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了英国外包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了外包业务的若干形式,综合了英国对外包业务的有关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英国外包业务的经验与教训。
外包(outsourcing)是一种降低企业成本的战略。在产业分工全球分布日益广泛,本地化服务需求显著的趋势下,外包业务加快了重组速度,覆盖地域渐广,外包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从理论上说,一切可以通过电线传送的东西都可以外包。
一、外包业务及其发展趋势
外包业务按地域概念分为在岸外包(Onshore),近岸外包(Nearshore)和离岸外包(Offshore)。离岸外包经历了专业代工(bodyshopping)、专业知识(domainknowledge)、IT开发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BPO)等不同阶段。目前的外包市场已经从单一的IT开发外包转向业务流程外包。
呼叫中心、后勤办公室、业务流程等外包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降低企业成本、获取更多的技术、弥补内部资源不足、提高竞争优势、分散经营风险、减少管理人员、快速进入市场、集中于核心业务、获得新技能和提高效率等。
随着外包形式的高级化,外包企业(outsourcingservicerecipient/client)变得越来越精明,希望外包服务供应商(outsourcingserviceprovider)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产品和服务。如外包企业越来越需要业务流程外包服务供应商拥有全球能力和业务咨询能力。大型外包业务一般都是在岸外包与离岸外包的结合体。
从全球视野看,外包业务单向流动特征比较明显,即外包业务从发达国家不断向拥有低成本、高素质人才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为全球资源重组和产业链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大量机会。外包的益处除了降低企业成本之外,还可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帮助具备高素质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低的那些国家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也有例外,即外包业务从发展中国家“回流”到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把业务“反外包”给发达国家。
二、英国外包业务发展现状
[提要] 英语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语言,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企业员工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对于促进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英语培训是促进员工英语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英语;培训;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企业英语培训的若干问题思考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国内企业走出去请进来的情况逐渐增多,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国外聘请专家指导生产,这都需要大量的英语运用,掌握必备的英语技能是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积极探索,找到适合企业英语培训的道路,是提高企业对外交往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英语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英语学习在学生学习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各类考试中英语是必备科目。由于我国的许多英语学习以应试为主,导致了学生以后参加工作的英语水平难以应付实际应用,但至少具备了英语的基础,这也为今后英语使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设备和技术,而与之相关的资料大多是英语的,为了尽快掌握设备和技术的英语,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阅读与翻译能力。目前的现实是许多企业的员工无法单独完成这一任务,要么是懂技术英语不够熟练,要么是英语很好但对技术陌生,这一现象的存在降低了设备或技术的使用效率,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华翼网 (欧洲中文资讯):
《广州和上海消费观念迥异 愁煞外国广告商》
广告调研人员费卢格里奥去年就有关消费电子产品对上海和广州的年轻人群体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城市的消费者存在着不同的购买取向。上海的消费者对产品的先进功能有浓厚兴趣;广州的消费者则“务实冷静”,更注重实用。
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甚至环境因素都会对广告效果产生大的影响。费卢格里奥说:“对初来乍到者,我能给出的建议是:调研,调研,再调研。中国市场太复杂了,别幻想在上海南京路上走一遭就能了解中国。”
华翼网 (欧洲中文资讯):
《上海职场年终调查:75%年终有红包 85%年后想跳槽》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处有关人士认为,1000~3000元依旧是年终奖的主流。虽然政府部门对企业是否支付年终奖并无明确规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在年底给职工各种形式的奖励;而从管理角度而言,年终奖的支付形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有利于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同时年终发放奖金也比较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可以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华翼网 (欧洲中文资讯):
一、商务英语人才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换代,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其一,各类外贸公司及相关企业对各类有专业特色的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本次调查得知,人才市场主要需求国际贸易实务(81%)、国际商务管理及秘书(78&%)、会展商务英语(42%)这三大方向的商务英语人才;其二,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或商务英语方向的高校对商务英语教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调查,几乎所有的高校里语言基础教学师资都呈“饱和”状态,而从事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的教师则仅有一两位且其中有89%的高校采取外聘的方式解决。这些高校急需既能从事商务英语理论教学又具有较强的商务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其中,98%的高校急需具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商务英语人才,90%的高校急需商务口译与笔译等翻译人才,87%的高校急需具有经管法类专业背景的双语人才。在学历层次上,大多企业要求所聘人才须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仅47%企业明确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而高校往往要求商务英语人才至少获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同时,各企业对技能证书的要求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BEC证书、文秘证书、托业证书等,而高校的要求主要包括英语专业四八级证书、大学英语六级证书、BEC证书等。
二、商务英语人才的工作体验
调查显示,近3年,除少数商务英语人才(5%)认为工作非常有成就且认同感很高、自我能力完全符合工作需要(2%)外,商务英语人才在工作中的总体体验情况不容乐观:其一,外贸企业领域中,商务英语人才的总体工作表现为商务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够强,尤其缺乏诸如贸易实务等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其中,有89%的企业反映商务英语人才的商务实践能力远远无法适应工作的需要;其二,高校教学领域内,商务英语人才的总体工作表现为理论讲解不够深,商务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有87%的高校反映新进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方面的引导与支持以及对商务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研究的能力。由于上述原因,商务英语人才在工作中的自我认同感与社会认同感普遍不高。其中,43%的受访者认为自我认同感较高,36%的受访者认为社会认同感较高,而11%的受访者则认为毫无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认同感。同时,受访者普遍认为“企业日常中英文事务处理能力”(40%)和“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自动化实践能力”(55%)这两项能力对于处理工作事务最关键,因而是增强认同感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受访者还提到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也是增强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三、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成效综合分析
问卷、访谈和官方文件等数据得知,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其一,开设商务英语方向的高校的人才培养基本还是“2+2”的传统模式即两年的基础学习加两年的商务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其二,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高校的人才培养大部分还是采取“2+2”传统模式,少部分学校(13%)开始施行“CBI”的综合模式,即把语言技能与商务专业知识及学习融合在一起,所有课程设计都是“内容依托式”的,强调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且大力发展“校企”合作等。然而,理念转变缓慢、师资匮乏则成为其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其三,近几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总体成效呈上升的趋势,但进度缓慢,尤其缺乏一套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大多高校的商英人才培养基本上还处于从方向到专业的过渡摸索期,而且还未建立其一套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
四、“四位一体”式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路径
综上,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力求“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特色目标,走“四位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下:
摘要:高职要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我国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英语能力要求逐步提高。高职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应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进行高职物流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物流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86-04
我国物流企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
物流业在我国发展迅猛,相伴而生的物流经济也越来越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2008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为89.9万亿元,国内物流增加值为2万亿元,占GDP比重的6.6%。2012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国内物流增加值为1.6万元,占上半年GDP的7.2%。国内物流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增大凸显出物流业发展对做大服务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作用。并且,在物流领域中,涉外物流的发展尤为显著。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 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同时,伴随我国物流业的涉外业务的发展以及国外物流企业的进入,作为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的英语,其应用与发展无疑成为物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重庆市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作为目前我国规划面积最大的综合保税区,它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功能于一身;驻区企业已增至百余家,进出口物流业务频繁,对物流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据统计,2011年西永综合保税区共计新招聘员工200万左右,其中物流相关岗位招聘中的高职生比例达到13.4%。据我校毕业学生进驻园区企业工作数月后的反馈情况来看,高职物流毕业生在熟悉新环境,掌握设备操作上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岗位上发展较快。但随着在岗时间推移,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无法适应企业物流运营具体需求,呈现出后劲不足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能熟练填写企业物流运营中的外文单据;(2)不能及时处理企业的涉外物流业务;(3)不能很好地与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日常业务交流。
这些表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两点,首先是学生在校学习时没有掌握必备的物流专业英语知识;其次则是学生没有通过在校学习掌握物流专业英语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对于这类高职学生而言,企业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其进行相应培训,既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目标,也影响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的职业发展前景。
综上,随着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大,其自身发展的速度也会提高,物流企业对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员工的英语技能要求将会逐步提高。此外,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职物流专业必须根据中国当前物流领域的发展,及企业在发展中对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为物流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其中,专业英语知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结合企业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对双语教学的条件和方法进行改革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摘 要: 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0大学生就业报告》将商务英语专业列为“黄牌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本文作者综合分析了出现该问题的宏观与微观背景原因,通过以网络问卷的形式, 对G学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2010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以期对民办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生存及需求现状作出定性分析,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定位及工学结合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生存及需求现状 调查 定性分析
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在京召开了新闻会暨高校培养与就业改进研讨会。2010年的报告在专题调查了上新增了失业与专业预警、就业弱势群体等模块。新增加的失业与专业预警模块列出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和高职专业。红牌专业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综合考虑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绿牌专业是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综合考虑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高职高专中的“商务英语”被列为“黄牌专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这样一个就业现状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高职高专中的“商务英语”被列为“黄牌专业”的背景
从宏观背景看,自从2001年加入WTO,中国更为广泛地加强了与外国的联系与交流,社会对外语人才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发展,发展有空间”的技术复合型、应用性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被列入了全国高职高专的招生目录,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另一方面,自从1999年起,高校扩招的热潮席卷全中国。在国家鼓励多方渠道筹资,大力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方针指导下,民办高校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发展,逐步被社会认可。截止到2010年秋,广东省共71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民办性质的有23所,而在这些不论以文科为主还是理工科的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就高达21所,基本上成为“必开专业”。那么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又是怎样呢?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各企事业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涉外人才需求是有的,但数量基本趋于平稳,相比逐年递增的毕业生人数,供远远大于求。同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涉外企业外贸业务量急剧下滑,从事外贸行业的人员数量急剧缩减,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差距仍在拉大。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庞大的就业需求与社会提供的有限就业岗位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这也是导致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失业量大的外部因素。
从微观现状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少职业化的支撑体系,培养出的学生无法凸显出“应用性”的特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及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环节。一些院校在制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未能突出高职高专“职业化”特点,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与本科学生区别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按照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重理论轻实践,偏离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本省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解,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以“语言+商务”为主导模式,即基础阶段主要是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中高级阶段主要是商务专业知识的补充,事实上语言与商务二者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硬性拼接,因此学生的商务技能与语言能力并不能达到“融汇贯通”的层次,该专业学生的核心优势也无法凸显出来。另外,师资结构的矛盾性问题突出。许多民办高职院校迫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一些本科院校聘请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充实教学队伍,增强师资力量,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研实力雄厚毋庸置疑,但或多或少受到本科教学模式的影响,“职业化”教学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在招聘教师时,一些院校唯学历是尊,“非硕士、博士不要”,使得专业教师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的高学历人才,不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职场经历,很难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较为真实的商务英语环境,这也是导致许多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核心优势、实践能力薄弱,最终使得该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专业优势。
因此,对民办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二、民办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定性分析
摘要:在英语水平广泛成为职场竞争力考量标准之一的今天,为职场输送人才的大学校园的英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职场竞争力。本文从职场需求和竞争力的角度讨论英语水平和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探索当前大学英语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差距,为高校英语教育体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职场竞争力;大学英语;岗位需求
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曾针对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问题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30余所高校的近2万余名在校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大学生就业首选的前50名企业名单,其中包括3家事业单位,19家垄断性或大型国企,4家大规模私营企业和24家知名外企。
在这份名单的基础上,有分析人士将以上所列企业招聘广告中的英文水平要求进行整理,分为四等:无特殊要求、通过CET—4、CET—6或CET—6优先、良好听说读写能力(此项类别要求超过CET—6)。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理想就业企业中仅有8家国有和内资企业对英语能力没有特殊要求,80%以上的企业均对应聘者的英语能力有所要求。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CET)等英语能力测评考试对于求职者来说非常重要,而大量企业对于英文有高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要求。有17家公司要求求职者具备良好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测评方式主要包括运用英语进行阅读理解,数理逻辑分析,专业知识,演示报告,交流沟通,翻译等能力。应聘者需要的不仅是在标准化考试中获得的证书,而是要把英语能力与其他企业看重的能力进行完美结合。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供给有待考验。
今年7月,著名考试测评企业ATA与凤凰网联合了2012年中国高校通用就业力排行。ATA共抽取了366所普通本科高校的2012校园招聘考试有效数据样本65,582份,从基本工作能力和职场英语能力两个考核维度对2012年度中国高校毕业生的通用就业力进行分析。总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紧随其后名列前十位。
从通用就业力总排名的前10名榜单中看到,80%的学校职场英语能力排名也位居前10位,100%位于前12位。
但在这些中国最高学府的佼佼者中,北京大学是唯一一所跻身伦敦教育及研究评级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于8月公布的全球英语教育水平最佳大学排行榜前50名的中国大陆高等学府。
[摘要] 本文以2006四川商务人才招聘会和我院国贸专业10名往届毕业生为样本,调查了外经贸行业的英语需求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外经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要求已明显提高;外经贸工作中英语的使用以读写为主,且读多于写;词汇量和语法是从业人员在英语使用中的主要困难。这一调查结果启示我们:教学中要协调过级考试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探索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并重的教学途径;重视培养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重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英语 外经贸 能力
一、引言
大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就业,故大学外语教学与社会需求直接相关。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最常用的交流工具,外经贸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能否满足外经贸工作的需要,成为这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最为关注的问题。2005年我国进入入世后过渡期。随着我国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外贸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外来风险压力,对外语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2006年3月至12月,我们进行了外贸行业英语需求调查,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实际依据。
二、调查目的和对象
1.调查目的
(1)了解当前外经贸形势对从业人员英语的要求;
(2)了解目前外经贸从业人员的英语使用情况;
摘要:光伏行业巨头英利绿色能源实现境外上市,是我国光伏企业海外资本运作的大事件。本文介绍了英利绿色能源收购天威英利并上市的过程,展示了上市完成后的市场反应,还分析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战略风险。对于本案例,本文认为收购本身是成功的,而就英利集团来说,境外上市的选择却不是成功的。
关键词:收购;境外上市
一、英利绿色能源的背景介绍
2006年8月7日,本次交易的收购方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在开曼群岛成立。其母公司是苗连生于2006年6月7日在英属维京群岛(BVI)设立的离岸壳公司――英利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能源控股”)。能源控股是英利绿色能源的唯一股东。
英利绿色能源是一家覆盖全球的太阳能公司,在全球设有30多个分支机构,以全球经营实力及经验为后盾,为各地客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①。然而,在我国的光伏行业整体受到欧洲“反倾销反补贴”的影响,光伏企业经营运作始终表现低迷的情况下,英利绿色能源也没能避免,深陷债务危机②。英利绿色能源是否能度过难关还有待证明。
二、天威英利的背景介绍
1998年8月18日,本次交易的被收购方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天威英利”,前身为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英利能源”)成立。其是由苗连生所控制的英利集团在河北保定高新区设立,注册资本金500万元。
2002年2月23日,英利能源为了缓解资金压力,通过增资的方式吸纳了两个新股东,重新注册的股本金额为7500万元,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天威保变”)占49%股份;北京中新立业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占6%股份;保定英利集团有限公司占45%股份。
陈德铭部长出席阿根廷中资企业座谈会
5月12日,正在阿根廷访问的商务部长陈德铭出席了中资企业座谈会,商务部相关司局领导和殷恒民大使与会,会议由杨石翟经商参赞主持。中石化、中海油、中远、中海、华为、中兴、中冶、中信、中国设备和陕煤集团等十多家企业驻阿负责人在会上做了发言。与会中资企业代表介绍了各自公司的业务情况和工作设想、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有关的意见和建议。陈德铭部长认真听取了各企业的汇报,充分肯定中资企业取得的成绩同时向大家介绍了当前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以及我“走出去”的方针政策,希望企业加强调研,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为祖国经济建设和中阿友好合作多做贡献。
人民币跻身亚洲3大结算货币
最新公布的“汇丰贸易信心指数”显示,亚洲贸易商已将人民币视为3大结算货币之一,受欢迎程度首次超过英镑,成为区域内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最常用货币。目前,亚洲贸易商最常使用的5大贸易结算货币中,依次为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调查指出在未来6个月以内,有57%的香港贸易商将以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汇丰预测到2015年,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有过半数金额(约2兆美元)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汇丰贸易信心指数”的调查涵盖亚太、中东、中南美洲、美国、加拿大、欧洲等21个主要市场和地区,受访对象为6390家从事贸易进出口的中小型企业。
商务部对欧盟首起对华双反案终裁表示不满
5月14日,欧委会就对华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作出终裁,裁定对中国企业征收4%-12%的反补贴税率和8%-35.1%的反倾销税率。这是欧盟对华第一起反倾销反补贴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413就此发表谈话指出,欧盟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华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歧视的、不公正的“替代国”做法的同时,执意对中国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对同一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双重救济,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方对欧方这一错误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姚坚进一步指出,中方将对欧盟铜版纸案终裁裁决进行仔细研究和评估,保留依法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以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外媒称中国通胀放缓但压力犹存
据《华尔街日报》5月10日报道,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日前对14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预计4月份中国CPI同比升幅是5.2%,5月份进一步降至5.0%11氐于3月份5.4%的水平,中国的通胀放缓。但预计随后在6月份将出现反弹,达到5.5%以上的峰值,因此中国仍须警惕通胀风险。另据美国美林银行(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的经济学家研究显示,中国蔬菜价格的下跌预示中国通胀不会失控,但由于劳动力和燃料成本等长期的物价驱动因素依然存在,通货膨胀不会在短期内迅速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