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修养与长寿

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医愚”,从养生保健方面来说,就是可使人开朗、消怒和化郁,提高对人生意义的认识,增强防病抗病的信心、决心和能力。因为读书是积极的思维方式,能使大脑产生一种叫作神经肽的高级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增强细胞免疫力,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无怪乎古往今来的许多名人,对读书健身这一问题屡有论述。“读书有味身忘老”,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深切体会。著名散文家秦牧总结读书的作用时说:“书中自有妙药。”戏剧电影大师夏衍说得更具体:“不爱动脑,不喜读书,不爱思考的人,很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在西方国家,有人对16世纪以后欧美出现的400名杰出人物进行过寿命研究,结果表明,这400人的平均寿命为67岁,其中寿命最长的是那些大量用脑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9岁。在1940年以 后已故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80岁以上的有33人,其中90岁以上的有6人。例如,美国籍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乔治・惠普尔享年98岁。据中华医学会对老人存活率的测定表明,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和无职业者的累计存活率分别为85%、39.6%和28%。

现代科学充分证明了文化修养与延年益寿的密切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文化程度越高的人, 因患结核病、流感、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死亡率就越低。挪威学者对冠心病的研究结果证实,受教育年数少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比受教育年数多者高2.3倍。

提高文化修养为何能延年益寿? 科学家们认为,这主要是“脑运动”的结果。英国科学家柯基斯等人在分析大量资料后得出结论说,只有“脑运动”才能直接促进脑健康,通过脑协调与控制全身的功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勤于用脑的人,大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张状态,以输送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延缓中枢神经老化进程,带动血液循环,使全身各系统功能保持协调统一。此外,一般来说,文化修养高的人经济状况要比文化修养低的人较好些,他们懂得更多的保健知识,具备追求健康的物质条件。

时下,有些人在退休之后不读书、不看报、不想问题,终日无所事事,觉得时间无处打发,生活寂寞无聊,这样对健康长寿十分不利。为了延年益寿,中老年人除了要注意补充营养和进行体育锻炼之外,最重要的是坚持学习和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法国图卢兹老年大学的座右铭是:“停止学习之日,即是开始衰老之时。”读书使人进入专注状态,一切有害的心理因素均被排除在体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生机勃发的健康心态,从而十分有利于健康长寿。

全文阅读

声乐文化修养艺术管理

摘要: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深厚;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审美尺度、价值取向等,就会缺少深沉的内涵,缺少美学意义上的品位,缺乏灵性和悟性,缺少成熟的机智和敏锐,而这个人也就像破旧的船搁浅在肤浅的岸边,无法将自己的本质力量最大限度的、完美的对象化。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一、声乐的属性

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的(或吹的)要象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就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现已知的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田汉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全文阅读

提高主持人的文化修养

主持人应该深知只有加强文化底蕴才能成为新世纪需要的影视传媒人才。正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主持人李咏,在他的主持词中经常会出现由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横向对比,给观众的直觉是他的联想很丰富,知识很渊博,从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仰慕之情。

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是指主持人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为了完成主持任务和特定的工作目标,在文化知识、文化品位等方面所应具备的专长和能力。因此,文化修养是主持人立身的根本、成功的基石。

文化修养是主持人接受专业教育的基础

在当今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或文化修养不高,其就基本丧失了接受高科技、高素质、高智商条件下的技能教育的可能性。

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可能完成主持人的再学习。随着传媒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快速更新,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更丰富的知识和内涵。众所周知,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文化基础作支撑。为此,提高主持人整体文化素质,主持人知识的更新,主持人的再教育、再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可能完成主持人的政治教育。广播电视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主持人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方向,要坚持党性原则,做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这要求主持人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必须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熟悉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政治文明属于精神文明范畴,都是以文化知识为底蕴的知识领域,如果文化工地薄弱,要完成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文化修养是主持人提高综合能力的条件

中央电视台前台长杨伟光曾说过:主持人做的节目,涉及面很广,需要广博的知识,更需要多种广播电视工作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取得,都需要文化修养的铺垫。

全文阅读

高二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解决道德冲突的途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2)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3)分析:当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则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引发广泛关注的道德冲突的视频,从而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能更加自觉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全文阅读

监理工程师文化修养

摘要:监理工程师是一个具有复合能力的人才,知识,只要你肯学习,多难都可以获得,而文化,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是监理工程师必备的素质,本文试从技术、文化和人格方面说明监理修养的方向。

关键词:监理工程师;技术;文化;修养

引言监理工程师是一个具有复合能力的人才,除相当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有工程经济、法律知识以及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不仅要有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有相当的文化。一个有知识而没文化的监理工程师是不可想象的。知识,只要你肯学习,一般多少都可以获得的,而文化,那是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那是要靠自身修炼,更是我们生存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不应该缺少的品质。

1技术修养

监理工程师的技术素养包括许多方面,在此仅对工作经验提出重视,并不忽视知识,知识同时也是实践的需要,否则人们是学不会知识的,因此,要提高技术修养,必须积极的投身实践,实践是实现价值的根本途径。人的知识(还有才能)是后天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现实的反应,知识随着社会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监理职业也要求我们的知识必须随时发展。

一说到工作失误,许多人会认为是责任心不够,不负责任等等,可事实不尽如此,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失误,少数原因是责任心不强,多数原因是缺乏实践经验。实践经验丰富则可以避免或减少工作失误。由此可见可见实践经验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一般的说,知识在大多数时候告诉我们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时实践经验则可以告诉我们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也就是说这样做行不行。

积累工作经验有没有好的办法呢?有,具体工具我认为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它的各种理念、方法和工具都可成为我们在积累实践经验当中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它所倡导的亲自动手以及质量掌握在第一线工人手中的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去认真的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获得更具指导意义的直接和间接经验。

2文化修养

全文阅读

语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

当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他肩负着时代、社会的重托,面对着祖国的希望――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承担素质教育重任的语文教师本身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着语文教师的境界。通过不断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应该把师德修养真正地贯穿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中,亲身实践体验师德修养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明确较高的师德修养能够提高教师品德、学识方面的修养,优化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结构,以适应学生在不同状况下发生的各种变化,适应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实与未来需要,做到“为人师表”,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在学识上,更重要的是在师者的风范上,以学教人、以德育人。语文教学并非是一项轻而易举就能胜任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素养。

一、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教师整个素质修养结构中的统帅,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师职业活动的目的、方向和动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是一般意义上的敬业爱岗、安贫乐道,更不应是以教书为谋生手段的有教书癖的人。他应有为师为范的正直的人格力量,不怨天尤人,不孤高自赏。他应热心而且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新教师的成长,乐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有足够的才智不被社会淘汰,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文化常识,有作家的那种心灵探索的直觉和洞察力,能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有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豁达大度、胸襟开阔,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既不远离时代社会,成为迂腐不谙世事的教书匠,又不做政治教师的助手。

语文有自身的特点,从事语文教育活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为社会服务的具体形式,其教育对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客观存在。谁能否认,在这个世界上,教书育人是真正艰难的工作?真正做好教书育人更是难上加难。从语文教育角度把人的发展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要付出大量的劳动,而且语文教育的工作劳动成果一般在较长时期内表现为潜在形态,最终要借助他人的成果,以语言、文字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具有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具有经济、名誉、行政规定不能替代的高尚道德。同时,从事语文教育也是发挥个人才能、参与社会文明进步、达到自我完善、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形式。创造社会文明正是教师崇高的道德准则,正所谓“千红万紫随风去,唯有玉台照冰心”。

语文教师对所教的学科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对学生更要满腔热情满腔爱。语文教师要有爱心。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教师的爱心就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不论家庭好坏,不论智商高低,不论安静调皮,都需要教师的关爱。美好的人生是被爱唤起的,并为知识引导的。所以说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语文教师的手中。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和平相处。热爱学生反映了师生关系本质的必然联系和语文教育事业的需要,决定着语文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是语文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准则。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各种关系中渗透着广泛的道德内容。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以民主、尊重、合作与鼓励、肯定、赞赏的态度关怀语文教育对象的成长,以对学生及人类未来的睿智预见和坚定信念,负责地乃至忘我地投入到语文教育工作中。“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等,都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教师对待学生的良好师德规范。因此,语文教师更要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与道德精神要求自己,努力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养,用健康的人格和深厚的修养塑造属于人类未来的一代新人。

二、科学文化素养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语文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祖国的未来。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读书观,广读群书,博采杂家。只读圣贤书不够,只读专业知识以应付职业的需求也不够。要真正提高文学素养,拓宽文化视野,就必须像蜜蜂采蜜那样博采众长。语文教师除了掌握语文专业知识,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写作学等知识,还应该精读细读新的、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学生适合读,学生喜欢读的优秀作品,教师都必须读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酿出“最甜的蜜”,学生才有兴趣品尝。

全文阅读

儒家文化与道德修养

白奚,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资深教授,首批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首批北京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杰出人才,首批北京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仁者,爱人”:孔子的道德

修养学说

“仁”的本义是“亲爱”,“仁,亲也,从人二”。“从人二”说的是“仁”字的构形,表示两个人在一起而发生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首先是两个人之间的亲爱之情,推而为人与人之间的亲爱之情。“仁”是一个人处事所应有的态度,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故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仁”与“人”互相定义,“仁”就是人的本质。这表明,古人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给人下定义的。孔子认为,万物之中唯独人有道德属性,因而凡是人就都有道德心,反过来说,没有道德心就不是人,就够不上人的标准。孟子重申并强调了孔子的这一观点,他认为是否具有道德心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孔子以“仁”为核心概念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儒家学说的理论基础。由于“仁”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大体上可以说,孔子的学说就是仁学,甚至可以说,儒家学说就是仁学,儒学就是仁学。

那么,如何做一个“仁者”呢?有两点我希望能和大家共勉: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所以不要把自己不愿接受的东西和方式用在别人身上。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黄金原则”,是维持正常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以“己所不欲”加之于人,必然会让他人遭受痛苦。二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用现代的语言和观念来看,便是独立人格的确立。“达”, 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发展。孔子的人生哲学,不但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还要帮助天下之人共同完善和提高,这表明孔子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到了国际公认,被称为“全球伦理的最低限度共识”。“仁者”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个最高境界是一个理想中的境界,是理论上的最高峰、道德修养的极致,永远也不可能登顶。因而,孔子从来不说某人达到了“仁者”的标准,即使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孔子也只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认为自己也达不到“仁”的标准:“若圣与仁,则吾岂敢?”这不是自谦,因为根据“仁”的学说,在道德修养的道路上,永远有攀登不完的高峰,道德修养是一辈子的事情,永远也不应该停止。

但“仁”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切实可行的。孔子认为,“为仁”并不难,求仁之路就在脚下,要不要做一个“仁者”,是自己就可以决定的。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每一个普通的人,只要树立了求仁的目标和信心,就可以成为一个“仁者”。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实践“仁”,就看你有没有自觉性,肯不肯下功夫了。当然,要做一个“仁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点一滴地去做,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仁”的原则,平常时候贵在持之以恒,危难之际更要经得住考验。

全文阅读

修养文化,重拾灵魂

如若我们是刚抽芽的小嫩苗,那么沃土就是千部佳作,阳光是温暖的营养,微风是动人的歌曲,而那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是美丽的画卷。它们滋养着我们,让我们汲取文化之魂,让我们的灵魂更加高尚、美好。如若我们是刚抽芽的小嫩苗,而生活的地方是充满毒物垃圾场的贫瘠土地,狂风不时扫向我们,暴雨不停地冲刷我们,那么,我们仅存的一点营养将不足以支撑我们的成长。

而今我们正是生活在第二种环境下,身边的佳作经典常常被低俗的事物取代。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灵魂被侵蚀。我们要做的是与这一环境抗衡,提升我们的文化内涵,重拾我们的灵魂。这需要大众的醒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灵魂是受文化熏陶的,喂给我们什么文化,就能长出怎样的灵魂,我们不能认为现在搞笑低俗的环境是我们的归宿,不能认为我们就应该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前不久,温州某中学一高三同学怪笑三声后跳楼。但他跳楼并不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是迷上了玄幻小说,一个好端端的学生,因为沉迷于玄幻小说而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他的灵魂受到了侵蚀。不可否认,在低俗的环境下,我们的灵魂都不同程度地被侵蚀,被吞噬,我们的价值观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扭曲。本来就不成熟的价值观,本来就很稚嫩的灵魂,怎么经得起低俗的一次又一次进攻与入侵?

当前不少媒介,无论电影、电视,还是网络、报刊等都有一种低俗化倾向。暴力杀戮、宫廷野史、八卦演义等充斥人们的视野,使得人们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长此下去,人将不人,国将不国。

我们需要学习文化,重拾灵魂。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灵魂高尚的人。我们还是小嫩苗,还有很多养分等着我们去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世界经典文化,都是有益的养分,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当努力地去汲取,利用它们不断滋养自己,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让文化濯洗灵魂,成长的花朵一路芬芳,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甜美的果实,更有生命的热情与喜悦。

【评点】

文章开头采用比喻、排比句式,阐明先进文化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列举当今社会低俗文化大行其道以及对人的危害的现实,从反面论证了“修养文化,重拾灵魂”的观点,然后从正面强化论证,使得论证完整严密。结尾段照应开篇,升华主旨,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哲理启迪。纵观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得当,语言富有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全文阅读

中国画的文化修养探讨

摘要:任何一种艺术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一幅作品以要冲破原有体裁和观念上的陈旧,又要以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国笔触去表达,他不意味着放弃传统精神,他只是回到社会生活具体的东西,以人为本,是现实社会中最具生命力的东西,中国文化自身的能量和生命力是无需讨论的,我们只需要在实践,在画纸上生动地呈现,而对传统既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

关键词:文化精神;修养;创新

一、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的支柱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元素种类繁多,内容广泛,更是不胜枚举,随着创意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化元素成为文化创新的捷径与代表符号,其中中国画渗透千年的文明而历久弥新,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画也需要不断创新,在原本文化传统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加入画家思维和感受,回到现代生活,使它既不失民族风格,又必需适应和满足21世纪的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而这就需要对中国画所代表的文化有深层次的理解,在概念的创新上找到源头和方向我们文化目前所面临的处境也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确是多元并存的格局,各个国家都在这种全球一体化中凸显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把文化植入中国画中,让中国画完美体现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有一条未形成理论文字的精神文脉,蕴含于大量存在的远古艺术,民间艺术等作品中,如果我们不能全面理清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就不可能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去创作代表中国文化的中国画。就人文精神而言,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其根源在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无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情于理,心与物,超越与内在的和谐统一,因而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教育人们具有“悲悯之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天”又是“理”,是“道德”,是“心性”。所以崇尚“和谐”,“中庸”之道。人格意识成为中国的审美原则,提倡艺术家从生活审美体验上升到生命体验,感悟宇宙大道,以高尚的人品,精深的学养,超逐的才情,杰出的技巧去进行艺术创作。

二、人品修养对中国画的影响

西方的绘画学习重科学训练,尚自然物理属性,强调直观视觉效应,中国绘画则重意随笔运,尚内心世界的挖掘,重文化内涵与自身主体修养,自身修养和品德会直接体现在绘画作品中,由画品进一步涉及到人品问题,画家作画之前要注重自身人品,清代《东庄画论》云:“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为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可见一个画家必须具有高尚的人品,才能有极高的画品,人品即画品。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軒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操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清代松年《颐园论画》云:“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从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我国著名山水画家卢禹舜曾说过:“画家要注重品格,作品要体现出优雅,品格实际上是画家亲近生活,体验,感受,感悟生活的精神所得的外在表现;也是人品气质,道德修养。精神世界的综合体现,同时可以理解为是心境,是状态,其实人品的高下与笔墨方法和熟练程度本身没有多大关系,但与笔墨风格、笔墨质量、笔墨品格笔、墨气息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也就决定了完美的人格追求是带来高品位,高格调笔墨质量的前提。这种笔墨品格与人品相一致的追求和强调,正是中国艺术传统的本质特点之一。所以,在绘画中应追求平和恬静,悠远绵长,随意成象,随形达意,顺其自然,甚至是超然物外的情趣。

三、创新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

美学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传统的自我延续,但是如果过分依赖这种文化惯性,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评判价值,必将失去对文化创造性的追求,我们需要新的思维,需要多种艺术角度审视中国画的发现,摒弃雷同,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是中国画的视觉面貌各异,百花争放,艺术强调个性,每位作者都可以以自己的感觉和知识为基础,以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进行判断理解,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作品。真正的艺术创新难度是很大的,尤其是我们的传统山水画已有了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它经过一代代画家的不断创造提高,艺术上已达到了非常精深的高度,而且也已形成人们十分熟悉的艺术形式,要改变它,为它添砖加瓦,创造新的因素,实在是非常的困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画就可以永远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凝固不化,不断创新与创造是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没有新的创造,没有吐故纳新,就等于没有生命力,我们的山水画就没有变化,也就永远不能向前发。李可染先生曾说:“新的创造是作者在大自然中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规律,通过思维实践发展,而产生新的艺术境界和表现形式,离开了大自然和传统就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既然一切艺术都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人生的体验,那么创新唯一的道路就只有重新回到大自然,回到艺术创作的源头去寻找突破口,在前人忽视淡化,或没有探索到位的课题上作文章,走前人没有过的路,通过创新解决美术是遗留的历史难题,为美术史增添新篇章。

全文阅读

音响师的文化艺术修养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205-01

数十年的专业工作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音响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因为舞台音响是处在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前沿。音响设备的调控、操作、科技含量较高,例如:调音台、音效混响、延时数码器、音频信号、分路器以及各种不同的话筒、音箱等等。这些都涉及到声学、电子学、声控学等很多新学科、新技术。没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知识,是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因此,作为一个称职的音响师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艺术修养。为了全面的欣赏艺术作品,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正确引导自身的审美取向,还要经常向那些具有艺术专长的前辈们虚心请教,帮助自己不断提高在艺术欣赏方面的认知、理解和感受,从而逐渐加深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下是本人在110场《锦绣神州》演出实践后的几点感悟:

一、在语言扩声的调试中,应注重体现艺术性和美感,要明确语言表演艺术中实际调试出来的声音,并不是演员的原声,而是音响师通过音响设备改造过的声音,如何通过调试把演员的原声改造得更符合语言艺术的要求,帮助演员更好地完成创造典型人物形象,是音响师责无旁贷的任务。音响师应当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要懂得诗词中的韵脚,明白抑扬顿挫,弄清楚哪儿该扬,哪儿该轻,哪儿该重,哪儿该急,哪儿该缓等。如果对文学修养一窍不通,就很难与演员合作,不能把语言节目调试得有声有色,因此,一定的文学修养,决定了音响的扩音技术与质量。

二、音乐是纯粹用有组织的声音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它以旋律、节奏、节拍、声调、和声、音色等为基本手段,擅长于直接表达感情,具有特殊的艺术感染力。对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乐来说,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语言属系、生活习俗等等的不同,形成了各民族风格和各个流派的音乐作品。每个民族、每个流派都有它自己长期形成的艺术特点和独有韵味。这就要求音响师对音乐的各个种类、体裁、形式和风格都要有大致的了解。即便是同样一种乐器,不同地方的演奏都有不同的风格,如:《锦绣神州》的东北唢呐粗犷、大方,演奏出来的大秧歌,令人有扬眉吐气之感;它不同于河北的小唢呐,声音高亢明快;更不像山东的唢呐,声音刚烈,风格硬朗,适宜与锣鼓等一起演奏。因此,音响师必须对各种乐器的特色有所了解,同样必须对所调试的曲目的风格有大致的了解,如果不管乐器,不管乐曲风格,只用同样的手法去拾音、调音,那是很难调出乐曲所具有的民族或地域风格来的。

三、艺术修养在声乐调试中的体现。作为音响师必须知道,美声唱法是以气托声,讲究头腔共鸣,发声靠后,讲究音色和行腔的美感;戏曲演唱时讲究字正腔圆、韵脚和咬字。通俗唱法以歌词的感染力和情绪气氛为主,不在乎声韵,也不讲究头腔共鸣,发声比较靠前,口型也多是横拉的。针对这些不同的演唱风格,要求音响师要采用不同的拾音方式,配合不同的效果处理,对于美声唱法要采用具有一定延时共鸣的效果处理;对戏曲演唱时的效果处理中应注意延时要短,声音处理要注意体现高频段的明亮。还要注意,即使是同一个作品,不同的人演唱也会有不同的风格,要针对演唱者的不同发声特点进行不同的调试。

总之,声乐扩音追求的是美的声音,留给听众的是和谐悦耳的声音,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响师的美学修养。因此,音响师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音乐鉴赏力,要多与艺术家们交流,谦逊地向他们学习,还要具备甘于奉献,“为人作嫁衣”的自我牺牲精神,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把技术和艺术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塑造完美声音艺术的重任。以上几点工作体会,不成体系,粗陋浅薄,望师长指正。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