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设计

文化设计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计文化与设计理论

艺术设计中的“设计”一词,意译自英文“design”,词源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desigare”,这个拉丁语词的基本意思是“画上记号”。韦氏英语辞典指出,作为名词用的“design”的意思是:装饰图案,做成某事的指令,图画的形式结构,整体当中部分与部分的结合,头脑中构思的计划、目的、意图;作动词的“design”的意思是:发明创造,为制作某物制定计划、绘制略图或制作模型,在头脑中构想筹划,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做计划,产生企图。“设计”是以人的脑力活动为标志,设计是一种文化与理念,是人类文明与精神文化的结晶,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目前的高科技与高信息时代,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面向21世纪的学科体系,它是科学、人文与艺术相互结合的一个过程。在讲实用的同时,经济性与美感是共存的。纵观社会的文化与设计发展史,可以说,早在远古时代伴随着人类文化的进化与生存意识的本能萌动,先民们在狩猎、打造石器骨饰等的漫长进化中,就形成了先民的初步设计意识。据考证:“金牛山附近洞穴遗址发现过有孔骨针的缝纫技术,北京近郊的周口店龙骨山中的‘山顶洞人’,发明了精细的‘磨光’与‘钻孔’新技术,山顶洞人还发明了钻孔精制骨针与皮线及具有‘护身驱魔’内涵的‘串饰项链’以及骨珠,彩绘砾石,蚶壳,鸵鸟蛋壳、兽牙、鱼骨等饰品。先民们善于区别择取不同的或类似的天然物品,适当钻孔而用皮线把饰物串置组合起来,悬挂胸前,从而表明产生了相当自觉主动的工艺设计”,①应当说这是人类设计文化的原初萌动,是生存与装饰的需要,为我们今天的设计文化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设计文化是一种审美的追求与情感的表现,从视觉传达的角度看,科技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与思维方式,人们要求用全新的形态与目光改变自己的视点角度。一个物体的鸟瞰、主观、宏观、微观,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形色、空间、光影、意象等方面来改变视点,提炼作品的内容。比如形,它是光与色和意象的,那么我们把它分解重新组合应当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科学训练过程。如果我们用非现实的形态,用平面来表现主体,就有一种虚构的效果,打破了人们平时的视觉现象,这应当是一种设计的理念表现。现代绘画中的不少作品都是先把它们分解成视图,然后是重新的设计与组合,这种不同时空的形态造型与设计,应当是设计的意识。

设计的基础是文化,是造成视觉传达的一种形式,可以说,无论从哪种角度去评价,设计都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特有的文化个性,应当说,设计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它们都是相通的,由于科技与信息的发展,设计理念与设计作品固然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作为我们本土的设计,应当在多元的设计理念中融入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个性,这应当是一个较大的飞跃,现代的设计观念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合应当是永恒的。考证中国自身设计文化的发展史,可窥其形成华彩缤纷的宏大文化体系,这是我们民族的东西。据考证:“在史前距今6000年―5000年间,神州大地出现了以‘神龙’、‘祥凤’为主流的原始图腾文化,分别以此为识微的两大部族集团,大概在互相兼并融渗中,形成了炎黄两大部族系统为主的华夏民族聚落,从而又产生了无数大小古城、方国,相继发展成为超越原始公社更为高级的国家雏形。这在以‘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为主要代表的时期,已发现相当发达的遗存,表明正处于由原始氏族制社会向奴隶制社会飞速过渡的伟大历史转化阶段。这时的原始建筑,围壕聚落,古城方国以及祭坛神庙,古墓群葬等大发展,也初步开创了原始环境艺术的初级空间设计思维的史绩。以龙凤为主的吉祥装饰工艺美术文化的创辟,则影响至今,流传世界。”②民族的精髓以及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精神文化相融合,产生具体文化底蕴与个性的设计作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而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也应当给作品以独特的生命。

具有个性与时代感的作品,这是作者自身文化修养、品德,人们经历与情感因素,创作激情与灵感来源于自身对设计艺术的追求和理解。

早在20世纪初,包豪斯这座设计学院虽然只生存了14年,但它的设计理念与设计精神,却对当代设计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艺术与工艺的结合,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大美术观,形成了现代高级文明的设计意识观,应当说它的设计理念与信息时代数码应用是不矛盾的。西方目前不少的设计理念更多地融入个人情感于文化的内涵。

其实,绘画作为一种文化,它也包涵很多的设计意识成分。如迈克斯、恩斯特、萨尔瓦多、达利等人,他们把色彩用作实现他们的“非现实”图画的表现手段。而蒙得里安,使用纯度的黄色、红色和蓝色,像有重量那样来建造画面,它们的形状和色彩在精致平衡效果中相一致。他的目标既不是追求不正当的表现,也不是理智上的象征主义,而是追求真实的,视力上明晰的,具体而和谐的图形。

以上都可以看出,设计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理念与文化去创造、思考,表现自己的设计理念。沃尔特・佩特说:“所有的艺术都在不断地向着音乐的境界努力。”应当说,节奏是音乐中的节拍,它是一种均匀的重复。节奏的变化影响着画面的效果,它可以是一种舒缓的音乐,也可以是一种强烈的摇滚,韵味是在节奏中的变化。它使音乐变得优美,同样也使设计作品充满着美感形式。有节奏感的设计作品,不仅是作品好坏的象征,也是设计者情感与个性的流露,美国普渡大学的一位教授说:“不是有了个性,作品就一定会成功,但成功之作必定是有个性的。”当我们探索把文化个性融入作品时,它往往带有值得借鉴的文化原始精神。

设计作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文化和审美文化、宗教文化一样,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研究设计理论与其走向离不开设计文化的发展,从设计文化的角度来认识与了解设计艺术,应当是设计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设计是一种文化,而视觉传达的信息是艺术设计的本质,设计文化是人们价值观与行为的引导和启示,是特定文化意识的显现,它具有明显的视觉传达的特征。它是一种文化创意,希尔利・保利可夫认为:“创意就是用一种新颖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传达单个意会的技巧与才能,即所谓客观的思考,然后才是天才的表达。”应当说,今天的设计,更多的应当是设计要以人为本同时也重视设计的功能与社会价值,并且充分认识文化的本质问题,不同的历史与社会发展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与生产和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演进应当是文化性质的反映,设计中的生存状态应当是文化发展的一个象征。而文化的这种象征性本身已经具有设计艺术中的符号特征。

全文阅读

设计与文化

摘要:现代科技创造了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都市化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一样可以离开“设计”,设计活动在被称为消费的时代已经与我们无法分离。在这个名之为泛设计时代,大量快餐式设计和作品的出现,使普通大众在无奈中不得不接受因这些设计而物质化了的产品。文章试图从根植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本质需求为原点来探讨以此为核心的设计思路与手法,并从本土文化的角度解析两个由本人参与完成的设计案例,试图梳理出一种有别于当前部分设计师所习惯的设计思路与手法,以供同行思考与指正。

关键词:设计:欲望;自然:回归:可持续生存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5-0165-04

1 文化趋同下的设计选择

网络时代信息分享的便利,让我们能迅速地感受到国际时尚潮流的瞬息万变,如万花筒般精彩纷呈:一方面大大地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在另一方面却又让我们面对太多的选择而无所适从。全球化的号角让我们恍惚中听到了世界大同的呼唤。全球化究竟带给我们什么?当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便利和物欲的满足的同时,我们的心灵感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幸福吗?当我们沉醉于因经济的迅速成长而步人世界经济大国行列的欣喜之余,我们惊奇的看到我们生存的记忆,那些构成我们血脉的民族传统正在迅速地消失。网络时代文化的趋同性让我们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逐渐地瓦解,伴之而来的建设潮又让我们的城市环境变得千城一面。城市化的浪潮让我们风景如画的乡村变成了钢筋水泥的丛林景象,迅速制造的人造环境与遭受破坏的自然环境让我们祖先崇尚的“天人合一”的胜景难再。人的自然呼吸与脉搏跳动的生命节奏在机械与电子化的快速变化的节奏之中被破坏,人格的异化、精神的分裂、心灵的变异是现代化更新的进程中给人们带来的身心病变。随之而来的个性湮灭、地域文化的消融让现代社会的人们身心分离。焦虑和忧郁成了我们都市人常态的面部表情。

设计行为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个时代表现出一味的求新、求奇、求特的追求取向。太多太快的变化,导致了环境混乱的局面。当变化成了常态也就消解变化而走向麻木。太多的变化和一用即弃的物质观,让人们失去了耐心,人们没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在追逐外在感观刺激的不断变化中迷失了自己。

全文阅读

传统文化与设计设计

摘 要: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文化的国度,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室内设计作为构成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如何找到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中国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

关键词:传统与文化 室内设计 继承发展

在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当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文化的精髓,从气派的皇家宫苑到宜人的苏州园林,无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的脚步愈发紧张,人们渴望与自然亲近的欲望无法得以实现。移情于"家"成为人们追求融入自然最好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得到了一种精神的补偿。

将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设计与文化相辅相成

1.室内设计传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当代中国,物质文明越发达,人们对于精神的追求越强烈。对于自己居住的空间,不仅仅关注在睡觉、饮食,而更多的对于安全、舒适的重视,精神功能也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无论哪种室内设计风格,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结构和精神内涵,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来展现和完成的,整体反映出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自然,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壤的设计师,在主观意愿上中国式成为一个不老的主题。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时期无论室内或室外设计,都与设计者所处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体现文化精髓的元素,符合人们追求民族性、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全文阅读

文化广场设计工业设计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从整体城市到局部的地域、到细部处理都包含着城市设计的内容,如城市空间设计、文化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建筑设计、细部设计、社区中心设计等等。不同的设计对象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及内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注重城市整体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质量。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介绍城市中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的布局选择应注重公众的可达性及吸引力,环境品质的开发与协调,其数量、面积大小、分布位置也取决于城市的性质与规划构思。

1.城市文化广场环境设计应赋予广场丰富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广场与其周围的建筑物、街道、周围环境,共同构成该城市文化活动的中心。设计文化广场时,要尊重周围环境的文化,注重设计的文化内涵,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特殊需要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设计出该城市,该文化环境下,该时代背景的文化广场的环境。文化环境在具体的情况下,有许多不同的表现,例如:文脉、传统、源与流、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纪念性的、闻名的、怀古的、原始艺术、人类的能量、文学与书法、诗意、符号学等等。设计师也可以在设计中表达自己的某种特定的思想与意图。

注重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设计在我国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例如:西安钟鼓楼广场的设计,首先突出了两座古楼的形象,保持它们的通视效果,采用了绿化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商业街、传统商业建筑、地下商城等多元化空间设计,创造了一具具有个性的场所,增加了钟鼓楼作为“城市客厅”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同时,为了解决交通组织上的人、车分流问题,以钟鼓楼广场为中心,南连南大街、书院门、碑林、北至壮院门化觉寺、清真寺。组成一个步行系统,使钟鼓楼广场成为这一西安古都文化带的枢纽。并且,钟鼓楼广场在

设计元素上采用有隐喻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项设计,使在广场上交往的人们可以享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又面向未来城市的文化广场。

又如:上海图书馆主要入口的文化广场,由于设计师在建筑平面设计时作了台阶式后退50m以上,使得这个文化广场形成了,一个小型城市广场的规模,设计师在反映其文化内涵的广场环境设计中,做了一个以“知识”为主题的,供雕塑家、艺术家构思创作的具象或抽象雕塑空间。广场中柱子腾空而立,在偏西北方向的广场中可增加光与影的变化,富有文化知识意义的雕塑各具形态,铺地新颖别致,几步宽阔的台阶将坡道与人行道分隔开,步入广场会感到和谐、素雅的文化氛围,即使不到图书馆内也可以来知识广场欣赏雕塑,用自己的理解去诠解雕塑的形象的含义。

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例如:肇庆市中心的文化广场设计,广场中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2.城市文化广场要营造人们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全文阅读

服装设计的设计文化

一、中国画“留白”的美学价值

1.耐人寻味的布局之美。“留白”,作为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成果,它充分展示了中国画的庞大的艺术表现力,逐渐成为中国画的一种独特风格。留白的布局分为疏、密、聚、散,在绘画过程中,通过无形与有形的对比,富有情感的韵律感线条,浓淡不同的墨色,虚实结合的画面元素,组合而成富有意蕴的画面形象,当然,这些形象线条的绘制,一定会出现留白。大师齐白石,绘画的典型特征便是画面中大片地留白,除了虾,无水、无草,观赏者从观看的虾的动态中感受水的存在,古诗中有云“:只画鱼儿不画水,此中亦自有波涛”。这种绘画方式真切地诠释了留白在中国画表现中的空间处理角色。这种以“无”释“有”的表现技法即言简意赅,又带给观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2.意境表现的虚实之美。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创作的时候寻找虚实关系。从字面来看,“实”是画面中笔墨存在的形象,而笔墨表现较少甚至于无笔墨的地方则称为“虚”。体现在中国画的绘画中,主要以线条的疏密、墨色的深浅,但是更多则是笔墨全无的空白。但这种无笔墨的绘画留白技法与宣纸的白色底色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留白是有空间感的,它是画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给人以难以言传的妙感,赋予画面深奥的内涵和巨大的可塑性,从而形成一种形神兼备、“空纳万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3.富含韵味的内涵之美。“留白”作为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要表现方式,是打造审美意趣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为中国画打造出了生动的气韵这一审美特征,给观赏者创造了一种有形所引发的无形的审美联想空间。画面中的留白,将画面的境界无限扩大,但同时,留白的布置也需要画家深厚的美学功底,这样才能在不减少事物特征的同时,增强画面感染力,提高审美情趣,体现更有韵味的内涵之美。

二、现代服装设计中意境表达的需求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来看,“意境”就是所说的“胸罗宇宙,思接千古”,即超越具体的物象、场景、事件,而进入抽象的空间,从而获得的一种对人生的感悟。这种感悟,即所说的“意境”的意蕴。“意境”这个理论最早产生于文学范畴,慢慢地在绘画中体现。如今,“意境”已经蔓延到设计的所有领域,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但随着近代工业的大发展,很多服装设计师已经认识到民族文化是中国服装设计的“灵魂”,服装设计慢慢开始走一条拥有民族内涵和独特意境表达的开创之路。中国的传统服饰中有很多的精华之处,更有内敛含蓄的文化理念做支撑,体现出了端庄、含蓄的审美价值取向,那我们现代的设计师又如何在当今工业化兴盛的中国来设计富含意境的服装呢?我觉得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技法—“留白”大可以尝试一下。实际上,如果我们对当今的服装加以分析,在很多的服装设计作品中都可以寻到“留白”的印迹。

三、“留白”———服装设计的意境打造者

下面,我将从服装面料、服装色彩搭配、服装造型三大方面来分析“留白”打造独特意境的表现。第一,服装面料。在设计之初,很多设计师都会在面料选择上下足功夫。正确地选用面料并能体现出面料独特的美感,是打造服装意境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重要的创新手段。为了打造民族独特的意境,很多设计师选择了中国传统的面料,例如丝绸、绸缎、锦、蜡染花布等,但也有一些设计师去发明新的面料,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从而更好地体现设计作品设计理念的独特意境魅力。例如发明莨绸的梁子,就通过这种面料表现出了一系列舒适、自然、平和的设计作品。还有旅游胜地湖南宏村,到处可见由蜡染、扎染等传统布料印染技术呈现的布料服装,在这些服装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中颜色未到的“留白”,这些“留白”在绚丽的彩色面料上更加地动人,让人回味,展开联想,展示出了独特的意境。第二,服装色彩搭配。色彩是服装的外表,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心理象征意义,服装通过色彩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设计理念传达,当然,色彩又因为面料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显示,所以,色彩的选择也要考虑面料的因素。例如红色象征热情奔放、黄色象征高贵与活跃、绿色象征活力与青春、蓝色象征宁静与纯洁、紫色象征典雅与妩媚、黑色象征神秘与稳重、白色象征单纯,它们都在毛、棉、麻、丝、合成纤维、粗花呢、人造纤维、皮毛等不同材质的面料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力和风格特征。在中国画中,“留白”让绘画形象与留白空间相互流动,给整幅作品以绮丽和灵动,给欣赏者独特的审美感受。而服装中的色彩同样有“留白”的使用。在选择色彩时,不单要能确定配色方案,还要能领悟色彩意境,能够运用简洁的色彩表现出作品理念中的意境,“天人合一”准确传达了设计的核心理念。第三,服装造型。服装造型有廓型、结构、局部造型等,好的服装造型能很好地突出款式特征,正确地表现创作主题,更好地表现服装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境。不同的造型元素,可以大大地强化服装意境。中国画在造型创作上讲究概括,追求情趣,而言简意赅的“留白”手法以其独特的画面空间处理形式,简洁的笔墨塑造引人入胜的生动形象,展现丰富的内容,赋予人无限的遐想。中国历代王朝的服饰造型大多以宽衣为主,而宽衣在造型上的方正质朴正体现了超然淡泊、随性流动的情感意境。可见,在服装造型上,古人就早有研究。例如现今的改良式旗袍,既保留了旗袍本身的婉约古典美,又合理剪裁,增强实用性,从而塑造一种意蕴深厚的视觉感受。

四、结论

传统文化是祖先给我们的财富,在服装设计中,我们要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自我的文化底蕴,从而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打造属于中国的服装意境。

全文阅读

暖设计情感化设计论文

一、暖设计在情感化设计中的优势

(一)功能上的优势

产品的功能是满足人需求的重要指标,也是产品存在价值的基础。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智能化产品功能的实现拥有更多的途径,在追求产品功能更加全面时,用户的情感诉求往往被忽略,高科技产品导致人与人之间、人与产品之间产生了虚拟感、陌生感和距离感,因此科技也需要有慰藉人心的力量。可穿戴式设备作为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结合的产物,是产品未来发展的风向标,为了避免用户在使用高科技产品时,在心理上和精神上产生的冰冷、孤独、陌生等悲观情绪,可穿戴产品的设计师们也试图在温暖和关怀的情感诉求方面进行改观,Facebook的一款可穿戴式社交背心——“Like-A-Hug”。连接网络,通过Facebook登陆账号,当你的好友对你发表的内容评价“赞”的时候,背心就会自动充气,给你一个拥抱的感觉,如果好友也穿着Like-A-Hug背心,你抱背心时对方就能感受到你的拥抱,使用户在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产生了温暖感。该背心把用户渴望被温暖的情感诉求,附加在产品功能上。暖设计的参与,使产品功能更加丰满,让高科技产品更具人情味,使用户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二)造型上的优势

造型是产品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层面,涉及到美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产品语义学等多方面的学科,不同形态的产品,会使人产生回忆、联想、记忆等复杂的情感变化,是刺激受众感性情感最直接和简单的方式。在《温暖设计——刘峰讲座》中,他倡导设计师从能形成人记忆的东西中寻找设计灵感,唤醒人心灵的情感密码和生活中的温暖记忆。他设计的“AreyouKidult?”系列的坐具,没有以产品本身的功能而限制产品的造型,而是以有机形体暗示自由而丰富的使用方式,产品看似简单,却堆积着厚厚的情感。或坐或躺,或是家具亦或是玩具,在用户与产品的交互中去定义产品的功能,体会产品富含的乐趣和温暖情感,并在冰冷城市中渲染一种亲近自然、和谐的室内氛围。

(三)材质上的优势

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曾提出“感觉方式的设计”,把“触觉”这个词意为与触摸的感觉相关或是触感舒服的④。产品的材质设计是设计师通过思考如何以感觉进行认知而设计的,是指如何创造性的让受众感知产品,即唤醒人的感官。暖设计可以通过产品的材质设计唤醒人的感官的不同感受,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变化。原研哉为日本梅田一家妇幼保健院设计的一套视觉指示系统,在设计时他强调选用白色布料,使医院可给人营造一种柔和、温暖的感受,其次,易脏的白色布料虽增加清洗的难度,却能让用户对医护环境清洁度的信赖感倍增。暖设计的背后,流露出同一种思维:寄情于物,寄关怀于物,注入可被感知的用心,从无生气的工业品变成对自然生活充满熨帖关怀的符号,让物件本身充盈能够给人慰藉的情绪。温暖的感受让用户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放松和安慰,材质在暖设计中的价值得以彰显。

二、暖设计在情感化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全文阅读

班级文化建设设计计划

班级名称:小太阳班(一年级四班)

班训:我健康我向上

班级口号:我们都是最棒的!

班风:勤奋、团结、诚实、自信

班级格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班徽:光芒四射的小太阳。

火红的太阳代表着一(4)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充满着阳光般的爱。

书本中生长出来的幼苗象征着我们一(4)班每位同学在知识的海洋

全文阅读

文化――设计的底蕴

【摘要】现代的设计越来越多,各种设计层出不穷,但站稳脚跟的都是带有文化底蕴的设计。文化与设计也息息相关,各个国家所做的设计当中,文化色彩的设计最具竞争力,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关键词】设计 文化 底蕴

设计与文化紧密相连,每个时代每个阶段的设计总是依赖于当时的文化背景而存在,并强烈地体现出与之相对应的文化特征。文化是设计的土壤,文化就是使得设计行为成功的前提条件,文化一一设计的底蕴。

我们常说的文化,其本身就具有历史的连续性,而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正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至今,人类仍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文化上的传统主义者还是反传统主义者,他们讨论的对象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历史前进中的积淀,它为人类历史前进积蓄着力量,提供着营养。所以,它对人类创造的现代的和未来的文明,都必然产生着不可否认的巨大影响。

我们所说的设计,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当今社会,我们周边充斥的无数设计,大到宇宙飞船,小到卫生纸,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与惊喜。

国外有设计,中国也有设计,在这个全球同质化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跨界交流给设计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尤其是当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无可替代。拿中国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来说,它的开幕式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缩影,把中国文化元素展现的淋漓尽致。思想家钱穆先生把“天人合一”看作“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天人合一”既是人类的和谐统一,又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又是人本身的和谐统一,可以说“天人合一”的观念突出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很多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元素,“舞”、“乐”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其次还有演员们营造出孔子的三千弟子高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场景,传达出儒家文化蕴含的仁爱精神。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如今世界各地建造了很多的孔子学院,可见孔子对世界的影响力。

除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当代著名的洛可可创始人贾伟也有很多以中国文化为立足点的设计。贾伟被誉为兼具商业头脑和设计才华的商业设计师第一人,秉承着温和力量创造和谐设计的理念,追求设计达到一种和谐,包括对中国文化、设计趋势、商业价值三者的完美融合。贾伟设计的许多作品多次取得红点设计大奖、IF奖、IDEA奖等国际奖项。

贾伟的设计大多都有着上上禅的文化理念。例如,他的上上签设计,这是一款用于随身携带牙签的小盒子,取名为“上上签”,既有谐音之趣,也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祈福文化深植其中,赋予了产品浓厚的民族情感。牙签盒颜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黑红搭配,外观造型来源于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细看底端红色镂空部分,会发现它其实是天坛祈年殿殿顶的一个小小缩影。除了这些理念之外,上上签的牙签制作材料不是使用传统的竹子制作,而是一种新型的工业化可降解的材料,这种材料的使用避免了牙签的随意丢弃而引起的动物食用残食后卡破喉咙的现象。这款作品体现了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外观设计区别于同类产品,艺术品位出众,同时引导使用者随身携带牙签,从而改变生活中的习惯来参与环保。

全文阅读

文化设计回归

【摘要】本文试图揭示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从认识与创造实践中向人类自我认识的回归。在这条线索下,从回归自我关怀的角度看设计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阐明设计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文化设计自我回归

一.文化与设计

文化,一直是设计界瞩目的话题。我想,这可能是源于设计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什么样的联系呢?设计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造物中,并通过造物具体设计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就是文化的载体。一切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最终都会在人的某种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即在具体的人的层面得到体现。所以说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从这样的意义上理解文化,我们可以说:文化就是生活,文化的中心是人。

既然设计是在创造新的文化,由于文化的延续性,就需要从文化的传统中找到创造的依据。这或许就是设计灵感的源泉之一和设计者关心文化的动机所在。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文化呢?

谈到文化,我们似乎都是面对着同一个对象,但不同的观察者因为不同的视角和动机,应该有不同的结论,从中获得不同的启发。而当我们在关于设计与文化的论述中寻找文化的启迪的时候;当我们倾听设计人关于文化的话语的时候;当我们从某一据说是体现了对文化独特理解的设计中找寻独特体验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来都是得到同一个结果,那就是生硬的前人的具体思想、前人创造的器物、历史上某种制度、风俗……以及把这一切简单地转换成的一些设计符号。

全文阅读

设计从文化开始

贾延良先生不谈CA770的设计,相比红旗轿车,贾老认为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中国本土设计师去思考。相信我,这绝对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访,下面的文字需要我们用时间去消化并深思

在《汽车之友》杂志制作30周年特刊之际,我决定对红旗轿车CA770主设计师贾延良先生做一次采访,但是这次采访不同于以往。对于贾延良先生与红旗轿车的故事,很多媒体都已经报道过了。在贾延良先生看来,主持红旗CA770设计确实是他人生中很宝贵的经历,但是对于贾老来说,他一生都在从事着设计工作,所以除了红旗轿车,贾老对中国的传统设计融入到汽车造型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没有底蕴的造型设计

我们此次的谈话依然是从汽车开始,但是这次不是聊红旗轿车,而是从汽车设计切入。谈到这里,贾老显得有些激动,他直言不讳,如今自主品牌的汽车造型被国外设计理念冲击得非常厉害,这其中有两点原因。首先,我们国家在初期培养设计师时就没有重视对其进行深入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第二,设计师在工作中受到上层的压力较大,新产品出来后,必须要马上转化为销量,而借鉴国外车辆造型设计往往是比较保守的做法。

说起前几年中国自主品牌车型设计,贾老谈到,起初我们国内有些设计师甚至连读车、读设计都不会。这边抄袭个欧洲车的前脸,那边又抄袭个日系车的尾部,腰线再照搬美系车,结果最后设计出来的产品,在造型上连比例都不对,你说这能好看吗!贾老认为,咱们不要照搬国外的设计,要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美国凯迪拉克是张扬的,英国路虎是绅士的,德国奔驰是严谨的,而日本车你一看它就是缺乏资源的产物(原意指日本车实用)。实际上,在车辆造型设计中,每一道线条都有讲究,而车身上的这些线条都是相呼应的,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产品。贾老告诉我,其实上世纪60年代我们的汽车是有名族设计的。比如红旗轿车外形上就借鉴了明代家具简约的线条,力求神似而不是简单套用。上海牌轿车的设计同样值得称道,甚至早期的井冈山轿车也设计得非常漂亮。只不过这些名族设计后来都被我们丢弃了,这点很可惜。

中国文化非常关键

贾老对中国汽车造型未来的发展同样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学生在学习设计之前,一定要先对其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人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没法设计出“中国造型”的。现在很多老师都在为学生传授国外汽车的设计理念,但是对于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却没有人去弘扬。

贾老认为,未来汽车就是造型和内饰的竞争。而造型是需要结合每个国家的文化来设计的。我们中国的建筑、家具、瓷器自古就在造型上非常考究,这些都是美的设计,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的。将这些传统设计融汇在现代产品中,这才是属于中国人的造型设计。贾老谈到,中国汽车产业早期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国外的车企纷纷来到中国与我们搞合资,我们虽然在车辆技术发展上走了捷径,但是对车辆造型设计来讲,却不是一件好事。那么如今市场趋于稳定,我们也从国外车企中吸取到了很多经验,所以也是时候要在自己的车辆造型设计方面好好下一番功夫了。现在我们说中国特色的设计,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在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后,结合现在最新的设计语言,进行发挥,这一点要特别强调。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