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歌曲

网络歌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网络歌曲流行因素研究

网络歌曲制作环境开放性.从制作技术上看,电子技术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音乐的创作和表现方式.时下流行的网络歌曲在艺术形式上运用了许多现代化的电子音乐元素.在伴奏、配器、演唱乃至后期声效制作等都运用电子音乐合成器技术,以达到特殊的表现效果.而这些技术由原有的极少数人掌握的专业技术,在技术开放的今天,也使网络歌曲制作的参与性大大增加,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实现从听者到创作者的角色转换,为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参与音乐制作的平台,促进网络歌曲的繁荣和发展.

网络歌曲欣赏、评价环境开放性是其发展的推动力

虽然电波载体(广播等)、多种现代电子产品如MP3等载体的出现让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有很大的改进,但人们对音乐的选择范围有着诸多条件的限制,大多是被动地接受音乐,无主动性,更谈不到互动.而网络的产生使音乐通过复制、再现等以强劲的势头走进人们视野与生活中,被大多数人所喜爱.且网络歌曲的创作、表演不受时间、空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创作音乐、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示把自己的歌声,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网络歌曲的影子.而且对音乐作品的评价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网络歌曲的受众群体几乎涉及男女老少,其受众群体非常广泛,每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音乐网站点评、网络歌曲点击率等途径参与网络歌曲的评论,它一方面使音乐平易近人的同时,也使民间草根音乐人的梦想也可以瞬间变为现实,甚至决定了一个歌手成功甚至网络商家的的成败.2009年《如果分开也是一种爱》是该年点击率最高一首歌曲,成就了歌手和商家的梦想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欣赏、评价环境有力推进网络歌曲的发展.

网络歌曲新形式满足后工业社会时代的娱乐经济性需要

后工业社会时代的娱乐经济价值观念和艺术趣味需要网络歌曲新形式.当代中国虽没有进入后工业社会,但也打上后工业社会深深地印记.[2]人们在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自身的幸福与快乐,娱乐经济便由此应运而生.

(1)网络歌曲的社会特质满足后工业社会人们的感情需求.人类步入后工业社会之后,电子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快捷化,网络更加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是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社会中由家庭和工作原有群体,出现了社会关系零碎化趋势,人际关系疏离,网络却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虚拟的情感世界和交流的平台,虚拟的网络就成了人们相识、交流、情感宣泄和表达的渠道;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日渐稀少的今天,网络歌曲创作者创作网络歌曲,无非是想通过网络这样一种大众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满足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情感需求.

(2)网络歌曲自身特征满足当代社会音乐需求.听众的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决定了哪一种音乐形式的流行,从我国现有网络歌曲整体水平上看,网络歌曲以直白、通俗易懂的词汇、旋律线条简单,,演唱技巧要求不高以及接近生活题材的歌曲内容.深受网民的喜爱,如《爱情买卖》、《套马的汉子》现在非常流行等,这说明了网络歌曲审美趣味的大众化,流行平民化.不可否认,在如今的“快餐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网络歌曲形成自身独有的表现形式,也成为大众宣泄情感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具体表现为:①时尚性.网络歌曲因创作者身份不同,在其发展逐渐形成非常鲜明时尚的个性,或抒情或摇滚或说唱,风格各异,当某首网络歌曲一旦在城镇中流行并成为一种时尚时,它就牵引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在一波又一波地深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把该曲的传唱做为一种时尚来追求.[3]②流传性.网络歌曲流传性强.网络歌曲依靠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不受时空的限制,从歌曲的到下载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段进行,而且互联网上浏览的人数遍布世界各地,信息接受广泛而频繁,这大大提高了网络歌曲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如两只蝴蝶、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最早就是通过网络载体而广泛流传的.③通俗性.网络歌曲因其歌词的方言性、旋律简易上口、一曲多用、题材民众性、音乐结构不复杂,演唱技巧难度不高,便于记忆,容易上口等,使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在题材内容上看,大多反映着百姓社会生活多层面,或是诉说着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或是体现到民情民愿,也展现社会的世俗风情以及时代的特征.网络歌曲诸多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平民的审美观,也为民间音乐人提供了一次平等机会,通过网络传播,不需经过唱片公司、经纪人、音乐人等,通过网络成就草根歌者的梦想.杨臣刚就是通过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曲实现了自己最初的音乐梦想.[3]④娱乐性.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愉悦和美感,具有娱乐.专业艺术歌曲的创作和表演主要是他娱性的,更为强调的是艺术的舞台化、审美化展现,从而取悦于欣赏者.而网络歌曲不仅具有他娱功能以外,还更有自娱,常常是网友的自我排遣,自娱自乐的一种音乐方式,如自己所唱的歌曲录音制作的手机铃声自我娱乐.

由此可见,网络歌曲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形式,给人们全新的音乐体验和感受,也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迅速成为现在大众消费生活的一部分,体现出网络时代音乐新形式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竞争价值的凸显.同时我们注意到网络歌曲创作的过程中,演唱技术不高,功力薄,不少网络歌曲有较多拼凑的痕迹.在审美取向和表达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存在着流行迅速、短暂,艺术价值不高,缺少经典之作.随着人们音乐水平的提高,对网络歌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对高品质、经典的网络歌曲需求在不断增加,而现有网络歌曲的局限性、中国流行音乐体质薄弱及网络歌曲的管理存在不足又会制约它的发展.因此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音乐创作与生产及管理上都有着比较科学完善的规则体系,通过人们艺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音乐教育水平,从多方面努力良性有序发展道路,使网络歌曲走向真正的辉煌.其实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而音乐自身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全文阅读

网络歌曲发展的启示

摘要:从04年突然蹿红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后来的《猪之歌》、《月亮之上》以及今天的《忐忑》、《伤不起》,网络歌曲总是能在人们的音乐世界里掀起阵阵波澜。而在这些成名的网络歌手当中,有的逐步进入主流唱片公司成为签约艺人,如至今活跃在一线的庞龙、刀郎、杨臣刚等,但更多的网络新星只是在浩如烟海的网络音乐中昙花一现,随后渐渐失去音乐生命力而不得不为生计而退出乐坛四处奔波,如东来东往、唐磊等。面对音乐生涯的大起大落,网络歌曲所面临的“生命力短暂”“作品抄袭”“雅俗观念”等问题困扰着每一个音乐参与者,对网络音乐和网络歌手的各种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关键词:网络歌曲;题材;制作;传播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075-01

一、题材的选择与创作方面的启示

网络歌曲的准入门槛虽然低,但若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音乐人在题材选择上必须做足功夫。在这面,词曲创作者和演唱者应该树立清醒的意识,尤其是在歌词创作上一定要拒绝“低俗、庸俗、媚俗、恶俗”。歌词创作一定要贴近大众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坚持走积极向上的路线,在突出特色的同时要起到教化作用。创作者应该多创作一些符合网友心态的清新、健康、简单、朗朗上口、有格调的新歌,坚决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曲调制作方面,歌曲数量要坚持宁缺毋滥,将最完美的作品带给听众,而不是一首接一首的粗制滥造。贴近群众文化需求、发扬先进文化、培养良好的氛围也是网络音乐发展和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制胜法宝。

二、歌曲的制作与发行方面的启示

在网络中昙花一现的网络歌手有一部分不尽然是因为才疏学浅、江郎才尽。而是因为他们势单力薄,背后没有专业的团队、资金、技术支持。在词曲创作、录制发行等方面仅仅靠歌手一个人是很难独立完成的。站在唱片公司角度讲,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唱片公司需要更多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艺人的加入。而在当今传统唱片行业不景气、数字音乐行业不完善、人人都能当“明星”的境况下,投资对唱片行业的前景持怀疑态度,缺少资金支持的唱片公司在发掘艺人、签约艺人、发行作品等方面显得更加谨慎。这无疑增加了“编外歌手”加入“编制”的难度。因此在网络歌手、唱片公司之间建立一套交流机制和平台对优秀人才的加入和优秀作品的产出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制作和发行上,凤凰传奇邀请何沐阳等专职音乐人依据嗓音等条件谱写词曲。“因人而异”“量身定制”的创作方法值得其他网络歌手借鉴。比如有的网络歌手有出色的音乐才华,但不具备好的嗓音条件,这时他就可以将作品有偿出让给唱片公司,唱片公司再找到专业的的制作人进行配器、处理交由适合的歌手进行高质量录制并发行。因此,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分散压力也为优秀歌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三、传播的方式与渠道方面的启示

全文阅读

关于网络歌曲的断想

借互联网之东风,携移动通信之力,网络歌曲像一个幽灵在虚拟而又极为现实的时空中游荡。用句已经不时髦的话说,它近几年来构成了歌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网络歌曲成就了不少神话――歌手一举成名的神话,有心的音乐人岁入千万的神话,乃至SP供应商和移动通信业大发其财的神话。

网络歌曲还引发了太多的反映,专业歌手面对网络歌手性价比的失衡、专业创作者面对网络歌曲创作者的惶惑,加上网络歌曲中日益蔓延的恶俗之风――歪改之风、谩骂之风、之风等等令人忧心忡忡以至于愤慨和声讨。

但,网络本无罪,网络歌曲也并非一种音乐类型,也并非一无是处,“俗”不同于“低俗”,也不同于“恶俗”。也许,在风起云涌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需要一点冷静,需要平和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

互联网确实很像渔夫从瓶子里放出来的魔鬼,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也许现在还远远不到能够准确评估的时候。但至少,它已经在极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音乐生活。从创作到传播、到营销、甚至到音乐价值观的评价。在历史上,乐谱时代的来临、唱片时代的来临,音乐传播上的哪一次技术进步也还难以和互联网给音乐带来的巨大影响相比。网络加音乐数字技术使得音乐创作再也不是“作曲家”的专利,“超女”们是“想唱就唱”,网络歌曲作者们是“想写就写”。因为他们不需要再求助传统意义上的“发表”。

互联网本身的巨大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音乐的传播再也不是传统媒体的专利。“我放你听”、“我出品你买”变成了“我自己找着听”、“我高兴才买”。

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合谋还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音乐销售,消费者们再也不会为一张唱片中只喜欢一首歌而必须为其他九首歌付费,他们有MP3、MP4、有Ipod――谁知道将来还会有什么,反正从此花的钱肯定物有所值,即便单价好像还是贵了点。

从更纵深的方面看,传统意义上的严肃音乐和民族音乐也可以从互联网上受益,网上大量的免费软件资源可以使这些作品包括新创作品不必因没有足够的资金而只能以乐谱的形式久藏深闺,照样可以以低廉的制作费用以数字的形式在网上传布――顶多缺了点真人演奏的人气,但――不好的乐队也许还不如数字乐队呢!

全文阅读

网络股民歌曲知多少?

尽管2007年中国股市火爆,然而随着股市的跌宕,股民的心情也上下起伏。不过中国股民的智慧是值得称道的。近来,一些以原有流行歌曲的弦律为背景,用股民炒股的酸甜苦辣来填词的歌曲在网络上传唱开来,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猫扑网将这些歌曲收录入《中国股民歌曲大全》(music.省略/folder.jsp?fid=930585),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去在线听一听。

《死了都不卖》

旋律:《死了都要爱》

作词:凯哥

演唱:王蓓

经典桥段:

死了都不卖 不给我翻倍不痛快

我们散户只有这样才不被打败

全文阅读

十大恶俗网络歌曲验证网络音乐之堕

争鸣平台

据2007年2月5日《深圳特区报》公布某网站近日评选出了十大恶俗网络歌曲。在这份榜单上,不仅有《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也有《我的妈是你的丈母娘》《我爱人民币》等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新奇之作。

作为一首依靠新的传播形式流行起来的歌曲,《老鼠爱大米》没能给网络音乐带一个好头,此后相继流行起来的网络歌曲,很多和《老鼠爱大米》都像一个妈生的,从外在到内在,从形式到内涵,仿佛如商量好了一般,都出奇一致的无聊和无趣。伴随着十大恶俗网络歌曲的出炉,网络流行音乐也堕落到了一个灰暗的时期。一方面是大量的音乐作品被上传到网络上,期待复制前辈们的辉煌,一方面是网民对网络流行音乐渐渐失去了新鲜感和耐心,传统唱片业抢滩网络,真正有实力的歌手占据了下载排行榜的重要位置。如果网络流行音乐仍然一如既往地以丑为美,把粗糙当个性,这种音乐形式难免会逐渐被人遗忘。

其实,网络音乐也并非一无是处,但这需要看针对谁而言。粉丝是喜欢网络音乐的,通过把火爆的网络音乐制作成彩铃,从中大赚了一笔。传统唱片业也应该感谢网络音乐,在音乐的传播形式、宣传方法以及如何与粉丝及搜索商的利益分配上,网络音乐都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启发。网络音乐的成功操作,甚至诱惑着唱片工业走进了单曲时代。应该说,网络音乐曾经有过短暂的黄金时期,可惜,这个时期过于短暂,短暂到网络音乐人甚至来不及反思自己的得失,来不及转换创作风向便没有了生存的活力。这和网络音乐人自身的素质有关,也和商人们杀鸡取卵从网络音乐身上榨取利润有关。

一夜成名、大红大紫、转场走穴、签约公司……青蛙变王子、灰姑娘变公主的童话,诱惑着太多的人盯上了网络这块肥肉。只是他们中间最终走红的人,其成功有着太多的偶然性,或者说,他们压根不明白网民对音乐的真正需求。从一开始时的模仿,到后来的恶搞戏作,脏话、、暴力成为网络歌曲的“主旋律”,这些没有任何欣赏价值可言的作品,可能会迎合小部分人的胃口,长此下去,却在无形之中败坏了网络歌曲的名声。就此魏明伦曾批评过,“年轻人的欣赏观正由‘审美’变为‘逐臭’,由‘蝴蝶化’变为‘苍蝇化’”。

在电影《三峡好人》中,贾樟柯曾巧妙地将《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安排于电影情节中,化腐朽为神奇般为这两首歌赋予了新的意义,令人感触良多。由此可见,创作者的审美对决定作品的质量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现在,无论网上还是网下的流行音乐,实际上都处于创作跟风、优秀作品匮乏的状态,这反倒是网络歌曲一个机会,利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彻底以往创作中的审美,谁敢保证哪一天网络音乐不能再起死回生?

全文阅读

网络歌曲歌词文学性成因思索

网络歌曲是基于网络技术的一种新的音乐形式。网络歌曲的具体诞生时间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开始吸引人们的注意是起始于雪村的一首《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那以后,网络歌曲就如雨后春笋版涌现出来,如早些时间的《丁香花》、《猪之歌》、《老鼠爱大米》,最近一段时间的《爱情买卖》、《甩葱歌》等。这些歌曲不仅在网络世界流行,也在城市和乡村流行。一些网络歌曲为什么会这样红?对此已有人从传播学、文艺学等角度进行了分析[1-3]。笔者认为,一首歌曲的歌词好不好,吸不吸引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这首歌的被接受程度和流传程度。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首歌的歌词是否具有文学性是其能否广泛流传的重要决定因素。百度百科将网络歌曲定义为:借助mp3、flash等制作技术,以图像、文字和声音来演绎,以互联网为媒介载体进行传播,可供人在线收听和点击下载的,具有不同于传统歌曲特点的、互动的新的音乐艺术形式。网络歌曲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网友的原创、改唱和翻唱。这里主要讨论网友原创和改唱的。这两类歌曲和翻唱歌曲相比,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歌词的原创性,翻唱的歌曲就歌词而言没有作出什么改变。本文所要分析的重点是网络歌曲的歌词,从歌词的文学性角度对网络歌曲的流行性作出解释。

一、网络歌曲歌词是一种文学作品

著名的布拉格派语言学家雅各布森说过:“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亦即能使某一著作成为文学作品的那种东西。”[4]33在形式主义者看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文学作品,能和非文学作品区分开来,靠的就是这种“文学性”。因此可以说“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一个作品要是没有“文学性”就不能称其为文学作品。网络歌曲的歌词无疑可以被看成一种文学作品。我国古代的词就是用于吟唱的,就是歌词。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与音乐相互脱离开来,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案头文学[5]。中国古代可以用于吟唱和音乐有关的文学作品还包括诗。《诗经》305篇被分为了风、雅、颂三部分,其划分的标准就和音乐类型有关。“风”是地方民歌;“雅”则是士大夫的作品,多为文人创作的宫廷乐辞;“颂”是庙堂祭祀用的乐章。楚辞又称南风、南音,可见楚辞和音乐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国古代的诗词其实是一种“音乐文学”。现代词学家胡云翼说:中国文学的发展变迁,并不是文学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而与音乐有密切的关联。中国文学的活动,以音乐为归依的那种文体的活动,只能活动于所依附长生的那种音乐的时代,在那一个时代内兴盛发达,达于最活动的境界。若是音乐亡了,那么随着那种音乐而活动的文学也自然停止活动了。凡是与音乐结合而产生的文学,便是音乐的文学[6]。现在音乐文学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古今一切入乐的歌词(诗、词、曲)、歌剧剧本、戏曲文本、说唱艺术的唱词等;二是表现音乐内容(歌唱、器乐、歌舞)的文学作品,诸如描写歌唱艺术和器乐演奏技巧与效果的文学作品[7]。因此,网络歌曲的歌词自然也算是一种音乐文学。

二、网络歌曲歌词文学性的实现方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文学形式,网络歌曲歌词除了拥有一般歌曲歌词的特点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这些独到之处从文体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前景化”,是形成作品文体风格、实现文学作品“文学性”的一种方式。“前景化”这一概念是由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穆卡洛夫斯基引入的,是对之前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文学性实现方式“陌生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8]。“陌生化”最先是由维多克•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他说:“所有艺术手法要达到的最终目的绝不是通过以熟代生,让人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省力地认识和把握复杂的事物;恰恰相反,所有艺术手法都是要使人们原本已经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让其显得出人意料、异乎寻常,以重新唤起人们对事物的新鲜、好奇的感觉。”[4]36这种“使人们原本已经熟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起来”的手段,就是陌生化。陌生化是相对于自动化的习惯、经验和无意识而言的,它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变异和独特。从语言层面看,陌生化理论关注的主要是违背语言常规的“突出”,即创造性地破坏习惯性和标准化的事物,不再采用符合常规的东西。在文学作品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突出”,即大量地重复运用某一常规,对常规进行强化,从而达到另一种意义上的“陌生化”。布拉格学派所提出的“前景化”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穆卡洛夫斯基看来,前景化与自动化相对,自动化把语言使用系统化、常规化,前景化则意味着对语言系统的违背。文学所要研究的就是在自动化背景下得到了突出的“前景”。根据里德的研究,突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否定性的,是违反常规的,是性质上的偏离,称为“失协突出”(qualitativeprominence);另一类是肯定的,是获取常规、强化常规,是“作者临时摒弃他可允许的选择自由,在通常不一致的地方选择一致的特征”,这种突出强调数量上的偏离,称为“失衡突出”(quantitativeprominence)。“前景化”关注的不仅仅是“失协突出”,还关注了因过分遵守语言常规而产生的“失衡突出”,即对常规的加强。这里边暗含了现代文体学中很重要的一对概念:“常规”和“偏离”。“常规”是指语言中普通的、基本的那部分词汇、句式和语法,即共核语言;而“偏离”则是指超出共核语言的那部分特殊用法。“前景化”其实主要就是通过偏离常规而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前景化”是“文学性”的实现方式,而“偏离”是“前景化”的实现方式。不过,不是所有的“偏离”都能实现“前景化”,只有“有动因的显著”才能最终形成“前景化”。按照韩礼德的说法,就是一个显著特征如果与语篇的整体意义相关才是“前景化”的[9]。为了实现“前景化”,拥有“文学性”,网络歌曲歌词存在大量的“偏离”现象。

(一)失协突出

1.方言的偏离除了粤语歌曲,一般的汉语流行歌曲都是用普通话这一标准语(标准方言)来演唱的。但是网络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来自天南地北,往往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一般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平时说话的时候较多使用的还是当地的方言,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创作和演唱歌曲的时候也倾向于使用方言。如标志着网络歌曲时代到来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中的“俺们”、“那旮”和“东北人(yín)”,都是非常具有东北味的词汇;上过春晚的《吉祥三宝》的原唱,使用的是蒙古语;还有各种方言版本的《大学生自习室》等。这些在说该方言的人们听来,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用词发音,却偏离了一般标准(普通话),但是无论是其他地方的人们,还是说该方言的人,听来都别有一番风味,新奇感十足。网络歌手创作或演唱歌曲的初衷往往是娱乐自己,但是殊不知在他们自娱的同时也常常娱乐了他人。

2.词汇的偏离网络歌曲的创作者、演唱者,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而且往往属于平民阶层,是生活在你我之中的普通大众,而不是“象牙塔”里出来的,或者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创作和演唱的歌曲用词都比较简单,贴近日常生活。例如《猪之歌》的语言,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对猪的描述,“你的鼻子有两个孔”、“你的耳朵是那么大”、“猪头猪脑猪尾巴”,这是孩童都懂的语言。相对于较为高雅、带有诗性的歌词语言,这种歌词语言就是一种偏离。这样的歌曲还能被被冠之以“通俗易懂”的名号。但是有一些网络歌曲,歌词虽然也偏离一般歌曲语言的常规,却是比较低级、粗俗、恶趣的,例如《香水有毒》中的“擦掉一切陪你睡”、《QQ爱》中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问今年你几岁有过几次onenight”。这些歌曲的歌词虽然也都充分表达了歌曲的主题意义,所产生偏离也都是有动因的,但是这些歌曲想要表达的主题本身是比较低俗、恶趣味的,只是一味的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低级趣味,毫无美感可言。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反过来,能够正确引导人们的审美情趣,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最近网络上又流行两首歌:《忐忑》和《甩葱歌》。这两首歌的歌词没有丝毫意思可言,用词很随意,其实根本就谈不上词汇,因为整首歌的歌词都是由毫不相关的字拼凑而成的。尤其是被称为“神曲”的《忐忑》,演唱者龚琳娜也表示没有固定的歌词,都是即兴的发挥。这可谓是完全颠覆了歌词的常规,创造了一种新的歌体。不过,这种歌曲的歌词没有任何实质内容,当这种偏离成为常规以后,人们是否还能像现在这般追捧这类歌曲,则有待时间的检验。

全文阅读

是谁颠覆了网络歌曲

现如今,网络歌曲空前盛行,大街小巷都充满着她们的声音和足迹,同时在娱乐界也积攒了相当的人气。

随着网络歌曲的盛行,无数怀才不遇的婧女才子蜂拥而至,网络为他们提供了可以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因此,成就了许多满腹才华的人才一夜成名。

而许多粉丝正在为他们的网偶欢呼时我们却听到了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炮轰网络歌手,说他们玷污了音乐,玷污了原创。从而引起了许多网络歌手及其粉丝们的强烈反击,当然最终胜利者还是网络原创。

是谁?是谁挑起了这场战争呢?

答案可谓众说纷纭,本人窃以为现实才是其罪魁祸首!

现实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而物质却包含了金钱与权利等等。

许多人因现实而逡巡不进,许多人因现实而永远地置身于所长外。因此有人悲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钱权有!”可见,现实已经侵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更成了社会的一大顽疾,任凭再好的灵丹妙药也不得而治。因此使得许多婧女才子只得怀才而抱憾终身!悲哀啊!!!

而网络的出现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免费的舞台,只要你有才,无须任何保证你都可以在这里尽情的展示发挥,你在创作中所需的一切这里都可以为你提供!她的出现为长期生活在现实黑暗笼罩中的人们发出了一丝曙光,更为中国久旱的原创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我们为何不去拥戴她呢?

全文阅读

浅谈网络歌曲与初中音乐教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而网络音乐,也随之得到发展,成了网络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歌曲,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当然,这无疑对学校的音乐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碰撞与冲击,学生更多的喜欢网络歌曲而对音乐教学缺乏兴趣。对此,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顶住这一压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歌曲,力求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利用网络音乐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网络歌曲 应对 策略

网络的广泛应用,拓宽了学生获取音乐的途径。学生更喜爱网络歌曲这一新兴事物,对学校音乐教学则兴趣大减。对此,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网络歌曲的优劣,且有效借助网络歌曲的相关优势来为音乐教学服务,更利于培养学生欣赏及鉴别美的能力,充分提高其音乐素养。针对网络歌曲对音乐教学的碰撞与冲击,音乐教师应该如何积极应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网络歌曲的出现

1.网络歌曲出现的原因。网络歌曲无疑是现代网络所创造的奇迹,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惊叹。网络歌曲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网友的原创音乐作品,二是对别人的歌曲进行翻唱,三是对原来的歌曲进行改唱。而网络,就担起了传播此类歌曲,聚集网络歌迷以及让相应网络歌手迅速蹿红的重任。网络歌曲之所以如此流行,如此走红,究其原因,笔者通过多番探究认为,主要在于众多歌手想充分展示自己,但是又没有门路。网络的快速流传、资源共享等特征让其看到了希望,因而蜂拥而至,将一首首音乐作品传播到网络上,希望能有广大网络歌迷慧眼识珠,从而自己一举成名。而网络也没让他们失望,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网络歌手还真不少。许多网络歌曲如《爱情买卖》《丁香花》《老鼠爱大米》等等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且迅速传唱,成为老少皆会、耳熟能详的歌曲。网络歌曲迅速走红,深受大众,尤其是中学生的喜爱。

2.网络歌曲的发展。网络歌曲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因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内容及形式质量都较低的音乐作品,这就导致了部分人对网络歌曲的攻击,说网络歌曲是“口水歌”,没有任何欣赏价值。对此,笔者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网络歌曲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也有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有欣赏价值的。尤其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网络歌曲也在不断地进步着,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任何新事物由出现到得到大众的认可,都要经历一个阶段,网络歌曲仍然如此。因而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歌曲终将得到广大听众的认可。

二、网络歌曲对中学生的影响

众多网络歌曲的歌迷大多是中学生,其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网络歌曲广为流传,简单易学。其次是大多网络歌手都是青年人,这无疑为许多中学生所崇拜,他们甚至希望自己某天能成为众多网络歌手中的一员。因而对于网络歌曲,许多中学生就缺乏必要的审美意识及辨别能力,盲目的崇尚网络歌曲的行为自然会影响学校的音乐教学。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某些学校的音乐课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且教学设施落后,就更加使得学生沉迷于网络歌曲而忽视学校的音乐教学。毕竟网络歌曲有其可取之处,学生易于学习,很快便能学会,甚至有的歌词,学生只需要听上几篇,不仅会唱,还能记得歌词。学生在此方面所表现出的极强的音乐接受能力,不能不令人另眼相看。可见网络歌曲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方面,还是极有帮助的。

全文阅读

对于网络歌曲流行因素研究

网络歌曲制作环境开放性.从制作技术上看,电子技术在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音乐的创作和表现方式.时下流行的网络歌曲在艺术形式上运用了许多现代化的电子音乐元素.在伴奏、配器、演唱乃至后期声效制作等都运用电子音乐合成器技术,以达到特殊的表现效果.而这些技术由原有的极少数人掌握的专业技术,在技术开放的今天,也使网络歌曲制作的参与性大大增加,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实现从听者到创作者的角色转换,为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参与音乐制作的平台,促进网络歌曲的繁荣和发展.

网络歌曲欣赏、评价环境开放性是其发展的推动力

虽然电波载体(广播等)、多种现代电子产品如MP3等载体的出现让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有很大的改进,但人们对音乐的选择范围有着诸多条件的限制,大多是被动地接受音乐,无主动性,更谈不到互动.而网络的产生使音乐通过复制、再现等以强劲的势头走进人们视野与生活中,被大多数人所喜爱.且网络歌曲的创作、表演不受时间、空间、地点和身份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创作音乐、都可以通过网络展示把自己的歌声,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网络歌曲的影子.而且对音乐作品的评价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网络歌曲的受众群体几乎涉及男女老少,其受众群体非常广泛,每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音乐网站点评、网络歌曲点击率等途径参与网络歌曲的评论,它一方面使音乐平易近人的同时,也使民间草根音乐人的梦想也可以瞬间变为现实,甚至决定了一个歌手成功甚至网络商家的的成败.2009年《如果分开也是一种爱》是该年点击率最高一首歌曲,成就了歌手和商家的梦想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欣赏、评价环境有力推进网络歌曲的发展.

网络歌曲新形式满足后工业社会时代的娱乐经济性需要

后工业社会时代的娱乐经济价值观念和艺术趣味需要网络歌曲新形式.当代中国虽没有进入后工业社会,但也打上后工业社会深深地印记.[2]人们在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自身的幸福与快乐,娱乐经济便由此应运而生.

(1)网络歌曲的社会特质满足后工业社会人们的感情需求.人类步入后工业社会之后,电子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快捷化,网络更加深刻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是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社会中由家庭和工作原有群体,出现了社会关系零碎化趋势,人际关系疏离,网络却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虚拟的情感世界和交流的平台,虚拟的网络就成了人们相识、交流、情感宣泄和表达的渠道;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往日渐稀少的今天,网络歌曲创作者创作网络歌曲,无非是想通过网络这样一种大众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满足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情感需求.

(2)网络歌曲自身特征满足当代社会音乐需求.听众的审美趣味及价值取向决定了哪一种音乐形式的流行,从我国现有网络歌曲整体水平上看,网络歌曲以直白、通俗易懂的词汇、旋律线条简单,,演唱技巧要求不高以及接近生活题材的歌曲内容.深受网民的喜爱,如《爱情买卖》、《套马的汉子》现在非常流行等,这说明了网络歌曲审美趣味的大众化,流行平民化.不可否认,在如今的“快餐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网络歌曲形成自身独有的表现形式,也成为大众宣泄情感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具体表现为:①时尚性.网络歌曲因创作者身份不同,在其发展逐渐形成非常鲜明时尚的个性,或抒情或摇滚或说唱,风格各异,当某首网络歌曲一旦在城镇中流行并成为一种时尚时,它就牵引着人们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在一波又一波地深入人们的生活,让人们把该曲的传唱做为一种时尚来追求.[3]②流传性.网络歌曲流传性强.网络歌曲依靠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不受时空的限制,从歌曲的到下载几乎可以在同一时间段进行,而且互联网上浏览的人数遍布世界各地,信息接受广泛而频繁,这大大提高了网络歌曲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如两只蝴蝶、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最早就是通过网络载体而广泛流传的.③通俗性.网络歌曲因其歌词的方言性、旋律简易上口、一曲多用、题材民众性、音乐结构不复杂,演唱技巧难度不高,便于记忆,容易上口等,使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从在题材内容上看,大多反映着百姓社会生活多层面,或是诉说着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或是体现到民情民愿,也展现社会的世俗风情以及时代的特征.网络歌曲诸多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平民的审美观,也为民间音乐人提供了一次平等机会,通过网络传播,不需经过唱片公司、经纪人、音乐人等,通过网络成就草根歌者的梦想.杨臣刚就是通过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曲实现了自己最初的音乐梦想.[3]④娱乐性.音乐可以带给人们愉悦和美感,具有娱乐.专业艺术歌曲的创作和表演主要是他娱性的,更为强调的是艺术的舞台化、审美化展现,从而取悦于欣赏者.而网络歌曲不仅具有他娱功能以外,还更有自娱,常常是网友的自我排遣,自娱自乐的一种音乐方式,如自己所唱的歌曲录音制作的手机铃声自我娱乐.

由此可见,网络歌曲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形式,给人们全新的音乐体验和感受,也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迅速成为现在大众消费生活的一部分,体现出网络时代音乐新形式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竞争价值的凸显.同时我们注意到网络歌曲创作的过程中,演唱技术不高,功力薄,不少网络歌曲有较多拼凑的痕迹.在审美取向和表达方式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存在着流行迅速、短暂,艺术价值不高,缺少经典之作.随着人们音乐水平的提高,对网络歌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对高品质、经典的网络歌曲需求在不断增加,而现有网络歌曲的局限性、中国流行音乐体质薄弱及网络歌曲的管理存在不足又会制约它的发展.因此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音乐创作与生产及管理上都有着比较科学完善的规则体系,通过人们艺术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音乐教育水平,从多方面努力良性有序发展道路,使网络歌曲走向真正的辉煌.其实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而音乐自身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全文阅读

刍议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歌曲得以迅速传播,且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试分析低俗的网络歌曲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兼评我国音乐教育工作的不足和中小学校应怎样抵制低俗的网络歌曲进入校园。

关键词:网络歌曲 青少年 音乐教育 审美观

近年来,网络歌曲风起云涌。无论是身处大街小巷,还是商场闹市,网络歌曲不绝于耳。根据上海市妇联对全市290名7―18岁少年儿童的调查,最受儿童喜欢的少儿歌曲分别为《两只老虎》《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卖报歌》等8首歌曲。调查同时显示,儿童最喜欢的三种歌曲形式依次为流行歌曲(98%)、影视歌(86%)和网络歌曲(80%)①。可见在中小学校中,良莠不齐的网络歌曲也深受青少年学生的青睐。

一、网络歌曲的特性及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网络歌曲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科技、艺术、时代的交叉产物,且将长期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中。

网络歌曲旋律简单,且易记、易学、易唱。一是创作者不需要精炼的旋律技法和缜密的作曲思维。二是歌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多以反映社会风气和表达普通老百姓的内心世界为主。此外,互联网给了网络歌曲零成本的传播平台。网络歌曲是互联网发展和普及的产物之一,并列于网络购物、网络通信等领域,它的传播不需要靠传统的唱片、卡带,更不需要铺天盖地地宣传和对歌手的包装。创作者仅需上传,听者仅需在线收听或者下载。而这一低成本的传播方式使得网络歌曲的竞争性很强。三是普通百姓的审美取向促进了网络歌曲的迅速发展。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受教育的统计数字表明,受过高中及中专教育的人数不到12%,而受过大学本科及专科教育的不到4%。这说明目前很多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较高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追求,而网络歌曲的通俗、贴近生活的特性迎合了很多普通百姓的审美需求。

对于网络歌曲的社会影响,有褒有贬。有人认为它贴近生活、丰富生活,也有人认为低俗不堪,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对这一新兴事物,必须要谨慎、客观地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笔者主要谈谈低俗的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第一,低俗的网络歌曲容易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如《我爱人民币》中的歌词,“我认为赚钱是一种乐趣,只要取之有道天经地义……我觉得花钱是一种刺激,只要量体裁衣合情合理”等,这些夹杂着低级趣味和拜金主义的网络歌曲非常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第二,低俗的网络歌曲不利于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培养。如《骂人圣经》这类网络歌曲对青少年道德观的培养非常不利,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会去模仿。此外,低俗的网络歌曲容易诱发青少年的早恋情结。特别是正处花季的中学生,对爱情充满渴望,而很多网络歌曲恰恰就是表现男欢女爱的②。只要心理稍有动摇,马上就会投入到“老鼠爱大米”的感情世界中。第三,网络歌曲容易固化青少年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品位。马克思认为,质变和量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突破事物的度,就产生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笔者认为若网络歌曲长此以往地发展,必然固化一部分人的艺术品位,这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学生,由于他们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猎奇心强,又缺乏足够的鉴别力,很难对网络歌曲的好坏进行甄别选择,觉得顺口就唱,觉得刺激就学。而且,在学校里形成了一个观念,即会唱网络歌曲是一种时尚的表现。不少在校生整天唱的是网络歌曲,无心于老师教的正统歌曲,甚至于模仿网络做法把正统歌曲改编成一塌糊涂的歌曲。③长此以往,网络歌曲将很容易扎根于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中,也将对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造成致命的影响。

二、对低俗的网络歌曲进入校园现象的反思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