实施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举措,目的是造就一批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很多高校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教学环节设置、实践基地建立、实习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我校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获得的经验,结合国外成功的工学结合模式,构建适合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探索机械工程类卓越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1-0074-04
一、引言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在2010-2020年实施的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战略举措,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求、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自2011年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以来,各高校的相关试点专业面向行业需求培养人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这项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难题,如教学环节设置不符合企业要求、实践基地建立非常艰难、学生实习质量难以监控等等,使很多学校的卓越计划难以顺利开展,有的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卓越计划实施的目的。美英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代表,其采用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典范,在国外已经成功推广了一百多年。本文通过我校卓越计划实施过程的经验总结,借鉴美英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设置及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整合现有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创新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途径,使我校机械工程类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以至全国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二、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
我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专业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本着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力争通过卓越计划,为机械行业培养优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学院还成立了卓越计划实施领导小组,自2013年开始,遴选了两届卓越工程师班,于2014、2015、2016年组织学生到卓越计划实习基地进行实践(见表1),从实习的情况反馈看,仍存在许多难题。
(一)教学计划与实践环节的矛盾
姓 名: 杨小姐
性 别: 女 民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党员 出生日期: 1986年05月 户 口: 湖州市
婚姻状况: 未婚 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毕业时间: 2008年06月 所学专业: 广告学
外语水平: 英语 (一般) 电脑水平: 熟练 工作年限:实习/应届 联系电话: 13806680**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不限
期望行业: 市场、广告、公关、艺术、文化传播、互联网、电子商务、建筑、房地产、服务业
期望职位:广告创意与策划/文案、文案创意、公关与媒介专员、市场专员/助理、部门助理/秘书/文员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00-4000 教育经历
团队学习是车桥文化重要特征,培训进修是车桥员工最大福利。近两年来,湖北车桥坚持内训为主、外修相辅的方针,实行技术技能培训与管理文化培训同时并举,工余学习充电与技能等级考评晋升有效衔接,新工进厂系列培训把关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机结合,用人机制营造学习氛围与等级薪酬催化能工巧匠交相辉映,不断探索员工培训的新思路、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为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实现公司与员工双赢目标,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公司员工培训中心被广泛赞誉为“企业班车加油站、公司航母给养船”。
一、确立科技兴企观念完善员工培训机制
湖北车桥一贯重视科技投入和人才开发,特别是企业改制以
来,认定员工是企业的最大财富,员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才能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以冯启泰董事长为首的公司决策层提倡一般员工技能培训与技术研发队伍建设并重,要求人力资源部依据《职业教育法》建立健全《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并在用人机制与薪酬方案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中,统一体现“能岗匹配、能薪分等”的原则,从而形成有效的员工培训机制和员工晋升通道。现己出台并遵照执行的员工培训方面的文件制度有6项,是公司员工培训机制的集中体现;员工薪金按岗位分级,按技能分等,技能等级形成的月工资差别高达700余元,成为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并自觉钻研技术的强大动力,促使员工培训——素质提升——公司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二、健全培训组织机构科学调度培训资源
湖北车桥由技术副总丁厚新分管员工培训中心。人力资源部
为员工培训中心选备专职培训师3人,均有高级技术职称;总经办为员工培训中心配备教室2间共200平方米,多媒体教学设备2套价值近10万元;立足本司内部划定实习教学设备56台套,价值200多万元;技能教学以湖北车桥科技人员和技师队伍为主体,管理培训通过cess专家整合大专院校资源聘为我用,现己形成80多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培训中心负责培训资源的分配调度和开发储备,在借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尽量用较少成本办更多培训教育。每年员工培训经费支出近百万元,约占工资总额的10%。相比湖北车桥近两年翻两番的经济规模扩张,冯总认为员工培训的花费:值!
三、落实年度培训计划强化培训效果考评
摘要: 顶岗实习期是学生快速提升就业能力、及时修正自身生涯发展路径的“黄金时期”,也是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但在此阶段生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学校管理难、企业培训少、学生自身不重视等多方困难。因此,有必要从校、企共同构建生涯教育全程化管理模式,共同组成多方参与的生涯辅导团队,分类型引导不同需求、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升职业规划能力三个方面展开行动,以帮助学生完成对自我生涯的探索与最初职业方向的选择。
Abstract: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 is the "golden age" of students to rapidly promote employability and timely modify the career development path, it also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the thoroughly career education. Bu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stage of the career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difficult school management, less corporate training, students′ indifference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oroughly management pattern of career education from school and enterprises, set up the common multi-stakeholder career counseling team, guide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students improve career planning ability to help students complete the exploration of self career and the selection of initial career direction.
关键词: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能力
Key words: substituted post exercitation;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employability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82-03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中普遍运用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它是指学生在基本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自实施以来,它在指导学生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论是目前采取2+1教学模式,还是2.5+0.5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都很少系统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延伸至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导致在从学生向社会人过渡转型的“黄金时期”内职业生涯指导的缺位。
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生涯发展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1]他把人与职业的匹配和融合,以及后续的动态发展问题考虑在一起,符合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的一般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这段“身在职场”的顶岗实习期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成为了高职院校建立分阶段分层次的、以全程化指导为框架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