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脱贫攻坚工作亮点和经验

脱贫攻坚工作亮点和经验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利部定点扶贫暨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召开

2月18日上午,水利部定点扶贫暨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在重庆市召开,水利部部长陈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出席会议并讲话,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水利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十三五”水利部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

水利部部长陈雷指出,水利部与重庆市政府联合下发了《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方案》,下一步,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责任意识,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千塘万亩特色产业支撑工程、小型水库水源保障工程、贫困户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程、贫困学生勤工俭学帮扶工程、水利建设技术帮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等8大定点扶贫工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刘永富指出,水利部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工作,亮点突出,“十二五”期间,共安排13个定点扶贫县水利投资185.3亿元,累计解决284.45万农村人口和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去年,水利部启动新一轮定点扶贫工作,措施实,力度大,必将推进贫困地区水利设施明显改善。同时,重庆市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制定了详细脱贫规划,扶贫督查、第三方评估、扶贫对象退出机制建设等走在了前列,为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新时期,要以提出的扶贫开发战略为指导,认真做好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和方式,坚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信心;进一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把政策措施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身上,惠及每一个贫困人口;进一步严格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确保脱贫攻坚质量;进一步严格考核评估,认真总结推广宣传定点扶贫先进典型。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致辞中表示,感谢水利部、国务院扶贫办长期以来对重庆的关心和支持。全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水利部再次确定城口、巫溪、武隆、丰都等4个县为新一轮定点扶贫县,量身定制了产业扶贫、水利扶贫、人才支持等8项精准扶贫政策,这些举措必将进一步改善重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指导下,重庆市制定了“1+1+1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重庆将按照中央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压实责任、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重庆市扶贫办)

全文阅读

都匀发展新气象

编者按:都匀市将抓“县域建强、短板补齐、产业壮大”作为主要任务,把建“实力城镇、富美农村、特色园区”作为主攻方向,努力走出一条规模和速度双增的新路。近日,记者走进城镇、乡村、社区、园区,感受都匀发展的新气象。

“包谷种满坡,到头收一箩;水稻一亩三挑米,好女不嫁螺丝壳。”十多年前,一首流传于螺丝壳山区的歌谣道尽了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群众的辛酸。

如今,走进坪阳村,茶山环绕,风光旖旎。依托茶叶种植和茶乡旅游,“中国最美田园”、贵州省“最具经济活力乡村”等响亮名片接踵而至,村民绿了荒山,鼓了腰包,昔日荒凉的螺丝壳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坪阳村是都匀市脱贫攻坚战场的缩影。近年来,都匀市积极创新扶贫体制机制,着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脱壳”、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群众创业就业、财政金融扶贫“六大攻坚”,找准精准脱贫的“突破口”,精准施策,助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转型升级。

“造血”帮扶 增强内生动力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都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未能实现统筹a均衡发展。

最新调查统计显示,都匀市现有贫困村46个,其中,一类贫困村31个,二类贫困村8个,三类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12292户41068人。要实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都匀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为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精准脱贫攻坚战,都匀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科学规划,突出产业化扶贫,在产业培育壮大上集中攻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最大限度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实现群众有效脱贫。

全文阅读

县司法局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司法局脱贫攻坚工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学习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州、县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聚焦问题整改、聚焦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坚决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将我局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责任落实”,筑牢组织保障。一是完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帮扶责任人及联络员的具体责任,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2020年,局党组召开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4次以上,并按要求完成年度帮扶任务。二是制定石鼓村定点帮扶工作年度计划,同时认真落实干部包户措施,局安排帮扶责任人12名,结对30户贫困户,至少7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调研,落实“一户一策”帮扶举措;持续派驻2名第一书记、7名驻村工作队员,确保驻村帮扶力量不减。三是加强驻村帮扶力量的日常管理,每周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汇报,每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开展交心谈心活动3次,及时沟通交流,协调处理困难问题,切实做到日常管理精细化、常态化,筑牢驻村帮扶坚实保障。

(二)立足“职能特点”,精准实施帮扶。一是认真履行单位包村职责,局主要领导按要求全年赴帮扶村开展调研、走访指导6次,局分管领导全年到定点帮扶村开展帮扶8次,帮扶责任人每月开展入户走访2次以上,建立全覆盖走访台账。协助基层司法所,加强帮扶村矛盾纠纷排查与调处力度,解决矛盾纠纷、困难诉求12件,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二是积极帮助贫困村实施产业脱贫,协助自贡律师团打造石鼓“法治漫画村”,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准备,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宣传动员、入户排查、感恩教育,切实将司法行政队伍、驻村队伍、村组干部的政治思想统一到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决策部署上。三是积极整合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资源,建立精准法律援助台账,加大对建卡贫困户的援助力度,不断满足贫困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与石鼓村村委会免费签订免费法律顾问合同,共提供法律咨询60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挂历100余份。

(三)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服务质效。一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疫期间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与联系户保持联系,讲解疫情防控知识、防控政策措施等,积极推送“两法一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宣传,全面增强群众疫情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二是深化“走基层”活动,持续开展“不忘初心、干群连心”、“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走访群众12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条,发放慰问金1600元,发放福袋1560个,发放不忘初心、干群连心”新春纪念品100余份;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3次,查看地质灾害隐患点2次。三是充分发挥“法治”在扶贫攻坚战工作中的推动作用,结合“送法进乡村”、“法律政策七进”等载体,深入帮扶村开展《民法典》、《婚姻法》、《治安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党四中全会、省委、州委、县委相关会议精神及医疗、教育、住房等法律政策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50余人次,全面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

二、下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抓好扶贫帮扶重点工作。继续协助石鼓村抓好产业发展、阵地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打好扶贫“组合拳”,形成脱贫攻坚“合围势”。严格实施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制度,督促帮扶责任人逐项逐季准确如实地记录帮扶过程,规范填写两本手册,确保一户一策、一户一帮扶要求等各项责任落到实处。

(二)持续提升扶贫帮扶工作实效。继续加强同上级部门的联系,为石鼓村争取更多的扶贫脱困资金,全县司法行政干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州、县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上来,继续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结合部门职能优势,强化扶贫队伍建设,依照帮扶计划,为打好脱贫攻坚提供持久动力,稳步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全文阅读

河南补齐短板 决战脱贫冲刺期

河南在农村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省份中,排名第三。如此“大户”,如何脱贫?时间节点临近,脱贫攻坚剩下的“硬骨头”怎样啃下来?在这场举国上下“第一民生工程”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中国第一大省河南已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河南能否拿下此役,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县乃至全省,河南干群众志成城,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果敢给出了“河南方法”“河南答案”。无论是兰考首创“上保险”的金融扶贫、还是嵩县率先打响的旅游扶贫,不断创新而且细化的扶贫方法,无疑都是河南精准扶贫从过往“大水漫灌”转向当下“靶向治疗”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河南出台的5个《办法》和5个《方案》,是探索脱贫攻坚河南路径的“顶层设计”,是河南打出的脱贫攻坚“组合拳”, 打出“组合拳”,才能啃下“硬骨头”。这一揽子《办法》和《方案》,是一次真正的“亮剑”,着重解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4个关键问题,既是答案,也是做法,可谓找准了病根,点对了点,精准到了人,真正实现了因户、因人施策滴灌式精准帮扶,剑亮得更加得当,也更具“威力”。

众所周知,河南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多,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是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扶贫任务艰巨繁重。“十二五”期间,河南用4年时间实现55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完成脱贫人口过半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河南“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时间表也已排好,明确到2020年,稳定实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所有贫困县在2019年前实现脱贫。

2016年是“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也是关键之年,为扎实做好年度工作,实现兰考县、滑县率先摘帽,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脱贫攻坚首战必胜,河南在细化精准扶贫“转、扶、搬、保、救”五字真诀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了四项工作:一是建好全省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贫困村扶贫脱贫落实平台、社会扶贫对接平台等“五个平台”;二是强化完善领导责任机制、考核机制、约束机制、贫困退出机制、脱贫成效评估机制等“五项机制”;三是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雨露计划培训、特色产业扶贫等“四大工程”;四是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交通扶贫、水利扶贫、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改善、科技扶贫、千企帮千村等“行动”。眼下,河南层层立下军令状,干群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一个共同的目标――脱贫攻坚,决战“十三五”。

在全面脱贫的浪潮中,窥河南一隅,知中国全貌。战鼓擂响,扶贫开发任务紧迫而艰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是“三去一降一补”,其中补短板就是要补“三农”这个短板。如何补齐“三农”短板,那就是通过精准扶贫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共享。补齐“精准扶贫”中的短板,关键在于把好问题导向,补齐四个方面的问题,即补齐认识不够的短板、补齐基础不牢的短板、补齐政策不力的短板、补齐能力不足的短板。总之,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补齐短板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只有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对照目标任务,抓出精准扶贫工作实效。但各地存在的短板不一样,有的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有的需补齐财政金融扶贫短板、有的需补齐社会保障扶贫短板、有的需补齐文教卫扶贫短板、有的需补齐产业扶贫短板……但有两个短板必须特别注意:一个是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补齐的短板,也是事关民生福祉、为民所急所盼的痛点,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脱贫攻坚,要通过扶贫方式的改革创新,把农村公共资源不断延伸,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把一度沉睡的土地、资产、劳动力、自然风光等要素激活。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还广袤农村一片勃勃生机。还要以“洁净家园”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评选表彰典型卫生户、文明户,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另一个是补齐农户精神短板。现在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老弱病残幼现象突出。要针对这个群体做更多补短板工作,尤其要为精准扶贫补上精神短板,政府既要坚持物质扶贫,也要坚持精神扶贫,既要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就地就业,也要积极开展农村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并支持年轻有活力、有激情的文化人才进驻乡村,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通过他们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促使农村文化生态文明兴盛。同时,还要精心打造“农家书屋”, 为群众送知识、送理念、送政策、送技能,有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让农村文化生活更加充实,不断创造脱贫致富奇迹,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从念念不忘的“梁家河情怀”到摆脱贫困的“宁德感悟”, 扶贫无疑是最念兹在兹和花费精力最多的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是最大的短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补齐短板”是最迫切的需要。补齐短板不能等、不能拖,不能雷声大雨点小,不能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只有加快补齐短板,彻底解决民生痛点,全面小康才能实实在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才更深刻、更饱满。由此看,“河南经验”值得借鉴。

全文阅读

施秉:大宣传与“五强梦”同频共振

施秉县宣传工作以“敢扛红旗、善争先锋”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围绕“五强梦”和脱贫攻坚,为实现“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五年新跨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营造出同频共振良好舆论环境。

围绕中心工作,凝心聚力构建大宣传格局。结合县情实际,围绕全面小康、“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施秉“五强梦”(旅游发展迅速强起来、城市建设迅速强起来、高效农业迅速强起来、新型工业迅速强起来、民生事业迅速强起来)等中心工作,将媒体融合发展纳入县委、县政府议事范畴,成立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M,变“一家做”为“大家做”,变“要我宣传”为“我要宣传”,为外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建成“施秉新闻信息集采中心”,加强与中央及省州主流媒体的联系,形成“全县上下齐发力”“各大媒体齐发声”的大宣传格局,近年来在主流媒体刊播稿件2200余条,在主流网络媒体刊发稿件16000余条。

围绕脱贫攻坚,同频共振营造大氛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凝聚宣传力量,紧扣发展脉搏,与脱贫攻坚同步同频、共鸣共振,营造了决胜全面小康的良好氛围。

统筹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开展脱贫攻坚宣传,调动各条战线积极参与,形成了多方联动、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立体化宣传工作模式。组建覆盖全县的脱贫宣传生力军,对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提炼供决策参考。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在报纸、电视台、电台开设脱贫攻坚报道专栏、专题,开展新闻媒体专访巡访活动;组建宣讲团,大密度、多角度、快节奏对脱贫攻坚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树起党政带头攻坚“大旗”,选树社会攻坚“引路人”,设立产业项目“航标灯”,宣传带头脱贫“先锋队”,集中宣传和重点推介了一批典型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产业项目的谋划发展和实施落地。把谋划提升为实干,把宣传提升为指导,把雏形打造成典型,把单一提升为系统,使宣传互动扩展到全县。

围绕世界名片,掀起大节庆大外宣热潮。“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依托云台山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级名片,着眼建设“水墨云山・中国施秉”,打造靓丽名片。

施秉把每年的9月确立为“喀斯特文化旅游节”,以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华第一漂杉木河”等旅游景区为依托,努力打造景区精品文化。打响节会品牌,成功举办了施秉喀斯特成功入列世界自然遗产庆祝活动、春节龙灯会和端午节系列活动、全国百名广播名嘴走进施秉现场直播活动、“万人捉鱼庆丰收”活动等,相继邀请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及各大网络媒体走进施秉开展大型采访活动和集中报道,形成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客户端多面发声,各级各部门协作联动,形象推介与舆论引导齐头并进的外宣格局,为施秉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掀起了大节庆大外宣格局。同时,把外宣触角伸向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领域,推荐施秉节会亮点,宣传广告,做好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与旅游产业Y合文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刻道”为引领,大力开发民俗节庆、民俗风情景区等旅游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发展,2011年至2016年9月,累计接待游客1293.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68亿元。

全文阅读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根据《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我处必须在2017年完成2个贫困村“出列”,所有贫困户“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的目标。现在距离2017年只剩下不到两年时间,我处还有824户1524名贫困群众,“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意味着我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扶贫攻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要义和关键,切实把“精准扶贫、不落一人”这个硬责任硬任务担当起来、努力完成好,确保如期兑现。

现对2016年我处扶贫开发工作计划如下。

1、挂图作战、精准扶贫明白袋提档升级

挂图作战、精准扶贫明白袋是去年我处扶贫攻坚亮点工作,今年,为更好发挥两者功能,处扶贫办将对其进行提档升级。一是范围升级。去年办事处下辖的15个行政村村村挂出了作战图,今年办事处级也将挂图作战;同时去年明白袋制作及发放仅覆盖288户一般贫困户,今年未脱贫的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也将入列。二是内容升级。以“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为主题的新一轮“三万”活动“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内容将被充实到办事处级作战图中;明白袋中也将添加帮扶责任人更完整的个人信息,同时领导言论、扶贫政策等信息实时更新,做到动态管理。

2、狠抓产业扶贫,一村一品注重“造血”

我处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这说明救济式扶贫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这些地方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可以说是脱贫的必由之路。今年,办事处将借助全市开展第六轮“三万”活动的有利契机,着力谋划“一村一品”。重点是结合村庄发展规划和村情民意,科学论证,帮助下辖15个村找准主导产业,同时立足长远,制定规划,落实推进产业发展的线路图和时间表。在产业推进过程中,要确保贫困户真正参与其中,从中获得摆脱贫困的力量。处扶贫办将对照各村制定的产业推进时间表加强督办,各村扶贫专干也必须保证每半个月一次进展汇报,力促“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组织企业参与到扶贫攻坚过程中来

去年,村皇廷休闲山庄、关陵庙村鹭联达工贸有限公司等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全处数十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助其摆脱贫困,为全处扶贫攻坚工作做出了贡献。我处目前有33家企业,如果组织得力,将是扶贫攻坚进程中的一股强大力量。今年,处扶贫办将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原则,组织辖区内企业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地参与到扶贫攻坚过程中来,即在组织企业负责人入户走访摸清贫困户底数的基础上,在“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五个创新扶贫模式中因地制宜选择具体帮扶途径。

全文阅读

弯下腰来拔穷根

编者按: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大扶贫战略行动,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做实,使扶贫开发工作不断见到真成效,让贫困地区群众不断得到真实惠。

2015年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5个多月后的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会后《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十二五”时期,全省减少贫困人口656万人,但仍面临着“十三五”期间年均减少100余万贫困人口的巨大压力。

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对此,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大扶贫”确定为两大战略行动之一,坚定承诺:“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战天斗地:前所未有的精气神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就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打赢这场攻坚战,关键还是在主观因素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

全文阅读

镇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为做好贫困村宣传工作,充分展示脱贫成效,现将镇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的变化历程、工作经验、特色亮点等做总结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镇村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居民463户、1749人(其中男性866人、女性883人),党员47人,全村实有耕地面积880亩,其中水田156亩,旱地726亩,有林地1038亩。通过精准识别,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25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有低保23户61人,五保户5人。村于2019年通过验收,退出贫困村行列。

二、变化历程

(一)基础建设。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包含了村办公室、文化室、卫生室、退役军人服务站),新建、加宽村社道路共计4.38公里,新建机耕道共计3.21公里,宽2.5米,新建产业道路共计4.36公里,新建、加宽桥梁2座,新建信号基站1座,新建垃圾池2处,修建排洪渠1公里,新建蓄水池7口,维修整治堰塘5处,增加错车道13处,新建光伏发电30千伏,新建集中安置点文化宣传栏一处,新建集中安置点道路护栏185米,自来水管网建设和天然气已实现基本全覆盖。

(二)易地搬迁。全村于2016年实施易地搬迁12户、31人。其中:集中安置9户20人,分散安置3户11人,均于2016年底前搬迁入住。为让集中安置点搬迁贫困户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经镇党委与村委商议,其中1人推荐公益性岗位,3人推荐务工,其余人员支持发展藤编手工和“五小”产业,联系村主导产业,提供临时性就业岗位。

(三)产业发展。

村引进盛田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村流转土地150余亩,发展羊肚菌套种桑树产业,修建蚕桑养殖房2000平方亩;引进立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流转土地170余亩,发展种植蒲公英产业,修建村烘干房;与山农事服务超市合作,在村三台地种植饲料玉米200余亩。

全文阅读

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计划

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是扶贫工作开展的印迹,也是脱贫验收的重要印证材料之一。为扎实开展好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条理化的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档案资料管理,现就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完善规范脱贫攻坚以来产生的所有档案资料,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和巩固脱贫成果为主线,以原始资料为基础,以印证性资料为要件,确保各项资料齐全真实,实现贫困户进出轨迹随时可查、随时追踪,档案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村户档案资料要能充分印证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的村户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实现内容真实、过程真实、数据真实,防止弄虚作假、编造资料等行为,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整、真实可信、经得起检验。

二、主要内容

(一)贫困户家庭档案资料。以户为单位建立贫困户档案资料,存放于贫困户内。档案封皮要写清楚户主姓名、联系电话、家庭住址、脱贫状态,并根据户内实际情况对清单目录进行如实勾选,贫困户家庭档案资料主要包含4类18项。

1.基础工作方面:包括贫困户帮扶连心卡,《扶贫手册》、分年度家庭收入测算表。

2.精准帮扶方面:包括“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需上墙),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证明,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代缴)凭证,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票据,住房安全等级认(鉴)定表(或竣工验收表),住房安全达标认定书。

3.精准退出方面:包括贫困户退出验收达标证明。

全文阅读

产业扶贫需在精准上下功夫

江西赣州依托脐橙产业,在赣南红土地上种出了“摇钱树”;陕西延安洛川发展苹果产业,在黄土高原捧起了致富的“金饭碗”;甘肃定西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西北干旱地区亮起脱贫的新曙光……近年来,这些地方紧扣“脱贫、优势、特色、持久”探索创新,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脱贫道路。特色优势产业成为精准脱贫的源头活水,经验值得推广。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从“输血扶贫”逐步转向“造血扶贫”的一大体现。从我国扶贫工作几十年的实践来看,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持续脱贫。一方面,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举措,都需要通过产业的长足发展给予支撑,实现贫困人口长期稳定的就业与增收,产业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发展产业也是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2016年5月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旨在通过产业扶持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做好了产业扶贫的大文章,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保障。

走产业扶贫这条路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总的来看,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一是产业精准,我国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也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面向市场、科学定位,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二是受益精准,让贫困户精准受益是扶贫产业发展的前提,应找准特色产业与脱贫增收的结合点,使贫困户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三是保障精准,围绕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弱点,强化政策扶持,解决好贫困地区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配套措施,破解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形成产业扶贫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体系,真正让特色产业自己立得住、扶贫见成效。

形势逼人,时不我待。面对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期的紧迫形势,面κ千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各地都要把产业扶贫放在突出的位置去研究谋划,让特色产业这个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为精准脱贫输送力量,千方百计让富民产业红火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包充盈起来,彻底拔“穷根”、栽“富根”、开“富路”。

全文阅读