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经济经济学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经济的网络经济,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离变得无关紧要,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直接”经济。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因“产销见面”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当然,这并不排除因网络市场交易的复杂性而需要有各种专业经纪人与信息服务中介企业。

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这里所说的虚拟经济不是由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所形成的虚拟经济,而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促进的。培育和促进虚拟经济的成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5.网络经济是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信息网络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范围扩大了,也使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了。世界已进入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竞争。在竞争合作或合作竞争中,企业的活力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否则就会被迅速淘汰出局。企业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主要不再依靠天赋的自然资源或可供利用的资金,而更多地仰仗于信息与知识。

6.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反映技术变化的“网络年”概念流行起来,而网络年只相当于正常的日历年的1/4。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产品老化在加快,创新周期在缩短,竞争越来越成为一种时间的竞争。21世纪头10年的经济将是在注重质量的基础上注重速度的经济。

全文阅读

网络犯罪经济学

英国剑桥举办了一次信息安全经济学研讨会,对我而言,研究信息安全经济学毫无意义。就像研究交易台操作的经济学一样,只有嘉信和eTrade的会计才对此感兴趣。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状况毫不相关。

研究帮助台支持和反间谍件投资的成本之间的关系,将使帮助台的负责人和反间谍软件的销售商受益,但对于间谍软件源头的研究却毫无意义。此外,对抗击病毒也没有任何价值。

如今,网络犯罪不仅仅对计算机基础设施,而且对某些商业行为也构成了严重威胁。了解网络犯罪经济学对进行安全技术投资十分重要,对立法和执法亦是如此。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现代恶意软件研讨会,集合了恶意软件研究员、政策制定者和安全执行员,试图搞清楚这场战争的形势如何。总结与会者在会议结束时达成的共识:这是一场战争。我们面临的是有组织的、资金充裕的、高智商的敌人。诸如研究和签名生成等应对措施已经过时了。最重要的是,下届研讨会召开时,至少一半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花在理解网络犯罪经济学上。

想一下垃圾邮件。我们一般不会点击垃圾邮件中的广告,更不会购买任何产品。但我们依然不断地收到垃圾邮件,因此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有相当一批人点击垃圾邮件中的广告并购买产品,使发放垃圾邮件的人有利可图。我们通过增强用户意识和采取基本措施来应对垃圾邮件。而接收者中一小部分上当受骗的人使得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垃圾邮件依然泛滥。

现在来看看垃圾邮件罪恶的兄弟:网络钓鱼攻击。很多人都上过假消息、假地址和仿冒网站的当。唯一能阻止网络钓鱼的方法就是不让其阴谋得逞。不像垃圾邮件,网络钓鱼可以得到遏制,至少从银行层面是可以的。如果有一天你不再从“美国银行”收到钓鱼邮件了,那么你就知道他们已经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用户账号了。只要你看到“美国银行”网络钓鱼攻击,你就知道美国银行进一步刺激了网络犯罪,因为他们只赔偿客户由于诈骗而遭受的损失,而没有加强安全措施。

研究网络犯罪经济学会使我们在新的网络威胁出现时少一些困惑。我希望这有助于我们找到对抗网络犯罪有效的方法。我们必须报复他们的银行账户,而非软件。网络威胁研究部主管。

全文阅读

网络经济学的架构

[摘要]网络经济学是因网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网络经济作为其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和学科特色,并非是其他经济学科的延伸或扩展。网络经济学的构建应以“网络”范畴为逻辑出发点,由经济的内涵和网络所蕴含的网络经济特性来界定其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关键词]学科定位;逻辑起点;经济内涵;网络特性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72-2426(2009)08-0030-04

网络经济是21世纪兴起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以之为研究对象的网络经济学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事实上,从20世纪60年代起,“网络”就被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学领域;到20世纪90年代,瑞典学派以经济网络为研究对象开创了“网络经济学”,几乎与此同时又形成了网络产业经济学、Interter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经济学。至此,网络经济学的发展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网络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构建上,依然存在很大分歧。尤其在国内,对网络经济学到底应该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的问题,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

一、网络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逻辑起点

(一)网络经济学的学科定位

全文阅读

国内网络经济学应用

摘要:

“网络“的概念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基础概念,对网络经济中“网络”的界定及特征的研究是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更多时候是虚拟的网络,即各个组成网络的各个节点之间并不存在有物理介质的连接,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节点间的信息交换,或者节点之间相互依赖的特征。虚拟网络能够以物理网络为基础,也能够完全脱离物理网络而独立存在,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的兴起,催生了大量的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网络。

关键词:

虚拟网络;网络经济学;网络外部性

一、引言

网络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网络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经济运行网络化是其与以往传统经济形态最大区别,对网络经济中的“网络”的界定及特征的研究自然成为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网络是指纵横交错的结构和组织,为了更准确地表达网络的内涵,经济学更倾向于采用网络的数学定义,网络是一种由结和链组成的拓扑关系结构。由于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容易形错觉,将网络经济的“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等同起来。但实际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早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经济学的出现源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一些具有网络基础设施的产业,如电力,煤气,热力供应,自来水,电信,铁路,邮政的发展日渐成熟,这些产业以物质型网络为基础如电信网络、铁路运输网络、电力网络等,必须通过完整统一的网络才能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水平网状的结构,使其行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自然垄断倾向,早期的网络经济学规制与竞争的平衡对这些具有网络型产业展开研究,此时的网络经济学实质是网络产业经济学。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服务、计算机软件,银行卡服务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人员从这些行业观察到了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所谓网络外部性,即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变化。简而言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的规模成正比,和早期的网络产业经济学相比,此时的网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存在物理连接的实际网络,如电信的通讯网络、城市自来水供水网络,虚拟的网络,即由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人群构成的网络成为了网络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可以看成构成网络的节点,节点之间信息交换或者相互依赖形成了节点之间的”连接”,从而构成了所谓的虚拟网络。

二、节点之间的连接

无论是物理网络还是虚拟网络,都是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而构成的网状结构,对于物理网络而言,节点之间的物质连接显得直观且容易理解,但对于虚拟网络,由于不存在物质介质,节点之间的连接显得抽象晦涩。节点连接的性质决定的网络外部性强弱与性质,卡茨和夏皮罗在1985年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分类,将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是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用户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也就是说随着某一产品的用户人数增加,产品的价值会增加,用户人数的增加直接给老的用户带来了好处。而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基础产品用户人数增加,使得相应的互补品更丰富、更容易获得从而使得基础产品的价值增大,也就是基础产品的用户人数的增加间接给用户带来了好处。如果从节点间连接角度,在存在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中,节点之间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某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对于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而言,信息交互所体现的具体形式会有差别,信息交互是双向的。下表给出一些比较典型的网络产品的节点连接的具体体现。卡茨与夏皮罗从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这一对互补产品上观察到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计算机硬件的用户人数增加,使得基于硬件的计算机软件的供给会增加,从而最终使得计算机硬件的老用户得到了好处。因此又将间接网络外部性称为“软硬件范式”。绝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只要是基础产品和互补产品组成的系统产品领域都会有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比如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硬件,互补产品是软件;耐用品与售后服务,耐用品是硬件,售后服务的软件。由于中介平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互补的,因此间接网络外部性又被称为“市场中介效应”。和直接网络外部性不同,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各个节点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信息交互,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利益的相互依赖。具体而言使用基础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和使用互补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相互依赖。以婚姻中介为例,可以认为婚姻中介为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分别提供“寻求女/男性配偶”的婚介服务,这一对服务是高度互补的,因为假设在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只有女性用户或者只有男性用户使用该婚介服务,该婚姻中介提供的婚介服务价值为零。一对互补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会具有间接网络外部性,假定有一女性用户A已经在使用该婚姻中介,突然有大量的女性用户成为该婚姻中介的新用户,女性用户的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因为A只能与男性用户匹配,但女性用户人数的增加会给A间接带来好处。由于这些大量女性用户的涌入,会带动更多的男性用户加入到婚介,使得A匹配成功的几率增加,A间接的得到了好处,即间接网络外部性。有时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介不如上例中那么明显,以影碟机作为例子,影碟机以及碟片构成了互补的产品,假定市面有多种不同制式的影碟机,不同制式的影碟机所支持的碟片格式是不同的,因此使用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的用户越多,基于该制式的碟片就应该越丰富,假定有一用户A选择了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突然有大量新的用户也选择了同种制式的影碟机,新用户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但新用户人数的增加会使得会有更多碟片供应,给A间接带来好处。因此,对于虚拟网络而言,节点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或者间接相互依赖。例如对于购买某种水果(比如富士苹果)的用户会是否构成网络经济学上所谓的“虚拟网络”,判断的依据就是吃苹果的用户直接按会不会有信息的交互,显然没有,因此节点和节点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依赖。第二苹果有没有和其他产品构成互补产品,或者说单独购买苹果的价值不大,如果也没有的话,也就找不到间接依赖的存在,因此对于购买苹果的消费者不会构成网络经济学意义上的“虚拟网络”。

全文阅读

网络经济学的虚拟网络研究

摘要:“网络“的概念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基础概念,对网络经济中“网络”的界定及特征的研究是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更多时候是虚拟的网络,即各个组成网络的各个节点之间并不存在有物理介质的连接,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节点间的信息交换,或者节点之间相互依赖的特征。虚拟网络能够以物理网络为基础,也能够完全脱离物理网络而独立存在,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的兴起,催生了大量的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网络。

关键词:虚拟网络;网络经济学;网络外部性

一、引言

网络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网络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经济运行网络化是其与以往传统经济形态最大区别,对网络经济中的“网络”的界定及特征的研究自然成为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网络是指纵横交错的结构和组织,为了更准确地表达网络的内涵,经济学更倾向于采用网络的数学定义,网络是一种由结和链组成的拓扑关系结构。由于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容易形错觉,将网络经济的“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等同起来。但实际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早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经济学的出现源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一些具有网络基础设施的产业,如电力,煤气,热力供应,自来水,电信,铁路,邮政的发展日渐成熟,这些产业以物质型网络为基础如电信网络、铁路运输网络、电力网络等,必须通过完整统一的网络才能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水平网状的结构,使其行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自然垄断倾向,早期的网络经济学规制与竞争的平衡对这些具有网络型产业展开研究,此时的网络经济学实质是网络产业经济学。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服务、计算机软件,银行卡服务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人员从这些行业观察到了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所谓网络外部性,即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变化。简而言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的规模成正比,和早期的网络产业经济学相比,此时的网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存在物理连接的实际网络,如电信的通讯网络、城市自来水供水网络,虚拟的网络,即由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人群构成的网络成为了网络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可以看成构成网络的节点,节点之间信息交换或者相互依赖形成了节点之间的”连接”,从而构成了所谓的虚拟网络。

二、节点之间的连接

无论是物理网络还是虚拟网络,都是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而构成的网状结构,对于物理网络而言,节点之间的物质连接显得直观且容易理解,但对于虚拟网络,由于不存在物质介质,节点之间的连接显得抽象晦涩。节点连接的性质决定的网络外部性强弱与性质,卡茨和夏皮罗在1985年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分类,将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是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用户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也就是说随着某一产品的用户人数增加,产品的价值会增加,用户人数的增加直接给老的用户带来了好处。而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基础产品用户人数增加,使得相应的互补品更丰富、更容易获得从而使得基础产品的价值增大,也就是基础产品的用户人数的增加间接给用户带来了好处。如果从节点间连接角度,在存在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中,节点之间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某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对于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而言,信息交互所体现的具体形式会有差别,信息交互是双向的。下表给出一些比较典型的网络产品的节点连接的具体体现。卡茨与夏皮罗从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这一对互补产品上观察到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计算机硬件的用户人数增加,使得基于硬件的计算机软件的供给会增加,从而最终使得计算机硬件的老用户得到了好处。因此又将间接网络外部性称为“软硬件范式”。绝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只要是基础产品和互补产品组成的系统产品领域都会有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比如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硬件,互补产品是软件;耐用品与售后服务,耐用品是硬件,售后服务的软件。由于中介平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互补的,因此间接网络外部性又被称为“市场中介效应”。和直接网络外部性不同,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各个节点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信息交互,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利益的相互依赖。具体而言使用基础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和使用互补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相互依赖。以婚姻中介为例,可以认为婚姻中介为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分别提供“寻求女/男性配偶”的婚介服务,这一对服务是高度互补的,因为假设在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只有女性用户或者只有男性用户使用该婚介服务,该婚姻中介提供的婚介服务价值为零。一对互补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会具有间接网络外部性,假定有一女性用户A已经在使用该婚姻中介,突然有大量的女性用户成为该婚姻中介的新用户,女性用户的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因为A只能与男性用户匹配,但女性用户人数的增加会给A间接带来好处。由于这些大量女性用户的涌入,会带动更多的男性用户加入到婚介,使得A匹配成功的几率增加,A间接的得到了好处,即间接网络外部性。有时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介不如上例中那么明显,以影碟机作为例子,影碟机以及碟片构成了互补的产品,假定市面有多种不同制式的影碟机,不同制式的影碟机所支持的碟片格式是不同的,因此使用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的用户越多,基于该制式的碟片就应该越丰富,假定有一用户A选择了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突然有大量新的用户也选择了同种制式的影碟机,新用户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但新用户人数的增加会使得会有更多碟片供应,给A间接带来好处因此,对于虚拟网络而言,节点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或者间接相互依赖。例如对于购买某种水果(比如富士苹果)的用户会是否构成网络经济学上所谓的“虚拟网络”,判断的依据就是吃苹果的用户直接按会不会有信息的交互,显然没有,因此节点和节点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依赖。第二苹果有没有和其他产品构成互补产品,或者说单独购买苹果的价值不大,如果也没有的话,也就找不到间接依赖的存在,因此对于购买苹果的消费者不会构成网络经济学意义上的“虚拟网络”。

三、虚拟网络与互联网

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不完全等同于互联网,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更多时候是虚拟的网络,但很多虚拟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比如使用QQ的人群构成一个虚拟网络,使用支付宝的人群构成一个虚拟网络,无论QQ所提供的即时通讯服务或是支付宝所提供的第三方支付服务,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此时虚拟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另一种情况,互联网的出现强化了组成虚拟网络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使得该虚拟网络的网络外部性更加显著。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软件产品的强网络外部性特征已经显露,比如在早期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WPS的市场竞争中,假定WORD和WPS两者之间彼此互不兼容,则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软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用户在打开其他用户创建的文档时会更方便,即用户的人数越多产品的价值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外部性。虽然当时人们并没有使用互联网来进行文档的交流或分享,此时的虚拟网络并没有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只不过当互联网出现以后,文档的交换或者分享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时,文字处理软件的网络外部性会愈发显著。究其原因,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人们进行文档交流速度大大提升了,文档交流的范围也大大扩大了。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物质的流动速度,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使用WORD或者WPS人群进行文档交流更快速、范围更广,强化虚拟网络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因此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虽不能等同于互联网,但互联网的兴起丰富了网络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全文阅读

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保护研究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文学作品不仅仅通过传统纸质媒介传播,在网络上也蓬勃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网络文学产业。但因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性、快速传播性等特点,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络经济权益被侵权现象非常严重。我国应从多个层面入手,加大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法律保护,保证网络作者和其他利益有关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法律保护

一、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的概况

来自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预计在2015年,网络文学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70亿元。网络文学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细分产业之一,构建完善的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体系,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特别的网络经济权益,对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者把网络文学作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网络文学作品是指一切在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狭义的网络文学作品仅指以获取电子收入在特定文学网站发表的长篇连载网络小说。本文探讨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络经济权益保护,主要指狭义的网络文学作品。其原因如下:首先、广义网络文学作品中,诗歌、散文等篇幅有限,想在网络上获取经济利益不太现实,至于小说,很多小说因为其发表的网络站点并非以运营网络文学营利为目的,相关体系不完善,想要在网络上获取经济利益很困难。其次、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指得就是狭义的网络文学的井喷式发展,诞生出了如唐家三少等一大批年收入几千万的网络文学作家,和广义上的网络文学关系不大。最后、狭义的网络文学已创造出了较完善的营利模式,而广义上的网络文学,创造出完善的营利模式任重道远。因此,如果要论述广义网络文学的网络经济权益保护,和事实情况严重不符,未免牵强附会,有违专业精神。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络经济权益,即网络文学作品在网络上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目前获得其经济权益的方式为‘VIP上架模式’,即网络作品先给读者免费阅读,到一定字数后进行上架,变成VIP作品,后续章节需要付费才可阅读,一般为3-5分/千字。依靠庞大的读者数量,积累起丰厚的钱财。严重的盗版侵权问题,成为了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最大的敌人。创世中文网总编杨晨曾感慨过:“如果没有盗版存在,我们作者的收入可以提高十倍。”而现实的情况是,看正版的读者数量往往只是看盗版的读者数量的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

二、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难以保护的原因

(一)本身属性带来的困难网络文学根植于互联网,除了具有文学作品的特性外,必然具有互联网的特性,而这些互联网的特性,必然导致其版权保护,特别是作者网络经济权益的保护,相比传统文学,要困难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点。1.传播快速性。网络文学以网络为载体,必然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网络作者上传作品至互联网后,无论读者身在何地都可通过网络即时阅读。无需向传统文学那样,需要出版发行读者才能看到。这就导致很多时候,侵权行为一旦发生,根本无法像传统文学那样采取止损的错失。2.侵权者盗版难度低,成本低。网络作品于网络,想要盗版它,只需要复制粘贴即可,不需要拥有专业的技术水平,更不需要太多的财力和精力。反观传统文学行业,想要盗版一本书,只需要拥有一个印刷厂,成本比盗版网络文学要大得多。这是导致网络作者著作权,特别是网络经济权益被严重侵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3.维权难度大,成本高。网络使得信息传播解除了国界和距离的限制,现实中的千山万水,在网络中只不过只隔着两块屏幕。这意味着权利人与侵权者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相隔万里,甚至是不同国家,这无疑导致了权利人举证异常困难和高昂的维权成本。(二)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的相关法律缺失在立法现状方面,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传输带来的著作权侵权问题日益浮出水面,200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4月21日国家版权局第1次局务会议通过《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2013年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这些法律法规相互配合,一起构建了一个保护网络文学作品著作权和相关经济权益的基本法律网。但是即便如此,我国在对网络商业小说侵权问题的保护方面,依然是远远不够的。

三、对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网络经济权益的完善建议

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的版权,特别是保护被侵犯最严重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网络经济利益,对于促进我国的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网络文学作品:(一)建立良好有效的维权机制在网络世界里,因为得网络的虚拟性,导致侵权行为可能远在千里,想要找出侵权源头和侵权人,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和复杂。因此,传统的维权机制,在网络文学作品侵权方面,肯能会存在重大瑕疵,应当建立属于网络文学维权的有效机制,让权利人能够有效快捷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加强立法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虽然对于保护网络文学作品的竞技权益有所涉及,但非常笼统和模糊,很多地方甚至缺乏可实施性,应该颁布更加具体的法律法规加以保护。(三)建立有效的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的机制盗版作为网络文学的毒瘤,只有铲除它,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文学的相关权益,特别是完全依赖于网络付费的网络经济利益。相比打击传统文学盗版的行为,更需要全国相关机构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以目前打击盗版的机制,应对网络文学侵权,显然是有严重不足的。

全文阅读

网络经济学发展概述

跟着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网络经济学的钻研也日趋成为1个热点的领域。然而,直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构成1个有机的钻研体系,多种相干的钻研内容以及类似的学科名称并存,容易造成搅浑以及误会。本文试图通过对于国外有关领域钻研现状的概述以及分析,向读者提供1个较为清晰的钻研脉络,为进1步的“网络经济学”探讨奠定基础。

以Internet为基础结构的网络经济的发展,引出了许多技术上以及经济学上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许多关于互联网发展以及网络经济的钻研工作都是缭绕技术进步开展的,其焦点集中在网络工具以及机制的设计上。但跟着网络经济的深刻发展,不管是互联网自身的进1步成长,仍是网上经济流动的展开,都需要经济学原理的解释以及指点。今天,与网络经济相干的经济学正在成为1个热点的钻研领域。虽然如斯,至今网络经济学尚未构成1个有机的系统。在国外,经济学家们对于触及互联网以及网络经济发展的不同领域进行了至关深刻的钻研,名称往往重复,而实际的钻研规模则有所交叉,但又各有着重。因为网络经济自身依然处在发展的进程之中,至今没有人对于这些术语作权威的规范。这样,在使用中,人们往往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些术语,这无疑给理论钻研以及实际利用都造成很大的难题。因而,在进行网络经济学的基本分析以前,咱们的首要工作之1,就是澄清不同内容的“网络”经济学之间的瓜葛,并对于它们加以界定。

1、初期的网络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

早在今天的网络经济(或者者说是数字经济)出版以前,在经济学中就已经经呈现了“网络经济学”这1学科,有时也被人称作“网络产业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dustries),它实际上1直被划归在通讯经济学(The Teleco妹妹unication Economics)的范畴中,其中包含对于电信、电力、交通(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基础设实施业的经济学钻研。之所以被称为“网络经济学”,是由于这些行业共同拥有“网络”式而非“垂直”(Vertical,亦称纵向相干)的经济结构特征。这种的网络经济学主要钻研与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相干的经济学问题及相干政策的制订,其中的症结问题之1就是对于接入政策的讨论。

接入,又被称为互联(Interconnection),是网络问题中的1个经典概念:当某1家公司在网络中掌握着“瓶颈环节”(Bottleneck Link),通常也能够叫做“基础设施”(Essential Facility)的时候,别的公司要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必需要通过这个瓶颈环节,连接到这个基础设施上的时候,就呈现了互联。在不同的网络行业中,因为接入问题的技术特征是不同的,具体的术语也有所不同,比如在电信业中被称为接入(单向)或者者互联互通(双向),而在电力工业中则称为传输问题,但问题的实质都是相同的。在接入问题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接入定价,即如何对于某种“瓶颈”资产的使用肯定本钱的分配以及费用的计算,以期在树立1个有效的定价机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磨擦本钱,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除了了接入定价之外,在这种“网络(产业)经济学”中的另外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对于规制与竞争的剧烈讨论。因为网络行业固有的技术经济特征以及网络外部性的存在,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网络行业存在范围经济以及自然垄断的偏向,因而经济学家们1直致力于制订各种规制轨制以及反垄断轨制并对于这些法规的效率进行分析,例如美国AT&T公司的分拆1直是“网络(产业)经济学”分析中的经典案例。最近几年来,因为经济现实以及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网络(产业)经济学”的钻研开始将其讨论的焦点从制订各种经济法规转移到引入鼓励规制以及市场竞争,以树立1个存在多种相互竞争的市场结构的主题上来。

从上述“网络(产业)经济学”的钻研动身,西方经济学界对于与之相干但又着重不同的1些经济学问题进行了钻研,一样也称为The Economic of Networks。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试验室创始人之1的Nicholas Economids教授于一九九六年一0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al Organization》上发表了1篇《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对于网络产业中广泛存在的网络外部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以及分析。Economids教授从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络所拥有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由联结不同节点的链路组成,在其结构中拥有1个固有的特征,即网络的各个组成成份之间是互补的,换句话说,1个网络所提供的服务是由许多互补的成份组成的——开始,将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由互补性引起的网络外部性问题上,分析了网络外部性的来源、网络外部性对于网络服务定价以及市场结构的影响,并将其他经济学家对于网络外部性的钻研进行分类,分为从宏观视角进行的以及从微观视角进行的分析。以后Economids教授从对于网络外部性的钻研扩大到对于兼容、技术标准合作、互联以及互操作性问题的钻研,进1步探讨了它们对于定价、网络服务质量和在不同的所有权结构下的网络链接价值的影响。同时Econnmids教授还指出,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互补性作用的结果,因而实际上对于于那些出现出很强的互补瓜葛的“垂直”产业,这些经济规律一样也是合用的。

与前1种“网络(产业)经济学”相比,虽然Economids教授所钻研内容是这种“网络(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网络产业的许多分析都是从网络外部性的基本特征衍生而来)。但他的钻研显然超出了网络产业自身的运作,从网络产业的具体分析中抽象出来,而将钻研重点集中在“网络”自身,仅从网络所拥有的物理性质动身,讨论拥有网络形态以及特征(这类网络可以是真正的物理网络,也能够是虚拟的网络)的1切经济系统的经济学问题。从具体内容上看,这部份名为“网络经济学”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又属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讨论范畴,也就是说,其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网络产业中的厂商结构以及行动(经营策略以及内部组织)、市场结构以及运作而非整个拥有网络特征的基础设实施业的资源配置、政府规制以及行业竞争,这恰是咱们前述的那类“网络(产业)经济学”的钻研重点)。可以说,这二者应该同时属于“网络经济学”的钻研领域,国外也将这两类同时统称为“网络经济学”。然而这二者之间显然是存在区分的。

全文阅读

团购网络经济学分析

摘要:

网络团购的兴起有一定的经济学原理根据。消费者方面受价格优惠、网络外部性效应和抱团消费等的驱使。供应商受成本结构优势、规模经济和两个市场差异性的价格歧视,使得网络团购具有获益可行性。从起步阶段的短期来看,网络团购由于能够形成正反馈机制、符合供求双方的利益而发展迅速。但从后期长远发展而言,由于网络团购的市场条件逐渐消失,网络团购的市场份额将不再能够轻易占据,因此需要应形势采取相应措施来获得立足之地。

关键词:

网络团购;经济学分析;未来预测;建议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5203

团购即为一个团队向商家采购,国际通称B2T(Business To Team),是继B2B,B2C,C2C后的又一电子商务模式。所谓网络团购,是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以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可以称为C2B(Consumer to Business),和传统的B2C、C2C电子商务模式有所不同,需要将消费者聚合才能形成交易,所以需要有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和社交网络(SNS)作支持。

全文阅读

网络组织经济学论文

一、网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机理

(一)个人假设基础

确定基本假定是经济学分析的基础。经济学分析的前提假定首先是对人的行为特征的假定。这个假定至关重要,是经济学的根基。对个体的探讨无法脱离个体行为的假定,长期以来各个经济学派都进行了人性分析。Smith在1776年提出“经济人”假设,认为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每个经济行为人之间都是相互独立的。由于“市场的完美性”和“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从来不存在未来预期的不确定,这样每个经济人都是“完全孤立的”;Marshall(1890)也曾提出“经济人”是开明、正常和理性的;但经济史学家Karl(1957)曾说过:“人类经济永远是介于经济与非经济之间的”。这样上述假设就存在问题。根据新古典经济学对人的假设分析,主体之间的合作显得多余,而网络关系就更显多余。但Smith在其1776年的《国富论》中的劳动分工理论中认为分工带来了专业化,而且通过合作可以提高组织效率;紧接着1890年Marshall《经济学原理》一书的出版继承了对劳动分工的开创性观察。新古典经济学对人性的假设源于“应然”逻辑思维起点,将其理论基础建立在一系列严格而苛刻的人性假设之上,而这恰恰与Smith所提出的分工思想是矛盾的,足见其对人性假设的不合理。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经济人相比,制度经济学的“制度人”更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Coase(1937)指出要从人的实际出发去研究人的活动,现实制度对人的行为有约束性;Arrow(1951)提出人行为的“理性有限性”;North(1971)认为应该跟随制度演进的轨迹去研究现实中的人如何做决定;在承认特定环境会影响人的选择的同时,Williamson(1987)提出了“机会主义行为”假设,承认了“经济人”的投机倾向。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本质做出了一个重新判断,由于“机会主义”的存在,使得市场交易的风险由此而提高。新制度经济学通过这一概念,指出了只有通过适当的制度设置或选择才能实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石是个人主义,他们以个体行为研究作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他们视个人和技术为既定不变,合作是不需要的,即便存在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可见,主流经济学回避了对网络的分析,要想对网络组织进行科学分析,就必须对个体选择行为的微观基础进行修正。以Veblen为代表的演进经济学家,对主流经济学所提出的独立的“经济人”假设持批判态度,他提出了“制度人”(HomoInstitutionalis)假设。认为“制度人”的行为偏好会受制度影响而发生改变,“好奇心”驱使人不停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就是学习;Hayek(1952)指出由于每个人从环境中所获刺激的不同,人们会在各自的“理性机构”中形成非同质的知识和有限能力,同时强调要通过学习提高个体能力的有限性;Atkinson(1987)提出“学习不是人类行为的特殊范畴,而是人类存在的基本特征”;Marshall(1994)提出由于个体学习的有限性,通过特定机制把单个人的学习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理性结构”,那么个体学习就变成了组织学习;Nelson和Winter(1997)、Steen(1999)强调人是个“学习者”。因此,演化经济学在提出人的有限理性基础上,强调学习创新的作用;Hayek是在严格拒绝构建理性的前提下来解释自发秩序的真正内涵的,强调学习在提升个人理性中的作用。而“合作产生新知识”恰恰是网络存在的重要原因;Podolny(1998)、朱海就(2004)提出要从有限理性和个人认知两方面考虑合作的必要性;林孔团(2007)认为,要分析网络组织,网络中的个人行为假定应不同于新古典的理性人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机会主义假定,而应该是有限认知的个体;MarianaMazzucato和TommasoCiarli(2014)提出通过创新来研究产业的变化,促进网络形成及演化的一个中心力量就是学习。人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说明合作是必须的。人学习的必要性,说明合作的可能性。二者的结合构成了网络组织中的个人假设基础。

(二)企业理论基础

经济学分析的第二个基本组成部分是给出制度安排。基于个人假设的基础之上,相应给出特定的游戏规则,目的就是研究在什么样的制度下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是一个投入产出的“黑箱”。企业的产出只受生产要素投入的约束,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得到多少生产要素,就将会有多大的产出。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市场”是唯一的企业外部协调机制,企业生产要素的获得是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取的。但这种理论并不能充分说明现实中的问题,为什么投入相同的企业产出却不同?企业之间生产能力的差别仅仅通过市场交易就可以获得?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可以看出,这种能力的获得除了要依靠自身发展是不够的。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对组织之间的合作、组织变迁是持回避态度的。新制度经济学是在不断批判与继承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前,在对网络组织的经济学分析中,新制度经济学占据主导地位。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是市场的替代物。Coase(1937)提出企业是一系列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构成的“契约集”;Alchian和Demsetz(1972)提出企业是一个多种资源联合生产的集合契约体;Williamson(1987)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将所有交易还原为契约,不同的契约对应不同的治理结构;随后,以Grossmann、Hart和Moore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以契约的不完全性为理论基础,形成了研究剩余控制权配置问题的GHM分析框架,这构成了不完全契约理论;Basil(1981)是团队理论的重要发展者,他也主张把企业还原为契约。在Basil看来,组织是治理多种资源所有者经营契约的集合,它产生于对所有权被分割的实体的管理的需要;张五常(1999)提出企业与市场是同质的,都是契约的集合体。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他们对企业本质的阐述是: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Coase(1937)指出,市场是有成本的,作为节约成本的结果,企业取代了市场;Williamson(1985)、张五常(1999)认为最有效的节约交易费用的方法是不同类型的交易类型对应不同的规制结构;Robertson(1995)提出企业是为了防止机会主义行为,有动力实施垂直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以交易成本的高低作为企业对不同规制结构选择的依据。演化经济学对企业的分析趋于动态,更加现实(马涛、龚海林,2012)。强调企业是一个资源与能力的集合。Richardson(1972)、Dosi(1994)把能力作为界定企业边界的重要要素,提出在动态、非均衡的状态下,企业的边界不是固定的;Nelson和Winter(1982)提出当企业利润降到企业可“容忍”水平之下,则会触动企业对更好技术的“搜索”;Eliasson(1990)把企业称为是具有异质性或特质性能力的经济当事人组成的团队,强调企业的学习性;Foss(1996)从集体学习的角度提出企业存在的有效性;Nonaka和Ryoko(2002)认为企业在知识(特别是意会性知识)的生产上有着市场组织不可比拟的优势;杨锐和黄国安(2005)提出演化范式,从个体学习、企业内部知识的生产、传播角度解释企业的异质性;Ibrahim和Galt(2011)提出用企业家精神解释企业的异质性。在其理论中,企业是一个知识和精神的储存库,由于知识、精神具有内在的意会性和路径依赖性,这就造就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根本性区别。演化经济学赋予了组织更多的特征。企业不再仅是交易成本的粘合集,还是有效地生产、储存和利用知识的集合,强调相互学习和沟通。

(三)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网络组织分析

Coase最早提出企业与市场两分法,认为企业与市场是彼此存在替代关系的两种机制。后来他自己承认存在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状态,但没有对其进行研究;与Coase相比,Williamson(1978)进了一步,他认为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一种中间状态。Williamson的理论是建立在“契约人”假设基础之上的。由于人是存在机会主义行为的,所以William-son把企业作为避免机会主义的装置。同时,在这一人性假设基础上,Williamson根据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把规制结构分为:企业、市场和混合制三种规制结构。Williamson认为中间组织是比市场有效、比企业更灵活的一种协调方式。然而,在Williamson的理论分析框架中,中间组织却并没有取得与市场和企业相并列的概念化地位,他更多地把这种中间组织看作是不稳定的组织形态。Williamson所认为的网络组织只是一个连续“谱系”的中间状态。所以他用Hybrid(混合制)来表示网络组织。张五常(1983)在《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中用契约表示市场和企业,认为市场和企业只是若干契约中的一种,而在这两种契约之间存在各种其他契约安排;王询(1998)、仇保兴(1999)提出企业与市场中间存在一个模糊的中间地带。在这一模糊地带中既存在经济联系也存在非经济联系;陈昆玉(2001)、何雄浪(2006)、徐忠爱(2009)认为:现存三种组织治理模式:市场、混合制度与企业或管理机构。混合制度是企业与市场的“中间状态”,其边界是模糊的。对市场而言,它可以视作“市场企业化”。对企业而言,它可以视作“企业市场化”。综上,这些研究都是对Williamson观点的延续与拓展。演化理论促进了“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Nooteboom,2002),其强调从“个体群”的思维对组织进行思考(张敬川,2005);从内部结构上,演化经济学理论强调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JulieM.Hite等(2001),SGWinter(2014)提出学习是企业成长的需要,企业进入成长阶段早期其网络关系的演变更加基于其内部成本和收益的计算,网络成为了企业的身份标签;从外部空间维度上,演化经济学提出创新的多样性促进了经济系统的变迁(贾根良,2004;于斌斌,2013),认为产业集聚是企业在自组织及协同演化基础上形成的。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网络组织是一种不同于企业和市场的独立的一种组织形态,由于经济主体的有限认知和学习欲望,形成了这样一个以经济主体合作为载体,不断学习创新、协同演化的实体。

二、基于演化增长理论的网络组织优势分析

全文阅读

网络经济: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考

[提要] 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解读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并基于网络经济新的现象,初步探讨网络经济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经济;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7日

一、网络经济的含义

对于网络经济这个概念,目前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在国内一些学者对网络经济的研究文献中,乌家培对于网络经济的认识较为全面并被广泛引用。2000年乌家培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对网络经济的含义进行把握。

从经济形态这一最高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网络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字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信息网络尤其是智能化信息网络将成为极其重要的生产工具,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

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这就是目前信息产业界人士所宣扬的互联网经济,它可细分为互联网的基础层、应用层、服务层、商务层。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