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明校园

文明校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

[摘要]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不仅在产生条件、存在依据、变化形态和价值属性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二者还相互规定、相互依存。对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辩证关系的揭示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校园文化发展理论、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特征;统一;建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全文阅读

论校园文明与校园文化

[摘要]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不仅在产生条件、存在依据、变化形态和价值属性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二者还相互规定、相互依存。对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辩证关系的揭示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校园文化发展理论、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特征;统一;建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全文阅读

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

摘要]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不仅在产生条件、存在依据、变化形态和价值属性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二者还相互规定、相互依存。对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辩证关系的揭示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校园文化发展理论、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特征;统一;建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全文阅读

校园文化和文明

以上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的种种特征表现虽然说明了二者之间界限的客观存在,然而透过形形的校园文化现象,二者又不乏有机统一的一面,这种统一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首先,二者相互规定。一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外在地规定校园文明的存在。例如,清爽的校道、别致的景点、畅通的网络、齐备的教研设施等器物文化体现的是精致与优良的器物文明;整理内务、发明创造、排队就餐等行为文化显示的是有益与优雅的行为文明;按章管理等制度文化凸现的是有序与高效的制度文明;勤奋务实、敬业励志等精神文化张扬的是健康与向上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规定。校园文化虽然是千校千面,但它们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文明需求。以学校的社团文化为例,甲学校的文学社在办刊、经济社在生产,而乙学校的文学社在讨论、经济社在消费。显然,这两所学校的社团文化在对方看来或许都存在值得怀疑的地方,然而经过仔细考察却不难发现各自都不乏文明的价值:前者突出的是社团活动的技能性和创造性,后者突出的则是社团活动的表现性和消费性。这一例证给我们的启示是:任何校园文化,不论师生如何建构它的内容和形式,校园文明始终都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意蕴或内在规定。其次,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相互依存。一方面,校园文化是校园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校园文明从来不是随校园落成就可自然出现的伴生物,而是广大师生积极创造校园文化,并努力克服校园文化中存在的譬如教与学、学与用、劳动与休闲等诸多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之间的重重矛盾,使校园文化发展到具有泽被师生、造福学校这一价值时而取得的历史成就。离开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变革和完善,校园文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校园文明是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当代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存在虽然使得不同校园文化间的频繁交流与碰撞变得空前激烈和复杂,但校园文化避免蒙上文化尘埃,绽放文化光芒的关键既不在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增多,也不在于校园文化形式的新奇,而在于校园文明现实地成为了校园文化变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这是因为:其一,校园文化如果不以接近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变化的方向,那么我们在发展校园文化时就会只注重校园文化的积累而疏忽其内容的意义,以至于将校园文化的建构看成是一种可以任意为之的操作。其二,校园文化倘若不以校园文明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就会把现有校园文化的存在看作是永恒不变的事情。离开了校园文明牵引的校园文化只能走向混乱、流于低俗。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产生条件不同。校园文化是师生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关系的产物,是师生对校园地理环境、人际关系和自身进行人造的结果。而校园文明则是师生在处理其与自然、社会及自身矛盾的过程中,对人造结果加以合规律合目的的改造后将“人造”结果转化为“造人”结果的产物。例如,各种亭台楼阁、名人塑像、文体活动等校园文化就是师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烙上其思想或活动印迹后的人造之物;但雅致的环境、美好的言行、淳正的校风等校园文明却源于那些具有造就和发展人材和大师这一“造人”功用的优秀校园文化。

第二,存在依据不同。校园文化是特定学校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为了特定的追求而创造出来的一切,故在不同的学校,校园文化总是各具内容、风格和样式,体现出它以不同学校、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目的为存在依据的多元特征。例如,农业大学的田地棋布、追求增收增产的校园文化就有别于师范大学的名师丰碑树立、培养师范人材的校园文化,也不同于理工大学的科技迹象遍存、崇尚发现和发明的校园文化。尽管如此,校园文明的存在依据却是一元的,即不论是何种内容、样式和风格的校园文化,它们要想发展为校园文明,都只能以能够满足校园师生获取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共同依据。

全文阅读

文明校园行

文明校园行

人物:林文敏(文明督导)

刘佳凌(学姐)

梁超玮(学长)

上章

地点:校园一角

林:(唱)沿着校园熟悉小路,清晨来到树下监督-----

(吹口哨)迎校庆,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督导林文敏,向大家问好!

全文阅读

文明校园倡议书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你们好!

我们身处的美丽校园被xx省评为“文明校园”、“园林式单位”等称号。今年暑期,学校对教学楼及学生食堂进行了内外粉刷,校园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随着校园规模的扩大和在校人员的不断增加,有部分人员(含校外)对我们美丽的校园环境缺乏应有的爱护意识,导致我们校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垃圾乱扔乱投、乱贴乱挂等不文明行为,严重影响了我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校园,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责任。为了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加整洁美丽,我们提出以下倡议:

一、垃圾分类投放。近期,学校在已有的生活垃圾投放点不变的基础上,还在校园不同位置投放了十多个垃圾分类设施,便于规范大家日常生活垃圾的投放。请大家按照垃圾分类设施的文字说明,将可回收利用的、不可回收利用等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二、避免乱贴乱挂。学校已为单位和个人提供了不同的广告宣传栏,请大家进行规范张贴,不要在广告宣传栏以外的区域乱贴乱挂,更不要在楼宇墙面、电线杆、大树等禁止张贴的地方随意张贴或悬挂,以免影响校园环境。对不明确张贴或悬挂位置的,可以联系学校后勤集团校园管理中心确定合适地点。

三、爱护学校环境。今年暑期,学校对教室、食堂、教学楼外墙、部分学生宿舍等进行了内外粉刷,为了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请大家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做破坏校园环境的事,对破坏校园环境的行为敢于出面劝阻;不将食物带进教室,自觉清理教室垃圾;爱护学校花草树木,不任意践踏草坪,不随意进出花坛,不攀折花木;不在校园里乱丢废弃物,特别是严禁从宿舍、教室窗口向外扔垃圾,看到垃圾后应立即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

四、爱护学校公物。学校的各项教学设施和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爱护的对象。我们要把爱护学校公物,爱护花草树木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不乱踢打、涂抹门窗;爱护墙体,不乱涂乱抹,不踢踩墙壁,不在墙体上打球,留下任何印迹;爱护学校资源,随手关闭电灯、电扇的电源,节约每一度电,不乱拧乱拽,拧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以良好的文明卫生行为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营造文明、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

全文阅读

校园文明倡议书

美丽源于爱的倾注,美丽的校园倾注了设计者的灵感,校领导的关怀,工人师傅的心血。

同学们,如此美丽的校园,你忍心丢下手中的废纸,去玷污它的一尘不染吗?

你忍心大声喧哗,去打破它的宁静和谐吗?

你忍心做出一些不文明行为,去破坏它的美丽吗?

确实,在我们的校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这样的少数同学,比如: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不尊重他人,与老师顶撞;下课起哄,追逐打闹;随地吐痰,乱扔矿泉水瓶,乱扔易拉罐,乱抛纸屑等等。

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确实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和谐、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好校园而做出我们自己的一份贡献。为此,学生会向全校的同学们倡议:

一、在教室专心学习,杜绝大声喧哗、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二、讲究诚信,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考试,将考试舞弊行为驱逐出校园外。

全文阅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摘 要: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道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育人氛围、育人文化的形成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学校不仅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肩负着育人的历史重任。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可以提升学校的文明程度;同时,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明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52-01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道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育人氛围、育人文化的形成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学校不仅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肩负着育人的历史重任。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其意义

1、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2、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一所学校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品位是学校的灵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把本校的价值观念、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办学目标、校训、校歌、校徽、校旗进行宣讲展示。这些平常所谓的“硬件”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和行为。

3、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关、价值观的形成。

全文阅读

校园文化文明教育

[摘要]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不仅在产生条件、存在依据、变化形态和价值属性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二者还相互规定、相互依存。对校园文化与校园文明辩证关系的揭示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校园文化发展理论、构筑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明;特征;统一;建构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25-02

校园文明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智慧结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尽管一些学校“有文化无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结果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由“文化建构的任意性”、“文化引导的盲目性”、“文化主体的浮躁性”和“文化组织的散乱性”等原因所导致,但对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二者关系的理解有误与处理不当才是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智慧的深刻原因。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在改造校园环境、协调入际关系、把握自身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校园样式、风格及行为。它一般由校园物质、制度、精神及行为四个层面的文化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建筑、器材等物质条件与设施,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指用以规范师生行为的各种政策、守则,是校园文化的纽带;精神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生活中形成并自觉认同的群体心理和意识,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行为文化是指师生的具体行为展示,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校园文明”则是指校园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满足师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校良性运行的程度,是校园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全文阅读

文明兴校,建设和谐校园

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理念,以《德育纲要》为准绳,紧紧围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结合山区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坚持“师德引领,以德立校,家校联手,习惯培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教育中育人、实践活动中成长、养成教育中成才”的新的育人格局,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走出了一条山区学校的特色德育工作之路。

一、强化师德,铸造师魂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是无时无刻的。因此,教师一定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为加强师德建设,学校从以下方面入手。

1.抓制度,以制度建设为把手,努力构建师德教育新机制。每学期开学第一课教育、开学第一周的师德师风教育已成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惯例。在强化认识的基础上,学校制定了《渔渡中学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师德师风检查方案,制定教师日常规范要求,建立评比奖励制度,使教师以“传道、授业、奉献”为己任,视“正己、爱生、敬业”为天职,全体教师严格自律,工作勤奋,兢兢业业。

2.抓领导,以班子建设为核心,努力开创以德治校新路子。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教职工做榜样。保持良好的干群关系,发挥实干的工作作风。在学校领导班子中,校长总揽全局,日理万机,坚持每天早中晚教学楼巡查,两个副校长,四个主任除担任了学校值班工作、完成校务常规工作外,均担任主课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但他们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为全体教职员工竖起了一面旗帜。

3.抓环境,促校风,创设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校风建设从校园环境的美化、亮化、教育化抓起。优化校园环境、培育校园精神,强化校园制度,塑造学生灵魂,提升教师素质,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努力创造教师新形象。打造师德师风健康向上的立体环境。

二、以德树人,文明兴校

学校广泛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规范学生行为。全面开展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德育主题月活动、思想健康教育专题活动、文体特长兴趣活动、星级文明寝室创建活动等。每学期初的九月和二月份,我们适时地开展了学生行为规范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节日小报、中华经典诵、六五普法等活动方案和宣传材料,组织学生学习,主办宣传栏。使广大学生行为规范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步形成。进一步优化学校德育环境,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促使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