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新词

网络新词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析网络新词

内容摘要: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表现在词汇上,就是新词新语的不断产生以及旧词语的逐渐消亡。本文主要讨论了近来产生的网络新词的一些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何为新词新语;讨论新词新语的意义;现阶段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分类及其特征;网络新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

关键词:新词新语 网络新词 分类 特征 规范化

一.引言

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栋大厦,那么词汇就是这栋大厦的基石,研究语言不能不讨论词汇。词汇既是稳定的又是发展的,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成了一种语言的基础,具有极强的稳固性。相形之下,一般词汇的变化就快得多,特别是新词新语的产生和旧词旧语的消亡,纵观汉语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在哪个时期,总是伴随着和时代相适应的新词新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际需要。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新词新语的时效性问题,意思就是说“新“有一个时效性的问题,过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它就相形而旧了,例如五四时期产生的新词语如“民主”与“科学”相对于建国以后来说就是旧词语了,而改革开放时期产生的新词新语如“经济特区”、“个体户”等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也早已见怪不怪了,因为它们已经进入一般词汇的行列。所以,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新词新语专指二十一世纪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产生的影响比较大的新语汇。

二.何为新词新语?研究新词新语有什么价值?

顾名思义,新词新语就是语言中新产生的语汇。但在谈到新词新语时,一般人总会把它看做是与古语词、文言词、方言词、社区词、行业语、外来词等并列为从属于一般词汇的东西,这种观点存在合理性但又不完全正确。说它合理,是因为如果单从来源角度说,确实可以把一般词汇划分成如上几类。但是如同我们在引言里所说的那样,新词新语的“新“存在一个时效性的问题,如果就最初它们的产生来说,古语词、方言词等也应该是属于新词新语,所以它们和新词新语之间存在着交叉性,有一个从新向旧转化的临界点。如粤方言中的“炒鱿鱼”、“埋单”以及东北方言中的“埋汰”、“老鼻子”等,它们在最初产生的时候也是属于新词新语的行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使用频率的增加,现在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它们已经脱离新词新语的行列进入到方言词的行列中了。既然新词新语和一般词汇之间存在着如此紧密的联系,而一般词汇又是语言规范的重点,那么新词新语就理应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对象。作为新词新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新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三.现阶段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构成方法及其特征

(一)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分类

全文阅读

也谈网络新词汇

也谈网络新词汇

昨天,有感而发了一番关于网络语言的感慨,一位叫胡杨的陌生博友回复道:“网络语言永远不可能纯净了,正因为如此,它才有无穷魅力。神马,呵呵,常上网的应该知道,不上网的,根据自己的拼音经验也因该知道的。”

看罢他的回复,感觉自己可能真的落伍了,这一番感慨只能象征自己的浅薄无知。即使自己不喜欢这样的网络用语,至少也应该了解一些才好。于是,饭桌上,我虚心做儿子的学生了。

“凯,咱们一边吃饭,你一边给我讲解几个网络用语好吗?”我一边准备着早餐,一边试探着问。

“没问题。这事儿应该难不住我。”儿子很自信地说:“凡是网络新词汇,一旦创出,最先流传的就是我们大学校园了,最慢不超过三两天。”

“好。”我很高兴地说,“那咱一个一个的来。你先说‘这年头,如果没有一个围脖,还真不好意识跟人打招呼’这句中的‘围脖’是什么意思?”

“呵呵,‘围脖’就是‘微博’,是微型博客,兴起一年多了。从20__年8月份新浪微博开通以来风靡中国,它每次可以发表140字内的信息。可以交谈,可以发帖,即有博客性质,也有谈话功能。现在各行各界的名人都有微博,尤其是新浪微博,交际范围广,天南海北的,你需要与什么人打交道,加他关注,交流就是了……微博是一种互动及传播性极快的工具,传播速度甚至比媒体还要快……”

没想到,一个“围脖”,儿子已经滔滔不绝,他的见识真令我耳目一新。我的新浪微博开通好久了,迄今为止,“关注” 与“粉丝”也有近百人,可它的功能仅仅是转发我的博文罢了。儿子这么一说,我还是真有“围脖”而不知其是“围脖”罢了。

全文阅读

互联网网络新词的包容

1.引言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更新着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交流方式。特别是近几年来,论坛、贴吧、微博等网络平台盛行,人们有了更多的发表自己言论和思想的舞台,网络新词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新词,我们究竟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呢?在围绕网络新词的诸多争论中,笔者注意到,视之为“洪水猛兽”,动辄“喊打喊杀”的声音还颇有市场。2007年1月18日,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钱玉趾表示,所谓的网络语言只是网上流行的一种“符语”,并不具备语言的特征,更不具备合法性、规范性及通行性。2009年9月2日,中国语言文字网登出李淑章先生的《当前汉语发展过程中的三股逆流》[1]一文,在李先生眼中,充满各种奇怪符号的网络语言,不啻是阻碍汉语健康发展的一股逆流。2010年上海中考委员会发出通知,通知的大概意思是:作文中禁止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给力”、“伤不起”、“杯具”等都算错别字。[2]2010年12月20日,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规范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3],根据通知精神,目前在网上使用频率很高的“ungeliable”(不给力)等词汇将只能在网上流行,而不能进入出版物了。 2.需规范但不能扼杀 网络新词诚然需要加以适当的规范与引导,比如涉及错字、别字、词语误用,以及表达意义低俗、暴力的,当然需要坚决匡正。但是,如果“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把网络新词这一特定的群体,全部归为“异类”,采取抵制和反对的态度,大加指责和批判,甚至予以扼杀,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3.包容网络新词的三大理由 3.1网络新词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 网络媒体业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媒体,传播方式的独特性使网络具有其他媒体难以比肩的特点,对其他媒体传播及其语言使用样式产生影响,实属正常。同时,网络媒体兼容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也使网络媒体不单单是新闻传播的工具,更是集信息传递、娱乐、游戏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交际平台。因此,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认为,应将大众传媒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4]。网络传播过程中,键盘输入、屏幕阅读的非面对面的交际方式以及即时、快捷的交际特点,使之迥异于网络之外口耳相传或白纸黑字的“传统”交际行为,这促使人们以最简洁的输入形式来应对快速的信息交流,进而寻求以缩略、替代、新造的形式来代替以往有词典规范的“传统”表现形式,网络也由此成为汉语新词、新义产生的一个孵化器,也是新词语迅速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pk”、“粉丝”、“山寨”等的流行就是典型的案例。网络新词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适应网络媒体独特传播方式的有效工具。既然我们接受、认可互联网与网络媒体,又有什么理由排拆、拒绝它们的衍生物网络新词呢?互联网与网络媒体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何妨以积极的心态包容网络新词、拥抱网络新词呢? 3.2网络新词抚摸社会脉搏,承载世情民心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在解释新旧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时说“: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已不再是网虫们标新立异‘不足为外人道’的专用语言。这些热词并不仅仅‘热’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也会出现。社会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开始向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渗透,不能按照过去的习惯把一切流行语都归结为网络流行语,现在的网络热词确切地说也是一种社会热词。”[5]诚哉斯言,当下很多风行的网络新词,都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相联,甚至是“一一对应”,网络新词的背后跳动着最鲜活的社会脉搏,网络新词的身上承载着沉甸甸的世情民心。比如:“打酱油”、“躲猫猫”、“很黄很暴力”、“我爸是李刚”等都是出自社会热点事件。而“蒜你狠”、“逗你玩”、“姜一军”、“糖高宗”等更折射出深层次的民生痛感与民意焦虑。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当下,“杯具”一词开始流行。“杯具”由于和悲剧谐音,被网民赋予新的含义,成为当前的流行语。“我的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不要迷恋哥,哥只是杯具。”在各大网站论坛盛行。人们对建筑的质量问题相当敏感。2010年上海市一幢在建楼房倒塌,被网民称为“楼倒倒”。此后“楼脆脆”、“楼歪歪”等反映房屋质量的网络新词不断涌现。网络新词虽小,关涉却大。作为官员,如果无视网络新词的存在,如何捕捉稍纵即逝的民意,如何关注复杂纠结的民瘼,如何把时尚的网络问政落到实处?作为教师与学生,如果仍奉行两耳不闻“网上事”,一心只教/学圣贤书,那么与“书呆子”何异?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对网络新词不“敏感”,如何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如何打开眼界汲取教训,利用网络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如果不想与这个世界脱节太多,如果还想做个社会上的“有心人”,那么就请包容网络新词吧! 3.3网络新词是对现代汉语的丰富 不少人之所以不待见网络新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汉语的纯洁性将会因此受影响,并认为它们是对传统语言的破坏、颠覆。事实上,这样的担心根本没有必要。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母语——汉语,抱有足够的自信。如果才出现时间不长且数量有限的网络新词,就能对已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汉语造成破坏、颠覆,就能让我们的汉语丧失“纯洁性”,那么未免太“小瞧”汉语了吧?笔者以为,包容与接纳网络新词,不仅无损汉语的传统地位,相反倒是可以彰显汉语的自身的雍容气度与非凡优越性。其实,从传播内容和载体看,汉字本身具有无穷的变化魅力和内在生成机制。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结构组合灵活。再加上汉字合体字组合模式多种多样,有左右、上下、左中右、上中下等,所以在汉字合体字中,部件只要重新排列组合就可以有不同的汉字出现。“烎”即是将“开”、“火”两个字变成了上下结构的模式,“槑”是将两个“呆”字组成了左右结构而变成的新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汉字结构组合的灵活,正是网络新词出现的原因之一[6]。其次,我们要对汉语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也是语言文字不断发展的历史。我国在新文化运动前,政府官方公文和学校书面语一直是文言文,白话文被视为“引车卖浆者之流”的专利,是没素质的代名词。然而文言文到底没有阻挡住简单易理解的白话文的冲击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纵观人类语言文化的发展,不难发现,语言本身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的。汉语也是在不断接纳新词汇、新的语言方式和淘汰旧词汇、旧的语言方式的过程中发展的。现在,我们为何非要把汉语与网络新词对立起来呢?其实,网络新词的出现未尝不是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鲜血液,未尝不是对传统汉语的丰富与补充,它们犹如“润物春雨”,让我们传统语言保持常青。比如:以前的一些网络新词,如“硬件”、“链接”、“复制”等词,现在就被广泛运用到计算机以外的各个行业中。此外,在新近出版的《新华字典》第十一版里,“房奴”、“考试门”、“晒隐私”等网络新词被请进来,而“马力”、“马达”、“合作社”等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被请出去。我们要坦然地接受这种变化,因为这本身就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的尊重。#p#分页标题#e# 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的。包容网络新词吧,至于其能否最终“存活”下来,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新词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同时,它们也能丰富我国的语言文字。

全文阅读

网络新词大现身

雷是指自然现象,雷又是中国百家姓之一,排名第88位。在现代的网络语言中,雷可以说成是惊吓,被吓到了。指看到某些文字,脑子里忽然轰的一声感觉像被雷“雷”过一样。被“雷”到或者看了雷文,简单讲就是踩到地雷的意思,就是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糕自己不喜欢的文章,就会感觉不舒服。

“雷到”原是出自江浙一带的词汇,浙江东北部地区,发音lei dao是指听到别人的话很诧异很惊奇抑或难以理解,类似现代词汇“晕倒”、“无语”等意思,由于打字习惯故而出现“雷到”这样的词汇,“雷到”其实当地本意是“瘫倒”、“翻倒”之意,适用的语境也比较广泛。

更有意思的是,根据被雷程度分为:

1 轻伤:脑子里轰一声。

2 中伤:后脑勺一阵发麻,毛孔忽然张开。

3 重伤:莫明的暴躁。

4 脑残:此脑残非彼脑残。

全文阅读

论网络新词“Hold住”

2011年12月14日,“汉语盘点2011”年度流行语、年度新词语仪式在商务印书馆礼堂举行。“文化强国、食品安全、欧债危机”等被评为十大流行语,真实记录了2011年度的世界万象与社会变迁,客观反映了时展过程中,国际和国内社会的诸多热点。“伤不起、政务微博、走转改”等列选十大新词语,真实记录了2011年度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反映了这一年中百姓心理、观念上发生的悄然变化。这个榜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相关高校和商务印书馆联合,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是,这次权威忽略了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另外一个词,那就是“Hold住”。

一、“Hold住”之流行

2011年12月互动百科公布了“2011互联网十大热词”,十大热词榜榜单排名依次是:Hold住、乔布斯、高铁、地沟油、校车、郭美美、伤不起、PM2.5、谣盐、占领华尔街。其中“Hold住”以28万多次的点击率高居热词榜首。人们在网络乃至其他媒体中几乎时时处处都可以感觉到“Hold住”的存在。

(一)源出背景

在2011年8月9日,台湾综艺节目《大学生了没》中,一位女大学生嘉宾向现场的大学生们介绍什么是时尚(Fashion),她搞笑的妆容、混搭的中英词汇、丰富的肢体语言惹得观众爆笑不已。一句“整个场面我hold住!”经过网络的传播,十几天点击率就突破了百万。“Hold住”很快成为年度网络热词。

(二)“Hold住”的使用

(1)2011~2012 “Hold住青春”跨年演唱会(某省卫视新年演唱会)——抓住

(2)“Hold住”睡眠,就“Hold住”了健康。(网易博客)——抓住

全文阅读

网络语言中的“新”字“新”词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154-02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沟通的需要,网络语言不仅在网络交际中必不可少,并且在人们日常的交际中也被广泛使用。网络语言的流行造成了网络新文字的产生、词汇的更新、词义的改变及读音的变异,本文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出网络语言为汉语字、词带来的新变化。

关键词:网络语言;“新”字;“新”词;具体表现

The New Words in Network Language

Zhao Yi

Abstract: A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needs,network language is not only essential to network communication, but also it is widely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 The epidemic causes the appearance of network text, the renewal of vocabulary, the change of meaning and the variation of pronunciation. This article on these four factors of study obtains the change of the Chinese words in network language.

Keywords:Network language New words Specific performance

1 引言

全文阅读

浅谈“网络新新词语”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深入,各大BBS上流行一些古汉字和生僻字,就是我所要探究的“网络新新词语”。 我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个别词语加以研究,总结出这一类词语高频使用的原因,进而逐步深入探索词语背后反映出的网民使用心理,以及词语对现实交际的影响。

一、网络新新词语的使用和特点

我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筛选出2个最受欢迎也最具代表性的字,即“囧”、“槑”,按照它们的使用频率高低依次加以分析。

(一)网语新词代表字分析。

1、囧。

造字方法:象形字。

音:jiǒng 古同“冏”,《唐韵》《集韵》《韵会》并俱永切,音憬。

部首:口。

全文阅读

“网络新新词语”探析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深入,各大bbs上流行一些古汉字和生僻字,就是我所要探究的“网络新新词语”。 我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个别词语加以研究,总结出这一类词语高频使用的原因,进而逐步深入探索词语背后反映出的网民使用心理,以及词语对现实交际的影响。

一、网络新新词语的使用和特点

我通过“百度搜索引擎”筛选出2个最受欢迎也最具代表性的字,即“?濉薄ⅰ??”,按照它们的使用频率高低依次加以分析。

(一)网语新词代表字分析。

1、?濉

造字方法:象形字。

音:jiǒng 古同“?住保?短圃稀贰都?稀贰对匣帷凡⒕阌狼校?翥健

部首:口。

全文阅读

网络新词在英语网络词典中的翻译风格研究

摘 要:网络新词的翻译风格,特别是网络词典在网络新词翻译实践中形成的翻译风格应该引起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因为,它在传播网络新词的过程中,也在践行着翻译理论,拓展着翻译实践。

关键词:网络新词;翻译风格;有道词典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230-02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上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影响着世人的语言交际。探讨网络词典对这些网络新词的翻译问题,不仅有利于语言词汇的积累与规范,而且还有利于拓展翻译研究的范围,丰富相关的翻译理论。所以,在此有必要结合具体的个案对网络新词翻译实践中最为关切的焦点――翻译风格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释与说明。

一、网络新词及翻译风格

研究网络新词在英语网络词典中的翻译风格及其相关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两个核心概念,即网络新词和翻译风格。

(一)网络新词

“网络新词”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术语。不同的研究者,因其研究目的与所持界定标准的不同,网络新词会有不同的含义。有研究者通过外延列举的方式,这样界定网络新词的内涵:“一是技术专用语(如磁盘、鼠标、多媒体、刻录机、攒机等);二是网络文化词语(如网络大学、键盘伙伴等等),三是聊天室用语(赛羊、7456等)。”[1]

全文阅读

网络新词视角下网络文化论文

1网络新词的概念、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更新的系统,“语言中最活跃的要素———词汇常常能敏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网络文化生活的变化势必反映到语言的词汇中,然而,网络文化的兴起促使了网络新词的生成。网络新词即网络用语,一般被视为非正式用语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网络新词种类繁多,有谐音词、象形等。21世纪被称为“创造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网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网络新词语,充分彰显个性。网络新词的出现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喜爱、追捧。如:给力、浮云、雷人等。这些词大多通俗易懂、幽默诙谐,其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网络新词已成为网民沟通和表达情感用语,它具有创造性、方便性、实时性、趣味性、视觉显著、自由表达等特征,是人们思维方式的一种反应。但任何词语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有一定的理据。网络新词通常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传播发展,其产生也不是盲目的、随意的。

2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

2.1网络新词生成的理论基础

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有交流与传播文化的权利,可以摆脱现实中身份的限制相对自由地发表观点。目前由于网络文化是无法用行政命令、简单的道德伦理以及法制规范来控制的,因此,人们利用这一载体不受限制地发泄人性内在的多元性、复杂性、隐蔽性。网络新词实时准确地反映出当今社会热点,网民们以匿名身份不同口气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种种看法。当然,网络新词的生成、变化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的流行在于它反映的事件的背后是民众的心态,反映了一定的网民心声以及心理诉求。新世纪的人们对社会事件的关注程度与维权意识相比过去大大提高,网络交流也因此变得日益频繁,然而正是网络文化的不可控性才使得人们在如此自由的环境中自由表达,这种不可控性正是网络新词产生的理论基础,也是其兴起的核心动力。

2.2网络新词的生成途径与方法

2.2.1旧词新义

严格来说,它不是新生词,而是选择具有新事物意义的旧词语,然后赋予它新义,所以人们会更愿意视其为新词汇。有转义新词和谐音新词两种。转义新词,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较低的人,后来用于现实生活中,指代某领域水平较低者;反过来,高手则被称为“老鸟”。其次,谐音新词,即指读音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无关联的词语,这些词被视为谐音新词。如:猫(Modem)这个词的音译,借“猫”的读音来表达新意义“调制解调器”。再如,“史努比的弟弟”并不指人,而是借用“史努比”和“stupid”的相近读音,来表示“愚蠢”之意。综合分析,这些网络新词创造及流行的主要动力就是新颖和极具趣味性。这些旧词语随着时代、文化的变化,在网络上被赋予了新的涵义,重返生机活跃于更为广阔的范围。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