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象征

文化象征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年文化属性象征文化

摘要:青年是社会文化未来的承载者、传承者和创造者,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属性如何,关系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是否能得到传承,关系到我国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否可以得到推广和发扬,关系到我国未来文化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关键词:当代青年文化属性象征文化。

从不同的理论、不同的角度看待某种文化或文化现象会得出不同的关于文化属性的判断,本文主要应用马格利特·米德的“文化模式”理论,即“前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后象征文化”理论来研究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属性。

青年是社会文化的集合体,社会文化形态影响着青年怎样接受和接受什么文化,这也就影响着青年文化属性的形成和确立。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形态中后象征文化仍然是处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基础地位,互象征文化处于当代中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前象征文化在当代中国有一定的苗头但并不明显,是中国社会文化形态的未来发展方向。当代中国的三种文化形态也就决定了当代中国青年的三种文化属性,即:后象征性、互象征性和前象征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究一下当代中国青年的这三种文化属性的所处的地位和表现。

首先,研究一下当代中国靑年的后象征性文化属性。中国自古就有尊重父母、尊重传统和尊重历史的文化传统,这使得当代中国青年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品德上都具有深厚的向长者、向过去经验学习的后象征性。可以说,中国文化之所以能经历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其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中国青年一直具有后象征性的文化属性,正是这种文化属性的具备决定中国的青年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所以,后象征性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基本文化属性。

其次,考察一下当代中国靑年的互象征性的文化属性。由于当代中国社会处于互象征文化形态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社会存在着属于不同辈分群体文化期望和文化价值,所以互象征性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主要文化属性。这表现在:老师、同辈人和青年团体已成为青年人学习和获得文化信息的楷模。当代中国青年形成了以自己的同辈人作为文化楷模的文化,而这种属于青年自己的文化是当代中国青年互象征文化属性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在当代中国互象征文化无处不在,青年人有自己的偶像和楷模,但他们很少是自己的父母或是长者,而是与他们年纪相差不是很大的同辈或年轻成年人中的精英,总之,青年人的楷模不再是或不只是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他们更亲近于与自己成长背景相似的同辈人。

最后,重点探讨一下当代中国靑年的的前象征性的文化属性。前象征文化的基本特征是青年成为社会的权威,长辈以青年为文化楷模。当今中国,社会的权力和权威仍掌握在成年人手中,前象征文化并不明显,但当代中国青年的身上已经有了前象征性文化属性的某些体现。在经济领域,许多青年人成为中国行业和企业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是未来发展的领路人。时代的大潮把他们推向了中国甚至世界的前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开拓着中国甚至世界的未来;在科技领域,特别是在新型科技领域,青年人的创新、开拓的精神和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以自身丰富的知识和对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已经把他们的父母远远抛在了另一个时代。许多长辈不得不向青年人学习新的知识,以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文化领域,青年人已成为中国流行文化的领路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年人的文化也会成为引领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路标。

以上我们从社会的不同领域呈现了当代中国青年前象征文化属性的一些表现。但由于中国社会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当代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性的表现是有限的。当代中国青年存在着创新性不足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是学习或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青年的流行文化,缺乏原始创新性。可以说,中国青年的前象征文化属性的真正确立和壮大,还得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走很长一段路。

全文阅读

文化象征与文学表现

摘要因“墙”有着秩序和规范的象征,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男女隔墙相恋、逾墙而从的情节,往往成为突破封建礼制、追求自由爱情的行为象征;这种具象之“墙”以外的“心墙”意象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更多,如鲁迅、张爱玲和钱钟书的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

关键词墙;意象;心墙

一、“墙”意象的生成

墙是房屋界域的标志,这是墙作为建筑的一部分的本来自然属性。墙的存在象征着人与外界的隔离。在儒家伦理文化中,“墙”又是秩序和规范的象征,象征着男女之别、男女之防、男女之隔,这时的“墙”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文化功能。

由于“墙”有着秩序和规范性象征,“跳墙”就被蒙上了一层伦理色彩,成为具有贬抑含义的词语。《孟子·滕文公下》谴责了“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的行为,其结果是“父母国人皆贱之”。在孟子那里,“墙”则被赋予体现男女之防之伦理秩序的文化内涵。“钻穴逾墙”是悖越礼制的大逆不道行为。

在中国文学场景中,男女爱情尤其是男女私情往往与“墙”或“跳墙”联系在一起。不得其允的青年男女,一旦两情相悦,常常会通过“跳墙”的方式来完成男女二人的“相见欢”。《诗·郑风·将仲子》中就有“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的记载。战国时宋国的美男子宋玉,在其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提到东家之女子“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汉语成语“偷香窃玉”讲述的是晋代美男子韩寿的“跳墙”故事(事出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该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垣墙重密,门阁急峻”情形下两个有情男女逾礼幽会的细节。同时,由于这个故事的存在,后人就把“偷香窃玉”当做男子通过不合礼法的方式得到心上女子的代称。“跳墙”也成了“突破礼法”、“逾越规范”的代称,富含文化和伦理意义。

“墙”的这种特定文化内涵在唐诗和宋词中也有反映。唐代的王维、李白、李商隐、元稹都在自己的诗作中使用过这种积淀了特殊文化意蕴的“墙”及其相关意象。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曰:“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虽然作者声称写作的目的是“止淫奔”,但事实上,这种“墙头马上”的故事仍是“窃玉偷香”的别种“逾墙”演绎。李白有《效古》“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王维有《杂诗》“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李商隐有《楚宫》“王昌且在墙东往,未必金堂得免嫌”。元稹的“墙”文化意识最为浓厚,其《古艳诗》《压墙花》都以“墙”意象统领全诗,在其传奇代表作《盈盈传》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宋词中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将男子隔墙闻听女子的娇笑而生发出爱慕的心理感受准确而细微地表达了出来。此外,秦观的《调笑令》词、赵令畴的《元微之崔盈盈商调蝶恋花词》、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都有对“墙”意象的描述。

元代的散曲中也频频出现“墙”的字眼。“粉墙高似隔银河”(兰楚芳散曲《沉醉东风》)、“数枝红杏,闹出围墙”(滕斌《题情》)等,这里的“墙”往往象征的是闺房、家室或道德伦理规则。在白朴的《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墙头马上》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之后,更有元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明阮大铖的《燕子笺》、清代李渔的《风筝误》等戏曲小说拿被赋予特定文化内涵的“墙”意象大做文章,直至今天,我们仍然把男女之间的婚外恋爱行为称为“红杏出墙”或者“出墙”。

全文阅读

江南灶画的文化象征

摘要:

江南灶画是江南地区农家灶头上独特的民俗现象,不仅具有极强的装饰作用,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江南灶画的文化寓意和背后的民俗信仰内涵来对江南灶画的文化象征进行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

江南灶画 图案 民俗信仰 文化寓意

一、江南灶画研究概述

1.1江南灶画的概述

江南作为长江三角洲的农耕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经济繁荣,山清水秀,有着独特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灶画作为江南的一种文化象征,在江南农村广为流传,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灶头,灶头上绘制着各种不同的图案与纹饰,人们借用这些图案来表达内心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图1)。区别于北方以实用性为主的灶炕,江南的灶画造型细致精美,寓意深厚,更具有深刻的审美鉴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1.2江南灶画的民俗信仰

全文阅读

浅析美国五大文化象征

摘要: 美国文化独具特色,具体的表现在了其五大文化象征上。研究每个文化象征所体现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美国文化。

关键词: 文化象征 文化内涵 美国文化

举世闻名的“自由女神像”,富有美洲气息的《美国哥特式》、“野牛镍币”,亲切可爱 “山姆大叔”及风靡全球的“芭比娃娃”组成了美国的五大文化象征,它们从不同方面和角度代表了美国的文化,充实了美国文化的内涵。通过对这些文化象征的了解分析,能对美国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自由女神像,美利坚的标志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也称作“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坐落于美国纽约市的哈德逊河(Hudson River)河口附近的白德路岛(Bedloe’s Island 现称为自由岛)。

1876年为庆祝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00周年,法国政府将自由女神像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自由女神像是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Auquste Bartholdi)的作品。为完成此作品,巴托尔迪总共花费了近十年时间,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巴尔托迪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参考了其妻子的手臂。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其上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刻有美国诗人埃玛・娜莎罗(Emma Lazarus)的诗作。

一提起美国,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矗立在海边的自由女神像。她是美国的标志,更是美国文化的标志。自由女神像反映了美国文化中人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民主自由的社会。无数的美国人及想成为美国人的人们都把它看作心中的圣物,激励着自己去实现民主、追求自由等崇高的理想。所以说自由女神像象征着美国文化中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美国哥特式》和野牛镍币,美国人的开拓精神

全文阅读

葫芦象征的文化阐释

摘 要:葫芦在中华葫芦文化中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有多种功用,它的浑圆的外型和多籽多产是生殖崇拜的基础,它天地之性的象征,演化出葫芦仙境的神仙世界,它象征吉祥福禄,更体现了中华葫芦文化的特殊意蕴。

关健词:葫芦象征 葫芦崇拜 葫芦吉祥 文化

葫芦古代称为匏、瓠、壶,后来又称为壶卢、浦卢、匏瓠、胡卢等,其历史源远流长,它最初作为一种植物,是与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葫芦由食物因素不断赋予它文化内涵,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乐之邦,葫芦很早就做成了礼器乐器,周代制“陶匏”,用来祭天,以象天地之性。陶匏就是仿照葫芦的形状而成的。春秋战国时,楚国筑形如葫芦的观象台,称“匏居之台”,大约己认为葫芦与天宫是有缘的了。秦汉晋唐以来,葫芦被视为仙品、仙居、仙境,甚至行医卖药,也要借重葫芦的仙气,悬壶为记以示灵丹妙药。在人们的观念中,葫芦由一种常见的原始植物逐渐演变为一种葫芦象征,形成了葫芦文化。探究它发展演变的轨迹,不难发现,葫芦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传统。

多子多产的文化意象

据考古发现,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葫芦和葫芦种子。它最初作为一种食用蔬菜,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诗经》中就有不少葫芦作为食物的记载,《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采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描述了将葫芦叶采下烹调成美味招待客人的情景。《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写的是葫芦作为食物的情况。《小雅•南有嘉宾》:“南有木,甘瓠累之。”《大雅•生民》:“麻麦蒙蒙,瓜瓞唪唪。”都描述了一派葫芦丰收的景象。这些描写都表明,在当时,葫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

元代王祯《农书》记载:“瓠之为用甚广,大者可以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羹,可蜜煎作果,可削条作干。”又说:“瓠之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无穷,最为佳蔬,烹饪无不宜者。种如其法,则其实斗石,大之者为瓮盎,小之为瓢杓,肤瓤可以喂猪,犀瓣可以灌烛,咸无弃材,济世之大功矣。”葫芦最初作为一种蔬菜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后来人们逐渐发现它的其它用途,葫芦越来越受重视。

在弥漫着原始宗教气氛的原始母系氏族公社,葫芦既可作食物、又可作天然器皿,还可作制陶模具等,具有多种功用。在长期的食用过程中,人们发现葫芦多籽而且有旺盛的繁殖能力,这正是古代先民所羡慕和追求的,因而很早就把葫芦作为崇拜的植物对象,于是产生了对葫芦的崇拜。童年时代的人类想像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先民早期那种“多子”意识,与葫芦的多籽、“绵绵”不断、极强繁殖能力,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在探索人类起源时,原始人的思维是直观的,认为生儿育女是女性特有的本领,葫芦浑圆的外形特征,类似怀孕妇女的肚腹,在原始的思维“同类相生”相似律的作用下,先民的感性思维自然而然地把葫芦与生殖联系起来,甚至有的民族更有葫芦直接生人的神话,认为人类最初是从葫芦中出生的。葫芦所具有的这种神秘力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思维表象与意义的对应,葫芦形象与生殖形象的相似,圆形葫芦在原始思维中就成了母体的象征,成了生殖的象征,成为多子的象征,逐渐演变成为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物,而葫芦崇拜被人们搬进了生殖崇拜、母体崇拜的领域。这是早期人类对生殖的原始崇拜的体现,表现了先民生殖繁盛的愿望。《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正是先民葫芦崇拜的记录,葫芦绵绵多籽,喻生命的繁衍,这又与生殖崇拜有关,因而葫芦的多籽多产也就具有了文化意蕴。《左传》鲁宣公十六年记载,东周匡王时,晋灭“赤狄”而赐“士伯以瓜衍县”,这里用葫芦作为地名,以象征当地人畜和作物的蕃衍,这正是葫芦的文化意蕴的体现。

壶天仙境的文化意蕴

全文阅读

宗祠:吉祥文化的象征

【摘要】宗祠建筑有着极深的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从宗法制下的根文化揭示宗祠的吉祥韵味;从社会功能角度揭示宗祠的和谐吉祥作用。除了外部形制传达的吉祥象征之外,宗祠建筑内部所蕴含的吉祥精神也难以忽略。所以,我们有必要大力挖掘、弘扬宗祠中所传达的吉祥文化意蕴,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祥和。

【关键词】宗祠 吉祥文化 根文化 建筑特色 社会功能

明嘉靖后,民间设立宗祠被官方准许。此后几百年间,宗祠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蕴含着文化和历史因素,已经被许多学者论述,但是专门论述宗祠与吉祥文化关系的文章相对较少。文章就准备把宗祠作为吉祥文化象征加以阐述,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中的文化意蕴。

何谓宗祠,其基本含义就是族人祭祀祖先或民众祭祀先贤的场所。何谓吉祥,据《辞源》解释:美好的预兆。唐代成玄英认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故而,吉祥文化就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应”①。那么,宗祠又是如何体现吉祥文化,传承吉祥文化意蕴的呢?

根文化:天佑宗族的吉祥象征

根文化是中国人立身的根基,是构建中国文化的最基本要素,是我们区别于异邦人的最直接证明。就宏观角度而言,根文化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亡,也关系到文化命脉的赓续;从微观角度而言,事关个人事业前景、家族的繁衍和血脉的维系。中国人特别重视寻根问祖,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由此,祖先崇拜也成为我们民族心理的重要方面。古人将宗祠作为祖先灵魂的安居之所。宗祠也在古人心目中,成为天佑宗族的吉祥象征。

中国的伦理是建立在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特别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不仅涉及现世生活的种种人际关系,也喻示着生者与先人之间存在的某种密切的联系。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朱熹的解释就是要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来也引申为谨慎从事,追念前贤。古人认为,唯有如此,民风民俗才能够淳厚。可见,尊敬逝者,就是传统孝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现世生活的短暂,才使古人认真思考身前身后的问题。宗祠实际上蕴含着古人两层含义,一是期盼上天庇护先人灵魂,一是希望先人能够保佑宗族。祈求祖先护佑,成为古人心灵的渴求。建立宗祠就成为生者沟通逝者的重要手段,祠堂由此成为祖先灵魂的居所。宗祠对联则表达了宗族先人的伟业丰功,期望以此来激励后人追奉先人。如主席故乡的毛氏宗祠对联“注经世业,捧檄家声”,就表达了要毛氏后人传承读书注经、温文儒雅的家风的愿望。

全文阅读

栀子花审美文化象征

【内容提要】栀子是中国传统名花,经历了从实用功能到审美价值,再到象征意义的演进。这种演进是“层累”式的,而并非是“替换”式的。经过不断抉发、丰富,栀子最终完成了实用、审美、象征的功能整合。栀子从实用到象征、从民间到文人,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很多花卉的共同走向。揭明通过栀子的文化内涵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民族文化心理。

AsatraditionalfamousflowerinChina,GardeniaFlowerwitnesseditsfameevolutionfrompracticalfunctiontoaestheticvalue,andtosymbolicmeaning.Thisevolutionisstratumaccumulationbutnotreplacement.Finally,theflowercompleteditsfunctionintegrationofpractical,aestheticandsymbolbyundergoingthechoiceandenrichment.FromChinesefolktoliterati,frompracticalfunctiontothesymbol,theGardeniaFlowerbecomesakindofflowerwhichhavinganabundantconnotation.ThisisthecommontrendofmanyflowersinChineseculture.ByrevealingtheculturalmeaningofGardeniaFlower,wecanrealizethenationalculturalpsychologyfromtheviewpointofculture.

【关键词】栀子/实用/审美/象征/文化GardeniaFlower/practicalfunction/aesthetic/symbol/cultureEE13UU8371365

中图分类号:S68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116(2010)01-0006-07

栀子为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初夏开花,花色素白,花气清芬。栀子有诸多的别称,如木丹、卮子、越桃、鲜支、林兰等,后又被讹为西域薝卜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今俗加木作栀。”至迟到汉代,栀子的药用、染色价值已被发现和应用;南朝时期,栀子进入审美视野,也成为男女之间的传情之具;唐朝时期,栀子的花色、花香开始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宋朝时期,栀子又成为文人的参禅之友,也具备了“比德”意蕴。栀子经历了从实用功能到审美价值,再到象征意义的演进。当然,这种演进是“层累”式的,而不是“替换”式的,经过不断抉发、丰富,栀子最终完成了实用、审美、象征的功能整合。本文以下将从逻辑层面展开对栀子文化内涵的探讨。

一、实用功能:药用·染色·饰物·清玩·栀子灯

栀子的种植在两汉魏晋时期就颇为盛行,《史记·货殖列传》载:“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晋令》载:“诸宫有秩,栀子守护者置吏一人”;《晋宫阁名》亦载“华林园栀子五株。”可见,在汉、晋之间已经有栀子专类园出现,“华林”也成为后代吟咏栀子作品的常典。栀子园在后世也代不乏见,如花蕊夫人《宫词》:“大臣承宠赐新庄,栀子园东柳岸傍”;《宋史》卷479:“尝侍昶射于栀子园。”

朱光潜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1]一文中认为,我们对古松有“实用的、科学的、审美的”三种态度;从人类认识史的一般规律看,生物学的、经济学的价值总是先为其他种类的价值提供最为便当的隐喻。栀子具有药用、染色、饰物、清玩等实用功能;栀子还被取样制灯,流行于两宋,这是栀子实用功能的延伸。此外,栀子还可以食用、制茶,囿于篇幅,这两点阙而不论。

全文阅读

植物意象苹果在西方文化的象征意义

摘要:“苹果”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水果之一。苹果的文化沉淀于西方各类宗教神话以及西方文学作品,在大量的神话、散文、小说、诗歌中,都可以看到人们赋予苹果的象征意义。作者认为,苹果意象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西方文化发展。本文从3个层面探讨了苹果的象征意义:传统的苹果意象肩负纷杂的西方文化,同时承载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含义开放、常变常新。蕴义深厚的苹果关联着历史、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所以,苹果的寓意抽象而丰满,为西方文化发展和进步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苹果;西方文化;意象

苹果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水果之一,属于蔷薇科苹果树的果实,味道酸甜,口感爽脆。“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英国谚语,充分肯定了苹果的营养价值。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的流变,苹果不仅作为一种营养水果融入我们的生活,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入了人类的发展历史。有人说,人类历史上有3个非常著名的苹果:第一个诱惑了夏娃,从而产生了人类;第二个砸醒了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第三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促成了当下数字科技和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这3个苹果,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分别满足了人类对的欲望、宣扬了人类对知识的渴求、激发了人类的创新热情。一定程度上,苹果在人类意识中好似成为接近诱惑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钥匙。然而,苹果的文化沉淀远远不限于此。普普通通的苹果意象大量存在于西方各类宗教神话以及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大量的神话、散文、小说、诗歌中,苹果被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一方面,苹果象征着“爱情”“美丽”“希望”“自由”,这也是被普世大众所接受的。另一方面,苹果也作为“原罪”“堕落”“祸根”“野心”“计谋”等负面含义的象征。这些文学作品中,苹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品背后的民族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在西方文明史上,苹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寓意丰富多彩,渗透在文化的方方面面,交织于各个时期的宗教、文学、语言。作为西方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苹果的文化符号含义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西方文化的发展。本文认为,苹果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值得深入探讨。苹果,寓于传统,象征着人类追求智慧和美好的积极面或是人类表达罪恶和阴谋的消极面。然而,它又承载着独特的社会价值,含义开放、常变常新。并且,一只背后蕴含深厚象征意义的苹果,关联着历史、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所以,苹果的寓意抽象而丰满。

一、一只传统的苹果:肩负纷杂的西方文化

在希腊神话中,金苹果是非常著名的宝物。它最早作为结婚礼物出现于宙斯和赫拉的婚礼。大地女神该亚将一棵结满金苹果的大树送给宙斯和赫拉,派夜神的4个女儿和百头巨龙拉冬一齐看守。因此,苹果的寓意先和“爱情”产生了联系。还有一个相关“金苹果”的爱情故事,美丽的阿塔兰忒公主许诺,胜过她的人可以成为丈夫,反之会被处死。英俊的小伙子希波墨涅斯被她吸引,悄悄地向爱神祈祷。女神听到他的祷告后,给了他3只金苹果。比赛时,希波墨涅斯不时地抛出金苹果,诱使阿塔兰忒捡拾,最终胜过了她,赢得了爱情。在许多希腊神话经典的壁画或者油画作品中,爱神维纳斯也经常手持苹果,向众生撒播情感。此外,在希腊神话中,摘取“金苹果”也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人间完成的12件功绩之一。赫拉克勒斯听从普罗米修斯的建议,请提坦神阿特拉斯帮助自己摘取金苹果,然而,阿特拉斯却不愿意背负扛天的重任。赫拉克勒斯假称先垫上一块垫子才能继续背负青天,让阿特拉斯暂时替他一会儿。阿特拉斯接过担子时,赫拉克勒斯就拿起金苹果走掉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也是由一个“不和的金苹果”引发。相传,在比洛斯王娶海王女儿施缔丝时,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得到邀请。于是,她投下了金苹果,写着“给最美丽的女神”。这个苹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每个女神都仰慕这至高无上的荣耀。最后,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爱神阿芙罗狄忒维纳斯都认为这个“最美”的金苹果应该属于自己,争执不下。3位女神请求宙斯裁定,而宙斯却邀请人间的美男子特洛伊城的小王子帕里斯裁决。为了得到金苹果,3位女神都开始贿赂帕里斯:赫拉许诺让他做一个强盛富饶的国家皇帝;雅典娜答应他战胜世仇希腊人;维纳斯答应给他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年轻的小伙子选择了爱情,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和他堕入爱河。这样,帕里斯就得罪了希拉和雅典娜。在爱神的帮助下,帕里斯绑走了斯巴达王后海伦,带到特洛伊,同时掠夺了大量财富,引发了斯巴达国王的怒气,他联合哥哥阿伽门农和其他希腊的国王向特洛伊开战。最终,依靠俄底修斯的木马计,希腊军队攻下了特洛伊城。引发一个民族的愤怒和持续十年浴血奋战的导火索居然只是一个金苹果,于是,苹果又成了“人类原欲”的代表。《圣经•创世纪》记载道,亚当和夏娃作为人类的始祖,曾经在伊甸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上帝曾告诫他们,不要偷吃禁果。然而,夏娃没能经住蛇的诱惑,和亚当一起偷吃了禁果。而后,他们明亮了双眼,领悟了智慧,发现自己的身体是的,于是便用无花果的树叶编织了裙子作为遮挡。这虽是人类心智最初的开启,却违背了上帝的意愿,被逐出伊甸园。从此,人类开始了尘世生活,禁果也就成了“原罪”的象征和“乐园的失去”。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圣经》中,伊甸园的禁果只是代表智慧的善恶果,没有特别道明是哪一种水果。然而,大量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或者壁画,都选用“苹果”作为“禁果”的代表。在纷繁复杂的西方水果中,苹果可能最符合人们对“禁果”的想象。在拉丁语中,“Malum一词不仅可以指‘苹果’,也可以指‘邪恶’”[1]。此外,还有关于男性喉结的传说。据说,亚当偷吃禁果时,惊慌失措地将苹果核卡在了喉咙里,上帝为了惩罚他,就将苹果核永远留在他的喉咙中,成为喉结,短语Adam’sapple就有了“男性喉结”的意思。

二、一只常新的苹果:承载独特的社会价值

苹果原产于欧洲中部、东南部,中亚西亚以及中国新疆。公元前300年的欧洲历史就有所记载,M.P.Cato记载了苹果的品种。而后,罗马人开始栽培苹果、嫁接繁殖,并且逐步推广。美洲新大陆被发现后,欧洲移民把苹果传入美洲,随后,新品种也被培育出来。明治维新时期,苹果由欧美引入日本、传入亚洲。此后,大洋洲、非洲也都相继引入。近百年来,世界五大洲先后有了苹果栽培。在中国,苹果也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夏禹所吃的“紫柰”,就是红苹果。苹果与葡萄、柑桔、香蕉,并称为世界四大水果。美国19世纪著名的牧师亨利•沃德•比彻尔曾经赞美苹果树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被忽视,被虐待,被放弃,它都能够自己管自己,能够硕果累累。”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苹果作为经典和传统的意象,不断发展并活跃在西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英语语言中,随处可见关于苹果的表达,其中不乏谚语、短语和一些习惯用法。例如,在英语中有appleofone’seye的表达,指非常宝贵的人或者物品,这种比喻来自《圣经•诗篇》第十七篇第八节,“Keepmeastheappleoftheeye”(PSALMS17:8)。《圣经•创世纪》中也有关于appleofSodom的表达,是指华而不实的东西。在古代,索多玛是死海附近一座富饶的城市,盛产一种美味的苹果。后来,这座城市的后代因恶行昭著而招致上帝,降天火毁灭。于是,这里的苹果看上去非常好,摘下来却成为灰烬。这个故事也就成了这个短语的来历。短语inapple-pieorder的意思是“排列得很好”。据说,这个习惯表达来自于一位美国家庭主妇,她会在周一做好全家人一周需要吃的苹果派。之后,把做好的苹果派摆放整齐,取用的时候也很方便,于是这个短语就产生了。又如,复合词apple-polish的意思是“努力讨好,拍马屁,贿赂”,这也有一定的典故。美国小学有一个传统习惯,学生为了向老师表示感谢和尊敬,常常会把自己家里最红最好的苹果送给最好的老师,所以这个词在社会的发展中,慢慢被接受了。短语applecart的字面意思指的是小摊贩“贩卖苹果的手推车”,由此构成的常用语toupsettheapplecart是“运苹果手推车”的意思,引申为“搞破坏”。英国文豪萧伯纳的政治讽刺剧《AppleCart(苹果车)》则取了这个意义,讽刺了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宫廷生活。可见,苹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以至大量存在于英语语言的日常表达中。而今,苹果也有着一些不同的意义。美国纽约被称作“大苹果”(bigapple),其来历大约分成两大类:一是因为苹果的产量大;二是来自于音乐。爵士乐手唱到:成功树上苹果何其多,但如果你挑中纽约市,你就挑到了最大的苹果。或者也有人说,是一群爵士乐师把巡演赚钱的城镇比喻为苹果,纽约是最能赚钱的地方。不仅如此,乔布斯创立的苹果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苹果新的含义,引领全球电子产品潮流,推动了资讯科技的发展。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只被咬过的苹果,简单朴实。苹果公司让曾经昂贵的电子产品如今犹如普通平实的苹果一样走进千家万户。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苹果的含义在大众视线下、在英语语言中一直保持传统,却又因为人们持续改变的生活方式,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

三、一只抽象的苹果:蕴含深厚的象征意义

全文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象征意义

【摘要】: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在贡砖技艺文化发展过程中,其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现象种类多样,体系庞杂,点点滴滴渗透在工匠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的是外显的、可观察的事物或社会关系,它包括信仰行为象征、实物工具象征、言语禁忌象征等;有的是内隐的、不易观察的,是表现在人的意识、思维方面的抽象结构,是隐藏在可观察的文化现象背后、社会成员未能感知的“无意识模式”或“无意识结构”,它植根于人类的心灵。

【关键词】:临清贡砖烧制技艺;文化象征;造物思想;意义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是一项中国临清一带古老的汉族手工技艺。贡砖的烧造最早始于明永乐初期,这种烧制技艺是山东临清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的独特经验。明初到清末,京城北京大量的营建宫殿、钟鼓楼、城墙和帝王寝陵都是靠临清贡砖来营建的。在北京城,首先是故宫和十三陵,其次还有日坛、天坛、国子监、地坛、月坛,各城门楼、文庙、清东陵和清西陵,到处都有带着“临清”印记的贡砖。据文献资料显示,北京修建皇城所用的贡砖,绝大多数都来自临清烧制。

一 与贡砖烧制相关的寺庙和信仰

临清运河两岸曾经存在很多寺庙道观,这些寺庙道观既是僧徒教民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又是临清各行各业的工匠们祭祀祈愿的地方,它们构成了临清工匠们的信仰空间。工匠们信仰这些寺庙中的神抵,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神抵能为他们祛祸赐福,能够满足他们某种精神的或物质的要求。工匠们在精神上依靠这些寺庙中的神灵,这些寺庙也确实给工匠们提供了精神生活的空间。

在临清贡砖烧制工匠信仰空间中,与运河水运和商业经营活动相关的水神信仰、商业神信仰最为普遍。祭祀水神的金龙四大土庙和天妃庙等寺庙数量多,香火旺盛;祭祀窑神和财神的关帝庙、财神庙等则是众多窑户们顶礼膜拜的场所。

关公财神信仰,在景永祥窑厂办公室内东南角供奉一座太上财神像,奉祀的是武财神关羽。关羽为三国时期人物,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从不为金银财宝所动。后世尊其为“武土”、“武圣人”,被神化为有司命禄、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具有“全能”法力的神抵。因其忠诚、信义和公正的品德,符合商业道德和诚信原则的要求,烧窑的窑户们也都希望对于贡砖的银两交往能够以诚信为宗旨,公平买卖,不欺诈窑户。商人之间也需要诚信原则进行交易,所以关公化身成为商贾和工匠们共同信奉的公正不阿的保护神。

二 临清贡砖的行业谚语和俗语

全文阅读

西方文化中苹果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一.苹果与宗教

苹果与西方文明的渊源起始于《圣经》中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的故事。据《圣经》记载上帝造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但上帝告诫亚当和夏娃绝对不要偷吃园里的两棵树,即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否则必然会也严重后果。但他们没能经受住诱惑,夏娃受了蛇的诱惑,吃了智慧果,并且给亚当一个,亚当同样也吃了。上帝震怒人违背了他的命令,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而且传说亚当偷吃禁果的时候,在惊慌失措中将一个苹果核卡在喉咙里,留下一个疙瘩。作为惩罚,上帝就让这个苹果核永远留在他的喉咙里,成为男性的喉结。后来Adam'sapple这个短语就被人们用来表示“男人的喉结”。现在已经证实,禁果就是苹果,因为在拉丁语中,表示苹果的那个词语也可以表示邪恶。因此苹果就和原罪产生了某种关系。但同时,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透露出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这也是人类的天性。好奇心,求知欲是一切科技成就的最初动力。因此,在此处苹果又有了智慧、强烈的吸引和诱惑等含义。或许这也是后世诸如苏格拉底、布鲁诺等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和真理,敢于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动力的源泉,只能说从人类文明的发端,从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开始就有了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而在世俗世界,苹果被赋予了“宇宙”的含义。欧洲皇帝、国王们用的手杖,其顶部都是一个圆形的苹果,他们总是手握“帝王的苹果”来表明他们控制着世界,苹果成了权势的象征。

二.苹果与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中第一次出现苹果,是在宙斯与赫拉的婚礼上。大地之母该亚从西海岸带回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给他们作为结婚礼物,表达对他们婚姻的美好祝福,而树上结满了金苹果,因此在这里苹果有了完美婚姻的寓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人间所完成的十二件功绩的第十一件,便是取得赫斯珀里得斯和巨龙看守下的金苹果。在取得金苹果的路上,赫拉克勒斯还从高加索山上释放了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三女神与金苹果的故事也是最耳熟能详的,在人类英雄帕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礼上,众神君受到参加婚礼的邀请,只有不和女神厄里斯没有被邀请,于是她怀恨在心,在婚礼上扔下了一个写着“送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而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美神阿芙洛狄忒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女神,互相争执不下,于是宙斯最后让特洛伊从小被父母遗弃最后堕落成牧羊人的王子帕里斯做评判,为了贿赂和诱惑帕里斯选自己,赫拉允诺他给他无上的权利,雅典娜愿意赐给他智慧和力量,阿芙罗狄忒答应让世界上最漂亮的女子爱上她,并自愿做他的妻子。帕里斯逐一考虑,最后对美女动了心,他确实也认为阿芙狄罗忒最美,于是他选择了美神阿芙狄罗忒,赫拉和雅典娜气愤地离开,并发誓会向所有的特洛伊人报复。而后来帕里斯在阿芙狄罗忒的帮助下娶了斯巴达的人间最漂亮的女人海伦,而这也成为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因此,在希腊神话中,金苹果象征着美丽与智慧,但是也含有选择,纷争的意思。

三.苹果与西方语言

英语语言中也有许多与苹果有关的俚语、习语等,有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内涵。现在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如下:例1appleofone’seye心爱之物,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在这里,apple实际指的是thepupil(瞳孔),大概因为眼珠圆的象苹果之故。瞳孔是眼睛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强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也是脑死亡即人死亡的表现之一。所以,这个成语典故常用来比喻象爱护眼珠一样爱护某个最心爱的人或珍贵的东西,例2apple-polish(努力讨好)美国小学有个传统习惯,即小学生为向老师表示尊敬和感谢,常把自己家里的红苹果带到学校里来,送给自己认为好的老师。但有些学生其实对老师并没有多少喜欢,但为了讨得老师个关照,他们会像其他同学一样送苹果给老师,而且还擦得很亮很干净,于是applepolish这种行为就成了拍马屁的意思。例3Onerottenapplespoilsthebarrel.一只烂苹果烂一筐苹果。当一个苹果开始腐烂,它也会毁掉同一容器中其它苹果。这个短语就被引申为指团队里一个差劲的人会使每个人的表现都受到影响。我们通常就会把那个表现欠佳的人称为团队中的rottenapple。苹果在西方文明史上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十分丰富多彩的寓意,它渗透在宗教,语言,文学等各个方面,和各个时期的文明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或激励作用,成为西方文明史上一道耀眼的明珠。

作者:曲倩倩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