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范文精选

危机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指出了目前高校学生危机管理的现状,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构建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构建的基本思路,对于完善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机制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校招生数量连年增长,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同时也给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几年来,一些大学生犯罪案件,如,马家爵事件、清华大学生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的反思和讨论。建立健全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一、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分类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可以将大学生“危机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学习危机。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以后,可以说,进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心中都怀有一股胜利的喜悦。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结果,身负种种学习荣誉的同学们在考试前却不得不为了学习而疲于奔命。进而造成了高校中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状况。其次,大学生生活危机。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财政投入有限,大学生求学的资金来源完全靠家庭提供,这样一来,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就很难维持一种相当水平的生活。随之而来就是,很多同学为了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不得不进行着大量学习以外的利益性质极浓的工作,甚至有些同学还进行着一些触犯法律法规的活动。在线第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出现是由多种情况综合影响所导致的,比如个人、家庭、同学、社会等等。如果说是按照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来说的话,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确不容忽视,然而,就心理问题的本质而言,我们却只能说它是心理问题而无须将其上升到危机的高度。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失衡而产生的人际问题、社会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高度注意这一问题。[1]第四,大学生人际危机。由于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生育以后的独生子女,相对来说,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征服欲望,自然而然地,在进入大学以后的陌生的人际关系群里无所适从。他们在与宿舍舍友、同班同学以及其他相关联的人的交际沟通中显得很不成熟,疏于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近一步发展。[2]第五,大学生感情危机。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入学年龄大都在18周岁左右,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很多人对感情的认识也逐渐由朦胧、暧昧转向理性、成熟,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毕竟大学生的心理年龄还不是和他们的生理年龄完全适应,所以,面对感情,大学生们理性不足而冲动有余,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系列感情危机。第六,大学生前景危机。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毫末的疏忽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个人有再强的能力,也不能保证自己在竞争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优越性。由于大学生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期望值的攀高使他们不能够理性地看待形势。二、危机管理的含义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塔尔在1989年曾提出,“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我国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孙本初认为,“危机是指因内、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对组织生存具有立即且严重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三、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预防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的危机管理应首先从预防开始。危机预防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培养危机意识不管是政府机构、学校领导,还是广大教职员工、学生都要树立危机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需要长期不断的灌输和培养,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纪守法、自觉自为,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最大可能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2、建立健全危机预警系统预警系统作为危机管理中预防危机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告的重要环节。(1)预警对象、范围高校学生的预警对象,可分为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群体对象包括贫困生、复读生、优秀生、独生子女;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教养环境和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的个人。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境况艰难,他们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助感以及家人的高期望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使他们的内心产生冲突、矛盾乃至自责。他们所特有的价值观念、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较深的焦虑。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适应中,这种焦虑不仅不能得到缓解,还有可能增加或强化,对其身心发展不利。(2)预警指标体系传统的预警方法多采用事件跟踪的方法,现代则更加重视预警指标的方法。预警指标是依据对预警对象(事件、个人)的情况建立一套有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预警指标,利用某种理论与经验,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情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3)预警信息评估①危机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危机发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通过对学生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了解与危机事件发生有关的微观动向,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的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②预警信息分析。在对信息的分析方面,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虚假、失真的信息都会导致因预测不准,又过分偏重而出现失稳的状态。排除虚假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是预警信息分析的重要方面。危机表现为个体或群之间的互动行为,人的态度和行为自始至终影响着危机的发生和进程。因此,确认与危机相关的个体或群体为预警对象,分析他们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特点,根据预警指标,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才能确定是否进行危机预告。

3、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制首先,组建危机管理机构。设立常设机构,配备精干的管理人员,负责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宣传、人员的培训、危机监测和预警、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以及危机公关。其次,实行专业队伍与学生相结合以应对危机。一方面提高专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做到临危不乱;另一方面通过演练把知识、技能和实践相结合,确保操作准确熟练,万无一失。第三,制定危机处理计划。按照计划做好准备工作,当情况不断变化时,要进行追踪决策,并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3]四、高校学生危机的应对原则危机的应对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危机只有沉着应对,巧妙斡旋,才有可能最终化解危机,渡过难关并过重塑形象。处理大学生危机事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维护稳定的原则。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各种敌对势力争夺、攻击的重点,维护稳定的任务相当严峻,因此,维护稳定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首要原则。稳定压倒一切,无论出现何种事件,都必须从维护稳定的原则出发,要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态的扩大。2、迅速快捷原则。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影响大、扩散性强等特征,一旦发生,就不容延误,亟待解决。要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低其影响,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局面。3、明辨是非原则。高校突发事件类型很多,引发的因素也很复杂,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同时必须坚持明辨是非原则。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高校突发事件大多涉及到青年学生,更多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因而处理此类事件应本着教育第一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高校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消除因患。5、人道主义原则。危机在不少情况下会带来生命或财产的损失,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视,甚至加以渲染,因此,危机处理中首先要把救护伤员放在优先地位。[4]五、启示与思考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问题不仅需要各高校引起重视,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己也学要有相应的措施。1、政府应加强对危机的调控www线作为政府,要注重加大对高校的关注力度,通过政府的努力减少大学生危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减少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危机等问题;通过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危机等等。2、社会应理性对待大学生危机问题作为社会,要对高校大学生多一份宽容之心。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并不如大众通常所想象的那样有着高强的能力、完美的才华,他们也有缺点,他们也会犯错误,如果他们老是肩负着自己所不能承受的压力,他们又怎么会不产生压力,不出现各种危机呢?3、高校应加强科学管理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校方都应该站在广大大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毕竟,大学生才是一个大学赖以存在的基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就应当具备一种高度的预防心理,做好各种危机事故发生的预案;还应当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纠正在同学们之间出现的任何偏颇思想意识;另外,在大学生危机问题的解决上,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性化的解决问题。4、舆论媒体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作为大众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社会意识形态养成。由于大学生们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较快,但同时他们并不能够很好地判断获取信息的价值量,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这就需要我们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在内的大众媒体做好信息传递中的筛选、纠正工作。让大学生们有一个既宽松又正确的信息接受来源。5、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目前,在多数高校同学间都存在老乡会、QQ群联盟等虽未经学校有关管部门承认,但在同学们中就某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的非正式组织。在危机管理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些组织的作用,并充分加以利用,尤其是这些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能够引导其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6、发挥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以学生社团为例,我们曾面向济南、泰安的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医学院等六所高校做过相关调查,在问到“你认为学生社团能够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上发挥相应作用”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A.应该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30.73%B.可以作为一种声音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46.88%C.没有必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25%D.不清楚:11.46%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学生社团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与热情还是很高的,有近八成的同学于此持肯定态度。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引导,并建立健全参与机制,这必将使我们的危机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7、大学生应加强自我完善作为大学生本身,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给自己定好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以现实的态度面对一切。另外,要多接触外界包括身边的同学、老师,社会上的种种事务。只有清楚地认识了外界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从而进一步认识外界、完善自我。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我国的未来,保障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就是保障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空间,所以说,我们务必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大学生危机管理问题。参考文献:[1]郭兰等.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解小娟.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管理[N].光明日报,2001-5-17.[3]苏宝利、吕贵.高校健全危机管理机制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2.[4]叶国文.预警和救治:从“9·11”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J].国际论坛,2002.[5]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3.曹[6]汤敏轩.危机管理体制中的信息沟通机制——基于组织整合的流程分析[J].江海学刊,2004.[7]刘建军,朱喜坤.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危机管理范文第2篇

乐百氏的控制权旁落、娃哈哈-达能的合资纠纷等已经警示我们:合资之初,缺乏科学的治理安排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此后,2008年11月,奥凯航空公司第一大股东均瑶集团自废武功,主动申请停航,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教训。尽管2009年2月16日,奥凯航空公司因“停飞”事件中断的13条客运航线全部恢复正常运营,但其中凸显出来的由于缺乏治理安排所导致的巨大治理风险是否得到解决,依旧是个悬念。

冲突爆发

2006年,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解读《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时表示:“根据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国有经济要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政策风向似乎有了对奥凯不利的变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波及实体经济,全球经济衰退明显。内忧外患之下,航空业从巅峰跌至低谷,全球约有60家航空公司破产。中国航空业也出现了全行业巨亏,国有航空公司纷纷寻求政府注资,民营航空公司已到存亡关头。据了解,从奥凯开航到2007年3年累计亏损近2亿元,2008年以来,奥凯又出现了几千万元的新增亏损。

2008年11月,作为奥凯航空的法人代表,王均金以奥凯管理混乱、无法行使第一安全责任人职权、无法保证运营安全为由,向民航华北局提出暂停奥凯航空客运业务的书面申请。随后,奥凯航空正式接到民航局“停航令”,令其于12月15日停航。与此同时,刘捷音第三次被“免职”。12月7日,奥凯航空对外公告,因燃油供应、航材供应等问题,对继续安全运行缺乏信心,决定于12月6日暂时停飞客运航班。

争论焦点

奥凯航空停航后,公司内部矛盾急剧升级,一直未在公开场合表态的4位奥凯航空小股东(简称4位股东)于2008年12月11日首次现身,联合声明对均瑶集团表示不满。随后,均瑶集团授权律师发表回应,双方冲突进入白热化阶段。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焦点一

奥凯交能是否履行出资义务

4位股东:奥凯航空注册资本金3亿元,奥凯交能持有奥凯航空63%的股权,应缴纳人民币1.89亿元,但实际出资人民币9168万元,仅占奥凯航空总资本的30.56%。奥凯航空其他4家股东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09亿元,占奥凯航空总资本的36.33%。为此,奥凯航空其他几位股东已于2008年4月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讼,要求其补足出资或按实际出资行使股权。

均瑶集团:奥凯交能在2005年3月至5月期间,已经分三期将2.04亿元人民币的出资额投资到位,占奥凯航空股权比例的68%,奥凯交能的出资义务已经全部履行完毕。随后,奥凯交能将所持奥凯航空5%股权转让给股东张影,因此,截至目前,仍持有奥凯航空63%的股权。均瑶集团自始至终不是奥凯航空的直接股东,因此不存在出资不到位的问题,均瑶集团对奥凯航空也不存在任何性质的欠款。

焦点二

停航是否合法

4位股东:王均金提出的暂停奥凯航空客运业务的申请行为,既未召开股东大会,也未告知奥凯航空其他4家股东,并未获得奥凯航空董事会授权和审批。因此,王均金申请停航的行为涉嫌故意欺骗民航局,不具备合法性、有效性和真实性。

均瑶集团:暂时停飞申请,是王均金董事长在奥凯航空出现经营异常,难以正常履行航空第一安全责任人职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做出的。申请暂停奥凯航空的客运业务,合法有据。

焦点三

王均金法人代表资质是否合法

4位股东:北京市工商局顺义分局发出《北京市工商局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对4位股东提出的“王均金涉嫌采用虚假材料和欺骗手段获取奥凯航空法定代表人资质”一事, 拟作出“撤销奥凯航空有限公司2008年1月2日的公司变更登记的行政处罚”的处理意见。

均瑶集团:奥凯航空登记事项变更的撤销权属于市工商局。而部分股东《声明》所附北京市工商局顺义分局出具的《听证告知书》所述内容与事实不符。奥凯航空就股东会的召开已经通知全体股东,股东会召开程序及所形成决议均符合法律和奥凯航空章程的规定。

焦点四

总裁免职是否合法

4位股东:北京顺义区人民法院对4位股东“王均金未经奥凯航空董事会的合法审批,擅自免除刘捷音等奥凯航空主要负责人职务”一案,作出一审裁定:“免除奥凯航空总裁刘捷音等人职务”决议无效。

均瑶集团:调整刘捷音的总裁职务是为了加强对奥凯航空的管理,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扭转奥凯航空客运业务长期亏损的局面。且上述判决并未生效,奥凯交能完全有权依据奥凯航空章程的规定,更换其向奥凯航空所委派董事人选,奥凯交能已经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收场

2009年2月16日,天津-杭州、天津-合肥-昆明两条航线正式复航,标志着奥凯航空公司因“停飞”事件中断的13条客运航线全部恢复正常运营。奥凯航空此次停飞直接损失高达近亿元,其中客运方面8000万元左右,货运方面2000万元左右。此外,公司还面临着联邦快递合作丧失之痛和品牌信誉价值受损等无形损失。另据报道,刘捷音“还在休息”。

经历停航事件,王均金称:“以后再去投资项目,这是前车之鉴。一是投资公司首先看人,公司的管理层怎么样是最重要的;另外处理问题要更快更细,要做就一步做到位,不能太柔。”对于旗下的三家航空公司,王均金表示,考虑三家公司的地域、文化差异,不会考虑整合成统一的公司,奥凯航空和鹰联航空都是投资业务,吉祥航空才是真正的重头戏,均瑶集团暂时没有考虑将大笔资金投入奥凯航空,但欢迎其他投资人进来。

反思:合作之初就应明确治理安排

国内最早起飞的民营航空公司―奥凯航空,最早停飞了,究竟是何种力量在背后决定着事态的发展?金融危机?民营航空业的特殊性?还是创业股东和管理团队与均瑶集团的冲突矛盾?

我们认为,民营航空行业的特殊性和金融危机只是加速治理风险爆发的催化剂,奥凯航空创业小股东和管理团队与后续入场的均瑶集团的控制权之争也只是表象,归根结底,还是奥凯航空与均瑶集团在合作之初没有理顺管理和治理两个层次的关系,为此给奥凯航空埋下了“地雷”。“停飞事件”只是潜伏在稳定经营背后的治理风险被引爆的结果。

首先,奥凯航空的创业股东和管理团队的治理意识相对薄弱。奥凯航空成立之初,股东便发生了三次变更;奥凯交能的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变更为1个亿;奥凯交能和奥凯航空的注资资金是否注实,刘捷音称自己搞不清楚。因此,奥凯航空在成立时可能就存在注资是否到位的隐患,当然,这与民航局对民营航空的资金审查并不是非常严格有一定的关联。后来均瑶集团进场,如果奥凯航空创业股东和管理团队想要获得对治理权和管理权的双层控制,均瑶集团只是作为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合作之初,就必须首先制定尽可能明确完备的“规则”来确保其治理权的实现,而不是以为控制了管理权就高枕无忧了。

其次,据报道称,均瑶集团作为奥凯航空间接控股股东,却一直无法参与奥凯航空战略制定、经营管理、人事安排等方面运作。这就需要我们对均瑶集团的“股东身份”进行界定,均瑶集团进驻奥凯航空时,究竟是以投资身份,还是以控股股东的身份进入?

如果仅仅是以投资为目的,要求获得对经营管理控制权似乎并不是非常恰当,即使出现冲突,似乎也应该通过双方的协商来解决,停飞是否成为必要?首先,奥凯航空现在处于生存期,或叫市场培育期,能不能盈利,亏损多少为底线,似乎很难做出客观判断,我们可以看到天津货运每年20%的增长速度和奥凯客运方面2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其次,虽然均瑶集团称停飞选择在航空业最淡的时候,且对复航的很多环节都具有控制力,但是,奥凯停飞带来了巨额的治理成本―直接损失已经高达1个亿,此外还面临着员工的精神波动、痛失联邦快递、声誉等方面的间接损失。

危机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管理;危机管理制度

1引言

近些年来,震惊世界的2001年美国9.11恐怖事件、2002年俄罗斯人质事件、2003年东南亚非典疫情、2008年中国四川地震等一系列公共危机事件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危机对于社会的严重危害性已经日益引起各国政府格外重视。如何面对各种重大的突发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成了政府对危机的管理的首要内容。本文为此提出建立政府现代化危机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我国政府危机应对能力,保障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2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或简称危机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共危机管理是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依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通常与危机处理的概念一致,指对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包括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

近几十年来,国外专家们在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理论,即危机管理理论,该理论模式根据危机的不同类型做出反应,但通常都包含了以下四个阶段的工作:危机前预防阶段、危机前准备阶段、危机爆发期准备和危机结束期恢复。目前世界各国将上述理论直接应用于危机管理实践的不少,并且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形成不同的危机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例如俄国模式(大总统、大安全)、美国模式(强总统、大协调)、以韩模式(小核心、小范围)、日本模式(强内阁、大安全)。由于这些模式的划分是相对的,所以各种模式之间具有许多共性:拥有一整套系统的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拥有一个权力极大、以政府首脑为核心的中枢指挥系统,组成危机管理体制;拥有一套严格高效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即时信息管理系统。

3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目前危机管理存在许多问题:(1)缺少公共危机管理意识。政府管理过程中危机意识淡漠和危机管理意识不到位,这是导致危机应急工作被动的根本原因。(2)缺乏组织化保障。我国危机处置在横向上是分散管理,各部门各自处理分管领域的应急事务,管理体系割裂,没有一个综合的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和危机管理体系。(3)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与训练机制。我国无论是高校还是公务员培训都没有危机事件应对和管理的教育内容。特别是缺少结合危机管理知识,组织模拟演习。(4)缺乏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危机处理。(5)缺少健全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框架。

4建立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改革我国现有危机管理体系,建立现代危机管理体系是主动应对危机的关键。现代化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4.1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意识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在一定阶段内、一定范围内是可能处于失控状态的,并且危机的暴发时间非常短,传播速度非常快,留给政府的反应时间非常有限。另外,危机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对政府的政策要求很高。因此要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使危机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要力争在没有发生或者初始阶段就做到损失最小化。我国政府在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方面首先应该明确危机管理的核心在于平时,在于切实提高对危机的认识,树立危机管理意识,而不在于出现了危机之后力挽狂澜。

4.2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联动的组织体系

在这个组织体系中,应有应急工作的领导机构及其日常管理机构、牵头责任部门、配合参与部门、专家咨询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等组织。首先应当建立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应急领导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其次,应当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及其参与部门;第三,还应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中的作用,吸取他们建立危机管理体系及处置公共危机的智慧。

4.3建立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动员机制

社会资源是应对危机的保证,能否整合可运用的所有社会资源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项目。一方面,强化对于

有组织资源的整合。包括:区域物资的供给,急需资源的物流管理,各部门的运作配合,相关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等等。物资方面主要表现为捐物,要及时查处和取缔多种形式的非法募捐活动,严格捐赠工作责任制。人为资源方面主要表现为志愿者活动。可借鉴美国在此方面的经验,由政府倡导建设社区危机反应小组,强化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的志愿者活动。要充分利用社会自我调节力量,如重大社会影响的社会团体、工会、社区组织、群众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要着力培育公民的公共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致力于培育非政府组织,提高社会自治水平,促使社会各界发挥有效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度过危机。

4.4建立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公务人员,必须建立起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对公务人员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界定,对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和渎职,保证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

4.5充分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加强国际合作,重点两个方面:一是在公共危机管理的合作互助、资源共享等方面,各国政府均有国际合作的态度。全球非营利组织,如联合国、国际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等在物资、人力知识等方面的无偿支援,更有利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绩效提升。二,政府在国际化趋势的过程中,也应当运用国际规则,有效地保护本国权利,如国家安全、国民尊严、国际专利等权利和资源。

4.6建立危机管理的教育和训练机制

加强危机训练与危机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在危机预防管理中政府必须做到:一是要警钟长鸣,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树立危机观念;二是要大力普及有关危机知识,让公民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加强危机的预防训练,整体提高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一旦发生危机,国民才能从容应对。

4.7建全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框架是突发事件下政府行为的法律依据。虽然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和法规,如《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疫法》等等,但是,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细节上来看,法律法规体系都还不够完善。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危机紧急状态管理法。此外,紧急状态法与相关法规之间的衔接与配套,以及全国性法规与与地方危机管理法规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国家应当加快建立健全前瞻性强、操作性强的应对公共危机的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危机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品牌危机 品牌危机管理 品牌危机防御 品牌危机应对 品牌危机恢复

近年来, 随着品牌价值在企业中受到普遍重视, 企业也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品牌经营中。然而现代社会变化加剧,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危机将会随时出现。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不管是多著名的品牌,也不管你有没有质量或服务问题,都有可能发生危机,都将冲击到企业的品牌。企业品牌遭遇危机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 品牌危机管理已经日益成为企业品牌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一、品牌危机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品牌危机是指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或企业品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 而对企业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到社会公众, 进而大幅度降低企业品牌价值, 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的窘困状态。品牌危机管理是指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己经发生的危机采取的管理行为,包括为了预防品牌危机的发生,或者在危机发生后能有效减轻危机所造成的损害,使品牌能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而让危机在有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等情况。品牌危机具有如下特征:

突发性是品牌危机的首要特征。如强生公司的“泰莱诺尔”(Tylenol)胶囊在事前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被人投毒,结果导致患者服用后死亡。其次,蔓延性。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再次,危害性。2000年11月国家医药管理局的一个通知,使中美史克的康泰克,一夜之间销售额由6个亿减到了零。第四,被动性。由于品牌危机事发突然, 企业往往仓促应战,带有较强的被动性。最后,机遇性,品牌危机之中也孕育着机遇。如强生公司通过有效化解Tylenol胶囊被氰化物污染的危机,不仅恢复了产品市场,而且明显提高了公司的声誉。

二、我国品牌危机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品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品牌启蒙时期(20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品牌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第三阶段,品牌国际化酝酿时期(2000年左右);第四阶段,品牌国际化的融入时期。如家电行业的海尔、长虹、春兰,不仅有效地挡住了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抢滩登陆,而且把自己的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成为依靠品牌经营获取市场的典范。品牌经营的时代己经来临,然而,在品牌日趋成熟的今天品牌危机事件也在频繁发生。

《中国名牌》杂志品牌检测中心的2007年中国市场十大品牌危机为:娃哈哈达能深度纠纷及广泛诉讼事件、藏秘排油引发明星代言信任危机事件、家乐福重庆店促销引发踩踏死伤事件、华为安排数千员工请辞产生负面影响、星巴克故宫店遭遇广泛网络质疑事件、摩托罗拉手机电池多起爆炸起火疑案、松下无锡电池公司多员工镉超标事件、西门子“商业贿赂门”波及中国事件、锅王胡师傅涉嫌虚假宣传引发退货潮、诺顿杀毒软件误杀中国用户系统事件。2006年中国品牌危机事件中有重大影响的多达60余件。2007年多达40余件。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已进入品牌危机高发期,加强品牌危机管理对我国企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三、加强品牌危机管理

企业品牌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品牌危机防御,,打好“防御战”;二是品牌危机应对,积极化解危机,打好危机“阻击战”;三是品牌危机恢复,即恢复正常的品牌经营活动并对品牌危机进行反思。

1.品牌危机防御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品牌危机的特点决定了现代企业要想在商场中有最高的胜算就必须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品牌危机意识。品牌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危机, 而不在于处理危机。品牌危机防御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树立全员危机意识。当今社会, 市场环境、竞争态势瞬息万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一个企业如果在经营红火时缺乏忧患意识,在顺境时无身陷逆境的准备, 那就意味着危机和困难即将出现。因此企业的决策者和全体员工要树立全员危机意识, “居安思危”,进行品牌危机教育, 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1984年联合碳化在印度的化学厂发生毒气外泄事件,由于发生的时间在半夜,附近居民在睡梦中来不及走避,造成两千余人死亡,二十余万人受伤的惨剧。事实上,在毒气外泄之前,该厂的技师就曾经针对厂内机械设备上的漏洞提出报告,可惜管理阶层忽略这些危机相关的信息,因而造成这起意外事故。

(2)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其过程分五个步骤:首先,进行风险评估;其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立品牌危机监测的内容和指标, 并确定品牌危机预警的临界点;第三,确定建立什么样的品牌危机预警系统, 采用什么样的技术、程序、设备, 需要准备哪些资源;第四,为危机预警系统的使用和维护配备人员, 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确定使用和维护人员的权力和义务;最后,向需要接受品牌危机预警的人员说明品牌危机预警系统, 使他们能理解危机预警警报, 并在收集到警报时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企业最好最少一年有一次仿真训练, 通过仿真训练可以让员工在面对危机时,有经验可循,做到临危不乱,从容应变。

2.品牌危机应对

(1)组建品牌危机管理指挥中心

①指挥中心的成员结构

一个合理的品牌危机管理指挥中心的成员结构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危机指挥中心需要解决各种问题,所以需要各种专业知识。这就要求在危机管理指挥中心中,不同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专业知识结构。第二,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指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等。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指挥中心中,既要有善于筹划、决断和应变能力强的人,也要有深思熟虑、善于思考的人,善于组织协调、排忧解难、调解纠纷的人,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满足危机决策过程中的各种不同要求。

②指挥中心的任务

第一,要协调各方作战、控制事态:品牌危机发生后,只有在品牌危机管理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从全局出发,优化整合企业所有的资源,发挥整体功效,才能及时形成和贯彻科学的决策,迅速解决问题。事件的突发性,要求处置工作必须突出一个“快”字。指挥中心应迅速控制事态,把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要快速发现、快速报告,快速出动、快速到位,快速展开、快速介入,以便抓住先机,争取主动。

第二,调查研究、注意把握主要矛盾:当危机得到初步控制以后,危机管理指挥中心应马上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对危机的调查,在内容上强调针对性和相关性,查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态发展、控制措施、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态度以及公众在危机中的反应,要与危机的参与者正面接触,尽量抓住危机的薄弱环节和暴露之处进行调查,以利于发现问题;在方法上强调灵活性和快速性。指挥中心应根据调查来的情况,找出危机发生的因果联系,把握违纪事件的主要矛盾,为确定危机的性质打下基础。

第三,制定对策、贯彻实施:在通过调查研究,对危机的来龙去脉和性质予以确定之后,应迅速会同企业有关部门,进行分析讨论,制定相应的对策。制定对策须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策必须具有可行性;二是对策应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做多种准备,不能简单从事;三是重视专家的意见,以弥补企业领导层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总之,企业领导层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应注意总体配合,综合治理,以便尽快解决问题。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在贯彻实施阶段,领导者应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

(2)沟通管理

①与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

品牌危机管理的内部信息沟通需要及时真实,要明确地将实际情况中可以公开的部分向员工迅速传达,尤其是那些危机中将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信息。内部沟通,可以调动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在PPA风波中,中美史克公司向员工传递了正确及时的信息,通报了企业举措和进展,企业的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和诚挚果断打动了员工,在企业内部取得了积极公众,员工空前团结一致,员工与企业同患难共命运。内部沟通还可以避免谣言从内向外传播,有利于安定人心,保持员工工作的积极态度。

②与企业外部的沟通

品牌危机管理的外部沟通则更为复杂和难以控制,危机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我们在公众面前怎样管理危机和在实际操作中怎样管理危机,对于有效处理危机是同样重要的。因此对外部的有效管理如同处理危机本身一样重要。毕竟,外界对危机的看法依赖于他们所收到的信息。危机发生后,外部沟通的对象主要是:受害者、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经销商、政府机构。

3.品牌危机恢复

品牌危机恢复工作的全面展开应该从危机持续阶段开始。在品牌危机的持续阶段,危机己经基本上得到控制,危机已经不再继续造成明显的损害,此时品牌危机管理的重点应该转向危机恢复工作,使品牌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进入品牌发展的正常状态。该工作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部分。

企业对内部的恢复和调整应教育员工,并修正、补充危机管理的内容。危机事件的正确处理能使企业绝处逢生,化险为夷,但危机中暴露出来的企业管理、公共状态、员工素质等方面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企业应以此为典型、生动的教材,深入对员工进行公共关系教育和培训,使每一个员工都能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自觉地将自己的行为、形象与企业的命运、形象连在一起。危机过后应立即着手制定企业危机管理计划,必要时请专家和公共关系公司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才不至于再犯同样的错误。企业外部的恢复与重振工作,要根据不同对象、程度,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实事求是地兑现企业在危机过程中对公众做出的承诺;其次,要继续传播企业信息,举办富有影响力的公关活动,提高企业美誉度,制造良好公关氛围。可以说,危机平复后的继续传播是品牌重获新生并有所提升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综上所述,品牌的危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企业重视它,不断去探索品牌经营过程中危机处理的好办法和手段,企业对品牌危机处理的能力才能逐步增强。

参考文献:

[1]蒋波:论企业品牌危机管理[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5.1

[2]田方军:品牌危机管理[J].上海商业,2005年5月

[3]刘庆玉吴烽:企业品牌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年8月

[4]韦晓菡:浅论品牌危机管理的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

危机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高校招生数量连年增长,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同时也给各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几年来,一些大学生犯罪案件,如,马家爵事件、清华大学生刘海洋残害黑熊事件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的反思和讨论。建立健全大学生危机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分类

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可以将大学生“危机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学习危机。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以后,可以说,进入大学校园的莘莘学子心中都怀有一股胜利的喜悦。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结果,身负种种学习荣誉的同学们在考试前却不得不为了学习而疲于奔命。进而造成了高校中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状况。

其次,大学生生活危机。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财政投入有限,大学生求学的资金来源完全靠家庭提供,这样一来,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就很难维持一种相当水平的生活。随之而来就是,很多同学为了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不得不进行着大量学习以外的利益性质极浓的工作,甚至有些同学还进行着一些触犯法律法规的活动。

第三,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出现是由多种情况综合影响所导致的,比如个人、家庭、同学、社会等等。如果说是按照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来说的话,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确不容忽视,然而,就心理问题的本质而言,我们却只能说它是心理问题而无须将其上升到危机的高度。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心理失衡而产生的人际问题、社会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高度注意这一问题。[1]

第四,大学生人际危机。由于当代大学生中大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计划生育以后的独生子女,相对来说,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征服欲望,自然而然地,在进入大学以后的陌生的人际关系群里无所适从。他们在与宿舍舍友、同班同学以及其他相关联的人的交际沟通中显得很不成熟,疏于考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近一步发展。[2]

第五,大学生感情危机。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入学年龄大都在18周岁左右,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很多人对感情的认识也逐渐由朦胧、暧昧转向理性、成熟,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但是,毕竟大学生的心理年龄还不是和他们的生理年龄完全适应,所以,面对感情,大学生们理性不足而冲动有余,久而久之,造成了一系列感情危机。

第六,大学生前景危机。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毫末的疏忽就会有被淘汰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个人有再强的能力,也不能保证自己在竞争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优越性。由于大学生受过更高层次的教育,他们期望值的攀高使他们不能够理性地看待形势。

二、危机管理的含义

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塔尔在1989年曾提出,“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我国台湾政治大学教授孙本初认为,“危机是指因内、外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对组织生存具有立即且严重威胁性的情境或事件”。

三、高校学生危机问题的预防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的危机管理应首先从预防开始。危机预防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培养危机意识

不管是政府机构、学校领导,还是广大教职员工、学生都要树立危机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需要长期不断的灌输和培养,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纪守法、自觉自为,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最大可能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2、建立健全危机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作为危机管理中预防危机的子系统,是对预警对象、范围中的预警指标这一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从而获取预警信息,以便评估信息、评价危机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发出危机警报,进行危机预告的重要环节。

(1)预警对象、范围

高校学生的预警对象,可分为群体对象和个体对象。

群体对象包括贫困生、复读生、优秀生、独生子女;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教养环境和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的个人。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境况艰难,他们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助感以及家人的高期望都会对其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使他们的内心产生冲突、矛盾乃至自责。他们所特有的价值观念、认知结构和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较深的焦虑。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适应中,这种焦虑不仅不能得到缓解,还有可能增加或强化,对其身心发展不利。

(2)预警指标体系

传统的预警方法多采用事件跟踪的方法,现代则更加重视预警指标的方法。预警指标是依据对预警对象(事件、个人)的情况建立一套有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并通过预警指标,利用某种理论与经验,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情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

(3)预警信息评估

①危机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引起危机发生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因素的了解、评价和预测。通过对学生所在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掌握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了解与危机事件发生有关的微观动向,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的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②预警信息分析。在对信息的分析方面,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虚假、失真的信息都会导致因预测不准,又过分偏重而出现失稳的状态。排除虚假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是预警信息分析的重要方面。危机表现为个体或群之间的互动行为,人的态度和行为自始至终影响着危机的发生和进程。因此,确认与危机相关的个体或群体为预警对象,分析他们的认知态度,行为方式特点,根据预警指标,评价其危机的严重程度,才能确定是否进行危机预告。

3、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制

首先,组建危机管理机构。设立常设机构,配备精干的管理人员,负责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宣传、人员的培训、危机监测和预警、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以及危机公关。其次,实行专业队伍与学生相结合以应对危机。一方面提高专业人员的心理素质,做到临危不乱;另一方面通过演练把知识、技能和实践相结合,确保操作准确熟练,万无一失。第三,制定危机处理计划。按照计划做好准备工作,当情况不断变化时,要进行追踪决策,并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3]

四、高校学生危机的应对原则

危机的应对是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面对危机只有沉着应对,巧妙斡旋,才有可能最终化解危机,渡过难关并过重塑形象。处理大学生危机事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维护稳定的原则。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各种敌对势力争夺、攻击的重点,维护稳定的任务相当严峻,因此,维护稳定是高校危机管理的首要原则。稳定压倒一切,无论出现何种事件,都必须从维护稳定的原则出发,要千方百计地防止事态的扩大。

2、迅速快捷原则。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影响大、扩散性强等特征,一旦发生,就不容延误,亟待解决。要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低其影响,就必须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局面。

3、明辨是非原则。高校突发事件类型很多,引发的因素也很复杂,既有正面的、积极的,也有负面的、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同时必须坚持明辨是非原则。

4、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高校突发事件大多涉及到青年学生,更多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因而处理此类事件应本着教育第一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在高校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消除因患。

5、人道主义原则。危机在不少情况下会带来生命或财产的损失,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视,甚至加以渲染,因此,危机处理中首先要把救护伤员放在优先地位。[4]

五、启示与思考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问题不仅需要各高校引起重视,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自己也学要有相应的措施。

1、政府应加强对危机的调控

作为政府,要注重加大对高校的关注力度,通过政府的努力减少大学生危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减少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生活危机等问题;通过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以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危机等等。

2、社会应理性对待大学生危机问题

作为社会,要对高校大学生多一份宽容之心。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并不如大众通常所想象的那样有着高强的能力、完美的才华,他们也有缺点,他们也会犯错误,如果他们老是肩负着自己所不能承受的压力,他们又怎么会不产生压力,不出现各种危机呢?

3、高校应加强科学管理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校方都应该站在广大大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毕竟,大学生才是一个大学赖以存在的基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就应当具备一种高度的预防心理,做好各种危机事故发生的预案;还应当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纠正在同学们之间出现的任何偏颇思想意识;另外,在大学生危机问题的解决上,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性化的解决问题。

4、舆论媒体应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

作为大众媒体,要加强舆论引导、社会意识形态养成。由于大学生们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较快,但同时他们并不能够很好地判断获取信息的价值量,所以很容易走向极端。这就需要我们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在内的大众媒体做好信息传递中的筛选、纠正工作。让大学生们有一个既宽松又正确的信息接受来源。

5、重视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目前,在多数高校同学间都存在老乡会、QQ群联盟等虽未经学校有关管部门承认,但在同学们中就某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的非正式组织。在危机管理中,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些组织的作用,并充分加以利用,尤其是这些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能够引导其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

6、发挥学生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

以学生社团为例,我们曾面向济南、泰安的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医学院等六所高校做过相关调查,在问到“你认为学生社团能够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上发挥相应作用”时,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A.应该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30.73%

B.可以作为一种声音参与到学校民主管理中去:46.88%

C.没有必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25%

D.不清楚:11.46%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学生社团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与热情还是很高的,有近八成的同学于此持肯定态度。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引导,并建立健全参与机制,这必将使我们的危机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

7、大学生应加强自我完善

作为大学生本身,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给自己定好位。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以现实的态度面对一切。另外,要多接触外界包括身边的同学、老师,社会上的种种事务。只有清楚地认识了外界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从而进一步认识外界、完善自我。

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我国的未来,保障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就是保障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空间,所以说,我们务必要下大力气解决好大学生危机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兰等.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解小娟.大学生人际交往危机管理[N].光明日报,2001-5-17.

[3]苏宝利、吕贵.高校健全危机管理机制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02.

[4]叶国文.预警和救治:从“9·11”事件看政府危机管理[J].国际论坛,2002.

[5]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3.曹

[6]汤敏轩.危机管理体制中的信息沟通机制——基于组织整合的流程分析[J].江海学刊,2004.

[7]刘建军,朱喜坤.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

危机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危机管理;医院管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07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变得日益纷繁复杂,各类矛盾不断凸显,导致各类危机事件频繁暴发,这对我国政府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医疗机构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在运营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危机。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危机,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是医院管理者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1医院危机的涵义及特点

按照罗森塔尔和皮恩伯格的定义:“危机是指具有严重威、不确定性和有危机感的情境”。从医院角度来讲,医院危机可界定为由于某种突发事件的出现和爆发而打破医院原有的平衡状态,超出了医院常态的管理范围,要求医院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的紧急状态。

医院危机的发生可能是人为原因,也可能是自然原因;可能是内部原因,也可能是外部原因。因此,医院危机的产生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其特点如下:

第一,突发性和紧迫性。医院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在爆发之前毫无征兆可言,通常是从一些细小而不为人所注意的事件迅速演变而来的。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其有巨大破坏性,要求管理者在没有经验性知识可供指导的情况下,能够迅速的利用当前的有限资源来应对危机事件,以降低危机对医院所造成的损害,具有时间的紧迫性。

第二,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由于医院危机事件演变迅速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事件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决定了事态发展的趋势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所以危机的发展过程难以控制,结果也难以预测。

第三,危害性和破坏性。这是医院危机的最根本特征。危机的产生会导致医院脱离正常轨道而陷入危机的非均衡状态,对医院的发展的一定的破坏性。

2医院危机的主要成因

(1)社会原因:①国际环境的改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疗机构已不再拥有垄断地位,国外医院日益充斥着国内市场,使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加剧,医院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②制度环境的改变:在新形势下,国家出台的各项新的医疗法规及医疗保险制度,要求医院要迅速转变角色,以适应新制度下社会的需求,但在转变的过程中,医院会因应对不当而产生危机;③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造成的医院危机;④与外界沟通渠道不畅通或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外界对医院的误解,对医院的运营造成的困扰。

(2)医院自身原因:①医院内部的医务人员道德水平下,未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态度冷漠,价值观失衡,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而产生信任危机;②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医院员工技术水平有限以及医疗设备陈旧而造成的差错、事故等而引发的医疗纠纷;③医院管理的失当而造成的运营危机等等。

3医院危机管理的干预

3.1危机预警和危机管理准备

医院危机预警系统是一种对危机进行超前管理的系统,主要对预警对象和范围、预警指标、预警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可能做成危机的各种因素,以便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从根本上预防危机的形成。为做好超前管理,建议医院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 “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由于危机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医院危机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至于危机何时发、何地和怎样发生?都是很难预测的。因此,在医院管理中,不但医院的管理者要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同时,还要在全院普及危机管理知识,促进全院人员危机意识的形成,这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的对危机的把握能力,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

(2)建立危机预警综合信息系统。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信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收集、传递和共享信息,能够纾缓危机,降低危机的损害。所以,医院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关键就是建立综合的信息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危机监测,即对可能引起医院危机的各种因素和危机的征兆进行严密的检测。例如在医院运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纠纷增多,医患关系紧张等现象,那么医院的有关部门就要加以重视,分析产生的原因,因为这些事件就可能引发医院大的危机。危机预测是指医院将危机监测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依据危机预警指标进行分析,对发生的危机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危害程度作出判断和估计。危机预控,即在监测、识别和评价之后进行相应的诊断,判断是否要采取相应的预控对策和制定各种危机预案,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有效地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尽量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3)加强医院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具备健全的危机管理组织体系,是医院管理成熟与否的标记。因为危机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医院的经济利益,使医院的正常经营受到损害,更重要的是,如危机处理不当,还会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医院应加强危机管理组织体系建设,设立专门负责医院危机管理部门,包括决策部门,主管部门,后勤部门以及信息与危机感应部门等,通过各个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深入了解引发医院危机的潜在因素,并随时监察可能出现的危机,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一旦危机发生,能迅速、及时、高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协调处理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

(4)制订可行的危机管理预案。防范危机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使命,如果没有事先应对计划,危机一旦爆发,对于整个医院,无论是院级管理层的组织领导能力还是全院员工的素质都是一项重大的考验。所以,要做好医院的危机管理工作,必须有一个完整、可行的危机管理预案。这样,在危机来临时,医院就可以上下齐动员,从容应对,将危机给医院带来的危害降到最小。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医院应运用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投入人力和物力,研究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并据此拟定不同的应变计划。因此,制定危机管理预案,在保证医院遇上危机时能加强控制和迅速化解上,具有重要作用。

3.2危机管理阶段

危机暴发后,决策者应迅速判断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适时启动相应范围的危机管理体系,加强危机状态下的信息管理,认清信息传播方向、及时传递信息、建立充分的信息来源渠道,准确掌握事态动向,以确保做出准确而切实的战略决策; 根据战略决策,分配人员、设备、物资等,来处理

危机事件。在整个危机管理过程中,良好的信息沟通应是贯彻始终的,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做到上情下知,下情上知。同时,还要实时对危机的发展形式进行监控和评估,以便更好的掌控危机,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3.3公共部门危机的善后对策与事后管理

危机一旦发生后,最重要的就是要现实地面对危机所带来的灾难和破坏。首先医院要制定恢复常态管理的决策和计划,做好对危机利益关系人的事后管理。其次就是牢牢抓住这个“化危为机”的关键阶段,要重新审视整个危机管理的过程,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希斯著.王成,宋炳辉,金瑛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李程伟,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3]葛晓春,戴立文.危机管理理论论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4).

[4]黄顺康.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6).

危机管理范文第7篇

制定品牌危机管理计划。品牌危机管理的前提是防患于未然。因此,针对企业品牌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品牌危机管理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完整的品牌危机管理计划应包括:危机管理的制度保障和领导机构,影响品牌形象的潜在危机监控机制,危机处理团队的运作机制,后危机阶段的评估体系。

组建品牌危机管理团队。不少危机公关意识强的企业都会组建专门的品牌危机管理团队以预防和监控品牌危机。通常情况下,品牌危机管理团队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直接领导小组。由企业的最高决策层组成,直接领导品牌危机管理团队,从战略层面把握危机的动向,对危机处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充当发言人的角色,代表企业向消费者和新闻媒体权威的信息。二是危机应对小组。直接负责危机处理工作的执行部门。其基本职责是在事发现场直接处理危机事件的具体工作,并将事态发展及时反馈给直接领导小组。三是联络沟通小组。对外负责与社会公众、媒体和受害者进行具体沟通,同时负责收集社会舆论的反馈。对内负责与本公司成员进行沟通,以形成统一的宣传口径。

构建危机应对机制。某些企业从接到第一起投诉到最后的全面危机,会采取隐瞒、回避、召回部分产品等手段,而没有全盘考虑,没有统一的应对机制。而事实上,构建危机应对机制是品牌危机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地危机应对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在遭遇品牌事件时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以最快速度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准确地判断事件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并严格按照危机应对预案,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将品牌事件的影响降到最小。

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危机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谣言的传播。一方面能够为企业争取应对危机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减小危机对企业的冲击,缩短危机持续的时间。发生品牌危机时,企业应该立即评估危机可能造成的影响,迅速开展公关行动,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对相关人士,要真诚、主动地作出解释,承担相应责任;对企业内部,要维持公司的平稳,统一认识;对媒体,应主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对于政府部门,则要积极配合相关的调查工作。

危机管理范文第8篇

宽泛而言,“危机”是指所有可能给企业的形象、信用和运营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或活动,它既包括许多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也包括那些已经向企业发出了警告信号,却末曾被管理者们所察觉和重视的潜在危险因素,它总是和不确定织在一起,似乎是突飞猛进的技术和日益发达的市场带给我们的一个副产品。“危机管理”正是要求企业通过完善的危机预警、决策与处理系统,尽可能地减少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而这恰恰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管理体系中最欠缺的一个部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危机管理日益成为企业家们的必修课,我们应该知道企业要以怎样的准备、态度和方法去应对危机。换言之,我们要为企业构建一个完善、科学的危机管理体系,这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制定一份详实的危机管理计划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对《财富》1000家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大约只有5%―10%的企业曾经制定过正式的危机管理计划。这也许正是许多企业在面临危机时不知所措甚至坐以待毙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一份详细、周密的危机管理计划是每一个企业所必需的,它能够帮助企业事先有所准备,并在面临巨大压力时作出更为合理的决策。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谓的“计划”并不是要求企业预测出自己将要遇到什么危机,这是对“危机计划”的传统理解,这种预测的缺陷在于“强烈的预期会影响人们看见什么,从而使得关注、解释和行动总是带有人们所期望看见的东西的色彩……这样的计划还会减少人们注意事件的数量。”而真正的危机管理计划是要为企业提供一个依据,使之在面对任何危机时都能够作出有效的回应,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它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给企业设计并建立一个危机预警系统。也就是说,要让企业对自身的运作过程随时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密切的关注,防微杜渐,对任何一个可能发展成为危机的微小信号都予以重视,这样才有可能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企业在平时就可以发现并挑选出自己内部最适合应对复杂、危险情况的人才,这种选择是从容而非慌乱的,是理性而非盲目的,而且,权利与义务的明确归属会让企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立即有人站出来负责,而不是各部门的互相推诿或各自为战。

第三,明确一些企业在处理危机时的基本行动准则,比如,进入紧急状态后如何与外界(包括媒体,自己的客户以及其他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应该把哪些部门或群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谁或哪个单位此时有权利充当企业的全权代表,各个部门都要对他负责等等。这些基本原则的明确不仅有助于在平时提高员工们的危机意识,更重要的是,让企业在遇到危机时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不是乱作一团或盲目决策。

最后,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危机处理的模拟训练,就像“军事演习”一样,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物资、人员、管理操作甚至战略上的不足之处,这些漏洞的弥补会使企业在日后的经营中受益。

有了上述准备,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就不会措手不及。当然,完备的计划还只是一个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付诸于实践,把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落到实处。

建立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

制定危机管理计划是构建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它就像一个航标,指引着企业行动的方向,而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为企业提供危机预测和分析的预警系统。

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要保持一个不间断的警觉状态,监控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可能引起危机的因素和征兆,收集、筛选、整理相关信息并对未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作出合理估计,以此作为企业下一步决策的依据,在企业中承担着这些职能的部门,我们称之为预警系统,它是企业危机管理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良好的预警系统往往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定期地对企业进行弱点分析。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难题,这些难题就是企业发展的“软肋”:当你在开拓创业时,资金的筹集与流转可能是一个弱项;当你在蒸蒸日上时,既保证规模的迅速扩大又保证质量可能是一个弱项;而当你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时,如何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维护企业形象恐怕又成为了一个新的弱项。所有这些薄弱环节对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所以,企业必须清楚自身在当前阶段的弱点是什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准备,这是预警系统应该完成的首要任务。第二,敏锐觉察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异常信号”。判断企业是否出现问题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那就是企业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比如产品市场份额的下降、利润率的降低、资金流转的不畅等等。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异常信号”都是危机的前奏,但这至少说明企业内部出现了某种新的变化,这时,需要预警系统加以鉴别、判断,并通过特定的指标和方法对未来作出合理的估计。第三,除了对自身的关注之外,企业的预警系统还要对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高度关注那些可能给企业切身利益造成影响的信息和事件,比如技术的进步,政府政策的变动,人们消费偏好的改变等,在这些方面即使只是出现了细微的、边际的变化,都需要企业作出及时的回应。

面对危机时的应急管理

即使企业有很充分的准备,一些危机仍然难以避免,而一旦危机发生,就需要企业立即采取行动,不论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危机,以下几个原则都是企业必须时刻牢记的:

首先,要在第一时间启动危机管理小组,它的职责在于:一是暂时充当企业的管理核心,协调指挥、全盘把握,尽一切努力避免企业内部混乱局面的出现,让企业首先在内部员工和外部公众面前呈现出一个沉稳、有序的姿态;二是迅速查找病因,要明确企业究竟是因为哪一个环节的问题才引发了危机;三是制定应对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还要进行周密的筹划,对处理危机过程中每一个可能遇到的困难都加以准备。把危机管理小组的作用彰显出来,这是企业应对危机的第一步。

其次,当机立断、行动迅速。“危机”阶段是一个非常时期,此时对企业决策以及付诸实践的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赢得时间本身就意味着给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危机中的每一个企业都像在与时间赛跑,他们需要比拼的不仅是智慧、实力与质量,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速度,英明决策的作用能否发挥出来取决于它能否被尽可能快地付诸实践,犹豫不决是处理危机决策过程中的大忌。

再次,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沟通最直接的目的是将正确的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维护企业已经树立起来的形象与声誉,使之不至于因为一时的困境而受损。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常常会比较忙乱,极容易忽视与外界的沟通,而错误信息的传播才是最可怕的事。面对着危机时刻人心惶惶的消费者和总是在力图寻找新闻热点的媒体,企业最明智的办法就是尽快地向公众澄清事实,让大家看到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心态和已经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以此来赢得公众的信任。

危机管理范文第9篇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一场令世人惊魂的飓风似乎一下子撕破了美国危机管理“圣殿”的“黄金屋顶”,曾被不少教科书奉若圭臬的美国危机管理机制遭到质疑。联邦紧急情况管理局的失职、军队调动的缓慢、灾难过后的骚乱等确实暴露出美国应对巨大自然灾害时的管理漏洞和机制上的弊端。然而,当我们对这些已被打得七零八落的应急反应机制进行碎片清理时,也许会发现这些管理方面的残缺绝非仅仅存在于美国的“屋顶”之上,其中不少恐怕是国际社会的通病。从某种意义上讲,“卡特里娜”飓风揭开的是世界性危机管理殿堂的“残瓦”。

第一片“残瓦”――“机构崇拜”。一般而言,谈及危机管理必然涉及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但很多人将“机制”等同于“机构”,认为危机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搭建各种类型的管理部门和平台。在他们看来,“机构”的存在就是防范与应对危机最有效的“堤坝”。就危机管理的机构建设而言,美国绝对处于“超强”地位,各级政府多年来确实建构起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应急机构。9.11后,这些机构又分别有所强化,而且还在不断地重新组合之中。但就是这些机构,特别是在自然灾害方面看似颇有应对之道的联邦紧急情况管理局却在飓风登陆之初束手无策,而且碍手碍脚,阻止其他机构进行自发的救援。危机管理机构在危机来临时刻却成了麻烦的制造者。其实这种专职机构在应急反应时出现“肠梗阻”并不鲜见,当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发生之初,有意隐瞒灾情的恰恰是负责核安全的前苏联核能利用国家委员会。2003年欧洲热潮时,对医院内死亡人数剧增却熟视无睹的竟是直接掌管健康事务的法国卫生部。究其原因,无非是这些机构虽有职责定位,却无职责意识和责任监督,结果是形同虚设,没有接受监督的机构更是容易“助纣为虐”。

第二片残瓦――“日常忧患意识的丧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诸如“卡特里娜”飓风之类的灾难其实早已为专家所预告。而新奥尔良市的城市建设弊端也并非今日才有。早在多年前,就不断有人警告墨西哥湾在2005年将进入飓风高发与危险期。但是这些警示在蒸蒸日上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显得苍白无力。 应对危机的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但在“未然”时,人们似乎很难有所警觉,做好防范准备。2003年莫斯科友谊大学大火前,学校管理部门已明知电路年久失修,隐患极大,却没有及时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危机管理并不是简单的应急,它更需要源于日常一点一滴的防备意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新奥尔良市外的大堤实际上就是毁在人们日常的不以为然之中。因为决口的防洪堤段恰恰刚刚修复不久。在整体设计上,防洪堤的抗风能力是三级,“卡特里娜”却达到了五级。当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坍塌的一些高架桥也是因为设计时出于美观考虑而修的单支柱结构。即便是抗震意识极强的日本,有时日常的视觉需要也会强过抗震的求生需求。毁堤的“蚁穴”就是我们日常的麻痹。

危机管理范文第10篇

饭店危机管理的含义

所谓“危机”,一般是由客观或主观的因素,有时甚至是“不可抗力”所引发的意外事件,对系统组织和总体目标造成威胁的一种状态。世界旅游组织把危机阐述为“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的信心和扰乱继续正常经营的非预期事件”,它具有危害性、紧急性和破坏性。饭店危机管理就是通过对危机的监测、防范、决策和处理,以防止和回避危机,达到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危害的目的,使饭店组织和个人在危机中得以生存下来,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管理过程。

饭店危机的类型

自然灾害危机。如洪涝、雷雹、大的瘟疫等。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饭店业的出租率下降了10%左右,餐饮下降70%-80%。外国旅行团队和国际商务客人纷纷取消订房或行程,使得饭店业一片萧条。

社会治安突发事件。如赌博、偷盗、凶杀,斗殴、抢劫等,在各地饭店内都有可能发生。

火灾危机。因为饭店多为高层建筑,内部装修豪华,人口也较为密集,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势必会造成客人和饭店员工的人身安全。不但经济后果严重,而且还会在国际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例如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哈尔滨某饭店发生因客人酒后卧床吸烟引发的火灾,导致11层的29个房间被烧毁21个,中外客人死亡10人,伤7人,影响极其恶劣。

形象信誉危机。信誉危机是指饭店的信誉下降,失去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而造成的危机。在经营过程中,错误的经营方式、不注重产品的质量、忽视经营道德、服务态度恶劣、领导或员工错误的言行等等都会造成饭店的形象信誉危机。

饭店危机管理存在问题

危机管理的意识淡薄。首先缺乏对危机管理足够的重视。大多数饭店只把一些危机性事件作为简单的突发性事件,并不理解当突发性事件处理不当时,有可能迅速转化成危机事件。其次缺乏必要的危机管理知识储备。很多饭店能够认识到危机对其所产生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建立起更好更有效的制度或采取过硬的举措。第三部分饭店缺乏在危机发生时的自救能力和基本常识的培训。

缺乏危机预警机制。部分饭店的危机管理中并不能很好的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更实际可行的危机应急预案。再者大多数的饭店都存在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员工在发生危机时往往不知所措。除此以外,也有部分饭店对危机管理预案还缺乏分类研究。

缺乏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当危机发生时,部分饭店不是快速的承担责任挽回损失,而是争执谁对谁错,这样忽视顾客利益和公众感情的措施,肯定不能赢得顾客对饭店的信任和理解。还有部分饭店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把真诚沟通作为第一核心内容。当发生危机事件时,由于饭店的不注意沟通,势必会造成信息不能够准确的传达,从而造成各种谣言,混淆公众视听。

缺乏危机后的恢复机制。对饭店而言,在危机之后如何使饭店在危机中受到损失的部分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异常重要。它关系到饭店是否能够起死回生,再铸辉煌。饭店应该如何建立危机评估系统,找出结症,做出矫正,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饭店危机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深化培训工作。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饭店员工要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危机的预防要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危机产生。同时饭店要建立好新员工上岗培训制度,要求新员工掌握工作中基本的危机处理办法,比如火灾发生时会报警、会灭火、会疏散客人等。并把这一项作为上岗前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还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升员工的自身修养,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危机管理意识。

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危机管理。首先要建立危机管理组织,可以成立专门的危机管理小组,形成智囊团,研究面临危机时的组织应变能力,分析和预测最有可能发生的危机情况,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处理。其次要健全信息监测系统,出现某一问题时,应立即跟踪调查并尽快解决。同时要充分调查了解饭店产品在宾客心目中的存在价值和形象信息,比如质量好坏、价格高低、服务态度以及改进意见等等。进行自我诊断和评价,找出饭店产品和服务中不足之处,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减少或消除危机发生的诱因。

提高危机应变能力,开展培训和演习。对员工进行全员的危机管理培训,提高员工对危机的应对技能。例如内部沟通系统和应急反应计划、如何与宾客、媒体等群体沟通等等。饭店可针对某一危机类型进行仿真训练和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