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机原理论文

微机原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机原理课程改革论文

1微机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微机原理课程在高校已经开设了长达一二十年,开设课程的名称不尽相同,有“微机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等多种,但是教学内容大体一致,基本都是以80X86CPU和其组成的PC机为重点,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原理部分包括: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80X86CPU系统结构及其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原理与接口、I/O接口技术、中断与中断管理、总线技术等知识;接口部分包括:8259A、8253、8255A、8251A等可编程接口芯片和A/D转换器。课程主要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课堂上理论教学主要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中心,由于课程的第一部分介绍的是原理篇,所以理论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较多,每章有大量的名词和术语,而且前面各章的内容涵盖的知识点多而杂,课程各部分前后内容都有交叉,学生不易学,兴趣不高。初学《微机原理》时,很多同学可能都没有什么头绪,面对众多的术语、概念及原理性的问题感觉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松怠,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而且以往课时数较少,教材内容根本讲不完,更何况给学生做练习和补充实例都很困难。接口部分主要接受接口芯片的工作方式和编程应用,编程一般采用的都是汇编语言,该语言为硬件语言,指令多而难记忆,以往课程学习中,学生对此语言掌握情况不佳,动手编程能力较弱,这使得在微机原理课程的指令系统篇和接口篇出现了学习难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有些为验证性实验,学生自主创新较少。通常都是老师把程序编写好,学生对照老师的电路图连接线路,然后学生调试运行并观察结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整个过程不是自主学习和思考,很多学生对实验原理并不理解,也不能够独立编写程序,这样就不具备微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开发能力,实验课程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2课程改革

2.1教学内容改革

教师和学生普遍都认为微机原理课程的内容多而复杂,如果在有限的学时内把原理、汇编、接口三部分知识讲授完是非常困难的,基本不可能完成,所以我们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把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放在课堂上精讲,而一些相对来说较容易的内容或者是与其它先驱课程的重叠内容只做简单介绍或复习性回顾,让学生课后去自学,比如在前面的学期中已经开设了汇编语言课程,所以在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两部分讲解时,可以把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的内容合并讲授,而且学生不需要记住全部的指令,掌握一些常用的频繁指令即可,再通过对程序的分析和大量编程来提高编程技巧和动手能力,这样处理的效果比较好,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而对原来其它课程中虽然已经提及,但是没有过多分析的问题可以增加讲授。如机器码的介绍,特别是补码的运算及其在微型机中的应用,可以多补充一些知识。总线时序部分在实际应用中用途较小,教学时可以只进行一般性介绍。课程中的中断原理和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都是讲解的难点,在讲解这两部分内容时,可以先举实例让学生理解中断概念,对定时器与计数器的概念可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家电的定时系统举例,这样写生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然后再慢慢逐渐深入讲解,印象要比纯原理或工作方式介绍更深刻一些,不至于学生学起来感到头疼。此外,在传统的理论内容的教学上,还可以介绍最新的微机及接口的最新知识,所以教材选择时,要近两年出版的内容比较合适,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2.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关键因素,没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枯燥而乏味,所以必须要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兴趣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教学形式上可以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由于课程内容含有很多抽象和图示的部分,如果在课件中做成静态文字或图片,学生看着比较疲劳,也不能形象传达教学内容,我们就可以把此本分内容做成动画效果,比如文字部分色彩可以丰富艳丽一些,刺激学生的眼球;类似CPU的结构原理、寻址方式、总线时序、中断管理等图示部分,学生都认为比较难理解,这些内容在课件中就可以使用Flash或Authorware软件做成动画效果一步一步演示,学生即看的清晰明了,而且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记忆更深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校为丰富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专门开展了多媒体教学及多媒体课件的评比活动,激发教师改善教学形式,提高授课质量。其次,理论联系实际开拓视野。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微机应用,然后再介绍工业中的一些实例,调动课堂气氛、是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更生动。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安排学生去现场实地参观相关设备或控制应用等。

2.3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全文阅读

高职教育微机原理教学论文

【论文高职;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新问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以期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经过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的教学,使学生把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微机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典型接口电路和接口技术,并能综合运用软、硬件技术分析实际新问题。《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涉及到很多先行课程,比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效果往往对本课程的学习有一定影响,加之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交叉又造成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太多,导致学生学起来较困难,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样的目前状况,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于该课程教学的思索。

一、让学生充分熟悉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喜好

随着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密切的关注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促进自己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高职学生尤是如此,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提问说《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这门课程晦涩难懂,学习它有什么实际意义,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功能。对于学生的提问我思索摘要:其实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节课是非常关键的,在第一节课里教师应该将本课程的内容进行整体的介绍并且要告诉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主要讲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微机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典型接口电路和接口技术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微机工作原理有深入地了解,直接地应用在嵌入式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方面,把握它也有利于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比如《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并且这一部分内容中介绍到的计算机内部各部件的结构又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我们和计算机沟通最直接的方式,假如我们想从事计算机科学方面的工作的话,汇编语言的基础是必不可缺的,因为我们的工作平台、探究对象都是机器,我们通过汇编语言和机器交流,尤其在和硬件关系非常密切的程序或要提高运算速度的程序,即使是C语言也会有些力不从心,而汇编语言则能够很好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硬件的性能。由于汇编语言和硬件密切相关,所以第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定要打好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一些常用且典型的芯片,使学生能深层次的理解微机系统,为以后学习其他芯片打下基础。只有让学生熟悉到本课程的学习确实能对自己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有用,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喜好和动力,提高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这门课程中有一些内容确实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又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所以光有学习的热情还不够,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要不断鼓励学生

全文阅读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作为非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学时偏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够重视且积极性不高,学到的知识较为匮乏。本文从理论教学方面和实验教学方面入手,对改革方法进行探索,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对该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得到加强。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理论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电气信息类本科教学的主要学科基础课之一,是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电气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仪表等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1]。作为非计算机机电类专业硬件技术的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编程结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其常用外设的工作原理。整个课程内容涵盖数字系统及逻辑电路基础、微处理器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存储器原理与结构、输入/输出接口及中断技术、总线的概念与标准、常用的可编程并行数字接口芯片[2]。由于该课程内容较多,硬件与软件结构结合,一些概念复杂且抽象,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不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满意的授课目标。因此,迫切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本文着重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方面阐述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1 理论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针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较多,硬件方面包括数字电路逻辑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以及接口技术等,软件方面包括汇编指令和语言程序设计。通常给定的教学课时偏少,要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和微机硬件接口技术,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造成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采用传统的教授方法,根本无法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首先需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的接收式学习模式,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的,以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2]。其次在内容取舍方面,着重从非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出发,知识点讲解力求深入浅出,采用浅显、清晰、循序渐进的描述方法,注重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便于学生自习,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章的授课中,安排1到2个课时的课堂讨论,讨论主题根据每章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给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再学习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巩固。

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需要,可采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多媒体CAI课件”,该课件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档及动画等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及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2 实验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全文阅读

《微机原理及应用》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

摘要结合当前工科专业基础课进行双语教学实践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文章从《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双语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目的和意义,着重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双语立体化教材的设计思路和建设体系,并且结合教学所针对的专业特性,对双语立体化教材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微机原理及应用 双语课程 立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Bilingual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Material

of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LIU Wei, CHEN Zhiping, ZHANG Juy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Based on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of current egneering majors' bilingual multi-dimensional teach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microcomputer", analyzed thepurpose and meaning of bilingual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s construction, raises the design ideas and construction system from many aspect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introduces its research method in detail.

全文阅读

《微纳米制造技术及理论》课程的精品化教学探索

摘要:本文从《微纳米制造技术及理论课程》的内容精品化、虚拟科研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的开展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并认为通过实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的建设,能够实现该课程的精品化教学。

关键词:微纳制造;教学方法;虚拟科研;虚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90-02

一、微纳米制造技术课程的背景及特点

微纳米科学与技术已成为一种战略性的、占主导地位的技术,被中国机械工程协会列为影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之一。微纳米制造技术通过在微纳米尺度范围内对物质的集成与控制,创造并使用新的材料和装置,以实现不同功能的机电或机光电一体化智能系统,涉及电子、机械、光学、物理、化学、材料、制造、生物、信息等多种学科,是制造技术的融合交叉新领域。教育部已经将微机电工程列为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相当多的高校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微纳米制造技术及理论》作为微机电工程研究的入门课,提高其课堂教学的质量,逐步开展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在精品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微纳米制造技术及理论课程的虚拟实验与模拟科研教学法,并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二、精品化课程内容

《微纳米制造技术及理论》作为一门导论类课程,内容涵盖了微机械加工、半导体加工、纳米制造和生物制造等种类繁多的微纳米加工方法,且各制造方法的相关性不强,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结合本校特点,我们编排的课程内容从分子操作到纳米加工、从生物制造到仿生制造、从微细机械加工到微细特种加工、从集成电路工艺(IC工艺)到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构成了结构对称的多学科制造技术。在体系编排上从纳尺度制造到微尺度制造、从低维低复杂度制造到高维高复杂度制造、从探索前沿到实用产业构成了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总体内容涵盖了机械、材料、电子等工程学科知识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培养了学科交叉创新的意识。

教学内容组织首先强调“由理及表”,即从原理到应用、从理论到实际,同时强调内容来源的“鲜活性”,即紧密跟踪国际前沿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紧跟国家战略需求,最终使学生达到微纳米制造技术基础理论学习和工程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微机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体现专业特色,结合特色专业与生物医学工程集成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重点对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基础实验融入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加强综合性专业特色实验。在实验设计中注意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前后衔接,并配以相关的开放实验,形成课内课外的综合实验体系。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满足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微机原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087-02

生物医学工程主要运用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涉及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医学仪器设计、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法、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方法等,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专业方向,在学校构建以“大信息”为主干的学科专业体系的背景下,基于信号与信息处理强势学科的支撑,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专业集成创新实验平台,凝练专业特点与优势,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现代电子医疗仪器很大一部分采用了基于微机的虚拟仪器设计方法,因此微机原理课程在电子信息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微机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体现专业特色,结合特色专业与生物医学工程集成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我们重点对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将基础实验融入理论课学习过程中,加强综合性专业特色实验。在实验设计中注意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前后衔接,并配以相关的开放实验,形成课内课外的综合实验体系,以达到同时提升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学习的效果。

一、微机原理课程与生物医学工程

微机原理课程知识点多、实践性综合性强。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学生能够较全面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16/32位微机系统的原理;能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微机接口的基本原理。需要配备丰富的实验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将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总体目标设定为掌握基于微机的虚拟医学仪器的设计方法。

一般电子专业的微机原理教学会配置与理论课时相当的独立实验课程,而由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专业课程多,总体课时的限制造成微机原理课程的实验课时配置较少,相应的实验内容也较为简单,综合性不强;另一方面,实验的设计也是沿袭传统微机原理实验的方式,没有很好地体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色,很难达到原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全文阅读

中职无机化学中微观理论的教学策略

【摘要】无机化学是和化工、生物、制药、材料等工业领域相关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对于化学其它专业的教学的顺利实施和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无机化学是联系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的纽带,微观理论作为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等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有效的提高中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中微观理论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加强对其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无机化学 微观理论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83-01

对于无机化学中的微观理论来说,由于其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看不到、摸不着,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其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学习方法不够完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难度。如何把如此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的重要。

对于宏观世界来说,由于物质的结构和构成不同,所以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丰富的客观世界。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而分子又可能有成千上万的原子构成。如果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就要对其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也就是对其微观理论进行认真的研究。因此,无机化学中的微观理论知识是无机化学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要想方设法不断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无机化学中的微观理论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知识起到了铺垫作用,要在教学和学习中给予特别的重视。为了有效的提高中职院校无机化学微观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重视微观理论科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

对于无机化学中微观理论部分,由于新概念比较多,而且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原子、分子等的认识和模型建立的过程的学习,通过对微观知识和理论研究发现的过程[1]。从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人类如何是发现和研究自然的,从而能够从更深的层次来领悟微观原子的结构知识在自然科学研究发现中的重要性。原子的结构模型是科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认识,从自己的推测和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不同的微观结构模型体现出了人们对于原子结构的不同认识,人类对原子的结构认识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近代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这种过程使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战胜自我方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因为每种理论的和建立都体现了人类的努力。在微观理论中的每个发现都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心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向学生强调不怕困难,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向前辈科学家学习,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信心。通过在课堂中讲述科学家研究发现微观世界的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鼓励学生战胜困难,对无机化学中的微观理论的学习充满信心[2]。在科学家研究发现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一丝不苟的奉献精神,和对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从思想上让学生对微观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立足够的信心,使学生能够相信可以学习好这部分知识。

2.重视多媒体工具在无机化学微观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微生物专业理论下人文教育论文

一、微生物有没有“宅文化”

信息化和服务型社会的建立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人又时常面对着外界各种形式的压力。为此,很多人都有宅在家里的经验,足不出户享受着各种社会服务或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微生物世界中有没有类似的“宅文化”呢?学生刚接触这个问题时,首先引导他们思考:微生物有家吗?什么是微生物的家?对于像风餐露宿的地衣和随波逐流的水生菌等微生物而言,家也许只是个虚无的概念,但对于寄生菌而言,就具体很多。它们可以寄生在任何生物的体内、组织中,甚至细胞内。这类微生物从寄主中源源不断获取营养,规避着外界不利的环境,最终往往导致寄主的衰亡,从而失去了“家”。事物都有两面性,宅文化也是,微生物里有没有益的宅文化呢?相信此时,很多学生都会有答案。当然,课堂讨论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只有活跃的思维,没有最终的答案,往往会步入到更深的知识领域。就像讨论“宅”的微生物,我们都知道享受宅文化的人也不一定一直宅在家里,微生物是不是也这样呢?答案自然是是,不少兼性营养的微生物就是如此,腐生和寄生状态时而切换,有些寄生真菌还产生了典型的二型现象,这些知识点往往是微生物学相关课程如真菌学和植物病理学中才会介绍到的。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宅文化不是自闭的,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与外界社会保持联系,那么,宅在寄主内的微生物与外界环境有联系吗?当然有,一些昆虫病原真菌在杀死寄主的过程中,会根据某些与寄主种群波动有密切联系的环境因子,如温度,来判断是否进入到休眠阶段,以此规避可能来临的寄主匮乏期。但它们又是通过何种手段感知外界的环境呢?这就牵涉到细胞生物学、流行学等相关的课程,而且往往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知识就是这样一环接一环,有些专业的学生有时候就不了解微生物学与自身专业有何关联。通过这些看似无关的课堂讨论,他们至少可以体悟到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二、微生物世界的“机器人文化”

乍一看,是否有些科幻?其实不然,机器人文化早已在我们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生产车间里的各种机械臂、家居中的扫地机、跳舞机器人,再如开发中的陪宇航员聊天的人形机器人等。它们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是改善生活品质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助手,另外,还是人们“懒文化”的一种体现。学生可能会问,机器人文化是人类高度文明的智慧结晶,如此微小、如此低等的微生物会有吗?请大家发挥想象力,试问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有何不同?如何进化而来?真核微生物中有各种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这些细胞器对于真核微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提供着通用能源ATP、各种养分和中间代谢产物等。说到这,可能有人不认同,细胞器不像人体里的各种器官吗,怎么会是微生物创造的“机器人”?让我们回想一下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诞生,它们是如何成为微生物结构的一部分的。简单而言,就是在距今二三十亿年前的地球上,某些个体较大的原核生物将具有有氧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的小型微生物细胞吞入体内,通过长期驯化将其功能化为细胞器来提高自身的生存竞争力。这个细胞器的演化发生在遥远的前寒武纪,但至今还可以找到诸多证据,包括细胞器膜结构、核糖体结构和基因等来证明其合理性。说到这,是不是对微生物有了肃然起敬之感,这么简单的生物就懂得将那些关键功能“包工”给“机器人”。如此说来,人类的“懒文化”不是我们独有的,而是来源于“老祖宗”———原始微生物。另外,微生物当中有没有作恶的机器人呢?从某个角度来看,病毒就是如此。病毒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是一种生命形态,有科学家推测病毒的核心就是从原始生命基因组中剥离的一小段基因所构成的,如果把病毒理解为微生物无意间制造的微生物“机器人”,是不是更形象一些。讨论到这里,有没有产生一种想法:原始微生物可以将小型微生物“机器化”,我们人类可不可以这样做?其实,人们早就开始利用各种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产生各种能源物质等,但微生物毕竟是生物,它要生存,就要消耗营养,产生代谢物,扩增种群,这些必要的生命活动都大大降低了人们安排给它干“正事”的工作效率。可不可以构建微生物“机器人”,让它只做人们设计好的工作呢?这一想法在前几年由海洋微生物学家CraigVenter提出,不过他说的不是微生物机器人,而是“合成”新生物。但由于牵涉到伦理学的问题,此想法应该还处于凝聚共识的阶段。不知这位科学家的想法如何形成,不过这一研究设想可行性是存在的。原始微生物早就在几十亿年将这一想法付诸实施,且获得了成功,也为之后高等生物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当然,伦理上的研究讨论有其必要性,我们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了。

三、微生物世界的角色分工

人类关系社会化后,角色分工越发明显,每个人在不同时空中都处于特定角色。每个人清楚地认知和执行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社会角色,对于社会稳定尤为重要。就如学生在大学中做好学习者的角色,在家里为子女的角色,在社团活动中为组织者、参与者等角色。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当然也存在着“角色分工”。通常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学过微生物的学生自然了解微生物中还有扮演生产者的蓝细菌和显微藻类,它们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陆地上的植被。当然,作为消费者的微生物也同样重要,要知道从原始生命诞生之后的20亿年时间里,微生物在地球生命系统中扮演着所有的角色。如今社会职业角色日趋多样化,新型职业不断涌现,每个人都向社会的其他人提供着某种服务,享受着他人提供的服务,这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微生物有没有这般细化的分工呢?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需求,微生物需要什么呢?各种各样的营养物、稳定安全的生存空间等。这些微生物的需求都有相应的微生物类群提供着,如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固氮菌提供着氮源、产酸菌溶解矿物质释放矿质元素等。这些微生物提供的“服务”,也早已被人类加以利用,例子随处可见。角色特征是不是就只有人类独享了,有的稳重、有的急躁、有的投机、有的无私。万千世界充满着各种可能,微生物身上自然有这些特征的影子。例如,土壤中分解腐殖质的土生性微生物常年种群密度稳定,而土壤中的发酵性微生物种群就“急躁”地大起大落;偏利共生关系中总能找到无私的一方,而混居在一起的微生物中不乏机会主义者“抢食”其他分解菌通过胞外酶分解的有机营养物。讲到这,有没有找到跟自己有点像的微生物呢?

四、结语

思考力和想象力是各类社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大学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锻炼其思考力,扩展其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本文介绍了笔者近年教学中一堂课堂讨论的内容,借由微生物来启迪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由于笔者有限的学识,本中引喻如有不妥,大家可以探讨,同时,分享其中孕育的教学思路才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全文阅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该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该文主要探讨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制定了四层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使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践教学;四层实践教学模式

中文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1-0240-02

Reacher on the Reform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WANG Wei1,2, ZHOU Ning-ning1,3

(1.Tongda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China; 2.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China; 3.College of Computer,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China)

Abstract: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is a course with great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 essential part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n this article we mainly disscuss the reforming attempt in the pattern of this course 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we can fully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with the four layers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the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icrocomputer; practical teaching; the four layers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全文阅读

对“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再认识 ——波义耳与17世纪的化学

〖摘要〗“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是恩格斯的著名论断之一,我国学者通常认为波义耳在《怀疑的化学家》中提出了科学的元素定义,从而“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但是,据对原始文献的研究,发现波义耳根本就没有提出过什么科学的、近代的元素定义。他根本上怀疑元素的存在。因此,上述见解肯定是错误的。那么,如何理解“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呢?本文考察了波义耳的著作《怀疑的化学家》和他的机械论哲学(或称微粒哲学)的主要论点,提出:波义耳建立了机械论化学,从而“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关键词〗波义耳,机械论哲学,机械论化学,17世纪,化学史

1 对“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的传统解释

“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是恩格斯的著名论断之一,语出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3节“自然科学各个部门的循序发展”(〖1〗,p.28) 。奇怪的是,恩格斯在谈到生理学、比较形态学和比较生理学等学科成为科学时,都说明了原因,但是,恩格斯没有对“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作出任何解释。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化学史和化学哲学的学者,经常引用和注释这条经典,其基本观点是:波义耳提出了科学的元素定义,从而“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

现以在国内颇有影响的化学史书籍《化学发展简史》为例:

在化学领域,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早期活动家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对一系列新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化学元素作了一个科学的定义,为使化学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做出了一项重大的贡献,为人们研究万物的组成指明了方向,因而它是化学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对此恩格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曾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11〗,p.72)

然而,据对波义耳原著的研究,发现波义耳根本就没有提出过什么“科学的”、“近代的”元素定义(〖5〗,pp.95-98;〖6〗,p.380;〖7〗,p.17;〖8〗,p.76;〖9〗,pp.240-242)。波义耳从根本上怀疑元素的存在;波义耳除了批判元素概念以外,绝不给元素概念在化学研究中留下一点地位。

如果波义耳果真没有提出“科学的元素定义”,那么,恩格斯的论断“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是否就不能成立了呢?我们究竟应该在何种意义上理解“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这一论断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