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强国梦论文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精选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157 ― 02

党的十之后,书记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他指明中国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思潮下,需要优秀社会人才,使他们对中国梦认可,乐于为这一梦想奋斗终身。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因此他们要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念,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顺应潮流,以新形的教育方式、内容、手段,对大学生展开中国梦融入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念,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发奋学习。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大学生价值理念形成,这需要正确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国梦是新时代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因此,要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深深领悟其内涵,形成自己的理想追求。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追求,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在无形中自我要求综合能力提高,使梦想变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大学生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奉献意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使大学生更加具有强烈的奉献、爱国意识。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思维方式多变,一些不利社会因素,如腐败、贫富差距、欠公正等,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价值理念的形成,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使他们正视这些问题,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富强输送优秀的人才,中国梦的实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优秀人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融入中国梦。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追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中国梦,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力量。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程。这四门课程都与中国梦有一定的契合点,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然而效果并不是特明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实际,然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却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时比较少,实践教学基本没有,这样更难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致使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仅仅是书面知识,难以与实际相结合,很难达到教育效果。在现实教学中,很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很难把四门课程中涉及中国梦的部分融入教学,即使有也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切实地使大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追求性。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中国梦的讲解欠结合实际和与课程结合不确切,致使中国梦很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网络信息和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理念

当今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中国的网民在全球居首位,而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群体。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传播一些腐朽信息,抨击我国的社会制度,预想利用网络干扰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利用网络做虚假宣传,误导人们对中国梦的认识,使人们不能正确感悟中国梦的内涵,致使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给大学生创造有益的文化氛围,因为这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价值意识的形成。然而,高校普遍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比较形式主义,盲目的追求物质利益,并且相关机制欠缺,这样导致校园文化不能真正发挥育人功能,更对大学生如何树立实现中国梦价值观的教育无从谈起。一句话,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价值理念的树立。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的教育深入力度不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重要的教学任务,高校始终在强调重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然而效果甚微。在2012年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加强了对中国梦的教育,但是注重形式,没有切实认识到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采取措施让中国梦的教育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在现实教学中,往往高校重视专业知识,忽视大学生思维意识形成,对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走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改变现有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可大部分高校教学方式陈旧、考试方式落后,这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按教育部规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比例为1:12,但在现实的教学中高校普遍达不到这个比例,并且有的教师身兼数职,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需要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引力,然而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方针、路线学习,忽视现实生活教育,致使学生难以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简而言之,高校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形式、欠实用,致使大学生难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受到中国梦的教育。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

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同抓起。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使中国梦的内涵融于其中,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使他们形成中国梦意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要对大学生德法教育并重,营造德法宜人的教学环境,为实现中国梦输送德法兼备后备力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现了我国近170年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教学内容,使大学生认知中国梦的确立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程,然而中国梦实现需要先进理论作指导,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展开教学,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中国梦实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理论,对大学生中国梦教学要与该课程有机融合,探寻该课程与中国梦的切合点,达到教育的实效性。实践出真知,因此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教育。鼓励学生们加强社会实践,使思想上的理论认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追求。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纪念胜地,如纪念堂、周邓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使大学生能够回顾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切实体会到自身所承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总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将会使中国梦有机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2.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在无形中感悟中国梦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不见形迹的发挥作用,因此,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校园文化作用。高校要创造良好人文环境,使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和谐文明,校园文化活动是创造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高校要创造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中国梦渗入其中。营造校园文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深深领悟中国梦与其的关系,在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受到中国梦教育。物质文化具有强烈感染力,高校要使中国梦渗透到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加大宣传中国梦,校园网是宣传中国梦的重要场所,各高校要加强校园网建设,且体现中国梦,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园网上设立 “我的中国梦”、“天中情”等。同时,我国应制定一些规范网络的法规,保障中国梦的宣传。校园文化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下,校园文化要与时俱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中国梦,陶冶大学生情怀,使他们积极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发奋学习。总之,积极改进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中国梦,受到中国梦教育。

3.高校采取措施加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加强大学生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一方面教师队伍要加强,达到师生配置比例,引进高学历且对中国梦有切实认识的人才;另一方面,现有的教师人员要学习、进步,讲课内容要丰富,且结合实际,使他们能够切实感悟中国梦,只有这样才能应用于教学之中。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方式,且普遍被学生认可、接受,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用这一教学方式。同时,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笔试方式,即是笔试考试,那么它所占学生总成绩的比例也应降低。高校对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要在专业教育中予以体现,使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时也受到中国梦的教育。高校要从教学、实践活动、后勤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管理制度,使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参 考 文 献〕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是我国中学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梦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必修课,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作用。过去的教育包括现在的教育大部分是应试教育,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而中国梦教育是对历史的总结与概括,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式教育,能激发高中生积极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积极性。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在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中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朝气、富有创造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群体,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实践告诉我们,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与希望。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真学习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升华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并且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树立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二、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试教育问题明显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过于强调应付考试的内容,忽略了思想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中生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因而部分高中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了考试而被动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习惯于应试教育,硬性灌输,形成了“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导教育和实践教育,把高中生思想教育等同于科技知识的教育,没有形成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接受教育、参与教育的局面,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教育的灵活性。

(三)教育缺乏针对性现今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理论灌输、被动接受现象,没有与高中生的自身发展水平相结合,针对性较差,实效性不强。高中政治课本中的案例同样存在于小学、初中、大学的政治教材中,缺少专门针对高中生心智发展水平而设计的内容,所以高中生学习的某些内容与其面对的现实存在一些反差,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失去学习兴趣,认为所学内容意义不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高中生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紧扣中国梦内容,加强中国梦教育“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表达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期望和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中国梦是一个“家国天下”的梦,从上学就业到住房求医,家庭美满、事业前进、价值实现……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而高中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接班人,是美好未来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用中国梦统领高中生的思想行为,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成长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梦教育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国家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社会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社会公正、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个人价值目标,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的目标内容离不开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公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联。

四、在中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国梦教育高中政治课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高中生思想教育的课题,也是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课题。所以,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高中政治课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梦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要把知识的系统讲授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育,还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升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加深高中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中国梦教育柏拉图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4〕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灵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有深刻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高中生的中国梦教育,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比如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化等,将中国梦巧妙地植入到校园文化中,将中国梦精神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5〕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让高中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理念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引导高中生自觉地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联系,激励高中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积极投身到中国梦建设事业中。

(三)广泛运用网络媒体加强中国梦教育网络媒体具有成本低、建设快、范围广、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网络在以高中生为主体的青少年中普及率高,是在高中生中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校园中,利用好校园网、QQ、人人网、微博、校报、校内广播、海报专栏等,积极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鼓励高中生学习、交流中国梦的理念与精神,深化高中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思想政治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235-02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从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法制、公民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强化,但依然缺少一面把各种教育整合和统领的旗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效果不佳的现状。

1 “中国梦”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方面,很多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专心听讲的现象十分普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在学英语、计算机,在看其它杂志、或者专业方面的书籍,也有不少学生在上网、玩手机游戏,有一些学生干脆旷课。另一方面,教师队伍鱼龙混杂,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不能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只就照本宣科,复述课程内容。再加上,一些学校行政领导干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员,由于他们自身作风不够过硬,言行不一,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看,目前的大学生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学习只是为了谋求一个满意的工作;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是很难解决的。我们只有寻求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即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才能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才能解决学生心灵中的困惑和存在的各种问题。

“中国梦”将政治话语体系转化为生活话语体系,将政治理想生活化,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活需要。这种政治话语的生活化表述,符合青年学生的身心成长的需要。也便于为青年学生所接受。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梦想的时期。梦想,不仅是他们的追求,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用梦想来言说政治,能激发青年学生的话语兴趣,产生强大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用“中国梦”来统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在梦想的境界中,激发青年学生对未来的追求、探索,能够从根本上消除青年学生对理论教学缺乏兴趣,甚至反感的局面,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心在其中。事实上,青年学生对政治理论教学没有兴趣和反感,一方面,源于理论的空洞、枯燥,与现实的脱节;另一方面,源于一些党政干部的腐败以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公平问题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仰的下降。“中国梦”源于历史,是历史的凝结。与纯理论相比,有一定的生活性、历史性和真实性,因而具有很大的可信度。自然能够为青年学生所喜欢。“中国梦”为青年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和个人提供了历史的视角,使他们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 “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既然,“中国梦”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很有必要,那么,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从应然上讲,“中国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统领(宏观上的引导)或引领(微观上的引导),而不是“融入”或“深化”。因为“融入”或“深化”只能起到补充(教育内容的扩展)和改善(对教育效果的改进)的作用。而统领或引领,不仅具有提整的作用,也具有“融入”的补充和改善作用,还具有提升“融入”或“深化”之功效。从实然上讲,“中国梦”本身就是一种理想,尽管它也是由一定的内容所构成,但它与通常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不是居于同一层次,即从层次上是高于后者的。这就决定了在进行教育活动中,只能用“中国梦”来统领或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融入”或“深化”。“融入”只是一种在其中,“深化”也只不过是一种加强而已。显然,“融入”或“深化”确有降低“中国梦”层次与作用之嫌。从教育实施情况来看,在“融入”的情况下,“中国梦”教育的内容与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讲解上,并没有先后和主次,但在统领或引领的情况下,必然要有一个先后和主次之分。否则,就难以实现引领的作用。从教学效果上看,“融入”也能够改善教学效果,但无法与“统领或引领”的教学效果相比。如果把“中国梦”的作用定位为“深化”,明显就是一种纲目倒置,因为“中国梦”比当前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层次上要高,从逻辑上,也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服从于“中国梦”。从教学上来看,如果把“中国梦”作为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后继,只能发挥“中国梦”的教育作用,对现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产生不了多大的促进作用。而只有在“中国梦”的统领或引领下,才能提升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中国梦”的统领或引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并不能把“中国梦”的思想降格为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不能将“中国梦”基于宣传的层面,而应在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用“中国梦”的思想来统领或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用“中国梦”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统领广大青年学生的行为目标,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学生的行为活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民族精神为内核,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发掘其蕴含的现代性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在中国道路上,不断创新,从而促进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所需要的适用人才。

3 “中国梦”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条件

用“中国梦”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有一支过硬的政工队伍。政工队伍是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这支队伍必须在广大学生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形象,每一个人都是他们敬仰的楷模:教书育人的模范,能够用他们真理和人格的力量,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实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用“中国梦”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求每一个政工人员能够准确地掌握“中国梦”精神实质,并肩负起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和育人的使命,以高尚的师德、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实,这个要求并不高,但现实中,达到这一要求的政工人员只是凤毛麟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净化、强化、精化这支队伍。净化,就是将那些品行不端、作风不良者清除出政工队伍,以保持队伍的纯洁性。从而消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消除“文过实非、言过其实”的现象,避免大话、空话、假话的出现,恢复“实事求是”和“言行一致”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强化,就是要选配精兵强将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之中,提升整个政工队伍的理论素养,从而改进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能够真正开展言传身教和具有时代特征的针对性教育,彻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精化,就是提升教育者个体的教育能力,使每一个政工人员都能够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特别能战斗的成员,使每个成员都能够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

4 “中国梦”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目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六个方面:一是课程学习;二是党团教育;三是业务学习、四是形势政策教育、五是社会实践教育,六是校园文化及社团文化建设。其教育的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爱国主义教育;三是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四是素质教育。[1]因此,“中国梦”统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必须要关注和加强三大主线。

一是要关注和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统领。课堂教学是大学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主渠道。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的统领,就等于抓住了关键环节。大学的课堂教学,从政治和业务两个方面,可分为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学。但是,“中国梦”对课堂教学的统领,并不拘泥于思想政治教学,还包括对专业教学的统领。在专业教学中,以“中国梦”为统领,就是用“中国梦”的精神,既要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并能创新专业知识;还要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激发学习的政治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实现成人与成才的有机结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以“中国梦”为统领,就是用近现代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史实,证明我们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知识,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产物,是历史的凝结与升华,并且,这一产物随着社会的向前推进,也在与时俱进地发展。从而增强广大学生对这些课程的重新认识和评价,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激情,提升其理论学习、研究的自觉,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二是要关注和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统领。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因素,又是影响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关键要素。校园文化包括科研文化、课堂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饮食文化等方方面面。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校文化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校园文化建设用“中国梦”统领,就是用中国的民族精神,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用中国的民族精神对现有校园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对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悖的各种文化进行改造,从而消除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在高校中造成的不良校风、教风和学风,从而使整个高校校园发生可喜的变化,创造符合培养“两个百年目标”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校园环境。

三是要关注和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统领。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锻炼广大青年学生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将道德理念转变为道德行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用“中国梦”统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以祖国的需要为己任,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贡献力量的远大志向;担负起对祖国、人民、民族的历史责任,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联系起来,脚踏实地、雷厉风行、掷地有声地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之中,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才能,提升就业、创业的实力及综合素质,在推动国家、社会进步中实现个人梦想。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国梦 班级文化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功能

2013年3月,同志系统地阐释了“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年4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了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采取不同形式推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当前如何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并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质是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从学术方面对“中国梦”的多维研究可见,中国梦的理论阐释和宣传教育正在不断深化。诸如,林培雄,刘光明从多个维度指出,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民族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进一步演进。陈晋则从本质上指出,“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

2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开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问题。

2.1学生功利性务实化问题

在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功利性务实化问题突出,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既有网络媒体的错误引导,也有同辈、同学之间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究其深层原因就是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错误认知以及未能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社会之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错误地理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认为“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是理想的梦,高高在上,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无关,而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活动更是在做表面功夫,追求形式,完成任务;学生在参与活动之前,首先考虑的是能否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人文素养有帮助,自己的投入与回报是否成正比,如果没有帮助则是在浪费时间,并未考虑到学生梦与中国梦、民族梦、人民梦的关系。

2.2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化问题

班级文化活动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最直接、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但目前仍然存在班级文化活动形式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深入、持续性。班级活动只是停留在“活动”表面,并未结合“中国梦”的实质性内涵与学生实际特点进行持续深入地展开;缺乏创新性:从班级文化活动形式上看,主要以传统的娱乐形式开展,导致班级学生认为开展活动就是为了娱乐,未能实现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活动的真正意义。从班级内容上看,班级文化建设中,对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的活动过于重视数量而缺少对质量的关注,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倦怠,而且会导致班级学生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理解程度减弱。

3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在保证学生有一个正确定位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教育渠道,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才能切实增强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整体定位、实施效果,因此,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扩展班级文化建设的渠道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扩教育渠道。利用主题研讨等形式,进行以“我的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发言,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修养教育;其次,扩宣传渠道。通过宣传栏、海报、班刊等宣传方式将与“中国梦”相关的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校园活动等内容传递给班级成员;最后,扩网络渠道。网络渠道是三个渠道中最典型的教育途径。通过利用班级网站设立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讨论专栏,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研讨内容上传至讨论专栏,为班级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并将班级成员分成专栏维护小组和监督小组,以保证讨论专栏的持续性、话题的准确性以及班级成员的参与性。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梦”是于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的,他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受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中国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线。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切实肩负起育人使命,坚持师德为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使学生都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一、“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中国梦”最年富力强的年代,是践行“中国梦”的重要动力和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可靠力量和主体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拥有崇高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中国梦”实践中,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第一,“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统一。“中国梦”作为全民族的梦想,要求全社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梦”实现中承担相应的价值目标和历史使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确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要将“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不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在“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遴选原则

(一)坚持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同样需要理论教育。当然,在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热点问题,重点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突出宣讲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前进方向,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感性意识更强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在“中国梦”的宣讲教育中,不能只采取理论教育的方式,还需要采取体验式教育的方法,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自觉地将“中国梦”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思想中,在体验中真正感受“中国梦”是实实在在的,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

(二)坚持主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主体性原则,就是在教育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体―客体”的关系为“主体―主体”关系,让学生主动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内心感动,发自内心地把个人理想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相结合。同时,还要坚持发展性原则,就是在鼓励大学生参与“中国梦”实践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发展,并帮助学生确立个人目标,而且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去发展,并能够实现目标。

三、“中国梦”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紧扣“中国梦”的时代内涵,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宣传媒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树立典型等途径展开教育,不断增强“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引导他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一)利用课堂教学的主平台,加强“中国梦”的时代内涵教育

在高校开展“中国梦”的教育过程中,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平台,发挥主阵地作用。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详细讲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另一方面又要结合专业课程有意识地渗透“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保障体系,让大学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为投入“中国梦”的实践积累知识,从而使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无处不在。其次,根据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思维开阔的特点,应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教学,而是采取互动交流的“参与式”教学,转变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调动大学生对“中国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利用校内各种媒介,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媒介,加强校园舆论宣传。要利用好校园网、微博、QQ群、校报、校内广播电台、宣传橱窗、海报栏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方面,通过校报、海报、宣传手册等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宣传,形象生动地展示“中国梦”是真实的梦,让大学生在观看中国成就展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通过校园网、微博、微信、博客、QQ群等引导大学生就“中国梦”开展广泛的学习讨论,增强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深化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

总之,校内各种媒介的充分利用,可以将有针对性的“中国梦”相关信息加以设计,变枯燥为生动,变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使学生沉浸在良好的舆论氛围中,自觉接受相关“中国梦”的信息,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良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三)利用校园文化平台,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要利用好校园文化平台,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其次,推进“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加强校风、学风、班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是使大学生将对“中国梦”的学习转化为自觉行动的保证。

总的来说,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在学习中坚定信仰;在活动中升华理想;在实践中勇担责任。(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以“中国梦”凝聚中国社会正能量(2013-01-14)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高斐.社会主义核心价价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4]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2013-03-18)[2013-03-22].

[5]吕品,李晓月,刘文光.浅议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高校德育新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6]任志锋,杨晓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转换的历史轨迹与发展趋势[J].思想教育研究,2012,(7)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国梦”教育 大学语文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7.029

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使命,高校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重要任务,把“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课程教学势在必行。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积蓄力量。

1中国梦教育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助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推中国梦实现。

(1)中国梦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浓缩了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孜孜不倦、自强不息的执着、拼搏精神,所倡导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内在源泉。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实现中国梦。文化具有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端正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凝聚全球华人共同实现中国梦,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2“中国梦”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肩负的重要使命

大学语文课程,是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各类专业的通识课程,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重大使命。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立志、自强、修身是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必备的三大素质。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同样需具备这三大品质。

2.1立志

《论语・子罕》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国梦作为民族梦,必然是每一个有志之士都会追求的事业,中国有志青年个人的梦想,将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得到实现。苏轼《晁错论》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仰,才能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2自强

《周易・象传》曾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境,人们需要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奋斗精神。要实现中国梦,不能半途而废,应有一种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正如《孟子・尽心上》所言:“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立志于实现中国梦的人,必然是带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壮志豪情,行走在自强不息的道路上。作为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学子,更要始终铭记“信、敏、廉、毅”的校训,禀赋“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致力于中国梦的实现奋斗中。

2.3修身

《孟子・离娄章句上》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修身放在治国、齐家、平天下的首位。修身亦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修身可以起模范带头作用,正如《论语・子路》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方式

“中国梦”教育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就要把握好“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3.1进教材:把“中国梦”教育内容编入大学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将概念寓于形象,隐晦寓于生动,理性寓于情感,抽象寓于具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对文学作品审美及艺术特色的阐释与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蕴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思想精华和道德范式。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大学语文”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陈丽萍、红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融入了“中国梦”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

教材把文学作品分为中外两个部分,重点在于中国文学部分。根据人性发展的层次和文学的美学特征,把中国文学分为五个阶段:上古文学、中世文学、近世文学、现代文学及当代文学,每个阶段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篇目。如《采薇》一诗,表现出士卒为国戍边的爱国情怀;《山鬼》一诗,屈原以“山鬼”喻己,由山鬼对爱情的渴望折射出屈原对报国的坚忠;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气呵成,强烈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爱国情感……此类篇目的教学均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教育,融入“中国梦”教育。再如《李将军列传》一文,李广廉洁奉公、英勇顽强的个性品质足以让人“至今犹忆”;苏轼《前赤壁赋》中表现的达观旷达的乐观态度;陶潜《饮酒二十首》中抒发的淡泊情怀……这些品质正是当代大学生修身的重要目标。曹操的《短歌行》,表达了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其实,这也传递出国家需要人才,“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力量凝聚。

3.2进课堂:把模块化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在“中国梦”教育大背景下,创造性地把模块化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例如,把大学生实现梦想的过程分为寻梦、追梦和筑梦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与相应篇目结合起来讲。

“寻梦”侧重于研究大学生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鼓励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模块下属篇目有《采薇》、《山鬼》、《兰亭集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牡丹亭・惊梦》、《蝶恋花・出塞》、《少年中国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许三观卖血记》。

“追梦”着重探索梦想实现的路径和方法。模块下属篇目有《行行重行行》、《行路难》、《登高》、《无题》、《一枝花・不伏老》、《桃花庵歌》、《吴行舟中漫兴》、《圆圆曲》、《自为墓志铭》、《与薛寿鱼书》、《伤逝》、《论趣》。

“筑梦”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遇事沉稳、脚踏实地、达观旷达、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为投入中国梦实现奠定良好基础。专题下属篇目有《李将军列传》、《短歌行》、《饮酒二十首(其五)》、《前赤壁赋》、《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人间词话(四则)》。

3.3进头脑:把“中国梦”思想融入老师和学生的头脑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2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将其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气象。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人民的梦,是世界的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三重内涵。“中国梦”首先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梦”最精辟的一个界定;其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最后,“中国梦”又是世界梦,表现为“平等”“互利”“共赢”“共享”等。

2.“中国梦”的基本特征

从“中国梦”的三个层次的内涵来看,“中国梦”具有整体性、时代性、超越性和实践性。“中国梦”是集体与个人的有机统一,它呈现了我国现阶段的时代特征: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社会特征。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传统的教育形式和途径,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使大学生科学把握“中国梦”的发展历程、本质要求、科学内涵、实践力量等,清晰地认识到实践“中国梦”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理清个人梦、青与“中国梦”的内在关系。

2.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与隐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显性教育具有公开性、目的性,隐性教育具有内隐性、愉悦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通过课堂教育、专题讲座等显性教育方式,也要注重发挥榜样、环境、文化的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高度关注、心理认同和主动践行,以展现“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

3.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

“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势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只有大力弘扬“中国梦”的价值理念,才能在学生群体中推动“中国梦”的教育发展。但是,这不意味着要否定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是尊重他们个体发展,让他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个人梦、青、就业梦、成才梦,即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并存,实现“中国梦”教育与学生个体价值取向的内在统一。

4.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

通过先进典型带动全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党员干部和先进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引导他们在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然后,通过各种现代化宣传手段,扩大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和渗透力,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以投身到“中国梦”的教育中来。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1.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大学生掌握“中国梦”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应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坚持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梦”学习教育进课堂,进教材, 进学生头脑。第一,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领悟和传播“中国梦”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集中学习、接受培训、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现途径,做“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成为大学生学习践行“中国梦”的示范者和引路人。第二,要把“中国梦”的思想内容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配合使用互动式、体验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和思想魅力。

2.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

“中国梦”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还应融入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感,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中国梦”为指导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科学发明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刻领会到实现“中国梦”的任务艰巨,认识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自觉将自己培养成实现“中国梦”的有生力量。

3.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情感认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渗透在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的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工作等活动形式。要将“中国梦”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开展有关“中国梦”的系列党团活动,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微博、微信、QQ等现代媒介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增强日常“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影响力。同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4.通过制度建设,建立“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了使“中国梦”成为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信念和价值取向,需建立“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分层实施,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其次,建立资金机制。物质支持是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保证。然后,建立评价机制。完善“中国梦”宣传教育指标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奖惩措施。最后,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成立检查小组,实时监督“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情况。

将“中国梦”融入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实现这一目标要把握好关键,更好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必然选择,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62-02

在大学生这个重要的青年人群体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党的十以来,提出的“中国梦”的系列论述在全国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高度关注,教育部等掀起了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大学生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本文试就“中国梦”境遇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一简要分析。

一、“中国梦”和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内在关联性

1.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被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即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思想政治观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于2013年五四青年节《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第一,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才能变为现实,实现“中国梦”当代青年大学生重任在肩。

2.“中国梦”是青年大学生个人理想的归宿。“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的利益,具体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因此,“中国梦”折射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是个人、民族和国家三位一体的梦想,三者相得益彰,理应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信仰追求。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命运,都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国家困难时期,无数的高校都停办或者为了逃避炮火而迁移校址,教师和大学生颠沛流离,教学用的宝贵资料数据都在迁移中遗失。因此,青年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民族梦相结合,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的专业去攻克,祖国越强大、经济越繁荣、社会越是安定团结,就越能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二、“中国梦”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影响

1.“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程的推进,国家改革开放从“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当代大学生深刻地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化,同时也享受了国家前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带来的优越生活。一方面,他们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认知,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自己的坚持,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持乐观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和网络技术优势,实行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与此同时,国家正在进行各类深层次的改革,社会矛盾频发,西方社会思潮潜行进入,这既让青年大学生挣脱了思想的束缚,同时也暂时地契合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导致青年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理性缺失,理想信仰弱化或迷茫。“中国梦”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梦”理想信念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中国梦”提出唤起了青年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引起了他们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思考,为青年大学生注入了精神抗体,引领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2.“中国梦”完善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要就是希望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中国梦”对理想信念教育在观念上系统地更新了,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空洞的道德说教,是遵循青年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针对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3.“中国梦”开启了大学生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当代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思想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正在经历从青涩懵懂的学生到成熟独立的“社会人”的身份转换,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和被认同感。与此同时,他们是未来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的精英,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识和选择相对更加思辨和自觉。“中国梦”让青年大学生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努力的同时,也能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这大大提高了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态度从被动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变成主动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他们主体态度的改变,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用“中国梦”来引领西方社会思潮,防止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蚀,同时,也在各种思潮的碰撞中,汲取西方文化的养分,激发和酝酿新能量。

三、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若干建议

1.坚持思想引领,搭建“中国梦”思想教育平台。在“中国梦”的教育活动中,要坚持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功能,将“中国梦”的历史渊源、时代内涵等理论要点讲解透彻,让学生认清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精神支撑和力量来源,促使青年大学生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入耳、入脑、入心,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内化为自身强大的精神动力,自觉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将自己成长成才的需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将实现个人价值的梦想融入到“中国梦”的征程上,在学习中不断坚定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梦”的实践。

2.坚持文化育人,推进“中国梦”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精神、舆论导向的文化氛围和大学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上几代中国人的梦寐以求的目标,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把“中国梦”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意义重大。高校校园要避免“高大全”的形象,过分重视校园物质建设,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却相对落后,导致大学精神的贫瘠。高校应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同学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此,让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校园活动的参与中感悟、内化和提升,凝聚爱国情怀,激发报国热忱。

3.坚持实践育人,构筑道德实践平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培育大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要引导大学生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现实环境中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学习的知识一定要与实践结合才能取到真正的成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体察民俗风情文化,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瞩目成绩,寻找当前社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将“中国梦”和自己的梦想紧密结合,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中作为自己在校学习生活的行为准则。

4.坚持网络阵地,构筑网上精神教育。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及时抢占网络阵地,利用网络开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天地,构筑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高校可以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利用网络视频、图像、影音能技术,吸引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让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信息网络,明辨网络的多面性,培养辨识网络信息的能力,提高对不良网络信息的免疫。

参考文献:

[1]张明.“中国梦”的特征、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2]肖贵清.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精神支撑、力量之源[J].思想理论教育,2012,(6).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9篇

(一)建立网络教育平台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接触的新事物多而快,新媒体传播的普及更加强了这种90后大学生足不出校园就可知晓天下事的能力。由原先的QQ、博客,到现在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的运用,大大加速了地球村的发展速度。人们常说:“新媒体传播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青年大学生只要动一动手指,就可以收发一手信息,传播正能量。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作为青年大学生,首先得端正价值观,运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根据目前的状况,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文化机制的创建

校园是一个纯净而神圣的殿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家园,首先得加强校园景观、物质文化建设,突出地方和民族特色。其次得加强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承载着一所高校、一个地方的神韵,在树立精神文化、精神理念的前提下,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物质景观的建设:校歌、校训、校徽、绿化、景观、书画等等,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要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也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包括国家层面的、社会层面的、个人社会准则层面的。比如举办以“爱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以“自由•平等”为主题的师生谈心活动,或者是举办以“和谐•文明”为主题的寝室文化评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创建,丰富了90后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树立典范,夯实理论研究基础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不能松懈,这种理论教育不能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还需要融入到日常生活教育中。大家都知道,对于课堂的灌输式教学,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早已乏味,课堂上的抬头率并不高。这并不是说理论教育不重要了,理论教育是基础,只有理论扎实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做理论教育的时候能够改变原先的灌输式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互动、课下的实践进行,可以从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选取鲜活的实例,进行分析评价。比如:通过树立典范,寻找这一素材,作为我们理论课研究的基础,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我们身边入手,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最美妈妈”、道德模范等等。

(四)落实社会实践网络的构建、文化的创建、理论的夯实

最终还得落到实处,没有实践的理论都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作为90后大学生,他们必将走出校门,运用自己的所学做出一番成就,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呢?90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力,但是缺乏动手和沟通协调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运用自身所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让核心价值观流于形式,成为说教的工具。投入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参加集体学习培训以及党员的集体生活,参加社区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知行统一。在积极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传承了我们国家的优良风尚,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自我的思想道德境界。

二、中国梦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64-02

一、中国梦与理想信念

2012年11月29日,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其本质简单归结为: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中国梦。这个现实的中国梦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一个、两个、三个直至千千万万个梦想汇聚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大的梦想体。理想信念是“理想”和“信念”两个词有机融合为一体的。“理想”是对未来的期盼和期望,是人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信念”是确信某种思想见解或理论实践,并以之为准则付诸实践。理想信念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1]。崇高的理想信念会激发人们的热情,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中国梦就是所有中国人理想信念的汇聚。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我们提供了共同的理想及为之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促进国家发展,绵延历史记忆,推动中国梦实现的精神动力。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有每个人坚定社会责任感,发挥主人翁意识,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价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怀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才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2]。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个人梦想的汇集就是伟大的中国梦,自我价值实现的累积才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大学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以小我激发大我,才能铸就中国梦这个更加辉煌的事业。

二、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理想信念发挥着凝聚人心、团结奋斗、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否具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而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挑战,阻碍中国梦的实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渗透,大学生深受各种错误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贪图享受、不思进取、崇尚金钱,把“成为百万富翁”、“有房有车”视为自己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出现了信仰危机;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传播渠道,大量地灌输西方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理想信念的迷失和扭曲。如果大学生当中出现的理想缺失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文化强国建设将无从谈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将成为海市蜃楼。可以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之途,也是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之路。

三、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抓住实现“中国梦”这个契机,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梦”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1.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应该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从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课程入手,进一步加强授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其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出发,加深印象,通过改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要有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借助课程渗透作用,抓住实现“中国梦”这个契机,通过讲座论坛形式,学校组织开展国家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织讨论两会精神,引导大学生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重任,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校园文化无时无刻不在熏陶影响着大学生。高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环境,通过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比如:以当前大力宣传“中国梦”为背景,学校组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集科技、学术、娱乐、教育为一体,体现各个院系自身专业特点,具有积极向上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科技学术活动,无形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渗透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从形成到成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结合“中国梦”主题教育和大学生的特点,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把企业、社区、基层、农村作为大学生的实践基地,使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体会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而达到认识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目的,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充分利用网络新阵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近几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重要阵地,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养成。因此,高校要主动占领诸如微博、校内网、QQ群等网络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新阵地的优势,不断提高网络队伍建设,提高网络技术建设,积极开发建设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网站,采用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方式,开设红色教育、学习专栏、在线党校、校园新闻、校园论坛、心理咨询、校长信箱等,不断提高栏目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点击率,加强思想引导,无形之中做到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