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

“压缩”概念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他说硬实力是一国利用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强迫或收买其他国家的能力,软实力则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他指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另一位美国学者尼古拉斯•欧维纳则认为:“军事以外的影响力都是软实力,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感召力等。”这个定义和约瑟夫•奈的提法在主要内容上重合,但“军事以外的影响力”囊括了太多的内容,从而使研究与表述遭遇许多困难。显然,采取“小型”的软实力概念,对研究者来说更有利。所有的软实力研究工作,均基于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而这样的理论、观点是讲竞争的学问。中国大陆的学者,对所有涉及“国力竞争”的理论都会感兴趣,因为买主是国家,并且国家很乐意买。不过,“软实力”概念被借用到大陆之后,学者出于更方便的考量,没有原样照搬,而是进一步“压缩”了这个概念。他们的修正或发明体现在这一词汇:“中国文化软实力”。有评论称,这是“我国思想理论界值得关注的一件大喜事。”

“软实力”被提升

近日《2010年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蓝皮书》由许多家声名赫赫的学研机构和高等学府联手推出,媒体报道说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咨询报告……集学术性、理论性、对策性、资料性、权威性于一体”。“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原来的“软实力”含义不一样了,它从“软实力”中,排除了本国“在国内外努力实践的政治价值观”;又排除了本国“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的外交政策”。应该说做出如此修正是狡黠与实用的,此举实际上为大陆“不好说”的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做出了某种注释。有学者强调,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对文化软实力下此定义:“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都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且不管这种定义表述得是否清晰,只要所列举的具体事例、现象是清晰的,也可以将其视为清晰的研究成果。然而,问题是研究者似乎失去了在修正概念时表现出的狡黠,他们在陈列例证时,恰恰自证了自己根本搞不清究竟什么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专家认为,电影的票房收入显示着特定文化价值的有效传播,票房收入的增幅之大体现了文化软实力的逐步提升。“2002年中国电影票房不过10亿元,2010年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这个例证恰当地说明了大陆电影票价格升幅很大,而被视为提升了文化软实力,是否欠妥?学汉语的外国人多了,就被视为中国软实力明显增长。那么,中国全民学外语、考英文,外语程度成为升学、就业、升职的硬指标,这提升的又是哪国的软实力呢?

或许专家在发现此处实际上存在“双重标准”问题后,会说“各方只要学他人母语都体现母语拥有方的软实力”,而这样“一致标准”下做出的论断仍然不妥。语言是工具,也可以看做技术性的东西,它是中性的,文字、语音、语法也并不等于先进或落后的语言内容。当一种语言的“原主人”拥有领先的科学、技术、制度、思想时,对操其他语种的外人则颇多可借鉴之处。此情之下,“先生”一方的母语方成为强势语言,而对借鉴先进、掌握这门外语的一方来说,增强的是各种各样的“硬实力”。中国人、外国人学外语都是自身的“学文化”的行为,外国人学汉语和中国人学外语,都不等于给对方添加软实力,而是给学习者自己长了本事,双方互利互惠的事情。

文化发展“不平衡”

世博会、国家形象片被当作中国软实力提升的表现,这说法用统一的标准审视也站不住。

全文阅读

企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件,也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对提升员工素质,提升竞争力,提高内部竞争力有重要的功能。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一、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软实力”一词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边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实力是指影响别人以达到你想达到目的的能力,实现方式有三种摘要:威胁(大棒);利诱(胡萝卜);吸引(自由选择)。其中第三种就是软实力。软实力包括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民心指向、思想文化吸引力、国际影响力和形象等,其核心在于价值观。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企业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经济规模等以物化形式存在的硬实力而言,而以企业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科技实力、管理能力、品牌商誉、企业文化、企业社会公信度、企业内外部环境和谐指数所构成的影响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

“软实力”的表现方式更多的是突出体现在对内摘要:企业文化具有较强凝聚力,充分凝聚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聪明,充分发挥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创造力,充分释放企业团队中每一个员工的潜能,从而达到增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提高企业整体战斗力、内强素质的目的。对外摘要:通过大量生动形象、扎实具体的工作,对公众利益、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社区和谐负责任的良好的企业社会美誉度、公信度,拥有为社会广泛认知的名牌产品,较高的产业集成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获得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环境,公众评价环境,人际和谐环境等。在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强势持久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辐射力,从而达到外塑形象的目的。

二、企业培育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必然要把提高自身实力作为重要使命。在竞争过程中,根据不同竞争要素在竞争中发挥的功能不同,又进一步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范畴。有专家分析过,由于受体制和发展阶段的影响,中国企业历来有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设施建设,轻技术创新投入;重生产经营,轻人力资源开发;重规模扩张,轻企业文化的倾向。实质就是重硬实力打造,轻软实力建设。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把积累硬实力作为第一要务,这是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而在硬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必须重视并加强软实力建设,否则,软实力的欠缺弱化将成为企业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优、走不远的“硬伤”。

重视企业软实力的打造,是由它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功能决定的。

全文阅读

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及意义

“文化软实力”概念是“软实力”的子概念。“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提出来的[1]。“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它是相对区别国家经济制度、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外交政策等因素而存在的软实力形态;现如今文化软实力也已不单再是“软实力”的组成因素,俨然更是成为其核心内容,是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与感召力。它是构成软实力的深层魅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既需要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 “硬实力”的强大,也需要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的 “软实力”的突出。所以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军备竞赛,经济实力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攀比,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该民族特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同样,我们只有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才能繁荣中华民族的特色主义文化,才能更好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一)中国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危机

北京大学教授潘维认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缺位是中国现实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国要崛起,就无法回避重建社会核心价值观。2007年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十分关注中国人核心价值迷失的问题,“加紧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呼声再度高涨,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希望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获得国民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以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建设。

(二)文化相关产业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最近几年,中国文化产业每年都以两位数以上,且高出同期gdp增长率六七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2009年前几个月,中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就文化产业的各个板块来说,仅于2008 年的数据,中国电影产量就又达到四百多部,跻身仅次于印度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票房收入增长30%,连续5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尽管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仍然十分严格,对影片口和租赁存在诸多限制,好莱坞对我国市场的前景仍然越来越看好。5年前,中国在票房收入榜上还排不上号。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华纳、迪斯尼、派拉蒙、福克斯、环球和索尼6大电影公司世界25大票房收入来源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网游产业早已实现实现了由到自主研发的蜕变,它不仅在逐年增长地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相比于音像制品、电影票房和电视节日的三大传统娱乐产业的规模,中国网游产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形成规模之巨,已远远超出想象,并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全文阅读

打造文化软实力

6月5日,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在上海启动。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其基本任务是为我国开展文化外交和文化走出国门提供战略研究和路径研究。记者采访了该基地的主任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陈圣来。在他看来,对外文化交流目前存在着种种不平衡,归纳为一点就是我们自身文化创造力、文化渗透力和文化感召力还不强,迫切需要在对外文化交流上,提高我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水平。

问:国家层面的对外文化交流研究,与我国“软实力”建设有着密切关系。我们的文化交流研究现状如何?

陈:从创新发展的机制和思路来看,我认为文化不是一种摆设和点缀,它应该发展成我们的支柱产业。

对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来说,我们现在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有统计表明,在全球的文化产值中,我们只占了3.4%,而美国占了43%,这个差距很大。在文化创新力、文化渗透力、文化感召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国家一直在强调“软实力”建设,去年我国举办了中非文化部长论坛,有四十六个国家的文化部长和代表来参加。根据正在制定的《驻外中国文化中心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海外文化中心总数将超过50个。在斯科尔科沃-安永新兴市场研究所推出的2010年各国软实力排名中,中国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排名居首位。我们现在比较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现在文化话语权都在别人手里,“文化软实力”也是美国人提出来的,我们习惯把人家的话语拿过来用,缺乏在文化语境和语系中建立自己的自信和地位。在传播中华文化时,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有没有为民众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过去有“三纲五常”,当然其中有封建糟粕,但至少这些观念过去是有覆盖的,现在我们要拿什么出来,去影响世界呢?去树立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呢?

问:中国形象在国外的调查中受到了一定影响。卢克索神庙题字事件,让国人反思文明素质问题。普通人应该承担什么角色?通过什么办法来引导国民这方面的自觉?

陈:其实卢克索神庙涂鸦不是个案,很多名胜都有,包括我自己出国参观一些古迹,也会看到我国同胞的留字。在痛心之余,我也要说明一下,这个坏毛病不只是我们中国人有,一些外国人也有,只不过在概率上中国人比较多。这也说明国民意识的重要性。国家这个概念还是要通过个体去展现,中国在哪里?就在你脚下。

提高人们的国民意识,首先就是要在教育上下功夫。就好像拿中美对于“灰姑娘”故事的教案比较一下,美国老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守时”“诚实”“朋友”等品质的重要性,而中国老师讲的是怎么去分段、哪里是明喻哪里是暗喻。所以说,国民素养是从基础教育就得开始培育的。

全文阅读

从文化软实力到文化威实力

只有软度而缺乏硬度的软实力会带来一些偏差和不适应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要增强人们的喜好和认同,还应该换来尊重和威望。

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单从经济总量的“硬实力”来看,已经超越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传统的“列强”,成为世界第二,其他实力也有了较显著的提升。然而在这样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与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却不断遭遇着被一些国家挑事欺负的尴尬事实。美国、日本且不必说,就连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周围一些弱小的邻居,也不断拿黄岩岛等一系列由头对中国“开涮”。尽管我国在近年来高度重视大国崛起中的“软实力”战略,强调文化软实力以及“以和为贵”的理念对于改善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的作用,但一些国家恰恰是把中国对于“软实力”的提倡作为捏“软柿子”的良机。对于和中国不断摩擦起火的部分国家来说,文化软实力、“和合”文化价值和善意国策没有换来和谐与尊重,他们反而把致力于和平发展、致力于文化的软实力而不是硬实力和威慑力的中国,作为挑衅和“蚕食”的对象。

尽管不能简单依靠军事、金元等硬实力,尤其对于处在复杂国际形势和敏感发展阶段的中国来说,不能依靠单纯的硬实力来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但是我们必须对国家的“软实力”战略作出重新审视和完善,要让软实力“硬”起来。从中国近年来软实力战略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来看,我们注重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合”友好的国家形象的建构,致力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喜好度和认同度,但是只有喜好与认同而缺乏威望、威权向度的软实力至少是不完整。从历史上看,中国作为大国在“怀柔远人”、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过程中,除了裸的军事行动之外,也不是只有“柔”和“恩”,而是结合着“国威”的塑造,柔威并济,从而塑造着国家的软实力,维护着国家的安全与安定。从现实的借鉴来看,首先提出软实力理论和战略的美国有着十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硬实力作为支撑,而且美国也不是单纯依靠软实力,而是在近年来注重把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的巧实力。美国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的软实力概念被引入到中国后,逐渐融合中国国情演变成了文化软实力理念和国策,其“软”的成分和柔性化特征更加明显。

作为对国家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完善,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让软实力增加“硬”度,既有应对软实力导致过软的尴尬现实、改善国家的国际环境的迫切需求,也有学理上调和兼容软硬的必要性。当国际利益关系和政治关系居于主导的时候,孔子学院、京剧、川菜的作用已显得不那么直接,以文化软实力牌应对国际社会的不同对象显得有些单薄和不够完整。这并不等于文化软实力不重要,而是文化软实力需要丰富和完善,只有软度而缺乏硬度的软实力会带来一些偏差和不适应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仅要增强人们的喜好和认同,还应该换来尊重和威望。取得喜好和认同是文化软实力的必经路径和必要目标,但是文化软实力应该还有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模式和更进一步的阶段。通过文化而增强国家威望和被国际社会所尊重,通过把文化软实力上升到文化威实力,而增强国家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及至形成文化国防力、文化硬实力,都是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和大国崛起进程中值得深入和拓展的向度。

在此,有必要明确和强调国家“文化威权”的概念及战略。文化威权是从文化软实力向文化威实力的拓展与延伸,它是通过文化手段塑造国家威望,提升国家被尊重乃至被敬重的程度。文化威权不是军事威慑也不是政治权威,却是国家文化战略中必须加强重视的组成。虽有灿烂美丽的文化但缺乏文化威权的国家,就像美丽的瓷器,可以引人喜爱但容易被“碰瓷”,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安全和全局利益。俄罗斯在经济硬实力上逊于中、美等国,但深沉厚重坚韧的俄罗斯气质,依然为其博取着大国的尊严和敬畏感。拥有康德、高斯、大众汽车等文化符号的德国,以其精密严谨的文化特质著称,虽然不一定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让人喜好,但也树立着一种庄严肃穆的国家形象。这些都给我们启示,软实力拥有多种模式,和平崛起的中国在文化软实力层面需要重视“文化威权”的建构,为国家软实力战略在历史新阶段的拓展升级做好必要的准备与前瞻。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全文阅读

提升文化软实力

十奏响文化强国冲锋号

编者按:过去的十年,中国文化建设在党和政府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如今,十的召开更犹如一声嘹亮的冲锋号,给“文化强国”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本期《文化月刊》邀请到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管理学博士郭全中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专业博士后李翔,对十关于文化方面的内容深入解析。

文化建设在党的十报告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归结为一布局、两目标、三任务、四措施来概括,其中一布局是指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两目标是指中期目标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长期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任务是指,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四措施是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等。

中期发展目标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十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是文化建设的中期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的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如下四个方面:首先,构建出科学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已经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实践。在构建核心价值观方面,提出了要进行三方面的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欣喜地看到,在12个词24个字的概括中,自由、民主、平等等词语也位列其中,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当然,未来的核心价值观会进一步精炼和提升。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实践。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人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正处于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井喷期,而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进展顺利但正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范围不清晰、投入严重不足、投入方式不合理、城乡极其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意味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1%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比例乐观估计也不超过0.4%,差距悬殊。第三,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即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要占GDP的5%至6%,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相应比例仅为2.75%,这就要求我国采取切实的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四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当前“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对我国极为不利,亟需采取切实措施来改变这种格局,这就需要打造跨国际、市场化的文化传媒集团,以更为人性化和更易接受的方式来传播中国文化。

明确了文化发展的三大主要任务

文化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因此要实现文化软实力的显著提升必须解决好三大任务。

首先,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一方面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方面,结合十报告中的相关描述,重点在于以下几点:一是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处理好政府和企业、政府和资产、政府和事业、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各归其位,重点是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文化由于意识形态属性强,国家采取的是高度管制的方式,但随着文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需要简政放权,使得文化企业和文化事业的活力进一步释放。三是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当前,我国文化归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等分管,成立统一的大文化部不仅紧迫而且可行。

全文阅读

建设文化软实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日益凸显。怀来县国家税务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观念,积极探索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极大地增强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构建物态文化

近年来,该局把加强基层建设作为构建物态文化的重要载体,重点对6个税务分局(所)进行了改建扩建,对城区办税服务厅基础设施进行集中改善,为各基层税务分局(所)图书室添置了大量图书、画册。并解决了基层征管用车、小食堂、小菜园建设等问题。目前基层税务分局(所)办公办税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基层干部工作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走廊、过道、门厅、院落等位置建立文化墙、文化角,贴上名言警句和干部书画、摄影作品,使机关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缓解了压力,激发了热情。

构建行为文化

为了使每位干部以国家公务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决好办事效率低、执法服务不规范等问题,该局从工作礼仪规范等基本常识抓起,通过制定干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着力抓好税收执法和服务,树立公正执法、高效服务的形象。一是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全面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对执法过错严格追究经济甚至法律责任。二是规范纳税服务行为。在纳税服务上更加突出纳税人,大力倡导征纳平等、服务前置等理念,落实促进征纳和谐的各项措施。在深化效能服务上,狠抓“两个减负”,优化征管流程,下放审批权限,精简表征单书。在完善申报服务上,落实多元化申报、“一站式”和发票发售“一窗式”等措施,加强办税厅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效率。无偿对需要帮助的特殊纳税人提供代购发票、代办登记、纳税辅导等援助服务。三是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广泛开展了创建星级单位活动,既增强了干部荣誉意识和服务意识,使干部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又树立了文化国税、和谐国税的对外形象。

构建精神文化

为提升国税部门文化软实力,该局提出了“文化强税”的发展理念和“健康工作、快乐生活”的口号。积极组织干部参加书画展、乒乓球比赛、篮球联赛和摄影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全局文艺骨干,先后参与了当地“消夏文艺晚会”、深入革命老区慰问巡演、兄弟友邻单位互访等演出活动,还受邀到石家庄市河北会堂参加了省国税局举办的“2008和谐之声”文艺汇演,受到了省局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先后举办了党建知识、廉政文化、职业道德等专题讲座;把教育培训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并坚持开展全员读书学习活动,积极向干部推荐优秀书籍,大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还深入开展了“树典型、学先进”活动,培养和树立了一批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勤政廉政、甘于奉献的先进典型,并采取集中表彰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展示和宣传先进事迹,激发全体干部争先创优的热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踊跃开展捐资助教、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累计投入资金、实物达10万余元。日前,又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62040元表达了一份爱心。从1994年组建之初到2007年,累计组织入库税收收入205476万元,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极大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辛勤的劳动、不懈的追求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怀来县国税局连续1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国家税务总局命名为“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被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连年被张家口市国税局评为“先进单位”。

全文阅读

论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

【摘要】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要提高竞争力,不仅要提高其盈利能力,还要提高其文化软实力。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的含义进行阐释,提出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企业 财务文化软实力 竞争力

一、引言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提高竞争力,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还要把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技术与中国文化、中国智慧等众多因素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哲学、财务管理制度,形成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今天中国企业对追求利润和金钱非常狂热,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但如果失去了健康的价值观,往往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企业追求利润,除了要实现企业的价值外,还要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我们现在许多企业是富有了,许多人也富有了,但仅仅是暴发户,精神上是贫困的,往往见利忘义。大量的财富在手里,有些企业和个人变得霸道、面目可憎。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越富有,社会就越混乱,越落后。企业有一定利润是硬实力,是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的物质基础,但不是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本身。

二、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的含义

企业财务实力包括财务硬实力和财务文化软实力。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是企业所具有的那种让与企业有关的财务关系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企业希望做的财务活动能力,是企业财务软实力的核心。它包括企业财务文化、财务管理者素质的影响力等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并不仅仅指某个财务人员的能力,因为人是流动的,别的企业完全有能力挖走某个财务人员。只有当某个财务人员的能力和该企业紧密结合,才能产生财务优势,这样的能力才是企业财务文化的软实力。

企业财务文化软实力除了包括财务管理人员发挥显性财务管理知识的能力外,还包括财务管理人员发挥隐性财务管理知识的能力。这些隐性财务管理知识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与财务管理任务、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有关的技能性财务管理知识;二是协调各种财务关系及财务管理团队内部如何协调的隐性财务管理知识;三是企业财务管理对各个单位和个人的工作如何进行科学评价的隐性财务管理知识。

全文阅读

文化软实力与传媒自觉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传媒是社会公器,是文化的载体和工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场地。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立足于传媒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系,论述了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上,传媒理应做好的责任自觉、价值自觉、权益自觉、人文自觉和道德自觉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传媒文化软实力自觉价值导向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十七大报告又指出:“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可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传媒是社会公器,是文化的载体和工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场地。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上,传媒理应自觉而为、积极有为。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

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是一种无形的软实力,它凭借其固有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引领,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它把时代的灵魂注入人类心灵的深处。软实力是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问题专家约瑟夫・奈创立的。按照他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经济、科技、军事领域体现出的硬实力,还包括因文化、价值观等吸引力表现出的软实力,软实力最终才是一个国家的制胜之道。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约瑟夫・奈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对我国具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生产力,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内推力。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社会一起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要素之一。马克思认为,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传统生产力向知识型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生产力的转型凸显了文化因素在物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和知识的精神生产已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日益重要无疑把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今技术、文化、观念等软实力因素越来越被视为国家发展力的核心要件。

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文化是精神力量的代表,它以精神财富的形式,以对别国进行文化辐射的影响力来显示综合国力。作为国家精神层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国家的名片,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是保障国家凝聚力的必备要素,其调控导向功能是永葆国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它的教育塑造功能是国家创造力的重要保证,其传播辐射功能强化和延伸了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力量。所以说,文化作为物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它是国家竞争的无形资本。当前,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国的经济依存度加深,而且使各国的文化融合日趋紧密。文化已经成为全球认同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成为国与国之间一个新的竞争砝码。

从当下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看,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目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素。二是文化素质偏低,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有下降趋势。三是价值取向多元化,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认同度不高。四是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分布不均,文化歧视现象十分严重。

全文阅读

企业文化软实力研究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从最初的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市场渠道的竞争等,发展到现在,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竞争具有重要作用,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软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注重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企业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一)“软实力”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

那么什么是软实力呢?“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二)“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从国家的层面上说的,而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软实力。所谓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随着文化软实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把文化软实力引申到企业的层面,提出了“企业软实力”,又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体现一个企业软实力的最主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因此可以说“企业软实力”又可以称为“企业文化软实力”。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产品、财力、技术专利、机器设备等企业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企业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对外占领利益相关方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心智能量以达到企业目标的能力,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履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程度、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商誉、品牌号召力等形式。“企业文化软实力”则是企业所具有的基于其文化的软实力,或者说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按照功能来划分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企业文化会产生导向力、控制力、激励力、辐射力和凝聚力等,这些力量正是软实力的诸形式。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因此,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要从企业文化抓起。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