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博文化论文

微博文化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微博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论文

0引言

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信息技术发展和微博的和出现,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寻找微博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契合点,创新工作方法,合理有效利用微博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1微博文化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的意义

微博文化是随着微博的应用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它能扩展信息传播范围,为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对具体工作开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1)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提供新思路。

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微博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微博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时,应该转变思想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微博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新思政教育管理思路。

(2)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微博的传播及时、迅速,所包含的信息丰富,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料。因此,具体工作开展时应该注重微博文化的利用,发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效果和优势突出、明显的特点,有效辅导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时效性。

全文阅读

试论微博与传统文化的传播

[摘 要]微博作为第五代传媒,已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本文以肇庆端砚公益文化团微博为例,对微博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和缺点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若干有助推动微博传播传统文化的建议。

[关键词]微博;传播;传统文化;端砚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181-02

1 微博传播传统文化的基本文本形式

1.1 词条式

词条式是微博传播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文本形式,是指以文字为载体,辅以视频、图片和网址等超文本(hypertext),传播文化知识的文本形式。

词条式具有编辑简便、可读性高和拓展性强等优点。者既可以纯文字形式表达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超文本形式,强化传播表现力,促使受众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以公益团为例,词条式微博占到微博总数的92.18%。

公益团专题栏目“端砚普知”即完全采用词条式传播端砚文化。通过140字内的文字介绍,辅以插图,可使受众感性认知相关知识,亦便于其转发和收藏。

全文阅读

论微博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

[摘 要]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微博的兴起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层面的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既是挑战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本文通过分析微博时代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优势,站在人力资源角度,从招聘、培训、组织沟通、员工关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微博时代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微博 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企业形象

一、引言

微博也被形象的昵称为“围脖”。人们开始习惯在机场、在公交车上、在餐厅随时随地通过微博这个信息平台,记录自己的心情,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并且感兴趣的事情,同时,即时传递出去。电子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微博已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据统计,在新浪注册的微博用户已经超过3亿人,而在腾讯注册的微博用户也已超过2亿人。随着微博的流行,不少企业也开始申请企业微博账号。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微博时代。

在生活中,微博成为了人们抒发自己感情的一个平台,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企业中,微博也成了员工展示自己的新舞台,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对企业的个人感受。微博,无形之中成为了员工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的窗口,同时也是宣传企业形象的窗口,利用得好,以前不为外界所熟悉的企业会因为其人性化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而被广泛了解。微博的兴起给企业的人力资源者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好微博这个平台管理员工和企业,通过员工这个窗口建设和传播一个和谐、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微博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微博的时效性和快速性使得任何问题都能快速传播到网上,加上粉丝的转发,粉丝的粉丝再转发,这样循环,任何事情都会很快被放大。微博,无形之中成为了员工宣传企业文化理念的窗口,同时也是宣传企业形象的窗口,利用得好,以前不为外界所熟悉的企业会因为其人性化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而被广泛了解。微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全文阅读

微博文化雏形探析

摘 要:微博的频繁使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即微博文化。微博文化链接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多重空间和文化形态,体现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本文通过微博文化的共享性、延伸性、流动性,结构化和碎片化的冲突以及难以对抗外来干扰的特征,提出微博文化传播面临的问题,其一,消费主义对微博文化的影响,其二、微博文化缺少统一的价值引导和精神约束,因此必须建立有效地市场化规则,实现和谐有序的微博文化空间。

关键词:微博文化;流动性;碎片化;消费主义

Twitter、饭否网、Follow5等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的广泛使用,公众可以借助网络等通信技术进行即时通讯,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发送至社交网络,与社交网络自己的朋友圈分享,便捷的网络社交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新闻信息传播模式,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在公众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构成很大的影响,形成微博文化,微博文化是当前文化系统中的新景观,以一种新型的媒介文化形式存在。微博文化的自由性、随意性、平等性和多元性凝聚了微博用户的情感、知识、经验,也反映着特定时期各种社会变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利益与微博的结合,使得消费主义对微博文化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

一、 微博文化概述

1、媒介文化

微博文化是媒介文化的新形式,尽管当下媒介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力普遍,但是国内关于这媒介文化这一部分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国外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国外有学者认为,媒介文化越来越倾向与大众文化,通俗文化,他们正在快速地复制和加以变异,迅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国内学者认为,我国的媒介文化表现出更多的消费主义特征,正在占据和引导着社会,而媒介文化的消费主义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正常发展。关于媒介文化的内涵笔者认为,不同的活跃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社会主体共同创造,传播的文化综合体,通过多种子文化交织而成。

2、微博文化

微博文化作为媒介文化的新生物,影响力已经渗入到社会大众生活中,“微博控”的出现足以说明微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微博控”对微博形成强烈的依赖性,对微博使用的极度狂热,沉浸于微博平台塑造的虚拟空间,行为方式收到微博的强烈影响。由此笔者认为微博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多元而分散的社会主体在微博技术平台上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就包括微博平台的文化形态和其他媒介的延伸文化。微博文化是平民文化。是广大微博用户在微博公共平台上共同创造,传递,分享、沟通而形成的传播文化,通俗文化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为我们创造的平台中不断得到延伸和变化。

全文阅读

利用微博文化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

摘 要:微博文化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能为管理工作提供新思路,提高管理的实效性,推动管理工作创新与发展。为合理有效利用微博文化,提高思政教育管理水平,应该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构建微博平台、挖掘微博文化内涵、建设舆论阵地,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

关键词:微博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16101

0 引言

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信息技术发展和微博的和出现,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寻找微博文化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的契合点,创新工作方法,合理有效利用微博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水平,增强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1 微博文化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水平的意义

全文阅读

微博文化在大众传播视阙下的社会影响力

【摘 要】21世纪,我国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微博文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微博文化是现代通讯技术发展的产物,微博文化的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本文对微博文化在大众传播视阙下的社会影响力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微博文化;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

一、微博文化的传播

微博是近几年新型的通讯平台,使用者可以通过自己注册的微博号找到微博好友,建立属于自己交友圈的微博通讯平台,微博信息平台的构件更加方便于人们生活的相互交流,人们可以通过微博信息平台了解任何好友发表的信息。与此同时,微博所构件的公共领域也成为了大众发表言行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任意发表自由言论,其公开性非常广泛,很多比较隐私的话题一旦进入微博信息平台就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变成一件公共事件。微博作为人们共同建立的生活信息世界,将众多网民聚集在一起,成为传播大众言论表达的纽带,也为人们在手机上提供了一个平等、开放的互动信息平台。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伦特曾经说过:“公共领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权利用行动和人格去证明自己的价值。”传统的文化传播媒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建立一个即时互动的信息平台,很难实现多个人对个体事件的互动讨论,微博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为我国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了一个平等、公开的话语平台,任何人的任何事都可能成为人们争论的话题和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公共体系的建立掀起了一阵大众讨论的热潮,广大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语言”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激烈的抨击,文化批判的大众逐渐成为了文化消费的大众。微博文化所展现出来的姿态是对传统文化的戏谑和解构,广大博主不再被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社会规则所束缚,而是通过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找到了失去的话语权,在微博文化传播过程中,传统的文化逻辑逐渐被打破,新型的文化传播形式逐渐开始建立[1]。自用平等的话语交流,使人们对社会的“批判”更为真实、可靠,这位微博文化本身增添了不少亲和力,个人言论和官方看点相互交织,相互讨论,这种对社会现象的平民化讨论,有效的增加了其文化传播效率,也提高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觉悟。

二、微博文化传播促进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传播的方式很单一,只是通过报纸和杂志向大众进行单向信息传播,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的方式也逐渐变得多种多样,由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化为多向传播,这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文化的进步。在文化传播中,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内容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传播者大多都是报纸编辑部门,其发表的言论具有社会导向性,符合政府的相关政策,但是不能符合每个个体的思想观念,现代信息文化传播则不同,每个人作为信息传播的个体,可以尽情发表自己所倾向的言论,使其文化传播形式更具中心化、个性化。

微博文化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很多社会新闻的主体已不再是传统的传媒机构,而变成了大众传媒,每个公众都可以作为新闻的者去自己的看法,这种文化传播形式的推动了我国“全民新闻运动”的发展进程,更换了传统新闻主体的地位,使其文化、信息的传播没有节点。当今社会,新闻媒介的存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发生变化的是信息资源配置,微博很好的优化了信息资源配置,将微博文化传播形式向正确、合理的方向引导,有效的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同时,促进了其和谐共同发展[2]。

全文阅读

微博客文学发展现状检视

随着数字网络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基于新媒体平台的文学写作样式也在花样翻新,微博客文学便是其中之一。微博客(Micro-blog)的出现,给网络文学带来了传播方式、创作方式和审美形态的革命性变化,也给文学本体带来了新的变化。微博客以其精微文本和多终端特性,融博客文学和手机短信文学的优势于一身,又有所发展形成自身的文学特性。微博客文学审美形态彰显出“软文学”的质素,这一全新的文学样式一经出现,便受到网络作者们的喜爱和热捧,它所带来的新媒体文学变化,使文学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在较短的时间里,迅即成为大众媒体的微博客促进了全民写作的蓬勃发展,使微博客成为时下文学创作的媒体新宠。与之同时,新兴起的微博客文学创作势态火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格局,影响和促进了文学的创作和审美,这使微博客文学成为网络新媒体文学研究领域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从博客文学到微博客文学

网络文学自产生以来,其媒体样式便是适应网络媒体发展不断更新的,从平面网页、社区BBS、个人主页到博客(Blog)、微博客的出现,网络文学的媒体样式呈现了从公共平台到自媒体发展的路线,因媒体特等的不同,其文学样式和创作审美等也会有所不同。博客和微博客作为自媒体的两种主要形式,两者的文学创作、审美和传播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区别。我国博客文学的兴起,普遍认为与2003年“木子美现象”的影响有关,不论事实是否如此,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博客文学再一次更新了网络文学的理念,并更大程度上激起了大众网民的创作意识。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创作方式的自主性。与以往众声喧哗的公共性网络文学创作不同,博客文学创作是一种个人化的创作。博主们在广袤的网络世界拥有自己的一片私人领地,在这个“零进入壁垒”空间里可以任意出入,自由发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篇幅的长短和内容的完整与否都由自己决定,完全没有了在公共网页和社区论坛(BBS)上创作时,因网页内容属性、后台管理等因素所受的限制,以及来自他人的干扰,由众声喧哗的“参与”式创作转为一人独享的“主笔”,博客文学拥有了相对的自主性。二是创作媒介更加多元化。网络文学创作媒介的最大特征是超文本的使用,这在博客文学中更为明显。从标题到内容,博客文学文本形式体现出一种层次性和树状结构,文本间的链接可以是博客空间内的,也可以是空间以外的自由链接。此外还可以利用超链接技术,在文字文本中任意穿插图片、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介文本,使其具有了立体感,大大丰富了文本的感官意蕴。三是方式的稳定性。公共网页与社区BBS的信息庞杂无序,更新速度极快,个人的信息往往刚一出来,就立即被海量信息所淹没,即使是质量好的帖子能一时间引起反响,暂时激起一些水花,如果没有被以“置顶”、“转载”等方式保留下来,终究免不了“沉底”的命运。此外,由于各网站属性的不同,不同内容的信息需要分开,就个人而言,信息显得零散化。博客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难题。个人信息在博客里能集中有序(按时间倒序)发表,供博主和来访者随时调取阅读,博主自己成为信息的“把关人”和“主编”,博客成了个人出版平台。博客文学的这些方面有效满足了博客作者的创作欲望和展示欲望,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对网络文学的创作兴趣。微博客文学除了具有上述博客文学创作特性外,根据其自身媒体特性也发展了一些与博客文学相异的地方。一是文本短小,创作更为便捷。微博客文本字数被限制在140字以内,字数少了,创作起来就较为便捷,可以是一两句片段式的心情絮语,也可以是要素完整的小说纪事。在有限的字数中自由发挥,相对于博客文学动辄数百上千字,还需精心谋篇布局考虑完整逻辑的博文,微博客文学减轻了创作者的写作负担。二是更为开放和多元。微博客的信息方式与博客有明显的区别,其信息是在个人微博客空间和所属微博客网站主页面同时(滚动),在个人微博空间里的信息是集中有序的,而在网站主页面上却如同传统网络论坛一样处于庞杂的信息广场中。值得一提的是,其他用户还可以任意相互转发信息广场中的博文,同一条有影响的博文,有可能会同时引来成千上万的转发,这种超级方式比博客的信息更为开放和即时。此外,微博客有机结合了手机短信、QQ、MSN、skype等即时讯息(聊天)工具进行信息方式,实现了随时随地创作和,有效拓展了微博客文学的创作空间和传播渠道。三是创作与审美的交互性更明显。由于创作和发表的即时便捷,微博客作者和读者就能像对话一样轻松自如地交流,提高了交流的时效和密度,使得微博客文学创作审美过程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现场笔友交流盛会,增强了文学创作与审美的趣味,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二、微博客文学的现状检视

微博客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媒体,比传统媒体更迅速地提供信息,促进了全民写作的蓬勃发展。在今天看来,文学并没有像希利斯•米勒预言的那样,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要面临“终结”,而是通过改变自身的存在方式和形态因素,延伸其“数字化生存”的新边界。微博客的先驱网站“Twitter”的英文原意为小鸟的叽叽喳喳声,该网站首页的核心广告语是“Whatareyoudoing(你正在干嘛)?”网站的初衷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信息,后来发展为可以通过即时信息工具和个性化Twitter网站接收和发送信息,这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表达和分享欲求。微博客写作以记录当下状态为主,个人的行为、思想、所见所闻等等,都可以随心所欲,随时随地写下来,到微博客上去。正如原本只作为信息交流工具的博客诞生后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创作一样,微博客的诞生,也迅即成为文学创作的媒体新宠。众多国外作家早就倾心于微博客文学创作。美国作家马特•斯特瓦特将自己的小说《法国大革命》发表在Twitter上,成为第一本“微博小说”,并引起了出版商的关注。日本人气作家辻仁成的微博小说《喃喃自语的人们》在微博客连载,短短3周内“跟随者”超过8000人。女作家角田光代等一批人气作家争相在微博上创作发表作品,产生广泛影响。由日本新锐出版社DISCOVER21创办的首届“微博小说大奖”,应征的微博小说多达数千篇。在国外微博客文学风生水起之时,国内的微博客文学也是方兴未艾,蓬勃发展。2007年较早的微博客网站如饭否网、叽歪网等在国内出现,受到网友们的热烈响应。微博客在经历了一年左右的沉寂期之后于2009年开始复苏,嘀咕网、Fexion网、9911微博客、Fol-low5等一大批微博客网站陆续上线,尤其是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网站上线后,聚集了余光中、席慕容、莫言、张颐武、郭红兵、阿来、于坚、麦家、慕容雪村、毕淑敏、迟子建等一大批文学名家和文学评论家,大量网络也纷纷追随加入微博客创作队伍。先是“白领才女”沈诗棋在9911微博网连载微博小说《80后围城》,后来又有作家闻华舰的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在网上走红,并于近期公开出版发行,引发了“微博文学”风潮。2009年,9911微博网率先举办了微博客小说大赛,接着,新浪微博、众众微博等微博客网站也紧锣密鼓地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微博文学大赛。这些活动往往能招徕大批网友参与,规模可谓不小,例如2010年新浪网微博小说大赛开赛20天内,就有超过10万名网友参赛,榜首作品转发率超过万次以上。2009年,《中华文学选刊》组织召开首届微博创作研讨会,在全国文学期刊中首家开辟《微博精选》专栏,将微博文学正式纳入创作范畴。一些优秀的微博作品和有关微博客文学的报道也时常见诸报刊。2010年初,国内互联网首个“微博文学网”在北京上线,该网站推出了会员稿费制,吸引上万名草根作者加入。诸多现象和活动充分吸引了网民的眼球,激发了大众对微博客文学的兴趣和了解,众多网络开始把日常随意的微博客写作注意力转移到文学创作层面上来,越来越多具有一定文学性的微博作品在微博客网站上发表,使微博客文学迅速兴起和发展,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微博客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格局。随着我国微博客媒体的迅速发展,参与微博客写作的人数不断增多,微博客文学创作的兴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称,截至2011年11月底,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达3.2亿人,微博每天和转发信息超过1.5亿条。微博用户群体呈现多样化趋势,用户覆盖进一步扩展。[1]至2011年3月,腾讯微博网、新浪微博网先后消息称,该网站的微博注册用户均已超过1亿。如此人数众多的群体,构成了庞大的信息交流圈,微博客每天产生的微博信息数量不计其数,在微博客上的一篇微博作品,短时间内引来上万人次参与转发和评论的现象比比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论从文学创作参与者的数量,还是作品产出的数量,以及艺术审美参与的热情度来看,其影响和发展势头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甚至连网络文学也是望尘莫及。微博客文学以其全新的姿态,成为当前文学活动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存在。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新媒体创作现象之一,微博客文学在当前并没有受到学界的足够关注。以公开发表的成果为例,截至2011年12月27日,笔者以“微博客文学”、“微博客写作”两个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全文检索,获得包括期刊报纸文章、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等类别在内,且类属于“中国文学”学科栏的信息分别是19条和5条,这表明微博客文学研究成果还较少,随着微博客文学的发展,可供研究的空间还很大。缺少学理批评这面镜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博客文学的健康发展。

三、微博客创作的意义与前景

相对于传统文学的漫长历程,以及网络文学的日趋成熟,微博客文学尚处在稚嫩的发展时期。虽然如此,我们已经可以从微博客文学的发展中看到,网络新媒体技术给文学带来的种种新变化和产生的巨大冲击。微博客平等、自由、开放的新媒体特性,赋予了文学创作重新确立民间本位文化立场的契机。文学向民间大众自由平等地敞开话语权,重新唤起了普通大众的自我创作意识和思想价值承担意识,这正是文学活动期盼已久的“新民间文学”精神旨归的实现。微博客文学的产生既是对网络文学样式的丰富和延伸,也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挑战,它给文学带来了又一次革命性变化,其中蕴含着新的生机。正如本雅明所认为的,技术复制“具有促进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的倾向”,[2](P118)从而有可能促进新艺术样式的产生。以微博客文学为代表,基于新媒体技术运用的多媒介、超媒体叙事,带来了文学形态和文学价值观念等的诸多改变,新媒体技术与文学的结合对于正处在文化边缘的文学发展来说,虽然不一定是推波助澜的,但是至少多了一个发展的契机与新生的可能。当然,针对微博客文学这一特殊的文体样式,不论从其外部还是内部进行研究,都是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表达的碎片化、非线性、开放式等特征来考量微博客文本,它的结构的完整性是令人可疑的,其文本形态和意义呈现也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微博客文学所处的后现代消费文化转型和数字化艺术转型,赋予它多元化的表意特征,图文声像多媒介融合表意,直接造成其审美的泛化,从而影响了日常生活表达与文学表达的审美界限,由此带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微博客文学的“文学性”界限的模糊化。相应地,微博客文学思想内容上涉及的社会批判、心灵倾诉等方面显现出来的纪实性、真实性等表征,与其他艺术形态和学科门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这些都为微博客文学的涵义界定和艺术分析带来一定难度,微博客文学命名与存在的合理性遭到质疑在所难免。但是,也正因为微博客文学自身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具有了无限的可塑性,这也是微博客文学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价值所在。文学作为人类主要的精神活动,其价值在于文学本身具有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量。如今,微博客进一步把文学交到大众手中,在广阔的民间土壤生长,这必将会使文学有更加良好的收成。纵观文学发展历程我们看到,每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的产生,最初都会经历或多或少的质疑与审视。微博客文学是网络文学衍生的又一种新文学样式,它的文本形式简洁精短,发表方式迅捷便利,是目前人们在对社会生活和思想情绪的书面表达中,个性化表达的最有效的文学样式。尽管它还不够成熟,在创作和审美形态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但我们要正视问题的存在,而不是采取轻视或者回避的态度。

积极寻求引导微博客文学创作发展向积极健康发展的路径和良方。幸运的是,微博客文学的创生和发展都是处在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和文学环境当中。我国网络文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在作品创作和艺术审美上都日趋成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文学界的认可和接受。学理方面,在国内一批网络文学研究者的努力下,已经初步找到并形成适应网络文学自身发展的理论体系及其建设基础。微博客文学在自由、平等、开放的文化背景下,秉持自身的创作立场,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将文学的种子向普通大众作更大范围的撒播。面对还在不断增长的庞大的微博客写作队伍,文学创作及其理论研究都应该客观地正视微博客文学的产生与兴盛。试想目前数亿人在微博客界面写作,如果能尽量唤起他们的文学意识,将微博客写作当成文学创作来进行,因而在语言表达、艺术营构、思想蕴藏等方面有所关注,从而提高全民的人文精神素养层次,这将是文学发展中的一桩幸事。

全文阅读

微博的社会文化传统分析

摘要:微博的“即时性”和“碎片化语言”是对传统博客和即时通讯的补充,本文通过对微博本身进行社会文化传统分析,微博通过自身的特点和规则构建了本身的社会文化现实,在这种文化存在的基础上,形成了微博和微博用户的身份认同,身份的构建导致了微博群体的分割。微博本身的文化环境决定了其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新闻资讯功能。

关键词:微博;社会文化传统;身份建构;群体分割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124-02

社会文化传统是传播学研究的传统之一,它包含符号互动主义、建构主义、社会语言学等分支。在传播理论中,社会文化传统探讨人们是如何通过传播中的互动来获得理解、意义模式、角色和规则的。各个集体、社群和文化在互动过程中建构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而并非是一系列客观的组合。所以,社会文化传统研究的重点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所谓“互动”是人们获得意义、角色、规则和文化价值观的过程和场域。[1]

微博就是人们互动的一个平台,或者说人际沟通的工具之一。2006年在美国兴起的Twitter开启了微博时代,它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的博客形式,也就是即时博客,它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更新,包括网页、手机、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等。2009年随着新浪微博的推出,微博也在中国开始流行起来,新浪微博成为中国网站微博产品的代名词。如今各大门户网站如搜狐、网易等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微博产品。

本文从社会文化传统的角度对微博进行分析,通过微博的文化环境建构、身份建构和群体分割来确定微博所建构的意义和价值。

一、微博的文化环境建构

文化环境的构建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社会文化传统要解释的就是人们如何通过互动创造出社群、组织和文化的现实的。根据符号互动主义(symbolic interactionism,简称SI理论),人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后会逐渐形成对某些术语和行动的共享意义,从而以某种特定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和现象,社会就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谈话”中形成的。[1]在传播过程中,个人在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概念类别创造出一种社会文化现实,而现实是由语言构建起来的。语言本身既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人们互动中的语言是构建社会文化的核心。

全文阅读

谈谈网络微博评论的写作特征\传播效应和写作要求

21世纪,人类跨入了多媒体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渗透到人们生存的每个角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交际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随着“网民”群体阵容的不断扩大,网络微博评论写作文体随之兴起,为网民提供了丰富的自由的信息化网络空间,同时也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意见反馈。网络微博评论随着网络传播的飞速发展将一天天地蓬勃发展。

一、网络微博的写作特点

网络微博评论主要是通过专题微博论坛和依托相关网站(如新浪、搜狐)的论坛发表言论,进行思想表述,被人们称之为“网上社区的灵魂”。本文主要针对网络微博评论这一文体特点加以分析概括。总的看来,网络微博评论具有以下写作特点。

(一)自由灵活化

网络微博评论具有灵活性、自由性和新颖性。微博写作者没有职业、性别、年龄等限制,发表评论不被限制,只需填写基本的个人信息就可以在相关网站获得一个ID。微博评论者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评论的对象,并可以自行登录或退出,浏览网页微博评论的受众也可以自由跟帖,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表示抗议或是保持沉默。总之,网络微博评论通过网络巨大的虚拟空间而很自由地超越时空的局限,针对社会、经济、文化、旅游、购物等热点或焦点问题实时进行评介和信息或情感的交流。

(二)个性鲜明化

网络微博评论的作者都是用真实的姓名进行登录,并且附有个人的相关信息和照片等。评论者大多还采用符号图像等形式来配合评论内容,通过网络实时发送评论文本。网络微博评论的对象都是结合现实社会某个方面的话题来展开的,因而与现实语境的评论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写作的风格更具有网络博客的个性化鲜明色彩、个性化鲜明特征,而且评论用语或者亲切、或者严厉、或者夸张、或者戏谑,不像官方所办的网络传媒文本用语那样庄重而严肃。之所以这样,原因很简单,因为报纸、电视包括网络官方网站上的评论都代表一个社会团体,具有发言人的权威性,尤其注重传播效应,不像网络微博评论那样仅代表着微博评论者个人的思想观点。而且,网络微博的评论者也不同于网络论坛BBS中的网络,其身份都是隐匿的,而且没有可追踪性,很难有人知晓到底是什么人在发表评论,对于所发表内容的真实性无法得知,网路论坛BBS中的每一个几乎就是一个符号的代表,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变成了符号与符号的交流,隐蔽性非常强。而网络微博评论者都是光明正大、旗帜鲜明地表述自己的评判,如对房地产税收改革等问题,华远地产的老总任志强就以网络博客的身份多次在各大网站微博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双向互动化

全文阅读

从官员微博直播自首看微博舆论监督形态\特性与监管

2011年4月10日上午9时25分,新浪微博中一名叫做周文彬2010的用户了这样一条微博:“我可能要做出一个人生中艰难的决定,这个决定足以改变我的后半生,我也为此成为另类”,开启了其用微博直播自己自首的历程。至4月16日共计6天时间内,该用户共与自己自首有关的微博14条,引发了网友的持续关注。4月14日,经新京报证实,该微博的使用者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国土局胡集中心所原所长周文彬。①周文彬利用微博自首信息的事件也于4月14日引发了媒体的强烈关注,包括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了此事件,新华网、搜狐网和新浪网等主流门户网站也转载了相关报道。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世界上最早的微博出现在2006年,美国的twitter网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博网站。中国首家微博网站新浪微博于2009年开始内测,至2011年3月,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一亿。作为一个高效的社会信息平台,微博的出现让社会信息交往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笔者试图结合官员微博直播自首过程的案例,从舆论监督角度出发,分析微博情景下舆论监督的形态、特性以及微博舆论监督的监管问题。

一、微博舆论监督形态――对于大众媒介舆论监督单极化的消解

自报纸大规模发行以来,以报纸为代表的,包括之后新兴的广播和电视构成了现代社会中的传统大众媒介。由于大众媒介具有极高的专业化和组织化,因此在网络出现之前,大众媒介具有社会信息接收和传播的明显优势。作为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之一,大众媒介承担着大部分舆论监督的使命。笔者认为,大众媒介环境中的舆论监督主要呈现出单极化的形态。

这种单极化形态首先呈现在舆论监督主体的单极化。由于大众媒介在信息收集和方面具有巨大的垄断力,事实上,舆论监督的主体变成了大众媒介而非公众本身。虽然大众媒介在原则上是公众舆论的代言人,但是实际上大众媒介具有比公众更大的话语权,而有些在大众媒介中呈现的舆论并不能等同于公众的舆论。不可否认,由于大众媒介的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影响力大,以大众媒介为监督主体的舆论监督无论是在舆论表达的质量还是在舆论监督的力度上都超越了大众媒介出现之前的舆论监督。但是这里存在的问题是,一旦大众媒介被少数利益集团控制,这样的舆论监督就会变成利益集团之间斗争的舆论武器甚至是部分野心集团控制公众的工具,而偏离了其公共性的本位。希特勒正是用广播这样一个大众媒介作为其舆论工具,宣传其纳粹思想。“在鼓吹雅利安民族优越性的时候,他通过三种途径来接近德国民众:通过各种集会,通过Leni Reifenstahl电影,以及通过广播――麦克卢汉观察说,广播最适合希特勒,因为对于任何视觉媒介――如电视来讲,希特勒的特写都会显得过于‘火热’。”②

其次,大众媒介舆论监督单机化的形态还表现为传播舆论监督客体信息的单极化。大众媒介成为了公众获取监督客体信息的主要渠道。区别于大众媒介时代之前公众在个体信息范围内获取信息的方式,大众媒介开始成为公众获取监督客体的主要信息渠道。工业社会带来的城市化虽然让人口迅速聚集,但是聚集在城市的人群却成为了大工厂、大机构的劳动力,传统的社会秩序被破坏,人们越来越呈现出原子式的分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由于公众获取的舆论监督客体的信息大部分都来自大众媒介的单向传递,因此具有信息量大却同质化的倾向。此种情况带来的积极转变是,公众获取的监督客体的信息量比起大众媒介时期之前更为巨大,因此公众根据大量信息开展的舆论监督范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超越了前大众媒介时期。而消极转变则是,公众获取舆论监督客体信息渠道被大众媒介所控制和垄断,公众获取的监督客体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大众媒介所制造的“拟态环境”。正如李普曼所说:“我们可以看到,它带给我们的消息时快时慢,但是只要我们信以为真,我们似乎就会认为那就是环境本身。”③

微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大众媒介舆论监督的单极化形态。首先,舆论监督主体在微博中出现了异于大众媒介单极化形态的多极化形态。互联网让每个使用网络的人都获得了话语权,而微博则让公众在网络时代的话语权进一步延伸了。传统的网络平台,诸如博客、论坛和SNS社区等,每个使用它们的网民都能进行自由的表达,这是网络技术赋予每个网民的话语权。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网民在使用这些网络平台时,其信息交往的范围会受到个人兴趣、社会地位和使用习惯的制约。比如一个喜欢上豆瓣论坛关注文艺的网民很少会到人民网中去信息。而微博中的@功能则让网民的话语权不再受到这些因素制约。@即为微博中的单向信息发送服务。如果微博用户想向另外一个微博用户发送信息,那么只要在@之后加上对方的用户名,该信息即能被对方接收,当然信息接收方是否回应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微博信息的单向传递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微博用户可以将信息@至任何微博用户,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在twitter上将信息@给美国总统奥巴马。正是这种微博的开放性信息交往让每个微博用户都能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社会信息的传播不再被大众媒介所垄断,网民个体在微博中可以作为“自媒体”而存在。在周文彬微博直播自首事件中,周文彬在4月13日11时11分微博:“我已到了亳州,5分钟到纪委,感谢大家一路陪伴。”至4月15日13时,该微博已有853条评论,共计被转发751次。在该微博后短短13分钟内,留言的网民共使用@功能22次。

其次,大众媒介在传播舆论监督客体信息的单极化形态也被微博消解了。微博中的关注功能是单向选择的,微博用户可以不经对方同意关注任何自己感兴趣的用户,用户在选择关注另外一个用户后就完成了对被关注者信息的订阅,被关注者的每条微博信息都会在关注者的微博页面上出现。形象地说,微博的使用者就好像将自己的网络生活置于了广场之上,每个人都能瞟你一眼,而你不能因为讨厌对方而大喊:喂,别看我。正是微博的这种关注与被关注形态让每个微博的使用者都能在某个微博平台上获取他所想要的舆论监督客体信息,而不必再通过大众媒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大众媒介在传播舆论监督客体信息的单极化形态被微博消解了。周文彬微博直播自首的事件是在4月14日才引起包括报纸和网络门户网站等大众媒介的关注和报道的,但是在此之前,就有数百名微博用户在周文彬的直播状态留言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