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语文微课的设计在促进学生的人生发展上,要葆有语文学科的特性:要注重浸染性,选题要“小、新、实”,元素要多样化,体现“语文即人生”的理念,并重视学生思维力的培养。
【关 键 词】 人生语文;微课设计
【作者简介】 周志锋,现代文学硕士,全国 “十一・五” 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现场教学比赛一等奖及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现场教学一等奖获得者。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34-0089-03
当下我国的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它是一个简化、细分的教学,是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情景而确立教学目标,内容短小精悍的教学课型。
微课的设计和所有常规课程一样有其知识表征的规律,但更要符合不同学习对象多样化的需求,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立场、生命立场,而作为母语学科的语文微课设计,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推却的职责,尤其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要为营造学生精神世界的大宇宙奠基。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继英先生倡导“人生语文”理念,其核心就是强调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人生发展角度实施教育教学方略,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的同时,发掘人的潜能,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迪和丰富学生的人生智慧,构建学生人生发展的精神家园,奠定学生人生发展的语文根基。微课理所当然地也应该秉持这个使命与理念。
语文“微课”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既要注意微课的特殊性,更要保持“人生语文”的学科理念,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助力青春的美好航行。
1大学音乐教育中融入微课程理念的必要性
1.1微课程对大学音乐教育提出挑战
传统的教育贯以教师与学生为中心,面授知识,学生以被动式学习方式接受来自教师传授的教学信息,该方法适合大规模的班级制教学,却无法适应数字网络化教育模式的挑战。微课程教育理念的兴起对大学音乐教育及其它学科专业教育开辟了佳径,对传统大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挑战。微课程教育融合数字网络信息技术,以其迅猛的态势传播音乐知识,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广作用。
1.2微课程教学促使大学音乐教育进行变革
微课程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强大传播能力,以及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广泛应用,实现互联网络资源共享的能力。微课程对以大学音乐艺术为主体的教学内容,且以全面直观及富有创造力为教学原 则的音乐教育,对传统音乐教学以学校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方式的深远影响不可估量,不得不破旧立新,寻求和探索大学音乐教育教学变革。传统大学音乐教育如何变革,使之适应网络时代的无缝学习的市场需求尤为迫切。
2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构建
2.1音乐微课程硬件的制作
音乐微课程的制作需要计算机和网络作为支撑,其中硬件设备需要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辅助设备。微课程开发平台:个人PC机硬件可以使用的是I3第3代的CPU,4G金士顿内存。
摘 要:微分方程数值解是高等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既有数学上的严密性、逻辑性,又有数值计算的科学性,在数值分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双语教学是教育部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汉语和英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本文主要探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微分方程 数值解法 双语教学 有限差分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60-02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就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离散算法将连续形式的微分方程转化为有限维问题,如代数方程组,进而来求解其近似解[1]。它以逼近论、数值代数等学科为基础,探讨有效的微分方程数值解法。主要包括求解区域网格划分、离散方程的建立、方程性能分析、近似解收敛性分析等环节。探索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是有积极而重要的科学意义的,这是因为:(1)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只关心方程在某个范围内对应于某些特定的自变量的解的取值或近似值;(2)绝大多数情况下,无法找到方程的解析解,即使解析解存在也不一定能表示为显式解。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在计算物理、化学、流体力学航空航天等很多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计算技术学科,其核心理论内容也成为高校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等专业的核心基础专业课程之一[2]。
1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须具备流利地应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是教育部积极倡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2001年公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3],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母语和以英文为代表的多种语言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和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对高新技术领域中的诸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3]。2005年,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要求高校要“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进一步明确了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并扩大双语教学的课堂数量”[4]。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和期望。
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既有数学上严密的逻辑性、独特的理论结构体系,又在各种工程计算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是联系纯数学理论和工程应用的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很多数值计算软件开发平台和帮助文件都是用英文开发的,而数值微分各种理论算法又可以直接用伪代码表示,如何对数学专业英语很娴熟,那么应用这些数值计算软件就得心应手,亦可以熟练与国际同行交流。再者,该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开设,通过大学两年的英语教学积累,大部分同学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可以较容易的阅读数学专业文献。同时,高年级的同学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值分析、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有了较好的掌握,继续接受方程的数值解的概念和理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无论是实际工程需要还是学生自身素质,对微分方程数值解进行双语教学都是可行的、必须的。本文拟结合重庆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寻求适合我校数学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
2 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和上机实验
摘 要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上课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问题。如何运用这两种新型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增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成为国内外语界专家和学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大学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64-02
微课是微时代的产物,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资源,微课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运用微课资源构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让学生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活动,这样既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又保证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因此,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和提升。
1 “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发展背景
作为新型教学资源,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国北爱华大学的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演变而来的,后来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对微课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
现在的微课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1]。美国青年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在微课领域影响巨大,他尝试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异地教学:首先录制一系列10分钟左右的微型教学视频,视频内容只围绕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展开,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方式。在可汗学院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国内外的许多教师尝试改变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应运而生。在我国,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概念以来,中小学纷纷开展微课的录制和应用;在高校英语教学方面,外研社于2013年举办了首届高校微课大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广普及微课教学[2]。
【摘要】
新课改之后,高中地理教学目的以及要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够实现新课改之后的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了,因此,在新课改之后,微课程理念逐渐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理念的应用进行探究,先介绍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微课程理念应用的优点,然后再介绍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理念应用的过程,以帮助微课程理念更加高效的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而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
微课程理念;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随着现代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逐渐渗透,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越来越重视,且在新课改之后的高中地理教学对于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有了重新的定义以及规划,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之后的教学形势之下问题逐渐凸显。微课程理念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逐渐被高中地理教师接受并广泛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使得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且同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更加重视。
1.微课程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1微课程教学有效的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的。学生根据其生活环境不同以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在加之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差异最终导致不同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学习能力、方法以及效率上各有差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是微课程理念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平均学习能力以及智力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科学的分层教学规划,从而实现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1.2微课程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微课程理念应用与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实现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个性化与模块化。在模块化之后的高中地理知识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层次划分显著,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个性分明,在个性化与模块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且微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知识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构建。在微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知识教学,教师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模块划分,凸显各个模块教学的重点与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长期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在e环境(互联网环境)下“微课”教学理念在语文翻转课堂中有效应用,正是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创新的最典型体现。
0.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最早由美国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于2007年提出,该项教学方法瞬间在北美地区受到强烈欢迎和广泛应用。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教育学主要从它的教学流程进行分析,翻转课堂是指在互联网信息环境中,教师通过提供视频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实现互动讨论、完成作业、提问答疑、测试反馈等操作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信息化为实现翻转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项挑战。
1.“微课”理念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它打破了传统先教后学再练的教学模式,提出“学习-讨论-巩固复习”为模式的教学过程。此外微课最大的特色就是采用录制视频、制作PPT、拍摄实际操作流程、记录手写输入过程等,学生通过学些这些视频资源实现学习目标,与翻转课堂中的视频教学相似。“微课”教学的关键在于微课件的设计,微课件针对性以及趣味性。目前“微课”教学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约束课堂纪律,无法保证学生听课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2.e环境下“微课”理念在翻转课堂设计的应用
为此“微课”理念下的翻转课堂教学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听课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并实现对实际课堂的监管,可利用互联网e环境技术,设置一套课前、课时、课后完整系统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为例,分析e环境下“微课”理念再翻转课堂设计中的应用。
3.1在线微课程实现
1微课起源及概念
在国外,微课雏形见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化学教授LeRoyA.McGrew提出的60s课程。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TerenceKee教授对学生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008年,微课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Penrose正式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构建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音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国内研究者对微课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读:胡铁生,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焦建利,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方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在线教学视频。黎加厚,“微课程”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从以上各位专家对微课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微课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说法,但研究者都注重微课与课程标准、资源等内容的结合。
2物理实验中微课开发、应用现状
2.1以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为例
参赛作品共986件,高职261件(其中物理2件作品),中职725件(9件物理作品),具体分布见表1:表12015年“凤凰杯”江苏省职业学校微课大赛作品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在微课作品大多集中在专业课中,中职组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2倍,高职组中专业课作品接近文化课作品的4倍。文化课中微课作品又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无论是中职组还是高职组,这三门课作品总比例都达到60%以上。其中物理微课作品所占比例非常小,中职组占比3.1%,高职组占比3.4%。11件物理微课作品中只有2件与物理实验相关,可见物理实验中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较少,进展相对滞后。
2.2以知网为例
在中国知网中以“微课”为篇名或关键字,对2011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的文献进行高级检索,结果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我国对微课的研究最早在2011~2012年,当时还未引起广泛关注。2013年开始关注人数上升,2014~2015年爆发式增长,对微课的研究也从最初的概念界定、理论探讨转变为微课的开发、设计、资源建设、应用等方面。以“微课”篇名模糊搜索为例,在2011~2015年,总篇数为4569篇,其中与物理相关的有95篇,与物理实验相关的20篇,占比图如下(见图1)。以该20篇文章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加以对比、分类,发现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微课主要涉及两方面:①微课的理论研究,包括微课的来源、定义、特点、应用、注意事项等;②微课的实践应用研究,包括微课的开发、建设及应用等。统计分析发现与物理实验相关的微课研究主要特点如下(见图2)。①研究人员少,成果不佳,论文成果占所有微课论文比例为0.4%。②物理实验微课的实质性开发与应用研究的较少,而理论包括应用探究、可行性等研究的较多。20篇物理实验相关论文中2篇微课设计与制作类,比例为10%;5篇微课应用实例,比例为25%;其余13篇均为理论研究类,比例高达65%。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虽然微课研究的越来越多,覆盖了了各个学习阶段的各门课程,但发展的并不成熟,还处于征集评选阶段。就不同学科而言,发展并不同步,尤其是物理学科,物理实验类微课资源较少,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的更是极少,所以对物理实验微课的开发、应用方面的研究空间还很大。
3微课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展望
摘 要: "微课程"这一新型的教学视频概念的提出,以其短小精悍的特征在 MOOC 浪潮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然而 MOOC 也拥有其自身结构与内容设计模式的新颖和合理之处,为了让高职教育高效运用 MOOC 理念采用"微课程"的教学形式,有效促进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采用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基于 MOOC
理论以 3ds Max 课程的微课教学为例进行实践研究。本次教学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 MOOC 理念下"微课程"教学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并实践,以此提供高职学生实践课的微课教学设计模板,同时也能为计算机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思路,并且证明微课程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MOOC 理念 微课教学 3ds Max 课程
微课拥有明确的主题,针对某一知识点如重点和难点进行微视频讲解,教学根据学科知识点主题清楚明确,内容短小精悍,微课视频可以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对单一,知识点相互之间较为独立,有些知识点表现较为零碎,不够系统。微课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妊习一个知识点或进行学习,但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者要充分使用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形成系统教学,基于 MOOC 具有比较完整的课程结构,在学习过程中有课程提纲、交互、作业、评价、学习指导和学习活动等,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运用 MOOC 理念可以很好的弥补微课的不足。结合基于 MOOC 理念的微课程教学是顺应了高职教学过程中教学发展的需要。研究认为有必要对基于 MOOC 理念的微课程教学进行实践研究,MOOC 完善的平台功能特点以及与传统教学相似的课程模式,为顺利实施混合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软、硬件资源。在教育教学理论和计算机相关技术都相对较成熟的条件下生成的 MOOC,更加贴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便于以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开展实际教学。
为了更好地解释和说明基于 MOOC 理念下微课程教学 3ds Max 课程的教学具体的应用,笔者对本研究的教学做出如下实践,本文选择的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3ds Max 2014 实用教程》。
【课程计划单】
案例1:第六章材质与贴图技术
【学习任务单】
(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大学本科理工类课程以概念和算法为主,给微课视频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如何针对以算法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中的单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除法运算为例,从微课视频设计存在的难点问题出发,对脚本设计及交互环节设计两个个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微课建设,视频制作,数据库原理,理工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64-03
一、微课程发展及现状分析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 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在线课程。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微课不仅可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巩固学习。国内研究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解读。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将之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即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是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国内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主要以结合PPT等多媒体的教师讲授或课堂实录片段这两种形式呈现。下面以中国微课网为例进行介绍。中国微课网目前涵盖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上传的参赛微课视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科学、历史与社会等学科,授课时长均在10分钟以内。微课内容主要来源于中小学常规课的教学内容,部分微课是课堂实录小片段,也有一部分是教师结合课件的讲解,视频常配有相关课程说明,方便学生寻找对应的知识点相比之下,国内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较单一,仍以课堂实录片段为主,教师们更倾向于对自己的优质课视频进行后期加工,这也使授课内容缺乏一定连贯性。由于教师自身的编辑处理能力不强,加之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视频进行录制、加工处理等,课堂实录的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微课视频的实用性.与中小学授课内容不同,大学本科理工类课程以概念和算法为主,缺乏生动、活泼的案例及知识语境,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乏味,给微课视频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相比较之下,带有操作类的理工科课程,微课设计就显得相对容易。那么,如何针对以算法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中的单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
二、《数据库原理》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数据库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及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为学生未来从事数据库相关研究或实际工作奠定基础。鉴于该课程的重要作用,我院多年来一直保持对该课程的重点培B及建设,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程资源库等内容,开展了多次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支完整的教学梯队,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程及多项教学成果奖励。面对国内外微课程建设的热潮,《数据库原理》课程团队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微课建设,使该课程能够更广泛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然而,在建设初期,我们发现,《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存在诸多微课程建设的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摘要:本文首先对大学英语微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最后实施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实践。本研究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大学英语教师实施微课教学提供模板和思路,同时也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MOOC;微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一、引言
十报告指出:“高等教育要更加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完善教育体系。”这是教育改革发展中对加速发展现代教育的迫切需求。在数字化学习背景下,新技术的应用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1]2012年在美国发起的MOOCs(慕课)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未来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必将越来越紧密。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所言:“这将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影响绝不限于大学,对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也将具有积极意义。”[1][2]在信息化时代下,微课突破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帮助学习者简单、高效的获取知识[3-4],但是有些知识点较为零碎,不够系统[5];然而MOOC易注册、门槛低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结合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程教学是顺应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MOOC理念下的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二、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1、调查的设计和实施1)调查问卷的设计本调查旨在更全面、深入地了解MOOC视阈下微课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学生学习态度、兴趣、教学方式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法自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14个问题。2)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14级国贸一班、二班学生,班级人数分别为61人、62人。研究分为三个部分:问卷调查部分,有效问卷120份,了解普遍存在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有关问题;访谈部分,对实验班中的若干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问答;观察部分,观察实验班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状态。3)研究方法①文献法:通过知网查阅国内关于“微课”、“慕课”和“微课程”的优秀硕博论文、核心期刊等,经过分析、整理和归纳,为下一步的教学实践研究奠定理论基础。②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学生对目前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对慕课视阈下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方法的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③观察与访谈:通过对学生随堂随机的访谈,了解学生对微课教学感兴趣的程度和当前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兴趣等等,为接下来的微课程教学奠定基础。本研究在观察之后又进行了访谈,补充观察的不到位或者不足。2、调查的结果与分析问卷调查统计结果:44.25%的学习者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学习者对现有的教学方式并不是非常满意。对比之下,高达74.32%的学生愿意尝试微课程教学,这说明学习者还存在学习兴趣,那么笔者希望通过微课程这个新的教学方式改变学习者对大学英语这门操练性较强的课程态度,以期提高其学习兴趣。1)课堂观察结果分析为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微课程教学设计,笔者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以下整理分析:①教学模式单一,两个班级均为教师讲课,学生练习。教师讲完单元课程后,有部分学生完成不了本单元所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的任务。②学生积极性不高。两个班级共同问题都是上课互动较少。2)访谈结果分析课后随机挑选了国贸班级中的6名学生进行访谈,综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与整理,得出结论:讲授法在教学组织良好的情况下,学生还是可以听懂教学内容的,然而听力、口语、写作等操练性特别强的部分,有些学生是跟不上节奏的。
三、MOOC视阈下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实践
1、MOOC视阈下大学英语微课程的教学模式图1是MOOC教学模式与MOOC理念下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对比图,通过图表可以清楚的理解整个微课程的教学模式。2、教学视频的设计《大学英语》中以Unit1SomeStrategiesforLearningEnglish为例,里面包含TextA和TextB,TextA用于精读,需要学生理解课文、记忆单词和短语、完成课后配套练习题,其中就包含词汇、语法、听力、翻译和口语题等。笔者将这一单元分为八个部分,每一部分均有一个5-8分钟的微视频构成。微视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词汇、听力、课文内容讲解、口语、翻译、写作、语法点、构词法。微课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录屏软件,将提前准备好的PPT、音频、视频按照教学计划逐一录入,最终形成完整的一个微视频教学课件。3、具体的应用方案为了更好地解释和说明基于MOOC视阈下大学英语微课程教学的具体应用,笔者对本研究的教学《大学英语精读I》Unit1做出如下实践:案例1:Unit1SomeStrategiesforLearningEnglish【词汇学习任务单】学生查看学习任务单,根据学习指南和学习任务进行学习。①学习指南②学习任务③困惑或建议【视频脚本的制作】设计思路:①对知识点进行分割、细化,制作微课程;②根据词汇转换的规律性,帮助学生解构单词;③利用录屏软件工具,结合PPT录制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讨论分析、指导答疑】在讨论分析中发现,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学习词汇时能够根据录音,较为准确的读出单词的发音,同时也能够根据词性转换、词根词缀法记忆大部分的单词。但是由于每个人在课下观看视频的次数不同,英语的基础不同,对于某些较难词汇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课堂上,教师就把这些较难的词汇整理在一起,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拼读、练习。【反馈信息】学生大部分能够顺利完成词汇的学习任务,这首先反映了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很感兴趣,所以进行了自主学习,其次课程任务单中布置的作业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但是课本上出现的有些斜体词汇较难,学生利用词根词缀法或者分割音节法都不能完整记忆单词,这些在微课中并没有提及到,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小组讨论或是强化记忆的方法,再次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