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机管理案例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精选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1篇

从“非典”、“甲流”到“手足口病”等疫情的出现,暴露出目前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国家对控制传染病流行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重视,出台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加大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快了建设步伐。现又将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列入《公共危机管理案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工作者深感对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重大。基层卫生组织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最早发现者、监测者、报告者和具体处理措施的承担者。我就这两年的卫生管理工作实践,结合本县卫生工作实际,简要谈谈对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体会及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县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基本健全,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系统已建到县、乡两级,县一级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救灾防病报告管理系统,县、乡分别制定了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初步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构建了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平台,但存在问题还十分突出。

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设备匮乏。乡镇卫生院防保组、县疾病控制中心的非专业人员占很大比例。

二是投入不到位,应急处理能力较差。财政多年来对乡级卫生机构投入比例不大,使乡镇卫生院对开展防病工作、业务培训、健康教育工作等一些必要的投入不足。

三是应急处理能力弱,善后处理机制不建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医疗救治能力不高、专业医疗人员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

二、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进一步建健全和完善现场流行病学、医疗救治专家库,加强对县、乡级现场调查和县级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提高现场处理和救治水平。应本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原则,加大投入,加快专业人员培养,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尽快落实卫生系统绩效工资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确保队伍稳定,真正做到“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二是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物质贮备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相应药品设备。目前,药品供应滞后,特别是遇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需求量大,供需矛盾更加明显。特殊事件,需要特殊、特效药品、设备,由于物质贮备机制不够健全,急需时甚至无法取得,影响了事件的处理。因此,应健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质贮备机制,即根据不同类别事件发生频次、可能波及范围,从国家到乡一级都应健全物质贮备机制,存贮不同品种的药品、物质、器械,既能保障事件发生后及时供应,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三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为使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报告、处理,目前国家建立了多个报告系统,但这都是在卫生系统内部使用。非卫生人员发现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报告是整个报告的关键。应设立一个全县统一、让群众广泛知晓的统一电话号码。为使事件处置人员快速到现场,应配备专用车辆并有专用标志,人员也应着专用服饰或标志,以便群众识别,快速让道。相应人员车辆设备应处于应急状态,这样才能保证事件的及时处置。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2篇

在教学的过程中,人与体育设备、器材之间的接触和在活动的场所进行活动时可能存在着对体育运动参与者造成伤害的危险。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为减少和消除因场地、器材和设施所产生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由于意外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机状态构成了对现有正常学校体育工作秩序的威胁,不仅使学生、教师和学校蒙受极大的损失,而且还会使学校体育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严重的损害,直接影响着学生健康水平的改进和提高。因此,对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已成为危机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一、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

John Severs所著《Safety and Risk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一书(2003,Routledge, 11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 4EE)较早地开始了对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研究,书中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等方面出发,并结合不同体育教材的独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及减少危机事件的建议,并设计了体育教学危机管理评估表,方便学校及教师保障教学安全。其中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对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了评估和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就英国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如下:

在英国所有的体育设备必须符合英国标准(BS)或英国和欧洲的联合标准,且联合标准正在逐渐取代英国标准。

(一)检查和维修

所有的健身器材应由有声望专业公司的专家检查。学校现在每年也有自己的维修,但一些学校的做法是每2―3年只安排一次维修,甚至直到可以看出设备有问题,才要求检查维修。这是一个危险的做法,建议学校每年都安排巡查。

当设备不能很好地处于工作状态时,比如出现裂痕、攀爬的架子或棍棒上的螺栓不正常,就一定要终止使用。该装置应该受到特殊保护和处理,以便它不能被竖立、打开、移动,并明确标出不能使用的提示,直至进行修理。

其他设备如小的器材设备、游戏和便携式设施也要定期地检查和维修,如球门柱。雇佣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小心修理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所有的维护、维修工作必须是专业化的,以确保该设备完全达到规定标准。所有的器材,包括有裂痕的器具都必须修复损坏部分,否则放弃使用。

(二)存放

当设备不使用时应十分注意放置和存储。小学礼堂通常没有内置存储区域,因此大件设备如体操跳箱、便携式框架;小器具如垫子,篮子等,不应放在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活动的礼堂大厅成为障碍物,尤其是涉及跑动的活动。

如果可能,一些设备应放在大厅专门指定的安全区域中,当这样的空间也没有时,设备应放在一角并予以封存,使学生不能与之接触。

长凳和其他的体操器械,不应存放在其他物体的顶部,否则非常危险,它们可以单独地置于大厅边或两端;小设备如球、帽子和篮球等设施不应放在地板上或长凳的后面;中等设备如大球应放在开口封闭的麻袋里,如果可以,把麻袋置于特制的钩子或钉在墙上;小沙包、铜环和跳绳类器材可单独放在篮子里或带轮子的箱子里,并在适当的地方存放箱子,例如席子或体操垫应整齐摆放,而且要便于以后使用、运输和放置。

(三)搬运和放置设备

应该教育孩子们如何正确地搬运和放置设备和器具。在器具和设施移动时必须是有组织地进行,使所有学生准确知道谁在干什么、运用什么样方式、放在哪里,不能使用一些含糊的命令或建议,比如“把这个设备放在那儿”“你们中的一些人往这里走”“我们把体操设备分开”等;应该给孩子们展示一个正确的方法去抬起、降低和移动大型设备,并且给他们练习的机会。正确的方法必须始终坚持,例如学生排成行抬起一块垫子的每个角落而不是拖;当学生没有足够大的力量去搬运这些器材时,工作人员应协助搬运;保持对班级其他人的注意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允许学生使用这些器具或设施,直至教师检查器具或设备放在了正确的位置、安装和检测器材都适合使用时才允许学生使用。

(四)不使用的设备和器材

对于目前不使用的器材和设施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远的位置,器材已经取出但暂时不使用,也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的位置,酌情放置器材是绝对必要的。

当器材已经使用完并不再使用时,应当从活动区移除,特别是球类以及他小件设备,如果遗留在地面上可能导致事故(扭伤脚踝或滑倒)的发生,使用完后必须搬移并如以前一样放在指定区域或适当的容器里,切记至少远离活动区两米的距离。

小器具如小垫子和球拍不应该简单地扔放,不管学生离放置点和容器有多近,都应在放置的区域将其轧好或卷起来。小器械如球和铜环等物品可能反弹或者滚动返回到活动区,散落的物品周围容易出现问题,应立即再次使用或放回到永久存储点。教师应该以正确的程序教育儿童,直到能够安全和有秩序地将设备放置正确的位置。

(五)其他

一般说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去使用体育设备是错误的,特别是那些有一定重量而且容易触及到的器械,器械可能不稳定,比如螺丝或钉子已冒出来了,所以无论是单独还是合并使用一定要坚持器械稳定、结实、紧挨地面的标准。

1.垫子的使用

垫子应符合特定活动所需的最小厚度和类型,并在处于没有开裂的完好状态下,满足附着在地板上的要求。

2.设备表面

设备表面应该适合做各种活动,并在学生的身体活动中处于完好状态。

(1)户外设备表面

在使用之前,必须彻底检查所有户外设备的表面,任何物体如玻璃、瓶子、罐子、石块、棍棒等都应该被清除,表面的任何破损或裂缝都应被记录和清理,如果认为有危险应及时予以维修,表面出现太多的损坏就不应该继续使用。沥青或其他人工表面场地(如操场、板球场等)应该及时清除树叶,对诸如因天气条件引起的霜冻应采取特殊表面护理。

操场。操场应该有一个平坦、均匀和防滑的表面。当评估报告显示它们达不到短期标准时应该定期重铺,表面上的粗砂石和尘土应予清除,如果有任何裂纹和表面缺失,受影响的地区不应该再进行使用,操场必须被封锁直至修复完成。特别要注意的是操场表面的湿滑现象,为避免皮肤伤害,在有摔倒危险可能的地方参加活动(如攻击性的运动)时都应该穿着运动裤、长袖衫。

草皮运动场。运动场应当适当覆盖定期修割的草皮,并且是合理光滑的表面,因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容易致人绊倒或失去平衡。应特别注意旧的补丁区域,这些区域应该定期重新铺上草皮,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补丁,并有坚硬的石块或破裂,应最好避免在上面活动。

(2)室内地面

所有地板应该是非常干净的、平滑的、完全没有裂缝,学生应该穿有良好抓地力的正确的鞋子。木地板应该防滑并有足够的弹性,尤其是对舞蹈和体操项目而言。湿地板非常危险,如果整个表面是湿的,课程必须推迟直到地面干燥;如果地板某部分是湿的(例如由于屋顶漏水),这一区域必须被封闭,还要给儿童危险警示,让他们避开受影响的区域。

3.体育馆的大厅和环境条件

体育馆大厅应该通风良好,有合适的温度,避免过强的光线;为孩子精心挑选窗帘或百叶窗;人工照明设施应妥善保护;游戏活动大厅和任何相邻区域的窗户要高,并有牢不可破的玻璃或保护装置。

二、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实践案例的启示

学校体育设备管理有必要引入安全危机管理意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安全是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职责之一。评价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要看他在一般情况下的体育教学、训练、课余活动教学和管理能力和表现,更要看他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现。

完善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理念为全面危机管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是一种全面的危机管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过程的完整;二是体制的完善与机制的健全,主要有法律规范系统、预备系统和恢复评估系统等;三是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纳入到学生健康与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

2.工作方式从行政手段转为依法行政。传统的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建立于教师教学文件管理基础上,在这种方式下,法律对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危机中的权利和义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3.核心使命从应对因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因素所造成的身体伤害事故转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正确的方法、观念等。也就是说,学校教师危机管理关注更多的是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如运动器械倒塌事件威胁到学生的健康安全。所以,体育设备安全危机管理应由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对学生教育的角度来避免。

4.工作重心是以安全教育为主的安全防范,也就是说为最有效的安全教育来避免安全危机的发生。因此,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要倾向于安全教育和防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英国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中的目标是依靠人、针对人和为了人,因此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评估和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这是提高学校体育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安全危机管理就是要使学校体育建立起正常的运行秩序,而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必须使学校体育工作有标准可依,并达到规范要求。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1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61-05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city public crisis which occurs frequently,the problems of the shortage of structured research data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provid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y of city crisis case base.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connotation and thought patterns of the big data and the factu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big data technology,and the paper constructed the functional design,systems architecture and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city crisis case base based on the big data.The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was that relevant thinking,overall thinking,fault-tolerant thinking and intelligence thinking of big data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se base,filling in the coordination work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case base.

〔Key words〕big data;city public crisis;case base

城市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经进展多年,有关专家和学者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者Birch和Guth把危机管理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等3个阶段,并且分别论述了3个阶段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1]。Robert Heath提出了危机管理的4R模型,并将公共危机事件应对过程分为减弱、就绪、响应、恢复等4个阶段,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风险管理理论[2]。王传清、毕强提出了政府危机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模型等[3]。

然而,人、机、物三元世界的高度融合引发了公共危机案例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和数据模式的高度复杂化,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4-5]。仅仅依靠传统案例处理模式、联动处理模式等是无法完全支撑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的。由于大数据隐含着巨大的社会、经济、科研价值,已引起了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6-7]。城市公共危机事件中多形态、多信源、高冲突的危机数据可能与大数据的特征相吻合,在构建数据库、系统模型等方面尝试融入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可能会为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的建设和应用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更好地解决城市公共危机的管理问题提供相关理论借鉴和经验尝试。

1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城市公共危机案例管理系统、平台建设方面的研究尚比较弱,相关文献也仅限于相关模型的构建、数据挖掘模式的构建、关键技术的支撑等。实体研究方面例如兰州大学共危机信息管理研究团队组织研发的《中国公共危机事件案例知识库》[8],该系统收集了2007年以来我国发生的四级以上关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网络舆情的突发公共事件案例等。北京天演融智软件公司研发的《中国危机事件与管理案例库》[9],该系统为各类型组织提供一个学习型的集成化危机预警与辅助决策支持平台。但是系统模式、功能模块的构建还需引入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3V定义[10],即大数据的特点可以总结为3个V: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和高速性(Velocity)。面向大数据的思维是多维的,研究者所关注的点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大数据思维主要有定量思维、总体思维、容错思维、相关思维、智能思维、实验思维等[11]。

大数据在城市应用领域有着迅速的发展,目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城市研究机构有: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该中心致力于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时空间行为大数据研究及智慧城市规划管理应用[12];龙瀛博士创建了北京城市实验室BCL,BCL是致力于采用多学科结合的定量方法进行城市研究的非官方学术研究网络[13];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了可持续智慧城市实验室SU-SMART CITY LAB,SSCL是一个以集成数据与原创研究为依托的城市研究与规划设计机构[14];北京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了北京西城―清华同衡城市数据实验室UDL等[15]。网站也开始重视大数据和城市应用研究领域,例如城市数据派UDParty[16];城市规划云平台CITYIF等[17]。

目前在城市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中,大数据思维模式下的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建设尚比较弱,在建设中引入大数据思维,构建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尝试突破传统思维造成的信息壁垒,利用大数据所集成的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利用大数据定量分析、智能判断等优势,实现对城市公共危机案例管理的智能化、大数据化等具有深刻的意义。

2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功能设计

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依据相关案例库的用户需求,结合大数据技术,构建大数据视域下的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系统。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系统的总体框架由危机案例数据获取模块、危机案例大数据处理模块、危机案例检索与决策支持模块3个功能模块和案例库、工具库、规则库等相关数据库构成。功能模块和功能数据库协同工作,实现危机案例库系统的设计功能。系统的总体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21危机案例数据获取模块

城市危机案例信息采集是整个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建设的基础,也是案例分析及大数据处理的前提和条件。传统数据分析我们主要使用样本分析法,这是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无法获取全部数据的无奈选择。舍恩伯格认为:“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抽样分析就像在汽车时代骑马一样。”[18]为了实现大数据的总体数据思想,模块中设置城市数据信息采集、危机案例数据采集、城市危机案例采集引擎等功能项,这一功能主要由人机交互共同实现。

城市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大系统,案例库中城市数据信息的采集不是简单的信息任务上传,采集的数据也不都是结构化的数据,很多数据信息是动态的、隐性的,分析城市危机案例,首先要把城市的全部基本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存储,这是研究城市公共危机案例的基础。城市数据信息采集功能项需要在大数据的总体思维下把城市的基本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采集并存储,这部分主要由人工采集存储。

在现实社会中,危机一般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19]。城市危机不但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高度不确定性等危机的一般特性,而且还具有突发性与紧急性并存、公共性与灾难性并存、共振性与复杂性并存、不确定性与时间的有限性并存等特点[20]。危机案例数据采集功能项需要在大数据的总体思维下把城市公共危机事件数据进行全方位采集并存储,重点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数据的采集,这部分主要由人工采集和计算机智能采集存储。

由于大数据的量大,案例库设置城市危机案例采集引擎。该采集引擎注重信息源及其内容的全面性,数据来源包括各大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采集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采集引擎借鉴互联网搜索引擎技术,代替人工智能采集城市公共危机事件,重点采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事件数据、隐性危机信息数据、价值密度低数据等,强调采集数据的完整性。

危机案例数据获取模块经3个功能项获取大量数据后,经过数据集成形成最初的危机案例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大量数据的聚集地,没有经过系统处理和加工,交由危机案图1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系统结构图

例大数据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22危机案例大数据处理模块

由于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发生了重大转变,处理数据的流程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大数据普遍适用的处理流程分为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数据挖掘四部分。危机案例库可以借鉴大数据处理数据的流程和大数据思维设置大数据处理模块。

经过危机案例数据获取模块集成的数据导入到分布式案例存储集群,经过专业化信息工具处理进行简单的数据清洗和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及计算集群对存储于存储集群的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分类汇总等,形成具备一定功能形态的城市危机案例库。例如把非城市公共危机范畴的数据进行筛除,对自然灾害危机、意外事故危机、公共卫生危机、社会安全危机等案例进行分析和分类汇总等。

由于危机案例库更多的要体现大数据思维,更重要的在功能上还要体现智能化,所以要进一步应用大数据视域下的核心思想,引入大数据的关联思维、容错思维及智能思维对城市危机案例库进行深层次地数据挖掘。与简单的数据清洗和分析分类不同,数据挖掘在过程上具有发散性,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法的计算,为了更好地满足高级别数据分析的需求。

221关联数据挖掘

在小数据时代,人们常常关注城市公共危机案例的因果关系,试图通过有限样本案例来分析总结其中的内在机理,但是这些有限的危机案例样本数据不能很好地、全面地反映出案例之间的相关关系。在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危机案例之间的隐性关系,获得更多隐性数据的显性化,利用显性化的数据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数据获取和数据预测,从而进行更加准确的决策推理。在大数据处理模块引入关联挖掘技术,可以帮助案例库用户检索案例、检索决策、进行决策推理、向用户推送信息等。

222容错数据挖掘

由于小数据时代人们获取的危机案例样本量比较少,所以比较注重危机案例数据的结构化和精确化。舍恩伯格指出:“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且能适用于传统数据库的。如果不接受混乱,剩下95%的非结构化数据都无法利用,只有接受不精确性,我们才能打开一扇从未涉足的世界的窗户”[16]在大数据背景下,引入容错思维,适当忽略一定层面上的精确性,接受一定程度的错误和混杂,可能在数据的宏观层面获得更多隐性数据的显性化,帮助决策者进行数据获取和数据预测等。在大数据处理模块引入容错挖掘技术,可以帮助案例库用户进行决策推理、向用户推送信息等。

223智能数据挖掘

大数据时代要求数据库处理数据从线性等简单的思维向智能思维转化,这是大数据处理的显著特征和核心内容。在大数据背景下,引入智能思维,可以对城市公共危机案例数据进行逻辑分析、智能判断、科学预测等。大数据处理模块引入智能挖掘技术,可以更好地支撑危机案例库的数据处理功能,为各项功能的协调运行提供智能化支撑。

在关联挖掘、容错挖掘、智能挖掘等相关大数据处理技术的支撑下,对城市危机案例库进行大数据处理形成城市危机智能案例库。该库可以有效支撑案例库用户的案例检索、决策检索、决策推理等功能。

23危机案例检索与决策支持模块

危机案例检索与决策支持模块主要实现用户的检索需求与决策推理需求。由城市危机智能案例库中的案例数据库、决策数据库、决策推理模块等构成。数据库和功能模块协同工作,实现用户检索与决策推理的设计功能。由智能决策推理形成的新决策方案充实到决策数据库中。用户的检索效果与决策推理效果反馈到案例库的数据获取模块与大数据处理模块。

3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系统实现

基于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的功能设计,结合大数据技术,给出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的系统实现。

31案例库的系统架构

在构建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系统功能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案例库的系统架构,其核心部分如图2所示。图2城市危机案例库的系统架构图

案例库系统通过各种不同的连接器,实现对各类数据库、系统、第三方应用的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案例库系统对采集的案例数据进行清洗、抽取、处理等操作,生成案例数据索引;案例库系统是通过分布式系统建立数据仓库,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数据挖掘功能;数据服务层为其上的数据应用层提供各类数据接口。用户权限系统可以从数据的各个层面进行嵌入。

32案例库系统的交互环境

在案例库系统功能、系统架构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案例库系统的交互环境案例库交互环境中的案例检索的部分功能实现如图3所示。

在案例检索交互界面中,设置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等功能。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在检索界面的左侧,设置危机属性、危机描述、利益相关、案例分析等功能链接。以“2015年8月12日天津大爆炸”为例,危机属性包括天津爆炸的时间、地点、主要影响、危机领域、危机类型、所属行业、危害程度等各项数据;危机描述包括天津爆炸案例的前兆、紧急、持续、结果等阶段的具体数据描述;利益相关主要是指危机利益相关者数据分析等;案例分析主要是对危机案例数据进行大数据处理后进行处理结果的展示,包括案例数据对比分析、案例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宏观指导、数据智能判断等,例如港炸案例数据分析、图3案例检索交互测试界面

化学品爆炸案例数据分析、智能爆炸案例数据统计等。

4总结和展望

本研究依据案例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结合大数据技术,构建了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的功能结构和系统实现,在案例库中嵌入了大数据思维,从技术实现和功能需求上为城市危机管理的减缓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但是系统实现方面还有很多挑战,例如如何在这些数据库之间进行负载均衡、如何实现大数据的智能算法等问题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在后续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功能模块的系统性、精确性、效用性等;工作流程的逻辑性、系统性、规则性等;案例库系统实现的稳定性、实用性、创新性等。

参考文献

[1]张岩.非常规突发事件态势演化和调控机制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2]Henth R.危机管理[M].王成,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18-21.

[3]王传清,毕强.政府危机信息管理联动系统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2,(9)31-36.

[4]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8-15.

[5]James Manyika,Michael Chui,Brad Brown et al.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Z].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11.

[6]Divyakant Agrawal,Philip Bernstein,Elisa Bertino et al.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 Big Data[EB/OL].Cyber Center Technical Reports,February,2012.http:∥docs.lib.purdue.edu/cctech/1.

[7]Pattern-Based Strategy:Getting Value from Big Data[Z].Gartner Group Press Release,2011.

[8]兰州大学.中国公共危机事件案例知识库[EB].http:∥/.

[9]麦尼哲中国危机管理资源网[EB].http:∥.cn/index.aspx.

[10]Grobelnik,M..Big-data Computing: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Science,and Society[R/OL].http:∥/eswc2012grobelnik-big-data/,2012-01-02.

[11]张义祯.大数据带来的四种思维[N].学习时报,2015-01-26.

[1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EB].http:∥/intro/info-5000.shtml.

[13]Beijing City Lab[EB].http:∥/.

[14]可持续智慧城市实验室(SSCL)[EB].http:∥116.236.160.182:1310/SmartCity/SuSmart/lab/FirstPageCN.

[15]清华同衡城市数据实验室UDL[EB].http:∥/.

[16]城市数据派UDParty[EB].http:∥/

[17]城市规划云平台[EB].http:∥/.

[18]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01-01.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组织危机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

一、“组织危机管理”课程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一所应用型大学,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组织危机管理课主要研究企业、政府部门等组织为应对各种危机所进行的预警监控、应对处理、恢复评估的一系列活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危机管理的基本内容与理论体系,重点在于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二是让学生能从微观上具体理解分析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组织危机管理观念,培养危机管理能力,掌握危机管理技巧。

正是由于课程的特殊性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境地,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于危机管理情境感觉陌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难以理解,对于危机决策、危机处理、危机沟通的技巧难以体会。因而,为了解决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不高的难题,本人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探索改进,将问题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

二、“问题情境”导向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现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最早出现在哈佛大学法学院,直至1908年,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正式引入商科教育。[1]20世纪60年代后,案例教学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很多专业教育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准亲验型学习,它为学生模拟了一种亲验环境。[2]同时,问题情境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通过精心构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因而,“问题情境”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区别于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以真实案例为情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营造开放、自由、互动、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习发现的能力。

经过了一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案例选材是否鲜活、问题设计是否环环相扣、课堂角色分配是否合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

1、案例选材必须突出“鲜活性”

在组织危机管理的案例教学中,案例选取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案例才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危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开展案例分析。因而,在危机案例选取中,必须突出“鲜活性”,拉近学生与案例的距离,尽可能使学生感同身受。“鲜活性”主要是突出案例的时效性和生动性:时效性是指案例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聚焦社会热点话题;生动性是指案例必须最大限度还原案例的真实情景,避免简单的平铺直叙,要使案例有人物、有故事、有情节。例如,在讲授危机公关这一章时,选取了2016年的热点事件之一“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将如家酒店集团对此事件的危机公关作榘咐展开教学,用详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文字视频资料还原当时的情境,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贴近生活,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2、问题设计必须环环相扣

组织危机管理课注重培养学生预防危机、发现危机和解决危机的能力,重视思维训练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本科学生能力有限,往往难以自主地深入分析问题,因而,过于开放式的案例分析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有逻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突出问题导向。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3]在案例分析中,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分析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分析探讨。例如,在编写如家酒店遇袭事件危机公关的案例时,设计了以下问题:在危机事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公关时机;如家酒店采取了哪些危机公关措施;这些公关措施的效果如何?结合危机时机进行具体分析;如果你是如家酒店的首席危机官,你会采取哪些公关措施,请说明原因;从这次危机公关活动的案例分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等。

3、课堂讨论必须角色分明

“问题情境”导向的案例教学法需要营造开放、自由、互动、活跃的学习氛围,倡导学生通过有逻辑的案例分析,实现知识迁移和理论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习发现能力。因而,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和学生必须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在案例讨论中,需要改变角色,主要承担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组织讨论和维护氛围,鼓励思想的碰撞,决不能反客为主,不能主导讨论,不能随意评价学生的观点。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始终是主角,是案例讨论的真正实施者。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主次分明、各司其职。

三、小结与反思

“问题情境”导向的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大幅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难度适宜的案例,并认真编撰材料、反复推敲问题;第二,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苦练内功,切实做好讨论的引导者和维护者;第三,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意愿,能够在指导下展开分析和思考。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实施“问题情境”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案例不能精准匹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课堂节奏不能做到快慢适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等。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须勤学,教师须苦练。

【参考文献】

[1] 付永刚,王淑娟.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7.

[2] 郭忠兴. 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3] 何有缘,刘丽,王瑞梅.“问题情境”教学法在“管理沟通”课中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6.09.82.109.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34.5±5.6)岁。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34.6±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不实施危机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危机意识、危机预案、危机管理机制、危机处理、危机处理总结等。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情况、危机抢救成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病历书写规范情况等。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为25项,每项0~4分不等,总分为100分,如果患者在抢救治疗中,出现抢救失败、死亡,则直接记为0分。总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7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危机事件发生率为3.33%(2/60),对照组危机事件发生率为20.00%(12/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3.33%(50/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历书写正确率为100.00%(60/60),对照组为88.33%(50/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59/60),对照组为81.67%(49/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危机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主要是针对临床护理中各种多发的危险事件进行评估、预防等制定处理预案和措施,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本文急诊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危机管理进行分析,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治环境。急诊科接收的患者病情一般属于危重症,针对这类患者,医院可以开展先诊疗再付费的服务模式,将服务流程优化,将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治环境,提高抢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②提高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定期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讲座等,加强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的危机意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③加强制度管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传达患者的医嘱,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患者病历的书写,其中针对危重症患者,在抢救治疗后,需要补充病历。加强制度管理,保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必须符合要求和护理标准。④制定危机管理机制。在护理过程中,制定危机管理小组,针对急诊外科以往遇到的危机因素和危机事件,制定危机预案,规范护理中危机事件的处理流程,对患者的危机管理、护理情况等进行安全检查。⑤制定危机事件处理预案。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提前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预测,然后制定危机预案,保证在患者发生危机事件时候,可以及时、妥善的处理。⑥危机处理。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危机事件,立刻根据患者的危机类型,按照危机预案进行处理,如果患者发生的危机事件不在危机预案范围内,及时通知医生,并同时实施抢救处理。在患者危机处理之后,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将危机管理、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足等进行总结,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出现。在以上这些危机管理内容中,还需要建立危机公关,针对临床诊治、护理中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处理,将危机管理中的相关制度和体系进行完善,增强护理护理人员的危机预警意识,在临床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心理护理等。本文针对患者实施危机管理,危机事件发生率较低,抢救成功率非常高,患者的病历全部书写正确、规范、合格,而且护理满意度也非常的高。

4结语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急诊留观患者; 实践与研究

危机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特殊性,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而采取的行动,为了做好危机的预测和防范,以完整的应对策略进行管理,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现将本院应用危机管理理论指导对急诊留观患者进行风险管理的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12月本院留观室收住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危机管理组,其中男74例,女86例;年龄27~97岁,平均70岁。疾病分类中,消化系统15例,呼吸系统40例,心血管系统41例,神经系统38例,电介质紊乱8例,药物过量3例,电击伤2例,内分泌疾病2例,泌尿系统疾病2例,农药中毒2例,其他内科疾病7例。同时将在本研究期间的其他留观患者和在上一个年度中应用传统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的患者193例作为传统管理组,分别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但是在研究中发现会有以下情况的发生:(1)入观时病情较重,评分≥8分,但在治疗后病情好转,再次评分

1.2 研究方法 应用危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在科室内建立了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主体的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同时制订出各项危机管理的措施来减少管理上的疏漏。随机将患者分为危机管理组和传统管理组,对危机管理组的患者用修订后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方法进行评分和评估(见表1、2),在修订后的评估表内除了患者的心率、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外还加上了患者的神智、病情的稳定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状况,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入观时恰当地评估出患者的病情并落实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和防范风险的措施,同时多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重新评估,随时调整诊疗方案。传统管理组仍采用过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描述性的分析,通过实践来证实危机管理理论对留观病人的管理是切实有效的。

1.3 观察指标 观察医护人员对危机管理组患者进行恰当的早期预警评分后的分值和根据评估结果而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案,当评分的分值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出现新的问题时医护人员处理的及时性和患者的满意度,还观察在留观期间医疗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同时对两组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P

2 结果

采用危机管理理论对急诊留观患者进行评分与传统的管理对患者在留观期间病情出现变化时处理的及时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都有明显提高,同时医疗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降低了43%,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在管理的效果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危机(crisis)一词源于希腊语Krinein,原始含义是指游离于生死之间的状态,现指人类生命财产、国家政权、社会秩序等遭受直接威胁的非正常状态[1]。危机的出现具有以下特性:(1)应急性:危机具有紧急、突发的基本特性,应急性是危机的基本特征[2]。急诊留观室承担着对急诊患者的留院观察和应急治疗工作,是危机的高发部门。(2)不确定性:危机发生的意外性使危机管理客观上具有不确定性[3]。急诊留观患者大部分在诊断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加强危机管理,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4],努力提高应变能力。(3)预防性:危机的存在虽然表露了其危险的特征,但也充分验证了危机管理必须防患于未然,即预防是危机管理的基础[5],只有预防性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危机的危害。对患者在留观期间的观察和评分及全程风险因素进行预测评估,从而能有效控制危机和各类风险的发生,也必定能降低在留观期间危机的发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可以明确地看出,有些患者虽然在入观时病情平稳,但是在留观期间仍有发生病情加重的趋势,所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多次的重新评估与评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提醒医护人员随时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危机的发生,根据不同的评分分值所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案如下:评分0~3分: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常规的治疗及Ⅲ级护理,为A方案;评分4~5分:加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必要的治疗及护理Ⅱ级护理,为B方案;评分6~7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紧急处理患者病情并给予Ⅰ级护理,或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送到监护病房或相关专科,为C方案;评分≥8分:提示患者病情危重,危险性较大,需立即进行抢救,给予特级护理,必要时请专科会诊,病情稳定后尽快转入监护病房,为D方案。本课题研究显示通过针对患者的不同评分分值所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案后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在留观期间危机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3.2 危机管理的全过程被定义为“PPRR”模式,指危机管理4个阶段的工作:预防(prevention)、准备(preparation)、应对(response)、恢复(recovery)[6]。急诊留观患者的管理与危机管理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也有其自身特点,探索和研究应用危机管理的模式对急诊留观患者进行管理是一种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方法。

3.3 危机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危机管理必须遵循“PPRR”模式有序的进行,对进入观察室的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评分,评分方法可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MEWS)"[7],该评方分法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院前、院内急救及急诊留观患者和住院患者的评估[7-10],主要是对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进行评分,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检测项目进行综合评分[11]。笔者在MEWS中增加了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状况的内容,使之具有可操作性。Goldhill等[12]调查1047例普通病房患者后发现,MEWS分值越高,患者的病死率越高(P

传统的管理模式只能对患者进行一些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存在着很多的片面性,不仅不能落实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和护理及防范风险的措施,而且也很容易发生医疗护理的缺陷和不良事件。危机管理组统计数据中显示,其中有占5.6%的患者的病情可以有轻转重,也有20%的患者的病情较重,经治疗后病情无减轻,需进一步的救治。传统管理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和出现危机时处置的及时性都是不够的,甚至会发生一些医疗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

急诊留观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患者所属的专科多和目前各大医院都存在的病区床位紧张造成的压床现象以及患者的病情复杂,也有些患者的诊断一时尚不能明确,更有些患者的病情不够稳定;笔者认为对急诊留观患者采用危机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对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医疗风险和避免出现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华,颜廷杰.现代医院危机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4):200-202.

[2]王磐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J].医院管理论坛,2003,(7):13-14.

[3]干勤.危机管理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商业研究,2001,(4):138-140.

[4]何淑红,史彩霞.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1):4482.

[5]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4-44.

[6]段立.用科学的机制管理危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04-30.

[7]Subbe C P, Kruger M, Rutherford P, et al. Validation of a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in medical admissions[J]. Quart J Med,2001,94(10):521-526.

[8]Cei M, Bartolomei C, Mumoli N. In-hospital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of elderly medical patients can be predicted at admission by the 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e,2009,63(4):591-595.

[9] 魏刚,孟新科,杨径,等.MEWS与APACHEⅡ评分在急诊潜在危重病患者病情评价和预后预测中的对比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4):297-298.

[10] 冯品业,罗翠琼,谢珍惠,等.MEWS用于60岁以上急诊非创伤性患者病情的评价[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30(4):564.

[11] 麦泉云,赵开亮,张凤莲,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结合心电图、休克指数、血氧饱和度对评估急诊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2,34(11):1305-1308.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 版权危机 危机管理

[分类号]D923.4

图书馆版权危机是指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在图书馆领域内版权利益关系失衡而可能给图书馆声誉、形象、服务、管理以及经济利益带来负面效应的非常规事态,是当代图书馆危机的主要类型之一,对和谐图书馆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图书馆版权危机呈多发态势,有的案件甚至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全国100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但是,在关于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研究中,却鲜有涉及版权危机的探讨和理论成果,这同实践形成了明显反差。版权危机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新型范畴,学会预防和处理版权危机对图书馆领导者及有关从业者来讲都是一堂必修课。

1 图书馆版权危机的类型

1.1 入藏侵权产品发生的版权危机

这种版权危机是由于图书馆主动或者被动地入藏和传播了存在版权瑕疵的文献资料,客观上为此类文献资料提供了市场,侵犯了出版者和原权利人的利益而引起。比如,2002年,香港公共图书馆因被动购入约500本盗版书后,采取措施消除影响。在“殷志强诉金陵图书馆侵犯版权纠纷案”中,法院认为:“图书馆在采购、收藏各种介质的图书、期刊时所应尽的主要注意义务是购买合法出版物。”图书馆不仅不能主动购入盗版物,而且要防范盗版物的被动入藏。对入藏的盗版物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或者销毁。

1.2 开发馆藏不当发生的版权危机

这类版权危机的共同特点是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开发中对版权合理使用规则的违犯。比如,编辑馆藏资料引发的版权危机、对馆藏数字化和传播引发的版权危机,还可能因为开展对馆藏音像制品、软件的出租、刻录引发版权危机。图书馆在馆藏资料汇编、翻译、馆际互借、音像制品服务、信息咨询、数据库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等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相关条款、《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六条、第七条等相关条款和《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办事。

1.3 供应商责任连带引发的版权危机

这类版权危机的共同特点是其起因并非由于图书馆的行为侵权,而是供应商没有解决好授权问题。比如,“吴锐等诉超星公司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诉超星公司案”、“樊元武诉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案”、“殷志强诉金陵图书馆侵犯版权纠纷案”、“何湖苇等诉浙江省图书馆侵权纠纷案”、“何海群等诉北京交大、中国人大案”、“李昌奎诉超星图书馆系列案”等。防范这类危机的难点是图书馆无法具体审察供应商提供的电子资源本身是否存在侵权问题,但图书馆只要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在合同中要求供应商对其提供的资源进行无瑕疵担保就往往可以免责。相关图书馆版权危机事件证明了这一点。

1.4 信息导航不当引发的版权危机

深度链接本身并不构成侵权,但却使得设链者使用了被链接网站的内容,未经授权地行使了其本不应该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起到了传播被链作品的作用。所以,深度链接的设链者往往会成为被和法律惩处的对象。比如,2008年8月,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重庆市涪陵区图书馆未尽到注意义务,以“深度链接”方式在未得到作品权利人许可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网络链接使用涉案作品,且未向权利人支付报酬,侵犯了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获得报酬权,判决图书馆赔偿北京三面向版权有限公司1万元。这是我国发生的第一例因图书馆开展信息导航服务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例,表明版权危机正在涉及新的技术领域。

1.5 读者违规行为引发的版权危机

读者的故意侵权,或者无知侵权都可能引发图书馆版权危机。比如,2004年4月,某高校学生在检索SPIE时连续短时间内超量下载全文,致使该校IP被数据库供应商关闭。2007年暑假开始后,某高校相继收到国外CA网络版、ACS和SDOS供应商的邮件,告知该校IP中有连续下载同一刊物的整期(册)文献的现象,属于恶意下载,被停止使用三大数据库。某高校学生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器批量下载了西文电子过刊全文库――JSTOR中的数千篇文献,导致JS-TOR立刻封锁了该服务器的访问权限。JSTOR还委托律师向该校图书馆提出法律质询,损害了学校声誉,并带来2万余元庞大国际通讯费的损失。读者的违规行为还有使用软件工具下载、冒用他人账号下载电子资源等。

1.6 帮助侵权可能导致的版权危机

我国法律没有“帮助侵权”的特定表述,但是这一概念在我国民法制度中得到认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规定,帮助他人实施侵权的人将承担共同侵权责任。比如,许多图书馆都对超星公司的互联网版税解决方案――读书卡表示接受。表面上看,这属于法定许可行为,即不经权利人许可使用其作品,却向其支付报酬。但在我国版权制度中,图书馆并非“法定许可”的权利主体,把有版权意义的馆藏数字化并放到网上供阅览和下载是在法律的边缘上行走,容易导致法律纠纷。在这种服务模式中,图书馆有帮助供应商侵权之嫌。对于上述超星公司与图书馆的合作方式,图书馆如果“明知”侵权而为之,则在可能的诉讼中会被法院认定是主观故意,而承担法律责任。

1.7 精神权利纠纷所导致的版权危机

精神权利纠纷导致的版权危机可以由于图书馆未获授权而行使发表权,或者在馆藏资料开发中漏掉、误写权利人姓名,或者在三次文献编辑撰写中未经授权地对享有版权的馆藏资料的修改,或者对其中心思想的擅自篡改而引起。比如,在崔世勋、周诚望分别诉辽宁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侵犯版权纠纷案中,三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均因在编辑出版《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一书的过程中侵犯权利人的署名权而败诉。图书馆在开发馆藏中,要按照《著作权法》第十条(一)至(五)、第二十二条相关规定和《条例》第十条(二)的规定保护权利人的精神权利。另外,图书馆如果是委托他人创作作品,或者是同他人合作创作作品,精神权利的享有和行使要依合同约定。

2 图书馆版权危机的防范

2.1 思想防范

“自律”可以“让图书馆变得好一点”。防范危机的前提是通过多种渠道与形式来提高图书馆员和读者的版权意识和保护版权的能力,即提高自律性。比如,从2005年开始,岭南大学每年都在新生中宣传版

权知识,列举侵权行为,请各位学生关注。实践证明,在图书馆员和读者中开展版权教育,能有效避免侵权事件及版权危机的发生。在提高图书馆员和读者保护版权意识的同时,要强化版权危机意识的教育与正确、完整危机观的培养。危机教育要注重对象的普遍性、内容的针对性与过程的长期性,要通过专家演示、情景模拟训练、以案说法等方式增强图书馆员对版权危机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提高处置危机的能力。

2.2 组织防范

研究表明,图书馆危机管理小组(LCMT)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版权保护日渐趋强的法律环境中,我国图书馆应建立以馆长负责制为中枢的危机管理常设小组,或者将其职能包含在图书馆整体的危机管理组织之中,但是应有专门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比如,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图书馆就设有版权图书馆员岗位。馆长(副馆长)是“首席危机官”,在版权危机管理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版权危机管理涉及到不同的专业领域,因此图书馆还应聘请法律、技术、公关、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建立危机管理顾问组织,为危机管理提供咨询决策服务。危机管理组织不能只是一种装饰,或者只在危机到来时才启用,而应采取措施使其运作常态化、规范化。

2.3 制度防范

我们不能把版权危机的责任完全归罪于法律的不合理,更不能完全归罪于权利人的“私欲”,而应该首先“检讨”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与合法。行为要受到制度的调整,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是版权危机的重要隐患。防范版权危机必须在制度层面贯彻危机管理的思想。图书馆需要逐步建立健全的版权危机预防制度包括:《图书馆版权政策》、《图书馆藏版权瑕疵防范与鉴别制度》、《图书馆使用版权授权协议签订制度》、《读者利用馆藏资源版权保护警示制度》、《图书馆收费服务成本核算制度》、《图书馆藏版权状态评价制度》、《图书馆版权危机责任认定制度》等。

2.4 机制防范

要使版权危机管理收到理想的结果,必须建立若干科学正确的、高效率的应对机制:①计划机制。版权危机管理建立在完备的应对计划(应急预案)之上,目的是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和协调。在国际图书馆界,危机预案越来越受到重视,牛津大学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预案都有其特色。②预警机制。准确预见,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基于经验教训,应建立图书馆危机预警系统,对版权危机可能发生的原因、方式等进行分析,开展超前管理,降低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③合作机制。各个图书馆本身缺乏应对版权危机的所有类型的必要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有必要在合作基础上以资源共享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④技术机制。技术不仅能保护版权,而且受到版权法保护,图书馆要在技术上尽到保护版权的义务,这也是法律规定的重要免责条件之一。

3 图书馆版权危机的消解

3.1 正面应对,快速反应

危机爆发的突发性和极强的扩散性决定了危机应对必须要迅速、果断。因为,危机的破坏性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非线性爆炸式增长。通常认为,“24小时”是危机反应速度极限,处理危机要遵循“24小时”法则。危机发生后,图书馆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任由事态发展,或者惯性思维,拖泥带水,慢条斯理,力求四平八稳。危机管理小组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介入危机,控制事态,降低损失。在“杜修贤诉中国国家图书馆侵犯版权纠纷案”中,国家图书馆采取先入为主的策略,迅即行动,同当事人积极沟通,并表明希望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最终使危机得到化解。

3.2 以诚相待,谈判磋商

在“李昌奎诉青岛理工大学侵犯版权案”中,作为唯一被告的青岛理工大学图书馆采取了真诚相待的态度,并努力斡旋,促成李昌奎与超星公司谈判达成和解协议,使李昌奎撤诉。以诚相待是处理危机的一项重要原则。版权危机发生后,图书馆要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无论危机的原因如何,责任归于何方,都要对当事人的遭遇表示同情与安慰。另外,对版权危机的处理不仅要着眼于解决直接的利益问题,而且要根据当事人的心理特点采用恰当的情感联络策略,解决其深层次的心理和情感问题,这有助于危机的解决。

3.3 媒体友好,引导舆论

“苏图事件”的实质是围绕我国版权制度中复制权限的合理使用规定与文物保护条例中相关规定的不一致产生的争执,特别是善本文献版权归属与读者的复制权利问题。在该事件中,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把图书馆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危机中采取媒体友好策略,可以化解媒体对危机事件的过分关注,逐渐将媒体视线引向其他方面,使负面报道慢慢平息,或者是创造新的关注焦点使媒体舆论转向,还可以对抗噪声、阐释缘由、化利为害。危机管理中,图书馆不能采取“鸵鸟政策”,刻意回避媒体,而要准备充分的资料应对媒体访问,要避免向媒体挑战,要统一信息口径。在日常工作中,图书馆要同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加深友谊。

3.4 把守底线.合理抗辩

在“樊元武诉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案”、“殷志强诉金陵图书馆侵犯版权纠纷案”中,图书馆都作了合理抗辩,并得到了法院的充分支持。合理抗辩是解决图书馆数字版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处理版权危机中,图书馆要坚持“核心立场”法则与“最高利益”法则,对涉及图书馆和广大读者利益的原则问题毫不动摇,积极抗辩,争取最大权益。

3.5 寻求干预,权威支持

在处理危机的进程中,图书馆要注重寻求第三方干预(third party in tervention)。“第三方”往往是图书馆的上级领导部门、图书馆学术团体以及有关方面的专家。第三方对版权危机干预的目的在于起到催化、协调和认同等作用。就我国图书馆的现状来讲,在第三方的角色中,中国图书馆学会下属的“图书馆法律与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应该积极介入图书馆的版权危机管理,发挥其权威性。

3.6 尊重事实,承担责任

专家指出,在危机管理中的基本建议就是承认错误,并且尽量不要表现出过于自我保护,推脱责任。版权危机发生后,面对权利人的责难,图书馆不要企图逃避责任,对于权利人再小的诉求与损失也要认真对待,把权利人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图书馆要及时向权利人赔礼道歉,并在查明问题后向其作出合理补偿。否则,图书馆可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在“娄师白诉湘潭市图书馆案”中,图书馆败诉并被判赔偿原告60万元就是个例证。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8篇

一、房屋使用安全管理职能划分

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确保安全的原则。房屋所有权人是房屋安全责任人,房屋所有人、使用人应当按照房屋设计的结构和用途合理使用房屋,保障房屋使用安全。各级房屋使用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以及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力做好房屋使用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市房产管理局是本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1.宣传贯彻国家、省、市关于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

2.制定本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相关政策和规范性文件;

3.组织、指导、监督全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

4.督促、检查各县(市)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处理房屋使用安全方面的投诉;

5.指导各县(市)区房屋使用安全行政执法,协调处理本市房屋使用安全方面的重大违法案件。

(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负责建立健全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机构、理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机制、协调解决辖区内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重大问题。

其所属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房屋使用安全的日常管理,主要职责是:

1.宣传贯彻上级关于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负责辖区内房屋装修备案,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办理房屋装修备案;

3.受理辖区内房屋使用安全方面的和举报投诉,查处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

4.负责建立辖区内危房的档案,负责辖区内直管公房的安全检查和危房治理,组织指导辖区内其它房屋的安全检查和危房治理。

(三)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房屋使用安全的宣传教育、督促检查、登记统计,危旧房屋的防汛防台,督促危险房屋的解危以及受理和协调相关的投诉。

(四)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房屋顶面加层建房搭棚、外墙开门(窗)等改变房屋外立面的行为和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行为,依法查处其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安全生产监督、工商、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

二、房屋装修安全管理

(一)房屋装修备案

住宅装修涉及《条例》第十条规定3种情形和所有的非住宅装修,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应当在装修前向房屋所在地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备案,并提供下列备案材料:

1.房屋装修备案表;

2.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房屋使用人装修房屋的,还应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和房屋所有人同意装修的证明;

3.房屋产权证明(主要是指房屋产权证或购房合同等);

4.房屋装修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房屋装修项目、部位、平面图等资料)、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单位、施工期限、施工技术等资料)及相关说明;

5.非住宅房屋装修涉及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或者超过设计标准加大房屋使用荷载的,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由原设计单位或者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提出装修设计方案;

6.房屋装修涉及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的,申请人应当出具相关业主及相关专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县(市)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房屋装修备案工作,已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由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受理,没有实施物业管理的,由当地房管所(站)受理。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应当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房屋装修管理委托协议,明确装修管理的权限和职责。

房管所(站)、物业服务企业在收到申请人房屋装修备案材料后,一般应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应予以备案,并将房屋装修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书面告知申请人。房屋装修工程额在30万元以上且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应告知申请人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

(二)房屋装修的日常监督管理

各级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应认真贯彻《条例》各项规定,制定房屋装修管理的制度和管理规范,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房屋装修管理工作。在办理房屋装修备案及施工许可等手续时,应当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实现便民利民。

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在房屋装修时应当遵守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杜绝损害房屋结构、擅自加层建房搭棚和拆改共有设施设备等危害房屋使用安全的行为,以保证自身房屋和毗连房屋的安全。

房屋装修企业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其他技术标准设计施工,不得损害房屋结构;应当遵守施工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消防措施,保证作业人员和周围房屋及财产的安全。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条例》规定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房屋装修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房屋装修的巡查,发现可能存在违法装修情形的,应及时劝阻并报告当地相关管理部门。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有《条例》第七条第(一)项至第(七)项行为之一的,由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施工、恢复原状或者加固,并可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有《条例》第七条第(八)项——“在房屋顶面上擅自建房搭棚”行为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有《条例》第七条第(九)项——“擅自调整、变动房屋消防、燃气、电力、城市集中供暖、给排水等设施设备”行为的,由相关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装饰装修协会、物业管理协会等行业协会应加强对会员单位的管理,倡导行业自律,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公民的桥梁平台作用,协助做好房屋装修安全管理工作。

(三)房屋装修的投诉和查处

县(市)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装修投诉的处理和违法案件的查处。发现依法应当办理施工许可的房屋装修工程,应及时移交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各县(市)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投诉和处理机制,向社会公布咨询投诉电话,条件成熟的应实行网上受理。同时要加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程序,及时查处违反《条例》的行为。

三、房屋安全鉴定管理

(一)多业主房屋鉴定和局部鉴定

多业主房屋的安全鉴定,由业主推选代表申请整幢房屋的安全鉴定,鉴定费用按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分摊。

下列情况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可以申请局部安全鉴定:

1.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对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认定的违法装修行为提出异议,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应该针对装修范围内的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作局部安全鉴定;

2.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开办生产经营场所,有关管理部门要求作房屋安全鉴定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应该针对其经营范围内的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作局部安全鉴定。

(二)施工可能影响周边房屋的鉴定

符合《条例》第十九条第(四)项规定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可能影响范围内的房屋进行现状鉴定,并实施证据保全。规划、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规划、施工许可时,应督促建设单位做好安全鉴定工作。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加强有关政策的宣传,协助做好安全鉴定工作。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对周边房屋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实施动态监护。对确因施工受到影响的房屋,建设单位在施工完成后可再次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房屋安全影响鉴定。因施工造成周边房屋损坏的,由建设单位按照鉴定意见进行修复,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三)鉴定为危险房屋的处置

鉴定为危险房屋的,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应当在向申请人出具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同时,向危险房屋所在地的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书面报告,并及时向*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应在接到鉴定机构的书面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向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有关责任人发出危险房屋解危通知书,提出对危险房屋的处理意见,并督促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有关责任人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四、房屋安全检查和危险房屋的防治

(一)房屋安全检查

房屋所有人和使用人应当经常性地做好房屋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在台风、雨雪、汛期等季节,应做好排险解危的各项准备,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应当及时申请房屋安全鉴定,属于危房的,应当及时进行解危。

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贸易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本行业房屋安全检查工作,对学校、文化娱乐场所、医院、体育馆、商场、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加强房屋安全的监管,维护公共安全。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做好房屋安全检查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在房屋安全检查中发现有险情房屋的,应及时报当地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各县(市)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直管公房的安全检查,并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开展其它房屋安全检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级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应建立健全危旧房及低洼地段房屋防汛防台预案。在台风、雨雪、汛期等季节,当地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要协助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督促危险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有关责任人做好排险解危的各项准备,以及做好居住人员疏散和抢险救灾工作。在每次自然灾害过后,应在24小时内向市房屋使用安全主管部门书面报告房屋损坏情况。

(二)危险房屋的防治

房屋所有人、使用人或有关责任人应按照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和危险房屋解危通知书的要求,及时对危房进行解危,解危暂时有困难的,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县(市)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辖区内的危房档案,档案应包括房屋的建造年份、房屋的面积、结构类型、房屋现状、使用情况及解危情况等资料。整幢房屋属直管公房(含直管公房房改房)的,由当地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解危工作。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法规体系

Abstract:Learning foreign city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the legal guarante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public safety regulation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normal rule of law in large urban public safety,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innovative large city public security crisis management regulatory system, improve the rule of law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enforcement mechanisms of the mega-cities public safety management.

Key words:mega-cities;public safety;management regul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1-49-(4)

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条例》,对于实现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常态管理法治化,解决当前城市存在的诸多公共安全危机问题、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具有积极现实意义,也是特大型城市走社会管理创新之路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1 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条例》是特大城市公共安全常态管理法治化的必然趋势

2011年10月29日,上海市政府了《上海市依法行政“十二五”规划》,该规划的核心是“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规范”:通过健全制度和程序,促使政府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并建立通过媒体回应社情民意的机制,主动回应群众关切的问题;第二,坚持“创新”:强调政府应当积极破除影响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第三,坚持“效能”:建立健全促进及时执法和有效执法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解决执法不作为和迟作为的问题。同时按照“职能最相近、处置最有利”的原则,建立健全指定管辖和协议管辖机制,解决部门或者地区执法推诿扯皮的问题;第四,坚持“参与”:要求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制度,并建立公众意见反馈机制,对意见采纳情况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1]依法行政,涉及到上海公共安全危机常态管理的大量问题,这也是加快实现上海公共安全危机常态管理法治化的良好契机。

“适应风险社会的治理需要,睿智的政府应学会未雨绸缪,从制度层面上实现从行政管理向法治管理、从事后管理向前瞻性管理、从危机管理向风险管理的转变,将公共安全危机纳入法治化治理轨道”。[2]上海目前正处于公共安全危机的多发时期,每年社会安全事件、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给广大市民的社会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面对无所不在的社会风险和多发频发的安全危机,加快实现上海公共安全危机常态管理法治化,切实保证在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及时承担并化解社会公共风险,为公众提供强有力的公共安全保障,是上海政府的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使命和当务之急。针对特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特殊性与紧迫性,上海应当率先制定一部专门的《城市公共安全条例》,同时完善不同类别、不同行业应对重大安全事件的专门法规,以增强政府公共安全治理的合法性、权威性与规范性。

2 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条例》,促进建成创新型特大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法规体系,是实现特大型城市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法治化的前提。

就国家层面而言,自2003年非典危机以来,加强了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立法,初步建立起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在内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已经制定了若干有关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例如《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和调查处理条例》、《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都是用于针对某一领域某一行业的,目前尚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公共安全管理法,部分公共安全领域至今仍没有法律法规,且已有的法律法规普遍存在操作性不强、实施不到位或公共安全管理法律依据缺失等缺陷或不足。此外,目前公共安全法律建构还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形式上缺乏与宪法相衔接的《紧急状态法》、《灾害救助和补偿法》等高位阶立法,使得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法律依据缺乏周延性、对受害人的权益保护操作存在局限性;内容上则缺乏足够的程序性制度建设。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有待于通过进一步完善立法。

就地方层面而言,以上海市为例,近年来上海人大、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食品卫生法规、食品安全法规、生产安全管理法规等,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强烈公共安全意识,以及政府高度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应对公共安全事件,但是上海同样存在上述国家层面公共安全管理立法缺漏问题。有鉴于此,上海应从法治创新角度出发,及早考虑制定一部统一的跨部门、跨行业的公共安全管理法规,使公共安全管理有统一的法律依据,避免不同领域的公共安全问题适用不同的法律。

统一公共安全管理法规,须对以往出台的各种公共安全法规及时进行梳理,以形成一个公共安全管理法规体系,方便管理和方便使用。根据不同行业的公共安全业务行政,可以将各种公共安全法规具体划分为:公共卫生安全法规、食品公共安全法规、安全生产公共安全法规、药品管理公共安全法规、地震公共安全法规、防汛防台公共安全法规、刑事公共安全法规、治安公共安全法规、交通管理公共安全法规、消防公共安全法规、出入境公共安全法规、人口管理公共安全法规、安全保卫公共安全法规和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法规等。近年来,市人大和市政府的公共安全管理法规文件数量越来越多,建议市人大法工委和市法制办公室组织力量,进行梳理归类,汇编成册,并经常进行此类法规的立、改、废的通盘考虑。不仅要方便执法部门全面了解掌握使用这些法律法规,还要让社会各有关非政府组织、广大民众通晓这些法律法规,以形成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执法有据、有法可依的法治化局面。

3 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条例》,促进建成权责明确的法治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2011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我国2011年3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专门辟出一章对“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进行规划部署,提出要“适应公共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推动建立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的公共安全体系”。

健全权责明确的法治化公共安全危机统一管理体系,是实现特大型城市法治化管理的基础。我国的公共安全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该体系仍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公共安全管理主体过于分散,“有预案而无预警,重预案而轻预警是公共安全管理中的一大通病。预案侧重于处理突发性事件本身,而缺乏涉及突发性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的应急处理;预案过多地强调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的约束,而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以及应急保障资源的规划、建设和综合管理机制;预案侧重危机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方案,而缺乏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和危机过后的恢复机制。对于许多新城市灾害及非传统危机领域,应急预案还存在空白。由于缺乏危险关键控制点的全面调查和定期系统的危害性因素及脆弱性评估,致使应急预案大多是上行下效,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需要事故预防、灾害预警、应急反应和灾后处理形成一个整体,而各个环节的协调一致需要政府和各级组织管理部门的积极组织,这需要从立法上给予保证。明确责任,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理顺城市公共安全综合管理体制,从而建立完整的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同时,通过立法程序确定社会各界和公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责任、义务和权利,以确保社会体系在紧急状态下的稳定和有序。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上海政府各部门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迄今尚存在条块分割、职责混淆、管理分散等弊端,处在各自为战局面,例如安全监察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均只是自顾自地针对本行业本领域实行内部安全管理,缺乏一个综合的、常设性的协调管理机构。为解决各自为政问题,亟需形成公共安全体制化管理统一管理体系,以实现公共安全管理的统一目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局面。该管理机构的名称拟可考虑为“上海市公共安全管理委员会”,该机构由信息资料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决策系统等组成,负责分析突发公共安全事故的性质,制定解决公共安全问题的方案,并协调组织各相关部门迅速有效地解决突发公共安全问题。与中央相对应,各地方可成立相同性质的、隶属于上级公共安全管理机构和本级政府的公共安全局或公共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故。[4]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理念,此理念的梳理有助于将不安全事件防患于未然。因此要把“安全规划作为硬性指标写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提高公众和规划者的安全意识,保障安全规划的开展程度。其次,还应在法规中明确规定规划者的法律责任,采取规划方案负责制,增强规划者的责任感,确保他们能够严肃、认真地对待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5]

4 制定《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条例》,促进完善特大城市常态化公共安全管理执法机制

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执法机制,是实现特大型城市法治化管理的关键。实践证明,现代公共安全危机往往具有辐射效应,亟需改变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一管理机制,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从日常“危机管理”层面着手建立执法机制,既要善于以强大的动员能力来处理紧急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更要依法防范和处理公共安全危机。

建议上海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执法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预案设计:特别是要从上海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建设实际出发,着力加强防范和应对各种公共安全危机的实战能力;二是进一步强化信息,落实保障:及时获取可能引发影响公共安全危机的的各种信息;政府部门要及时、公开、透明地向社会相关信息,使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从而增强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三是坚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整合管控资源,形成机制保障,多元社会资源的参与是实现公共安全危机法治化管理的重要力量支撑,政府要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将社会和公众资源纳入危机管理的制度框架,全方位做好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工作,一旦发现有各种影响公共安全的隐患和苗头,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置,四是要抓紧建立突发性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完善社会联动工作机制,健全统一协调、部门负责、社会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网络,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公共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防范和处置。五是把综合治理的思想变成机制、变成保障,各有关部门应把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与对政府业绩的评价结合起来、把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公共安全防范上去,使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更好地与危机处理结合起来,以多元的路径实现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最大社会效益。

5 积极借鉴国外城市公共安全法制与机制保障经验

以俄罗斯和德国为例,在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法律制度方面,俄、德两国分别具有相当完备的相关法律体系。俄、德两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都十分注重城市应急管理的依法行政。在苏联解体和两德合并的十多年间,先后建立了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上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先后制定了《关于联邦执行权力机构结构》、《民防法》、《防疫法》,规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组织系统的相互关系;民防办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任务、法律地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能等。

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在城市公共安全法律立法上,国家层面由内政部牵头,联手国防、经济、交通、建筑、财政、农村、环保、邮政、劳工等部门,制定了《民防法》、《灾害防护法》、《民防工事建筑法》、《基本法》、《国防法》、《民事保护法》。在州的层面,则由各州制定《防火法》、《消防法》、《灾害防护法》、《救护工作法》等法律,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6]

美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机制,包括政府安全危机管理、社会危机管理机制、经济危机管理机制、道德危机管理机制和紧急事态管理机制等。

第一,政府安全危机管理机制。这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方面。它是以总统为核心,以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决策中枢,国务院、国防部、司法部(及其下属的联邦调查局和移民局)等有关部委分工负责,中央情报局等跨部委独立机构负责协调,临时性危机决策特别小组发挥关键作用,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

第二,社会危机管理机制。负责美国国内治安、执法、劳工权力、民权、移民等方面的安全保障。它涉及美国劳工部、司法部及其所属的联邦调查局、移民与归化局及各州警察局、消防局等。

第三,经济危机管理机制。它旨在解决经济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和危机。财政部是美国管理经济危机的最初机构。

第四,道德危机管理机制。它是美国政治生活中鲜为人知但作用重大的管理机制。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道德危机后开始在联邦及各州均设立了道德(伦理)管理机构,负责联邦及各州官员的廉政监督。

第五,紧急事态管理机制。在美国公共安全管理中,全面紧急事态管理是最基本的原则和实施方案,其中包括几个部分:一是全危险方法:应用公共安全管理的危机理论、处理和应对所有种类的紧急事态、灾难和民防需求。二是综合紧急事态管理系统。使用该系统有助于促进联邦、州、地方等政府的充分合作、加强对已知的紧急事态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实现紧急事态管理规划与州、地方政府决策及行动体系更完全的整合,在现有紧急事态管理预案、系统和能力的基础上,扩大对所有类型的紧急事态的适用范围。三是开展有恢复能力和减除灾害社区的建设,将社区的住宅、企业、医院和公共安全中心坐落在安全地区而不是高风险区。[7]

上述三个国家国家层面与地区城市层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危机管理机制互相衔接配套,既体现国家大法的权威性,又维护地方城市特色性需求。相比之下,我国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出台后,上海至今没有一部实施该法的地方性法规细则条例,许多与城市公共安全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由于制订的年代较早,在2008年发生的一连串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已暴露出不适应或缺陷,亟待进一步梳理和完善。目前上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难度空前加大,进一步整合健全相关的法规、规章,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

参考文献:

危机管理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数据;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94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许多学者已经研究了多年的城市公共危机管理,并得出了一些理论基础。进入大数据的背景是在人、机、物三元世界的融合下,引起的高度复杂化的数据模式和爆炸式增长的公共危机案例。对于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处理,仅仅靠传统案例处理模式和联动模式是无法完成的。大数据中的社会、经济以及科研都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因此各行各业都应对其引起广泛关注。

1 大数据基本论述

规模性、多样性以及高速性是大数据所具有的三个代表性的特点,由于大数据多元化的思维,研究者所研究的侧重点便有所不同,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大数据思维主要包括定量思维、相关思维以及实验思维等。

在城市构建中,根据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相关人员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大数据的机构,如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中心,智慧城市理论以及技术攻关是其研究的中心内容。

当前,在大数据思维模式下的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建设是一个比较薄弱的存在,因此要利用大数据思维,逐渐建立起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创新新的信息壁垒,在城市公共危机案例管理智能化的过程中,大数据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设计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的功能

2.1 对危机案例数据的采集

建设城市公共危机案例库的基础以及对大数据进行处理的前提是采集城市危机案例。而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只能采用样本分析法分析数据,但大数据的总体数据思想与人机交互是共同实现的。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系统,其具有多因素性、多层次性以及多功能性,采集案例库中的城市信息数据不只是将信息任务上传就可以的,采集的也不都是结构化的数据,动态性和隐性也是数据信息的特点,因此,城市公共危机案例研究的基础是采集城市中所有的技术数据信息。在大数据的总体思维下,利用人工采集全方位的城市基本数据信息。

在实际的社会中,严重威胁社会系统的价值和行为的事件就是危机。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公共性与灾难性并存等特征是危机具有的特性。采集危机案例数据功能项的重点是对半结构化进行解决以及采集非结构性的信息数据,这是由人工和计算机智能存储来完成的。

基于量大的大数据,要利用引擎对城市危机案例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大网站以及博客等都是数据的来源渠道;文字、图片和视频等都是其包括的内容。人工智能采集逐渐被引擎所替代。

2.2 对危机案例数据的处理

由于利用大数据处理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这就使其流程也有了相应的改变。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以及挖掘数据是大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的四个流程。因此,可以借鉴大数据的处理流程对危机案例库进行处理。

利用数据导入和分布案例获取危机案例的数据模块。简单数据的处理要利用专业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分析和汇总存储集群中的大数据,这样城市危机案例库就在一步步中逐渐形成。例如,排除非城市公共危机范围内的数据,分析和汇总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危机、公共卫生危机以及意外事故危机等。

在危机案例库中不仅要体现出大数据思维,更要体现出智能化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大对大数据的应用力度,在更深一步挖掘数据中大力运用大数据的关联思维以及智能思维等。发散性是挖掘数据中最主要的特点,其不同的简单的清洗和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各种不同的计算是其主要内容,它能使数据分析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2.2.1 挖掘关联数据

在小数据时代,城市公共危机案例的因果关系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经常总结和分析样本案例的原理,但在这些原理样本数据中,案例数据中的关系并不能全面的反映出来。在大数据时代,由于大数据技术下危机案例之间的隐性关系被显现出来,这就可以显示出更多的隐性数据,而决策者获取和预测数据是由显性数据来实现的,这样可以使决策推理更加准确。案例库用户的案例检索和检索决策等都可以利用挖掘关联数据技术来实现。

2.2.2 挖掘容错数据

在小时代的数据下,人们只能取得较少的危机案例样本量,因此对其结构化和精确化更加重视。但在大数据背景下,可以在容错思维的基础上将一定层面上的精确性进行忽略,使一定程度上的错误和混杂被接受,隐性数据的显性化更多的是在数据的宏观层面得到的,从而对决策者的获取和预测数据有一定的帮助。案例库中用户进行的推理Q策和向用户推送的信息,可以利用大数据处理模块中的容错挖掘技术。

2.2.3 挖掘智能数据

在数据库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智能思维逐渐代替线性等简单思维,这是大数据时展的必然要求和处理大数据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特征。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中,逻辑分析和智能判断城市公共危机案例数据都是由智能思维来完成的,在处理大数据模块中,由于智能挖掘技术的引入,危机案例库中的数据处理功能便有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可以使各项功能的协调进行更好的运行。

由此可以看出,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主要是由关联数据挖掘、容错数据挖掘以及智能数据挖掘来实现的,城市危机智能案例库也是由这三个组成的,用户案例的检索和决策推理等功能也是由这三部分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