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七个扶贫日,也是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营造氛围,按照省市相关工作部署,县广泛宣传、全力动员,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日活动,全县呈现单位部门上下联动、干部群众主动融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影响积极广泛的良好态势,全县扶贫日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广泛动员,活动有序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省市安排部署,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前制定并下发了《县2020年扶贫日活动方案》,明确了扶贫日10项活动内容和各乡镇、各单位部门职责。同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10·17扶贫日主题活动,各项活动明确了实施单位、责任人,积极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二是开展宣传引导。在扶贫日前后期间,在通讯、电视台、县政府门户网等主要新闻媒体上集中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刊登和播发了扶贫日的活动和信息报道。在县官方微信平台《风》中专门编发”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专题报道,对国家扶贫日的起源、背景、目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对扶贫日开展的活动进行了重点宣传。三是强化过程监督。坚持对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开展“扶贫日”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坚持公开透明,主动向社会公布“扶贫日”活动方案及主要活动,对活动中募集的资金进行全面公开,并及时将募捐资金送到贫困户手中。四是严明工作纪律。积极推进扶贫日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坚持节俭务实,确保安全高效,增强活动感召力和社会公信力。
二、积极开展,全民参与,活动形式多样。一是举办一场消费扶贫专馆开馆仪式。于10月17日扶贫日当日举行消费扶贫馆开馆仪式,扶贫馆共收录了全县21个乡镇认定的100余种扶贫产品,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选购,仅半天时间,该馆就销售扶贫产品10万余元,签订扶贫产品购销合同62份,签约额达到32万元。二是推进一次扶贫产品“六进”活动。进一步落实500万元消费扶贫直连直报计划,推进一次扶贫产品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社区等单位食堂和交易市场“六进”活动,各机关食堂和公立医院、公立学校食堂全年分别至少按年消费总量的20%和10%以上购买扶贫产品,目前已完成扶贫销售总金额5034万元,直连直报7万元。三是启动一轮集中宣讲活动。各乡镇各单位充分利用组织扶贫日活动的契机,深入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宣讲,学习扶贫论述。党政领导干部深入乡镇扶贫联系点,部门领导干部深入定点扶贫村,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到贫困户家,驻村和基层干部坚守扶贫岗位,广泛深入宣讲落实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政策举措。如上圯乡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在回龙村开展国家扶贫日“专题宣讲”“健康义诊”“三讲一评”“扶贫政策宣传与解读”等系列活动。上模乡以“携手扶贫济困助力决战决胜”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次扶贫政策宣讲、一次义诊、一次贫困户走访、一次就业招聘、一次法律知识宣传“五个一”活动。南溪乡组织9支由第一书记、新时代文明志愿者、网格员等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宣讲队,分赴各网格开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宣讲活动。四是开展一次“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各乡镇把开展颂扬党恩活动作为组织扶贫日活动的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宣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聚焦颂扬党的恩情和增强内生动力,以村组为单位,256个村集中开展一次“三讲一评”活动,组织一批感恩奋进、自主脱贫典型现身说法,讲好群众身边的感念党恩故事。如水槎乡、苑前镇开展“全国扶贫日宣讲暨优秀贫困户评议”感恩回馈社会捐款活动。塘洲镇联合县妇联在栗芫村开展“小康幸福你我他”扶贫故事分享会,重点讲述了栗芫村贫困户罗小华不甘落后、奋力脱贫的励志故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勤劳致富。五是开展一次走访帮扶活动。扶贫日期间,各挂点帮扶单位要深入挂点村开展帮扶活动,针对挂点村和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弱项以及省级脱贫成效专项调查、暗访督查等发现的问题,开展帮扶工作。工商联要持续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商会、企业发挥个自优势,提业、就业、助学等多样化的精准帮扶活动。六是开展一系列慰问关心表彰活动。各乡镇各部门结合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深入乡村进行慰问,激励一线扶贫干部坚守岗位。组织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评选出全县2个事业单位集体和11名事业单位工作个人以嘉奖奖励。组织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典型事迹展播。继续通过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刊发“组工微讯”及“扶贫攻坚”、制作宣传展板等各类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典型事迹。七是组织一次微视频征集活动。发动网民积极参与“你笑起来真好看——我们村的脱贫故事”微视频活动,分享脱贫攻坚中的精彩故事,用镜头记录脱贫攻坚的现实场景、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挖掘、讲述我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八是开展一批公益助贫活动。开展就业扶贫活动,组织县内企业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招工活动,合力泰、联创宏声电子等61家企业参会,提供就业岗位多达3307个,达成就业意向40余人。同时,他们在“泰合微就业”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相关企业招聘信息,线上达成就业意向百余人。开展健康扶贫活动,各乡镇组织各医院医生、护士深入村组一线为贫困户落实家庭签约,免费健康体检、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走访、核查失能弱能贫困人口。开展募捐活动,扶贫日期间全县共募捐到126万元,如澄江镇组织全镇机关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爱心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参加,共收到爱心捐款67912元。桥头镇党政领导班子带头捐款,捐赠善款共计205000元,全部款项、物资将用于扶贫爱心超市运营及贫困户志智双扶中。万合镇组织广大乡贤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发扬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踊跃捐款5万多。开展社会扶贫活动,动员引导广大青年、企业和社会志愿者组织,围绕阳光助残、关爱留守儿童与事实孤儿、扶贫济困等重点内容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县妇联为贫困母亲们发放了50份总价值1万元的“母亲邮包。九是开展一次集中宣传活动。在扶贫日前后期间,在通讯、电视台、县政府门户网站等主要新闻媒体上集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全面反映全县扶贫历程中的经验成效、典型案例、先锋模范等,营造良好的扶贫日活动氛围。在10月17日扶贫日当天,编发10月17日“扶贫日”宣传短信。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于10月17日当天通过手机短信,免费向全县手机用户发送“扶贫日”宣传短信。十是举办一场脱贫攻坚新闻会。扶贫日期间,县扶贫办、县委宣传部举办一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新闻会,重点介绍十以来全县脱贫攻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全县扶贫历程中的经验成效,展示全县脱贫攻坚成果。十一是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决战决胜——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全县1800多县、乡、村扶贫干部和500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集中收看、电视收看、网上收看等方式,广泛学习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三、扎实推进,务求实效,活动成效明显。一是“全国扶贫日”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手机短信、宣传标语、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宣传,让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深入人心,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动员广泛参与,培育良好风气。二是脱贫攻坚政策进一步广泛宣传。通过活动,脱贫攻坚政策得到更为广泛的宣传,贫困户和群众对国家的扶贫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社会各界对国家的扶贫政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三是脱贫攻坚合力进一步汇集凝聚。通过开展以扶贫宣传、搭建社会平台和扶贫公募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推动了各方力量向贫困村、贫困户整合,引导各方资源向贫困人口汇聚,确保贫困村、贫困人口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坚决打赢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营造氛围,增强凝聚力、传播正能量。四是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深入推进。通过活动,调动了全县上下、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了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氛围,有利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为完成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增添了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加大全国扶贫日和脱贫攻坚的宣传,进一步凝聚全县上下脱贫攻坚合力,积极推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大扶贫格局,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工作,为打赢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努力。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精准落实后续帮扶措施,县司法局以促进村扶贫产品销售通畅、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巩固脱贫成果为目标,认真落实消费扶贫工作。现结合县司法局近年来帮扶工作基础及村实际情况,将县司法局2020年消费扶贫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花园口镇村位于县东部,距离县城60公里,与抚松县毗邻,为县东部门户,与抚松县一江之隔。辖区3个自然屯,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0亩,人均耕地2亩,全村总人口294户587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1人。
目前在册81户142人,现已全体脱贫。其中,适龄儿童5人,危房改造13户。总人口294户587人,2015年脱贫15户35人,2017年脱贫10户16人,2018年脱贫15户26人,2019年脱贫41户65人。
二、工作内容
(一)广泛组织动员,巩固帮扶力量。县司法局高度重视消费扶贫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局2020年包保帮扶计划中的一项重要目标,明确了消费扶贫工作的任务与要求。同时,定期召开村三委班子成员会议,研究落实关于脱贫攻坚工作中消费扶贫工作任务及措施,为村消费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局领导班子针对消费扶贫工作召开会议6次,就村消费扶贫工作制定年度任务目标,同时对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提出要求,必须重视消费扶贫工作,并抓好后期跟进和落实。
(二)瞄准突出短板,解决“瓶颈”问题。屯灵芝种植及榆树林子屯蔬菜大棚是村目前比较成熟的集体项目,但灵芝孢子粉缺乏销售渠道、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不成熟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今年,县司法局全体帮扶干部通过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屯灵芝孢子粉进行宣传推广,驻村工作队还联系厂家为产品设计包装,使其焕然一新;同时,局领导请来专家为村民讲解蔬菜大棚支架、扣膜及选种、种植经验,解决了老百姓的难题,蔬菜成熟后,帮扶责任人还帮忙联系销售渠道,确保实现稳定增收。
(三)注重宣传引导,凝聚全社会消费扶贫合力。2020年,县司法局在中国网、日报、平安、白山政法等各大平台上发表脱贫攻坚新闻信息共五十余篇,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通过宣传脱贫攻坚优秀工作经验及典型事迹,积极弘扬脱贫攻坚正能量,激励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进一步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正当其时。
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近年来,珙县县乡两级人大紧密结合“十个扶贫专项方案”“六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开发攻坚行动,依法行权、务实履职,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力促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
坚持依法推动,立足本职促规范
坚持依法治贫、推进法治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关键。县乡人大切实抓好法制宣传和工作监督,努力把扶贫开发引向法治轨道。一是宣传扶贫开发深入人心。通过专题法制宣传和人大代表进村入户宣讲,宣传好扶贫开发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同时,利用县人大常委会网站,积极宣传各级人大代表在扶贫攻坚中的工作实践和先进事迹,推动形成“主动脱贫”和“我要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实施执法检查不打折扣。将开展《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作为县人大常委会本年度工作重点,精心制定方案,深入了解情况,认真提出意见,严格督促整改,推动《条例》有效实施。三是督促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医疗服务和新风正气塑造等作为监督工作重点,通过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询问等方式,督促全县各级政府依法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发挥能动作用,依托主体促发展
以实施“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为抓手,各级人大代表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赞誉。一是增进交流。实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机制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联系沟通、激励约束、服务保障、建议办理”四项工作机制,每名农村人大代表每月结对联系10户选民,每月参加接待选民活动至少两次,每年全覆盖联系选民一次以上,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代表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更加有效。涌现出带领群众谋发展的王甲堂代表和为特困户垫资修建新房的吴化江代表等一批先进典型。二是抓好活动。突出“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主题,推进代表小组规范化建设,组织引导代表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视察或调研活动,每两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聚焦扶贫,助力攻坚。自2015年4月以来,全县112个代表小组开展调研视察561次,召开小组会议382次;1050名代表联系走访选民30万余人(次),形成专题报告240件、建议953件,推动1000多个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三是强化督导。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乡镇人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以“定期阅看、督促推动、约谈提醒、奖惩通报”四项指导制度逗硬奖惩;完善县级人大与乡镇人大、乡镇人大与代表小组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互动机制,督促推动扶贫攻坚。2015年以来,约谈提醒8名乡镇人大干部,重点督办代表建议36件,通报优秀代表建议32件,充分展现代表履职风采。
落实精准要求,优化保障促高效
县乡人大按照县委扶贫攻坚总体部署,准确把握精准扶贫要求,强化代表履职服务保障。一是建立履职激励约束机制。紧密结合“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工作要求,完善代表定期走访接待选民制度、履职登记阅存制度、述职评议测评制度以及优秀代表连任推荐制度,探索建立提醒、约谈、劝辞工作制度及不称职代表退出机制,努力增强代表助力扶贫的履职自觉。二是强化代表活动经费保障。制定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确保县乡人大代表活动经费足额保障并逐年提高。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检查组到各乡镇开展代表活动经费专项检查,确保代表履职有保障,经费用在刀刃上。三是规范巩固活动阵地建设。借力全市“三江一路”党建示范工程建设,全新规范打造乡镇人大代表小组活动阵地,在村支两委阵地同标准同规格设立代表小组活动室、选民接待室和小组长工作室,让代表履职亮明身份,确保群众找代表有去处、代表为民履职有阵地。(作者系珙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翁毅)
贵州省军区200多名师团主官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100多名驻村干部长年奔波在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脱贫之策,带领群众实干苦干,模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书写鱼水深情新篇章。
2016年开始,贵州省军区部队实施帮扶10所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帮扶100个贫困村、帮建100所学校;帮助1000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资助1000名贫困学生的“双十百千”帮扶计划,与贵州大扶贫战略同频共振。
1月11日,在贵州省军区机关交班会上,贵州省军区政委谢武忠通过大屏幕给全体机关干部展示了一组水族群众的生活照。这是新年伊始,他带领工作组到黔南州三都自治县考察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步行十余公里泥泞山路,深入该县偏远山区看到的贫困户生活实情。
照片很震撼,官兵很揪心。三都自治县是贵州省军区领导开展扶贫工作的重点联系县,派驻三都的机关扶贫队员徐少勋说:“我一定要扎下去,像打仗攻山头一样,在脱贫攻坚战中立下战功。”
一直以来,贵州省军区部队官兵参与地方扶贫帮困的脚步从未停歇。但在新时期,怎样才能发挥优势、积极作为,真正做到“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不贴标签、不务虚功、不作表面文章,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群众叫好”的成绩?
统一思想认识
不当旁观者 不做门外汉
3年前,铜仁市沿河自治县人武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挂勾帮扶泉坝镇。党委“一班人”带着感情蹲下去调研实情、听群众心声、分析致贫原因……与镇党委一道提出“两园两区一带”大健康产业发展路子,形成以青钱柳、白芨、铁皮石斛为主要种植项目的药材基地,以山羊、黄牛为主的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区和核桃产业带。
这次省扶贫和移民办组织设区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集中学习贯彻的重要讲话和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让我们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文斌主任和省扶贫和移民办各位副主任的点拨,让我们对当前脱贫攻坚形势和要求有更加清醒、全面、透彻的认识,如期完成脱贫任务不能拖延,但也不能急躁,更不能随意提前摘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把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做到有能力干事、有责任扛事、有办法成事。尤其是文斌主任紧紧围绕“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所作的辅导讲话,我们觉得对全省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定位准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举措务实。今后,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脱贫、致富、文明”的要求,切实抓好“保障措施、实际收入、长效机制”三个到位,全面推行“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一鼓作气,攻坚克难,巩固提高作示范,不断把吉安的脱贫攻坚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下面,我结合吉安市的实际,就脱贫攻坚工作谈三点体会。
一、在思想认识上,要更加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井冈山市率先脱贫摘帽,为吉安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但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巩固提升任务仍很艰巨,不能有脱贫了就松劲的思想,要建立贫困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脱贫返贫的动态情况;井冈山市、吉安县要进一步探索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政策措施,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多方面的检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机制上,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要更完善和加强,防止因工作松劲而导致返贫。在产业扶贫上,要探索可持续的发展路子,尽可能组织、引导贫困户加入到产业利益链中来,制定因市场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产业效益下滑的应对措施。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吉安市目前还有3.3万户、8.9万人未脱贫,这些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前段r间,说,完不成脱贫任务的要军法从事;最近他还说,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不能随意提前摘帽。这就要求我们全市上下共同担当,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全面完成这项艰巨而繁重的政治任务。
二、在工作方略上,要更加追求全面、严格、细致
要全面推进。脱贫成效第三方评估非常严格,井冈山市的抽查比例高达60%,而且还要抽查非贫困户。我们的工作必须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目前看,国定贫困县感受的压力更大,重视程度更高,工作更扎实。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千万不要掉以轻心,绝不能有侥幸心理。要严格落实精准。最近强调:扶贫的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这就要求扶贫对象识别、帮扶措施、贫困退出,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准,不能出任何差错,绝对不允许出现该识别进来而未进来的、不该退的而被退出的现象。工作上要认真细致。贫困户建档立卡不仅有电子信息系统,还有纸质档案,内容非常多,数据资料非常繁杂,并要不断更新、动态管理。要求基层信息采集人员要深入贫困户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了解真实情况,采集有效数据,认真填好纸质档案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工作量非常大。目前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数据之间逻辑错误,系统中缺项、漏项,纸质档案不规范、不完善等,需要我们真正下一番“绣花”的功夫,把基层基础工作做细做实。
三、在攻坚举措上,要更加注重求真务实
首先,要在确保可持续上求真务实。贫困户要能持续、稳定增收,今后并能致富,才算真脱贫。因此,要切实抓好分类扶持、因户施策,能发展产业的,要千方百计扶持他们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需要搬迁的,扶持他们移民搬迁;能外出务工的,引导帮助他们在园区打工。要防止不去开拓新的增收门路,简单地一保了之。再则,要在加大扶贫投入上求真务实。一方面,要排除一切干扰,打破利益藩篱,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另一方面,各级要千方百计挖掘地方财政的潜力,舍得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再次,要在“志智双扶”上求真务实。要抓好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教育和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各类有益的培训,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创业就业能力;通过评选贫困户勤劳致富能手、评选孝敬老人模范等活动,树立贫困户身边的典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还有就是,要在干部作风上求真务实。全市各级挂点帮扶干部都要真正沉下去,深入调研,拿出有效的帮扶措施,切实抓好“保障措施、实际收入、长效机制”三个到位,落实“两表公开”,确保脱贫成效有据可查,真实有效,群众认可。前不久,市里收集了50名第一书记和10名驻村帮扶干部的典型案例,他们的扶贫纪实很感人,各地应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让大家觉得干扶贫事光荣,干扶贫事有劲,为脱贫攻坚营造深厚的社会氛围。
2月15日,2017年省委1号文件新闻会在成都举行,这也是省委、省政府连续第14年以省委1号文件形式部署“三农”工作。
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委农工委常务副主任杨秀彬强调,今年省委1号文件最核心的方向和特点是三个“重中之重”,即一条主线、一件头等大事、一个主攻方向。“具体来说,就是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聚焦脱贫攻坚头等大事,坚持深化农村改革主攻方向。”
关键词一:供给侧改革
必须做到“三个更加注重”
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我省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483.5万吨、增长1.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0%;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确权基本完成,土地流转率达30.6%;精准脱贫首战告捷,实现107.8万贫困人口脱贫、2437个贫困村退出、5个贫困县摘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03元、增长9.3%,继续保持“三个高于”(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高于全省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2.53:1。
今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写进1号文件标题,还被确定为今年工作主线。究其原因,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高端化、个性化,名特优产品偏少,好东西供不应求,大量“大路货”又质量不高、品牌不响,不时积压滞销,问题就主要出在供给侧,因此,文件首要特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强调供给侧改革这一主线。
如何做好农业供给侧改革?文件提出,必须做到“三个更加注重”、坚持“五个着力点”、守住“三个底线”、明确“六大任务”。在促进数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更加注重体制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关键词二:项目落实
今年的10月17日为全国"扶贫日",为开展好第四个"扶贫日"活动,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坚决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根据《湖北省2017年"扶贫日"活动方案》,结合我镇正在开展的全面提升脱贫质量"百日专项行动",现就2017年"扶贫日"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精准扶贫、你我同行"。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扶贫日"活动,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知晓度和政策透明度,凝聚脱贫攻坚思想共识,促进各方力量向贫困村、贫困人口整合,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格局,汇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三、活动内容
2017年"扶贫日"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着力形成全镇上下联动实施、各单位协同推进的活动格局。
(一)开展"扶贫日"宣传月活动。突出宣传先导作用,将10月定为全镇"扶贫日"活动集中宣传月,集中开展精准扶贫宣传活动。一是开设"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专栏。深入宣传精准扶贫方针政策,深度报道精准扶贫先进典型事迹、经验做法和成功模式,形成正面引导。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各群团组织、学校、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举行各类主题宣传,通过悬挂标语、滚动字幕、制作墙报、树广告牌、广场宣传、图片展示、政策咨询、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
[摘要]要顺利推进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在资金和政策等外力的作用下,增强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和内生动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促进增产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远程教育模式在脱贫攻坚战里的主要应用范围包括:贫困户在精神层面“缺动力”的增强、在智力层面“缺支持”的提高,在产业层面的“缺路子”的突破。文章根据远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远程教育模式在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战方面的意义和可能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远程教育模式;脱贫攻坚战;MOOC;微课;应用
2016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了《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报告指出,参照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自1978年至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由7.7亿减少至0.5575亿,总量减少约7.14亿。同期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5.7%,降低了91.8个百分点,中国为全球贫困事业的推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战推进过程中还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贫困户文化素质总体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产业脱贫发展缺乏支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纵深发展,基于网络、面向大众的在线课程呈井喷式发展,涌现出了MOOC、微课等新的远程教育模式。这些新的远程教育模式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由于参与方式更多维,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而可以有效地面向所有人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培训。如何依托新技术新教育模式的优势,补齐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户方面的短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脱贫攻坚战中遇到的问题
(一)贫困户在精神层面“缺动力”
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贫困问题,从表征上看,是物资匮乏型的“物质贫困”,但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究其根源是“人穷志短”的“精神贫困”在作祟:贫困户进取意识不强、自我发展意愿不明,内生脱贫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愿脱贫”,一些贫困户把现在正享受的扶贫政策当成一种理所当然政策利待遇。因而,尽管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脱贫,但主观上仍不愿意失去享受扶贫政策的权利,不愿脱贫。二是“不敢脱贫”,一些贫困户由于地处偏远,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等不明了,担心没有了扶贫政策的支持,仅凭一已之力,就算侥幸脱贫,返贫的机率还是很高。三是“不能脱贫”,一些贫困户主观上有脱贫的意愿,特别是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继续受穷吃苦,只是囿于资金和生产技术匮乏,没有寻求到脱贫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而举足不前,脱不了贫。
(二)贫困户在智力层面“缺支持”
贫困户之所以没有能力摆脱贫困,除了精神层面的动力不够外,还有智力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对于非在校贫困户,表现为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从而导致缺少脱贫致富的理念与办法。比如,对于自家养的鸡,在大部分贫困户眼里,只是一只逢年过节或是平常改善营养的食物,而不是通过一定的包装与宣传,通过增加农副产品的产业链和附加其上的价值,转身变成特色农副产品、绿色农产副品、无公害农副产品,来获得更高的收入进而脱贫。甚至,守着金山银山、青山绿水而难揭开锅的贫困户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对于在校的贫困学生,一些因为家庭困难,尽管心里依依不舍,也不得不中断学业离开学校,到社会上去谋生。还有一些贫困学生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侵蚀、冲击,动摇了通过读书改变贫困落后现象、改变命运的决心和信心。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扶贫开发工作的精神,全力打好今年的扶贫开发攻坚战,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为契机,坚持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着力构建扶贫格局,大力加强定点扶贫。力争实现“五个新”:即扶贫产业新发展、农民收入新增加、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新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改善、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新提高。为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推进建设物裕风清、和谐幸福新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村庄整治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
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按照重点支持贫困村的要求,将贫困村自然村点整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村点进行整合,集成扶贫资金,整合各种资源,做好移民安置点,新农村建设点的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幸福工程,落实贫困村按标准安排扶贫资金,实施好各扶贫项目,实施水、电、路、房、网络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和利益。
(二)推进产业扶贫,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充分用好省级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示范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功能配套等项目建设。要围绕茶叶、蔬菜瓜果、畜禽养殖、花卉苗木、油茶等扶贫主导产业,积极引导贫困农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类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帮扶镇村发展经济。
摘要: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精准扶贫是当前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驻村第一书记将是脱贫攻击任务是否完成的关键。各级省委多次强调要继续加强培训提高,加强考核督查,加强关心关怀,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就第一书记亲生实践,就如何开展好驻村工作@一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田坝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45
为全面贯彻中央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各省委就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选拔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最终,通过和领导、家人的汇报沟通后,我很荣幸地投身到这股伟大的浪潮中来,成为乌蒙山区古蔺县桂花乡田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从开始的“白面书生”转化到“黑炭书记”,一步步走到田坝村民的心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就以“立志当好第一书记,努力践行扶贫攻坚”为题,分享一点体会和心得。
1以心交心,真诚对待每位村民
要想当好“第一书记”,就得先当好一个学生,拜农民群众为师,拜党员干部为师,多请教农村工作的方法、经验。我把自己当村民,在我心里,田坝姓田,与我同姓,以后田坝就是我的亲戚,我的故乡。我热爱这片土地,时常一个人钻进林子就是一天,饿了自带有干粮,渴了就喝山泉。村民都感叹,在村里,有些我走过的路、爬过的山、跨过的河,钻过的林子就连他们都从未去过。我走进群众家中,只喝茶不抽烟,只谈工作不吃饭。有时候周边荒无人烟,临了饭点,群众硬是留下吃饭,我都会首先约定好,只添碗筷不添菜,然后是一定要付钱。道别时,早已把饭钱悄悄放在家里某处,走后电话告知务必收下。有一次我上山走访贫困户,一直到天黑后才下山,回到寝室后,接到了群众的电话,问我是否安全到达,让我非常感动。就这样,我逐渐成了群众的贴心人,有些群众逢人就讲,田坝来了一位田书记,有事可找他。群众的信任为我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