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波技术论文

微波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向对象技术下微波通信电路设计论文

1微波通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

微波传播理论是微波电路设计的理论基础。当微波在空中传播的时候,会受到地面和空气的影响,发生损耗和衰落,如果周围存在较为复杂的电磁环境,也会受到电磁干扰。因此,在微波电路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大气折射、地面反射、电磁干扰等情况,充分掌握和利用电磁兼容分析技术、微波视距传播预测技术、路径剖面分析技术。在我国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中,这些技术和理论都有具体的规定。在微波中继通信电路的设计过程中,就是要对以上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进行应用,结合当前的通信设备,建立其符合用户需求的经济、高效的通信电路。

2系统的建模与实现

2.1面向对象分析

面向对象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系统的建模过程,同时用类图来表示系统模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对系统责任和问题域进行考察,将问题域当中的事物进行抽象分析,使其成为系统模型中的对面向对象技术在微波通信电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宋省伟刘琦姜雨丰王柯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象,同时进行分类,从而得出类图的对象层。其次对事物的静态特征和动态行为进行考察,对其进行封装,使其成为对象类的属性和服务,从而得出类图的特征层。然后,分析并寻找出对象类之间的动态关系、静态关系、组成关系、分类关系等,并将这些关系分别利用消息连接、实例连接、整体部分结构、一般特殊结构等进行表示,从而得出类图的关系层。

2.2面向对象设计

在进行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软件工程思想不强调严格的阶段划分。其中,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之间是无缝衔接的。面向对象设计主要是结合系统具体实现中的图形用户接口GUI、所应用的编程语言、运行速度要求、资料存储、人机接口等因素,从而对面向对象分析进行细化、调整和修改,根据具体的要求和需要,对一些与实现有关的部分进行补充。2.3面向对象编程在完成了系统的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之后,就需要利用面向对象编程,将面向对象设计中的各个成分利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进行书写和体现。面向对象编程不同于传统编程的特点是,更加强调对模块的充分利用。在VC++6.0继承的基本函数类库MFC当中,基本类的数量十分庞大,这就为扩展、继承、重用类模块提供了便利。而要想事项从面向对象设计到面向对象编程的映像,首先要利用C++语言来实现对象类中的一般特殊结构。其次应当在整体对象类当中,对部分对象类进行嵌套定义,将部分对象类当作数据类型,对该部分对象在整体对象类中的属性进行声明。然后,要利用对象指针来进行实例连接。最后,由于该系统采取的是顺序执行,同时在一台计算机当中,分布着全部的对象,因此,只要采用简单的函数调用,就能够连接对象间的消息。

3面向对象技术在微波通信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新型微波通信技术论文

1微波中继通信发展现状

1.1微波中继通信概述

微波中继通信作为一种现代化通信手段,在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大容量信息传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现阶段,微波中继通信线路主要在电视节目传输中应用,也是一种备用干线通信线路。随着现代化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性、动态性、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模拟微波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尽管准同步数字体系(PDH)微波通信能够适应点对点的通信,但是却不能满足动态联网的通信需求,也无法对新业务开发与现代网络管理予以支持,导致通信效率较低。而同步数字体系(SDH)微波通信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微波传输体制出现在人们眼前。虽然光纤传输网络在容量方面有着微波通信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无论是通信干线,还是支线,SDH微波通信网络依然是光线传输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保护方式与补充部分。

1.2SDH微波通信概述

SDH微波通信传输线路是由一条主干线与若干分支组成[4]。为了更好地和现有光纤传输网络予以融合,还需要对新型微波设备予以改进。不管是设备功能、体积,还是组网方式、技术性能,均要跟随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面的融合。其融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技术融合:利用一个硬件平台融合PDH微波通信与SDH微波通信,在软件控制下实现空中接口,保证在硬件设备没有更新的情况下,实现空中接口容量的更改,只要通过软件操作就可以设置成功,极大地节约了硬件设备升级成本[5]。二是设备融合:将原有的室内单元(IDU)、数字配线架(DDF)、分插复用器(ADM)等功能予以融合,全部融入到IDU中。如图2所示,在此IDU中,不仅具有连接天馈线的中频接口,还有连接光纤传输设备的STM-N光纤接口,同时还可以直接开展FE、E1等业务,各个接口之间可以通过IDU的统一集成进行业务调度。如果重新组合IDU业务板件,还可以形成树型、星型、链型、环型等复杂网络结构。在微波系统退出网络之后,IDU依然能够继续充当光纤传输的MADM设备,展开相应的通信。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高度集成的IDU可以用新型交叉连接代替原来的转接电缆,为系统的调试与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2新型微波通信的关键技术

2.1编码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在移动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信道质量对编码速率予以调整,以此来获取较高的吞吐量。当无线通信速率比较低的时候,信道估计相对准确,AMC的应用效果较好。随着终端移动速度的不断加快,信道质量已经无法满足信道的变化,在信道测量错误的情况下,导致AMC调制编码方式和实际情况不相同,影响了系统容量、吞吐量等性能指标,值得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全文阅读

微波技术在医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现代医学中,内窥镜技术已经被广泛普及。通过内窥镜技术对活组织进行取材做病理检查,成为广大医生做出正确诊断的重要参照,而病理内窥镜标本制片技术正是诊断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微波技术

病理内窥镜标本一般包括胃镜、肠镜标本,喉镜、气管镜标本及膀胱镜标本。这类活检组织标本较小,使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需要3~4天完成制片,在病人急需手术或治疗时,常因等待病理报告时间过长而耽误临床诊治工作。为此,我们将微波技术应用于内窥镜标本的制片中,只需1~2小时就完成制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制片质量近似于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完全符合病理诊断的要求。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取内窥镜活检标本100例,其中胃镜标本40例,肠镜标本40例,喉镜标本20例。要求组织块小米粒大小,便于固定脱水。

1.2仪器设备三星STG88型微波炉一台。输出功率800W,分六级调节(800W、600W、450W、300W、180W、100W)。

1.3所用药液①固定液:95%乙醇,无水乙醇。②透明液:按质量比3:1配制的硬脂酸-石蜡液态混合物。③Harris苏木精染液。

1.4微波制片①将组织放入盛有5ml95%乙醇的青霉素小瓶内,用两层纱布及布绳将瓶口封好,用450W功率微波辐射30秒,至乙醇沸腾。②取出小瓶,将剩余液体倒掉,换成5ml无水乙醇,用450W功率微波辐射30秒。③倒去无水乙醇剩余液体,用硬脂酸-石蜡液态混合物透明,用450W功率微波辐射4~5分钟。④用熔点为56~58℃的液态纯石蜡浸蜡,450W微波辐射5分钟。⑤组织包埋、切片:包埋时尽量用最小的模具,把所有组织包在一个平面上,切片时待多个组织充分暴露时再切,争取选择多个切面,切片厚4~5μm。⑥用微波烤片:450W微波辐射3分钟。

全文阅读

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提高信号传输以及节目制作的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节目的质量。目前,微波通信技术因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信号安全性高的特点,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效率,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1微波通信技术概述

微波通信技术是利用微波进行信息传递的一项高科技,主要是利用1m~0.1mm的波长、频率为0.3~3000GHz的无线波进行信息传递。微波通信的工作系统主要是由发信机、收信机、用户设备和反馈线等若干个机械设备组成。微波通信中微波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的特点,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通过抛物面天线来进行信息传递。另外,微波通信不受地形、距离和建筑物的阻碍和影响,可以准确传输信息。

2微波通信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第一,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加快信号的传输速率,扩大信号传播的覆盖范围,降低设备维护的难度,进而减少信号传输工作的成本消耗。正因如此,在广播电视中应用微波通信技术可以轻易实现多通路的传输,同时满足多个用户的不同需求。第二,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进行信号传输时需要先将信号传播到控制中心,再由控制中心向各个卫星进行发送。这种借助地面微波和卫星进行传播的方式对信号形式没有限制,所以微波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音频及视频等信号的采集、转换与传播。第三,由于微波通信技术是借助卫星与地面微波的形式进行传播,且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所以广播电视行业可以利用微波通信技术进行大型现场直播。除此之外,微波通信技术还能为有线数据通信提供技术服务,或者作为电台网站的多路视频指标信号采集系统,为观众接收节目提供方便。第四,微波通信系统可以应用在干线光钎传输中,在干线光钎传输中做到备份和补充,当发生自然灾害或环境恶劣等情况时,微波通信系统利用点对点的SDH微波以及PDH微波等各种微波对传输过程中遭到破坏的部分及时修复,保证信息的正常传输。

3广播电视微波通信技术的优点

3.1图像传输画质良好

再生中继技术是微波通信技术的核心,该技术能够减少广播电视的微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降低干扰强度,从而保证图像画质良好。

全文阅读

射频和微波微电子封装

射频(RF)和微波微电子的封装是高频电子封装技术的最新发展,它吸引了大量电子工程师投身于电子封装和高频电子领域的研究,也吸引了学术研究者了解最先进技术在商业界应用的兴趣。它覆盖了热量管理、电气、射频、散热的设计与模拟,封装技术与加工方法以及其它相关射频、微波封装的领域。近10年来无线电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同时高频技术的应用方兴未艾。2008年9月16-18日,国际微电子和封装协会(IMAPS)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圣地亚哥举办第一届射频与微波封装的高级技术专题讨论会,邀请30多名业界的顶尖人士做了射频、微波、毫米波和宽带封装等高级主题演讲,会议取得的效应远远超乎预期。

该书是这次会议的论文集,共选论文12篇,每篇论文独立成章。1.微波和毫米波频率封装的基本理论,介绍微波和毫米波频率的基本设计、交换性能和额外复杂性;2.低成本高带宽的毫米波引导线框封装,介绍一种新型中继馈线方法,使低成本高容量的封装理念可以应用到高频领域。这个方法影响了数字电子封装技术;3.微机电毫米波的聚合系统,介绍一种大批量生产毫米波无源器件的技术工艺;4.毫米波板上芯片的集成和封装,介绍板上芯片的集成与封装技术对毫米波电子学领域所带来的低成本效益,以及讨论了毫米波电路性能的若干特殊问题;5,射频液晶聚合物和毫米波的多层气密封装包与组件,提出x、K、Ka-频段的应用组件的薄膜液晶聚合物(LCP)表面安装封装技术;6.随身设备的射频、微波基板封装线路图,回顾随身设备的设计方案和材料,并讨论如何达到所需的封装密度和性能;7.陶瓷系统在射频和微波封装技术中的应用,展示出使用陶瓷材料和陶瓷制造工艺的优势,从而研发复杂性不断增长的多层结构;8.毫米波产品的低温共烧陶瓷(LTCC)层压材料波导,讨论复合材料波导,通过数值仿真的手段,解决材料问题并处理毫米波频率的内部连线有损耗和间隔时所产生的折衷问题;9.射频、微波应用组件的低温共烧陶瓷(LTCC)基片,展示关于射频、微波封装应用中的LTCC技术的计算机模拟和制造的最新进展,包括当前的LTCC制造技术、模块封装包、高带宽设计和集成天线的射频、微波系统的发展趋势;10.用于微电子封装的高散热陶瓷和复合材料,讨论散热复合材料的高级性能,包括纳米碳管、合成金刚石、做结构旋转后的氮化铝、氧化铍等;11.高性能微电子封装的散热片材料,回顾了射频、微波封装的散热材料的制造、应用和研发,包括传统的、第二代、第三代散热材料;12.氮化铝三维多芯片组件(A1N 3D MCM)的技术研究,回顾了射频、微波封装的氮化铝三维多芯片组件技术的最新发展,包括A1N高温共烧陶瓷(HTCC)工艺、钨贴片匹配、烧结温度分布图的影响以及其它实际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问题。

本书主要作者Ken Kuang等人是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内专家。他是国际微电子和封装协会(IMAPS)会员兼副主席、圣地亚哥分会的主席。他多次获得IMAPS的最佳会议论文奖、电子封装技术国际大会(ICEPT)的最佳研讨会论文奖、IMAPS的主席奖。2004年,他创办了Torrey Hills Technolo-gies,LLC公司。该公司迅速成长为美国INC500之列,是射频、微波封装产业的引领者。

本书反映了射频、微波微电子业界的近期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是从业工程师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的必备指导书籍。

全文阅读

微波技术基础本科教学改革

摘要:微波技术在空中雷达、导航等领域发展迅速,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微波技术基础的实践教学却远远滞后于微波通信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如何使科研能更好地服务于微波技术课程的本科教学,成为我们对微波技术本科实践环节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首先对微波测量系统的硬件平台实验进行了改革,增加了测量系统实验平台、网络分析仪,同时增加了科研设备操作测试环节;在实验中引入微波射频仿真软件CST、HFSS,提高了学生的微波设计与分析能力。

关键词:微波技术;教学改革;HFSS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35-02

一、引言

随着国际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在雷达和导航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微波技术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快速更新。国家通信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微波技术的教学发展对高等教育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实力的日益提高,科学研究所需的世界先进的设备已经逐渐到达科研第一线,科技理念也逐渐深入到一线的科研人员的脑海中,国内关于微波通信技术和系统的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已经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但由于微波通信设备的价格昂贵,对于本科教学来说实验条件相对缺乏,这使得在大多地区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实践环节不能紧随科学科研的发展,如何通过科研平台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复杂的理论与计算分析,逐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加大实践环节成为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及研究生的专业重点课程之一,由于电磁场理论公式繁多,概念抽象,讲授过程中电磁波难以想象和理解。微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大都以理论讲授为主,很难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4]。如何加深学生对微波传输理论及微波器件性能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天线、微波器件的设计、开发和工程应用能力,如何让学生用设计与仿真、加工、测试等手段和方法研究微波技术基础,这些在微波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微波干燥技术在毛纺行业的应用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微波技术在毛纺行业应用的意义,描述了微波干燥技术在纺织领域尤其是在毛纺行业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目前微波干燥技术在毛纺行业的应用研究的不足,为微波烘干技术在毛纺行业推广,指导毛纺企业合理利用微波干燥技术,提供思路。

关键词:微波干燥;毛纺;影响;推广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 MHz~300 GHz的电磁波,具有一般电磁波的共性,主要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广播等领域。工业常用的微波频率分布在915MHz和2450MHz两个中心频率段。微波加热速度快,没有热量损失和织物污染问题。微波具有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内外同时加热,可使织物在短时间内达到内外同热的效果。因此,微波技术是纺织加工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1 微波技术在毛纺行业应用的意义

在毛纺行业,每年有大量的羊毛纤维羊毛衫需要染色、后整理,涉及大量的烘干生产工序。当前主要还是在沿用传统电热风干加热烘干方法生产,不仅存在着巨大的能量浪费,同时还由于传统加热方法耗时长、加热效率低、加热不均等,大大延长了毛纺织品的加工出货时间,导致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处在被动地位。一种效率高、低能耗的新型微波加热烘干技术逐渐应用在纺织行业,采用高效节能微波干燥方法既节能、省时、环保,又符合当前低碳节能环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是解决传统加热干燥方法存在的固有问题的有效途径。虽然目前微波干燥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纺织品前处理、染色、后整理等去水烘干领域,但由于微波烘干对羊毛纤维性能的破坏及色泽影响,所以至今在毛纺行业内没有推广应用。因此将微波技术应用到羊毛织物的染整加工中,将大大缩短羊毛织物染整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污水排放,实现节水节能。

2 微波干燥技术在纺织领域的研究进展

微波干燥技术的应用和理论研究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在近几十年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微波加热处理技术是一种节能高效的热能技术,微波处理纺织材料正是微波技术与纺织领域相结合而开辟出来的新领域。尽管微波处理技术发展较早,但是关于微波对纤维作用的研究,大多数国家主要从事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例如: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Simth-RB,Minaee-B[1]曾做过微波对纱线的热作用的论述;Murugan R[2]等人于2007年发表的文章Study on the possibility of reduction in dyeing time using microwave oven Dyeing Technique中讲到微波在纺织染整加工中的应用及机理的研究;Armandb[3]等人在Microwave drying of FR cotton fabrics中做了纯棉织物的微波干燥研究,而关于微波与纤维相互作用的微观机理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因而目前仍然没有一套完备理论对微波与含水纤维素纤维的相互作用进行描述,对于微波处理后的纤维素纤维结构与性能的研究也未见系统的文献报道。

全文阅读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摘要:从教学大纲的完善,教材的选择更新,教学科研互动,实验教学的改进,教学电子资源建设和考试方式的改变等方面,阐述了对“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结果证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精品课程;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裘国华(1974-),男,浙江绍兴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李九生(1976-),男,广西桂林人,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国计量学院校立高教课题资助(编号:HEX200727、HEX20087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51-02

“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学生公认较难学难教的课程,该课程既与前期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等课程的知识紧密联系,又对目前移动通信、电磁兼容和生物电磁学等前沿学科的学习与认知起着重要作用。[1-2]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从事于微波工程、电磁测量技术和无线电技术等领域人才的需求,中国计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始终如一支持该课程的建设,我们对“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有效地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了教学效果,[3]2009年被评为学校精品课程,在2010年被增选为浙江省精品课程。本文对课程的改革和实践作初步总结。

一、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历程简述

我校“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经历多年,从原先“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与天线”分开授课,然后合并成“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发展到目前为“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期间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全文阅读

微波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要: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微波射频电路和系统设计更多地依靠软件设计完成,而微波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滞后于微波技术的发展。基于此,对微波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对基于微波测量系统的硬件平台实验进行了改革,其次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微波射频仿真软件,并就实验内容安排、软件选择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微波技术;实践教学改革;微波射频仿真

作者简介:贾建科(1974-),男,陕西宝鸡人,陕西理工学院电信工程系,讲师;聂翔(1968-),男,陕西商洛人,陕西理工学院电信工程系,副教授。(陕西 汉中 7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理工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XJG11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75-01

“微波技术”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生在掌握微波技术基本理论、微波元件和微波电路的设计和使用方面,该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微波技术基础理论复杂且比较抽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该课程的重要理论,掌握微波电路与元件的设计。同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波元件、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与制造已经高度分离,由原来的依靠硬件实验测试转型至利用射频仿真软件完成设计,再由专门的硬件制造商完成制造。各主要公司和研究所利用专门的射频微波设计软件完成微波电路和系统的设计。这使得微波技术的实践教学滞后微波技术的发展,我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课程组教师已在原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微波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基于硬件实验平台的实践教学改革

微波技术课程基于硬件平台的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波测量线的调整和阻抗匹配、定向耦合器特性测量、二端口微波网络S参数测量等。这些实验实验原理清晰,但实验过程繁琐。学生在实验中常出现测量误差大和漏测数据等问题,基于此要求学生实验前首先预习实验并写实验预习报告。针对二端口微波网络S参数测量实验的实验数据处理复杂问题,要求学生必须用C语言或MATLAB 语言编程进行数据处理。这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软件编程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全文阅读

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和运用

摘 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已由工业社会转变科技社会,而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也不停的进步着,并且作用于商业甚至是军事行业,但是传统的微波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高新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又由于在当今信息社会离不开微波技术与光纤技术,因此微波信号与光纤传输的结合,也为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所以本文先从微波光纤传输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光纤的功能进行论述,从而讨论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与优势。

关键词:微波信号;光线传输;光纤;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中枢神经系统,是工业社会转变为信息社会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其自身也被应用到许多领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电波会在传输的过程中发生损耗,而作为球体的地球其曲面机构也对微波信号的传输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电波要在不间断传输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放大电波从而保持高质量的通信,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正确传输,其解决办法就是在发射信号的点与点之间以差不多50km的距离设置转接的中继站,这样电波才能在长距离的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损耗并且保持着高质量的通信。

二、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概述

微波信号光纤传输技术是以光纤作为媒介,传输微波信号的技术,以下会通过微波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特点进行论述。

1 基本概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