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贸企业调研报告

外贸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庆元县外贸企业的现状,宣传当前外经贸促进政策,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近日,由经贸局分管领导组织外贸科相关人员,对全县有自营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6月份,全县外贸出口额1185万美元,同比增长85.7%(全市平均同比下降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农产品出口4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8.1%;轻工工艺品出口489万美元,同比增长70.9%;机械产品出口221万美元,同比增长71.3%;化工产品出口27万美元,同比下降70.4%。上半年,全县新增自营进出口主体3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6家。

二、各行业情况

(一)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2家。由于食用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整个行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出口额增长迅猛,1-6月份农产品出口额449万美元,同比增加248.1%。如百兴食品公司1-6月累计出口额99万美元,同比增长191.5%。大山菇业公司6月份出口达到260多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0倍,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出口将比去年翻三番,达到500万美元。

但该行业在运行中遇到较多问题,主要有:(1)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加强了对食品的检测力度,在原先农药残留检测的基础上,增加了微生物检测等项目,限制了我县食用菌出口。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多菌灵”和“保水膜”等,在出口检测中都会超标,而微生物超标问题,更是让企业难以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法。像江源菇品公司,在春季广交会上接了一些订单,产品出口检测时由于微生物检测不合格被退回,只好改做内销,秋季广交会也不准备参加了。(2)商检部门对食品的检测程序复杂、时间跨度大,影响食品出口。如我县唯一做鲜菇出口的企业斯大公司,由于鲜菇出口时每批都要检测,而且要等企业收购齐产品后,由龙泉商检部门派人来取样,送到杭州检验,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产品出口,整个过程要5个工作日以上,复杂的检测程序增加了企业对产品的保鲜难度,对该企业外贸业务量影响较大。(3)食用菌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在促进食用菌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部分外贸企业的负担。今年年初,针对食用菌出口退税存在地区差异问题,我局分别向省外经贸厅和商务部领导作专题报告,反映食用菌出口退税地区差异对我县食用菌出口企业影响的问题。通过努力,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出口退税率从征13%退5%提高到征17%退15%,这一政策极大促进了我县食用菌的出口。但增值税税率从13%提高到17%,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内销外贸企业的负担。如我县绿尔佳公司,对外由于受微生物检测影响出口受阻,多数转为内销,但由于原来是13%的税率,现在内销外销都统一调整为17%,产品的价格没有变,企业增加了4%的税负,使该企业处于处于两难境况。

(二)竹木行业

全文阅读

强化外贸企业服务调研报告

强化外贸企业服务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楚我区外贸企业的现状,加大出口力度,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我局对辖区内的十余家外贸企业进行了相关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

**豫湘工贸集团下属的**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由原**市肉联厂改制重组而成,生产的“易龙”牌系列食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成为我省最大的出口型生猪养殖、加工基地。今年出口订单较多,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30%,预计全年的出口将延续上半年的增长态势,去年出口退税600万元。

2、阳光发品有限公司

**阳光发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韩合资企业。该公司建于20xx年10月8日,注册资金为120万人民币。投资规模达100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发制工艺品的股份制企业。该公司主要生产100%真人发工艺品。产品全部畅通于欧美、中东、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到了很多海外订单和海外客户的信息。今年出口量达到40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0%,未来出口增长点是新上马的产品发套,预计今年的出口量将过亿元大关,去年的出口退税是550万元。

3、**立得皮革有限公司

**立得皮革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2月,是一家以猪、牛皮为主要原材料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位于**省**市五一北路207号。投资总额1200万美元,注册资本500万美元,现有员工总人数420余人,立公司自20xx年连续四年被**人民政府评为出口创汇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出口订单情况良好,出口达到25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随着公司牛皮产品的上线,预计今年的出口将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公司的猪牛皮扩建项目被列入西部大开发计划,享受政府贴息贷款。

全文阅读

外贸企业服务教育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摸清楚我区外贸企业的现状,加大出口力度,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我局对辖区内的十余家外贸企业进行了相关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

*豫湘工贸集团下属的*宝庆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由原*市肉联厂改制重组而成,生产的“易龙”牌系列食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成为我省最大的出口型生猪养殖、加工基地。今年出口订单较多,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30%,预计全年的出口将延续上半年的增长态势,去年出口退税600万元。

2、阳光发品有限公司

*阳光发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中韩合资企业。该公司建于20*年10月8日,注册资金为120万人民币。投资规模达1000万元人民币。是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发制工艺品的股份制企业。该公司主要生产100%真人发工艺品。产品全部畅通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到了很多海外订单和海外客户的信息。今年出口量达到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0%,未来出口增长点是新上马的产品发套,预计今年的出口量将过亿元大关,去年的出口退税是550万元。

3、*立得皮革有限公司

*立得皮革有限公司成立于20*年2月,是一家以猪、牛皮为主要原材料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位于*省*市五一北路2*号。投资总额1200万美元,注册资本500万美元,现有员工总人数420余人,立公司自20*年连续四年被*人民政府评为出口创汇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出口订单情况良好,出口达到25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持平。随着公司牛皮产品的上线,预计今年的出口将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公司的猪牛皮扩建项目被列入西部大开发计划,享受政府贴息贷款。

4、*圣昌玻璃有限公司

全文阅读

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在增加。基于对山东沿海地区57家外贸企业的调研,分析了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结果显示: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实践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简单的书面函电交流能力,提升到要求具有流利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根据外贸企业的要求,国际经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进一步扩展到国际商务知识的普及与商务英语沟通和谈判能力的提高;加强校企合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置与实践不相配的情况。

关键词:国际经贸 商务英语 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39

对山东青岛和威海57家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方面的调研问卷显示,对外贸易类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需求量较大,主要是在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三个岗位;但是对能够与外商进行无障碍业务交流的技能性人才需求尤为迫切。目前,企业现有的外贸业务人员,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并能够与外商进行函电磋商。然而,当企业参加国际展销会时,极少的外贸业务人员能够用英语与客商进行流畅的、无障碍的业务交流。根据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实践能力、工作态度、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立国际经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点方向,明确培养目标,进而完善课程培养体系,使高校毕业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 调研问卷说明

1.1 调研目的

进入外贸企业的国际经贸专业学生,其就业方向主要是山东半岛地区的外贸企业,因此针对半岛地区外贸企业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外语状况的需求态度,对国际经贸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重点的变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调研对象

全文阅读

与对外贸易相关的法学教育与企业要求调查研究报告

为了做好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WTO环境下我国违约金制度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重点对河北神威药业、河北圣地牧歌进出口有限公司、石家庄中清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等对外贸易企业进行了调查,历时六个月多,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重点调查、案例调查和访问面谈等形式,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问题调查分析

1.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

(1)企业对法学教育的要求

企业对涉外法律知识迫切需要。我们的调查目的是了解企业的法律需求,从中找出法律教育与企业的关系,为此向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从回收的问卷情况看,调查对象主要是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问卷中表现出对法律知识的迫切需求。

我们发放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320份,获得有效问卷280份。统计结果显示,在“贵企业需要涉外法律知识吗吗?”一题中,有78.38%选择“需要”,21.62%选择“不需要”。对此,我们根据其填写的企业名称和性质及人员规模分析,选择“需要”的大多是中小型民营企业,选择“不需要”者大都是国营企业和人数很少、不太正规的超小私营企业。国营企业在用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一般大学毕业生包括研究生的首选,对于培训涉外法律知识的需求不大。

(2)企业很难招聘到所需法学人才

当问及“贵企业在招聘法学人才方面是否很满意”,有70%选择“一般”,20%“不满意”,10%“满意”。分析这些招聘较满意得企业亦是国营大型企业和超小私营企业,原因同上。认为一般或不满意的企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有65.3%的企业填写:具有既懂对外贸易,又懂法律的双料人才太少。这些回答让我们吃惊:法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找不到工作单位,而与此同时企业却在大喊:“人才缺乏、人才难求、人才断层”!这反映了法学专业教学脱离实际。12.2%的企业填写:毕业生经验不足,缺少贸易实践,眼高手低等;还有2.03%提出“证书多,但外语口语能力不够”。4.05%人为要求工资高;看来,法学教育与外贸需求的“供需不一致”,从而造成企业很难招聘到所需人才,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双方都困难的局面。

全文阅读

优化贸易信贷管理论文

一、政策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数据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制度框架、系统支持方面及日常业务管理上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贸易信贷报告制度的建立,为外汇局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外汇局可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规定,开展相关工作以提升数据质量。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以及贸易信贷报告相关功能模块的应用,为外汇局开展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系统支持。现行日常管理模式的建立为外汇局实施有效的数据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强化监测机制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监测制度框架、系统支持及制度建设上为进一步强化非现场监测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外汇管理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测分析框架,将非现场监测分析视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核心工作。这种非现场监测框架的建立,为外汇管理部门开展贸易信贷监测分析提供了机制保障。监测系统从基础数据、监测指标等方面为贸易信贷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设置了贸易信贷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监测体系。制度建设上,建立了综合分析工作制度、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指导意见、贸易外汇收支非现场监测实施指导意见等。创新管理手段的可行性分析。从管理效果、宏观环境、法律条件方面分析,对中长期贸易信贷规模进行管制、必要时辅以行政干预,在当前宏观环境等条件下暂不具可行性,但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措施,结合外汇管理改革进程及宏观环境变化,适时启用。

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全国预收预付及北京、大连、烟台、武汉、重庆、西安、内蒙古七省市延收延付义务性报告的实证检验,90%以上的企业年报告任务在100笔以内,只有个别企业年报告任务超过1000笔。综合考虑,调整报告方式、对大型企业采取总量报告模式暂不具备可行性。鉴此,可以考虑待提高数据质量的措施实施,且贸易信贷数据整体质量进一步完善后,再进行实证检验,然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再行确定该措施是否可行。通过对优化后贸易信贷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通过制度建设提升贸易信贷数据质量管理和丰富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体系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二是对中长期贸易信贷实行规模管理虽然不存在法律障碍,然而在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目前不具备实施的外部条件,但可以将其纳入应急预案进行规划,从而实现宏观审慎监管;三是就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来说,由于调整所产生的收益和投入成本及风险不成正比,目前暂不具备可行性,可以在贸易信贷基础数据完善后,通过进一步实证检验后再行确定。

二、具体实施方案

主要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的方式有序推进和实施各项优化措施。短期内应以提升数据质量、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监测流程、加强应急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为后续监管机制的优化奠定基础;中长期来看,应逐步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不断完善监测指标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

三、短期政策措施优化目标

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完善报告制度。总体思路是:通过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平台,设立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等方法,改进数据质量,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制度性因素以外的错报情况。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构建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包括通过宏观经济趋势指标、进出口/外债/银行收付汇等宏观数据进行宏观校验的机制,通过行业平均数值比对、企业历史数据比对、辅助统计信息准确申报校验以及不同系统间数据比对等方面进行中观校验的机制,以及通过财务指标逻辑印证、财务指标替代印证、财务指标延展印证、财务指标关联印证等方面进行微观校验的机制。二是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可选取现场核查中发现的下述类型企业,建立样本库进行跟踪分析,锁定报告行为特征,为后续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1)贸易信贷报告差错或漏报金额和比例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2)报告单笔金额和期限极值企业;(3)未通过检验的企业;(4)频繁调整、删除、修改报告的企业。三是建立贸易信贷数据动态评估机制。将数据校验机制与综合分析、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相结合,一方面在宏观分析中判断贸易信贷趋势,借助敏感企业样本库及时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避免对跨境收支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微观主体监测过程中用于对单个主体报告业务的核实判断。在上述基础上,定期总结地区、行业、企业数据质量改善情况,形成对贸易信贷数据定量、定期、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以完善监测指标为重点,提升监测效率。总体思路是:将综合分析模块已有的监测指标移植到针对具体微观企业的监测,以确保监管体系一致性;同时,在监测系统相关环节进行改造,增设相关指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在微观企业监测指标中增加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指标及比率指标;二是增加债权债务期限结构分析指标,增设中长期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及比率指标。

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新增指标的平稳性及可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从全口径债权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权余额具有分布稳定、金额集中等特征。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小金额区间,随着金额的扩大,企业数量呈现急剧下降。从监管实际情况来看,理想期望值应为0,即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而金额增加意味着资金流出规模扩大,因此适宜通过设定单边阈值进行监测,以体现“抓大放小”的管理原则。从微观主体的债权余额比率指标看,同样具有稳定、集中的分布。指标取值范围应为[0,+∞],下限表示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上限表示企业上期发生债权类贸易信贷,而当期既无资金或货物流出,也无债权类贸易信贷注销,贸易信贷债权余额保持稳定。从管理意义上来看,应重点关注比率持续扩大的情况,因为其意味着流出规模的不断增长。在具体操作层面可根据“抓大放小”的原则,搭配债权余额指标共同使用。从全口径债务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务余额指标同样具有分布上的稳定性。从管理意义上来看,理论上的期望值为0,表明企业债务类贸易信贷均在当期完成,而债务余额增长意味着微观主体通过贸易信贷渠道流入资金规模增长,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单边阈值对企业大额贸易信贷流入进行监测。债务余额比率同样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其管理意义和使用也与债权余额比率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全文阅读

活动预告 第4期

2012年进出口经理人三大品牌活动同时启动

每年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都会三项权威调查报告,包括: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高成长性中小外贸出口企业100强和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调查吸引了进出口企业和外贸服务机构的广泛关注。2012年三大品牌活动已经启动,各项调查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我们将在《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第7、8、9期连续三个调查结果,也希望有更多的外贸人士能够关注并参与我们的活动,在此感谢您一如既往的支持。

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

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通过独立调查研究,每年七月推出世界商展100大排行榜,2012将是第5次这一榜单。世界商展100的价值表现在这些展览带来的贸易倍增效应上。一个行业的展览也许有很多,但是往往只有1~2个是全球性的权威展览,世界商展100强划定的就是这样一批展览,因而引起外贸领域的广泛关注。调查报告将作为外贸企业选择服务商的重要依据。调查报告将刊登在《进出口经理人》杂志2012年第7期。

高成长性中小外贸出口企业100强排行榜

外贸出口离不开大量中小企业,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进出口经理人杂志与中国海关合作,推出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筛选未来出口的明星企业,探究出口企业高速增长的秘密。

2011年我们首次推出榜单受到了中小企业的极大关注,有企业表示:“社会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太少了。”2011年7月,我们将再次推出第二届“高成长性中小外贸出口企业100强排行榜”,经历了汇率波动、原材料上涨、欧债危机等严峻挑战,哪些企业可以继续在榜上出现,体现中小企业的顽强生命力,我们拭目以待。调查报告将刊登在《进出口经理人》杂志2012年第8期。

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

全文阅读

政策优化贸易信贷管理论文

一、政策优化的总体设想

一是提高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有效实施贸易信贷监管的基础。优化贸易信贷管理首先应该提高贸易信贷基础数据的采集。现行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对贸易信贷数据的采集范围、企业未及时履行数据报告的责任等内容,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措施,但在如何保证数据的完整及准确性方面还有所欠缺。应将建立、健全贸易信贷数据校验及评估制度作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优化贸易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监测机制。贸易信贷监测是贸易信贷监管的核心内容,目前的监测机制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监测指标体系与实际监管重点对接不够紧密;另一个是目前的贸易信贷监测制度只是整体货物贸易外汇监测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并非针对贸易信贷建立的专门的监测制度。因此,在强化贸易信贷监测机制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监测指标、完善监测流程两个方面实施。三是创新贸易信贷管理手段。当前,在我国资本项目仍实行部分管制、金融市场化程度及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健全的环境下,加强对中长期贸易信贷规模、期限的控制,必要时实施相应的行政干预措施,对完善贸易信贷监管、防范资金借道贸易信贷渠道跨境流动、保障国家金融稳定仍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在完善贸易信贷管理手段上,可以考虑对中长期贸易信贷实施严格规模控制,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干预措施。

二、政策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提高数据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制度框架、系统支持方面及日常业务管理上为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贸易信贷报告制度的建立,为外汇局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外汇局可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规定,开展相关工作以提升数据质量。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以及贸易信贷报告相关功能模块的应用,为外汇局开展数据质量管理提供了系统支持。现行日常管理模式的建立为外汇局实施有效的数据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强化监测机制的可行性分析。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从监测制度框架、系统支持及制度建设上为进一步强化非现场监测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后,外汇管理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测分析框架,将非现场监测分析视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核心工作。这种非现场监测框架的建立,为外汇管理部门开展贸易信贷监测分析提供了机制保障。监测系统从基础数据、监测指标等方面为贸易信贷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设置了贸易信贷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监测体系。制度建设上,建立了综合分析工作制度、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指导意见、贸易外汇收支非现场监测实施指导意见等。创新管理手段的可行性分析。从管理效果、宏观环境、法律条件方面分析,对中长期贸易信贷规模进行管制、必要时辅以行政干预,在当前宏观环境等条件下暂不具可行性,但可将其作为应急预案措施,结合外汇管理改革进程及宏观环境变化,适时启用。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对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全国预收预付及北京、大连、烟台、武汉、重庆、西安、内蒙古七省市延收延付义务性报告的实证检验,90%以上的企业年报告任务在100笔以内,只有个别企业年报告任务超过1000笔。综合考虑,调整报告方式、对大型企业采取总量报告模式暂不具备可行性。鉴此,可以考虑待提高数据质量的措施实施,且贸易信贷数据整体质量进一步完善后,再进行实证检验,然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再行确定该措施是否可行。通过对优化后贸易信贷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通过制度建设提升贸易信贷数据质量管理和丰富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体系是目前最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二是对中长期贸易信贷实行规模管理虽然不存在法律障碍,然而在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目前不具备实施的外部条件,但可以将其纳入应急预案进行规划,从而实现宏观审慎监管;三是就调整贸易信贷报告方式和范围来说,由于调整所产生的收益和投入成本及风险不成正比,目前暂不具备可行性,可以在贸易信贷基础数据完善后,通过进一步实证检验后再行确定。

三、具体实施方案 主要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重点的方式有序推进和实施各项优化措施。短期内应以提升数据质量、完善指标体系、优化监测流程、加强应急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提升贸易信贷管理的有效性,为后续监管机制的优化奠定基础;中长期来看,应逐步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不断完善监测指标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微观主体的行为研究。

四、短期政策措施优化目标

以提升数据质量为重点,完善报告制度。总体思路是:通过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平台,设立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等方法,改进数据质量,最大限度地规避企业制度性因素以外的错报情况。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构建数据综合校验机制,包括通过宏观经济趋势指标、进出口/外债/银行收付汇等宏观数据进行宏观校验的机制,通过行业平均数值比对、企业历史数据比对、辅助统计信息准确申报校验以及不同系统间数据比对等方面进行中观校验的机制,以及通过财务指标逻辑印证、财务指标替代印证、财务指标延展印证、财务指标关联印证等方面进行微观校验的机制。二是建立数据质量敏感企业样本库。可选取现场核查中发现的下述类型企业,建立样本库进行跟踪分析,锁定报告行为特征,为后续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1)贸易信贷报告差错或漏报金额和比例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2)报告单笔金额和期限极值企业;(3)未通过检验的企业;(4)频繁调整、删除、修改报告的企业。三是建立贸易信贷数据动态评估机制。将数据校验机制与综合分析、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相结合,一方面在宏观分析中判断贸易信贷趋势,借助敏感企业样本库及时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避免对跨境收支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微观主体监测过程中用于对单个主体报告业务的核实判断。在上述基础上,定期总结地区、行业、企业数据质量改善情况,形成对贸易信贷数据定量、定期、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以完善监测指标为重点,提升监测效率。总体思路是:将综合分析模块已有的监测指标移植到针对具体微观企业的监测,以确保监管体系一致性;同时,在监测系统相关环节进行改造,增设相关指标。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在微观企业监测指标中增加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指标及比率指标;二是增加债权债务期限结构分析指标,增设中长期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及比率指标。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新增指标的平稳性及可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从全口径债权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权余额具有分布稳定、金额集中等特征。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小金额区间,随着金额的扩大,企业数量呈现急剧下降。从监管实际情况来看,理想期望值应为0,即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而金额增加意味着资金流出规模扩大,因此适宜通过设定单边阈值进行监测,以体现“抓大放小”的管理原则。从微观主体的债权余额比率指标看,同样具有稳定、集中的分布。指标取值范围应为[0,+∞],下限表示企业不存在贸易信贷资金流出,上限表示企业上期发生债权类贸易信贷,而当期既无资金或货物流出,也无债权类贸易信贷注销,贸易信贷债权余额保持稳定。从管理意义上来看,应重点关注比率持续扩大的情况,因为其意味着流出规模的不断增长。在具体操作层面可根据“抓大放小”的原则,搭配债权余额指标共同使用。从全口径债务指标分布分析来看,微观主体债务余额指标同样具有分布上的稳定性。

从管理意义上来看,理论上的期望值为0,表明企业债务类贸易信贷均在当期完成,而债务余额增长意味着微观主体通过贸易信贷渠道流入资金规模增长,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单边阈值对企业大额贸易信贷流入进行监测。债务余额比率同样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其管理意义和使用也与债权余额比率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从中长期指标来看,微观企业的中长期债权余额分布管理期望值应为0,而金额相对集中则有利于日常监测和分析,通过设定单边阈值,能够有效识别异常企业。中长期债权余额比率的取值范围应为[0,1],0值表明微观主体不存在中长期预付及延收,1值表示微观主体预付及延收全部为中长期。从管理目标来看,新的优化方案提出加强贸易信贷管理,因此管理期望值应为0。从实际测算结果来看,数据分布符合理论分析,剔除无贸易信贷业务的企业后,从各区间企业分布来看,82.7%的企业不存在中长期预付及延收贸易信贷,剩余企业中主要集中在[0.9,1)及10%以内两个区间。根据期望值及分布,相关指标适合设置单边阈值。从中长期债务指标分布来看,样本地区98.4%的企业该项指标为0,略低于中长期债权指标测算结果;剔除0值企业后,中长期债务指标分布与中长期债权指标类似,同样呈现U型分布,同时具有时间及空间上的稳定性。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分布分析显示,样本地区73.1%的企业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为0,剩余企业中主要集中在90%至100%区间内。而在指标内涵及管理意义上,中长期债务余额比率与中长期债权余额比例较为相似,可通过设置单边阈值对异常企业进行筛选。通过对新增指标统计规律性的分析,初步验证了指标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一是各新增指标均具有统计上的规律性,且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相对稳定;数据集中度相对较好,多呈现U型和L型分布,在实践中通过设置单边阈值,能够实现“抓大放小”,有利于日常监测和分析。二是不同地区差异性显著,因此在指标设置上应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特定经济环境的变化,避免企业筛选数量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以优化监测流程为重点,提升监测效果。总体思路是:改变过去单纯核查贸易信贷真实性的逐笔监管模式,通过将贸易信贷监测核查与贸易收支形势紧密结合,提升监测核查对防范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效果。具体优化后的贸易信贷监测核查流程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选择贸易信贷重点监管方向。若分析显示外汇收支未呈现明显的流出入时,对贸易信贷的管理以日常监管为主;若分析显示外汇收支流出入情况较严重时,则根据收支流出入方向,选择贸易信贷重点监管方向。二是选择贸易信贷监管重点企业。将贸易信贷重点监测方向由中观层面落实到具体微观企业。通过对地区、行业等中观层面的监测分析,寻找贸易信贷监管重点企业。三是对重点监测企业实施分类,结合现有分类措施对贸易信贷规模实施管理,以实现对外汇收支形势的调控。在监测分析的对象上,可根据行业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监管。以加强应急管理为重点,完善风险防范。总体思路是:以建立贸易信贷应急管理机制作为现行管理体系的补充,以有效应对突发性外汇收支波动,防范管理风险。具体而言,应急管理启动的条件基础是贸易信贷收支流动和存量是否处于“宏观容忍度”以内。而容忍度的判断标准,应依据贸易信贷宏观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下各项指标的测算结果临界值而定。可将贸易信贷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与跨境资金流动应急预案相结合,即根据总体收支的变动情况,判断贸易信贷业务相应的风险区间,进而确定应急管理措施实施的力度。根据措施实施难易程度,应急管理措施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窗口指导措施,指由监管部门约请被监管对象(包括金融机构和敏感性企业)宣传当前政策意图和管理目标要求,并提出具体化改进意见,引导市场主体顺应外汇管理目标,合理控制其贸易信贷规模。二是规模型管理手段。主要是考虑在一定期限内对企业贸易信贷规模、比例或期限进行总量限制,以推动主体将贸易信贷流入或流出控制在合理水平。三是审批型管理措施。四是市场化调节手段。根据贸易信贷对利率、汇率反应灵敏的特点,运用资金价格、成本等市场化工具,主动对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贸易信贷(贸易融资)行为进行利益引导或预期引导。实际操作中,各项应急措施均可能存在利弊。对此,应着重把握其管理目标实现的时限要求和效果要求。

全文阅读

深圳:遵守并熟练运用世贸规则

深圳是贸易争端案件的多发区,也是WTO成员对我国贸易政策审议关注的重点区域。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与试验田,深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具备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良好基础。人世以来,深圳更积极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随着深圳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面临不少外部制约与内部挑战因素。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制造”成众矢之的等外部制约下。深圳企业还面临着资源短缺与要素成本上升等多重内部挑战。经济发展的高度外向型特点决定了深圳企业对国际市场的高度敏感性与依赖型。深圳是贸易争端案件的多发区,也是WTO成员对我国贸易政策审议关注的重点区域。深圳必须是遵守并熟练运用世贸规则的典范城市。

2007年,深圳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坚持贴近产业与企业实际的工作特色,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不断提升综合应对水平,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拓宽地方WTO事务的工作领域,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充分发挥反倾销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的功能,防范化解贸易摩擦,维护产业安全。

预警系统建设是维护地区产业、经济安全和企业权益的长效机制,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预警系统建设。深圳市政府2005年重点投资建设的反倾销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目前已建成并逐步发挥对深圳市主要进出口产品和产业安全的动态监测和评估功能,2007年先后了《2006年我国鞋类产品出口监测报告》、《热带水果进出口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报告》、《警惕美国反倾销反补贴双管齐下影响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和出口》、《警惕欧盟设置多重贸易障碍影响深圳多个重点产业出口》等四份预警监测报告。

市领导与市政府各有关部门、企业对预警监测系列报告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注。深圳市反倾销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功能的发挥,得到了商务部的肯定和有关省市商务部门的关注,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维护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试点单位,商务部、农业部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热带水果进出口产业损害预警平台”,探索建立区域产业损害预警的工作模式,发挥地方配合中央政府在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中的作用。

(二)认真做好深圳地方性立法与WTO规则一致性的咨询,积极参与WTO贸易政策审议,开展贸易政策考察与交流。

全文阅读

外经贸企业市场开拓平台建设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促进中小外贸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外贸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效应,增强中小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中小外贸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主要任务

利用中小外经贸企业市场开拓服务平台,为中小外经贸企业提供各类外经贸服务;办理对外贸易备案登记、海关、外汇、商检、税务等有关手续的咨询服务;组织企业开展各类境内外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府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政策和资金,帮助企业进行形象策划、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活动;帮助企业建立营销网络,应用电子商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目标任务

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支持,2012年上半年,基本建成“市中小外贸企业市场开拓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推动我市中小外贸企业“十二五”期间总数,年均增长20户,到2015年末全市中小外经贸企业达到250户;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达到6.8亿元。

四、工作措施

(一)加快外经贸队伍建设。降低外经贸企业准入门槛,对符合条件、具有法人资格、拥有固定场所、能够提供营业执照、企业机构代码证、申请报告和对外贸易备案登记表的中小企业,由市商务局在10个工作日内帮助企业办理备案登记,同时对企业办理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等手续,提供免费优质的咨询服务,不断壮大我市外贸队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