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物考古

文物考古范文精选

文物考古范文第1篇

2.赤峰市敖汉旗白塔村辽代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

3.2009年呼和浩特市脑包沟辽墓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 4.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辽代窖藏钱币 刘林海,孟令婧,Liu Linhai,Meng Lingjing

5.巴林右旗巴根吐金代界壕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右旗博物馆,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Balin Right Banner Museum

6.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模式与特征 刘国祥,Liu Guoxiang

7.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 李少兵,索秀芬,Li Shaobing,Suo Xiufen

8.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墓地女性墓葬的社会地位试析 杨建华,曹建恩,Yang Jianhua,Cao Jian'en

9.拓跋-北魏墓葬研究的学科背景与核心问题 倪润安,Ni Run'an

10.释鲁之死考述 杨军,Yang Jun

11.蒙元时期蒙古人壁画墓的确认 张晓东,刘振陆,Zhang Xiaodong,Liu Zhenlu

12.鄂托克前旗明长城初探 甄自明,Zhen Ziming

13.民具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孟和套格套,Menghe Taogetao

14.内蒙古地区壁画保护修复的回顾与展望 杜晓黎,Du Xiaoli

15.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北魏鎏金带饰的保护 张恒金,张晓岚,周双林,Zhang Hengjin,Zhang Xiaolan,Zhou Shuanglin

16.《藏传佛教寺院美岱召五当召调查与研究》出版发行 包博文

1.敖汉旗杜力营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 敖汉旗博物馆

2.砚台山遗址(B2区)发掘简报 赤峰市博物馆

3.额济纳旗砾石沙梁墓葬清理简报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阿拉善盟博物馆,额济纳旗文物管理所 4.托克托县古城村墓葬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托克托县博物馆

5.试析东北地区东部与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叶工业之间的文化关系 王春雪,赵海龙,陈全家,方启 6.大地湾地画新考 邵明杰

7.古代北方民族岩画创作艺术管见——以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岩画为例 袁永春,宁国强

8.试论我国北方地区史前女性塑像与雕像 马金花

9.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店子墓地殉牲研究 陈全家,曹建恩

10.辽代夹山考 武成,燕晓武

11.内蒙古地区出土耀州窑瓷器 张红星

12.赤峰博物馆征集四块金代石刻 刘冰

13.我国大遗址管理机构现状和管理体制研究初探 张韵

14.虚拟现实在内蒙古博物院的应用构想 任巍,宁国强

15.运用计算机技术测定古代岩画年代的实验报告 姜涛,谭士俊,龚鹏,姜忠

16.金属文物的腐蚀结构及文物保护相关问题 贾莹,高秀华

17.克什克腾旗发现辽代骨雕鞍饰 韩立新

18."古代回鹘考古学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萨仁毕力格,徐峥,奥其尔

1.赤峰市红山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调查报告 赵爱民,黄丽,张艳玲,于晓玲,Zhao Aimin,Huang Li,Zhang yanling,Yu Xiaoling

2.和林格尔县榆林城窑址发掘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Inner Mongolia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Institute 3.扎鲁特旗达米花鲜卑遗址调查报告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

4.凉城县古城梁遗址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Inner Mongolia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Institute 5.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德王府勘测报告 李中核,Li Zhonghe

6.红山文化研究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郭治中,Guo Zhizhong

7.小河沿文化聚落形态 索秀芬,李少兵,Suo Xiufen,Li Shaobing

8.鄂尔多斯龙首镳刍论 韩金秋,Han Jinqiu

9.老铁山·将军山积石墓浅析 高芳,华阳,霍东峰,Gao Fang,Hua Yang,Huo Dongfeng

10.汉武帝对北方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 郑承燕,Zheng Chengyan

11.七郎山墓地再认识 吴松岩,Wu Songyan

12.试谈辽代墓葬的研究和对契丹文化的再认识 张帆,Zhang Fan

13.西夏制瓷手工业述论 彭善国,Peng Shanguo

14.明代大同镇之败虎堡考略——兼论败虎堡石碑题字"永宁"所体现的蒙汉关系 翟禹,薄音湖,Zhai Yu,Bo Yinhu

15."高氏之宝"印章考释 辛蔚,Xin Wei

16.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藏一组珍贵的佛教石刻文物 郭涛,Guo Tao

17.阿拉善旗蒙古族妇女的传统衣着特征与习俗禁忌 蔡彤华,Cai Tonghua

18.《鄂尔多斯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杨泽蒙

1.杭锦旗塔拉沟汉墓清理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Inner Mongolia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Institute

2.赤峰市哈喇海沟辽墓清理报告 赤峰市博物馆,松山区文物管理所,Chifeng Museum,Cultural Relics Administration of Songshan Borough

3.西辽河上游科尔沁沙地区域性生态环境考察与思考 孙永刚,赵志军,Sun Yonggang,Zhao Zhijun

4.赵宝沟文化与周围考古学文化的关系 索秀芬,李少兵,Suo Xiufen,Li Shaobing

5.郭家村遗址分期再研究 杨占风,昊,Yang Zhanfeng,Li Penghao

6.定窑瓷器分期新探——以辽墓、辽塔出土资料为中心 彭善国,Peng Shanguo

7.广化寺及全化寺佛教艺术特点 迟利,Chi Li

8.呼和浩特市大召寺经堂壁画的取材背景及布局形式 武晓怡,Wu Xiaoyi

9.边陲日伪建筑阿尔山车站 王文

10.内蒙古旧石器时代考古简史 王晓琨,Wang Xiaokun

11.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博物馆的任务——以内蒙古博物馆为例 孟和套格套,贾麟,Menghe Taogetao,Jia Lin

12.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翻译的几点思考 郑张敏,Zheng Zhangmin

13.赤峰博物馆馆藏辽代石幢浅析 刘冰,Liu Bing

14.鄂尔多斯地区汉代居民的人类学特征及相关问题 原海兵,赵欣,Yuan Haibing,Zhao Xin

15.鹿皮唐卡的修复 谭士俊,杜华,白云飞,Tan Shijun,Du Hua,Bai Yunfei

16.翁牛特旗发现红山文化时期兽面陶塑 庞昊

17.内蒙古红山文化学会正式成立 王大方,马晓丽

18.蒙古国南戈壁省西夏长城与汉受降城有关问题的再探讨 A·A·科瓦列夫,д·额尔德涅巴特尔

1.元宝山哈喇海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es and Archaeology,Chifeng Museum

2.土默特左旗国营苗圃北魏墓清理报告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es and Archaeology

3.通辽市孟家街遗址发掘简报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Inner Mongolia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es and Archaeology

4.2007年磴口县默勒赫图沟岩画调查报告 赵占魁,Zhao Zhankui

5.翁牛特旗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民间碑刻调查 李俊义,庞昊,Li Junyi,Pang Hao

6.试析东北地区北部与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间的关系 王春雪,赵海龙,陈全家,Wang Chunxue,Zhao Hailong,Chen Quanjia

7.小河西文化聚落形态 索秀芬,李少兵,Suo Xiufen,Li Shaobing

8.浅析辽西地区史前时代的陶窑 陈国庆,张全超,Chen Guoqing,Zhang Quanchao

9.从居室墓和石雕像看兴隆洼文化的祖先崇拜 陈苇,Chen Wei

10.匈奴、鲜卑的人种学研究综述 赵欣,原海兵,Zhao Xin,Yuan Haibing

11.契丹小字《耶律副部署墓志铭》考释 盖之庸,齐晓光,刘凤翥,Ge Zhiyong,Qi Xiaoguang,Liu Fengzhu

12.辽祖州"军"号及附近部分山名考 金永田,Jin Yongtian

13.美岱召旧存契约 苗润华,姚旭,姚桂轩,Miao Runhua,Yao Xu,Yao Guixuan

14.达斡尔族民间节日及其特色 王敏,Wang Min

15.新时期博物馆建设理念刍议 李毅君,Li Yijun

文物考古范文第2篇

2.史前考古遗存的"性别代码"——欧美性别考古学研究进展李宁利,LiNingli

3.关于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的几点思考闫亚林,YanYalin

4.喀左铜器群再分析:从器物学模式到行为考古学取向徐坚,XuJian

5.城固宝山商时期遗存相关问题的探讨豆海锋,DouHaifeng

6.记新发现的几件西周铜器吴婉莉,WuWanli

7.战国兵器铭文研究二则陆德富,LuDefu

8.走马楼简牍所见"私学"身份探析李迎春,LiYingchun

9.中国古代之"冲"小考——兼论汉景帝阳陵出土"攻城破门器"的命名史党社,田静,ShiDangshe,TianJing

10.汉代铁犁安装和使用中的相关问题刘兴林,LiuXinglin

11.略论三峡地区六朝隋唐墓所见的多人葬习俗贺世伟,HeShiwei

12.庆州龙江洞出土的土俑服饰考高富子,拜根兴,王霞

13.乾陵唐杨再思墓碑简考刘向阳,LiuXiangyang

14.乐为景碑撰新传——《景教与<景教碑>》评介殷小平,YinXiaoping

15.西周金文"白金"初探李建西,LiJianxi

16.释楚文字的"龟"和"鲁"榻健聪,TaJiancong

17.商代金文中之"女子"铭辞说略陈英杰,ChenYingjie

18.东龙山遗址夏代早期文化的14C-AMS年代学研究余华贵,祝一志,YuHuagui,ZhuYizhi

1.西安南郊隋苏统师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ShaanxiProvincialInstituteofArchaeology

2.西安南郊傅村隋唐墓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ShaanxiProvincialInstituteofArchaeology

3.重庆峡江地区中坝文化研究于孟洲,YuMengzhou

4.地理空间的闭合与区域社会的统合——以环太湖地区史前社会演进过程中的地理要因分析为中心刘恒武,LiuHengwu

5.关于"玉石之路"问题的探讨闫亚林,YanYalin

6.大地湾居住遗址的复原推测及初步研究程晓钟,ChengXiaozhong

7.释"便椁"、"便房"与"便殿"高崇文,CaoChongwen

8."便房"新解萧亢达,XiaoKangda

9.隋纪年墓出土铜镜的制作年代与历史价值陈根远,ChenGenyuan

10.唐诗所见唐代铜镜的流通及与考古资料的印证范淑英,杨兵,FanShuying,YangBing

11."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考释高然,苑黎,GaoRan,YuanLi

12.新见北宋李颀墓志考释李森,LiSen

13.再论集安国内城遗址出土青瓷器的时代与窑口马健,MaJian

14.西安北魏韦氏纪年墓出土瓷器及相关问题探讨魏女,WeiNv

15.磁州窑系瓷枕制作工艺初探陈馨,ChenXin

16.匍有土田考何琳仪,王文静,HeLinyi,WangWenjing

17.望山遣册记器简琐议刘国胜,LiuGuosheng

18.释玺印及陶文中的"昆阳(土市)(市)"方勇,FangYong

19.唐墓壁画环境监测与分析研究杨忙忙,YangMangmang

1.200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调查发掘新收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ShaanxiProvincialInstituteofArchaeology

2.洛宁县发现黄土石器工业杜水生,刘富良,朱世伟,张敏,李飞,王璐,DuShuisheng,LiuFuliang,ZhuShiwei,ZhangMin,LiFei,WangRui

3.甘肃卓尼县寺下川遗址发掘简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Gansu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BelicandArchaeology

4.新发现的唐武令璋石椁和墓志王勇刚,白保荣,宿平,WangYonggang,BaiBaorong,SuPing

5.内史亳丰同的初步研究吴镇烽,WuZhenfeng

6.读金随札——内史亳同王占奎,WangZhankui

7.新书评介

8.从殷墟出土铜铙看南方铜铙的年代向桃初,XiangTaochu

9.西周钟镈组合与器主身份、等级研究常怀颖,ChangHuaiying

10.略论商周时期青铜卣的起源问题——以罐形卣为例马军霞,MaJunxia

11.试析铜鍑器耳突起装饰的象征意义郭物,GuoWu

12.从青铜器铭文看周代的赐"膰"礼景红艳,JingHongyan

13.西安尤家庄秦墓出土铜镜的初步研究马利清,宋远茹,MaLiqing,SongYuanru

14.甘肃马鬃山区石板墓初步研究席琳,XiLin

15.汉代墓葬出土鸱枭俑(壶)浅析张抒,ZhangShu

16.考古所见晋唐时期间裙研究万芳,WanFang

17.反映唐代义商与唐人财富观的三方墓志龚静,GongJing

18.清华楚简"武王八年伐(旨耳)"刍议沈建华,ShenJianhua

19.繁昌窑青白瓷化学组成分析及其衰落原因考察杨玉璋,张居中,昝义,YangYuzhang,ZhangJuzhong,ZanYi

20.周公庙遗址田野考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2007~2008年度中国田野考古一等奖获奖项目介绍种建荣,雷兴山,ChongJianrong,LeiXingshan

1.陕西乾县河里范遗址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陕西韩城梁带村芮国墓地西区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考古所,韩城市文物局

3.猫、鼠与人类的定居生活——从泉护村遗址出土的猫骨谈起王炜林,WangWeilin

4.磨制石器类型学的分类原则与术语界定——以大辛庄商代石器为例钱益汇,QianYihui

5.双房文化青铜器的型式学与年代学研究赵宾福,ZhaoBinfu

6.商墓中的毁器习俗与明器化现象郜向平,GaoXiangping

7.晋南已发现的西周国族初析张天恩,ZhangTian'en

8.殷周时期的"举族"及其相关问题王建军,WangJianjun

9.赵孟介壶新研吴毅强,WuYiqiang

10.毛庆沟墓地年代学研究陈畅,ChenChang

11.汉代壁画墓的分区与分期研究黄佩贤,HuangPeixian

12.陕西勉县红庙"元兴元年"纪年砖室墓应为东汉中期何志国,HeZhiguo

13.唐公士念公夫妇墓及墓志考释马东海,MaDonghai

14.法门寺唐"捧真身菩萨"艺术原型再探葛承雍,GeChengyong

15.说何尊的"復……自天"及相关问题涂白奎,TuBaikui

16.宝鸡建河墓地出土战国时期秦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凌雪,王望生,陈靓,孙丽娟,胡耀武,LingXue,WangWangsheng,ChenLiang,SunLijuan,HuYaowu

17.三种铁质文物脱盐处理对表面锈层影响的对比研究邵安定,ShaoAnding

文物考古范文第3篇

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技术有很多,提取技术是使用比较广泛和频率比较高的技术之一。对整体提取技术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保护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要努力掌握整体提取技术,对该技术使用和掌握的熟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出土的文物保护,这是尤为关键的技术。整体提取指的是对文物和对其进行直接接触的物质进行同时提取和搬移的步骤和过程。也就是说,整体提取是在不完全的将文物在出土时去除包裹物,在这个前提下把文物提取出土的过程。

2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的使用

条件作为考古发掘现场的一项比较复杂的文物提取技术,整体提取文物的方法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适用。因此,出土文物在决定进行整体提取之前需要明确该文物是否需要整体提取。一般而言,在这样三种情况之下,文物是需要进行整体提取的。

2.1发掘文物破损严重并且碎块分布比较复杂

当文物出土时,如果出现破损比较严重的情况,并且在文物破损的碎块之间无法及时的清理清楚,那么就需要对所发掘的文物碎块使用整体提取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文物在提取时不容易因为碎块的原因而遗失,造成文物不完整,不会使文物之间碎块的关系被打乱。在使用整体提取技术时需要对复杂的文物进行清理工作,要找对和保护好文物的碎片,这样能够有利于将其转移到室内进行文物整理。最为典型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有两件铜车马。在1980年,有两件铜车马在出土时的破损情况比较严重,其中有一个铜车马的碎片达1555块,并且分布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专家经过了反复的论证之后,决定对这两件铜车马整体提取,提取后运回到实验室进行清理和整理。正是因此,才能使两件文物保存完整,存留至今,没有在发掘现场出土时造成破坏。

2.2发掘的文物容易破碎

整体提取还多用于对极其容破碎的文物出土时的提取,没法单独提取。整体提取能够使文物在出土时所受的损伤最小,将文物损毁的几率大大的降低了。在进行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时,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比如,曾经有对先秦时期的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对现场文物进行保护时就遇到了诸如此类的情况。当时出土了一件漆盘,因为年代久远,漆盘出土时的木质胎体完全腐蚀了,仅有漆盘表面的一层漆皮,漆盘很容易破碎,无法单独进行提取。经过反复论证和考虑,考古专家决定对漆盘采用整体提取技术,等提取出土后运回到实验室在进行清理和保护处理。正是因为如此,该漆盘被完好的保存了,如果当时采取的不是整体提取方法,那么漆盘能够保存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2.3文物的周边环境的各种历史信息丰富

当文物所处的周边埋藏环境中含有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时,需要采取整体提取的方法,因为在段时间内没有办法将它们进行逐一提取,很难弄清他们之间的关联和联系。采用整体提取的办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好文物的周边环境中所包含的全部历史信息。

3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的技术分析

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保护要采取整体提取技术的方法比较复杂,种类比较多,但是按照提取的方式和所使用的主要提取材料能够将整体提取方法分为两类:一是基本提取法,二是套箱提取法。

3.1基本整体提取法

基本提取法是在整体提取法当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基本上不需要借助任何提取材料,而是完全依靠土壤自身所具备的强度来对文物进行整体提取,由于土壤本身结构的限制,即便是强度非常好的土壤,对于较大的文物来说也无法提供一个充分安全的支撑,因此,基本提取方法的一个必要的使用条件是对所发掘的文物的体量不大,基本提取方法所采取的步骤是这样的:首先,去除文物周围的杂物和泥土,所谓在整体提取中去除文物周围的杂物和泥土指的是把文物所包裹土质周边的杂物和泥土去除,而不是完全的将文物周围的泥土去除掉,这样可以使所要出土的文物在一个土质台基上在进行周边加固工作。所谓周边加固指的是使用相应加强材料来对土质台基的周边进行临时性和简单性的加固。具体的做法主要有石膏绷带法、纱布绷带法和树脂绷带法等等。其次,进行底切处理。它是整个提取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具体来说,底切处理的步骤是这样的:用一段带刀刃的金属板或一段金属丝线,沿着文物的土质台基底部水平线来对土质台基切割,最终能够使承载文物的土质台基和地面完全的分离。最后,对文物进行刚性支撑。一般来说,在整体提取的过程中进行完底切处理后,还需要将整体提取移到刚性支撑板上,再利用刚性支撑板来对整体提取的支撑力进行支撑,在基本提取法中,如果采用的是一段带刀刃的金属板来进行底切处理,那么在底切处理结束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处理板来作为刚性支撑。这样就减少和简化了基本提取的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符合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的处理最小化要求。

3.2套箱提取法

文物考古范文第4篇

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的技术有很多,提取技术是使用比较广泛和频率比较高的技术之一。对整体提取技术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保护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要努力掌握整体提取技术,对该技术使用和掌握的熟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出土的文物保护,这是尤为关键的技术。整体提取指的是对文物和对其进行直接接触的物质进行同时提取和搬移的步骤和过程。也就是说,整体提取是在不完全的将文物在出土时去除包裹物,在这个前提下把文物提取出土的过程。

2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的使用

条件作为考古发掘现场的一项比较复杂的文物提取技术,整体提取文物的方法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能适用。因此,出土文物在决定进行整体提取之前需要明确该文物是否需要整体提取。一般而言,在这样三种情况之下,文物是需要进行整体提取的。

2.1发掘文物破损严重并且碎块分布比较复杂

当文物出土时,如果出现破损比较严重的情况,并且在文物破损的碎块之间无法及时的清理清楚,那么就需要对所发掘的文物碎块使用整体提取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文物在提取时不容易因为碎块的原因而遗失,造成文物不完整,不会使文物之间碎块的关系被打乱。在使用整体提取技术时需要对复杂的文物进行清理工作,要找对和保护好文物的碎片,这样能够有利于将其转移到室内进行文物整理。最为典型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有两件铜车马。在1980年,有两件铜车马在出土时的破损情况比较严重,其中有一个铜车马的碎片达1555块,并且分布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专家经过了反复的论证之后,决定对这两件铜车马整体提取,提取后运回到实验室进行清理和整理。正是因此,才能使两件文物保存完整,存留至今,没有在发掘现场出土时造成破坏。

2.2发掘的文物容易破碎

整体提取还多用于对极其容破碎的文物出土时的提取,没法单独提取。整体提取能够使文物在出土时所受的损伤最小,将文物损毁的几率大大的降低了。在进行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时,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比如,曾经有对先秦时期的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对现场文物进行保护时就遇到了诸如此类的情况。当时出土了一件漆盘,因为年代久远,漆盘出土时的木质胎体完全腐蚀了,仅有漆盘表面的一层漆皮,漆盘很容易破碎,无法单独进行提取。经过反复论证和考虑,考古专家决定对漆盘采用整体提取技术,等提取出土后运回到实验室在进行清理和保护处理。正是因为如此,该漆盘被完好的保存了,如果当时采取的不是整体提取方法,那么漆盘能够保存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2.3文物的周边环境的各种历史信息丰富

当文物所处的周边埋藏环境中含有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时,需要采取整体提取的方法,因为在段时间内没有办法将它们进行逐一提取,很难弄清他们之间的关联和联系。采用整体提取的办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好文物的周边环境中所包含的全部历史信息。

3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的技术分析

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保护要采取整体提取技术的方法比较复杂,种类比较多,但是按照提取的方式和所使用的主要提取材料能够将整体提取方法分为两类:一是基本提取法,二是套箱提取法。

3.1基本整体提取法

基本提取法是在整体提取法当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基本上不需要借助任何提取材料,而是完全依靠土壤自身所具备的强度来对文物进行整体提取,由于土壤本身结构的限制,即便是强度非常好的土壤,对于较大的文物来说也无法提供一个充分安全的支撑,因此,基本提取方法的一个必要的使用条件是对所发掘的文物的体量不大,基本提取方法所采取的步骤是这样的:首先,去除文物周围的杂物和泥土,所谓在整体提取中去除文物周围的杂物和泥土指的是把文物所包裹土质周边的杂物和泥土去除,而不是完全的将文物周围的泥土去除掉,这样可以使所要出土的文物在一个土质台基上在进行周边加固工作。所谓周边加固指的是使用相应加强材料来对土质台基的周边进行临时性和简单性的加固。具体的做法主要有石膏绷带法、纱布绷带法和树脂绷带法等等。其次,进行底切处理。它是整个提取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具体来说,底切处理的步骤是这样的:用一段带刀刃的金属板或一段金属丝线,沿着文物的土质台基底部水平线来对土质台基切割,最终能够使承载文物的土质台基和地面完全的分离。最后,对文物进行刚性支撑。一般来说,在整体提取的过程中进行完底切处理后,还需要将整体提取移到刚性支撑板上,再利用刚性支撑板来对整体提取的支撑力进行支撑,在基本提取法中,如果采用的是一段带刀刃的金属板来进行底切处理,那么在底切处理结束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处理板来作为刚性支撑。这样就减少和简化了基本提取的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符合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的处理最小化要求。

文物考古范文第5篇

水污染对文物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被污染后,水体中含有很多污染物质,如酸、碱、有机污染物等,污水在排放过程中渗入地下,对文物遗迹的可能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地下文物如陶制品、墓葬、化石等的危害,降低了文物的开发和贮藏质量。文物遗址周围水体的恶化及富营养化等影响整体文物环境感官。

辐射线对文物的影响辐射线可使文物表面老化,降低文物品质,缩短文物保存寿命,其中紫外线对文物的破坏尤为严重。光辐射污染在文物保护中不容忽视,光环境影响织物的颜色,降低织物强度.光辐射对文物损害还表现在光化学污染,或称“光化学烟雾”,即在有阳光直射时,光线中较强的紫外光、紫光、蓝光诱导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氮、碳氢化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少量有机醛类等腐蚀性强的污染物,日积月累将毁坏文物的质地[6]。

地下水对文物的影响地下水对文物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地下水水质污染造成对文物的影响,还表现在地下水水位的变化的影响,地下水水位的升高,对文物的侵蚀作用加大,水位降低,地表塌陷影响对文物破坏加剧.这方面例子很多,古城西安超采地下水至地面沉降危及多处文物景观[7],埃及首都开罗附近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正受到地下水位上升的威胁,近年来发现,地下水位上升正在侵蚀和削弱狮身人面像的基座和主体[8]。

田野考古对环境的影响

田野考古学是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与信息资料的学科,考古学研究是一个整体,田野调查发掘和室内整理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田野调查发掘作为直接获取资料的环节,是考古的重要方法,但同时,田野考古过程如不注意采取对环境的保护措施,考古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在水土流失、局部生态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影响在野外考古的过程中,对文物及遗址的挖掘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土体和岩石等固体的废弃物,由于土方开采,会对原有的地表结构造成破坏,同时面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有可能出现滑坡甚至坍塌等危害的出现,从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野外考古搭建的临时居所用及临时性的施工便道,如果没有的必要的保护措施,在遇到大雨或者大风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水土流失。

局部生态影响:土地利用、文物景现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野外考古对土地的占用,改变了原有土地的用途,改变了原环境景观,由于挖掘等方面的原因,对原有的植被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改变了动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他影响考古作业人员生活废水如随意排放,会使地面水甚至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在河道中的考古会使河流的含泥沙量有所增加;考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音,对周围居民及生物有一定的影响。考古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悬浮物及生活垃圾对环境产生影响。

文物考古及保护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环境污染造成文物的损坏,考古过程对环境又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文物考古过程,还是文物的保存保护,既要保证环境质量保护文物,又要在考古过程中保护环境不受影响。

田野考古的环境保护措施田野考古从田野调查开始到发掘完毕对遗址进行保护的整个过程,既要考虑文物的保护,又要考虑到发掘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9]。

调查阶段要充分了解环境考古调查是发掘和保护的基础。考古调查不但要对当地遗址文物情况有着初步的了解,还要了解清楚自然和生态环境状况。野外调查对该地发掘前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持有着相当大的作用[9]。

发掘阶段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发掘时要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和遗物分布状况合理布设探方,发掘出的土层要分层堆放,对于地表土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地表土连同地表植被需要单独码垛,回填探方后,尽量恢复发掘前状态。

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常用的保护方式有回填保护、建博物馆保护和露天展览。保护方式要根据文物的性质决定。

文物及遗址的保护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文物保护方式要分类保护,对于分散的文物,建议采用建博物馆保护的方式,而对于大遗址的保护,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在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国的大遗址具有年代悠久,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类型复杂等特点,是中国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遗产资源的精髓部分[10]。中国《“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大遗址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并明确要求设立专门的对公众开放的遗址展示区。2008年10月21日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提出:应将大遗址保护同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大遗址保护的成果惠及社会,实现保护与开发的互动发展[11]。中国对大遗址实施大规模的抢救保护工作,整治环境,也是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推向21世纪的战略部署。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创新。考古遗址公园是在许多国家经实践检验证明切实有效,并已日趋成熟的一种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10]。中国汉阳陵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过程,不仅是保护遗址的过程,更是形成优美生态环境的过程。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每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均按一定比例设置公园和城市绿地,而位于城市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的大遗址可以作为城市绿地的首选。中国的一些古都,建城年代早,经历朝代多,持续时间长,在城市规划区域遗存了众多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如通过城市规划的设计,将这些遗址的整体保护与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调整相结合,从而在城,近郊区形成了蔚为壮观,特色鲜明的考古遗址公园带,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通过土地利用性质的置换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又有利于大遗址的整体保护,还有利于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文化品位[10]。

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保护文物文物及遗址所在地要采取措施,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要满足环境质量标准和要求。大气质量标准要达到一类区一级标准,水质标准要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噪声标准按达到城市O类标准。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要全部收集,集中处理,保障文物所在地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环境整治,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12]。

加强规划、全面保护文物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协调一致。在制定各级文物保护规划时,要重点考虑环境保护因素,根据目前社会经济状况,充分开展区域内文物调查,制定博物场馆建设规划和遗址建设规划,对文物分类保护。各级各类环境保护规划要充分考虑区域内文物保护问题,保护目标要首先考虑文物保护的环境需要,环保措施要有针对性考虑文物保护。

加强环保部门和文物部门的合作两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一直在各级开展,如工程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文物遗址因素,文物部门文物证明是环保部门环评审批依据之一。实践证明,环保部门与文物部门的合作,对于提高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法的执法力度,提高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效率,将起到重要作用。

结论

文物考古范文第6篇

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野外考古的过程中,对文物及遗址的挖掘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土体和岩石等固体的废弃物,由于土方开采,会对原有的地表结构造成破坏,同时面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有可能出现滑坡甚至坍塌等危害的出现,从而产生新的水土流失;野外考古搭建的临时居所用及临时性的施工便道,如果没有的必要的保护措施,在遇到大雨或者大风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水土流失。

局部生态影响:土地利用、文物景现和生态系统的影响野外考古对土地的占用,改变了原有土地的用途,改变了原环境景观,由于挖掘等方面的原因,对原有的植被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改变了动物的栖息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他影响

考古作业人员生活废水如随意排放,会使地面水甚至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在河道中的考古会使河流的含泥沙量有所增加;考古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音,对周围居民及生物有一定的影响。考古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悬浮物及生活垃圾对环境产生影响。

文物考古及保护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田野考古的环境保护措施

1调查阶段要充分了解环境。考古调查是发掘和保护的基础。考古调查不但要对当地遗址文物情况有着初步的了解,还要了解清楚自然和生态环境状况。野外调查对该地发掘前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维持有着相当大的作用[9]。2发掘阶段采取生态保护措施。发掘时要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和遗物分布状况合理布设探方,发掘出的土层要分层堆放,对于地表土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地表土连同地表植被需要单独码垛,回填探方后,尽量恢复发掘前状态。3选择合适的保护方式。常用的保护方式有回填保护、建博物馆保护和露天展览。保护方式要根据文物的性质决定。

文物及遗址的保护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文物保护方式要分类保护,对于分散的文物,建议采用建博物馆保护的方式,而对于大遗址的保护,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在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国的大遗址具有年代悠久,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类型复杂等特点,是中国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遗产资源的精髓部分[10]。中国《“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提出:大遗址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并明确要求设立专门的对公众开放的遗址展示区。2008年10月21日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提出:应将大遗址保护同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让大遗址保护的成果惠及社会,实现保护与开发的互动发展[11]。中国对大遗址实施大规模的抢救保护工作,整治环境,也是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推向21世纪的战略部署。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创新。考古遗址公园是在许多国家经实践检验证明切实有效,并已日趋成熟的一种考古遗址保护和利用模式[10]。中国汉阳陵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过程,不仅是保护遗址的过程,更是形成优美生态环境的过程。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每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均按一定比例设置公园和城市绿地,而位于城市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的大遗址可以作为城市绿地的首选。中国的一些古都,建城年代早,经历朝代多,持续时间长,在城市规划区域遗存了众多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如通过城市规划的设计,将这些遗址的整体保护与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调整相结合,从而在城,近郊区形成了蔚为壮观,特色鲜明的考古遗址公园带,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通过土地利用性质的置换合理安排城市用地,又有利于大遗址的整体保护,还有利于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的文化品位[10]。

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保护文物

文物及遗址所在地要采取措施,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要满足环境质量标准和要求。大气质量标准要达到一类区一级标准,水质标准要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噪声标准按达到城市O类标准。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要全部收集,集中处理,保障文物所在地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环境整治,为文物保护和利用提供可持续发展空间[12]。

加强规划、全面保护

文物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要协调一致。在制定各级文物保护规划时,要重点考虑环境保护因素,根据目前社会经济状况,充分开展区域内文物调查,制定博物场馆建设规划和遗址建设规划,对文物分类保护。各级各类环境保护规划要充分考虑区域内文物保护问题,保护目标要首先考虑文物保护的环境需要,环保措施要有针对性考虑文物保护。

加强环保部门和文物部门的合作

文物考古范文第7篇

1.1发掘文物破损严重并且碎块分布比较复杂。当文物出土时,如果出现破损比较严重的情况,并且在文物破损的碎块之间无法及时的清理清楚,那么就需要对所发掘的文物碎块使用整体提取的方法。这样可以保证文物在提取时不容易因为碎块的原因而遗失,造成文物不完整,不会使文物之间碎块的关系被打乱。在使用整体提取技术时需要对复杂的文物进行清理工作,要找对和保护好文物的碎片,这样能够有利于将其转移到室内进行文物整理。最为典型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中有两件铜车马。在1980年,有两件铜车马在出土时的破损情况比较严重,其中有一个铜车马的碎片达1555块,并且分布的关系十分复杂。在专家经过了反复的论证之后,决定对这两件铜车马整体提取,提取后运回到实验室进行清理和整理。正是因此,才能使两件文物保存完整,存留至今,没有在发掘现场出土时造成破坏。

1.2发掘的文物容易破碎。整体提取还多用于对极其容破碎的文物出土时的提取,没法单独提取。整体提取能够使文物在出土时所受的损伤最小,将文物损毁的几率大大的降低了。在进行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时,这种情况是经常遇到的。比如,曾经有对先秦时期的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时,在对现场文物进行保护时就遇到了诸如此类的情况。当时出土了一件漆盘,因为年代久远,漆盘出土时的木质胎体完全腐蚀了,仅有漆盘表面的一层漆皮,漆盘很容易破碎,无法单独进行提取。经过反复论证和考虑,考古专家决定对漆盘采用整体提取技术,等提取出土后运回到实验室在进行清理和保护处理。正是因为如此,该漆盘被完好的保存了,如果当时采取的不是整体提取方法,那么漆盘能够保存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

1.3文物的周边环境的各种历史信息丰富。当文物所处的周边埋藏环境中含有非常复杂和丰富的历史信息时,需要采取整体提取的方法,因为在段时间内没有办法将它们进行逐一提取,很难弄清他们之间的关联和联系。采用整体提取的办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好文物的周边环境中所包含的全部历史信息。

2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的技术分析

在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保护要采取整体提取技术的方法比较复杂,种类比较多,但是按照提取的方式和所使用的主要提取材料能够将整体提取方法分为两类:一是基本提取法,二是套箱提取法。

2.1基本整体提取法。基本提取法是在整体提取法当中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基本上不需要借助任何提取材料,而是完全依靠土壤自身所具备的强度来对文物进行整体提取,由于土壤本身结构的限制,即便是强度非常好的土壤,对于较大的文物来说也无法提供一个充分安全的支撑,因此,基本提取方法的一个必要的使用条件是对所发掘的文物的体量不大,基本提取方法所采取的步骤是这样的:首先,去除文物周围的杂物和泥土,所谓在整体提取中去除文物周围的杂物和泥土指的是把文物所包裹土质周边的杂物和泥土去除,而不是完全的将文物周围的泥土去除掉,这样可以使所要出土的文物在一个土质台基上在进行周边加固工作。所谓周边加固指的是使用相应加强材料来对土质台基的周边进行临时性和简单性的加固。具体的做法主要有石膏绷带法、纱布绷带法和树脂绷带法等等。其次,进行底切处理。它是整个提取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具体来说,底切处理的步骤是这样的:用一段带刀刃的金属板或一段金属丝线,沿着文物的土质台基底部水平线来对土质台基切割,最终能够使承载文物的土质台基和地面完全的分离。最后,对文物进行刚性支撑。一般来说,在整体提取的过程中进行完底切处理后,还需要将整体提取移到刚性支撑板上,再利用刚性支撑板来对整体提取的支撑力进行支撑,在基本提取法中,如果采用的是一段带刀刃的金属板来进行底切处理,那么在底切处理结束后,就可以直接使用处理板来作为刚性支撑。这样就减少和简化了基本提取的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符合考古发掘现场对文物进行保护的处理最小化要求。

文物考古范文第8篇

3.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铁器碱性脱盐溶液中氯离子的含量成小林,陈淑英,韩英,潘路,梅建军,CHENGXiao-lin,CHENShu-ying,HANYing,PANLu,MEIJian-jun

4.北方地区寺庙、殿堂壁画可溶盐活动规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王永进,于群力,阎敏,马林燕,陈港泉,WANGYong-jin,YUQun-li,YANMin,MALin-yan,CHENGang-quan

5.汉代铸钱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试验廉海萍,杨弋涛,LIANHai-ping,YANGYi-tao

6.利用同墓葬出土泥芯、陶器示踪青铜器铸造地初探——以湖北襄樊部分东周墓为例黄凰,秦颍,孙升,王先福,陈千万,韩楚文,陈明辉,HUANGHuang,QINYin,SUNSheng,WANGXian-fu,CHENQian-wan,HANChu-wen,CHENMing-hui

7.汶川地震可移动文物震害研究周乾,闫维明,ZHOUQian,YANWei-ming

8.古代丝织品的丝素蛋白加固保护周旸,郑海玲,胡智文,赵丰,ZHOUYang,ZHENGHai-Ling,HUZhi-Wen,ZHAOFeng

9.实验室微型发掘方法在北周武帝孝陵发掘中的应用杨忙忙,张勇剑,YANGMang-mang,ZHANGYong-jian

10.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锦缘绢地乘云绣荒帷"的修复楼淑琦,LOUShu-qi

11.道教人物画像颜料的原位无损分析何秋菊,李涛,施继龙,赵瑞廷,李玉玲,邵芳,HEQiu-ju,LITao,SHIJi-long,ZHAORui-ring,LIYu-ling,SHAOFang

12.四川邛崃一批出土银元的分析与除锈保护杨颖东,王宁,YANGYing-dong,WANGNing

13.六朝初期铜鎏金铺首衔环保护与研究吕良波,LVLiang-bo

14.穆斯堡尔谱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梁明亮,郑国东,梁收运,王旭东,LIANGMing-liang,ZHENGGuo-dong,LIANGShou-yun,WANGXu-dong

15.对青铜器保护修复理念、原则的探讨陈仲陶,CHENZhong-tao

16.国外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现状路智勇,LUZhi-yong

1.文物藏展常用木材挥发性酸快速检测评价方法研究徐方圆,解玉林,刘霞,施超欧,吴来明,XUFang-yuan,XIEYu-lin,LIUXia,SHIChao-ou,WULai-ming

2.三萜树脂漆的老化和黄化-老化条件和树脂成分的影响谢燕

3.生物病害对唐皇城含光门土遗址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黄四平,李玉虎,肖娅萍,金普军,王肃,HUANGSi-ping,LIYu-hu,XIAOYa-ping,JINPu-jun,WANGSu

4.利用锶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格洛斯特地区罗马殖民时期的饮食与迁徙状况吴婧玮

5.岩画病害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初探吴育华,刘善军,WUYu-hua,LIUShan-jun

7.焦山古炮台夯土成分分析及建造工艺研究袁润,宋向荣,李建康,丁超,YUANRun,SONGXiang-rong,LIJian-kang,DINGChao

8.江阴黄山小石湾炮台遗址修复用灰土最佳配方筛选研究张慧,万俐,ZHANGHui,WANLi

9.氟碳涂料在铁质文物封护中的应用研究马立治,沈大娲,王永生,潘路,马清林,MALi-zhi,SHENDa-wa,WANGYong-sheng,PANLu,MAQing-lin

10.丙烯酸酯改性明胶古墨锭修复胶的试验研究邱建辉,徐雷雷,徐方圆,吴来明,陈国清,QIUJian-hui,XULei-lei,XUFang-yuan,WULai-ming,CHENGuo-qing

11.安岳石窟经目塔5.12汶川大地震后抢救性修缮——兼论三维激光扫描、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张荣,李贞娥,徐世超,ZHANGRong,LEEJoungAh,XUShi-chao

12.宁波地区露天梅园石质文物病害机理研究金涛,JINTao

13.馆藏唐代壁画画面霉斑清洗剂的筛选实验研究严淑梅,周铁,黄建华,付倩丽,王伟峰,张群喜,YANShu-mei,ZHOUTie,HUANGJian-hua,FUQian-li,WANGWei-feng,ZHANGQun-xi

14.昆明呈贡天子庙和呈贡石碑村出土铜铁器的科学分析李晓岑,贠雅丽,韩汝玢,田建,王涵,LIXiao-cen,YUNYa-li,HANRu-bin,TIANJian,WANGHan

15.α-淀粉酶改性淀粉的制备及在书画装裱中的应用研究季慧,徐文娟,戴红旗,JIHui,XUWen-jua,DAIHong-qi

16.沧州铁狮子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管理及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范峰,陈明,金晓飞,王化杰,王伟,永昕群,王林安,FANFeng,CHENMing,JINXiao-fei,WANGHua-ji,WANGWei,YONGXin-qun,WANGLin-an

17.对出土饱水糟朽漆器脱水定型的实验研究——兼论饱水残破漆器的修复冯宗游,冯莹,FENGZong-you,FENGYing

18.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中的规范应用问题张金风,ZHANGJin-feng

19.试论纺织品文物保护中的水质问题路智勇,惠任,LUZhi-yong,HUIRen

20.纸质文物变色原因及脱色方法研究进展徐文娟,诸品芳,XUWen-juan,ZHUPin-fang

1.一种基于形状和颜色特征的建筑彩画检索方法毕学刚,黄华,王官振,马涛,齐扬,BIXue-gang,HUANGHuan,WANGGuan-zhen,MATao,QIYang

2.理论走向实践:评《古陶瓷热释光测定年代研究》吴婧玮

3.考古发掘现场智能预探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王珏瑶,朱晓蕊,铁付德,赵涛,苏伯民,胥諝,杨军昌,赵西晨,WANGJue-yao,ZHUXiao-rui,TIEFu-de,ZHAOTao,SUBo-min,XUXu,YANGJun-chang,ZHAOXi-chen

4.沧州铁狮子健康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范峰,王化杰,金晓飞,陈明,王伟,马清林,永昕群,王林安,FANFeng,WANGHua-jie,JINXiao-fei,CHENMing,WANGWei,MAQing-lin,YONGXin-qun,WangLin-an

5.汉代陶俑彩绘颜料表征分析张虎勤,廖光熙,周铁,夏寅,赵西晨,陈雪梅,ZHANGHu-qin,LIAOGuang-xi,ZHOUTie,XIAYin,ZHAOXi-chen,CHENXue-mei

6.西安鼓楼油饰彩画主要病害分析王丽琴,何秋菊,周文晖,杨璐,马涛,WANGLi-qin,HEQiu-ju,ZHOUWen-hui,YANGLu,MATao

7.改性MDI型聚氨酯文物保护材料耐光性能研究杨璐,王丽琴,黄建华,唐丽琼,YANGLu,WANGLi-qin,HUANGJian-hua,TANGLi-qiong

8.ARTIC-1:一种适用于文物展柜的新型调湿剂黄河

9.汶川地震导致的古建筑震害周乾,闫维明,杨小森,纪金豹,ZHOUQian,YANWei-ming,YANGXiao-sen,JIJin-bao

10.湖北省鄂州五里墩出土孙吴时期"红色粉状物"的测试分析李小莉,秦颍,徐劲松,LIxiao-li,QINYing,XUJing-song

11.常用清洗材料对瓷器的影响研究胡东波,张红燕,HUDong-bo,ZHANGHong-yan

12.抗菌剂壳寡糖、儿茶素和纳米氧化锌对冻干前处理古木微生物作用的研究李东风,卢衡,周旸,LIDong-feng,LUHeng,ZHOUYang

13.成都市新都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土坑墓提取与保护李钢,王波,LIGang,WANGBo

14.北宋富弼墓壁画的揭取及修复保护杨蕊,YANGRui

15.甘肃武威磨咀子出土汉代木牛车抢救性复原修复陈庚龄,田小龙,CHENGeng-ling,TIANXiao-long

16.铜同位素分析法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探讨汪常明,金正耀,WANGChang-ming,JINZheng-yao

1.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用无动力扩散采样器初步设计解玉林,徐方圆,吴来明

2.聚合物膜修饰电极QCM方法对博物馆环境中典型气态分子污染物甲醛的检测研究周浩,吴来明,闫莹,赵利红,彭熙瑜,蔡兰坤

3.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湿材料研究进展罗曦芸,吴来明,张文清,夏玮,曹嘉洌

4.文物保存微环境用调湿材料调湿性能研究徐方圆,解玉林,吴来明

5.博物馆文物环境用甲醛净化材料评价方法研究罗曦芸,吴来明,徐方圆,张磊,袁盛伟,杜一平

6.木材中挥发性有机酸的SPME-GC/MS分析研究周新光,吴来明,宋国新

7.银纳米薄膜试片在博物馆藏展材料评估筛选中的应用陈晖,张敏,孔令东,陈建民,周姣妮,王升,吴来明,周新光

8.博物馆藏展材料评估筛选的薄膜试片测试法陈晖,孔令东,陈建民,王升,吴来明,周新光

9.薄膜试片测试法试片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庞宁,黄华,吴来明,陈建民,齐春

10.图像处理方法在研究纳米薄膜试片腐蚀特性中的应用庞宁,黄华,吴来明,陈建民,齐春

11.低温竹炭净化文物保存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探索詹天珍,修光利,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刘兆辅,张大年,王大为

12.文物保存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集成净化技术研究王大为,修光利,张大年,徐方圆,刘兆辅,吴来明,解玉林,魏华,吴燕

13.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研究徐方圆,解玉林,吴来明

14.无酸纸的发展及其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徐文娟,吴来明,解玉林,戴红旗

1.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区地下水渗流机制分析方芳,方云,燕学锋,尚存良,黄蕾,FANGFang,FANGYun,YANXue-feng,SHANGCun-liang,HUANGLei

2.氟-硅-丙石质文物封护涂料的合成及性能分析陈国清,邱建辉,朱正柱,徐雷雷,CHENGuo-qing,QIUJian-hui,ZHUZheng-zhu,XULei-lei

3.通风、过滤和被动吸附措施对博物馆库房空气质量的影响黄河

4.上林湖越窑瓷器前剂量测定年代中的热激活特性(TAC)研究夏君定,吴婧玮,熊樱菲,龚玉武,XIAJun-ding,WUJing-wei,XIONGYing-fei,GONGYu-wu

6.垣曲商城出土炉渣炉壁内金属颗粒及矿物组成的初步研究梁宏刚,孙淑云,李延祥,佟伟华,LIANGHong-gang,SUNShu-yun,LIYan-xiang,TONGWei-hua

7.宁波东钱湖石刻群微生物病害研究傅亦民,金涛,周双林,王进,FUYi-min,JINTao,ZHOUShuang-lin,WANGJin

8.沧州铁狮子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及测试试验范峰,金晓飞,王伟,马清林,永昕群,王林安,FANFeng,JINXiao-fei,WANGWei,MAQing-lin,YONGXin-qun,WANGLin-an

文物考古范文第9篇

很多人认为考古就是挖墓,盗墓者是偷着挖的,考古者是国家组织挖的。对于大众百姓而言,发现几座大墓,出土多少文物,不过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考古有何意义?考古人员表示经常会陷入此类问题的质问中,考古不会产生GDP,不会带来直接经济收入,但它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是不可估量的。

“考古有时候会变得很枯燥”

考古是不是很刺激?当记者把问题抛给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石俊会时,他不易觉察地苦笑了一下,思忖了一阵才说:“当考古变成程序性的事情后,可能枯燥会更多一点吧。有些人对某个时代的东西感兴趣,所以不管是完整的文物还是破碎的文物,都可以令他很兴奋。”他自己关注的是汉唐时期的文物考古研究,尽管广东省境内已经发掘了不少汉代墓室,前辈们积累了丰富的考古经验,但是每次挖掘仍然很新鲜。“考古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一座墓葬即使跟史料记载相符,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变数。”石俊会说,他自己就曾碰到过这种情况,有一次发现了墓葬群,按照现有资料墓葬属于唐代,但实际上却是南朝时期的。

哪件文物让你印象最深?听到这个问题,易西兵笑了起来,他说很多人都这么问,虽然,别的地方可能出土过很完整的古代尸骸、更精美的玉器等类同的东西,但每一件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次有人问我出土的文物‘哪个最贵,哪个罕见,哪个是第一次见’时,我都会说每一次出土的遗物和每一个遗址,哪怕是一个水井、灰坑,一座房子,都是全球首映。”

所以,考古总有“意外”的惊喜发生。广州地处岭南,酸性土壤加上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几乎没有骨骸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2011年西湾路出土了一个较完整的宋代女尸,这让易西兵他们很兴奋,“我们觉得太幸运了,推测能留下来的原因可能是骨架下铺了一层木炭,起到了防潮的作用;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地势高,地下水浸泡的时间短。”目前,这具宋代女尸打了石膏,被很好地保存起来,留待日后进一步研究其身份、年纪等信息。

跨越时空与祖先对话

除了很多人不理解考古外,“基建工程与考古矛盾也比较大,很多建设单位不明白,不知道,或者说他不愿意知道,文物要进行考古。”易西兵略感无奈地说。

采访中,石俊会同样提到了这个话题,2013年6月,广州萝岗就曾发生过建设单位蓄意摧毁古墓事件,现场5座古墓一夜之间被钩机摧毁。“最后只是赔钱了事,按照法律规定损坏文物最高罚款90万元,很多施工单位宁愿选择赔钱,也不愿意耽误工期。”石俊会说,但也有的建设单位,懂得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曾经在一个工地上发现了文物的痕迹,有一位老总懂得这些东西珍贵,拨了几十万元专款给我们作经费,我们觉得很感动。”

面对大众的不理解、不了解,何斌表示,考古正在试图拉近与公众的距离,目前国家正在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其中就包括考古,“普通大众可以亲临现场,了解考古的过程,看专业人员如何往下挖掘,如何判断文化层等。此外,我们还开设了科技考古研究基地,为日后的公共考古做准备。”

“考古发现都是零散的碎片,本身不完整,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碎片缀合起来,慢慢地剥离出一些古代人的信息。”易西兵说,“文物虽然是冰冷的,但却是会说话的,结合周边的环境,我们能推测出它背后的很多故事。文物能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它所处的时代,与祖先对话。我相信,考古为广州带来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远远大于所耽误的工期。”

寻找祖先的社会发展规律

“很多人都问我考古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索,很多年前读过一本书,德国人西拉姆写的《神・坟墓・学者》,很认同里面的一句话,‘我们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来的100年。’我的理解是,考古实际上我们是在追寻祖先的足迹,找寻祖先社会发展规律,为我们预见未来的走向,提供一些依据和线索。”易西兵说,“这听上去很像一个哲学命题,但很值得深思。”

“通俗来讲,可以把广州比作一个耄耋老人,回顾往昔岁月,最大的心愿,可能就是把自己这一生的经历进行还原,10岁时、20岁时、40岁时、60岁时都是什么样子的,把这些成长的历程探索清楚,告诉现代人自己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易西兵接着说,“考古很难提供经济效益,产生不了GDP。但是考古发现对公众,对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或移居广州的人,或者匆匆过客,提供了一种文化上的涵养。去博物馆参观,甚至街边的一个宣传片,就能让人感知广州历史文化古城的氛围,能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这样的社会效应会默默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如何发掘一座墓葬?

古代墓葬很讲究选址,往往会选择离水不远的地方,但又不会有水患危险,比如东边的梅花村、龟岗,东北方向的黄花岗、太和岗、沙河顶,西北方向的梓元岗、桂花岗等。考古,首先要做田野调查和勘探,发现墓葬后,进场作业,就在平地上挖坑,坑的大小与墓主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相关。

不砌砖的墓葬,木头做的棺材放进去几年就会腐烂,上面红黄色的山岗土塌下来,形成填土。等到考古人员发掘的时候,填土的颜色、质地、疏松程度等与周围的土都不一样,根据这个判断墓的大小。接着,拍照、录像、绘图,再一层层去清理土,预判深有多少米,先请工人用大一点的锄头挖,等到一有变化,就用小一点的工具,比如手铲、小锄头,接着用毛刷、竹签等小工具把随葬器物取出来,再拍照、录像、绘图。随葬器物取回仓库,编号、登记,进行下一步整理研究。

广州墓葬十有九空

文物考古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文物考古;突破口;提升

近年来我国文物考古行业在不断发展,文物考古在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考古工作的突破口,才能为世界考古工作做出贡献。文物考古工作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文物的探究,可以加强人们对远古时代的认识,并熟悉的掌握当时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实现对国民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不断加强国民的精神素质。

一、文物考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文物保护观念,对中原文化区不够重视。在考古工作中,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工作,因此对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文物挖掘的过程中,由于挖掘人员缺乏保护文物的观念,缺乏将文化与文物联系在一起的悟性,所以在进行文物考古的时候,习惯按照自己的个人喜好来选择考古工作的方式,导致文物考古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由于重视程度的不够,导致对考古的结果不屑。考古工作对国民了解中国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知识都非常重要,文物考古理论也在不断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全国各文化区中,中原文化区处于核心位置。在远古的社会,中原文化是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融合和冲突,所以在考古过程中也需要对中原文化区的文物提出更高的重视。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考古过程中,考古人员并没有对中原文化区的文物研究提出更高的重视程度。

2.研究院没有发挥其综合功能。在文物考古的过程中,文物考古研究院应该具有开发文化产品、实现文物鉴定、拍卖、文物挖掘场地的旅游开发等功能,需要发挥其综合功能。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虽然我国的考古工作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行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文物考古的工作目的只停留在基础的阶段,只是简单的对文物进行挖掘和研究,而并没有发挥文物考古的深层意义,没有发挥其宣传历史文化的功能,并没有将文物考古作为一门服务行业服务与社会,从而也没有发挥提高国民的精神文明素质甚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的作用。这都是由于研究院没有发挥其综合功能造成的,导致文物考古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文物考古的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在文物考古过程中,考古的基础设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先进的考古设施才能保证文物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除了要具备先进的考古设施之外,还需要提供高质量的设施环境以及科研环境,让考古人员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下工作。但是实际情况是,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我国的文物考古基础设施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并且考古工作的环境也不容乐观。很多文物在出土的时候,都是在一个杂乱无章的环境下出土,并且常常依靠传统的手工进行抬运,不仅需要大批的工作人员参与,在搬运的过程中还容易对文物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文物的完整性,使考古工作很难顺利进行下去。另外,一些研究院对文物保存的环境设施非常简陋,甚至连最基础的防火防盗都没有达到行内标准。

二、提升文物考古工作的措施

1.提高考古人员的工作素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文物的研究手段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创新了文物考古的方式,同时也会文物考古的工作提供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材料。考古设施和方法 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对考古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古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现代考古技术和研究手段,还要求其在精神对考古工作提出更高的重视。所以,在进行文物考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停留在传统的阶段,根据自身以往的考古经验直接应用到现代考古工作中,而是要用多元化的考古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掌握各种先进的技术,不断学习新的文物考古工作知识,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求考古人员提高自身工作的责任感,积极的参与到考古工作中,从而不断发挥文物考古的重要价值。

2.建设现代化的考古研究机构。不断提升文物考古工作效果,还需要建设现代化的考古研究机构。在建设现代化的考古研究机构的时候,不仅要求其配置各种先进的考古研究设施,不断提高其科研水平,还要求其转变观念,对文物考古的价值进行不断挖掘,按照现代文物考古的实际需求,建设完善的考古工作站,同时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研究。例如,可以建设文物保护实验室,采用各种先进的手段保护文物,同时还需要对文物出土的现场配置先进的设施,协助文物的出土和搬运,从而保证考古工作的顺利进行。考古研究机构还应该按照考古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使考古工作过程规范化和标准化。此外,考古研究机构还有义务对考古工作进行宣传,例如对各种出土遗址进行旅游开发,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

3.加强考古工作过程的管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文物考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重视,因此需要加强对考古工作的过程管理。为了不断提高文物考古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必须严格按照我国考古的相关法律或者法规来开展考古工作。在挖掘文物的时候,只有获得了文物管理部门的许可之后才可以开展工作,然后组织挖掘人员进行调查和勘探。因此,对文物勘查人员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具备文物考古基础知识是进行挖掘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还要熟悉掌握考古的相关法律法规。此外,对考古勘探单位也要进行加强管理,要落实资格审查制度,只有审查合格的单位才能进行勘探考古。勘探单位在开展工作的时候,还要对勘探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理,对这个勘探过程进行监理,加强其管理力度,例如可以建设协调办公室等对勘探过程进行管理监督等。

三、结语

文物考古工作是以实物为依据探索原始时代人类历史的发展的,通过对出土的文物进行研究,根据文物出土的区域分布了解遗物的遗迹单位,通过地层学的相关理论探究文物的空间分布,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进程。文物考古工作重视的 是事物依据,而并非道听途说的传闻,所以出土的文物的本土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此外,人类通过对历史进程的研究,可以掌握原始时期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将这些历史文化知识进行宣传,这对提升我国国民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春. 浅谈提升文物考古工作的突破口[J]. 赤子(上中旬),2015,10:98.

[2]孟宪微. 浅谈提升文物考古工作的突破口[J]. 黑龙江史志,2013,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