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本研修为什么总是无效或低效?是机制有问题?还是观念有问题?是方法有问题?还是平台有问题?因此,针对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如何为教师搭建有效的平台激发其内驱力?如何拓宽研修的深度和广度等问题,我校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实践:
一、找准病根,提高研修的效度
1.研修目的不明。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校本研修仅是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而在如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如何改变教育观念等方面做的工作很少,这必然使校本研修走进死胡同。 2.研修针对性不强。研修没有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没有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使得研修盲目,流于形式。
3.研修计划性不强。研修没有根据本校的实际自行设计与策划安排实施的一系列、分阶段、有层次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即便是固定了时间,也常常因为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而取消。
二、细化内容,拓展研修范围的宽度
(一)常态化的师德锤炼
师德研修是我校研修的主要内容之一,又是所有研修的基础,该项工作由校长和党办行办主抓。除通过每周的政治学习、专题讲座、心灵鸡汤、感动校园人物等时时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提升素质,还通过各种“群”的建立,利用突破时间、空间、地域限制的信息平台,或警言、或视频、或名师博客,拉近距离,交流情感,熏陶情操。
(二)多样化的德育研修
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研修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活动增加,形式多样,对发展教师、改变学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有力的推动。为了在校本研修中给教师带来更深刻的思维碰撞和体验,我们尝试采取“微格研修”的方式,力求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为基点,让校本研修更有内涵,更加关注教师内心的困惑和需要,关注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核心,培养教师专业的研究方式。
一、“微格研修”概念解读及基本特点
“微格培训”区别于一般校本培训的基本内涵是培训内容、形式、过程的微格化,“船小好调头”,让教师“听则能懂,学则能用,用则见效”,有效提高校本研修的时空成本,提高校本研修的实际效率。
二、“微格研修”的关注点及基本流程
“微格研修”不追求研究课题的水平和档次,而追求每一个教师教学方式的细小改变。从“问题”入手,调动教师研究热情,提高研究效率。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四个关注点。
关注立足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关注切入点: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关注发展点:研究成果与教学行为紧密结合;关注生长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微格研修”的基本经验和阶段成果
实施“微格研修”以来,问题研究有滋有味,课堂教学有模有样,研修文化有板有眼,学校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也总结了以下经验。
【摘 要】微课作为时下的研究热点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人们对其褒贬不一。笔者另辟蹊径,把微课用于教师的研修,别有一番洞天。见微知著,整合资源,丰厚校本研修;识微见远,专业引领,构建研究体系;析微察异,同伴互助,增强团队意识;防微杜渐,自我反思,创新个性特长。造微入妙,合理定位,提升教研品质。
【关键词】微课;教研;校本研修;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11-0057-04
当下,翻转课堂、慕课等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议题。微课作为翻转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成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热衷的对象。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开发和应用的价值正逐渐被明确化。对于一种新的信息媒介,如何用好、用足、用得恰如其分,正是热潮之后的冷思考。相比于微课在教学中的如火如荼,笔者尝试在教师研修中将微课合理地引入,另辟蹊径,倒也别有洞天。
当微课遇见教研
那么如何物尽其用,使之有度呢?诚然,微课的引入,不只是一种技术的革新,而是它给教学带来的改变。移花接木,如果把微课用于教师的研修,以上问题不攻自破,而且可以继续发扬微课的优势,使教师一度陷入瓶颈的教研别开洞天。以专业素养提升为宗旨,化整为零,支持教师的碎片化学习;倡导个性,提升研修的实效;着眼课堂,解决教师燃眉之急;丰富方式,创新研修手段;共享资源,成就学习共同体;提升品质,加强素养的针对性提高。教研的创新最终落实到教学的翻新。现以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校本研修为例,浅谈微课视域下的教师专业研修。
1. 见微知著――整合资源,定位适度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的热点,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研究如何开发本学科的微课资源。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开发;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B-0069-01
一、微课的提出背景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小型的课堂教学,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源于国外实行的“翻转课堂”。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 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ams 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使用。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际上已经出现微课教学的萌芽。
从国内来看,当前各类微课制作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微课在各个阶段、各类学科、各个地区的应用正进入火热的试用、探究阶段,不少老师开始探索微课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有机整合及微课对创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开始反思微课在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但这些思考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系统地对此进行研究并形成理性认识的课题暂不多见,只有胡铁生老师等人开始了对微课应用的高起点、大视角、全方位研究。但从高中政治学科方面对此进行研究并总结汇集微课资源的学校暂时还没有。
二、微课的研究准备
“微”是近年来在网络中迅速传播的一种时尚概念,由“微博”而衍生出“微信”、“微公益”、“微电影”等众多产品,正日益显现出“形式微小而力量巨大”的发展强势。对于教育来说,其启示意义也非常明显:微小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吸引绝大多数人的参与,帮助具有畏难心理的人逐步分解问题的压力,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使更多人受益。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正面临着研修针对性不强、培训难度大、交流机会少等尴尬的局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寻求一条“微”方式的教师研修之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笔者结合本校校本培训管理实践,谈谈农村学校“微研修”的操作与思考。
一、 微课堂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石,而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从现在的教育状况看,有关课堂教学的校本研修不可谓不多,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集中授课培训、比赛展示或基于网络平台的观课议课等,都给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因为农村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够,加上学习机会少,参与名额、硬件条件的限制等原因使得这样的课堂教学培训收效甚微。与这些大型的课堂教学培训相比,内容更具体、时间更短暂的“微课堂”渐渐显现出它的优势。
“微课堂”是依托校本研修平台开展微型课堂教学的一种研究方式,一般课堂教学时间在20分钟以内,教学内容较集中。授课时可以有学生授课,也可以无学生授课;可以是一课多议,即教研组一人上课,全体教师听课,并参与评课,就教学研究主题进行研讨,也可以是同课异构,在甄别比较中取长补短,受到启发。
“微课堂”研修的操作流程如下。
1.确定内容。每次研修都立足课堂教学,确定重点研修的某一项或两项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板书、提问、组织讨论、讲评、结课等教师的各项教学基本技能,然后选择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环节作为授课内容。如我校语文组已进行过的一些微课堂尝试:不同体裁的课文导入研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研究、课堂作业设计研究、课堂有效提问研究、前置性学习单的运用研究等等,都让教师受益匪浅。
2.课前研讨。组织教师进行交流,这一内容“假如让我上,应该如何做”,每人简短陈述自己的设想,以便集思广益,形成最佳方案。
3.设计方案。上课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编写“微教案”,设计“微课件”、“微习题”等。教案中除了说明该技能实践构想外,还要注明设计理念、操作行为、时间分配等内容。
[摘要]随着职业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微课教学的优势逐渐显现,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教学的时效性更高,也改善了学生学习场地和学习时间的的局限性。本文将对职业学校汽修专业微课教学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职业教育;汽修;微课教学;应用
一、汽修专业微课程教学的要素和特点分析
微课从定义来理解是指课程内容精炼、围绕教学标准或者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视频为载体来呈现课程重难点内容。它的特点是短小精悍,针对某一个小知识点来开展教学或者组织内容,一般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5~8分钟是教学效率是最高的,一个微课的课堂容量是有限的,它可以称之为是一个课例,但形式和内容上又小于课例,一般为十几兆或者几十兆,能实现在线或者下载的浏览,界面友好易于操作,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交流。教学资源的组织主题鲜明有特点,迅速切入主题,立场统一,一个微课就解决一个主题,不拖泥带水,选材内容要贴近生活或者专业,让学习者迅速找到感觉,知道我在学什么,通过学习我解决的问题或者知识点、技能点是什么,通过微课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比较,选择微课学习的方式是不是最优质最高效的。微课学习后,要能及时的进行反馈,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测验,这种测验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测验和对微课程本身的评价。这些就是我对微课程的理解和组织微课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在发动机课程的教学中,很多内容我就以微课程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在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时,传统的教学无法满足整个班级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于是我把技能操作的过程微课化,分段式,将某个元件的检测方法首先录制成微课,放到校园平台,让学生课前先学习,通过微课后面的考核内容后,才有机会实车操作,这么做的效果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微课的内容,由于有了前面微课教学的基础,学生实车操作时效率大大提高,也延长了实训车辆的使用寿命,不至于造成车辆的早期损耗。这样教学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微课的内容有了理性积累,通过实车操作有了直观认识,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大大提高,技能和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延长了记忆时间。
二、汽修专业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分析
对于微课教学在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的应用,我做过一些调研,主要是针对某门课程哪些内容适宜采用微课教学,开展微课教学的难点是什么,微课教学的优势等。通过调研发现,70%的教师对于微课教学的优势是肯定的,也乐于开展这类课程,有过微课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但同时又有压力过大的方面,主要是由于课程教学资源匮乏,靠教师自己开发微课程相对于传统教学的备课又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没有形成团队,开发效率低下。要让微课教学形成常态化,必须要有一个专业的微课程制作团队,分工明确,最优势的团队组合是要有一名有软件开发和视频处理能力的计算机教师,一名专业实训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和一名语言组织能力强的教师,这样的组合能将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将微课程制作和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例如在开发发动机机油泵的微课程时,专业实训教师将机油泵的工作原理和构造特点描述准确,由计算机教师开发视频和动画,通过教师的配音,将可以很方便的将原理阐述清除,省掉老师大量的课上时间去讲解,大大太高了教学效率、原理阐述更加合理化更便于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如果这个微课制作的过于单调和机械,就失去其创新的特色和制作的必要。汽修专业的微课程还要方便学生的在线学习和巩固,要能设置一些关卡,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乐学。例如在开发自动变速器的微课程时,除了阐述自动变速器的作用、原理和构造外,还要将自动变速器的结构通过图片和视频来展示,通过对比来呈现自动变速器相对于手动变速器的优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接收,加强教学效果,通过动画和视频讲解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将液力变矩器的涡流、环流、和螺旋流的特色进行动画演示,流动路线更清晰,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其工作机理。对于自动变速器传动比和传动效率来说,通过微课程展示是最合适的,如果单靠教师讲解效果会很差。微课的结束部分要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学生的学习展开评价以及学生课后的拓展提出要求。这就是汽修专业一门课程某个微小知识点的一次微课教学,总体结构是提出目标、分析内容、重难点的突破和课程总结等几大部分,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微课质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
三、微课教学的案例分析
在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教学时,我就采用了微课程的教学形式,现对教学步骤做一个总结,首先是故障诊断之前的准备工作,大概3分钟,通过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展示工作过程和安全要点,对于错误操作或者易发问题也进行展示,学生可以现场纠错,通过纠错训练减少学生操作时的错误,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车轮挡块的放置,易发问题是放置位置偏向外侧,通过视频纠错很容易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如果靠教师讲解效果就会打折扣,肯定有学生还会放错。机油液面的检查也通过动画展示,将机油尺的刻度放大,便于学生学习。接下来就是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分析,这个内容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效率很低,一节课只能完成少数同学的学习,通过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将数据内容展示就会效果提升很多,学生就不要挤到一起来读取数据流了,至少将教学效果提高2倍以上,无形中将有效教学时间放大了,避免了有人做有人闲的情况出现,课堂效果大大提高,学生也会学的更充实,更有成就感。接下来的元件测试和线路测试更能体现微课教学的优势,如果每个人都来操作,线束插头一节课就破坏了,教学成本太高,效率过低,将元件检测录制成视频就避免了车辆零部件的损坏,教学效果同样有效。线束的测量内容时,可以将接头放大,采用动画的形式来呈现短路、断路和接触不实的效果。以上就是我在汽修专业微课程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摘 要 结合Photoshop课程中的修复工具知识点,分析教学方案设计问题,指出应该从七个方面入手,进行微视频的教学设计,以期为制作教学微视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微视频;教学设计;Photoshop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73-02
教学微视频是微课程内容组成的核心要素,其设计制作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微课的教学效果。教学微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小、快捷、精悍”,教学内容是微型的学习模块,针对性很强。每个教学微视频即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而在制作教学微视频之前,首先要对微视频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成功教学的首要保障,因此需要着重研究和探索微视频的教学方案设计,为从事制作教学微视频者提供一套科学的设计方法与步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进行微视频的教学设计。
1 理清教学思路
首先,要理清微视频的教学设计思路,对微视频进行整体性设计,包括选取哪个知识点,适合哪些学习对象,适宜在哪个教学阶段学习等。如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可以选取工具箱中的“修复工具”这个操作知识点,然后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微视频主要介绍Photoshop工具箱中“修复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两个典型案例的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两个“修复工具”(两个妙招)的操作方法。微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法。从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展示操作前与操作后的对比图,通过演示操作,得到操作效果。最后,反思总结、拓展应用,指出此两招还可以去除讨厌的青春痘、难看的伤疤、黑痣、色斑等,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引申。
本微课内容属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课程为计算机类Photoshop图像处理,适用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必修课,技能点是“修复工具”的使用,适合放在第二章进行教学。
摘 要: 小学语文微课制作因其学科特点而有别于其他学科,要注意微课的目的,知识点要专一,要控制时间,有完整的教学步骤,有恰当的提问。
关键词: 微课制作 《中国的传统佳节》 习作修改
微课堂的研究始于2007年的美国,兴于2011年,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焦灼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微课是翻转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1]。2014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进修学校的微导课程的制作培训,并立项参与了此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两年的时间我进行了微导课程制作的实践,发现小学语文微课制作因其学科特点而有别于其他学科。首先要注意微课的目的,知识点要专一;其次要控制时间,并且有完整的教学步骤和有恰当的提问等。下面我结合配套人教版三年级第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课的微课《中国的传统佳节》制作及微课在学生习作修改中的实践两方面来谈谈看法。
一、微课《中国的传统佳节》的制作实践
(一)教学目的凸显“微”。
任何一节微课都是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的,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作用,剔除一切繁杂的修饰和多余的动作。微课不是展示老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工具,没有必要把微课制作得非常“炫”,那样只会本末倒置,只会让学生关注微课展示的外在效果,而忘记了实质的教学内容。我在制作《中国的传统佳节》时,设计的背景是一座贴着对联的民房,房前爆竹升空,小孩提着灯笼嬉闹,主题采用标准楷体,画面紧扣民俗意境,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在文字上。
(二)内容的掌握凸显“微”。
微课因其微小而必须保证知识点单一,要在十分钟之内帮助学生掌握很多内容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比如我在上《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课时,内容比较多,因为传统文化有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茶、中药、文房四宝、剪纸、风筝、彩陶等数不胜数。我在制作微课时主要定格在《中国的传统佳节》,知识点就是让学生掌握中国有哪些传统佳节,每个节日有什么习俗及它的来历。当然,传统文化有很多,通过指导分析、概括归纳,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摘要:目的:将PBL教学法引入到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教学中来,优化教学模式。方法:以PBL教学模式为实验组,以传统讲授式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PBL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教学效果。结论:P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优势明显,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PBL教学法;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研究
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是将生物医学与电子显微技术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以电子显微技术为研究手段对生物医学进行研究和应用。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法是一种兴起于医学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目前在西方教育界非常兴盛,被誉为当前国外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多年来专业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革新”[1-2]。在我校教学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室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到生物医学电子显微技术教学课程当中,旨在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以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效果。
1研究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突破传统的陈旧教学观念,提高创新教育意识,创建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今后从事医疗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对象
2013年选修《医学电子显微技术》课程的研究生和2014年选修《医学电子显微技术》课程的研究生。
3研究方法
摘要:骨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安康教师进修学校依据陕西省校本研修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培训工作经验,构建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成长评估的“三段六环”培养模式,拓宽了骨干教师培训平台,实现了“集中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有效结合,突出了参训者的主体地位,参训者在学科素养、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关键词:校本研修;骨干教师;三段六环;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83-02
骨干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力量,在基层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早在1993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就强调指出:“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骨干教师的质量和数量不仅体现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要求各地教育培训机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由此可见,骨干教师的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培训机构在教育改革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培训理念不清、培训目标不明、实践精神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在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依旧沿袭以专题讲述为主要方式的封闭性集中培训模式,因此,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还是表现出两个传统的培训弊端:一是“以我为主”,忽视参训者的主体地位;二是学、行分离,淡化“岗位成才的规律”。
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并在《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教师培训机构在该项工作中“业务指导和组织实施”的职责。那么,如何在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确立“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校本研修指导思想,如何在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中“建立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结合的校本研修运行机制”就成为我省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培训模式的全新课题。因此,安康教师进修学校立足学校职能,在2014年度申请立项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校本研修活动中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课题编号SGH140461)。课题组依照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的要求,结合我校长期以来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经验和陕西省“阳光师训汉滨模式”(该模式得到了省教育厅肯定并在全省教育培训机构推广)的特点,构建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成长评估的“三段六环”培养模式,并适时在2015年度“语、数骨干教师专项培训”中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能。下面笔者就对“三段六环”培养模式做个介绍。
一、思想基础
“三段六环”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校本研修为平台,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而建立的专业引领、校本研修、成长提升三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模式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