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vb程序

vb程序范文精选

vb程序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界面设计 代码设计 算法

1 引言

程序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它有较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技能。一方面程序设计本身枯燥、严谨,难以理解,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教师在组织程序设计教学中缺乏针对性,没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Visual Basi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快捷高效,是职中计算机专业的必修科目。在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我紧紧抓住界面设计和程序代码设计两大环节,打破教材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教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主线,从具体问题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及繁,循序渐进,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引出概念和结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 界面设计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界面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程序是否简便易用,与界面的质量有很大关系,而界面中的对象属性会影响对象的外观及功能,因此,对象的属性设置在界面设计教学中要重点加以训练。我设计了如下的界面,让学生和我一起完成。

题目要求任意输入两数,求这两数的和(或差、或积、或商),实际是完成一个简单的计算器。

2.1 建立应用程序界面

(1)启动 vb

(2)加入两个文本框。

(3)加入四个运算按钮。

(4)加入两个标签框。

在界面设计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很容易就掌握了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如何改变对象位置,以及如何设置对象的属性。通过几次针对性的练习,学生对属性的设置不会有太大问题。

2.2 设置各控件的属性

如表1。

2.3 编写代码

程序运行后整个系统处于相对“静止”,等待输入,当输入数据后,单击四个按钮中的任一个时,则引发Label2的Caption属性变化,由原来的内容改为两文本框中内容的和(或差、或积、或商),因此,必须在四个按钮中的Click(单击)事件中加入适当的代码,使Label2的Caption发生变化。

编写“+”代码的操作方法:

(1)双击“+”按钮。

(2)在Command1_Click()过程中加入以下一行代码。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2.Caption = Val(Text1.Text) + Val(Text2.Text)

End Sub

通过此例,很容易便可掌握属性值在代码中的设置。其它按钮控件仿照以上方法,让学生自行完成。

3 程序代码设计

程序设计主要学习的是编程本身的思想,学习的效果不能马上看到,但是可以学到扎实的基本功,如强化逻辑分析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数据结构和算法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客观实际,我在VB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3.1 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职中学生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差,对概念理解力差,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对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我放低教学起点,降低教学难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感受成功。

3.2 编程教学中淡化语句教学,注重算法教学,贯彻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程序的长短、变量的多少不是判断一个程序好环的标准,算法的清晰易懂才是最主要的。同时要强调VB面向对象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如下例,“给100个整数,打印输出其中的素数”结合算法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若干“功能模块”。

3.3 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把握问题实质

程序设计可以通过不同的算法、语句设计出不同的程序而解决同一个问题。一个程序的好坏关键在于这个程序是否简洁明确、结构清晰和高效率。可把解决同一问题的A程序、B程序或C程序的不同地方加以分析和归类,向学生展示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如在讲授循环结构时,同一例题就可用DO、While…Wend、Do…While、Do…Until、For…Next五种语句来实现。可以适当的加以提示,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句来设计程序解决问题。最后给予总结和提炼,明确哪种方法简洁、易读,哪种方法运行速度快,哪种方法灵活。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发展是我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围绕着这个任务,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可行的教学方法都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朱海红.程序设计的教学要讲究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1.

[2]申然.我在进行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J].文教资料,2006.

作者简介

谢翠芬(1976-),女,广东省佛山市人。现为佛山市华材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科学教育改革研究。

vb程序范文第2篇

一、对教材中的“歌手大奖赛评分”程序进行拓展引伸,设计出比较智能多用途的程序

1.程序界面设计。新建一个标准exe工程,添加如表1所示的控件,并设置控件相应的属性。(见附图1)

表1 “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程序用到的控件及其属性说明

2.算法分析。① 请输入这次大奖赛的满分分数(如10分或100分等等)以及评委的人数,赋值给系统的公共变量public_min和public_i,这里要求事先定义好这两个系统的公共变量。

系统公共变量的定义方法:单击“工程”菜单,选择“添加模块”命令,在“Module1”框中输入Public public_min As Single, public_i As Single即可。

② 输入各评委的评分并计算。如果输入的数值超过事先输入的满分的值,系统则提示:“出错啦,分数超出范围。”在这里,用到了For …Next循环语句和输入函数InputBox(提示信息,标题,默认值,位置)和输出函数MsgBox“”。

③ 输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其余分数的平均分。

3.编写事件过程。在“大奖赛评分系统”程序中,用户单击“请先输入满分和评委人数”按钮后,开始读入满分分数和评委人数。

二、下面针对教材的第103页和第107页的“创新活动”中的问题,给出比较详细的程序编写过程

(一)教材第103页“创新活动”的问题。在12小时制的时间中,在钟表正常走动的时候,有多少个时针和分针重合的位置?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时刻(精确到秒即可)?

请编写一个界面如附图2所示的“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程序,单击“开始计算”按钮,程序计算并显示出答案,单击“退出”按钮,结束程序运行。

1.程序界面设计。新建一个标准exe工程,添加如表2所示的控件,并设置控件相应的属性。

表2 “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程序用到的控件及其属性说明

2.编写事件过程。由于在“时钟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程序中,用户单击“开始”按钮后,就在List框中显示出时针和分针重合的位置时刻,因此我们在“开始”按钮处编写Click事件过程。

对于“结束”按钮,我们只要在它的Click事件过程中写下一个语句“end”即可。

对于“哪些时刻时针与分针成平角或直角”等问题,做法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教材第107页“创新活动”的第一个问题。编写一个猜数游戏程序,程序界面如附图3所示。单击“开始”按钮后,电脑随机产生一个1到100之间的整数,然后程序提示你猜一个数,如果你输入的数太大,则程序会提示你“太大了!”,如果你输入的数太小,程序会提示你“太小了!”,直到你猜中为止。最后程序还会报告你一共猜了几次。

1.程序界面设计。新建一个标准exe工程,添加如表3所示的控件,并设置控件相应的属性。

vb程序范文第3篇

我从事VB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有几年的时间了,在此期间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VB教材,通过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探索和学习。我总结出了一套关于VB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获益匪浅。

一、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习潜能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很多成绩相差悬殊的学生之间,其智商水平差别并不大。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可使后进学生转化为优等生的事实,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充分调动潜能的有力证明。

要想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就要先让学生从心里彻底消除“我不可能学会”的想法。这种“畏难”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是“教”、特别是“学”的最大障碍。

因此,在上每一节课时,我注重把“引导”放在首位,尽量让学生感觉到,不用死背书,只要自己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些VB使用过程中的小技巧。例如,控件的属性名很多,又都是英文,学生大多英文底子薄,不易看懂。我就提醒学生看属性栏中的提示,以减少记忆负担。

二、注重教法研究,不断引入更实用的例题

(一)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在教学中,我主张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将知识点打散,安排到课堂实训(即例题)中,先强化技能,后总结、归纳。其中的《2.3向窗体添加控件》一节,采用的是“化零为整”的模式,以Windows系统中的计算器的界面设计为题,囊括了以下三类操作的方法。

1.控件的移动和大小调整;

2.控件和复制与删除;

3.多个控件的移动、复制和删除。

这样给学生留下学习内容不太多,比较好学的印象。而且,看到自己也能设计出和Windows系统中的计算器的相同的界面,学生的热情大大地提高了。

(二)因材施教,引入“阶梯型”题目。

五个手指各有长短,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是千差万别。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设计教学内容。这势必出现自学能力较强、反应较快的学生“吃不饱”,而反应慢、学习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则“消化不良”的情况。要解决这一教学中的矛盾,教师除了要照顾大多数学生之外,还要对那些特别的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可自行设计题目,而不能完全照搬教材上的例题。

例如,在练习程序设计中的条件结构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题目;随机输入姓名、年龄和性别,判断输入者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或是同龄人,并根据判断输出“××哥哥,你好!”或是“××妹妹,你好!”等,如果是同龄人,则输入“××朋友,你好,太好了,我们同岁!”

对那些反应稍慢一点的学生,教师则可给出程序的清单,为这部分学生逐条讲解,之后,以第一阶段的题目为主,稍加变化,再完成一个类似的题目。

三、指导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思路。

VB作为一个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其程序设计过程一般有如下几步:

1.设计窗体,即添加控件;

2.设置窗体及控件的属性;

3.编写程序代码。

我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给学生示范这样一个做题过程,实际程序的关键在于编写程序代码,编写代码即传统意义上的编程,其一般思路是: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入反馈信息。我经过多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的教学发现,先让学生明白这个思路,再分析程序或者编写程序代码,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一些。

(二)学习编写程序代码的建议。

1.读发音,记语句。

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句,都由英语单词组成。因而,VB语句的记忆,其实质就是英语单词的记忆。在刚接触语句时,我就教学生用语句的发音来记它的写法,而不是单纯地背语句的字母组合。比如,IF读成[if],而不是[ai―ef]。

学生第一次接触VB语句,就要有意识地反复读语句的发音,直到对这个发音有印象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发现90%的学生能对语句的读音发生反应,并按照语句的读音来记忆。学生尝到了这种方法的好处,逐渐把这种“读发音、记语句”的方式变成学习VB语句的一种方法。

2.反复练,记语句。

课堂教学中,学生一开始获得的是短时记忆;要想保持,必须转换为长时记忆。怎样完成这种转化呢?反复练习,强化记忆,是短时记忆照着长时记忆转化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反复操作练习,才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记得准、记得牢。

3.单元总结,对比记忆。

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较容易地实现记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抓住每个单元中各种语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例如,VB中的循环结构有两种语句格式:For和Do循环。

我为学生设计一个练习题,让学生分别用这两种语句格式(实际上是五种方法)来完成同样的功能―“显示1~10”。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他们的异同点。

这样一来,加深了学生对两种语句格式的理解,提高了记忆深度和广度。

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导学生进入了VB的殿堂之后,教师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现在是信息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其中就包括VB的学习资料、趣味程序的源代码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提供的学习机会,扩展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vb程序范文第4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法;能力;兴趣;类比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7-1678-03

VB程序非常适合高校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课程,VB程序采用可视化编程技术、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编程机制,可以快速开发数据库、多媒体和网络应用技术。但是VB程序设计中的方法和概念,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加上有些概念比较枯燥难理解,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记忆,让学生编程能力循序渐进得提高。

1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我在讲授VB程序设计这么课程的时候主要是采用了下面几种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1.1 注重学生知识的衔接

随着计算机应用普及,绝大多数大一学生都有了一定计算机基础,在开始介绍VB程序设计这个应用程序时,我先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起,计算机为什么能够完成一定的任务,按照人们的意愿去工作是因为我们编制的一个命令组合,这个组合叫程序。那么,VB程序设计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程序编写的一个应用程序。紧接着我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很简单的应用程序:一段文字按照我的要求在屏幕上随机跳动,程序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imer1.Enabled = Fals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Timer1.Enabled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Text1.ForeColor = VBRed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Text1.Left = Form1.Width * Rnd - Text1.Width

Text1.Top = Form1.Height * Rnd

End Sub

同学们看到这个生 动的画面,虽然不知道代码怎么写,但知道了文字为什么能够根据要求移动起来,理解了什么是应用程序,它的功能是干什么的,让同学们真正得体会到学习VB是一种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的学习,趁机在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有趣的小程序,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极大兴趣,为学生学好VB程序设计开了一个好头。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最终同学们能否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其本身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同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只有让学生有了衔接知识的结构图,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效率和潜能,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而学习

1.2 通过错误程序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

很多抽象的概念同学们,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你让他们记忆多少遍他们也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如果让他们看到一个错误的例子他们对这个概念可能理解更深刻一些。人常说,学习编程就是三分编,七分调,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教育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出了错,不要害怕,而是积极的去找问题。那么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经常把同学们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拿来让同学们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最后在同学们探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再对这个概念来个阐述,那么同学对这个概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我在讲数据的类型时,就告诉学生数据类型的不同,则在内存中的存储结构也不同,占用空间也不同。可能学生不理解这个意思。那么我通过一个简单程序让学生进行对比,也就很明了了。比如有的学生做一个程序,输入两个实数,并打印出它们的乘积来,可是他打印的却一直是一个整数:

程序一:(正确)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a = InputBox("")

b = InputBox("")

Print a * b

End Sub

假如输入:1.6,1.4

结果:2.24

程序二:(错误)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long, b As long

a = InputBox("")

b = InputBox("")

Print a * b

End Sub

假如输入:1.6,1.4

结果:2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对数据的类型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比单纯的讲理论要容易理解得多了。

1.3 提高学生编程的积极性,推行可行有趣的小程序

人常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对VB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就不用说了,当你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你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学生保持一个高涨的兴趣呢?这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注重的是学生点滴的进步。我让他们首先编一个小的程序,小的程序最好不要出错,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入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或者动画效果的小实例,让学生在生动的实例中体会到编程的乐趣,VB程序设计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一个选修课,真正的做到学中有乐,乐中有进步的良性循环。

我在讲VB图形控件时用到一个小程序。用circle方法在窗体上绘制由圆环构成的艺术图案。代码如下:(运行结果如右图)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r, x, y, x0, y0, st As Single

Cls

r = Form1.ScaleHeight / 4

y0 = Form1.ScaleWidth / 2

x0 = Form1.ScaleHeight / 2

st = 3.1415926 / 20

For i = 0 To 6.283185 Step st

x = r * Cos(i) + x0

y = r * Sin(i) + y0

Circle (x, y), r * 0.9

Next i

End Sub

1.4 将类比的方法运用到VB的教学中

运用类比,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易于理解。采用类比或比喻的方法,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通过比喻教学,能使学生较好的理解某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以便他们能进一步掌握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原理来分析、解决某些相关的问题。

实际上,计算机的诸多原理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比如,在讲《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时候。讲到内存、外存和CPU的关系时,我用到一个例子,就是把内存比喻成车间,把外存比喻成仓库,把CPU比喻成工人。那么就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过程。我们必须要把仓库里的材料调到车间才能进行加工,加工好的产品再放入其他的仓库。这样一比喻学生对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在讲VB程序设计时我也充分的使用了这个类比教学法。讲到为什么要引进变量时,我提了一个问题:有两个瓶子,一瓶子装了红色水,一瓶装了绿色水,如何将两瓶子里的液体互换呢?有的学生立即就能想到借用第三个瓶子的方法,与程序设计进行类比,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变量的概念了,这样比喻学生容易接受不容易忘记。

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会经常用的一些小的类比,它起到的作用是不可能忽视的,因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计算机的知识是很片面的,不可能把涉及到的问题都讲清楚再讲这门课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比喻跳过其他繁杂知识的学习,使它们之间有了很好的衔接。

2 结束语

VB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在保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申石磊,张东升.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M].2版.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2] 贾长云.VB教学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vb程序范文第5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兴趣;主动性;教学方法

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除了要求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外,更应掌握程序设计语言这个现代化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处理今后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由于VB是一种可视化、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编程机制的计算机语言,相对简单易学、功能较强、所以已被许多高校选作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然而VB语言也存在抽象、枯燥、知识点多等缺点,加之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不少人学习目的又不明确,所以往往在开始阶段会感到很茫然,甚至对这门课产生恐惧心理,缺乏兴趣,以至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怎样吸引学生去主动学好该课程是一个关键问题。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好奇转为兴趣,被动变成主动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建立起高涨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由此可见,兴趣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然而不少刚接触计算机编程学习的学生,他们对编程所感到的新奇、好玩,决不能算是兴趣,而只是一种好奇。因为随着课程中大量的语法规则、概念的不断引入,极易使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为了能使学生的好奇转化为学习兴趣,抓好入门教学十分关键。所以在讲授第一次课程时,我们不急于去阐述VB的一些难懂、抽象的概念等相关内容,而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先给学生演示一些用VB语言编好的具体实例,如计算器、锤打红心等。通过这些趣味程序的演示,既能使学生了解VB语言的强大功能,也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如: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其中的奥秘是什么?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想知道其中的答案, 并渴望马上去学习与掌握这些技能。

作为教学组织与实施者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力,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具体方法是提出一些自主开发性的问题或作业,让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不断巩固知识。对于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应正确引导他们,刻意的让他们去完成一些作业,通过问题的解决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变成主动的要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展开思维去主动学习新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将新思路在自己的实践中得以实现,才能真正成为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1-2]。

2精编教学实例,注重师生互动

实践证明,实例教学不仅是打开兴趣的钥匙, 还是连接知识的纽带,好的实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靠一两个实例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当他们碰到诸多抽象的理性知识和枯燥的重复练习时,很容易慢慢又失去原有的兴趣。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要借助于网络的方便性,多查找相关的资料及同行成功的教学经验, 深化教学内容,精心编选一些实用性、趣味性强的相关案例,以此为切入点,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相关概念和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使那些原本需要许多课时仍讲不清楚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能激发兴趣。只有使学生学习兴趣充满整个学习过程,方能使他们积极展开思维去学习新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将新思路在自己的程序设计实践中得以实现,使学习和教学都得以良性循环[3]。

如VB的控制结构是编程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感到比较难接受的地方。对于这方面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直接讲解3种结构的含义,学生听起来肯定会觉得比较枯燥乏味,也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通过演示求圆的面积来讲解这3种结构的含义。先是知道半径,就直接求面积(顺序结构);接着根据给出的半径,判断是否符合条件,如果符合条件的求面积,如果不符合条件则给出错误信息(选择结构);最后是进行一次运算,能同时求出多个圆的面积(循环结构)。通过这样的演示,学生对3种结构的含义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觉得这些知识非常有用,并且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思维就会变得非常活跃,想知道如何利用3种控制结构开发设计出其他更多的实用案例。此时再开始讲解3种结构的相关知识,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其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充分的调动。

师生互动的交流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设置巧妙的提问与学生共同讨论,或是留一些问题让同学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再予以评价,实验课上的亲切指导更能引导学生专心上机完成作业。也可将自己的电子信箱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随时与教师进行联系,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个别疑难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对于一些普遍性问题则可以通过课堂统一予以详解。也可以通过随意的聊天、谈心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增加感情,使学生更愿意去学习你所讲授的课程。对于教师而言也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和难度,也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4]。

此外,增加教学互动还有很多方法,比如说教师在上课写程序代码时故意把一些关键地方写错,让学生去发现错误之处并指出如何纠正,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使学生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记忆更为深刻,在今后自己的编程过程中避免相似问题的出现。

3重视能力培养,强化实验环节

“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目,为此从第一次课到最后一次课,教师始终应向学生灌输程序设计不是看懂、听懂的,而是做会的思想,要重视能力的培养。VB程序设计包括界面设计和程序代码设计两部分。对于学生来说,设计可视化的界面相对容易些,难点在程序代码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编程部分。为了能使学生掌握编程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正确引导学生。

首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语法和结构。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就会具有最基本的编程能力和阅读程序能力。这一步骤是编程的最基本,也为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其次,课堂上应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实例,给学生分析编程的思路,关键部分的含义以及编程的技巧,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在自己操作时举一反三,同类型的问题很容易的就能得到解决[5]。

比如讲解循环结构时,挑选经典实例:求1+2+3+4+……+100的和。通过例题的讲解,要让学生首先明白循环的结构,再让学生理解此题的编程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如求1*2*3……*100、2+4+6+……+100、1++3+5+……+99等就能迎刃而解。

再次,加强学生阅读程序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想编好程序,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学会阅读程序。阅读能力的培养包括读程序、写运行结果、指出程序功能等方面的训练。多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体会各种语句的使用,积累编程的技巧。特别是控制结构部分,养成多读程序的习惯能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将来自己独立编程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编程进入独立编写的阶段。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编程应该从半模仿阶段到独立完成阶段。通过前面的积累,学生可以开始自主的去完成编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以前的改进和自我的创新,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练习,去独立编写综合的程序,让学生在大量的编程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要想提高编程能力,实验是重要一环,一旦忽视了实验环节,那讲课的效果将会事倍功半。为了避免上机实验时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玩游戏、上网等,我们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上机,使每个学生清楚每次实验需完成哪些任务,达到什么目标。在布置练习时,要注意作业的难度,千万不要因难度高而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太简单而不予重视。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做好记录;采取单独辅导或统一讲评、集体答疑,对一些共性问题,有时间可在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才会不断提高,分析与创新的能力得以培养,对实验课学习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

实验操作阶段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有初识到亲自动手去掌握的过程。实验教学对于教师,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操作中能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即教学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给予及时改进。

4结语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只要做到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例, 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措施,定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得以调动,不断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再加上轻松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交流,以及耐心细致的实验辅导、课下作业批改等手段,学生的综合素质必将得到不断提高,以致更好适应今后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沈国珍.“VB 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福建电脑.2007(4):208,215.

[2] 何岸. 论“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趣味教学[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1(5):24-25,28.

[3] 刘洋. 计算机语言案例教学中的教学策略[J]. 中国科技信息,2006(18):280-281.

[4] 郭超峰. 在计算机高级语言授课过程中加强案例教学[J]. 福建电脑,2006(7):204.

[5] 李可欣. 案例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08(5):224-226.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s in VB Program Design

ZHANG Ying, WAN-Min

( Computer center,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vb程序范文第6篇

关键词: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0-0003-03

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成为新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由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而且在培养学生严密地逻辑思维、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各个高校普遍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而Visual Basic作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其易学易用,图形用户界面的特点成为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首选的教学语言。几年来,我们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对全校的计算机公共课系列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尤其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是向纵深发展,朝建设精品课程的目标努力。

1Visual Basic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在课程体系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在第一学期的9~16周开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第二部分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在第二学期开设,理工科学生选择C语言,文科类学生选择Visual Basic作为学习编程的平台。城市学院中文科类学生的比例占了近半数,因此Visual Basic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课,每年有1500多人学习,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点课程,对学生乃至学校都有重要影响。

2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几年城市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应该看到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VB程序设计”的授课对象是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以文科类学生为主,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程序设计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仅把它当做一门不得不学的课程,只是单纯的应付考试,还没有意识到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

其次,文科类学生在数学、物理及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自身的认知结构、学习倾向等多方面的差异,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学生普遍感到“VB程序设计”枯燥、难学。

第三,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如何学好一门课的角度出发。其实教学过程不单单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更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双向活动,因而要探求新的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

第四,“VB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按照给出语法、解释语法规则、举例说明的三步曲,教学上习惯于满堂讲,填鸭式教学,总感觉内容多,课时不够,结果导致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经常有学生说上课听懂了,但一碰到自己做,感觉无从下手。

3我们的经验

3.1端正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计算机语言课程对其全面发展必要性的认识。程序设计语言是大学中一门很重要的公共课程,是衡量大学生计算机素质的重要标志。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编程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多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教学方法的改进

基于VB语言的特点,在VB的教学中重点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① 算法与结构化编程;② 面向对象技术[1]。

算法与结构化编程是程序设计的核心。在教学中重点注意算法的概念、结构化程序的概念与组成、算法的描述。如典型的排序算法,检索算法等,要把这些作为经典熟记。

面向对象技术涉及到相关概念的教学和面向对象技术应用的教学。VB是基于对象的编程语言,类、对象、属性、事件、方法构成了VB的灵魂,对象及其属性、方法和事件是VB程序的主干,因为这三者决定了对象的外观与行为模式。事实上,应用程序整个界面的运作,都是通过控制对象的属性、方法与事件来完成的。将结构化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融合在一起,面向对象的程序代码主要体现在各个事件过程中,而在事件过程中贯穿了传统的程序设计思路和算法的应用。

由于在VB课程中既要介绍传统的程序设计方法,又要介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概念和可视化界面设计所涉及的控件、应用程序开发等,内容多,学时少,要讲好这门课,需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

在VB语言程序设计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不仅要把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还要巧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形象的比喻方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比如循环嵌套是学生不太容易搞清楚的地方,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时针走过两个格子的话,秒针走过多少格子?形象地把秒针、分针和时针的运动打比方,最里层的秒针运动最快,秒针走过一圈,分针前进一格,分针走过一圈,时针前进一格,这就是三重循环嵌套,然后写出程序代码,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演示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软件和索材,如使用简单的Flas来反映循环结构程序执行流程、排序算法等。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从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出发,精选与实际生活中关系密切的问题作为案例,通过案例的运行分析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进而引出该案例中用到的知识点,再举一反三,启发学生对案例进一步讨论、归纳,对案例完善和扩展,最后达到知识的快速掌握和能力的快速培养。由于所有案例都是直接面对应用的,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所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2]。“案例教学法”贯穿教学的始终。

3.3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教师把各个知识点像珍珠一样一个个串起来。但是计算机应用知识不可能只靠听课就能掌握,为了进一步把教师讲的内容消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逐步提高个人的编程能力,必须大力加强动手实践环节,包括作业、编程、上机、上网、做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拓展知识。必须提升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能力,只有多动手实践,才能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才能激发学生对掌握计算机编程产生兴趣。我们提出围绕上机实践,抓到课率和课后作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讲练结合

当学生掌握了某个基本编程结构或学习了某个控件后,应及时训练编程,培养编程的思维方法。我们设计了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练习,练习题目在范例的基础上做一些细微的改动,目的是及时掌握所学内容。人的认知规律也提示人在学习新的知识时模仿是第一步的,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进而实现设计。而我们的随堂练习更是设计成活页,给学生5~10分钟的时间完成,写上姓名、学号后上交,这样不仅省去了课堂点名,又达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2) 上机实践教学

上机实践课作为与课堂理论教学的配套,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检验所学内容,更对提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设计为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作业。

1) 上机前练习。为了避免学生上机毫无准备,浪费时间,上机实践前学生必须完成上机前练习,每次上机课开始教师都要认真检查,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依据。精心设计每道练习,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读程序,改程序和程序设计中充分理解和掌握该章节所要求的内容。我们将每一章分为三种练习,根据Benjamin Bloom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认识领域达到的六级分类[3]。在设计上机前练习时,我们将Bloom的六类合并成三类。这些分类根据学习一个算法或语法结构的具体例子定义如下:

认知:读一个简单程序,写程序运行结果或画流程图。

改进:根据前一个作业,生成一个非常相似的算法,如读一个简单程序,修改程序错误或程序填空,实现指定的功能,这是一种较浅近变换。

设计:学生可修改算法,将算法用于不同的环境,可合并相关算法,还可以比较算法,进行程序设计,这是一种较深远变换。

2) 上机实践。通过每周一次的上机实践把本周教学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重点、难点及常见错误在实验课上再一次认真梳理。要求学生在VB环境下设计界面、属性、事件,如利用窗体单击事件实现前述三类上机前练习,并且运用单步执行、设置断点等方法跟踪算法的执行,对给定的数据确定其输出。

要求学生按照所写内容及步骤进行操作,提醒学生对每一操作的结果仔细观察和详细记录,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学生在操作中将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实验报告。上机结束后,要求学生将上机操作内容和步骤、出现问题及解决方法写成上机实习报告,以督促学生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把程序源代码上传至服务器。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并作详细记录,根据每一次上机的整体情况,对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和总结,使教学和实习有机结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上机实践的重要性,在期末我们组织专门的上机考试,充分全面地考查了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能力。

3.4构建课程支持系统

积极地利用校园网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弥补传统教学的有限性,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环境。学院新购的Blackborad教学支持系统为我们拓展教学手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他通过“我的课程”模块中的链接直接进入课程,在课程内容区教师可以公布通告、课程资料、任务、教学资源链接;通过互联网上载课程文件,并可以方便地管理课程内容;为用户提供虚拟教室、讨论板交流工具,通过讨论板、实时的虚拟教室互动和小组交流,实现协作学习的效果;还可通过数字收发箱提交并管理作业内容;在线考核功能可以将原始试题资料录入,可以生成试题库;从题库中可随机生成试卷,进行考试并有成绩统计分析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

4总结

抓住VB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本质特征,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尽快掌握这一编程理念和编程方法。近几年在全体教研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城市学院在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成绩稳居省内各高校的前列。我们将在已有的成绩和基础上积极向第三阶段计算机教学过渡,把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专业课程中,开设VB的后续课程并和各专业紧密结合,使学生有机会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结合本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使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真正全面、深入和持久地进行下去,把中央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真正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贾长云. VB教学之我见[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

[2] 龚沛曾,杨志强.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2004,(9).

[3] Nell Dale Michael McMillan,史宗海译. Visual 上机实践指导教程[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收稿时间:2006-12-27

vb程序范文第7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一、前言

Visual Basic(VB)是一种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和应用广泛的编程技术。它可以提供可视化的界面设计和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既具有Basic语言简单易用的特点,又增加了面向对象和可视化设计语言的特点,因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关注。VB程序设计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此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学好编程知识和理论,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编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独立的编程能力。VB程序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给学生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教好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已经成为了众多计算机教师比较关心的一个课题。笔者根据近些年来的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置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想使学生能够学好VB程序设计课程,就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要有吸引力,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VB程序设计的大部分教材开始都是先介绍VB发展史,再讲VB特点,然后在介绍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又都是比较抽象和不好理解的。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讲解,虽然符合逻辑体系,但是却不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得学生只能空洞地死记硬背这些概念,从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所以可以尝试打破常规,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一节课里可以介绍一个电话号码存储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界面设计、信息录入、信息查询和信息存储等功能实现。通过介绍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知道VB能够实现什么,如何实现,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等。在随后具体的知识点讲授时,学生就会知道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组织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可以从实用角度考虑,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通过知识点的穿插,将VB程序设计的课程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设置多个项目案例,使得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学,能够学以致用。通过项目的开发和实现,逐步地引入涉及到的各项知识点,再进一步讲解这些知识点包括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比较直观的引入各项内容,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了解到如何去组织和运用这些概念和语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组成项目小组,加强固队意识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一个个的项目小组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自愿组织的原则基础之上进行合理搭配,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搭配,外向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并设置小组组长。在课程中,可以布置项目开发作业,安排各个小组分别完成。小组成员在上机之前要开小组会讨论解决方案,理清开发思路,分配开发任务。然后在上机课程时,按照承担的开发任务,完成开发工作,由小组组长协调整个开发过程和开发代码的集成,最后形成开发报告。可以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在下一次课程中讲解项目开发作业的思路,与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项目小组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互助学习,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情商。

(四)互动教学,增强师生交流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一堂课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到达了上百人。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就容易溜号,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走到学生的中间,多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结束语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多,时间有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有所收获,就必须结合一些有效的方法。单一的方法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将多种方法有效结合,并且不断地根据学生和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创新,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vb程序范文第8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VB Programm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Yang Wentao,Si Yingshuo,Zhang Se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Zhengzhou450046,China)

Abstract: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as a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start language.In the learning process,students often feel abstract, boring and difficult,resulting in fear of hardship,impact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on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solve the problem of programming boring hard to understand,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learn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and other issues in depth Investigate.

Keywords:VB;Programming;Teaching method

引言:新时期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面临着重大调整。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提出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涉及“计算机系统与平台、程序设计与算法、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开发”四个知识领域和“概念性基础、技术与方法基础、应用技能”三个层次。

Visual Basic(以下简称VB)程序设计属于第二个知识领域和第二层次。该语言具有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简单易学等特点,对于初学者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特别地,由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广泛开展,或多或少给高校的此门课程的开展起了铺垫作用,故大部分高校选择Visual Basic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的高级语言。同时,VB程序设计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科目之一。但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算法思想,因而对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有畏难情绪,进入编程状态比较慢。这就要求教师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程序的兴趣,进而培养程序分析和设计能力。

一、明确学习目标

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开放性,有些同学在进入大学后会感到茫然,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VB教学中首先就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完这门课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他们需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让每个同学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可以极大的推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课程的第一堂课老师应该准备充分做好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准备一些有趣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向学生展示,先不讲枯燥的理论,让学生模仿老师操作简单的程序实例。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以后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针对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本教改小组多名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制定出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它包括三大模块,并循序渐进的加强难度和深度。

(一)基础模块:包括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思想和设计方法、VB开发环境、VB基本语法和程序控制结构、数组、过程以及常用控件的使用。以"够用为度"为原则,弱化实践性不强的细节,强化基础重点知识。

(二)应用模块:主要是窗口设计中的所需对象,包括菜单、图形操作、界面设计和文件操作等内容。

(三)拓展模块:为整个教学内容体系中的提高部分,包括数据库编程技术、多媒体编程技术、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等,使得学生对简单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重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计算机语言VB的教授过程中,采用了问题驱动法、条件迁移法、实例演示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综合地使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问题驱动法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总结探究,逐步掌握程序的设计步骤、VB教学内容的难点、易错处。条件迁移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原有程序为基础,通过改变和增加条件让学生独立对程序进行再分析、再理解、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VB课程被安排在多媒体电化教室进行授课,而且VB具有可视化程序开发图形用户界面通过本地窗口、监视窗口以及立即窗口,可以让学生真正观察到程序运行的步骤、变量值的变化、表达式的运算结果等。

实例演示教学法从实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VB程序面向对象设计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以VB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为例,主要向学生演示了三个程序。“欢迎学习VB”程序让学生生动地了解了什么是对象、对象三要素、事件驱动机制及VB程序的编程步骤等,简单的实例演示了VB简单、易学等特点,加强学生学好VB的信心。“计算器”程序让学生了解到学会VB能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VBA在PPT中的应用”程序进一步展现了VB语言的实用性,让学生充分了解VB的各种实际应用,引发了学生探索和研究VB深入应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需求。这种实例演示教学打破守旧以知识点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

四、科学评价手段和体系

由于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而且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为此,在学生的评价和考核中采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一)理论考试。考试内容需把握课程大纲基本要求,体现课程主要知识点和能力要求。提倡和鼓励开卷考试,试卷内容多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知识,而是考核学生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上机编程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写一个简单实用的完整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教师根据学生编程能力、代码质量、出错情况和程序调试能力等给出一个综合成绩。

对于考试的考题类型,尽量增加题型,增加灵活性。少出只用一种方法,只有一个答案的题目,多出一些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应用题,学生解题时能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分析、比较、融会贯通。最终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由于课程要求的部分重点难以在期末考试中体现,并加大平时考试所占总成绩比例,对有独立见解或创新的学生加鼓励分,奖励有主见、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学生。

五、结束语

教学方法创新永远是教学改革的热点,各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VB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任务驱动、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本文是在多年VB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的考核方式方面对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心得。

参考文献:

[1]蒋延杰."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10,12:83-84

[2]苟平章,任小康.VisualBasic程序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蓝岚翎.Visual Basic教学方法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4]肖丽,包骏杰,王璐,石熙."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523-525

vb程序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关键词:VB程序设计;中职院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9102

0引言

《VB程序设计》是编程效率最高的一种编程方法,实用性非常强,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VB程序设计已成为中职计算机和电信等相关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学生对这门课的普遍感觉是学起来难,不容易掌握。那么,到底难在哪里呢?笔者试图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VB程序设计》学习现状及难点

1.1学习兴趣缺乏,影响学习效果

中职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积累中,所学的仅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样的课程,程序设计是第一次接触。首先VB程序设计与之前的计算机课程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其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更强;其次很多学生对该课程不了解,认为程序设计课程枯燥乏味,一开始就缺乏学习热情,加之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教材选择偏难,不符合中职生学习基础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2英语基础不扎实,学习费时费力

VB程序设计中的控件及相应的属性和代码设计中用到了大量的英语词汇,而很多学生英语基础不好,加之又不愿意去记忆,就会觉得《VB程序设计》学起来很费力。

1.3课程入门有难度,概念理解有困难

VB程序设计中引入了很多新的概念,如控件、对象、事件、方法和属性,在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学生因此普遍觉得《VB程序设计》学习入门难,即便在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1.4编程理念难理解,知识应用欠缺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一般都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概念,加之理解和接受能力的限制,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抽象能力以及良好的编程习惯,要解决一道实际问题非常困难。有的学生能把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但是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仍很欠缺。

2VB程序设计教学策略

2.1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的兴趣。首先应抓住VB可视化的特点,选择有趣实用的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笔者给学生演示了VB中用于显示系统时间的实例,当学生看到时间显示在屏幕上,并且每秒都在变化时,非常感兴趣,就很想知道是如何做到的。这时候可以演示程序的设计过程,即只需在窗体中添加两个Label控件和一个Timer控件,进行相应的属性设置和代码设置就可以了。这样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感觉学习VB程序设计是一件有趣而简单的事情。与此同时,笔者向学生介绍VB程序设计的特点,即可视化的编程特点,以及VB程序设计应用的广泛性,鼓励学生树立学好它的决心和信心。

2.2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VB程序设计教材多采用“学中用”的教学方法,其重点往往局限于语言本身,讲解语法、命令、控件等内容,结果通常是:学生能非常熟练地掌握VB语言本身,却不知道运用之法。因此,笔者按“用中学”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将知识点融入实例开发中。学生总是能较容易地接受一些直观的东西,所以在讲解一些抽象概念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把存储空间形象化为一间间连着的教室。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慢慢探究和领悟这些抽象的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在反复的实例编写练习中,让学生熟悉程序设计流程,以及所涉控件的属性、代码设计等,有些概念、知识点不需要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掌握即可。

2.3由简到难,逐步累积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散难点、合理选材,为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顺序,并注意适时、适量、学以致用,逐步渗透相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对于较难的知识点,一定要注意由易到难地学习。如在介绍条件判断语句时,通过实例,先让学生掌握“If…Then…Else”语句的使用,然后介绍If语句的嵌套形式“If…Then…ElseIf…EndIf”语句的使用,最后介绍多重分支语句“Select Case”,对这3种条件判断语句作总结和比较。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容易让学生接受,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

2.4多动手,举一反三

2.5课程设计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VB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掌握,每个阶段知识点的实践操作对学习有着很好的巩固和提高作用,但对于VB的综合应用在每个章节中往往体现不够,而且实践指导书上类似的题目也比较少。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熟练掌握VB的综合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课程设计要在知识点的综合、灵活运用方面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3结语

虽然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找到问题的根源,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就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世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vb程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解题;优化;能力;提高;过程

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教学评价理念,逐渐渗透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目前,学校对VB程序设计教育主要都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对VB程序设计课的延伸(如:VB程序设计兴趣小组、VB程序设计各种制作比赛、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做得还不够,甚至根本没有去做。一周一堂的VB程序设计课在教学内容巩固与延伸上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上一周VB程序设计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在下一周的VB程序设计课到来之前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给教师重复教学埋下严重隐患。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堂内让学生学到真功夫,而且还应延伸课外活动,通过一些生活任务、社会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自我价值。美国著名VB程序设计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VB程序设计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VB程序设计思想、VB程序设计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后,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VB程序设计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VB程序设计思想方法。

VB程序设计解题过程大致包括正确审题和变通、解题计划的制订、解题结构的优化和解题后的反思这四个环节。VB程序设计解题能力的培养也就可以根据这些环节进行。下面就这些环节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一、正确审题和变通

波利亚说过,理解了题意,相当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理解了题意,往往能直接找到问题的解法。拿到题目,不要匆忙去做,先认真阅读,正确审题,理解题意,全面掌握已知条件和设问要求,是问题解决的奠基性工作。审题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成败。审题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弄清题目的两个组成部分:条件和结论。对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只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一般说来是并不困难的。然而对于某些要求综合或灵活运用知识来解答的题目,审题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类题目的特点是条件比较复杂,甚至隐蔽而不明显。在审题时,对已知条件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随意外加。对于结论,经过审题要转换表达成其他各种等价形式。可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主要是培养分析隐蔽条件的能力,化简、转化已知和未知的能力。

二、解题计划的制订

VB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解题思路的源泉,离开了它们,解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还可以进行大胆地猜想,由一般想到特殊,由特殊想到一般。经过这样一番深入思索之后,解题途径将会逐步明朗,解题计划便随之形成。

三、解题结构的优化

解题结构的优化,取决于对已知条件的整体、综合运用的程度,取决于对题意的整体把握程度,当然也取决于对求解(证)结论的理解和分析的程度。不少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对条件的利用往往是片面的、孤立的和局部的,从而使解题的过程冗繁多错,因此,在解题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从而探索更优的解法,获得更好的解题效果。

四、解题后的反思

波利亚曾说过,没有任何一道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探讨,总会有点滴发现,总能改进这个解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见解水平。波利亚在这里所说剩下些工作,说的就是解题后的反思。

反思什么呢?反思解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什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关键何在?如何进行突破?是否还有其他不同解法?试比较各种解法哪种解法最优、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